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做年糕的民俗學解釋是什麼?


(1)關於年糕的來歷,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春秋戰國時,吳王夫差建都蘇州,沉湎於酒色,大將伍子胥預感必有後患。因此在興建蘇州城牆時,以黏米制磚,埋於地下。當吳王賜劍逼其自刎時,他吩咐親人說:「吾死後,如遇饑荒,可在城下掘地三尺覓食。」伍子胥死後,吳越戰火又起,城內斷糧,此時又值新年來臨,鄉親們想起伍子胥的話,爭相掘地三尺,果然得到黏米磚充饑。從那以後,為紀念伍子胥,人們每逢過年都做年糕,漸漸的過年吃年糕的習俗風行全國各地;

(2)明崇禎年間《帝京景物略》中記載人們每於「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此外,清末有詩云:「人心多好高,諧聲制食品,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諗」,可見古代的人們已有取「年糕」諧音「年高」的做法。「糕」諧音「高」,寓意一年比一年高,生活越來越好;

(3)民間傳說有叫「年」的怪獸會在春節時出來吃人,人們做了年糕供奉年獸,年糕粘住它的嘴它就不會傷害人了;

(4)年糕上撒紅棗、紅豆、芝麻等多仁的食物,「仁」諧音「人」,寓意多子多福,此外,年糕有粘性,寓意把一家人黏在一起,家人團聚;

(5)年糕上撒的多種輔料,有豐收富餘的寓意,祝願來年五穀豐登。


推薦閱讀:

辣眼睛,一男子醉倒路邊,被流浪者非禮,你怎麼看?
撿到烏木應該怎麼辦?
投資33500回報1200萬,是不是傳銷?

TAG:年糕 | 民俗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