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級別的人體經驗數據」到底有多大?

這個經驗數據有多大?有沒有人統計過?


數據是指,A吃了xxx葯,治好了xxx病;b吃了yyy葯,治好了yyy病……

別說多大了,千年級別的人體經驗基本上就沒有留下什麼數據,只留下了一個的訓練好的神經網路,基本上是個黑箱。

而且一直以來數據都非常少、雜訊大,而且很多時候大量數據訓練完了神經網路沒有存檔,而且結構非常簡單,所以這個神經網路其實很半吊子。

當然,就算半吊子也不是一文不值,提供一些參考還是可以的。


這個李雷就是個笑話,所謂千年級別的臨床數據,沒有合理的記錄和統計方案,作用基本為0,對不懂臨床統計的人來說,作用是負。

呵呵,某些人開始打滾狡辯了,說「千年級別的人體經驗數據」不是「臨床實驗數據」。

看清楚了,我說的是「臨床數據」不是「臨床實驗數據」,你體育老師教的好,是不是應該多做做眼保健操呢?(不知道你接下來是要狡辯「人體經驗數據」不是「臨床數據」呢?還是假裝不懂「臨床」和「臨床實驗」的區別?)

醫學上壓根就沒有「人體經驗數據」這個術語,假設這是通俗地指代中醫藥在使用於人體時獲得的經驗數據也就是醫案,那就算是「臨床經驗數據」;「臨床實驗」是專指現代醫學在人體(病人或者健康人)身上進行的研究,分為很多種,有些並不需要嚴格對照,說「沒有嚴格對照就不算臨床實驗」的,一看就是外行。關於臨床實驗,可以看我寫過的介紹。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36607

另外,你所謂的「千年級別」是什麼意思?
1. 在沒有合理記錄(病人基線,病程,跟蹤,病情定量標準,等等)的前提下,所謂「千年級別」的「人體經驗」有什麼用?
2. 在沒有合理統計方案的前提下,這「千年級別」的數據怎麼整理,怎麼對比,怎麼分析?有多少醫療方案是統計顯著的?有多少記錄是有bias要被排除的?您給個數唄?

預防您打滾狡辯,您說的「千年級別」該不會就只是說個時間概念,沒有涵蓋任何表示這個數據量「很大很有用」的意思吧?如果您也覺得沒用,那我真是錯怪您了。


問題是沒原始數據了啊(生物統計學的微笑(* ̄︶ ̄) )


哈哈,我竟然被掛了,而且兩高票答案,一個是批我粉,一個批我黑,好惆悵。

很多人忽略了前期數據(不一定是對的)對於科研的基礎作用,真是失去了科研的基本立場。

首先,做科研不是閉著眼睛做事情,而是有一個基本的前提。

這個前提,在目前來看,是基於前期研究的。

而古方的記錄恰恰就是其中的依據之一,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依據。

可以說是一個初篩過程。

比如今年中科院關於冰片的研究思路就是這樣子。

上半年這個論文,有興趣的可以移步這裡。

這一次,「冰片」真的走向世界了

基於過去對的認知,冰片有鎮痛作用,於是科學家對其在鎮痛方面的進行研究,最後得出其鎮痛的機理,研究論文發表在EMBO上。

A clinical and mechanistic study of topical borneol‐induced analgesia

可以說,這是一個前提之一,否則話,你拿到冰片,思路是什麼?人類這麼複雜。

遺傳?進化?人類遷徙?大腦發育?胚胎髮育?心血管疾病?還是性能力?

如果你無法確定一個最基礎的出發點,科研就會陷入疲於奔命。

這就是古方的意義之一,有的古方說這個可以鎮痛,好,研究者就從鎮痛的思路去研究,最後發現了他們冰片能夠直接激活外周感覺神經元上的一個叫TRPM8的蛋白。

TRPM8是一類細胞膜離子通道,之前被認為是生物體能夠感受「冷」的關鍵蛋白分子,因此又被稱為「冷受體」,TRPM8的激活會導致部分外周神經元的興奮和神經信號的傳導。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TRPM8是迄今為止所知的哺乳動物體內對冰片最為敏感的分子靶點。隨後研究人員通過建立不同的小鼠疼痛模型,使用基因敲除、藥理學阻斷和疼痛行為學分析等實驗方法證明外用冰片的鎮痛作用主要通過激活TRPM8。進一步實驗證據顯示,冰片激活表達有TRPM8的外周神經元,引發神經放電,導致位於脊髓的一類叫代謝型谷氨酸受體的細胞膜蛋白分子被激活,最終使得疼痛神經信號傳遞被抑制,在主觀感受上減輕疼痛,起到鎮痛作用。此外,動物實驗還表明,和同為TRPM8激動劑的薄荷醇相比,冰片鎮痛作用更專一,刺激性更小。

如果列位不滿,我可以給你舉10個例子不重複的眼藥研究,都是發表在重要的科研期刊上的成果。

其次,古方就等於正確?

當然不了,如果古方都對了,那還做科研幹嘛?還做醫學幹嘛。

所以,才是以古方為出發點,對古方進行辯證的看待和研究。

有效?為什麼有效?機理是什麼?有效物質是什麼?生化機制是什麼?毒副作用又如何?

這才是現代科學需要解決的問題。

簡單地說,也是我一直堅持的:

驗葯!

任何拿來的古方,必須經過現代科學的驗證,以此來真正的做到定量和定性問題。

比如前段時間對馬兜鈴酸的批判,以及對王老吉的批判,都是基於這個原則,有效,請給出現代科學的證據。

李雷:如何看待科研人員發現某些中藥中馬兜鈴酸可能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

李雷:王老吉用 576 只老鼠做兩年的試驗,就能得出王老吉涼茶具有延長動物壽命作用這樣的結果么?

現在無論是中科院還是很多高校,比如北大,中山以及無數醫學化學學校的無數科研人員都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就連投資百億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都在做。

所以,我搞不明白,無數頂級科學家都在做的事情,我說出來,反而是我錯了?

就連方舟子也是驗葯思路。

驗葯驗葯,首先你要知道這個葯是吧?然後知道這個葯在過去是幹嘛的,然後再用現代科學家技術進行驗證,來真正的確定是否有效!

所以,請問,我哪裡說錯了?

——————

很奇怪的是,有的人說我是中醫粉,有的人又說我是中醫黑,就連本答案下依然兩派都存在。

我到底是粉還是黑?

其實,我只是在堅持科學,而科學,總會有違背傳統認知的地方。

所以,一切以科學為準繩,無所謂粉黑了。

另外,評論提醒,

有人是不是把「人體經驗數據和臨床實驗數據」混為一談了?如果真是這樣的,得去問候你體育老師了。

回頭得好好寫幾篇現代科學驗葯的文章。


大概就是不知道常用藥硃砂到底有沒有毒的程度


  1. 先給幾個定義:

人體經驗數據 approx 臨床數據-clinical data: Clinical data is either collected during the course of ongoing patient care or as part of a formal clinical trial program.

臨床實驗數據-clincial trial data: data collected from a formal clinical trial program.

2. 然後我想強調一下:

臨床數據和臨床數據之間的質量可以天差地別,質量從低到高分別是:

case reports, case control study, cohort study, RCT(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meta-analysis (based on RCT)

其中meta-analysis質量可好可壞,幾坨屎meta一下改變不了是屎的事實

以前積累的數據大多數(99.9%)是case reports

3. 千年級別(從XX年到2000年左右)在中國積累的人體經驗數據質量*數量完全比不上中國現階段一年積累的臨床數據質量*數量。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財富; 它有價值,但是價值幾乎為零。

4. 做科研最主要的是少看看垃圾論文,現在論文這麼多,有些還只是重複不出來,有些連方向都完全是錯的。

@李雷 @黑澤


拋開什麼隨機雙盲之類的。

沒有結構化標準化收集、整理以及分析的數據都是垃圾數據。

更不用說數據之間多是孤立的。

這是中醫千年級別的經驗和數據最尷尬的地方。

中國的大三甲都存著很多很多病例。

但是沒有一家形成了有效數據。

包括協和自稱的三寶。

醫療大數據到現在都是噱頭就是同樣原因。

越現代越牛逼的是科學

越古老越牛逼的是魔法

少年

你要當魔法師嗎?


在科學研究中,經驗是不可靠的


大到尚不明確了


上下五千年璀璨中華文明,隨口說說而已,誰沒在嘴上掛過?

何必這麼較真呢?別總是抓著一點不放,搞不好又活生生地把人家逼成了中醫粉 ;)

回答一下正題,「千年級別的人體經驗數據」到底有多大?

經常有人說中醫藥有五千年歷史:中藥五千年 -《全國中醫藥標誌性文化作品文集》

就說這五千年吧,我們就把條件放寬一萬點,也甭提什麼統計學文獻記載,就算算這經驗。

《神農本草經》這些中醫經典都起於戰國成形於漢代,從有文字的商朝開始算起才過了1000多年。既然中醫認為經驗多就是有道理,那你們算算,《神農本草經》成形的時候你們有多少經驗?還這麼理直氣壯?我就算你們中醫都是神仙,像彭祖一樣活了幾百年上千年,長著內觀透視眼,從有文字的商朝開始算,一直到漢朝,所有的病例全被你們中醫盡收眼底!我們來算算,戰國以前,中原人口都停留在1000多萬的水平,秦朝才達到2000多萬,漢朝鼎盛也不過5000萬。現在中國10億多人口,是漢朝5000萬的20倍!先秦1000萬的100倍!粗略的算吧,10億人口積累100年的數據量,就相當於漢朝人積累2000年,先秦人要積累近一萬年。老祖宗是有多厲害,信息時代10億人口積累的數據,恁是比不過吃都吃不飽的年代1000萬人口積累的經驗?更何況現代醫學是全球人類共同參與的科學,遠不止10億人口。哦,你們又要說這個經驗量不能這樣算?怎麼就不能這樣算?你們這5000年的量為什麼就能那樣算?你要是光比年數,為什麼不把原始人類的經驗全算進去?中醫的經驗難道不是從原始人積累過來的嗎?智人已經有20萬年曆史了,我看中藥至少也有20萬年級別的人體經驗數據!我不是開玩笑,我是認真的!中醫憑什麼將原始智人的成果據為己有?

漢代以後近2000年積累的經驗又該怎麼算?

這個只需問一句,漢代以後有多少中醫敢說自己比東漢時代的醫聖更會治病?

答案不是很明顯的么?既然中醫喜歡崇古,《傷寒論》都沒研究透呢,算起年歲又開始扯大旗了?中醫也在進步?青蒿素是從哪本書得到靈感來著?東漢一本偏方大全?為什麼不是明清的醫書?這五千年積累的經驗,還是抵不過東漢的《肘後偏方大全》啊?真是一蟹不如一蟹!

歷史經驗當然是要參考參考的,但老是拿5000年來唬人就naiive了。

至於人體經驗資料庫在哪?我不知道啊。我也不強求數據了,還說這經驗吧。

你們以為中醫流傳下來的都是經驗嗎?

如果蒙脫石是在中國發現的,並且化入中藥,會不會被中醫黑噴?

我們來全面地看看赤石脂的神奇功效

《神農本草經》:久服輕身延年。五石脂,各隨五色補五臟(白日飛升的節奏!)

《藥性論》:補五臟虛乏(充分體現了中醫的整體觀!)

《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經(走心是好,但你這缺乏整體觀!)

《名醫別錄》:主養心氣,明目,益精(走心又走腎!)

《本草經疏》:入手陽明,兼入手、足少陰經(還缺醒腦開竅)

《本草衍義補遺》:赤入小腸,白入大腸(咦?怎麼只入大小腸?還分顏色?)

《本草新編》:入脾與大腸(只有脾和大腸?這書作者水平不夠,缺乏整體觀!)

《本草綱目》:補心血,生肌肉,厚腸胃,除水濕,收脫肛(這才叫整體觀!)

《本草匯言》:滲停水,去濕氣(想去濕氣的中醫粉有救了!)

中醫就是個大寶庫!

這麼多功效,難道都是經驗?還是中醫真的長了雙透視眼?

說了你們別不信,中醫有些藥效就是靠臆想出來的:邏輯適用於中醫嗎?


最近我也覺得有些中醫黑太極端了,老是盯著別人的錯誤不放。比如我常聽人說「中醫不能雙盲,為什麼總是拿西醫的標準去要求中醫?」,我每每看見就追著問「你錯了你知不知道?」,然後就被當成了噴子,說我太極端了:這些中醫真是一點都不知道羞恥啊!

我也覺得,真是太極端了,太較真。中西醫撕來撕去真的沒意思,你們這裡吵翻天,人家都在悶聲發大財。都說中醫看病忙,平時跟中醫黑撕得特別來勁,打假的時候就都一聲不吱了:

為什麼曹清華膠囊就不能打假?


傳統醫學並不具備篩選出沒有用的療法的能力,這個東西不是年限問題,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方法問題。

別說我對中醫有偏見,我就舉個西方的例子,放血療法,當年被許多西醫奉為神明,認為具有包治百病的奇效,放了那麼久的血,害死了好多人,甚至連華盛頓也被這種傻逼療法給害死了,他們靠自己的那套手段能發現問題嗎?最後還不是得靠一個醫生,做雙盲試驗證明的放血療法不僅沒用,而且會導致死亡率更高的?


別人說你們中藥藥效不穩,你們說「一人一方」


現在別人說中醫是經驗醫學,你們又說「千年經驗」。


你們倒是把千年經驗轉化成理論呀?
你們肯定又要說陰陽五行了吧,辯不明,也辯不明


那也要看有沒有效果

數據總是很多的

731部隊的實驗都不見得比那些個差,但是731部隊大部分實驗就是瞎胡鬧,完全沒意義。

至於千年級別么……額……emmmmm……


以前在我剛剛接觸科研的時候,老師讓我們自己提出個想法去立項。我就跟老師說能不能在動物身上證明某某中藥有某某作用,因為我看知網上確實沒有類似研究的。然後老師問我,你花錢去論證一個課本上寫的明明白白的效果,那麼這本身有什麼價值呢?然後我確實無言以對,因為確實大家都是默認他的有效性的,而多數在研究這個效果的產生機制,當然有些已經做的很好,完全解釋了,但是有很多中藥機制還是在猜測階段。

這就有點尷尬,因為效果是"眾所周知"的,機制是"尚不明確"的,毒副作用是"未見報道"的。但是也沒辦法,因為正如我老師說得,你拿眾所周知的東西去立項,一來你立不了,二來你發不出去,三來很多機制研究的文章其實已經把有效性研究完了。

說到毒副作用,其實也是一個道理,你要去證明某東西有毒副作用,首先你得去拿動物做實驗吧,首先你得寫標書吧,首先你得說這立項理由把。然後,去網上搜搜,你想寫毒副作用的東西已經用了上千年然後啥中毒報道都沒有。然後你說你想在動物身上證明這東西有沒有毒,你覺得可能嗎。你是不是再浪費國家的錢。其實就是這麼個問題,新葯都是新東西,先做完系統研究再上市的,中醫都是炒冷飯,你很難拿既成事實去翻舊賬。

然後有人會提雙盲實驗,還是一個價值問題。眾所周知的是大樣本隨機雙盲實驗不同於動物或者細胞實驗,雙盲耗費是非常大的,要和不同的醫院聯繫,入組大量病人,持續觀察給葯,最後做下來比動物成本高太多了,動輒百萬甚至千萬計。所以幾乎不太可能去做一些"眾所周知"的東西,因為確實看不到經濟效益在哪裡。賣葯的憑藉的都是"八百年老字號",不是什麼隨機實驗。而且還有一個問題是,真正純中醫治療,開的葯肯定是不同的,而所謂中西醫結合治療,倒是經常弄點中成藥和西藥搭,但是這樣說服力就沒那麼強。還有一個問題則是純中醫絕大部分集中於門診,很難搜集數據。總之,從我一個半外行的眼光看,已經是困難重重。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依然應該看到還是有一批人在做這種事情,但是也同時應該看到,做這些的大部分集中於新葯,集中於成藥,集中於中藥西用,而真正經典中藥方劑的雙盲,可謂是少之又少了。

其實這也一部分回答了題主的問題,千年級別數據究竟有多大。大到可以形成一種文化,一種潛移默化,一種再去證明已經不能產生價值的"眾所周知"。


謝邀。這個李雷是個純粹的西化派,骨子裡全是西醫這套。之前和這個他討論中醫,他發現自己不佔理,就直接把我拉黑了,明顯對自己講的話毫無底氣,卻還要裝個十三。對於老調重彈,我就直接列結論了。

第一,中醫千年級別的經驗數據總量非常非常大。

第二,中醫數據質量極差,所以總量再大也沒半毛錢用處,統計它毫無價值。

關於其原理,我之前已經反覆說過了:中醫理論的核心概念無語義本體的現象,造成語言描述極其模糊!這一原因最終決定了:

  1. 中醫理論、中醫病機等無法與各類臨床表現準確對應,「同病異治」成為中醫常態;
  2. 中醫醫案統統都是個案,數據無法歸併,量再大也沒用;
  3. 中醫計算機化時連標準的資料庫表結構都做不出來,更不用提真正實現中醫大數據中醫人工智慧了。(關於中醫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我之前都講過了)

為了提高數據質量,中醫學子們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譬如刪掉中醫臨床表現中一些最基本的指征,取上一層的節點來抽取可用的資料庫表結構。這樣做確實可以使數據結構標準化,但是傳統中醫在意的一些最底層的細節數據卻被刪掉一大片!

又譬如還有避開本體混雜、沒有本體的中醫核心概念,直接用癥候來梳理病機模型的做法。這樣看起來可以整理出可用模型,但實際上中醫廣闊的語義和病機對應機制都被簡化成了「一對一」,「辯證論治」消失了,完全變成了「辨病論治」,而那些中醫核心概念跑哪裡去了呢?都被刪除了。

還有隻提取部分「名老中醫」的語義網路來構建標準化模型的。但是這樣干,「辯證論治」又被砍,中醫的廣闊領域和各種「可能性」又被統統消滅了。

因此關於中醫數據還有第三條——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想提高中醫臨床數據的質量,必須先廢除中醫理論對臨床的指導。

這也正是目前西化派偽中醫不斷放棄中醫理論,改用西醫搞研究的根本原因。他們早就知道中醫理論的語言缺陷是無解的。西化派偽中醫的內心已經是廢醫派了!

————————2017.12.16.更新———————

既然你都來了,不打招呼說不過去。

@李雷 當年廢醫派的人選擇進入西化派搞變相廢除中醫,就是看中了西化派中醫里有不少「一切以科學為準繩」的笨蛋。

你可能還不知道國務院為什麼會接納中國社科院中醫藥國情調研組在2014年前後提出的立法《中醫藥法》拯救中醫的原因吧?人家社科院的調研結果是傳統中醫快被科學化、標準化弄死了,中醫理論已經被實質架空,完全脫離對臨床實踐的指導。社科院的原始建議就是從法案里「徹底刪除中西醫結合」。

不巧的是,傳統派真中醫支持者的這項建議在立法環節被廢醫派和西化派偽中醫聯合起來滅掉了,然後才有了你今天看到的這版垃圾《中醫藥法》。把中醫完全西化的工作還將繼續,直到把中醫徹底弄死。

我們廢醫派,是不是應該感謝你這種正在用科學弄死中醫的中醫粉呢?刪除和棄用西醫的次異名的活動將會在中醫完成西化後進行。我可以給你點個贊啊,乖乖幫我們廢醫派幹活吧,哈哈哈。


資料庫在哪,怎麼檢索


既然如此NB的樣本容量,敢不敢讓人來驗一驗啊?


李雷:我的意思是可以根據中醫的典籍去研究裡面一些藥物的有效成分或機理。
中醫黑:屁,中醫典籍記載的例子可信度很低,有不規範,根本不能做大數據。
李雷:我不是做大數據啊,我只是來找個研究方向。
中醫黑:屁,這些經驗毫無價值,都不能拿來直接用。
李雷:我不是要直接用啊。
中醫粉:你個廢醫驗葯的異端。
李雷:。。。。。。


各位答主 我希望大家答題時採用
現代醫學 和 傳統醫學(包含傳統中醫、傳統西醫、傳統藏醫、傳統非醫等等) 的劃分
現代醫學其實就是講科學嘛~,我們做分析篩選、藥物實驗、臨床等等。

傳統醫學這塊 無論東西等等哪家都是坑啊……,沒錢搞不起可以暫時緩緩,但是你當解決方案……我就呵呵

傳統和現代醫學 不是簡單的醫療效果問題,不是說傳統醫學也能醫好人的問題……
現代醫學也會犯錯,就像物理學總是在修修補補一樣(黑一下 )……但是有些人那這個來攻擊現代醫學或者證明什麼,我只想說too naive~

ps
1 現在各種概念已經搞得很混了,希望大家都能精確完整用詞


在比大小的時候,如果有人說a長所以a更大,那麼他不是蠢就是x

按理說我們應該比人次,或者說人口對時間的積分吧?

明末人口7000w,民國人口四萬萬,咱們用這個數據估(以上以下數據均來自百度,每個數據時間不超過一分鐘,)

0.7e x 2000 + 4e x 400=3000e人年,這是上限了

至於用現代醫學的,70—7=63億,我們保守計算,把非洲12e掐掉,再給你減去十億貧困人口,還剩40億

3000/40=75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 95% 置信區間?
如何運用斷點回歸的方法來檢測數據造假?
正態分布隨機變數的和還是正態分布嗎?
連續玩 Flappy Bird 這樣的遊戲,得分是什麼分布?
醫患糾紛是否降低了從醫意願?

TAG:統計學 | 中國科學院 | 醫學 | 生物醫藥 | 大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