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病毒?什麼是細菌?


病毒(virus)是一類個體微小,無完整細胞結構,含單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複製的非細胞型微生物。  比細菌還小、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在活細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多數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細菌(英文:germs;學名:bacteria)廣義的細菌即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類細胞核無核膜包裹,只存在稱作擬核區(nuclear region)(或擬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單細胞生物,包括真細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兩大類群。其中除少數屬古生菌外,多數的原核生物都是真細菌。可粗分為6種類型,即細菌(狹義)、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和衣原體。人們通常所說的即為狹義的細菌,狹義的細菌為原核微生物的一類,是一類形狀細短,結構簡單,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主要參與者。細菌主要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質體等部分構成,有的細菌還有莢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結構。絕大多數細菌的直徑大小在0.5~5μm之間。可根據形狀分為三類,即:球菌、桿菌和螺形菌(包括弧菌、螺菌、螺桿菌)。 還有一種利用細菌的生活方式來分類,分為兩大類:自養菌和異養菌,其中異養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細菌的發現者:荷蘭商人安東·列文虎克。 細菌和病毒均屬於微生物。「微」者,肉眼不可見也。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細菌和病毒都可以在人體中增殖,並可能導致疾病發生。

細菌較大,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就可看到,它們的生長條件也不高。由於細菌有它的生長及代謝方式,人類已有稱之為抗菌素的特殊武器對付它。病毒則比較小,一般要用放大倍數超過萬倍的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病毒沒有自己的生長代謝系統,它的生存靠寄生在宿主(如人)和細胞中依賴他人的代謝系統。也是因為如此,目前抗病毒的特殊藥物不多。有一點值得指出的是,在人們的身體的許多部位都有細菌的增殖。醫學上稱之為正常菌群,它們和我們和平相處,互惠互利。而在任何情況下從機體中發現病毒都非正常狀況。因為只有侵入我們的活組織細胞中這些病毒才能存活。


病毒和細菌都屬於微生物,也是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混淆的兩類微生物。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感冒了到底要不要吃抗生素?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搞清楚自己的感冒到底是病毒性感冒,還是細菌性感冒。如果是病毒性感冒,那麼是不需要吃抗生素的,因為抗生素對病毒無效。而如果是細菌性感冒,抗生素才是有用的。說起來,一般情況下感冒這種疾病往往是可以依靠自身抵抗力自愈的,通常一周左右就會有明顯好轉。即便用藥,也要首先區分自己感冒的類型。例如,感冒時流清鼻涕往往是病毒性感冒的特徵,而如果流黃綠色的鼻涕,則很可能是細菌感染。最靠譜的方法當然是去醫院進行化驗,如果化驗結果表明是細菌性感染,那麼用抗生素才算是對症下藥。

說了這個例子,回頭來解釋一下病毒和細菌的區別。

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表面會有細胞壁,為細菌內部營造舒適的生存環境。細菌通過吸收周圍的養分存活並大量複製。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抑制細胞壁的形成,使得細菌失去保護而死亡。

但是病毒則不同,這不是一種細胞生物,病毒的構造極其簡單,只有一個蛋白質外殼包裹著內部的遺傳物質,有的是DNA,有的是RNA。病毒本身是無法複製的,把它放在營養液里也無濟於事,因為病毒沒有任何產生蛋白質或遺傳物質的「裝置」。因此病毒只能夠依靠宿主進行複製,即把自己的遺傳物質插入到宿主細胞內部,這樣依靠宿主細胞不斷為自己生產蛋白質和遺傳物質,將宿主細胞當成自己的生產和裝配工廠,源源不斷地為自己服務。因此抗生素對病毒毫無作用。


細菌是一種生命,但病毒,它到底是不是一種生命,學術界之前一直有爭論。

有細菌的地方,多半有病毒,但有病毒的地方,卻不一定有細菌。原因是,病毒幾乎無處不在。平均每毫升海水的病毒量在100萬以上。


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它們只要離開細胞,就啥也不是,只是一種普通的物質而已。你甚至可以把病毒看做是一種晶體物質。

我們常說病毒會「複製」,但不會說病毒會「繁殖」,這是為了把病毒跟其他生命區別開來。

大多數病毒都有一個蛋白質組成的外殼,人們把它叫做衣殼,有時候,衣殼上還會有一些附屬物,比如一些小刺突,就像流感病毒那樣。

獲得1960年諾貝爾獎的英國免疫學家梅達沃,他把病毒描述為「一個包裹在蛋白質里的壞消息」。

我們知道,每個細胞裡面都有一張生命圖紙,那就是DNA。病毒體內也含有DNA,或RNA。DNA和RNA都是遺傳物質。這就是為什麼,某些病毒進入細胞後,能把細胞的控制權奪走,並利用細胞內的物質組裝大量病毒的原因。

還有的病毒,甚至連衣殼都沒有,就是一條線狀或閉合狀的遺傳物質,這樣的病毒,人們把它叫做「類病毒」。

肉眼看不見細菌,絕大多數的細胞也看不見,因為太小,但病毒更小,小到它可以鑽進細菌或細胞的身體里。大多數病毒的大小在10~300納米之間。如果拿1納米與1米相比,基本上相當於拿一個乒乓球與地球相比一樣。

病毒幾乎無處不在。,以至於所有的生命都生活在病毒的包圍之中。每時每刻,我們會吸入大量的病毒,吃任何東西也會連病毒一起吃進肚裡。

病毒有很多種,至今已經鑒定出5000多種不同類型的病毒,其中有一種病毒叫噬菌體,它估計是地球上所有病毒中,數量最多的一種。噬菌體,顧名思義,它的特點就是以細菌為宿主。比如咱們大腸內的大腸桿菌,它就是「T2噬菌體」的攻擊目標。

一個典型的噬菌體結構。

跟大多數病毒一樣,噬菌體只是一團由蛋白質外殼包裹的遺傳物質,不同的是,噬菌體一般都長有「尾巴」,它的作用是用來將遺傳物質注入細菌體內。

噬菌體攻擊動畫示意圖。

全球水域中蘊含的噬菌體粒子數量超過10的30次方。如果把地球上所有噬菌體一個個全部連成一條線,則長度非常驚人——2億光年。每個噬菌體粒子的平均重量大約是10的負13次方克,如果把地球上的噬菌體全部加起來,重量將超過1000頭大象。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一、病毒

世界上第一個病毒的發現,是在1899年馬丁烏斯·貝傑林克發現並命名的煙草花葉病毒,到目前為止,大約有5000餘種病毒被確認。下圖為煙草花葉病毒。

病毒由中間的核酸分子(DNA或RNA),外面由蛋白質分子包圍所構成的非細胞形態。是一種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靠寄生於其他細胞來表現活性,病毒在細胞外不表現活性。不能獨立複製,但幾乎能感染所有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

二、細菌

最早的細菌,由荷蘭的列文虎克於1683年發現的。

細菌具有圓形、橢球形、桿形、螺旋狀等不同的形狀。細菌都具有肽聚糖組成的細胞壁,具體成分根據細菌種類的不同也有所不同。某些細菌還具有莢膜、鞭毛、菌毛、牙胞等結構。主要以無性的二分裂方式生殖。

細菌種類不同,對人類的作用也不同,有些細菌對人類有害,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能導致人嘔吐,腹瀉,嘔吐物中帶有血絲,見上圖)。也有這種類對人類有益,例如乳酸(桿)菌。見下圖,為乳酸桿菌。

細菌和病毒,都是微小的生物體,但是和人類的關係卻很緊密,它們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了解。


細菌和病毒均屬於微生物。「微」者,肉眼不可見也。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細菌和病毒都可以在人體中增殖,並可能導致疾病發生。細菌較大,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就可看到,它們的生長條件也不高。由於細菌有它的生長及代謝方式,人類已有稱之為抗菌素的特殊武器對付它。病毒則比較小,一般要用放大倍數超過萬倍的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病毒沒有自己的生長代謝系統,它的生存靠寄生在宿主(如人)和細胞中依賴他人的代謝系統。也是因為如此,目前抗病毒的特殊藥物不多。有一點值得指出的是,在人們的身體的許多部位都有細菌的增殖。醫學上稱之為正常菌群,它們和我們和平相處,互惠互利。而在任何情況下從機體中發現病毒都非正常狀況。因為只有侵入我們的活組織細胞中這些病毒才能存活。


推薦閱讀:

怎樣關心愛護月經期的女生?
在房間煮醋真的能消滅病毒,預防感冒嗎?
如何跑步能夠有效避免運動損傷?
蜂蜜和蔥可以一起吃嗎?
為什麼美國很多的食品標明 gluten free?

TAG:病毒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