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香港社會變得如此冷漠?

當今的香港社會,人際間變得越來越緊張與複雜。這種冷漠的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原因和故事?


今年去過好多個內地城市,每當聽到有人探討「香港」話題時,八九不離十都會提到 「冷漠」、「購物」、「人多」的字眼!香港這個原本非常可愛嘅城市,為何變成大家口中的這麼冷漠?

講到香港,就不可不提到香港的市井文化及飲食文化!作為一個非常傳統的城市,從小就在街邊食魚蛋、牛雜、大排檔長大的港人,現在可以找到這種港味嘅地方,可以說是越嚟越少啦!是港人不再愛街邊小食?還是什麼原因?以前看完戲就可以很快在附近吃到雞蛋仔、嘆翻杯奶茶嘅地方,現在變成奢侈品、化妝品、時尚品的集中營!

這些年聽到唔少關於「再也不來香港shopping」「冇我哋嚟買野香港點會發展咁快」嘅問題。其實大家有沒想過:這些高樓大廈,這些奢侈品雲集地方,真的是香港街坊想要的嗎?

隨著自由行嘅不斷擴張,商鋪、房屋嘅租金也被嚴重抬高!有好多知名嘅老鋪(上面提到嘅好多小食鋪在內)因不堪租金上漲壓力,只好退租!

轉而之慢慢就俾更多周大福、CK、gucci等名牌代替!這些並不是港人所要的東西,卻被許多人認為係港人「高傲」的姿態!

而倖存的餐廳,也都在困境中艱辛度過!澳洲牛奶公司、華星冰室、華嫂冰室、蘭芳園、九記牛腩等傳統老字號餐廳,慢慢成為「服務差」、「態度差」、「急急腳」等代名詞!

這些變化嘅背後,全都係高租金、高人工所賜!所以呢啲傳統食肆,只可以拼速度,冇辦法拼服務。

好多人說現在香港嘅食肆服務態度對內地遊客特別差,其實對於香港人來說也是一樣的!只不過港人早已適應了這種服務態度,其實並沒有差別對待之意!但有人又馬上會說到台灣。每個從台灣回來的內陸可,都會對那邊的服務表示一致的好評!但台灣面積多大,香港面積多大?台灣每年接待中國遊客多少?香港每年接待中國遊客多少?

實際答案是:台灣面積係香港幾十倍,接待中國遊客量香港係台灣幾十倍!所以大家覺得,這個問題還有什麼可比性嗎?

最後想表達一個觀點:查實香港同內地好多的矛盾,都是被部分媒體、個人過於放大、誇張化所賜!回答自己是「香港人」,並不代表就不是「中國人」。普通人問大陸人你是哪裡人的時候,大家都會回復「廣東人」、「湖南人」、「北京人」之類啦!所以,凡事留一線,他日好相見!廣東人,free啲啦!

香港並唔冷漠,內地亦如是。只要大家將心放開,將心打開,一切都會變得簡單得多!

更多內容,還可以關注我的其他社交賬號。
微博 / 大眾點評:Samuel__Tse
微信公眾號 / instagram:samueltse66


一些拙見。

所謂冷漠 只是多了一些世俗 。所謂緊張,只是生活節奏快了而已。所謂複雜,也是生活壓力所迫。

作為世界經濟發展前幾的地區,生活節奏必然也慢不了多少。在這樣的生活節奏之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能說緊張和複雜,但是絕對也沒有多麼自由和平和。相對的,職場、生活、乃至於學業上都是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淘汰制。

君不見北上廣深,行人神色匆匆,街上燈紅酒綠,車輛川流不息。每個人都懷著自己的故事,但每個人都疲於講出自己的故事。成功學永遠由成功人士所寫,心酸人的故事永遠由作家寫就,市井百姓的疼痛只有自己知曉。

在生活成本增加的同時,人際交往的成本也將隨之增加。低層級的人為生活而戰,無暇人際。高層級的人為人際關係而戰,卻別有用心。

在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活全力追逐幸福和精彩時,很難讓他們關注到自己身邊的風景。

這也是為什麼【逃離北上廣】,【地鐵上丟書】這類話題和活動近期很容易在朋友圈裡火起來的緣故。因為「慢「」,和現代生活格格不入,成為現代社會的特別缺乏,特別奇怪的吸睛行為。

我們強調慢生活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越是缺什麼,就越是呼籲什麼,就是因為生活節奏過於快速,才不斷強調生活慢下來。

除此之外,在互聯網越來越發達的時代,生活節奏更加難以慢下多少。

再附上幾張圖,幾點文字,感受一下。

(知乎熱門問題:你是如何一夜暴富的 有261個回答, 5521人關注,排行最高回答有1315個贊同)

(知乎熱門問題:怎樣在一年之內賺到15萬元。有576個回答,3W多人關注,排行最高的回答有9662個回答)

就更別提朋友圈裡滿屏的【馬雲】【王健林】等名人的語錄了。再怎麼審美疲勞,【北大才子畢業後賣豬肉,竟成億萬富翁】這樣的事例也深深地吸引了無數市井中奮鬥的普通人。

不是哪個地方變得冷漠複雜了,只是世界變得太快了而已。
但還請相信,最開始的溫暖和純粹,永遠不會消失。
不要說因為你看不見它,它就不存在。


其實,只是因為我們能看見,時間改變了什麼。
但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卻也存放著那些,時間沒有改變的東西。


緊張是一回事
複雜又是一回事
冷漠又更加是另一回事
我想這些都應該分開說吧

緊張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各種各樣的政治經濟社會壓力造成的矛盾呀等等等
複雜就更加是一種他者視角下的產物? 因為環境不熟悉覺得潛規則多而複雜? 這應該和香港無關 人類學家去原始部落裡研究人家的社會形態也會覺得複雜的
冷漠無非距離感的負面理解 其實是urbanity的一部分 也是較發達地區的常態 個人倒覺得是非常好的東西 老實說 討厭人乘電梯不讓出左邊討厭人礙路這些我都有 我會理解這為因為自我和他人界限模糊 不能意識自己行為對他人的影響 所以無能力配合整體暢通運作 噪音和進食氣味這一種較易接受 因為不打擾我的節奏 你問路之類我有餘裕決定是否回應 換言之 我意願受尊重 所以我會非常親善盡我所知提供協助
總之 對他人空間及節奏的尊重是很重要的美德

另分享一篇來自新進香港網媒的文章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325-city-london-tube-respect-urban-solitude/
(這是好網站看完這文章 可以看其他的)


冷漠是一種大城市病

根據我看的某一本行為經濟學書上的說法

隨著你所居住的地方人口密度的增加,你跟一個陌生人再次相遇的機率就會不斷下降

這令你去幫助陌生人的預期回報不斷減少,陌生人之間就會自然變得更加冷漠

-------------------------下面是我扯淡的分裂線--------------------------------------

上面也看到有人說,日本人的冷漠之中也帶來不給別人添麻煩的特性

在香港可能生存空間太窄小了,我們由"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文化,演變成另一個更可怕的文化

就是極端討厭被陌生人影響到自己的私人空間

很多例如外放音樂,料腿影響到前座,應該靠一邊站的扶手電梯被一個人堵了通道,排隊點餐猶豫不決等等

各種各樣的小事也很容易激發香港人的情緒

在youtube上這種因為屁大點事引起香港人吵架的視頻特別多

也難怪你們老是上來吐糟香港人又冷漠,態度又差


作為一個在香港一年多的大城市普通人來說,我覺得其實多數情況下,從普通人到精英,跟內地人比起來,香港人還是比較文明禮貌而且友善的。

香港大多數居民樓里的居民每天下樓都會和保安互相打招呼。超市,餐廳裡面的服務員也會說謝謝,再見這樣的敬詞。上電梯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靠右站成一排。排隊這種規則是一定要遵守的,而且有秩序到第一個人不動,後面的人絕對不會搶先擠過去。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規則,是香港社會日復一日發展出來的,形成思維定勢了的習慣。

作為一個在這裡生活的人,我覺得這樣的秩序和善意是我所喜歡的。儘管有的時候我也會遇到不耐煩的服務員,但大部分時候,是受惠於這樣的善意的。

題主說香港人情冷漠,人際關係複雜,我倒覺得沒那麼嚴重。人際關係複雜其實是不正確的,就像如上所言,人與人都在秩序下保持著善意。人情冷漠這點不知道香港人怎麼看,但如果一個內地人覺得香港人對自己冷漠,那麼可能有這幾種原因:

1、香港服務業態度很差,對內地人香港人都一樣;

2、內地人不說粵語,香港人覺得難以溝通而不耐煩;

3、內地人不習慣香港的一些規則,存在習慣的一些差異(並不是說香港人比內地人素質高),從而導致香港人對內地人產生stereotype。

關於香港人服務業態度差,我是這麼想的,香港這座城市跟東京很像,一方面是快速的節奏與繁榮的經濟,另一方面卻是龐大的人口數量,巨大的生活工作壓力,狹窄的空間以及高額的地價。日本人對於生存壓力的應對方式是不斷的忍耐,態度不能差,最終壓力無法釋放而自殺。而香港人則選擇將這種焦躁和不耐煩發泄了出來:

做生意要多賺錢嘛,你就別挑三揀四了;

餐館翻台率高才能賺錢,哎你坐在那還要看多久,快點菜快點菜;

你怎麼走這麼慢?別擋住其他人啦!

......

作為一個旅行者,我們當然喜歡東京這樣的城市,不僅有秩序,當地人態度也好,真是太棒了。但是作為一個居住者和在這裡求生存的人,或者說作為一個城市服務提供者,嗯,還真不好說喜歡哪種。


如果你體會不了香港是一座多麼擁擠的城市,問一問那些周末來香港購物的人你就懂了。如果還不明白,也可以來香港做一次地鐵,吃一頓飯,去一下街市,就會明白這裡的人生活在怎樣的壓力下。

再加上現在與他們習慣不一樣的內地人如潮水般地湧入香港,許多本土化的餐廳,街市被奢侈品店,藥品店取代,香港人對內地人態度差也似乎是情有可原的了。


我得出了一個結論,人口密度小的地方,人們都樂於多說幾句話,反之則是很冷漠。
------------------------------------------------------------------------
我在港島讀過兩年書。人們行色匆匆。高樓密度天下第一。 = = || 但是那麼多的人並沒有人鳥我。

後來我到了美帝大農村,人口密度還不如松鼠密度大,然而周圍老大爺大媽或者Uber司機都很樂於跟你聊幾句天。雖然我口語很差半天憋不出一個屁,但他們有時還是會伸著脖子聽。

---------------------------------------------------------------------------------------------------------

所以我覺得,人們到底是不是[冷漠],可能與人口密度,人和人的距離感有關係。身邊都是人,就想,啊那麼多人好煩啊為何要說話。身邊很少人,逮到一個人都會趕緊說兩句。

----------------------------------------------------------------------------------------------------------


其實沒怎麼變,是媒體報導需要。以前得說亞洲金融中心、購物天堂,現在得說不歡迎大陸人、港獨鬧事~


出生在東北,闖蕩過北京,後紮根深圳,每個月都會去香港吃吃買買。
我從小出生在一個熱情的東北地帶,就是那種你愁啥,瞅你咋地,一言不合就喜歡嗆嗆兩句,大多數人也很熱心,「人來熟」閑聊就能成朋友,男人講義氣,女人夠霸氣。
看到題目,我這個從北走到南的人,又做為長期遊走香港的遊客,說香港冷漠其實真不正確,相比冷漠,我至今沒去過上海,都聽到一堆人嫌棄那邊本地人高傲冷漠;來到深圳,我的熱心幫助,也被人諷刺「先管好自己,再管被人吧!」覺得深圳就是打工仔聚集地,匆匆來匆匆走,揮一揮衣袖,都不留一個朋友,真心冷漠,雖為南方,認為比北方「冷」多了。
所以冷漠用在香港這個城市,不夠確切,而且它算是彙集全球多國的大都市,每天接納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人種,就不該算「冷漠」,香港經歷過太多風風雨雨,很多本土香港人在回歸之前也都選擇移居美國,加拿大,澳洲~我覺得這裡的人文情懷更有主見,思想更獨立,並不屬於冷漠的表現。
當然現在因房價及經濟壓迫,很多港人或港漂的人,在這個城市生活滿意度並不高,導致從一些商業服務體系上直接體現出來,勢力、排外現象尤為嚴重,使得很多內地遊客包括自己也被白眼鄙視過。我身邊同事會抱怨,曾經香港的服務非常好。。。如今怎樣這麼差。
我們自己甚至都在取笑,香港真的回歸了嗎?
1、持英國護照可以免簽在香港逗留180天;
2、持美國護照可以免簽在香港逗留90天;
3、持印度護照可以免簽在香港逗留1個月;
4、持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去香港要提前半個月辦理港澳通行證,每次只能逗留7天,多次往返,還只能一周去一次。
請問:香港是屬於以上哪個國家的?
其實個人認為應該問HK為什麼會少了在英國教育下留給他們的風度?少了耐心接受大時代的變化?
內地人在不斷接受世界文化的影響,素質也努力提高及變好,自知不足,與時俱進,而港人和媒體也該多給予關照和好的風範表現,保持住作為東方之珠的優雅,像維多利亞港那樣神秘、美麗、璀璨,並不是「迷之自信,驕傲自滿」。


然而事實上香港並非真的如題主所想的那麼冷漠。

土生土長香港人也。

我覺得香港這個社會每天還是有很多暖心的小事,冷漠有時候也許只是傳媒所塑造出來的形象,也算是大城市的通病。的確,香港真的有些城方讓人覺得人與人之間沒有交流,沒有人情味。畢竟香港人真的太繁忙,步伐太急促,生存得太困難了。下班放學後大家只想釋放自己,不是他們想要黑面,只是真的太累罷了,在車上路上放縱讓情緒流露也是可以的吧。

至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緊張這方面,我倒是覺得還好。香港人近年的確面對很多壓迫,大量的外地人流入從而打亂了本地人的生活,這點讓香港人對待其他人的態度有所改變。不過餐廳那些「態度不好的待應」什麼的,那種地方往往才是最有人情味的地方好嗎哈哈。

可能真的要生活在這裡才會發現到這裡的美,反正是香港真的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冷漠啦,前一陣子大家都跑出來抓小精靈(額不清楚大陸叫法是什麼...pokemon GO)可溫馨了嘿!

我愛香港,很愛很愛。


感覺底層的香港階層對大陸的人的敵意很大,這10多年來,我有過超過100個香港同事,不過都是研發和管理的,交流各方面沒什麼問題。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大陸的人(有時是小孩子)在香港的地鐵上咳嗽一下,都會被人罵成狗。換言之,任何一個大陸外的人,包括香港人,來到內地的地鐵咳嗽一下,大家都會寬容,特別是小孩。


怎麼說呢,去過幾次香港,感受並不是很好。說到人口密度和擁擠,東京也是不亞於香港,老公在日本工作3年,至今提起日本的素質水平仍是讚不絕口,他第一次去香港是我們帶著他的一個日本朋友去的,5天時間裡看到幾次地鐵爭吵,有港人之間的也有與外地人的。我們從頭到尾親歷的一次就是一位大陸人的背包碰到了一個年輕香港男士,在普通話道歉之後得到了破口大罵「代陸狗」「ci那狗滾」。當時我真是震驚了!日本朋友也是,直說了一句:the people here are so rude...之後我們在地鐵的巨冷氛圍和冷氣中尷尬到下車。我們去翠華吃飯,說普通話的待遇和服務員聽到老公和日本朋友講日語的待遇也差很多,當時心裡特別的氣,大陸水客確實影響到了香港民眾的生活,給港人造成困擾,但就很多類似上述事件來看,港人已經是對人不對事了,素質也並沒有我們想到的那麼高。朋友出國在香港轉機,也遇到過港人插隊反罵他大陸狗的情況。

很多人也會講北京上海也是排外的城市,但是在北京地鐵上有人因為你說方言就有北京居民對你大喊XX狗滾回老家嗎?冷漠不可怕,在擁擠的城市中努力生活,很多時候需要冷漠,但是雙標對待自己和別人,歧視辱罵無辜的人,那就沒什麼可原諒的了。


說個個人經歷吧 在港鐵扶梯被電梯夾住 就是鞋子和腳趾被卡住 當時一個人 按不到緊急按鈕...感覺快死了 不管是被卷進去還是被後面的人壓死 然後被後面的人的重量推出去了 鞋子前面的橡膠都被夾掉了……真的很疼。結果一對香港夫婦對著我就狂飆粵語 我是真的聽不懂 當時本身就被突發事件嚇到了 也很恍惚 用英語解釋了 他們倆還是瞪著我罵 說實在的 當時我就對香港失望了


擦,又把我答案刪了。。。再寫一遍:

給有錢人當奴才當慣了,現在在窮人家裡當個人不習慣


我懂得很少很少,但我覺得教育占很大的成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有。


一個人心情不好的時候對誰都冷漠
為什麼心情不好,因為香港人想太多了

經常去香港和澳門兩地,無論計程車、小食店、擺地攤、大型商場、酒店、娛樂場所等等所有服務業,感覺澳門的服務態度都比香港要好。
對比兩地十幾年來的發展軌跡可見一二


不冷漠的,你小心了。可能是騙子。


炎熱


正常吧……大城市通病啊 nyc巴黎這些地方的人更冷你信不信……………


見其他回答有感

也許現在這一切不是香港人想要的,不想要那麼多高樓,也不想要那麼多遊客。可是香港無論多發達始終只是彈丸之地,在想保有原生態的環境和老建築老文化的情況下,只能多賺錢去爭房。香港人生活節奏快,愛錢的形象(愛錢和友善不衝突吧?)是一以貫之的,學生畢業也都是希望進入金融,法律,商業。

那麼
1,現在香港年輕人的訴求到底是貧富差距過大,底層生活艱辛還是心疼香港文化被大陸人衝擊?這些大陸遊客是不是所謂的背鍋俠?

2,到底賺錢為先還是社會文化為先?我第一次去香港,香港朋友就告訴我在路上要快一點,在香港擋人路會被罵慘。如此匆忙真的會經常去光顧老店嗎?還是情懷起時的一個好去處罷了?真的能支撐店鋪經營?

這個世界不可能按照每個人想要的那樣去呈現,每個人的訴求的不同,香港如果有一省之地衝突也許可以小很多,老鋪頭去到偏遠的地方開店,甚至形成香港老街坊文化區,可是香港太小,只要發達起來那就必定寸土寸金,你不可能奢望紐約市中心有個民營的19世紀的裁縫鋪。如果有,不是變成了專為權貴做定製的奢侈品,就是富翁回憶中的情懷紀念館,無論如何都不會是當初那個為鄰里做衣服的小裁縫了。


自己在福建某高校遇到的HK人也是差不多,有的男生留長發,有的打球很是野蠻,用肩膀頂人。然後我使勁防守或者擋拆又被香港學生認為有敵對意思。平常上課是不跟大陸學生坐在一起。把自己當成上帝一般地位,聖公,「行為標杆」。

個人的原因分析:1.經濟上的因與果。97之後,因為意識形態和政治。西方皿煮郭嘉聯合對香港的金融進行過打擊。這種怨念和仇恨就被歸咎到大陸人頭上。

http://2.HK土著發展願望和實際情況的利益衝突。因為大陸人經常去香港旅遊和教育,帶動的是香港奢侈品繁榮和物價,交通壓力也增加。雖然少部分土著人做旅遊生意得利益。但大多數HK土著的利益遭到侵蝕。

3.文化和習慣的培養。97之前,皿煮法制觀念深入人心,隨之帶來的是西方文化(非儒家)和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大陸人看到HK學生是:在高校留長發的男生,戴著大框眼鏡燙頭髮的男生,說著粵語的成群學生。以上一切顯得跟大陸傳統文化顯得格格不入。

就好比,大陸人去非洲旅遊:看,黑人一夫多妻。 那是他們一直流傳下來的文化習俗。時間長也是覺得「看不慣」。

而日本和韓國歷史上多少有吸收中國儒家文化的成分並變為自己的文化,所以日本人比HK土著看著禮貌,安靜和文雅些。

如果HK人看到以上文字,覺得有不妥地方,請你們文雅指正。謝謝。我在福建,歡迎HK學生來大陸交流和學習。


推薦閱讀:

什麼造成了港樂曾經的繁榮?又是什麼造成了它現在的衰落?港樂還有可能有新的黃金時代嗎?
香港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西點店值得推薦?
香港是寸土寸金,為什麼 TVB 里很普通的警察無論是主角還是客串的家裡都是超過百平米了,只是劇情需要嗎?
誰來講講阿菇(何韻詩)的歌曲和個人故事?
香港民眾如何看待國旗(五星紅旗)?

TAG:香港 | 社會問題 | 香港文化 | 香港生活 | 香港與內地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