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表達了什麼意思?


請容許我截取自己的頭條號一篇文中幾段來作答:

我上了九年學,學過的課本里並沒有《鄉愁》這篇文章。

記得初次讀到是在《讀者》雜誌上,書已泛黃,字跡已漫漶,可是並未影響閱讀體驗,當讀到「鄉愁是墳墓」,未嘗不曾有人生之況味,而「鄉愁是海峽」,反倒沒有太大的震撼。大概是因為我們是內陸孩子,且又不曾經歷國破家亡、山河破碎,於是便不能體會去國懷鄉、有家難回。

那時每周日吃完午飯,便收拾腌菜、大米、飯盒、書本和生活費,三點左右離家,母親未嘗沒有倚閭而望,看著家中幼子蹣跚于山林之路;

後來出門打工,剛過完年,還是正月里來的新春,便裝好一箱子臘肉,背著行李大包,挑一個好日子離家,當時父親也在家裡,二老亦未嘗沒有含淚目送,看著我跌撞於人生之路;

及至我結婚生子,依然不能安定下來,只好奔走四方以掙錢養家糊口,此時已知道人生不易,父親復又因車禍去世,立刻便使我感受到悲歡離合。下葬那日,我看著墓碑慢慢豎了起來,自己未嘗不涕下沾襟、嘆息痛恨,斯時「我在外頭,父親在裡頭」,從此之後的人生路,大廈已傾,不得不自己學會頂天立地,讓家人平安喜樂,與兄長相互扶持,走完人生短短百年旅程;

國家公祭日,我打開手機看了直播,看到大大他們走過青石板路,來到人海之前肅立,南京的風在輕吹,而祖國的很多城市包括我所在的南充都下著細雨,聽到男女學生頌讀祭文:

巍巍金陵

滔滔大江

鐘山花雨

千秋芬芳……

猛然便熱淚盈眶。

國家、民族,真的是如此不可分割,有國才有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輩今日能閑適寧靜的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直播,當知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那確實是先輩們流血換回來的、是強大的國家力量正在守護著的。此時,我才懂了什麼是民族向心力和文化凝聚力,也懂了那一句,「我在這頭,大阝擊在那頭!」


《鄉愁》這首詩是余光中佳作。它是以時間時序述"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呵"「而現在「貫穿串珠為中心;概括了詩人對人生處境歷程的漫長生活,對祖國思念和民族掛歉之情。

詩人個人經過的傾訴,把個人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意融合在一起,寄寓詩人對祖國熱忱,也是千萬海外遊子的綿綿思鄉之情。

《鄉愁》此詩從遠的時空提煉四個意象,表現手法有: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它明朗、強烈,襯托情感豐富,含蓄、有動力、易於誘發讀者諸多考慮聯想。反映詩人愛國愛人民,推動民族發展,思念家鄉人民,但與古代"鄉愁"不同處,如"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作。它情感表露言行借代運用不同,所同樣是鄉愁。又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各有各的運用手法,王維寫。在佳節時候思念親人,人還在異鄉。

余老《鄉愁》為的是愛國之心與自己從小經歷,眷戀祖國統一而大陸。


詩魄文心海浪里,鄉愁國恨余光中。此聯是見到余光中駕鶴西遊之消息時寫的,區區幾字難表萬一。有情之人是相似的,無情之人各有各的無情……

詩人一生頗多奔波遷徙,與親人聚散離合頻繁。1928年生人,47年離開祖國大陸,祖國是時羸弱,所受之欺凌苦難罄竹難書銘心刻骨……回到台灣定居時已離開祖國大陸30餘年之久。

於是離怨別緒,鄉思國念化為《鄉愁》之詩。簡而言之,此詩不僅傾述了對故鄉祖國久久眷戀之懷,更有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之美好願望!

記得詩人有這樣一句,"死後,將我葬在黃河長江之間……"。如今我們之中華民族已非昔日,祖國統一人心所盼,大勢所趨,定當實現!黃河長江之水滾滾流淌詩人之魂兮魄兮……


推薦閱讀:

血腥瑪麗、大都會、含羞草等雞尾酒的英文名都是怎麼來的?

TAG:余光中逝世 | 鄉愁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