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被刺客所殺,刺客究竟是誰所派?


我的答案是,孫權的嫌疑最大。孫策之死,有兩個最大受益人。一為曹操,孫策曾計劃趁曹操疲於官渡對峙袁紹時陰襲許都;二為孫權,孫策死後他執掌了江東六郡印信。孫策表面上為許貢家客行刺,其中有重大疑點:主公私下行獵屬高度機密,外人何以得知?武裝親兵隨從何以遠遠落在主公後面,剛好留足時間給刺客行刺之後再跟上來?三個刺客為什麼被當場誅殺,算殺人滅口嗎?三個刺客既然已經死了,又是怎麼認定系許貢家客的,難道都隨身有攜帶身份證不成?

彼時為官渡之戰緊要處,勢弱危險、朝不保夕的曹操關注點應全在袁紹身上,再分神策划行刺孫策顯然不合情理,即使制訂刺殺方案針對對象也更應該是最直接、最大的威脅袁紹才對,不應該是千里之外有可能是空穴來風準備襲擊許都的孫策。本著誰最大受益誰最大嫌疑的推斷,我們有很大理由懷疑這一重大突發事件可能為孫權所為。再者,從孫權對孫策本人及其子孫後代的怠慢和防範態度,也可以作為輔證。

先稱王再稱帝的孫權如何對待大哥及其後人呢?比較不堪。1、追父親孫堅為吳始祖武烈皇帝,孫策僅僅追為長沙桓王。蘊藏的深意是,標明自己繼承的是父親衣缽,抹殺孫策開創江東基業、事實上開創吳國的偉大功績;2、封孫策唯一的兒子孫紹為吳侯,後來還降為上虞侯監視居住。吳侯封號挪給孫子、孫登之子孫英。3、孫權自己兒子全部封王。況吳侯本身就是曹操以漢獻帝名義給孫策的爵位,兒子有權繼承。孫權不但等於什麼都沒給孫紹,還無恥地搶走了屬於孫策一脈的吳侯。4、孫紹獨子孫奉承襲了父親的上虞侯。後來因民間流傳孫奉有皇帝氣象,被吳國末帝孫皓所殺。自此孫策一枝徹底斷絕。5、孫策女兒被孫權當成政治聯姻工具。其中一女改嫁給了陸遜,生子陸抗,為吳國最後的大將軍,身死國滅。6、逼迫大喬隱居,不知所終。7、忌憚孫策威望,嚴禁朝中、軍中提及,努力消除其政治影響。並時刻警惕部屬擁立孫紹。

孫權謚號大皇帝,廟號吳太祖。涉嫌謀兄奪位的他,怎麼有臉被稱太祖?


在《三國志》孫策本傳中,寫的很明白:(孫策)會為故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

建安五年(200年),許貢早就死了,密謀刺殺孫策的是三名許貢的門客。這件事的細節記錄在《江表傳》中。

許貢的吳郡太守是朝廷命官(由曹操掌控的許都任命而來),孫策佔據江東,也曾在建安二年向許都朝廷表明忠誠的立場,但是,曹操對孫策還是很不放心,特別是佔據江北的廣陵太守陳登,和其族人陳瑀與孫策是敵視態度。

甚至在許昌朝廷下詔讓孫策、陳瑀等人合作討伐袁術時,陳瑀還密謀攻擊孫策,卻被孫策識破並擊敗,於是,陳瑀北投袁紹去了,留下陳登,仍然是與孫策處於敵對狀態。

孫策麾下也有一些流落江東的名士,曹操為此還特意寫信討要。例如華歆,孫策還是為了顧全大局,讓了。

孫策派張紘去許都彙報工作,結果也被留下來在許都朝廷當官。孫策也只能忍了。

可以想像,在建安初,孫策與許都的關係,無非表面上合作、順從,實質上,朝廷(曹操)對孫策不放心,孫策也知道其中利害,也知道自己甚至周圍、身邊都是敵人。

也就在這個時間段里,吳郡太守許貢也寫信給許都朝廷,說「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結果百密一疏,這封信先讓孫策的人得到了,孫策大怒,將許貢抓來殺掉了。

從此,孫策基本上與許都朝廷不怎麼來往了。

當然孫策可以把罪責推到控制許都朝廷的曹操頭上,所以在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峙之初,孫策也欲率兵北上,配合袁紹討伐曹操,偷襲許都。

按照《搜神記》的記載,孫策遇害就是在北上途中發生的事;當時孫策準備先攻廣陵陳登,具體時間西晉人虞喜在《志林》里推測為當年(建安五年)四月四日。

裴松之註:(虞)喜推考桓王(孫策)之薨,建安五年四月四日。是時曹(操)、袁(紹)相攻,未有勝負。

孫策這個人喜歡打獵,在打獵時脫離護衛騎兵,倉促遇見許貢的三名門客,因為古人權貴打獵是一種娛樂活動,而且當時一般都需要清場。

孫策見到三名陌生人,就覺得很奇怪,問道:「你們是什麼人?」

門客回道:「我們是韓當的士兵,在這裡射鹿。」

孫策說:「韓當的親兵我都認識,從沒見過你們!」說罷舉弓便射,一門客應弦而倒,其餘兩人見事情敗露,也舉弓射孫策,孫策躲避不及,面頰中箭。不一會兒,護騎趕到,將另外兩門客殺死。

(許)貢奴客潛民間,欲為貢報仇。獵日,卒有三人即貢客也。(孫)策問:「爾等何人?」答云:「是韓當兵,在此射鹿耳。」策曰:「當兵吾皆識之,未嘗見汝等。」因射一人,應弦而倒。餘二人怖急,便舉弓射策,中頰。後騎尋至,皆刺殺之。

孫策並未立刻死去,返回家中後,傷重不治而死,臨死前遺命張昭輔佐二弟孫權,撒手西去。

《搜神記》里則是說孫策在鏡中見到于吉的鬼魂,驚嚇而死。這是志怪故事,看看就行,不必當真。當然,這事被羅貫中寫入《三國演義》當中,所以受眾還是很廣的,做個談資還是可以的。


孫策是被許貢的門客所殺,這是眾所周知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孫策的死是偶然的,但也是必然性的,因為作為新晉的江東六郡之主,竟然自持武力強悍,日常出行時,經常把貼身護衛甩在身後,以為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不會有危險,可事實真的如此嗎?正是因為他的粗心大意,給對手以可乘之機,使其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孫策在江南的迅速崛起,為此最為不爽有兩個人,一是荊州的劉表,二是許昌的曹操,首先是孫策一直都瞧不上年邁而又平庸的劉表,只是因為劉表經營荊州多年,雖談不上兵強馬壯,但也絕不是一塊軟骨頭,孫策雖有心想吞下荊州,可奈何自家實力不夠。劉表在孫策逐步發展壯大時,始終寢食難安,主要是因為孫堅是被他派兵伏擊而死的,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只要孫策在未來的某一天實力足夠強大了,一定會找他算賬的,為此,孫策被刺客所殺,很有可能是劉表暗中派人所為,然後假借說是許貢的門客。

孫策在江東乾的風生水起的時候,曹操正忙著和袁紹進行生死大戰,根本無暇顧及南邊的孫策,雖然曹操顧不上他,但並不代表孫策就不打曹操的主意。孫策在曹操正忙著和袁紹大戰的時候,準備率精銳之師奇襲許昌,自己也來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曹操當時最怕的就是後院起火,所以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曹操很可能會授意手下暗中派刺客對孫策進行暗殺。

無論是誰暗中派人殺了孫策,總歸一點只要孫策死了,劉表和曹操無疑是當時最大的受益者,其次才是孫權,因為孫權當時接手的江東,是內憂外患的,這個割據的政權是不穩固的,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推薦閱讀:

諸葛亮真的指定了蔣琬與費禕做為繼承人嗎?
三國里最讓你感動的友情是哪兩人之間的?
《三國演義》中,為什麼鐵籠山之圍姜維不用火攻,而被司馬昭逃脫?
諸葛亮安葬在定軍山,墳墓至今無人敢動,據說和墳頭上兩顆樹有關,是嗎?
劉備有沒有比諸葛亮見解高明的地方?

TAG:三國 | 三國演義 | 孫策 | 刺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