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歷史上改建為十層的說法是否可靠?
12-24
西安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教建築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佛教認為須彌山是宇宙的中心,而須彌山為5層,因此包括大雁塔等很多古代佛塔最初都是5層。至於後來改為十層的說法可信度很高,有多篇歷史記載可以印證。
公元652年,玄奘法師取經歸來後上表奏請高宗皇帝,請於慈恩寺內建一座藏經塔用於供奉從印度帶回的150枚肉舍利、萬餘枚骨舍利以及大批經卷佛像等珍貴佛教聖物。當時年過半百的玄奘法師親自主持修建,並親自搬運土石參與施工,歷時兩年建成最初的五層大雁塔。
公元701年武則天重修大雁塔,她打破佛塔層數為奇數的約規,將大雁塔加高至10層,以武則天敢做敢為的性格,打破佛教約規還是有可能的。不過後來塔頂被地震震落,最終固定為現在65米高的七層塔身。
唐代宗大曆年間(766-779),詩人章八元寫了一首詩《題慈恩寺塔》: 「 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絕頂初攀似出籠。落日鳳城仙氣合,滿城春樹雨濛濛。」詩中詳細描述了當時的大雁塔有十層,每層四門,總共四十門。
大雁塔之後的多篇歷史記載也印證了這一說法。北宋的張禮在《游城南記》中就曾指出,武則天時大雁塔曾重加營建至十層。清代徐松編撰的《登科記》載,塔自兵火之餘,止存七層,長興中,西京留守安重霸再修之,判官王仁裕為之記。說明大雁塔是因遭受兵火之災,十層才僅存七層,之後的塔型也就一直延續七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