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 只有 Face ID,沒有 Touch ID ,是屏下指紋技術未成熟的無奈妥協?
John Gruber 對蘋果用 Face ID 取代 Touch ID 的看法
根據內部員工的信息,蘋果是主動提前放棄了touch ID,全面轉向了face ID了。
另外,authentec的員工也在大量轉移到其他項目上。很有可能未來蘋果會全平台轉向face ID。
另外最新的爆料,2018年的iPhone全部都是Face ID的了。
發揮你的想像力。比較一下指紋識別能做什麼,3D攝像頭能做什麼。
相信你會有答案的。指紋識別要劃定物理界限才好對點。所以正面不開孔指紋,需要把玻璃蝕刻出凹槽來。
但你總不能在屏幕顯示區域作凹槽吧!如果把識別範圍擴大,那會浪費大量空間,用戶掏手機看時間也會誤解鎖。
唯一方案是配合amoled屏,用一塊常亮區域來作標識。但amoled常亮久了會老化。而且必須靠眼睛觀察對點,我覺得還不如靠指頭觸感在手機背面對點好用。
所以,屏下指紋並不見得好用!
而Face ID,背後原理是景深信息的快速採集和匹配。目前雖主要用於解鎖,但後續型號,隨著感測器迭代和性能提升,潛力無限。
大家都在談人工智慧、AI在手機上的運用。
但像菊花廠那樣重複發明輪子,搞個AI輔助晶元,完全是瞎扯淡。X86、RAM的架構已經定死了,AI作基礎數據整理的小腦主要依賴於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的製程進步。AI真正的做決策大腦在雲端,依賴5G高帶寬。
而AI的耳朵、眼睛才是手機廠商創新的機遇所在。只有各類感測器豐富的信息採集和運用,才能把日益性能過剩的半導體產業餵飽,才能使高速5G網路的作用不只限於秒下電影。
iPhone X的景深感測器,就是對智能AI手機眼睛、耳朵的嘗試!
回答被建議修改:
包含不友善內容作者修改內容通過後,回答會重新顯示恢復正常。為什麼回答會被建議修改?
(null)
Face ID 成本太高,目前只會在高端設備(iPhone LGiX)上出現。
iPhone NGi/SE 系列,乖乖 NG Touch ID。
例如 iPad Pro 等等過大設備還是乖乖搞混合識別技術吧。這兩者可以都搭載,哪個方便用哪個。iPad 也不用搞全面屏,但是可以加上超級深感攝像頭。畢竟 iPad,要過高屏佔比幹嘛?還不如適當縮一縮邊框,塞更高密度的電池,更好的屏幕。
下一代 12.9-inch 版本還可以塞雙攝像頭呢……一旦取消掉的,不可能添加回來。
他們會習慣的
—Apple
(限硬體)其實有答主說的很明白了,屏下指紋反而比實體鍵麻煩多了,因為沒有觸感。屏下指紋不可能做到全屏幕都可以按,能按的也就是一個下方區域罷了。那手機在兜里,你連哪邊是「下方」都難分清,又怎麼可能自然地盲開呢?而且因為沒有實體鍵,你需要先按一下側開關點亮屏幕,然後才在屏幕顯示的區域上按指紋,這個流程可是相當麻煩了。
如果全面屏還要保留實體指紋,那就只能是側鍵或背面了。但側鍵和背面指紋也有自己的很多局限,終究還是不如正面識別。綜合考慮,事實上全面屏時代就不可能有所謂完美的指紋識別方案,那還是徹底拋棄了為好。
如果有跟現在的指紋識別一樣完美,而且不會霸佔空間的方案,iPhone X肯定會加上去的,可是,目前沒有啊,所以就直接取消了。
按理,手機解鎖用一種方式就好了,對比三星,四種方式,你到底該用哪種?難道解鎖方式越多越能成功嗎?答案是非也。
指紋識別有一個弊端,濕手以及手臟都是無法成功識別的,生活中有很大機率會出現這種情況,相比面部識別,除了面部被遮擋以外都是沒問題解鎖,更容易改善。
目前來看,面部識別的成功率沒那麼高,但是會在下一代完善的,畢竟剛開始的指紋識別也是這樣過來的嘛。那時候還大把人說指紋識別率太低,輸入密碼或圖形解鎖百發百中呢。怎麼現在又來了?
從目前來看,指紋識別的弊端比面部識別的大。畢竟手指的水,汗,臟,淺很難根治的。。現在在這理性分析沒用的,因為真機沒到手。每年新發布會都是如此,你和果黑分析這麼做仍然很方便,或者更方便了,他都會自動忽略。
不過每年最打臉的就是新機普遍到手以後,這種質疑就全都不存在了。
某些媒體營銷號年年雲玩機這手段不知道騙了多少果黑,還自以為很高明:媒體都這麼說。
有些人請別自稱mifan謝謝,我和周邊的人基本都是iPhone和小米,他們從來不會黑別的手機也不會盲目對比,而是沉浸於玩機。
是不是,下一代可能會揭曉,蘋果貌似還申請了專利,這就是技術儲備,蘋果的風格,激進的同時還給自己留後路,假如face id不盡如意,下一波,再加個屏下指紋,再一次改變世界,賺(pian)一波,還不是美滋滋的。
前幾天開了一下腦洞,想像了一下 iPhone 的未來,放在這個回答前面。
未來的旗艦 iPhone:
沒有耳機介面,耳機全部Airpods。
沒有充電介面,完全依賴無線充電。
沒有sim卡插槽,完全依賴esim。
數據導出和備份完全依賴iCloud。
這樣防水防塵等級直線上升了吧?外形也能做到強納腎姨夫最喜歡的圓角無任何開口。
機身內部還能空出不少空間加電池。
就是修起來麻煩點。
再結合我原來答案里說的屏下攝像頭、感應器,那畫面簡直美的沒法看。
昨天的新聞里google 的人工智慧已經進化到我們之前無法想像的地步
Google 宣布 AlphaGo 最新版本 能在三天擊敗去年戰勝李世石的軟體
隨身硬體的整合、商業化應用我個人比較期待蘋果(我沒說創新哦),如果有一天能夠把進化之後的 AI 應用裝到隨身設備里,那想像空間就太大了。
未來已經在我們面前拉開了大幕的一角,這真的是人類歷史上最接近造物主的時代,真想多活個百八十年啊。。
-------------------下面是原來的回答---------------------
立個flag,Face ID 以後(未來3-5年)就是 iPhone主要的安全驗證方式,屏下指紋識別這種東西不會有了。
技術原理就不多廢話了,認真研究的人都知道 Face ID 比 touch id 安全先進的多。
未來更可能的方向是屏下攝像頭,感應器,把劉海弄沒。
至於使用體驗,我不知道別人,我反正從來沒有在兜里解鎖手機的經驗,以7 plus 的重量和體積,兜里解鎖我擔心他摔出去。而且你也不知道你放兜里的時候哪邊朝下啊,怎麼在兜里順利的找到 home 鍵。這純屬吹毛求疵。
Apple 今年發布會軟硬體的重點大家也看到了,無非就是人工智慧、AR、還有基於前置的諸多攝像頭的很多應用,我不認為 Apple 花了這麼大力氣想辦法把這麼多攝像頭感應器集成到那麼小的地方是個臨時方案,想當年老羅把聽筒和攝像頭做到一起還在發布會吹了好幾分鐘呢。
在我看來,手機響了,掏出手機,看屏幕解鎖,點擊通知查看,這個流程比原來簡單多了。這也是 iOS 11通知中心改版的目的所在吧?
至於那些無腦黑的,什麼女朋友晚上刷你臉解鎖啊、晚上太暗沒法解鎖啊、重度燒傷識別不了啊、雙胞胎互相解鎖啊、笑笑就行,這些段子有點低估了蘋果工程師解決問題的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差、嘴巴還不幹凈的就不用往下看了,請您移駕到別的答案,謝謝。
以下內容僅代表我個人觀點。蘋果類似這些做法並不激進,沒有其他任何意思。
歡迎友好討論,不接受就點反對,想撕逼或者陰陽怪氣的還是省省吧,別浪費時間打字了。
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你的觀點和我的不一樣,你說蘋果不激進,你就是給蘋果洗地」的人,我們三觀真的不一樣,沒有交流的必要
——以下為原答案——
MacBook Pro 取消光碟機——蘋果太激進了
iPhone 7 取消 3.5mm 耳機孔——蘋果太激進了
MacBook Pro 全面用 Thunderbolt 3 取代其他介面——蘋果太激進了
Face ID 取代 Touch ID——蘋果太激進了初代 iPhone 取消物理鍵盤——太激進了(感謝評論區補充 doge)
每次蘋果改個什麼都有人說激進藥丸,建議你們投入微軟爸爸的懷抱吧,畢竟2017年6月的新品連個 USB Type-C 也不用,多好
哪天蘋果真完了,怕不是50年以後插 U 盤還得分正反,聽個響還得連著礙手礙腳的線
那些說面部識別比指紋先進的,指紋不只解鎖能用啊。你有十根手指但是只有一張臉。你可以把不同指紋設置成不同功能,但是面部識別做不到。試想一下,你用中指點一下,彈出菜單,跟電腦的右鍵一樣,是不是交互方式都改寫了?在全面屏的情況下,沒有Home鍵挖孔的情況下,在不是全面屏下指紋的情況下,
有些所說的Touch ID可以在從兜里拿出來的同時解鎖這件事其實是不存在的,請問你在從兜里拿出來的時候怎麼確認手機的指紋解鎖位置在哪裡?就算極端情況下你在兜里摸來摸去摸到了聽筒開口,然後再把手機倒過來,也未必能找到指紋位置吧?
至於全屏幕下都可以指紋解鎖,你確定這種情況不會很容易出現你不想解鎖的時候手機被解鎖的情況?
好,那就算把手機從兜里拿出來看了眼屏幕上Home鍵位置-放上去解鎖,這個過程真的有Face ID在你看上去的時候就已經解鎖了來的方便?
我覺得Face ID很好,指紋這個交互現在不過時,在未來不久的交互上也遲早過時。
BTW
有些人啊,蘋果作出改變了就是激進不成熟不考慮用戶體驗蘋果要完,不作出改變比較保守就是你看千年不變沒了喬布斯就是不行創新已死蘋果要完。
開心就好。
我再針對這個題,優化下我的觀點。
我覺得有些人有一個誤區,就是覺得從兜里可以直接解鎖這個優勢是Touch ID的優勢,但其實這只是個交互層面用戶使用習慣的優勢。
試想一下,
如果現在的iPhone X上面的交互邏輯,放一個全面屏幕區域的假的Touch ID,也就是說在兜里時全屏幕下按屏幕,然後給你一個震動反饋,在你拿出兜的時候看向屏幕,然後就解鎖直接進入主屏幕,如果你不按屏幕,則通過Face ID解鎖後留在鎖屏頁面。(你使用手機的情況,要偏說我解鎖就為了給別人用,就不看屏幕解鎖放在一邊呆著,這有點抬杠)
現在你還覺得這個是Touch ID的優勢嗎?
看上去像是Face ID和Touch ID之爭,我覺得更像是iOS10和iOS11之爭,iPhone X上的iOS 11 更有iOS 7 擬物化轉扁平化的之勢。
說一下自己的思路,大家可以心平氣和的討論。
說 Face ID 和 Touch ID 沒問題,其他很多回答扯到其他部件算怎麼回事?
看了幾條科技新聞就以為了解全部了?
你蘋果也只是收購了指紋識別公司,沒有收購三星好嗎?
真要說在屏幕上下功夫也就是校色以及今年對 LG 的投資。
剩下還不是看 Samsung Display 等廠商的研發進度?他們沒推出全面屏,能有今天的 X?
怎麼不說蘋果給我們造了一個地球出來?
還有扯耳機插孔的,快一年過去,你見到有幾個拍手叫好的?
叫好也只是說 AirPods 方便,沒人說取消耳機孔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謝邀。實際上蘋果公司認為FaceID比TouchID更安全,又可以解決屏下指紋檢測的問題,所以他們不會回去用TouchID了。蘋果給出的數據是TouchID誤開率是50000分之一,而FaceID是1000000分之一(參考資料1)。
大家覺得faceID不安全可能是受最近三星的手機faceID輕易被照片糊弄的事,實際上Apple的FaceID安全的多,它如何運行見參考資料2,它實際上是建立了3D的模型而不是2D的:
另外大家不知道的是用了TouchID的三星也會被列印出來的指紋(參考資料3)輕易騙過。
參考資料:
- http://www.macworld.co.uk/feature/iphone/face-id-v-touch-id-3663945/
- Forbes Welcome
- Forbes Welcome
- How Secure Is the iPhone X"s FaceID? Here"s What We Know
其實並不贊同「屏下指紋比面部識別好用」
你們覺得現在的Touch ID比Face ID好用,是因為:
Touch ID:在拿手機的同時可以按home鍵同時進行指紋識別,這樣,手機拿到面前已經是解鎖了而且是到了主屏幕到了「能用」的狀態
Face ID:必須先把手機拿到面前,識別後再劃一下屏幕,然後才進入「可用」狀態。
然而!!
如果沒有home鍵而是屏下指紋呢?還能很流暢地在拿手機的同時進行識別嗎?
而且根據iOS 11的邏輯,手機的「可用」狀態並不是從主屏幕開始,而是從鎖屏界面開始。
So,
Face ID和屏下指紋,高下立見。二更:面部識別是「提供信息」給設備的一個全新方式,那是否會有新的「理解方式」或者「表達方式」產生呢?弱人工智慧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出口,如果人機交互從以前的點按和顯示,以及一點點的聲音以外,可以有更多的互動,讓手機真的「活」起來,那就太有意思了。
更新:評論里仍然會提到指紋識別的便利,其實不可否認在「識別」這個單一需求上,指紋識別已經足夠滿足絕大部分人的日常需求了,而面部識別解決的,卻遠不僅限於識別。
試想,當你目光聚焦遠處,嘴角微翹,手機智能識別你正在欣賞美景並希望拍下來,那麼解鎖的一瞬間就同時進入相機,那這個效率就遠遠高於指紋了,當然了,鎚子通過不同手指完成一些指定的、高頻需求一定程度上和這個效果類似,但是由於表達的內容巨大的信息量差距,面部識別幾乎在效率上碾壓了指紋。
場景2:地鐵中你目光獃滯,嘴角下沉,掏出手機,它自動根據你的使用習慣判斷你目前很無聊,通常在此時打開微博,知乎等應用,那它解鎖直接進入這些應用,豈不是又快一步。
同樣的場景還有極多,自拍、等待心上人回信,等等等等,支持的場景越豐富,配合人工智慧的學習,一台真正「懂你」的手機一旦問世,殺傷力無疑是恐怖的。不是。
無論怎麼調侃face ID,但事實上face ID就是比指紋識別更加先進、高效且有趣的。先進
指紋識別的可用性之所以這麼高,除了識別技術上的先進,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它的功能單一性。「身份驗證」基本是唯一應用,我們被整個智能交互浪潮洗禮至今,已經調教成習慣運用「點按」來執行與設備的交互,指紋識別在這個前提之下,符合直覺的把掌控人機交互入口的鑰匙放在了我們的手指上。甚至讓很多人認為,它原本就應該這樣,沒必要改變。
可事實是如此嗎?我們在遇到一個陌生的物體,不知道它的一切屬性時,「看」這個動作,永遠比「摸」要來的高效、安全。而且為什麼是機器向我們「要」一個許可,而不是機器認識我們?
即使只從「身份驗證」的角度出發,在採樣足夠的情況下仍然是面部識別優於指紋。指紋目前的優勢在於:技術成熟,用戶認可。而面部識別在解決採樣數據量的前提下,加快識別速度到指紋識別的水平,相信取代指紋識別只是時間問題。
再從「全面屏」的角度考慮,正面的指紋識別受制於手指的面積,必須要有足夠的面積才能保證採樣數據,而面部識別,一個感測器和一個點陣發射器的組合,雖然在目前有礙觀瞻,但是面積基本上是碾壓指紋識別的。高效
有趣
從去年起,抬起iPhone便點亮屏幕的設置逐漸深入人心,一方面是由於沒有實體的home按鍵以後,解決「只看時間,不進桌面,欣賞壁紙」的這些需求,另一方面讓手機亮屏面對用戶也是蘋果想調教的吧。當然這只是猜測。
效率上,拿起,按下,這個動作已經非常高效了,但是如果拿起,解鎖這個動作又進一步,而且同時解決驗證,肯定要高效的多。
發布會上展示的自製表情只是非常基礎的應用,想像一下,如果手機可以根據面部的表情判斷用戶情緒狀態,甚至通過分析眼部的焦點分析用戶目前正在看的內容,那麼打破「點按」這個交互就成為了可能。好萊塢有一個著名的演員,通過面部捕捉,演了一大堆「怪獸」,比如指環王里的「咕嚕」,猩球崛起里的「凱撒」等,如果這個技術應用場景被開發成消費級的,那麼娛樂的範圍又多了一個維度。
喬布斯不是說過,最好的技術就是你完全感知不到他的存在,都甚至不用點擊home就是解鎖,。。。。。。。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有幫助可以微信下載表情包!戰斧蘿莉!支持一下
一個個都說的跟你們真用過似的
推薦閱讀:
TAG:iPhone | 手機 | 蘋果公司AppleInc | 觸控ID | iPhon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