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後心理諮詢師會做些什麼?
今天做完了第一次心理諮詢,很好奇在短短的五十分鐘諮詢後心理諮詢師會做些什麼呢?
有力氣的話記筆記。
沒力氣的話放空,等hp條恢復之後再記筆記。
應邀!
很有意思的移情問題,聯繫和心理諮詢師探索。
題主自己對此有哪些想法?
可參考
http://mp.weixin.qq.com/s/j0SGGln7svnqHnDUecCdXg
要不要當場寫病歷?從精神分析角度談起
原創 2016-04-27 陳煥昭 1879俱樂部
編者按:陳煥昭先生是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生,曾在倫敦塔維斯托克中心(Tavistock Centre)進修。他根據自己的進修經歷,就「要不要當場寫病歷」這一疑問做了解答和解惑。塔維斯托克是英國倫敦的一家心理治療訓練機構,弗洛伊德、榮格、克萊因、比昂、鮑爾比都曾服務於這家機構。
隨手寫病歷的「好」習慣被挑戰
我在台灣的精神科工作時,大多時間都是在健保體系下,總被要求病歷寫得又快又多,所以我總是在看診的時候當場寫病歷,寫越多越有可能不被健保核刪。我也不常把病歷留著稍後慢慢寫,因為這樣會有積堆如山的未完成病歷。
但是這種立即完成的「好」習慣,在學習精神分析的時候被挑戰了。精神分析不鼓勵一邊治療、一邊寫病歷,除了特殊目的(例如:司法鑒定)之外,從不鼓勵錄音錄像,甚至連簡單隨手筆記都不是常規。
為什麼精神分析不鼓勵當場作筆記?
有個老師說了這樣的一個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在塔維斯托克的一個等候區,一個6歲小朋友很緊張地在等治療,另外一個剛治療結束的9歲小朋友,很親切地去跟他說:「不用擔心,你進入之後只要把玩具亂丟到地板上,隨便做一些你在家裡不敢對父母做的事情,你就會看到治療師很認真作筆記,他們真的很喜歡你做這些事。」
儘管這隻被當作笑話傳誦,但也點出一個重點:治療師作筆記,會被個案當作「肯定我正在說或做的事情」。
在治療中當場作筆記有哪些缺點?
一、作筆記的時候,治療師會分心,比較沒辦法看、聽、以及感受治療中發生的事情;
二、個案會知道你在作筆記,可能會當做那是治療師在鼓勵、或是下判斷。更重要的是,精神分析治療是一種用全身感官去進行的治療,不只是看到、聽到、聞到的各種感官觀察,更重要的是去感受治療室里的情緒、各種移情以及治療者自身的反移情,這些都是治療的重要工具。即便是錄音錄像,也只是錄下外在的各種現象,並沒有辦法描繪內在真實的情緒經驗。
培養觀察能力從嬰兒觀察開始
那麼,精神分析治療如果不能當場記錄,要怎麼寫病歷或治療紀錄?在精神分析(包括榮格學派)訓練中,很多機構把嬰兒觀察(infant observation)列入必修的課程。
嬰兒觀察除了去了解嬰兒的發展、非語言溝通與情緒經驗,並培養觀察能力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觀察員當場不做記錄,只能把一小時內發生的所有瑣事,包括吃喝拉撒睡、外在現實與內在情緒經驗、各種順序與細節,努力留在觀察員腦中,事後再用回憶的方式寫下來。
這對剛開始觀察的人相當具有挑戰性,因為要記住那些非常瑣碎的細節,絕對不是容易的。但在觀察一年、甚至兩年之後,很多觀察員會習得把觀察細節烙印在腦海,事後用文字描述出來。儘管不見得百分之百地重現觀察的順序與樣貌,甚至可能會有稍微的遺忘或順序顛倒,但卻更能貼切嬰兒、嬰兒身邊的人、以及觀察員自己,所體會到的過程與情緒經驗。
憑回憶寫病歷更能深入體會案例
我的個人經驗是:當場寫病歷比較簡單,事後寫紀錄比較累人。尤其寫紀錄時,也是在腦中重新經歷治療里的點點滴滴,尤其那些情感糾葛以及隱藏在表面底下的暗潮洶湧,都不免要再度體驗;即使不在治療中了,但治療過程不但沒有事過境遷,反而更容易有旁觀者清的領會,儘管這些領會通常不見得好面對。於是我常常一篇紀錄會花上好幾個小時都寫不完,因為診療室里沒有被察覺跟消化的,都會在寫記錄時浮現,需要認真去面對。
也因此,「嬰兒觀察」的訓練被要求由三個部份組成:觀察、事後記錄、以及督導團體。而後兩者跟觀察本身一樣重要,在督導團體里會再度回顧這些紀錄,由團體一起咀嚼、思考、消化、並涵容觀察里的各種情緒經驗。
不當場寫不代表不寫
所以,學精神分析的時候,就不用問「這次的觀察/治療沒有要報告或督導,我可以不寫紀錄嗎?」這種問題了。寫紀錄的過程,跟觀察與治療本身,重要性不相上下,並且無可或缺。
聲明: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投稿請聯繫:2165498566@qq.com
特別說明:轉載請註明出處
記筆記,下次你來之前看看,
還有來訪的話繼續見來訪,沒有的話記筆記。。基本除非有特殊情況都是這樣的
我有個朋友是這麼描述的:
拿著來訪者給的錢,下樓吃完面,撫慰一下自己。如果是在學校時間又安排不開的話,起來走兩步、喝口水馬上開始下一個諮詢。但是這樣時常會智商掉線一段時間;如果是今天最後一個諮詢,休息幾分鐘就回家。實在是無奈之舉……所以諮詢和諮詢之間空出一段時間來是必要的。
空出來的時間裡總需要一會什麼都不做,有時慢慢體會和回顧剛結束的諮詢的感覺,雖然很多時候什麼也想不到;有時會把自己當時重要的感覺和片段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後再整理之前的記錄。這時候經常會出現很多靈感,雖然這裡絕大多數可能都是錯的。把所有的錯誤連起來往往能找到其中更完整的東西。而「正確」往往只代表某個人的自戀。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往往比知道自己知道的更重要。
很多督導會要求寫逐字稿——把整個諮詢或者某個片段一字一句記錄下來,而且之前不能錄音(也有人鼓勵錄音)。因為錄音不會出錯,沒有錄音的話,逐字稿中間不連續的地方很可能和諮詢師本身的反移情有關。如果諮詢里足夠專註、傾聽的狀態還算合格,並且訓練了一段時間,對於寫逐字稿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
在諮詢之後,我時常會在生活中,有時是夢裡想起諮詢里的片段——有些人的出鏡率特別高,有些人則幾乎想不起來(比如像郭襄和郭破虜這種……)。來訪者對諮詢師的影響力往往和諮詢師對來訪者的影響力成正比。這裡不存在什麼正能量或者負能量,都是理解別人和自己的重要線索。這也是諮詢師不會為所謂「負能量」所累的原因(事實上正能量的危險程度更高),但前提是諮詢師對自己有一定深度的了解。不然這種無意識里產生蝴蝶效應會遠超事情本身的影響,並且很難收拾。事情本身的影響力總是有限的,而人的焦慮是無限的。這也是諮詢師不能在諮詢外和來訪者有聯繫的原因之一,因為我們日常的聯繫,很多時候會讓這些能量直接見諸行動,導致形成一種幻覺的認同,從而影響正式的諮詢關係。
這些時間裡最好不要進行刷朋友圈或者打遊戲之類的分散注意力的活動。因為這會失去很多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機會。而被壓抑的能量很容易在某個自己沒準備好的情況下用別的方式表達。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諮詢這樣的關係里很多時候兩個人都是高度透明的,也沒有什麼技巧或者套路,更多的是一顆心影響另一顆心。一切理論和技術都是為了更能理解一個人。每個人都有一部血淋淋的成長史,每個人的故事都很精彩,不論最卑劣還是最光輝的都只是人性的一部分。
首先打開日程表,標註下一次會面的時間;然後打開excel表,標註這周的工作量;然後各種發獃和喝水;晚些再看諮詢記錄,反思工作,整理下一次工作的思路…
哈哈哈,你為什麼關心這個問題呢?這個原因我認為更重要呀~
寫諮詢記錄,雖然諮詢中也要記筆記,但諮詢中要關注的東西很多,筆記較精簡甚至字跡潦草凌亂,諮詢結束後要進行整理和補充,在這個過程中也可能又發現一些諮詢中沒有引起注意的細節。
一節諮詢結束都很累。
在水平相等的前提下,任何工作最後都是體力活,所以除了心靈的滋養,我認為諮詢師一定也要重視肉體健康。
我一般會做筆記,然後等你下次來檢查給你的作業,對比記錄的不同等
看手機刷朋友圈 去趟洗手間 哈哈
如果session里呈現過玩具擺放或畫畫玩橡皮泥的話,會把物品還原現場,拍照,之後把玩具歸位放好會寫記錄,把圖片加進去 等督導的時候用
我是做精神動力導向兒童心理的
推薦閱讀:
※產後第一年真的很難熬,請求心理幫助?
※想關閉提問。?
※心理諮詢師用善惡有報等佛家思想來勸並威脅諮詢者算是好的諮詢師嗎?
※我們為什麼要說謊?
※一個專業能力較弱的心理諮詢師做面對面諮詢與一個專業良好的諮詢師做視頻諮詢,在做長程諮詢中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