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杜琪峰執導的電影《放逐》?
《放逐》這部電影很明顯地延續了杜琪峰導演1999年的代表作品《槍火》的風格,甚至在演員陣容上都極為相似,可以說是續集,如果說《槍火》的後半部分是以呂頌賢飾演的阿信成功逃脫為幸福的結尾,那麼《放逐》則是承接《槍火》後半部分的另一種悲壯結局。
而我想說的是,評價《放逐》,就一定要把《槍火》聯繫起來一起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凸顯這部影片的價值。
影片《放逐》在主題上還是講的兄弟情誼,甚至在兄弟矛盾的凸顯上也還是《槍火》中吳鎮宇的想「保」和黃秋生的想「殺」的對立,而且這兩種類型的對立其實是有更深層次的用意和內涵在裡面的,因為無論是《槍火》還是《放逐》,吳鎮宇的「保」都是單純地為了兄弟義氣保個人,而付出的代價則是拉上更多的兄弟遭遇被殺的風險,就如同張耀揚在《槍火》里對呂頌賢所說的「你一個我們四個,你走了我們都得遭殃」一樣,吳鎮宇對個人的「保」則是對黃秋生林雪張耀揚三人的「殺」,而黃秋生則是一直在顧大局,他對呂頌賢或者張家輝的「殺」更多地是為了「保」剩下的三個兄弟,這就是矛盾所在,而這兩種做法最後的結局則要將《槍火》和《放逐》兩部影片放在一起來看,在《槍火》里吳鎮宇的選擇是對的,既保護了呂頌賢也保全了大家,而在《放逐》里則是錯的,非但沒能保全張家輝,反而搭上了剩下四個人的性命。
兩部影片這樣的對比也更能顯示出當時黑幫兄弟之間的情誼和矛盾,而兩部電影里的五個人無論所做的選擇和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他們都沒有後悔,笑著離場,這又告訴了我們杜琪峰導演所要表現得兄弟情義是什麼意思,在某種程度上,兄弟情義大過了宿命的好壞。
《放逐》除了在電影主題上照應了《槍火》,也有很多細節和畫面致敬了前作,比如說黃秋生在《槍火》里是被兄弟捉弄抽了做了手腳的香煙,而在《放逐》里則是被捉弄吃了帶子彈彈殼的飯;在《槍火》里兄弟五人無聊時是踢著紙球打發時間增進感情,而在《放逐》里,黃秋生四人為了兄弟的妻兒赴鴻門宴的時候,也是在踢酒罐子。
《槍火》在畫面上兄弟槍戰的站位美學更是延續到《放逐》里,很多畫面都十分強調一種遠近高低相協調的美感,並且這兩部電影里的槍戰都極其講究策略,圍點打援,心領神會的走位配合,既能表現戰況的激烈,也強調了黃秋生幾人之間的默契。
可以說,電影《放逐》保留了《槍火》里的所有經典之處,又以一種截然不同的結局來照應了前作,算得上是同源異樣的兩部佳作,喜歡《槍火》的朋友一定能夠從《放逐》中發掘出很多東西。
最後再提一個小的方面,就是《放逐》中杜琪峰對於林雪的角色有了更多的偏愛和刻畫,雖然每次做決定的都是黃秋生和吳鎮宇,但很多時候更是細心的林雪在牽動劇情走向,比如在爭奪被摔在地上的張家輝時,是林雪第一個想到用布將人捲走的;在幾人坐汽車走的時候是林雪第一個發現車漏油下來走的;在河邊喝水的時候也是林雪第一個發現了觀音山的,林雪在電影中的表現更像是一個有著極為出色的判斷能力和想法的人,但他甘於並尊重黃秋生和吳鎮宇的選擇,包括最後跟著他們去赴鴻門宴,這就比較感人了。
「文/星夜行,更多有關杜琪峰導演的電影文章,歡迎關注我近期的悟空問答」
回到《放·逐》的開頭——阿和、阿火以及阿泰(吳鎮宇)之間的那場槍戰及以後。導演杜琪峰安排的細節,都帶有幾分建構與消解、消解與建構的意味。
槍戰之前,緊張的氣氛已經醞釀起來了。除背景音樂的運用以外,因沸騰而跳動著的瓦煲蓋、雙方之間冷酷的眼神、持久的沉默、墜地有聲的子彈、阿靜手中緊拽著的佛珠以及阿靜口中默默念叨著的祈禱都烘托出一種緊張的氣氛。此外,清風吹起門帘的那種輕鬆與柔和,則和這種緊張氛圍形成鮮明的對比。在此,緊張的氣氛已經建構起來,而槍戰也一觸即發。
在《放·逐》中,阿火四兄弟告別陳警司時,陳警司擲給阿火一瓶洋酒,並對他說:「船會等到天亮時才開走。」在此,陳警司通過這瓶酒傳遞給阿火等人的,是一種對不殺之恩的感激,是一種對知己難逢的感慨,是一種兄弟間的支持、信任和祝福。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還有,譚嗣同行刑前的高呼: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原來,從古至今,那種知己間、兄弟間的人情味從未變淡。當然,這種友情也可以用李白的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來表達和理解。悠揚的口琴聲,對應著高漸離那慷慨激昂的擊築聲;柔和又慘白的漁燈,對應著風聲蕭蕭的易水之岸;傳遞的酒瓶,則對應著荊軻和高漸離之間那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知音情誼。
推薦閱讀:
※有哪些讓你看一眼就愛上的電影海報?
※如何評價劉青雲劉德華主演的電影《暗戰》?
※舒淇的演技怎麼樣?
※你為什麼看不上網紅?
※如何看待將歌曲改拍成同名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