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山芋粉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每年秋冬交替的時候就是農家洗山粉的日子。人們一定要聽天氣預報,未來三五日必須是晴天才能完成這件大事!
選取澱粉含量高的山芋來作為原材料,用水沖洗掉表面的泥土,這個過程頗費力氣,耗費很多水。在小時候,到了這個季節,早晨會有人家拿著大盆到塘邊佔位子,一個上午,塘邊往往會聚集三五家人在洗山芋。
有人在盆里用腳踩,有人用大竹刷子刷,大家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都想快一點把山芋洗乾淨。山芋長在土裡,表面多凹凸不平,頭道工序後,泥沙不能清理乾淨,這時候就需要人工拿刀來修,去除根蒂,挖開溝壑,削去表皮,只為乾淨,這個過程非常耗時間,沒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的。一根根山芋削好,還得經過幾輪清水的沖洗。
徹底乾淨了舅裝進籮筐中。
接下來要將這些洗乾淨的山芋破碎,以前會挑到集鎮上固定作坊里加工,現如今作為家用電器,山芋機基本家家都有,雖然是季節性地使用,但的確方便。跟洗山芋比起來,這絞山芋就快多了,洗半天的山芋只花了一二十分鐘就搞定了。絞碎的山芋已經沒了原始的模樣了。
做好前期工作,製作山粉的重頭戲開始了,尋一高處掛好袱子,袱子的選擇有講究,窟窿眼越小,粉質越細膩。有的人家山粉做的山粉圓還有白眼睛珠,就是因為袱子的窟窿眼太多,粉的顆粒太粗,雜質過多,燒制時難以熟透。舀起一瓢山芋料,放入袱子里,搖搖晃晃。
經過幾次淘洗,澱粉就隨著水流從袱子中漏出,進入大缸里。將袱子擠凈,拿出來的就是山芋渣,這玩意饑荒年代是老百姓的主食,現如今淪落為豬食了!
洗出來的山芋粉水在大缸里經過一夜的沉澱,水、粉自動分離,第二天早晨將缸里的水瀝干。再將缸里的濕粉盛起放在簸箕里晾曬,這需要晴好天氣。邊曬邊將大塊捏碎,便於晒乾。一般需要三五個好晴天,農家一般會將晒乾後的山芋粉用篩子過一遍,將成色好的山芋粉用袋子收藏。
山芋粉晒乾後不易變質,能吃一兩年。
用絞碎的山芋料用麵粉和勻,加上紅糖,用熱油煎制,酥脆可口,或者與紅燒肉一起做成山粉圓子。城裡人家是難得吃上這鄉土美食的。
以前在農村見過製作紅薯粉,應該是和製作紅薯粉一樣的製作工藝。首先把山芋淘洗乾淨,再上鍋蒸熟,出鍋冷卻搗碎,接著過濾晾乾就成了山芋粉了。我知道的就這麼多了,可能還有一些製作程序,希望大家指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