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身邊很多人很衝動,想問問如何能讓一個人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保持理性? 理性可以培養么?


衝動並非完全不可取,關鍵在於兩點:
第一、衝動是否影響了當下的思考,如果是,冷靜下來,回歸理性。
第二、衝動是否影響了後續的合作,如果是,思考大局,看到共性。


理性只不過是在做事之前先從不同角度去判斷後果然後做出選擇。

要培養的話,其實就是養成習慣——

1. 客觀,把情緒排除
2. 不同角度
3. 分析後果
4. 理性也需要足夠的知識和判斷能力
5. 把你的想法跟別人分享

當理性了之後還不知道該怎麼辦,那就衝動一下


因人而異
1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培養,只是改變程度大小的區別
2處理問題的步驟:描述問題- &> 觀察- &> 分析- &> 再觀察- &> ...- &> 摸清規律- &> 按規律辦事- &> 解決問題或不能解決尋求「讓步處理」 ,即把問題降級,重新描述,再按照以上步驟繼續
3首先你先明確自己的立場,在中國是要看氣氛的,:-),該去做的做,不該去做的即使會做也別做
4決定去做,那麼,按步驟做,務實,少說多做,思路保持清晰,利用可利用資源,交流阿什麼的...一切就事論事,別把自己的情緒、偏見等帶進來
5以上說的都沒實際作用,你提的問題太大,唯一的建議就是多多學習,多多思考,別讓自己的腦袋閑著,多問自己為什麼,比如為什麼天是藍的,為什麼沿海有颱風,為什麼動車相撞了...
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負》(第四章 本能和理性的反叛 )中引用洛克對理性的評判:「然而所謂理性,我想它在這裡並不是指構成思維訓練和推理證明的理解能力,而是指明確的行為準則,所有的優良品質和培養道德觀所需要的一切,都是由此而來。」
http://www.tianyabook.com/zhexue/zmdzf/009.html
希望對問問題的同學在追求理性的方向上有所幫助。


作為一個童年感性,後天經過努力,理性程度較高的人,這個問題我很有發言權。
我是小學六年級突然發現自己很感性的。看了一本巴金先生的散文集,當時窗外正播放一曲很憂桑的薩克斯曲,感覺自己一下子掉進了情感的漩渦,與文字共呼吸。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點小事都要拿來沉浸一下,感慨一番。也從此作文水平突飛猛進,各種故作深沉。
後來我還喜歡過余秋雨,北島,食指這些充滿人文氣息的詩人、作家。我中學時期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感受與表達感受上,甚至延續到了大學。寫周記,寫影評,下課寫,上課也寫,這還不夠,大三離開學校去實習前還一把火把周記本給燒了。
哎,那時候真奇葩呀。因為經常沉溺於感情中,沒功夫打理學業,一路也算安穩考上了大學,居然還學了醫。
但是
但是慢慢長大了,想法會變成熟。加上一場混亂的失戀,更加了解了自己。再也不願回到那樣的世界去了。
讀書,讀理性思考類書籍,而非人生感悟類;處理事件的時候,不是以自己的喜好,而從大局出發,或者從結果出發,我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什麼方式比較可行又高效;多向行事風格穩健的同事、領導學習;情緒上來的時候,不做任何決定,對自己有信心,我可以冷靜處理。
當然,隨年齡增長閱歷增多,加上本身習慣內省,我在人生旅途上走得更加理性,而本身感性的性格特點,並不會消失。我依然是那個看了一點點煽情片段就眼淚汪汪的小傻瓜。
不過那又怎樣。


親身經歷並認識到衝動的代價,然後獲得一次通過理性得到好處的成功體驗,人就會變得相對理性一點了。
可以培養,方法如上,絕不摻假,小朋友們都是這麼過來的。


說真的,很難。
就個人感受而言,衝動的原因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為利益
2.為面子
3.缺乏教養(自我剋制與調整)
4.為信仰(如伊斯蘭的「聖戰」)
而我們中的大多數,屬於前三種。更直接一些,屬於前兩種,如果我們能夠提高自身修養,高瞻遠矚一些,也不會那麼衝動。
但是,話分兩頭,我並不認為衝動就是十足的壞事,哪怕是為了膚淺的利益和面子,而理性就是好事。
以我為例,我曾一次次被別人激怒,然後我一遍遍告訴自己,要理性,不要衝動,一是因為我吃過衝動的虧,二是因為對方尚未觸及我的底線。你期待著對方收斂,然而換來的往往是對方的得寸進尺。這種時候你就需要亮明自己的底線,當然,是以合法的方式。
我經常瀏覽一些新聞,經常看到一些關於情殺的報道,其實多半都是一時衝動導致的。這類事我也經歷過,或者說正在經歷,有時候氣急了,也會有想動手的衝動,但是動手之前我會進行如下權衡:
1.你打得過他/她嗎?
2.裝逼一時爽,你準備好承擔相應的後果了嗎?
沒錯,就是這麼膚淺而現實的考量,因為大多數人頭腦發熱時是不會去想那些深奧的道理的,包括我在內。
當然,如果你已經超越了動手這個層次,建議使用以下問題(亦即換位思考):
1.我是否有兄弟姐妹/父母/祖父母?
2.如果別人對我的親人這麼做,我會怎麼想?
換位思考會讓你不再那麼衝動,畢竟你不希望自己的家人被同樣對待。
如果到了第三個層次,你應該思考如下問題:
1.我浪費時間置氣是否值得?我是否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2.事情是否真如我看到/聽到的那樣?錯誤是否一定在他/她?
3.如果錯誤在他/她,他/她的錯誤是否不可饒恕?
講道理,能做到這三個層次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這大概也是一個由衝動逐漸回歸理性的過程吧。


我認為人類的很多發展就是由無數次的不理性組成的。所以我不認為一個人時時刻刻理性是件好事,我會覺得這人特沒意思。


平常多看些修養身心的書,遇事時考慮多方面先追究其原因:我憤怒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我做了衝動之舉後對我自己會產生什麼影響!權衡之後做出判斷就達到理性狀態了!


豐富閱歷,多經歷一些事情,自然就不會那麼衝動了。


如果衝動的結果是經常吃虧,有幾次就長記性了,會在衝動的時候得到內心的提醒的。


正確的認識自己的性格和別人的用意,是避免衝動的法寶。客觀看事看人,管理自己的情緒,了解衝動的根源


有獨立思考才能有理性,小夥子好好學習吧.


推薦閱讀:

如何在理性思維狀態和感性思維狀態當中靈活地切換?
羅永浩有什麼人格閃光的地方?
為什麼和室友相處那麼麻煩?
她愛一個人卻可以果斷的分手,誰能解釋下理性的女人怎麼想的?難道短暫的離開還會回到原點麽?
什麼是「貼標籤式思維「,這樣的思維有什麼不好?如何避免這種思維?

TAG:心理學 | 理性 | 性格 | 性格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