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三觀都是正的嗎?
如果心理醫生三觀不正如何給病人治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是第一次提問內容!先說下我的情況,一高中生水平剛進知乎,還不太會玩,沒有過多思考隨意提了一個問題。不管這個問題有無意義還是偽命題,請都不要與我計較。然後我想說的是讓這個問題變得有意義,讓它正過來,從而正確了解心理諮詢師這一類人群以及這門職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了一些回答我收益良多,我斗膽歸納總結一下:
三觀這個東西沒有一個具體衡量標準,談不上正與不正,也就跟心理諮詢師的三觀是什麼沒有半毛錢關係。心理諮詢師是嚴格獲得職業從業資格證書,本著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的基礎給受訪者提供心理諮詢並且有嚴格的職業操守,從而消除受訪者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說的不好樂意接受批評和教導
按此說法,最適合做諮詢師的,一定是黨員了。
在不同的文化下,「三觀正」的含義都不一樣;
有時候病人的問題就是「三觀」太正。但實際三觀正不正,也看你有沒有這個資源去「三觀正」。譬如說父慈子孝,這實際是在說一個自然規律——就是你好好對待我,我也好好對待你。
但結果父親一直虐待孩子,然後片面的強調孝道和順從,就顯然是在耍流氓。
但來訪者認同的三觀正,有時候是很教條的,譬如「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有時候是這個社會在耍流氓,用宣揚的完美的家庭範例去評價一個沒有情感資源的孩子。
或者在「三觀正」的案例中,一個已經崩潰的人可能得不到理解,反而要被評價為什麼你沒有辦法對工作、家庭或者孩子負責,但這種評價沒有治療意義。如果諮詢師三觀太正,那麼也許無法理解這個在情感上的窮人,已經喪失對自己人生負責的能力。或者說能理解,但是沒有辦法接受他。
所以我這樣說,對於諮詢師來說,一般意義上的「三觀正」是有毒的,因為來訪者不是過來尋求思想道德教育的。
而我們的一部分工作是幫助那些被「三觀正」傷害的人,重新找到自己的錨定點。作為諮詢師最重要的是自身個體成長和懂得價值中立的原則。
而不是用「絕對正確」的三觀框架去規範來訪者。
在作為「諮詢師」的角色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區別於生活中自己的「非諮詢師」的狀態的,在面對來訪者時懂得調整自身狀態,去理解,去幫助來訪者。
不必神化諮詢師,諮詢師在生活中也是普通人,也會有過暗戀別人的經歷 ,也會有失敗的戀情,也會有很多的煩惱,只是能懂得體察和如何調節自己情緒罷了。
嚴格的要求諮詢師個體必須如何如何,這是帶有偏見色彩的。就像要求醫院的醫生不能生病一樣,仔細想想會知道這是不切實際的不是嗎。
至於樓下說的,有些諮詢師自身也有心理問題的問題,其實很多業內的諮詢師也會給自己再找一個諮詢師的,學諮詢不能保證以後永遠都不會出現問題,而是在出現問題之後懂得如何應對。
所以作為來訪者的角度更需要關注的是諮詢師的個人職業操守和技能掌握程度(實際上很多咨訪關係出現問題,更多的是和諮詢師的職業操守出了問題有關係),而不是用硬性的三觀要求去衡量諮詢師。
你不覺得三觀正的人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嗎?
—————————————————
@王曉原因是三觀正的人往往三觀都很固執。而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就是你在合適的時候需要三觀正,你在不合適的時候要三觀歪曲。
比如我們都要反腐倡廉,這是很正的三觀。但是一個如此三觀正確的人如果遇到了「必須花錢才能辦成」的事兒,他內心是什麼感覺呢?
他會發現自己過去很正的三觀被衝擊了,加上固執的成分,他就很憤怒,他就有了心理問題。
(請注意區分心理問題和精神障礙之間的區別)
再比如我們都知道夫妻之間要相親相愛,不要做外活兒,這是很正的三觀。但是有一天已婚婦女潘姐遇到了大帥哥富二代西門大官人,頓時內心生花小鹿亂撞。她內心是什麼感覺呢?
她會發現自己過去很正的三觀被衝擊了,加上固執的成分,她就很羞恥,她就有了心理問題。
(當然我們傳統文學作品中就少了一段佳話)
所以三觀正,不一定心理健康;但是三觀正且有彈性,心理就非常健康了。
三觀這類內容和眼界見識知識相關。
專業技術能力,理論,對人性的理解和彈性很重要。
最重要的還是來訪者利益最大化,共贏,"懷抱著愛心,愛自己,並且去熱愛照顧和幫助別人的這種感覺。"
科胡特的,不帶誘惑的深情,不帶敵意的堅決很重要。
自身移情要有覺察,把來訪者當作人,而不只是癥狀。
首先像大家說的三觀正是一個偽命題。 三觀這個詞根本就是有些人發明的。除了某些群體外,這個詞在其他的地方對其他的人一點意義都沒有。
答案也像大家說的:此工作和你自己的價值觀無關。我是要跟你解釋為什麼無關。
作為咨詢師之前,大家都是人。因此,作為人有自己的想法無可厚非。例如你對墮胎的看法,對宗教的看法等等。這些都是個人自由,無關對錯或者正不正。
精神衛生工作者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家住在別人身上。因為這樣子我們就會有成見,會造成不好的counterfransference(情感反移情)。作為精神衛生工作者第一件事:接受大家價值觀的差異。
二。假設病人的想法很反社會或者危險,你要知道你是要幫助他,不能評判他。因此同理心(empathy)和無條件積極關註(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很重要。我們要毫無批判的了解要怎麼幫助他們。
因此就算你有自己的想法沒關係,不過如果你要做咨詢師,你需要學會不管聽到什麼都不為所動,並且積極探索為什麼他們會這麼想。
謝邀,這種問題求放過心理諮詢師。
就像前面的朋友回答的一樣,心理諮詢師最大的要求就是保持中立。我們將面對的人三觀各種各樣,對於諮詢是的要求就是不評論不批判,諮詢師不能站在道德的高度去對待,來訪者。
所以也請不要把諮詢師神化,作為一個諮詢師一些必要的職業操守是需要遵守的,但除了諮詢室後,諮詢師也是走在生活中的普通人,不多一個鼻子也不會多一個耳朵。
但很多情況下諮詢師這個職業其實是受到來自道德高度的束縛的,就像是教師,警察等等,都會由於公眾的一些理想化的要求而受到指責,但我想說的在這些崗位上的人們也認認真真的在生活,也有著自己的信條,有著自己的想法,請不要拿聖人的標準去要求。
最後,若諮詢師違規會有諮詢倫理,專業法規去約束,其他情況下請放過諮詢師,我們都是普通人他把老子睡了,我把他告了,他問我:"你怎麼敢這麼做!?我有傷害過你嗎!?你憑什麼敢告我!?你們女人!都是男人的附屬品!知不知道!?"
嗯……他在本省還挺火的……據傳是行業老大誒……
這個三觀叫正!?
這個人渣根本就沒三觀好吧
謝邀
該職業和三觀無關
這世界哪有所有三觀都正的人,
在我看來做諮詢的都有強烈的把自己三觀強加他人的傾向,
但諮詢過程中完全按照心理諮詢規範,那麼就可以達到避免,
心理諮詢師,保持中立是立身之本。
就像另外個答主說的,這是職業道德,而不是人品態度性格。
PS:心理諮詢師不是心理醫生,三級心理諮詢師本科以上就可以考。心理醫生需要醫師資格證。而醫師資格證不是人人都可以考的。
三觀正 是個偽命題
心理諮詢師三觀都正,那是流水線下來的!
況且,三觀正在諮詢師這個職業是沒有這種說法的,只有職業道德的要求。
每個考取諮詢師資格的諮詢師都需要在考試之前學習職業道德,考試的內容也有這樣的題。
雖然內容不多,但是不難看出對它的重視。
三觀正不正怎麼評價?政治正確算不算是體現三觀正確之一?如果是!那為什麼這兩天浙江女孩的網約車事件,對於警察的處理方式一片罵聲?典型的追求政治正確過渡的處理方式。
三觀正不正也要放在一個過程看,誰能保證三觀永遠正;是什麼標準,又如何判斷。你聽說過同性戀矯正么
只有感謝沒有點贊是幾個意思……
諮詢師的自我修行中很重要一點是,不能用自己的三觀去評判和強加給他人,或者說,很多時候,諮詢師需要隱藏自己的三觀,保持盡量開放的心態。
如果你遇到跟你秀三觀優越的諮詢師,
感覺他總是試圖說服你讓你膜拜他,
特別是有明顯宗教色彩的,你覺得他都快開始傳教了的那種,
跑!啊!!
你們在講什麼?稱職的心理諮詢師在做諮詢時是沒有三觀的好么(●—●) inner peace!
例如漢尼拔?
我覺得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只是有的人可以進行自我開導,自己就能克服心理障礙。而有的人也許是問題比較嚴重或者無法自我開導,他只能藉助心理醫生的開導,來克服自己的問題。
大概30多年前,國內基本不存在心理問題,心理工作和心理諮詢師;在那時候有的是思想問題,思想工作和一幫一身正氣的指導員、政委、書記,甚至是馬列主義老太太。原因之一是心理諮詢是的基本工作理念是根植於個體的適應與康寧,但是那個時間我們的環境中更強調集體,更強調一致性,個體的需要是被弱化和忽視的。
這些年心理諮詢和心理健康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源於經濟快速的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從上層開始逐漸重視個體的需要,當這成為一個議題時,思政工作的局限就很明顯了,所以心理工作開始受到重視,二者之間有很多重疊的部分,總體來說,思政做宏觀部分,心理做微觀部分;思政偏方向,心理偏技術,但到了具體問題中也不是絕對的。
題主所說的三觀是從宏觀層面的思政的語言。對於心理工作者而言也有類似的要求,詳見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倫理。在心理工作中,心理工作者也會去關注三觀所提及的內容,但不會一概而論,而是根據諮詢個體的需要採取具體的應對措施。
從「做到」到「等等」之間的語句不同意,沒有這樣的要求。
不知道什麼叫三觀正不正
不過給我治療過的醫生都很不錯
以前治療抑鬱症的時候會順帶問問那些醫生對同性戀的看法
都很開放 沒有一個醫生說「這是病 需要治療」相反他們都會來讓病人覺得「同性戀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他們只是和地球上大多數的異性戀不同。」
我很尊敬能夠說出這些話的人
起碼我身邊不說大人 連同齡人都覺得homosexual是神經病 也不能說他們迂腐固執 他們只是受不了和自己三觀不合的人 就覺得同性戀是神經病
(òωó?)呃 扯遠了
不過我覺得醫生肯定是三觀可以有一定彈性的 他們能夠去努力地理解其他的人
推薦閱讀:
※檢查出抑鬱症後很開心是怎麼回事?
※怎麼用哲學的眼光看待山東疫苗事件?
※性格靠努力可以改變嗎?
※墜入深淵,沒有希望,只能麻痹自己,怎麼辦?
※為什麼我玩遊戲的時候,發現隊友玩的不好就會罵人(80%的情況下),請問這是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