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歷史名人米芾在我國書法史上有著怎樣的地位?


米芾,宋代書法大家,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四家」。生於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卒於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終年57歲。初名黻,字元章,號海岳外史、襄陽漫士、鹿門居士、無礙居士等。41歲更名為芾,室名寶晉齋、英光室。祖籍山西太原,後遷湖北襄陽,晚居江蘇鎮江。曾任內廷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後世多稱其「米襄陽」「米南宮」,又因其逸聞甚多、好潔成癖、狷狂自放,故有「米顛」之稱。

  米芾能詩文,喜弄水墨,以側筆點染江南煙雨山色而自成一格,被稱為「米氏雲山」「米家山水」。又究心印學,在其《書史》中自述有印百餘方,有學者考其自用數印應是出自親鐫。後世文人治印,米芾實有開山之功。

  至於學書經歷,米芾在《自敘》中寫道:「余初學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出於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慕段季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繹展《蘭亭》,遂並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鍾方而師師宜官,《劉寬碑》是也。篆便愛《詛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聿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其書壁,以沈傳師為主,小字,大不取也。」由此可知米芾書法由楷書入手,先學顏、柳,又及歐、褚,後上溯魏晉,以《蘭亭序》為宗,得「二王」書法之正脈,又於《詛楚文》《石鼓文》《劉寬碑》等得篆隸之法。

  米芾曾自評其書:「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這段話道出了他於書學取法及演化的辛苦歷程。

  米芾書作雖涉獵廣泛,諸體皆能,但以行、草書影響最大、成就最高。其傳世作品較多,如行書《苕溪詩帖》《蜀素帖》《珊瑚帖》《竹前槐後詩帖》《彥和帖》《篋中帖》《三吳帖》《多景樓詩帖》《方圓庵記》《自敘帖》《鄉石帖》《叔晦帖》《李太師帖》《張季明帖》《研山銘》、行草《臨沂使君帖》《伯充帖》、草書《論草書帖》《元日帖》《吾友帖》《中秋詩帖》《海岱帖》等。(1)


  米芾,宋代書法家,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四家」,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重大的影響力。米芾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於一身,涉獵廣泛,成績顯著,其中於

書法

用功最深,又以行書成就最大,其書受到古今學書者的高度讚揚。

  二、米氏論書及後人評價

  米芾於書學注重傳承,並首重筆法。其在《自敘帖》中曾說:「要得筆,謂骨筋、皮肉、脂澤、風神皆全,猶如一佳士也。」又:「得筆,則雖細為髭發亦圓;不得筆,雖粗如椽亦扁,此雖心得,亦可學。」

  米芾對於線條形態的掌控尤具獨見:「去顏肉,增褚骨,發天秀,助神物。」(《書法贊》)這不僅是對顏真卿、褚遂良書法的溫和指摘,更表明了米氏對於線形肌理的美學追求。骨肉停勻、相輔相成應該是他認為的理想狀態。

  米芾論書有言:「學書貴弄翰,謂把筆輕,自然手心虛,振迅天真,出於意外。」(《自敘帖》)又:「世人多寫大字時用力提筆,字愈無筋骨神氣。」(《海岳名言》)這是其執筆心得,主張精神振作,八面出鋒。他嘗說:「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見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鍾法。丁道護、歐、虞筆始勻,古法亡矣。柳公權師歐,不及遠甚,而為丑怪惡札之祖。自柳氏始有俗書。」(《海岳名言》)


  至於結字法,米芾論道:「唐人以徐浩比僧虔,甚失當。浩大小一倫,猶吏楷也。僧虔、蕭子云傳鍾法,與子敬無異,大小各有分,不一倫。徐浩為顏真卿辟客,書韻自張顛血脈來,教顏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海岳名言》)即是主張字形結構各任其特點布置,避免整齊劃一、千篇一律,而要自然得法、勢出天成。

  米芾的書法藝術歷代評價甚高,影響深遠。輯評數則,可見一斑:《宋史·米芾傳》:「特妙於翰墨,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

  宋黃山谷《山谷題跋》:「余嘗評米元章書如快劍斫陣,強弩射千里,所當穿徹,書家筆勢亦窮於此。然似仲由未見孔子時風氣耳。」

  宋高宗趙構《翰墨志》:「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于海內。芾於真楷、篆、隸不甚工,惟於行、草誠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筆端,故沉著痛快,如乘駿馬,進退裕如,不煩鞭勒,無不當人意。然喜效其法者,不過得外貌,高視闊步,氣韻軒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處醞釀,風骨自然超逸也。」

  明宋濂《宋學士文集》:「予嘗評海岳翁書如李白醉中賦詩,雖其姿態傾倒,不拘禮法,而口中所吐,皆成五色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負面的品評也從另一個角度指出了米書的放逸過甚是其所短。雖然是見仁見智,但也對我們取法米芾做了有益的提示。比如明項穆《書法雅言》:「蘇之點畫雄勁,米之氣勢超動,是其長也;蘇之濃聳棱側,米之猛放驕淫,是其短也。皆緣天資雖勝,學力乃疏,手不從心,藉此掩丑。」又如清梁《承晉齋積聞錄》:「米海岳軟筆作書,下筆極細,鉤剔極粗,放蕩散漫,太無規矩,終不為佳也。」

  米書史有定評,究其成功之處,不外有三:一是專心師古,取法乎上;二是把握傳統精髓,在筆法這一關節上別有會意、重點突出、高屋建瓴,尊重了書法藝術的本體規律;三是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超出常人的學習毅力。其餘如廣泛的交遊以開闊視野、豐富的收藏以充實學養,都為其書法藝術的成就奠定了基礎。


米芾是宋代著名的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米芾是宋代書法「四大家」之一,米芾書法成就不僅在宋代,而且在整個書法史上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米芾的書法造詣高深,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個性,被歷代學書者所推崇。在我國的歷代書法家之中,米芾是一位具有非常特殊性格的人物。他的書法作品妙趣橫生,米芾的不少書法作品正是他放蕩不羈個性形象的反映。中國古代大多優秀的藝術家們大都本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世方法,特別注重自身的修養與自我的完善,來追求高尚的情操,哪怕只是孤芳自賞也不願與世人同流合污。但是米芾跟他們一點也不相同,米芾不僅僅追求內在品質的高潔,並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樣儒雅,米芾留給後世很多書家以豐富的經驗。

後世歷代對米芾書法評價讚譽甚高,對後世的書法名家影響深遠,在《宋史·米芾傳》中,稱讚道「特妙於翰墨,沉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和王獻之相提並論,亦是很高的評價了,還有在宋黃山谷的《山谷題跋》中,對米芾書法評價這樣說道「余嘗評米元章書如快劍斫陣,強弩射千里,所當穿徹,書家筆勢亦窮於此。然似仲由未見孔子時風氣耳。」推崇敬佩之意,溢於言表,還有宋高宗趙構的《翰墨志》、明代宋濂《宋學士文集》等著作,都能看到對米芾書法評價的語句,幾乎都是表示讚賞敬佩之意。

米芾對自己的書法也做評價,在《自敘帖》里他說道「學書貴弄翰,謂把筆輕,自然手心虛,振迅天真,出於意外。」可以看出這是他自己寫字時的心得體會,實踐出真知,大家在寫書法時,一貫以為要凝神靜氣,用力提筆,可是,這樣卻不能自由酒脫的書寫快意,字反而顯得沒有筋骨神氣,米芾認為要反其道,寫字時用筆輕快,一氣呵成,思想飄逸,才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米芾的傳世書作頗多,專集有《苕溪詩帖》、《蜀素帖》、《米芾讀牘》、《米芾尺牘》、《米芾三帖卷》、《米芾二帖冊》、《米芾書法三種》及《米元章樂見帖真跡》等等多種。至於書軸、書幅、手札等更是一言難盡,在我國書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影響之久遠,爍古存今。


推薦閱讀:

玉樹的唐蕃古道在我國歷史上曾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哪些春聯比較好?
西遊記後傳,三藏本是如來的二弟子金蟬子,為何說自己是凡人成佛?

TAG:文化 | 襄陽 | 米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