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用碟剎是否得不償失?

最近公路碟剎炒的火熱。各大一線品牌紛紛推出自己的碟剎公路。
本人是雙修黨,enduro和爬坡公路都玩,平時也愛折騰,水平不敢說太高,基本上給山地來個全車大保健沒問題(包括保養油碟和避震)。對碟剎和夾器的優缺點有自己的理解。
先來說說碟剎的優點:剎車力強而且線性好,也不存在燒框的問題。
缺點:重量比普通公路重很多。在此不負責任的估測下:da9100的夾器版比碟剎版輕了300g左右,這個網上都有數據,沒什麼疑問。前後兩個剎車座算30g,12顆碟片螺絲5g。為了保證剛性上桶軸的話桶軸花鼓加上桶軸桿至少增重150g,車架和前叉針對性補強還得增重40g左右。光這些加起來就500g了。對一輛頂級的公路車來說500g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忽略的重量!
第二 油碟保養問題:正常的換油就不說了,把油碟全部拆開清洗一遍工程量比保養花鼓和裡面的軸承還大。有時候密封圈老化了還得換密封圈。換油和保養油碟又帶來了額外的保養成本。而保養夾器的工程量以及成本就小的多。
說到保養,再說說油碟缺乏保養導致活塞回彈距離變小的問題,山地車前叉無論是側向剛性還是抗扭剛性都比公路叉強了一個量級,還是會時不時出現壓彎蹭碟或者搖車蹭碟的情況,公路車前叉孱弱的側向剛性,難道就不會遇到蹭碟的情況?山地車有點輕微蹭碟還能接受,公路車蹭碟我想那些為了省幾w功率去剃毛的車友們無論如何不能接受吧?
再說說碟剎有優勢的剎車力問題上,我本人經常爬盤山路玩,自己的車用的是105夾器,下盤山路的時候基本沒遇到剎車力不足的情況,下把位單指剎車無壓力。對我個人來說,夾器的剎車力完全夠用,再多屬於浪費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碟剎公路屬於得不償失的行為。

不知道各種玩公路的朋友怎麼看?


本來雨天騎車我只是舉的一個例子,發現更多的人只是把關注點放在了這個例子上。
本來不想針對這個例子再做回答了,畢竟我已經回復過兩個人了。
但是呢,這位評論的第一句讓我有點不高興了。

我的回答是,
答主不光在雨天騎過車,還曾經在雨天訓練過,也在雨天比過賽。

剎車抱死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停車停車方法,不管是雨天還是晴天。
而且剎車裝置作用更多是把速度降到車手可以控制的地步。
不管是C剎還是油碟你玩命捏最後都是剎車抱死,雨天下坡你用什麼剎車剎到輪胎抱死你都會拍在路上。
而區別是,油碟你可以相對清楚的感受到臨界值在哪裡,而且這個臨界值不過分受環境因素影響。

我特別指碳刀,只是因為碳刀貴,雨天剎車成本更高,因為混合泥砂雨水會加快減少剎車邊壽命。
而且,只要是有油污雨水泥砂,不管是碳刀鋁圈,都會對剎車性能和剎車邊壽命有影響的。

試問,同樣重量,配置相當,拋開審美問題,環境不確定,一輛車油碟碳刀,一輛車C剎鋁圈,一定要出去騎車,會選哪一輛讓你更放心?

以及雖然剎車邊都有壽命,但是很多的輪組未必會用到磨漏剎車邊。
但是取消剎車邊的設計可以帶來什麼好處?
輪框重量可以更輕or輪框可以更氣動or剎車邊處理的重量拿去增加強度。
邊框有劃痕,有偏擺也不用擔心影響剎車。

擔心蹭碟也可以用筒軸,對大多數人來說參加比賽都是沒有後援車的,爆胎了就可以直接面臨退賽了,也無需在意換輪時間增加多少了。

還有評論底下說自己不雨天騎車,並不能代表別人不會。

總之,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
喜歡碟剎的人會很喜歡碟剎,不喜歡的人依舊還是會用C剎。
每個人騎車的出發點,目的和需求都是不一樣的,不然自行車不會細分出十幾個類型。

所以有人生產證明有人需要,有人購買也證明需要。
☆☆☆☆☆☆☆
以業餘愛好者的角度,
從優點和缺點這兩個方面來說一下公路碟剎。

公路碟剎的好處是什麼?

是穩定,靈敏,省力的剎車感受。
穩定從何而來?
面對多塵,多雨,連續下坡這些極端環境下,穩定的剎車能力是每個車手都需要的。
眾所周知,雨天環境下剎車性能銳減是公路車不可避免的情況。
想像一下,你在使用碳刀還是軟木剎車皮的前提下,你出來爬山,不巧趕上雷震雨,你想回家,你的面前還有一個下坡。
你面對的都有什麼?
潮濕膨脹的軟木剎車皮。
本來剎車性能就不是很好的碳刀。
只要你剎車雨水會混合著沙子打磨你昂貴的碳刀。
晾在陽台還沒有收起來的衣服。
如果這時候你是一個碟剎公路,前面三點都不需要面對。
依靠輪組的離心力,就算是下雨天也不會有過多的水積攢到碟剎上,你還會有充足的剎車性能。
當然,你曬的衣服肯定是完蛋了。
而且,這僅僅是一個普遍的例子。

靈敏和省力。
液壓碟剎有一個相對封閉的剎車迴路,不受泥污干擾造成剎車遲緩。
而且,重點來了!
在現在內走線都普及到了入門車的現在,剎車手感越來越屎,液壓碟剎如果配合內走線可以具有靈敏,省力的剎車手感。
完爆同樣是內走線的機械剎車。
曾經的madone6系車主都知道後剎車有多難用,多難用,多難用!
而且對於大環賽,二十多多個賽段,總行程動輒上千公里。
疲憊的不止有不停呼吸的肺和雙腿,還有支撐著上半身的胳膊與手掌。
車手們絕對不想不在任何一個地方節省一點力氣。
更別說騎200km都要累死累活的普通人。

沒錯,這就是回到家的你。

還有就是使用成本。
只要是依靠摩擦輪框進行制動的輪組,都是有剎車壽命的,就算什麼高耐熱樹脂,陶瓷邊,玄武岩亂七八糟的,都無法阻止你的碳刀最後成為掛衣架。
而且高速下坡你還需要頻繁剎車避免熱量堆積這個問題。
碳纖維的確很耐熱,但是粘合碳布的樹脂並不是。
一旦燒框乃至炸圈,你可就有的哭了。
也不是誰都能練就一手優秀的點剎下坡。

缺點是什麼?
題主也都說過了就是重和維修困難。

重在哪裡?
一對碟片,一對鮑魚,一對油缸,一對油管,一堆螺絲,一油管的油。

難在哪裡?
換油不如換線方便,換來令片不如換剎車皮方便,整體維修耗費的時間可比機械剎車長多了。

還有呢,
多種多樣的規格。
我該買多大碟片?我選筒軸還是快拆?我這個車架可以使用什麼樣的零件?

價格也貴了不少。

還有不確定因素:
風阻大了還是小了?
安全了還是危險了?
話說是不是有點丑?

總結:
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

不在意重量的情況下,舒適型公路車我覺得很有必要使用碟剎。

氣動公路的話,本來就不好看的重量會更不好看,優化一下可能風阻係數不會上升,手感和剎車靈敏度會好很多。
周邊都是平路,或者有一台爬坡架的話,這一輛氣動車可以試一試碟剎。

爬坡架的話,這個的確是蘿蔔白菜了。
是減輕重量更方便爬坡。
還是提升剎車更方便下坡。

鐵三車和計時車我覺得可以是標配了,特別是國內這種競賽環境下。


先上車鎮樓

碟剎肯定是比普通v剎重的。
但是剎車手感跟可控性要好一點。
試用過頂級da v剎,剎車力度不輸碟剎。

感覺這個東西看使用環境吧,想我這邊潮濕多雨各種起伏路,碟剎相對省心一點,在雨天也能有很好的可靠性,當然最後取決於輪胎的最大抓地力。
還有就是在握hood的時候不用多大力就可以施加足夠的剎車力。

要說維護的話,個人sram 和 shimano的液壓碟剎都用過,灌油不難,最多5分鐘(有經驗的話),而且一般調整好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需要維護,因為這是個封閉系統,正確安裝空氣進不去的,剎車片的話鋼製的耐磨,樹脂的可控性好,這就看個人喜好了。

還有就是如果自己安裝的話,內走線挺噁心的,不過如果是油壓 電變的話以後基本不用太操心維護線管。

我的意見是主要還是看你使用習慣,最好找個碟剎去試試。(機械線拉碟剎不敢用,難用的一b)


碟剎公路目前幾個比較大的硬傷在於

低端產品基本沒有,或者垃圾到你不能接受。等著以後慢慢改善吧。

輪組重量上升明顯,圈雖然省了剎車邊,但是增加開孔數量相應的需要補強,花鼓。輻條這種就不用說了,就是大寫的重量在那裡,不過這點也必然會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慢慢改善的。

車架重量的提高,這個也是廢話,碟剎座,補強。

桶軸的必須性,想要減少各種因素導致的蹭碟,這個是必需品,至少以現在的思路是繞不過去的

氣動性這種事屬於狗屁,可以忽略。

維護性不好也是狗屁,現階段搞的起油碟公路的,我不信花不起找個靠譜車店換個油的錢。

所以以上問題加起來其實可以總結為一點,開發時間不夠,思路也完全沒有打開,主體思路完全是照抄山地的來,這對公路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看看隔壁山地,雖然起步晚,早期一些理念都借鑒的公路,但是現在呢,基本已經看不到公路的影子了,而且還給公路提供了非常多的借鑒。

碟剎的優點,反正也都說爛了,就不逼逼了。


碟剎定是未來公路車趨勢

上到世巡賽車手,下到還在小比賽掙扎的車手,都對碟剎贊口不絕

以後有時間把這個答案寫完整


首先我對公路車是支持碟剎介入的

1.我永遠也忘不了每次騎完城市、長途、下坡之後連瓶蓋都打不開的手。
2.現在有部分車子為了達到UCI限重都紛紛加上了配重塊,等碟剎普及的時候車子重量基本都會到UCI限重之下了吧,加了碟剎和前叉補強在重量上沒有問題的。
3.現在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公路碟剎卡鉗、剎盤罩比比皆是,從前方看基本沒有什麼激凸。
4.我的公路是鋁框,在一次連續下坡時由於過熱發出的聲響不得不讓我停車看著山地小夥伴愉快的離去,然而我還要等輪胎降溫車圈降溫。
5.半年就要換一次剎車線管,把帶沒廢剎車線管先廢。
6.油碟、前叉我分別保養過一次和兩次,都是在騎完兩次進藏之後進行的,可以這樣說,3k公里前叉阻尼油(Manitou)並沒有明顯變色,兩次都是。7k公里剎車(SLX)油只是變為暗紅色,雖然比清澈的粉色顏色深的多,但是當我打開卡鉗時潔凈的活塞腔讓我大吃一驚。所以說保養麻煩這是一個假命題。

如果經常下坡、經常啟停,換碟剎我覺得是和換電變有一樣的體驗。


一、各廠家推碟剎公路的核心目的:

碟剎如若推廣,車架、套件、包括所有的輪組市場全部洗牌,刺激消費者進行換代,總所周知自行車是個慢消品,這項運動熱度一直沒有井噴,市場就那麼大,玩家就那麼多,新鮮血液不足,廠家東西賣不出去,公路經過這麼多年發展,已經到一個瓶頸,各大廠家已經黔驢技窮無法推出革命性的技術促使玩家升級換代了,才集體合唱這麼一出碟剎更新換代。

二、廠家暗示的提升核心點

剎車力、對天氣路況適應性。

三、目前C剎使用現狀

非泥濘、暴雨天氣。C剎能夠輕鬆抱死,主要剎車性能限制來自於胎與地面摩擦力不足。

超過8%坡度的長下坡,超過10分鐘會手疼,並且如果未使用正確的點殺可能造成剎車邊過熱,使用質量較差的碳刀有過熱爆框隱患、

根據用戶數量和爆框比例來看,爆框屬於小概率事件,除非錯誤的剎車習慣基本上質量正常的輪組都不會出現該問題。

暴雨、泥濘路面造成剎車能力有一定下降。

四、玩家心目中碟剎公路的優勢

剎車力強、雨天泥濘天氣不受影響,長下坡不燒框。

五、碟剎實際使用情況

正常天氣和路況下剎車力抱死情況和C剎沒區別,主要瓶頸來自於胎和地面,沒有任何實際提升,感覺油碟線性能力弱於C剎,容易抱死。C剎較容易控制剎車力的線性。

長下坡:

剎車時手無明顯疲勞,但由於剎車力由碟片傳導至輻條再傳導至框扭矩較大,廠家輪組要照顧重量,編法輻條剛性不足,前輪輻條形變較大,導致剎車不直接,感覺車子前後彈,難受,非常像是前叉有框量沒上穩的感覺。

搖車:

蹭碟,除非間隙量調的稍微大點,但是這樣又會導致剎車把打到手。並且因為前輪為了照顧剎車的反向扭矩編法必須採用犧牲輻條角度的編髮導致側向剛性很弱,搖車很不舒服,類似的感覺就像初代的zipp 404 和14款的bora one。

雨天、泥濘:

表現好於C剎車

碟剎在公路車上的劣勢

(1)、前輪因為剎車力需要通過輻條傳導至框,需要採用更多的輻條,交叉編髮來弄,輕量化前輪是沒希望了,因為公路車的特殊性,不能像山地那樣猛堆料來彌補,只能找平衡點,如果料不堆夠,花鼓軸心或者前叉必定有形變,蹭碟是必然。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堆料來做,增加重量來保證剛性,並且堆了料側向剛性也可能不足導致蹭碟,輻條角度被壓縮了。這一點和公路車的特點是相悖的。另外最重要的是剎車的時候由於輻條形變造成的前後彈的感覺在公路車上被放大的很厲害。非常讓人不爽,類似前叉沒上緊的感覺。

(2)、碟剎側因為碟片的存在,法蘭勢必要往花鼓中心靠攏,那麼前輪的WL就小於WR,所以,前輪碟剎側張力是要大於非碟剎側的,兩邊側向力量不一樣,差別太大的話,就會感覺輪軟。這點時間怕是不足夠輪組廠家把輪組優化好,輪組性能不如C夾的輪組那是必然中的必然了。

輪組對公路車性能的影響相信不需要我多做強調。

(4)、手變變醜,握感下降,拆卸輪組變的麻煩,調碟很噁心人的,對於4+2開車出去是個問題。

碟剎前輪輻條花鼓。

另外用碟剎請不要參加業餘比賽啊,真的不要來,很容易變成上圖。


總結:

兄弟想好了!用了碟剎,你的前輪再也不會有什麼16前輪啊或者MCC S+一樣的設計了。輻條一大堆而且還要用2比1,然後必定帶來碟剎側輻條角度變小,搖車不爽是常伴左右了,另外手變位置也不好處理,碟片間隙小了蹭碟,間隙大了手變直接打到彎把。

最後碟剎下坡,你會感覺到前輪明顯的輻條形變導致的前後框量,制動力沒有提升,只是剎車上手指的力量需要的小了而已,胎沒換與地面的摩擦力一樣的,這跟碟剎C剎沒必然聯繫。

換來的是什麼犧牲的是什麼,心裡大概有個數了。

看了幾乎所有的評論:我只想說一下,C夾因為後輪有塔基,千方百計用偏心+2比1好不容易把側向剛性解決了,為什麼還要為了個碟要去折騰前輪呢,公路自行車的宗旨就是硬度更高、力傳導更直接、更輕量。居然還有人建議公路碟剎車大飛做大,用7速6速塔基,我暈。真的要這麼捨本逐末么?為了那一點點剎車提升,犧牲掉這麼多核心競爭力。而且碟剎在公路上效果並不好,我始終認為碟剎就應該配載在山地寬胎上,在路面抓地力夠強的情況下增加制動效果並且避免泥濘導致剎車失效。公路使用環境,真的用不上碟剎。偶爾很陡的坡,通過剎車技巧都能正常的下來,一般的坡直接壓彎,過彎前減速就行了。哪裡需要上碟剎,也就是個廠家圈錢套路而已。

你們是要準備學我一樣拿公路去越野么?


補充幾個你沒留意到的,也是目前為什麼都要推碟剎的原因。

眾所周知上個公路車領域的超級大幺蛾子是氣動車架,各大廠家往裡砸了不少錢推了一堆不知有用沒用的車架,然而海量研發經費燒掉以後市場反饋並沒想像的好。然後廠家們開始創造出下個市場的出風口,不過這次不是車架廠這些渣渣,是shimano sram這兩位業界大佬,別給我提cp..在這事上cp就是個跟風的

要不我們搞搞碟剎吧,車架廠牌分分鐘高興:小夥子們開工!

由此可見到了目前這個時間點為止公路自行車的結構已經發展的挺完善的,甚至可以說已經快要發展到盡頭。大傢伙不要命著要找市場的新風口,然而往往是幺蛾子。

這幾年公路車領域覺得有用的結構幺蛾子是橢圓盤,當然它的受眾並不是主流群體。常規位置的直裝式剎車是好東西,但需要相匹配的車架。底置後剎車給差評,調個剎車還要把車倒過來。

在鍵盤領域看好碟剎,因為9100時代開始公路碟剎系統開始搭配桶軸,就是xc am fr dh上那種超級結實的「快拆桿」,那玩意兒比公路傳統的快拆桿來的要結實的多,擁有更好的剛性。

碟剎不剎輪圈,輪圈可以做的再胖一點,比如今年enve5.6隻有碟剎版本,輪圈寬的那叫一個喪心病狂,更舒適,搖車發力更好。

碟剎用不著在前叉與車架後三角前叉處的小疙瘩上鑽孔裝剎車,解放了整個後三角,可以做成更氣動的形狀/做的開衩更高提供舒適性/做的開衩更低提供性能。

關於手變頭肥大的問題現在shimano算是解決了,這代的9100系碟剎電子變速的手變頭和傳統夾器手變頭的外形幾乎完全一致。


似乎碟剎的這個市場風口是對的

但是碟剎並不怎麼方便

站在玩家/職業車手的角度上來說

似乎即使是pro對於桶軸為車子帶來的剛性提高也不屑一顧,因為桶軸輪組更換的速度太慢了,快拆輪組往裡一懟轉兩下就完事,桶軸輪組更換時間單個輪子至少比快拆輪組慢起碼起碼十秒鐘以上,兩隻就是二十秒。

二十秒的時間,如果放在單日賽最後40公里時出現,足矣讓車手爭冠念頭報銷。

比如基特爾,如果他扎胎了換輪子太慢,快步給出的方案是乾脆換備車。

現在廠家也明白了碟剎桶軸的不便之處,於是現在有些車架的前叉使用半開口,擰桿兒的那頭兒是全開口和夾器版本的前叉一樣,另外那頭和山地車前叉一樣是個非常傳統的桶軸介面。

作為一個純粹的業餘玩家,看到這類前叉後我個人的第一感覺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我等180身高最大功率不足1300瓦的渣腿用不著這麼麻煩的東西來提高已經過剩的剛性。


開發碟剎系統後整個公路車環境都發生了改變 輪圈 花鼓 車架 傳動系統,牽一髮動全身。新一輪的幺蛾子燒錢運動已經開始,現在有越刮越大的跡象。公路碟剎好不好我說了不算,因為我只能代表我個人,交給市場與時間讓他們來定奪。

反正我打死不買碟剎公路.......

最後再補充幾點關於公路車需要的剎車性能的看法

其實剎車性能這事很大程度上不取決於剎車方式而是輪胎,輪胎如果開始打滑的話什麼剎車都不好使。

舉個簡單例子,拿汽車來說,在越野/拉力/惡劣路況下四驅系統的重要性是排在輪胎抓地力之後的。如果輪胎打滑/底盤離地間隙不足導致積雪/泥巴/沙子/土把車子給支起來輪胎抓不住地吃不上勁兒,那麼用什麼四驅系統都是空談。公路車碟剎同理

公路撐死目前也就是30的輪胎,這點輪胎著地面積覺得碟剎尤其是油碟對於剎車性能來說意義並不大,夾器足夠了尤其是shimano6800/9000/9100的常規夾器與傳統安裝位的直裝夾器。現在的輪圈剎車邊工藝非常成熟,並不用擔心剎車把圈剎爆或者說沙子把輪圈劃爛。下雨的話輪胎抓地力直線下降,使用油碟等強力的剎車反而更容易讓輪胎打滑。反而夾器因為制動力沒有油碟那麼強輪胎更不容易打滑比起油碟更好控制。我猜這也是pro們不用碟剎用夾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碟剎這玩意兒最佳搭配個人認為永遠是大齒胎,能抓得住地啊....

最後打條萬惡的廣告:最近在做快客與fsa的代理,有需要的找我


碟剎用戶前來答一發。
用碟剎之前我也覺得碟剎對於公路來說是個可有可無的東西,但是機緣巧合收了這台車之後徹底轉變了觀點。
從我的使用感受來說,碟剎相對於圈剎最大的優勢不是力度而是可控。
舉個例子,相信用過圈剎碳刀的車友都有體驗過,碳粉和剎車皮碎屑粘在車圈上導致輪圈一周的剎車力不均勻,剎車時會有一竄一竄的趨勢。緩慢減速時這並無大礙,但如果大力剎車到接近輪胎極限,這點不均勻就可能導致車輪在某些摩擦力大的位置鎖死。為了避免鎖死,就要降低手上的操作力度,這就變相降低了平均剎車力。
換句話說,由於碟剎的剎車力度更加穩定可控,車手可以更加細膩的控制剎車,從而更大程度的利用輪胎制動極限。
直觀感受就是對剎車更有信心,敢於更晚剎車。
其實圈剎和碟剎的討論在十年前山地車標準更迭時就已經進行過了,那時很多人的論調就是「調好的頂級v剎不輸油碟」,然而隨著低價油碟的普及,v剎已經不見蹤影。如果shimano和sram合夥將油碟普及到tiagra/apex甚至sora級別,圈剎可能真的要淡出市場了。最後,題主認為「我用不上」所以碟剎公路就是「得不償失」,本來就不是一個符合邏輯的推理。用不上就不買,非要為自己的行為尋找認同感,那就不是自行車層面的問題了。


我是很期待公路碟剎的普及和改進,每次公路車下山都要死要死的。

廈門島不大,能爬的沒幾座山,都是趕早6點多上山8點之前收隊,之後滿山都被農家樂的機動車包圍,上下山非常危險。最近花期,山上風景美不勝收,車友們也會組隊爬坡,剎車壓力太大,不說比賽應用,實際騎游也很大影響。

下把位下坡,是基本常識,但實際情況是,對面一隊隊機動車呼嘯而過時,老實認慫,限速20放坡,不然就會和我那個飛到山下找不回的水壺一個下場。


先說一下兩種剎車的優缺點。
c剎
優點:易安裝,易調整,換輪組也不需要考慮太多。
缺點:惡劣天氣/路況導致制動效果下滑的很明顯,更操蛋的是沙石對剎車邊磨損太嚴重了。碳刀的話長下坡還有燒框的危險。
碟剎
優點:制動力好,惡劣天氣/路況影響很小。
缺點:更換輪組以後要調碟。。。太麻煩了。日常還好,比賽有後勤車的情況下遇到爆胎就日狗了。蹭碟比搖車蹭剎車邊還煩好么!

兩種剎車的優缺點大概就這樣。
接下來說的別的。

「你們」說碟剎制動力大,超過輪胎的摩擦力,容易摔,我只想說:你是傻逼么?

c剎有c剎的線性,碟剎有碟剎的線性。別拿山地車說事,山地車前後剎車使用頻率差不多,公路車你能用幾次後剎?更何況碟剎山地和碟剎公路剎車手感完全不一樣。沒用過就bb不好用,制動力高,容易摔,說白了不就是窮捨不得錢換架子換輪組換手變頭?

呵呵!我選c剎,窮。
別說我是鍵盤黨,自己看圖。


歪個樓,很多山地車的產品都用在公路上了誒
說不定過幾年公路也會出升降坐桿呢


有人邀請了。

公路碟剎是未來的趨勢。之所以還不普及 。

因為有大量的130開檔的車架及130的花鼓。一時之間還不能淘汰,用的人太多了。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人購買C夾版的車架。輪組。

想要大家都用上碟剎,還需要很長時間。


還有一個原因是,車廠沒動力研究碟剎。效果不明顯,重量上還要增加,增加風阻、數據黨肯定是不滿意了。車廠是不會考慮普通用戶的感受的,環法每站才2-3小時,雨雪天氣較少。用什麼剎是無所謂的了。大家克服一下吧。

相反推出一個新東西總是有無數的反對聲音。


普通愛好者,不是Pro

從山地開始玩,然後到了公路


體驗過最早山地的v剎,線碟,油碟,公路車也有c剎,也有油碟。

不理解有人說碟剎維護問題,
個人覺得幾乎是免維護的,一次調好之後,不管是騎行還是換輪組,都不會出現蹭碟的問題,尤其現在碟剎公路使用桶軸。

至於重量,本來就是玩玩,不是Pro,油碟的這點重量確實沒有特別的感覺。而舒適發力的感覺,個人感覺更主要的是來自車架的和輪組。反倒是對油碟的信任,在長下坡的時候感覺更有信心,不用擔心過熱爆框的問題。

而對於摩擦力,反而c剎和碟剎都會面臨,抱死之後打滑。對比手上的馬東的c剎,和sram的油碟手感,我覺得不相上下。

對於入坑的愛好者無所謂,但是對於從c剎改碟剎的可能要出血了,從輪組到車架都得換,想想就肉疼。


公路車一般用不著碟剎

好的公路車夾器十分給力,按照剎車力度來說,至少時速四十多公里的時候可以保證抱死剎,不過一般都做減速器用,操控性更好。換碟剎高速狀態下你敢剎死嗎?

入門級公路車有可能用的到碟剎(兩三千左右的車),不得不承認碟剎效率很高,意思是同樣的錢剎車更緊,不然低配車很可能剎車力度不夠,超過三十都不知道能不能剎死了。

入門級車不考慮重量的話可以換碟剎,不過還是那句話,都能抱死剎車其實無所謂,手感這種東西更是玄學,完全可以自己去適應剎車的,在我看來公路車換碟剎就是噱頭,不會有性能上的提升


謝邀。

你也說頂級公路車了,照我看來,大陸滿地亂跑的公路車大部分都不值得換碟剎。

維護起來比V剎差遠了,常見的環境下碟剎完全能滿足要求。

更何況好的碟剎,價格太小眾……


作為一個騎了6年公路車的老修車工,我個人認為於公路車導入碟剎技術是值得的

僅作為自身的使用感受,從值得的方面來和題主分享一下:

一、公路碟剎對於公路輪組的使用壽命有革命性的提升。

具體的原因不再贅述。除去普通的車圈剎車道磨損,下雨天對於C夾以及車圈剎車道剎車強度影響外,其實應著重考慮下雨天沾染泥沙對於車圈的傷害。在雨水天氣,剎車塊和車圈上附著的泥沙在剎車狀態下在兩者之間不斷的摩擦,就像粗砂紙一樣,會讓車圈磨出一道道凹痕。這些凹痕對於剎車道壽命的影響是極大的。這一點,無論是鋼,鋁合金,還是碳纖維材質的車圈,都是一樣。畢竟廣泛存在於環境中的砂子(石英)硬度是比這三者都要高的。

二、公路碟剎對於車手剎車控制力的提升。

為何公路碟剎首先會推廣於舒適性公路車?其原因除了剎車力度的穩定之外,其實很大的原因在於碟剎可以有效緩解長時間騎乘以及長時間剎車情況下C夾對車手帶來的疲勞。(畢竟,剎車的舒適感也是舒適性公路車需要考量的一部分因素。)如果題主經常上山的話,而且也是C夾使用者的話,我想對於長時間下山時雙手握緊剎車帶來的酸麻感,應該是深有感觸的。公路碟剎,尤其是油壓碟剎,手感輕盈,剎車力道強勁,在長時間的騎乘當中,從減輕剎車手感疲勞角度,也極大增強了車手對於剎車的控制力,從而增強騎乘的安全性。

三、公路碟剎與公路筒軸相配合所帶來的增益效果。

早期的公路碟剎面臨總會出現搖車蹭碟,重新安裝輪組蹭碟,碟剎總是需要調整等問題。公路筒軸的出現徹底解決了因為公路車架架腳以及前叉叉腳剛性不足所帶來的一系列碟剎問題。同時,由於公路筒軸和碟剎的同時應用,也降低了車子拆裝的難度。至少從新手角度,也不需要花費時間學習快拆桿的鬆緊程度,不需要擔心拆裝後碟剎位移需要重新調校的情況出現。(別說C夾不需要調。C夾偏剎的問題比碟剎蹭碟還讓人頭疼。)

四、講一講大家的爭議問題。

1、公路碟剎的安全性。

其實對於公路碟剎安全性的質疑大家一致存在。如果要我找一個切入點去講它可能並不存在安全性問題的話,我會拿山地車來舉例。山地車很早就導入了碟剎技術,但是為什麼大家對山地車碟剎習以為常,而對公路車碟剎談「碟」色變呢?是因為山地車運動中總是護具加身,不懼碟剎傷害嗎?其實並不是這樣。個人以為這種質疑的出現可能更多的是大家對於碟剎出現在公路車中必要性的質疑所導致的。(人對未知事物天生具有警惕和恐懼感是不可避免的。)

事實真如大家所想的那樣可怕嗎?以我個人的修車經驗來講:不是的。我曾和同事為了證明碟剎安全性,親身做過實驗。我們拿一台碟剎的軟尾山地車(不要講山地公路情況不一樣,如果輪到危險性,經過更加細緻加工的公路車專業碟片比山地車普通碟片要更加安全。)來做割傷實驗。在將車子固定至維修架上後,我們將後輪的轉速驅動到最大,我的同事則將手直接放在飛速旋轉的碟片的正上方。結果表明,直至同事的手將碟片摩擦至後輪停轉,他的手也未被碟片割傷。(如果有朋友對此結果抱有質疑的話,歡迎私信我索取實驗視頻。)

通過以上實驗的說明,我只想以親身體會告訴大家,碟剎雖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但碟剎不像大家所顧慮的那樣可能對人身產生嚴重傷害。當然不排除例如碟片溫度過高對皮膚產生燙傷,亦或是身體某一部分從側面捲入到碟片中產生傷害。不過這些情況在摔車對身體產生嚴重傷害的可能性,比摔車本身所帶來傷害的可能性要低到微乎其微。

2、公路碟剎的重量。

不可否認,由於機械結構的複雜程度增加,碟剎的重量要比C夾更重。但是由於碟剎的各種優勢所帶來的增益效果,各大廠家也越來越注重公路碟剎產品的開發。暫不談現在就馬上能夠追趕的上主流的C夾剎車重量,但是在未來的某個時間,各大廠家一定會想方設法的至少讓碟剎的重量與C夾一致。更何況,比C夾重一丟丟的重量,是否可以看在碟剎各種性能優勢的基礎上忽略不計呢?


以上。個人角度,個人觀點,如有錯誤,歡迎指出。如有不完整,在進一步的體驗中,我也會來補充的。


自行車運動,不僅包含極限競技。
碟剎的可靠性 長維護周期 穩定性都是優點。
如果讓我騎一輛公路車出長途數千公里,路上基本不會有機會維護,我會選擇碟剎,大不了出門前換次油而已。(山地玩家,經常換油,完全不覺得是個麻煩事情)
如果從極限競技角度來看,你說的那些重量 風阻等缺點才是缺點。而在你這個情況下,人的功率差異對比賽結果影響比是否碟剎要大多了。

歸根到底是人的運動,不是器材參數大戰。
從窮逼視角,為了讓輪組獲得更久的壽命,我會選擇碟剎。
從穩定視角,幾千公里不維護,我選擇碟剎。
從安全視角,二十公里放肆長下坡,我選擇碟剎。


pro就不說了,大組賽用不用碟剎跟成績沒什麼關係。cx那種路況我也不會去騎。講道理,我們這些渣渣的騎行強度根本用不到碟剎。

但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考慮
優點:
1、碟剎圈不會燒框,這樣我們這種經常爬山的窮逼就可以用國產的開口碳圈了,會省一筆錢。普通玩家也不會天天拆輪組,蹭碟了騎幾公里去車店。
2、使用碟剎的都是defy、roubaix和domane這種車,低reach高stack的舒適幾何深受我爹這種腰彎不下去的中年大叔喜愛。

缺點:
1、蹭碟確實是個問題,山地還好說,公路蹭碟我是不能接受。頻繁拆裝輪組更是蛋疼。。。
2、油碟手變太大,對手小的人不友好,我們車店技師有些怨念。
3、重量的問題見仁見智吧,玩電子秤的肯定有怨念,我們車隊老大爺則表示無所謂。
4、太丑,這個無解。


有人質疑我是鍵盤騎那我放兩張圖吧 @kandy

那個山地鎖是因為我覺得公路鎖走路不方便,而且我的軟尾也是鎖踏,不想為此再專門買鎖鞋。


個人理解,pro選手用夾器,普通愛好者用碟剎最適合不過。

碟剎的好處是:制動力強,不燒圈

碟剎的壞處是:重,調節麻煩


pro選手比賽過程中,過高的制動力沒啥太多卵用。日常通勤制動力作用倒是很大。(包括下坡過程中)

pro選手追求重量極致,碟剎重肯定需要考慮。日常騎車無所謂。

pro選手比賽過程中換輪如果蹭碟調半天很麻煩,不如C夾直接走。日常嘛,沒那麼多需要緊急換輪子的時候。

pro選手大規模摔車如果有碟剎,傷人程度會比C夾大多。

pro選手都有贊助,燒圈就燒吧。普通玩家捏一下剎車心疼啊


推薦閱讀:

高級鋼架/鈦架公路車相對於碳架公路車有什麼優勢?還是說價格高只是賣一個情懷?
為什麼不是騎行愛好者的很多人都買了專業的自行車?
公路車為什麼比山地車速度要快,主要是哪些配置的事情?
ZGL 的碳纖維車怎麼樣?
健身動感單車和磁控車的使用效果有哪些不同?

TAG:自行車 | 公路車 | 自行車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