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初祖伏羲的出生地在今天何地?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目前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

風姓,又名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史記中稱伏犧,在後世與太昊、青帝等諸神合併,在後世被朝廷官方稱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東方上帝)一說。燧人氏之子,生於成紀,定都在陳地。

成紀:成紀,為西漢所置成紀縣治,今位於今甘肅省秦安縣。成紀在戰國時便設縣,秦朝統一時屬於隴西郡,縣址大約在今天秦安縣東南。漢武帝增置天水郡,成紀從此歸甘肅省天水市。

陳:一般指陳國(西周至春秋時期諸侯國),陳國始建都於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鎮,媯滿史稱胡公滿或陳胡公,成為胡氏與陳氏的得姓始祖。後遷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


  • 19天前來自 愛家譜

    下第一台——甘谷古風台

    古風台,位於甘肅省甘谷縣西南白家灣鄉朱圉山脈之中。《漢書·地理志》里顏師古注曰「《禹貢》朱圉山,在冀縣(今甘谷)南梧中聚,山上有古風台,傳為優羲出生地。」伏羲氏風姓木德,為三皇之首,人文初祖,他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跡,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八卦陰陽法則,揭示了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真理,不愧為中華乃至世界文化發展史上的偉大創舉。

    伏羲氏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不但是一位最早的社會管理者,又是一位天才的科學家。《易傳》、《莊子》、《管子》等典籍中都沒有把他看作神,只是到後期的傳說中,逐漸將他神化,形象也成了人首蛇身。西漢畫像磚中伏羲女媧都是人首蛇身。一人舉著規,一人舉著矩。這說明伏羲時代數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確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現代考古學家也已找到了許多石器時代應用規矩的遺迹。如圓丘祭台的建築及陶器中多層同心圓,充分表明伏羲時代的人類已經在使用規,房屋的直角設計,說明他們已經使用了矩。

    《管子·輕重戍篇》"伏羲作,造六峜(音基)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現代易學家郭志成認為九九之數可以在六峜上找到證明。如果將六峜作為祭台,遠古祭祀的時候,在最上層站立1人,第二層每面站2人,四面共8人,第三層每面站3人,四面共12人,依次類推,六峜(六層台)所站的人數正好是81人,與九九之數相合。並且推斷伏羲在六峜頂上測定陰陽的時候,形成了天地八方的觀念,再以陰陽的組合數形成符號,分記於八方,而形成八卦。

    甘谷古風台以及秦州畫卦台都是伏羲時代古建築"台"的遺存之地。經過幾千年的風雨滄桑,歲月流逝,舊物已不復存在了。但名稱卻代代相傳,留了下來,一代一代稱頌不休。弔古台而懷先祖,懷先祖而啟智慧。站在高台之上,登高望遠,目通八方,視接天地,仰觀俯察,使人類智慧在高度抽象與取象比類中誕生了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並分別象徵著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最明顯的自然現象。由八卦而《易經》,由《易經》而儒道學派,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石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風糜世界。凡立德、立功、立言於世界者,都在一部《易經》中可以找到他們的蹤跡。唐房玄齡說"不讀《易》,無以為宰相"。信哉斯言。

    古風台有伏羲洞,深幽無比,無人敢進,後因山體滑坡洞口被封。洞前有天然巨石,鄉人視為伏羲手臂。洞旁有孤石參天,鄉人視為畫卦筆。古風台鄉民至今還編織八卦形雞罩作為尋根追念的習俗,據說這種八卦罩編織的訣竅還是一代一代單傳。據傳人說:"祖輩相傳單傳一,伏羲八卦不出門,文王八卦四海行,他人想編編不成。"直至今日古風台鄉民的鍋台還有八卦形的,表示了不忘祖宗的追遠之遺風。

    甭(bao)看伏羌地方碎,伏羲皇帝頭一輩。

    桑葉兒衣裳臉上黑,伏羲爺生在古風台。

    這是一首在甘谷耳熟能詳,婦孺皆知的民謠,世代相傳。古代的每個州縣關於歷史傳說的民謠很多,隴上歷代相傳的民謠有:「伏羲皇帝姜伯約,石麻夫子冠卿王,鞏爺黃爺還不算,出了趙雲桂鎮四川。」 

    古風台有傳說中伏羲畫卦的太昊山,山下四面有九眼泉水,稱為九龍眼,當地有民謠曰:

    太昊山是八卦山,伏羲出生是聖山。

    八個稜子九個彎,彎彎都有龍眼泉。

    龍眼泉,不一般,汲一泉,涌九泉。

    伏羲出世本無田,無衣無食無房間。

    喝的是龍眼水,吃的是龍颪籽。

    先穿龍颪葉,後穿桑葉衫。

    窯洞無底留人間。

    古風台人說伏羲原名為"風伏羲",和《三皇本記》記載"太昊庖犧氏,風姓"相吻合。當地人說伏羲原名"風伏羲",此說則與《三皇本紀》載"太昊庖犧氏,風姓"相吻合。杜預曰:"太皓伏羲氏,風姓之祖也。

    "古風台有艾蒿山,分為圓咀、饅頭咀、苜蓿梁、漩渦咀、艾蒿山五台,其山頂中央低凹,呈盆地狀,面積約1400平方米。此地呈八卦狀,據說伏羲在第五台艾蒿山擺卦,故艾蒿山又稱"八卦山"。古風台有伏羲土碑存,碑前一平地,鄉人稱為"伏羲硯"。

    民國時張其昀、陸美鍔著《甘肅省人文地圖志》,其《名勝史跡·古迹》雲:"大像山伏羲廟:山在甘谷西南五里,峭壁如削,危然挺立,高約二百公尺,相傳伏羲為甘穀人,生於此山山溝之內,明萬曆年間建廟于山麓以祀之。"安履祥《甘谷縣誌》於伏羲作按雲:"考甘谷南山有村名古風台者,鄉人謂系帝祖兄所居之地,因氏以名地,亦未可知;且俗稱古風台人善編製雞罩,以雞罩形似八卦,洵為莫之為而為之者,其說雖不經,而實不無因焉。"民國十七年(1928),縣士庶人在縣城西五里鋪路側重豎"羲皇故里"碑。河南淮陽伏羲陵有聯,言伏羲生朱圉,言之鑿鑿。

    後天地而生,朱圉猶堪尋勝跡;

    立帝王之極,白雲常此護靈墟。

    民間每年都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其盛況,一年勝似一年。

    7

    0

    0

轉發7

評論0

贊0

    首頁

    親商

    百家姓

    我的家譜


    淮陽是伏羲的都城,伏羲死後又埋葬於此。但伏羲氏作為上古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他的出生地在哪裡,一直為學術界所矚目和爭論。一般認為他的出生地在甘肅省天水縣成紀,但也有不同說法,其中一種說法認為伏羲就出生在河南。《太平御覽》卷七八引《詩含神霧》曰:「太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宓犧」。雷澤在何處?一般都認為是在太湖之濱,實屬錯誤。我曾有詳細的考證,認為雷澤在河南省的濮陽縣。《水經注·瓠子河注》曰:「瓠河又右逕雷澤北,其澤蔽在大城陽縣故城北、十餘里,昔華胥履大跡處也,其陂東西二十里,南北一十里,即舜所漁也。」其實據《山海經》,雷澤在吳西,即河南濮陽,今有遺迹。

      伏羲之母「華胥」,《拾遺記》云:「華胥是九河神女。」《爾雅·釋水》載「九河」在今河南與山東交界的黃河段以南。華胥是氏族女首領。華胥氏族後發展為部落,支系龐大,遷徙地域廣,遺迹多,傳說也多。她是哪裡人學術界一直有爭議。而伏羲女媧的初興地有六七種說法,主要有今山東、甘肅、陝西、江蘇等四類說法。後大家求大同存小異,多認為伏羲「生地」在天水。郭沫若等史學家則認為在山東南部的偏淮水流域(包括今河南東南部)


    伏羲生於何地?出土文物和記載最有說服力。漢《遁甲開山圖》載:"讎夷山,四絕孤立,太昊之治,伏義生處"。此處所言仇池山,即為今隴南市西和縣仇池山。《路史》也說:伏義"生於仇池,長於成起",更明確了伏羲生於仇池,成長於成紀(今天水)的史實。上世紀,在西和縣出土過一件象徵古酋長權力和地位的彩陶權杖頭,為國家一級文物,現在甘肅省博物館展出。該權杖頭為迄今發現的形制最大的權村,也使人聯想到伏羲的歷史。另值得一說的是,西和縣今雖屬隴南市,但歷史上長期為天水管轄,該縣歷史文化、民俗民風與天水一脈相承。因此伏羲誕生於仇池,長於成紀(天水)應是可信的,兩者無矛盾。


    謝邀 伏羲出生地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是華夏之文明之祖,與炎黃和稱三帝,是有歷史的記載最早的王。 發明占卜八卦,創造了結繩記事,是音樂和醫界的始祖,還教會了人們漁獵。 另有傳說和女媧是兄妹關係,是兄妹創造了人類。


    相傳,伏羲(約前1萬年)生於古成紀,即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因伏羲「孕十二歲而生」(古以十二年為一紀),所以把伏羲出生地叫成紀。

    附,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楚帛書記載其為創世神,是目前中國最早的有文獻記載的創世神。風姓,又名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史記中稱伏犧,在後世與太昊、青帝等諸神合併,在後世被朝廷官方稱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東方上帝)一說。燧人氏之子,生於成紀,定都在陳地。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的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生於仇池(今西和縣),長於成紀(秦安)並娶成紀女女媧為妻,演八卦於天水三陽川卦台山,後稱帝並遷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這,當然是我的臆想、推斷。完畢。


    伏羲出生於甘肅天水市甘谷縣古鳳陂


    推薦閱讀:

    封神演義,李靖實力平庸,為何最後成為執掌天界兵權的托塔天王?
    為什麼天庭不準神仙談戀愛?
    神話傳說中的白素貞究竟是怎樣的角色?
    豬八戒的神秘師父究竟是誰?
    新手剛剛玩爐石傳說開出一張金色橙卡,要不要分?

    TAG:伏羲 | 傳說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