張愛玲的愛情觀是怎樣的?
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張愛玲
謝邀。 @ci Ci
這麼久才回答,一來我最近忙得輪軸轉,二來,我不忍。
回憶張大奶奶的感情,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沉重難忍的事情。
先回答問題。以上答案我都覺得答得不夠妥帖,拋磚引玉:
「見到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去,但心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我想這才是她的愛情觀。
若想問緣何,那麼下面,紙巾備好了,各位看官且聽我講一段一個女人故事,個中冷暖,如人飲水。
1920年,上海聲名顯赫的張公館裡,新誕了名女嬰,名叫張瑛。這個李鴻章的曾曾孫女,同治、光緒年間滿清重臣張佩綸的曾孫,封建大少張廷重的掌上明珠,一出生就是個含著金湯匙的金枝玉葉。
按理來說,這樣的架勢當是一生無憂的富貴榮華。
可惜,只按理來說。
張廷重空有一副封建遺少的架子,卻是吃喝玩樂的主,女兒的教育自然落到母親身上。張瑛的母親身為大戶閨秀,一心想把女兒教養成淑女,父母關係不好,她童年過得辛苦,在此不願多說,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她的傳記。
後來1942年,張瑛以「張愛玲」之名在英國雜誌《二十世紀》上發表了文章,開始嘗試進入文壇。1943年冬,帶著《沉香屑》的《第一爐香》和《第二爐香》拜訪周瘦鵑,之後1943年在著名的《萬象》雜誌上發表了《心經》從此聲名大噪。1944年,日本北京《雜誌》出版她的第一本小說集《傳奇》,張愛玲一躍進入上流社會。
也就在這時,她遇見了胡蘭成。
小小介紹下我們的胡大才子。1906年浙江嵊州出生,自小貧苦,卻極為好學,憑著自己的本事走出了小農村,在廣西教了幾年書,機緣巧合受了汪偽政府的賞識,出任了當時《中華日報》的副主編,後而又身居中央委員,可謂意氣風發,正當得意。
正在這意氣風發之時,由於說錯了話,得罪了汪精衛,被汪精衛批捕入獄,受了點皮肉苦。他當時文壇的好友蘇青為他奔走,想找些能在汪面前說得上話的人幫幫忙,這自然就找到了已在日本上流社會頗有名氣的名作家——張愛玲。
這就開始了一場孽帳。
胡蘭成被放出來後,聽說張愛玲曾為自己說過話,十分感激。加上之前曾經拜讀過張愛玲的文章,覺得這滿清遺貴家小姐的文章靈氣逼人,定是個家教樣貌涵養一等一的妙人。再者於自己有救命之恩,就自登門去拜訪。
要補上這麼一句,我們的胡大才子,是個「鋼筆與口紅」都舞弄得出色的好手。從家中前妻到教書時的女同事,一路走來桃花遍地,端的是風月場上的風流人物。窮苦書生嘛,總是作著唱一曲鎖玲瓏、鳳求凰的美夢,想著自己滿腹經綸,總該配一個知書達理、美妙絕雙的貴族小姐,傳做一段可留青史的佳話。
眼前的張愛玲可不是最佳的人選?
張愛玲生性孤傲地很,胡這樣未曾預約的的唐突打擾自然是拒絕的。但也不知哪一天腦子搭錯了筋,竟是主動去拜訪胡蘭成,還在那裡喝了好一會子茶。
胡蘭成透過那茶香裊裊打量著這位當今一等一的大才女——和照片長得不太一樣,外貌著實讓他有些失望,並不是他幻想中的樣子。那一句「你真的好高,你怎麼可以長得這樣高」暴露出他對張愛玲外貌的失望。然而他又覺得自卑——張愛玲一舉一動都透著大家風範,是他這樣出身的人無法企及的。男人的矛盾,呵呵。
由於二人才情相吸,很快過上了段舉案齊眉、紅袖添香的幸福時光。但好景不長,長袖善舞的胡大才子,很快犯了很多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那個女人叫做小周,名不見經傳的小護士,擁有天真姣好的面龐、純凈無暇的眼睛,崇拜的神色醉了總在張愛玲面前莫名自卑的胡大才子。乾柴烈火。
當時胡蘭成政治上失意,被貶離上海,經濟上窮迫,拙荊見肘,靠著張愛玲的稿費接濟度日,拿著張愛玲的銀子,泡著年輕漂亮的護士,全然忘記了他的「臨水照花人」一時無兩也是逍遙快活。
(是不是很眼熟?對了,徐志摩大詩人,也是如此。民國時期倒也不少這樣有出息的才子。)
張愛玲這樣聰明的女人,說不會察覺,怎麼可能。然而有句話,她說的凄惻: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不知是因為懂得人性貪婪,所以慈悲,還是因為懂得男人本性,所以原諒,還是因為太懂胡蘭成是什麼樣的人,所以對自己的這段初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後來胡因政治原因再次逃亡,走了個小周,又來了個范秀美。平凡的村婦,大字不識卻很會照料人。胡在她身上找到了所謂的「家」的感覺。
用他的話來說「我和你,是仙境中的愛,我與小周、秀美是塵境中的愛。」
聽聽,我們的大文章家,說話說得多麼漂亮。彷彿這一切背信棄義,都不是他的錯。
「我與范秀美,請你選擇。」他選了塵境中的愛。
真真是紅玫瑰久了是胸口的一滴蚊子血,白玫瑰久了是衣服上的飯黏子。
至此還沒有完,和胡蘭成又是一陣「當斷則斷,反受其亂」,1947年,才終於寫了一封決裂信連著她存的一大筆稿費,一起給了胡大才子。高傲如她,竟把頭低得這樣低,愛得這樣卑微而不甘,這樣想放又放不得,其中神傷不言而喻。奉上書信各位自己感受: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此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書信寫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之後張愛玲後半生如何顛沛,我不願多說,只簡單介紹下:
1955年,張愛玲只身前往美國,寄居在帶有社會福利性質的小小公寓里。同年5月,與美國藝術家賴雅相戀。這時,賴雅65歲,張愛玲36歲。婚後他們生活越發拮据,賴雅身體不好多次中風住院,張愛玲拖著一雙病眼寫作,後來他們有了個孩子,張愛玲流產。再然後,賴雅去世,張愛玲再次孤獨一人。1989年,張愛玲外出車禍被撞,右肩骨碎裂。之後深居簡出。
直到1995年,公寓的管理員打開許久未曾有人走動的張愛玲的房門——75歲的華裔婦人,已經過世好幾天了。
我不敢說如果張愛玲跟胡蘭成最終走到了一起,是否會幸福,但單說危難之時出手相助的情誼和這一腔不管不顧的愛戀,我只想問一句:
她那樣的人物,如何捨得!
她把人事看得這樣清楚。對胡蘭成,真不知是看的太清還是身在局中看不清了。
才情才情,有才而無情,還是離得遠一些罷!
故事講完了,紙巾不是給各位,是給我備著的。無意渲染個人感情,這個答案絕對稱不上客觀。大家就當做我講了個故事,聊以打發時光吧。首先,張愛玲的愛情觀其實一種現實性和悲劇性的結合,從理性上她知道這個男人是不愛她,可是情感上卻無法擺脫,這點尤其體現在《金鎖記》中曹七巧的那段心理描寫,這段描寫簡直就是張愛玲對胡蘭成心理的翻版。
用簡單的話描述就是:我不管你愛不愛我,只要你讓我感覺到你是愛我的就可以了,哪怕你是騙我,我也希望騙的長久一些。
七巧低著頭,沐浴在光輝里,細細的音樂,細細的喜悅……這些年了,她跟他捉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來還有今天!可不是,這半輩子已經完了——花一般的年紀已經過去了。人生就是這樣的錯綜複雜,不講理。當初她為什麼嫁到姜家來?為了錢么?不是的,為了要遇見季澤,為了命中注定她要和季澤相愛。她微微抬起臉來,季澤立在她跟前,兩手合在她扇子上,面頰貼在她扇子上。他也老了十年了,然而人究竟還是那個人呵!他難道是哄她么?他想她的錢——
她賣掉她的一生換來的幾個錢?僅僅這一轉念便使她暴怒起來。就算她錯怪了他,他為她吃的苦抵得過她為他吃的苦么?好容易她死了心了,他又來撩撥她。她恨他。他還在看著她。他的眼睛——雖然隔了十年,人還是那個人呵!就算他是騙她的,遲一點兒發現不好么?即使明知是騙人的,他太會演戲了,也跟真的差不多罷?
姜季澤來找分家後的曹七巧,曹七巧不是不知道他的心思,季澤就是貪圖他的錢財,可是七巧沉浸在被愛的喜悅中,希望會演戲的季澤繼續演下去,即使將季澤趕走,依然無法抑制的在窗檯張望
今天完全是她的錯。他不是個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裝糊塗,就得容忍他的壞。她為什麼要戳穿他?人生在世,還不就是那麼一回事?歸根究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還為姜季澤找了理由,他本來就是這樣的人,錯的是自己,自己不應該戳穿他。
這有點類似小團圓的那句話:「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而不來」
明知道你不愛我,卻不願意承認。寧願天天下雨好找個借口,說你是因為天氣不好,因為下雨不能來。
其次,看完作品的描述,咱們把視角拉回現實,
張愛玲的愛情世界是怎麼開始的呢?
她是心高氣傲的才女,卻痴心的愛上了負心漢,胡蘭成比張愛玲大了十好幾歲呢,二人是怎麼聯繫上呢?這還得說張愛玲的文章,張的文章最早是發表在鴛鴦蝴蝶派的雜誌上,胡蘭成看到了,發覺這位小姐對於人性的探討遠超鴛鴦蝴蝶派的深度,胡蘭成那也是大才子,惺惺相惜,再一打聽,還有貴族血統,好吧,咱們就才子配佳人吧。
胡蘭成初次預約張愛玲,沒有約到,胡蘭成還挺失望。結果,張愛玲竟然主動去拜訪胡蘭成,談文學,談生活,一來二去,倆人就過到一起了。
當然也沒法辦理結婚證,人家胡蘭成是有老婆的,好在張是新時期的女性,也不在乎這個,張愛玲說過: 「為愛而結婚,等於把白雲裝進罈子里。」張愛玲塑造的那些女子並不是不相信愛情,只是她們的愛情與婚姻不掛鉤。倆人就是一紙婚約,婚書大家都知道吧,原文是:「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前兩句是出自張愛玲之手,後兩句出由胡蘭成所撰。
這時候二人真是甜甜蜜蜜,男歡女愛,張愛玲還寫了這麼一句「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女人喜歡自己崇拜的男人,孤傲的張愛玲能說出這樣的話,可見是把自己放在低於胡蘭成的位置,但是,心裡還是歡喜的,歡喜的開出花。
香港淪陷,成就了范柳原和白流蘇,上海的淪陷,成就了胡蘭成和張愛玲,好景不常,日本被打敗了,胡蘭成是漢奸,東躲西藏,浪蕩子胡蘭成能閑著?躲著躲著,先有了個護士小周,後有個村婦,范秀美。
張愛玲千里去尋夫。她終於見到胡蘭成時,幽幽的說:「我從諸暨,麗水來,路上想著這是你走過的,及在船上望得見溫州了,想你就在這裡,這溫州就如罕有寶珠在放光。」
她不是不知道胡蘭成和范秀美的關係,可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她看透男人的逢場作戲,希望胡蘭成是范柳原,只是將俏皮話說給旁邊的女人聽,而她就是他的家人,胡蘭成辯解:「我和你是仙境中的愛,而與小周。秀美是塵境中的愛。我待你,天上地下,沒有得比較。若選擇,不但與你委屈,亦對不起小周。人生迢迢 如歲月,但是無嫌猜,按不上取捨的話。昔人說修邊幅,人生的爛漫與莊嚴,實在是連修邊幅這樣的餘事末節,亦如天命一般不可移易」
張愛玲傷感的說「我要你選擇,你到底不肯,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雖不至於尋短見,亦不能夠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
雖然這麼說,回到上海之後,張愛玲仍沒有間斷和胡蘭成的聯繫,經常寄稿酬,補貼胡蘭成的生活之需。她在信中寫到:
「那天船即將開時,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在雨中撐著傘在船舷邊,對著滔滔黃浪,佇立涕泣久之,你沒有錢用,我怎麼都要節省,幫你度過難關的。今既知道你那邊的生活程度,我也有個打算了,不要為我憂念。」
沒過幾年,她離開了大陸來到了美國。結果在美國遇到了大她30多歲的賴斯,胡蘭成是漢奸,賴雅確是左翼人士,可見政治確實不是張考慮的因素,二人也過了一段平靜日子,張自己曾說:二人在一起,一句話沒有說完,以屬多餘。可見張還是注重心靈的共鳴。終其一生,始終帶著賴雅夫人的頭銜。
最後,張愛玲的這種愛情觀是怎麼形成的?
1. 母愛的缺失。生母黃逸梵雖出國留洋,是新派的女性,更加重視理性,對金錢、物質生活的追求,讓張愛玲覺得母愛不再偉大和神秘。同時繼母又是極端與瘋狂的,對張愛玲更多的是排擠。曾因張愛玲去生母家裡小住,而被繼母打了一巴掌。於此,張愛玲對於母愛這一概念,更是寥寥無幾,由於母愛的缺失,張愛玲極易形成對他人的依賴,於愛情觀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2. 父親的無能,張的作品中提到男性總是不負責任的,沒有長大的孩童,反倒是花言巧語的范柳原,似乎得到命運的垂青,她渴求出現一位高大的男子,在生活中給予自己愛,給予指引與幫助。由於家人的冷落,這種愛情觀的形成,實質上甚至可以說成是一種戀父情節。
張愛玲在《自己的文章》一文中說:「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乏人性。」「我甚至只是寫些男女間的小事情,我的作品裡沒有戰爭,也沒有革命。」張愛玲筆下的人物,儘是些在紅塵中掙扎的男男女女,蒼涼構成了他們情感和人生的基調。
張愛玲的小說格局不大,但她選取的角度非常大膽。《沉香屑第一爐香》寫純潔女學生一步步墮落為交際花,《紅玫瑰與白玫瑰》里寫婚外情,《金鎖記》里寫被壓抑的情慾,《色戒》寫與漢奸的糾纏,甚至《心經》中的禁忌父女之戀。第一次讀《心經》,完全被張愛玲的前衛和大膽所震撼,那可是創作於四十年代的中國啊。小說寫許小寒和許峰儀曖昧的父女畸戀,許峰儀縱容並享受少女時的小寒對他的痴戀,但隨著小寒年齡與身體愈來愈成熟時,他開始對兩人不可控制的情愛感到擔憂,於是快刀斬亂麻,找了個與小寒相貌神似的替身,輕鬆全身而退。小寒哭鬧,他淡漠無情地離開。
像《心經》一樣,張愛玲小說筆法冷峻到嚴酷。她擅寫男歡女愛,男女情愛遊戲中的小心思、小曖昧、小考量她信手拈來,但她從來不只是一個言情小說家。她總是冷冷戳破人性中最醜陋最陰暗的地方,鮮血淋漓地展露給人看,她從不給人希望,她筆下從來沒有好結局。
《沉香屑第一爐香》里,葛薇龍原本是一個漂亮、純潔、上進的女學生,在紙醉金迷的物質生活的連番衝擊下,她的心理防線漸漸瓦解,從內心搖擺不定、深陷泥沼到自甘墮落,一步步成為勾引男人的香餌,姑媽手裡的搖錢樹。到最後,她笑著說:「她們是不得已的,我是自願的!」然後躲進黑沉沉的街衢里,無聲地哭泣。
李安執導電影《色戒》的結尾,王佳芝刺殺計劃失敗後,影片給了她一個臨刑的鏡頭。易先生站在曾經二人貪歡共枕的房間里,眼前物是人非,他悵然若失。
且看看張愛玲原著中怎麼說:
他一脫險馬上一個電話打去,把那一帶都封鎖起來,一網打盡,不到晚上十點鐘統統槍斃了。
張愛玲雲端里看廝殺似的,以一個簡潔乾脆、行雲流水的長句,手法嫻熟地表達了易先生手段之狠辣,沒有一絲一毫拖泥帶水的猶豫。「統統」二字多麼諷刺啊,王佳芝在易先生這裡,沒有任何特殊,甚至連一個名字也沒有,她因一瞬心動、一念之慈放過了易先生,卻將自己和一干同黨置之死地,白白送命。多傻啊。
將人性扭曲變態展露得最徹底的是《金鎖記》。曹七巧為了金錢嫁給殘疾人,多年來正常情慾的缺失使她變得心理畸形,她的青春和愛情被黃金枷鎖給扼殺,從陽光燦爛的曹大姑娘變成了陰騭、辣毒的姜老太太。她甚至嫉妒兒女的幸福,將自己的不幸瘋狂報復在子女身上。「三十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通常被認為是團圓的結局,果真如此嗎?小說中白流蘇和范柳原這對自私的男女虛實相探,步步為營,最後,一場戰爭的轟炸、一座城市的傾覆令他們動了一點真心,香港的陷落成全了他們的婚姻。有了名正言順的婚姻就幸福圓滿了嗎?並不盡然,小說末尾這一段話意味深長:
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那是值得慶幸的好現象,表示他完全把她當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順的妻。然而流蘇還是有點悵惘。
所以,結了婚也並不是那麼一回事。張愛玲的《散戲》藉由南宮嫿的心理活動,清楚表達了婚姻中愛情的消亡以及生命的瑣屑與虛無:
是怎麼一來變得什麼都沒有了呢?南宮嫿和她丈夫是戀愛結婚的,而且——是怎樣的戀愛呀!兩人都是獻身劇運的熱情的青年,為了愛,也自殺過,也恐嚇過,說要走到遼遠的,遼遠的地方,一輩子不回來了。是怎樣的炮烙似的話呀!是怎樣的傷人的小動作;辛酸的,永恆的手勢!至今還沒有一個劇作者寫過這樣好的戲。報紙上也紛紛議論他們的事,那是助威的鑼鼓,中國的戲劇的傳統里,鑼鼓向來是打得太響,往往淹沒了主角的大段唱詞,但到底不失為熱鬧。
現在結了婚上十年了,兒女都不小了,大家似乎忘了從前有過這樣的事,尤其是她丈夫。偶爾提醒他一下,自己也覺得難為情,彷彿近於無賴。總之,她在台下是沒有戲給人看了。
同樣寫婚姻之困的《圍城》,方鴻漸一干人還只是在圍城內外迂迴地試探、迷茫地徘徊,張愛玲卻殘酷點破了婚姻與人生蒼涼的本質。她從不粉飾太平,不故作溫情。楊過痴等小龍女十六年終究只是武俠童話,大多文學作品向來只寫有情人費盡千辛萬苦終成眷屬,卻從不寫他們的婚後生活,轟轟烈烈只是短暫的過程,到頂了,差不多也就到頭了。永恆的是婚後的無聊瑣屑、相看兩厭,甚至互相欺瞞、傷害。
張愛玲殘忍,卻又慈悲。她並沒有站在道德制高點,用所謂的三觀去批判或指責她筆下的這些男男女女。她曾在小說集自序里說:「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我希望讀者看這本書的時候,說不定會聯想到他自己認識的人,或是見到聽到的事情。我們明白了一件事的內情,與一個人內心的曲折,我們也都哀矜而勿喜吧。」第一次看到張愛玲這段話,我幾乎感動得滾下淚來。她無情粉碎掉你心中的童話夢,最後你還得心甘情願地嘆服:其實啊,人性本就如此,人生本就如此。但那又怎麼樣呢,勘破了人生蒼涼的本質之後,才有勇氣直視和寬容彼此人性里的罪孽深重。傷害與被傷害,皆是人生之荒涼與尋常,傷不死,就爬起來,在魑魅魍魎的滾滾紅塵里繼續跌跌撞撞走下去。就像《留情》的結尾,絕大多數的夫妻不都是這樣么: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然而敦鳳與米先生在回家的路上還是愛著。踏著落花樣的落葉一路行來,敦鳳想著,經過郵政局對面,不要忘了告訴他關於那鸚哥。
我個人覺得張愛玲這個人是缺愛的,年幼的張愛玲父母離異,她無論是跟著父親還是母親,她的童年都是不完整的。而因為缺愛,所以她特別敏感,這就導致她不容易相信別人。
而見過父母的悲劇,她越發的渴望愛情,但是又由於生長環境的原因,她不敢相信愛情,她怕受傷。
她小心翼翼地尋找自己的愛情,眼見著對愛情期待值低的女性尋找到自己所謂的幸福。
而她又是那麼敏感與睿智,這一份睿智來自於她的不安全感,因為沒有安全感,所以她無比的謹慎小心。
她很容易識別男人的謊言與欺騙,同時她開始寫書,將男人那些小劑量寫到書中,開始惡意嘲諷。
但文章中無疑透露出四個字,獨孤求敗。
我知道你們男人都是王八蛋,但是我好希望有個王八蛋來愛我啊。
這是很多女人的通病,用嫌棄來掩蓋自己的渴望。不是我沒有,而是我不要。
她說過,平生最恨一個天才女子忽然出嫁了。
在她看來,女人的靈氣與天賦,一旦遇到一個男人就全消失了。
因為戀愛中的女人智商為零,他們太容易輕信男人的謊言,男人的承諾。而婚姻帶給女人的殺傷力是巨大的,從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小姐變成了一輩子免費的妓女,這樁交易在張愛玲看,怎麼都是虧本的。
直到遇見了胡蘭成,一個堪比韋小寶的男人。我沒看過今生今世,因為我對一個漢奸的情史不感興趣。
但我心中,胡蘭成一定不是油嘴滑舌,滿嘴跑火車的男人,因為張愛玲太清楚男人的伎倆了。她不會上當的。
那麼是什麼打動了張愛玲?
答案其實很簡單,胡蘭成的年齡。
因為張愛玲缺愛,從小各種缺愛,而父愛是女性在戀愛中最容易找到的一種,只要男方比女方大,父愛的感覺馬上找到。
不得不承認胡蘭成是個蠻有才華的男人,他和張愛玲談月亮談星星談雪談人生理想。
你會不會覺得有這麼個人很棒?你知道的他全知道,你不知道的他也知道。就是帶你裝逼帶你飛的感覺。
況且胡蘭成大張愛玲14歲,張愛玲經歷的胡蘭成全經歷過,張愛玲想什麼胡蘭成會不知道?於是他用他豐富的經驗戰勝了張愛玲。
而張愛玲那麼驕傲與自戀的人說出,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只有真正愛過別人,才知道這句話有多麼心酸與苦澀。
眾星捧月的月見到了太陽,才明白自己的光芒多麼卑微。
你本是萬千寵愛在一身,這世間的男子很難不為你動容,但是你見了他,你拋下了尊嚴,拋下了虛榮,拋下了一身偽裝與盔甲,一無所有的走向未知的方向。
而你滿心歡喜,只因為你覺得你可能和他並肩而立。
她愛上了胡蘭成,然後沒有名分,不過張愛玲不介意這件事,她這人不按套路出牌, 她也不知道原配會因為她的存在多痛苦。
她只知道自己愛胡蘭成,胡蘭成也愛她,這樣的她單純的可惡。
因為我是非常討厭小三的人,我愛的人只要有了女朋友,我立馬滾蛋。
張愛玲當小三這件事不要學!
張愛玲當小三這件事不要學!
張愛玲當小三這件事不要學!
接著說張愛玲,她覺得胡蘭成就是她對的人,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你也在這裡嗎?」——《愛》
原來胡蘭成在這裡。
1944年,天才女子張愛玲出嫁了。
她說只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不知道她是否還記得平生最恨天才女子出嫁了?
隨即迎來創作的高峰期,金鎖記,愛,紅玫瑰白玫瑰,傾城之戀全是那時候寫的。
傾城之戀是一本悲劇,但是我傾向看成喜劇,因為主人公得到了他想要的。
而在這本書中,雖然張愛玲仍然說著愛情悲劇論,但在時代的背景下,范柳原和白流蘇終於在一起了。這時為數不多的終成眷屬了。
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 可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起,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象我們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但是你愛上一個浪子,你收穫的必定是心碎。胡蘭成又和了一大堆別人在一起,然後拿著張愛玲的30萬,吹著牛,摟著妞。
這時候只有一句話比較貼切,
你以為愛只是被愛,揮霍了我的崇拜。
張愛玲變得絕望的,於是她又縮回去自己的殼裡,我愛你,與你無關。
她的自尊不會允許她在和胡蘭成在一起了,更何況胡蘭成已經不愛了。
她最後留下一句話:
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至於尋短見,亦不能再愛別人,我將只是枯萎了
隨後張愛玲寫出了色戒,在色戒中寫出了自己的心情,但是由於政策原因,她離開了大陸來到了美國。
她遇見了賴斯,這一次他比張愛玲大30歲。
嘖嘖嘖,我說什麼來著,她就是戀父情節。張愛玲愛不愛他,我不知道,但是她肯定無比依賴他,我猜這段時間大概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因為她終於得到了她想要的父愛。那時候她還愛不愛胡蘭成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她不會忘了他的。
終其一生,張愛玲無非在找一個安全的港灣,一個爹啊。
而胡蘭成是通過征服女人來征服世界。所以二人的結合註定是一場悲劇。
劉瑜在《最好的時光》裡做過很好的總結,張愛玲10歲的時候在期盼愛,20歲時在書寫愛,40歲時在放棄愛,60歲時在整理愛。。。短短三五年的愛情,這樣細水長流的被思量,被咀嚼,被雕刻,好比寫一本書,前言花去20年,後序花去50年,最厚重的卻仍是那青春的三五年。
張愛玲一生都在尋求一種純粹的愛來彌補童年時期的缺失。她對愛的態度,讓我想到看過的一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張愛玲看婚姻,是依稀華美的爬滿虱子的袍子。可在胡蘭成寫的婚帖上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愛玲好像相信得更多一些。不然她不會一次又一次為胡蘭成犧牲,退讓,如果她夠精明而又夠理性,如果她真看透了婚姻,又怎會和18歲少女一樣,表現得如此痴情?早年的家庭經歷讓她性子生冷,可內心裡,我覺得她對於溫暖和純粹的愛的嚮往比其他人來得更加強烈。不然,在《小團圓》里,她不會那麼留戀著和胡蘭成在雲水之歡時所看到的金色的永生。彷彿童年缺失的一切都在這絢爛迷惑而又短暫的愛里被彌補回來了,一切破損彷彿不存在,她可以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被寵愛被保護。大概因為這樣好的東西她太愛了,不論胡蘭成是漢奸,又或是多麼渣的一個男人。只可惜真心錯付。
為什麼說張愛玲天真?因為她不會為自己謀劃。她要的純粹的東西被壞人看穿,壞人利用了她,給了她幻覺,而她交換了她的愛情身體金錢和才華。說說那些個會為自己籌劃的女人。比如林徽因。假如有機會能見到林徽因,相信她是清淡而素雅的,親切的和氣的,不似張愛玲濃墨重彩,冷峻肅殺。可是林徽因是理性而精明的,她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知道愛情是什麼,婚姻是什麼,所以能放棄徐志摩選擇梁思成,當然徐志摩我是當然不認可的作為丈夫的一個人,可以說林徽因是相當聰明的,充滿了入世的智慧。相比張愛玲,她更知道男人需要什麼,世界對她的期待是什麼,她把自己裝扮成外界期待的樣子,來獲得她所需要的事業,名聲,好的丈夫和所有的一切。
大概,俗語說,扮豬吃老虎,已經很好地概括了這所有的因果聯繫了。
只是,是豬是老虎,吃還是被吃。總是當局者迷。
再看看張愛玲的幾個作品吧。也充斥了她對愛情的理想。
很喜歡的《沉香屑 第一爐香》,薇龍愛上了喬其喬,聰明如薇龍,最後卻選擇了一個需要靠出賣自己肉體去養活的男人。倒是有些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映射。這又是為什麼?說愛情是盲目的也好,說薇龍傻的也罷,而顯然薇龍不是傻的。在香港的交際圈混下去,人情世故不會差的。大概是她自己選的,願賭服輸。就算是這樣的結局也要堅持當初最開始愛上喬其喬的美好的樣子。和與胡蘭成在一起的金色的永生,又有多少二致呢。
又比如《傾城之戀》的白流蘇和范柳原。張愛玲筆下少有的完滿結尾。范柳原有多愛白流蘇,不得而知,大概是有點愛的,可是卻又踏不出現實的禁錮。白流蘇呢,喜愛范柳原本身和他能帶給她的生活,都是有的。兩個人玩著成人的遊戲,都是高手,卻又不肯越過雷池。最後還是頃了一座城,來成全他們兩個的愛。張愛玲心裡是期待這樣的愛情的,只是現實的羈絆太多,多希望有這樣的一座城可以為愛玲而傾倒,成全她的愛情。
《色戒》。只看過電影版。看了兩遍。李安導演一次都沒有讓人失望。王佳芝做卧底最後卻愛上了易默成。易默成是個漢奸,但其實也是受日本的控制。注意他的秘書張先生。到底是精神上戀愛,還是因為肉體的交織導致了感情的變化,我不得而知。易默成也是愛王佳芝的。只是最後迫於整個環境也還是得殺她,必須得殺。倒不是易默成喪病。最後愛玲還是投票給了愛情。而不是一個冷血的卧底女殺手,和對方老大顛鸞倒鳳,但是內心冰冷如鐵,殺起人來毫不留情。這樣的話,是美國大片的風格了。
所以我覺得張愛玲是最聰明的,也是最傻的,最天真的,也同時惹人戀愛。她內心的小女孩在亂世里終究沒有遇到牽起她手的良人。
來看看我的個人網站呀 Her Fashion Script「見到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去,但心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她說過:我寄居在新夢裡,在新夢裡做著舊夢。她的小說中有紅樓大觀園的意韻,朦朦朧朧,「聽我說一支戰前的故事」,歲月如歌,及時行樂,沒有所謂的長久愛情。讀張氏,適合在煙雨霏霏的季節。多情者,讀之,迷了心竅,倒是適合清冷之人,不悲不喜,方能體現紅樓精髓—幻滅。同理便是張氏。
我愛你,與你何干。
很奇怪,她筆下的女性市井又通透,在感情上算是明白人。為什麼她自己就不明白呢?也可能她一生中很少真正被愛過,所以很珍惜吧。
不得不說胡蘭成真是泡妞一把好手,有時間可以看看他的今生今世。
我覺得張愛玲是反愛情的。
愛情的定義不是唯一的,但是主要是出於荷爾蒙的作用。張愛玲的小說裡面缺少那種公主和王子從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的那種幸福結局,主人公在一起都有一些原因,經濟地位,心理因素之類的。
《金鎖記》裡面的曹七巧愛上三少爺是因為他是她身邊唯一適齡健康的男性,並且他一直撩撥她。
《白玫瑰和紅玫瑰》裡面佟振保喜歡紅玫瑰,是因為偷情香艷刺激,滿足男性自尊心。
《色戒》裡面易先生愛王佳芝是因為長時間高度精神壓力,需要發泄。
《十八春》裡面曼幀和世均比較像正常談戀愛,可是好平淡,所以曼幀要被姐夫強姦,後來他們兩個再見面,覺得其實世均也是一個普通男人,可能還沒有祝鴻才的生存本事大。
轉了一圈瀘沽湖,如果說有什麼讓我印象深刻,或是這幾年她吸引我們的噱頭,我想莫過於走婚吧,摩梭人的走婚是世界上最奇特、最有自由色彩的婚姻。摩梭女孩成年時會舉行隆重的穿裙禮,從此之後,可由她挑選如意郎君,任何人不能干涉。
一旦選中,女孩會暗示情郎夜來閨房探訪。摩梭人沒有明確的婚姻關係,雙方不娶不嫁,不建立家庭,沒有一紙婚書的約束,沒有經濟利益作為結合的前提,兩個人的一生,完全靠著信任與愛維繫。
這讓我想起張愛玲的小說中,每一位女性總是以經濟作為愛情的前提,《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金鎖記》里的曹七巧,無一例外,都認為沒有婚書與經濟保障的愛情無法長久,她們願意為了一生安逸,將自己作為婚姻的附屬。
在《五四遺事》里,張愛玲甚至嘲諷過「五四」式自由戀愛,經歷了十年兩度離婚大戰的羅先生終於娶到了深愛的密斯范,而終究還是迎回自己的前妻們,繼續過著三妻四妾的生活,總覺得張愛玲是個現實的女人,和如今的大多數我們一樣把有車有房有存款作為愛的前提。
然別忘了她曾在《女人談》里這樣說過:「妓女用身體取悅於人,是世上最古老的職業,也是極普通的婦女職業,為了謀生而結婚的女人全可以歸結到這一職業之下。」尖刻卻也有理,即使是冠上「傾城之戀」的白流蘇與范柳原的婚姻,也是沒有愛情可言的,在張愛玲的心中,世俗的婚戀里,是一種女性對於男性的經濟依附,是沒有愛情這個東西的。
所以她即使曾為深愛的胡蘭成寫過:「你這個人呀,我恨不得把你包包起,像個香袋兒,密密的針線縫縫好,放在衣箱藏藏好。」這樣的纏綿情話,在得知他與小周、范某的糾纏後,毅然離開,再見分室而居,書信不見,斬斷一世奇緣。
我姑且認為張女士應該是要嫁給愛情的人吧,不然,她故事裡每一個將愛情變了質的女人都沒有什麼幸福的日子,即使諷刺了所謂的「五四」愛情,也不過是說在婚姻里加了太多雜質,也終將淪為愛情里的無奈與悲涼。與那個時代其他女性作家不同,她從來不是愛情的浪漫主義者,可是她心裡的愛情才是最純粹的婚姻。
西蒙.波娃說,「許多女人禁不住安逸生活的誘惑,心甘情願的淪為男人的附屬品,這是一條不幸的道路,無論誰走向這一條路,一定會迷失,最後走向毀滅——從此聽任別人主宰。」可現下有房有車才有相親的資格,存款幾位數似乎成為結婚的前提,到底我們結婚是為了愛情,還是為了謀生?
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我們的婚姻還有沒有愛情可言?我們總說過一輩子,合適就好了,長輩們總是教育我們:「挑剔什麼?愛能當飯吃?我和你媽也沒有愛情,還不是過了一輩子」、「離什麼婚,我們那代人什麼壞了都是修,你們總想著換」……類似的話我們聽得太多了,有時自己也懷疑是不是找個合適的人就夠了,可是那些說沒有愛情的爸媽們,哪天不是吵吵鬧鬧,靠著孩子維繫一個家庭,那些壞了東西,修好了也是將將就就,不合適就是不合適。
什麼叫合適?應該是有共同的語言、有深刻的愛,即使婚姻到最後有了親情,這親情也應該是日積月累增加的感情,而不是由愛情轉換來的責任。婚姻,也不是用金錢堆積出來的家庭。
我想這也是瀘沽湖至今依然神秘的原因吧,世俗里的我們失去了去等待愛情的能力,所以總想看看這沒有前提、沒有婚書的世界裡,愛情真正的模樣。
公眾號:瘋風歷險記
「人間無愛」,這是張愛玲真正的觀點。親情,她已看透,愛情,已經讓她枯萎,世俗,已經讓她絕望。
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來,她十分得清楚在戀愛和婚姻中隱匿的人性的醜陋和自私的一面,並且刻畫的很直白和赤裸,但是無奈當她自己遇到愛情的時候,還是跟千千萬萬的少女一樣卑微到塵埃里, 那麼的義無反顧。
我最記得那句「男人的心通往食道 女人的心通往陰道」 女人的心跟著身體走 男人的身體跟著心走
「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張愛玲有著最悲情的愛情觀,但對自己的愛情又太過偏執。
作家的感情需求比一般人多很多;胡蘭成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男人,而張愛玲卻看透了這個東西
推薦閱讀:
※為什麼走火入魔的角色總要披散著頭髮?
※《冰與火之歌》中篡位者戰爭後為什麼擁立勞勃?
※為什麼我明明很困,還是躺在床上玩手機看小說到很晚才睡?
※如果林黛玉來到了現實世界,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有哪些經典言情懸疑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