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會上不允許一米二以下兒童入場的規定是怎麼來的?合理與否?

經常在音樂會門票上看到這樣的註明,很突兀,對兒童太不客氣了啊。想知道其他國家和地區相關提醒是怎樣的?


謝邀。
嚴格說這一規定並不是完全合理,國際通行的標準是6歲以下兒童禁止觀看成人音樂會,不過在音樂廳檢票時審查年齡顯然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根據中國兒童身高標準表,6歲男童正常身高117.7厘米,女童116.6厘米,於是1.2米成為了國內大多數音樂廳採用的近似標準。

不論作為音樂會聽眾還是藝術管理者,我都強烈支持這一政策的嚴格執行,甚至提高標準。任何在國內看過音樂會的人大概都深有體會,由於沒辦法控制孩子家長的素質,因此孩子的家教水平也幾乎是隨機分布的,每一個音樂廳里的孩子都可能是定時炸彈,隨時有可能干擾到旁邊的人正常觀看音樂會。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有可能亂動,但即便長到一米四,有些孩子也還是管不住自己。

更重要的是,很多成人音樂會真的並不適合孩子觀看。也許演演貝多芬和莫扎特還好,但是孩子聽得懂馬勒和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嗎?能理解歌劇里的情節嗎?讓一個幾歲大的孩子在音樂廳里如坐針氈好幾個小時,作為家長這簡直就是在虐待孩子。所以,不論是出於維護音樂廳內秩序還是保護孩子的目的,都應該自覺執行音樂廳的規定。

如果在歐洲看音樂會,這種情況基本就可以避免了。即便是家長帶著很小的孩子來看演出,孩子也一定是穿著整潔,規規矩矩坐著一動不動,並且基本上已經提前對音樂會的內容有所了解。我總是想,如果我以後要帶孩子看音樂會的話,除非訓練到這種程度,否則在家老老實實聽唱片好了。

但也必須指出的是,西方國家的很多劇院、音樂廳和樂團都在培養年輕觀眾上面下了很大力氣,雖然常規的音樂會不對小孩子開放,但是卻經常會有專為孩子提供的音樂會。舉例來說,紐約愛樂樂團著名的「Young People"s Concert」和「Very Young People"s Concert」分別對6歲以上和3-6歲的孩子開放,音樂會的形式由樂團和幼教專家共同設計,幫助孩子對音樂產生興趣。

「kidzone」是紐約愛樂樂團開設的一個很有趣的網站(New York Philharmonic)。在這裡,孩子可以通過互動的方式了解到古典音樂演出的一些基本知識,幫助他們在走進音樂廳之前做好準備。

再展示一個倫敦威格莫爾音樂廳(Wigmore Hall)的例子吧。這是倫敦最著名的音樂廳之一,除了舉行最高水準的獨奏音樂會與室內樂演出之外,還特別安排了眾多的兒童與家庭項目,並且根據孩子的年齡進行有針對的設計。

最後總結一下,我支持現在國內主流音樂廳通行的1.2米以下兒童禁止入內的規定,但是我也希望看到國內的場館與樂團能夠有針對性地提供更多、更高質量的兒童項目。有點遺憾的是,因為國內初等教育所帶來的壓力,基本上兒童音樂會都只能安排在暑期扎堆舉辦,如果能更加平均地分布到全年裡效果會不會更好?這個話題需要另外討論了。


1、國外也是這樣的規定。除非是兒童類音樂會。
2、1米2以下的孩子一般年齡都在6歲以下,一場音樂會的時間至少一個半小時,6歲以下的孩子是沒法安靜那麼久的。
3、除去兒童類音樂會,交響音樂會的內容對於很多非音樂愛好者及非音樂專業人士來說,其實也是比較枯燥的事情,沒有一定鑒賞能力的觀眾其實看到一定時間也是會覺得枯燥乏味的。而現在各種交響音樂會的推廣和普及使得更多沒有足夠鑒賞能力的觀眾也前來觀看,如果帶上了孩子,看看那些帶孩子去電影院看除了兒童類電影或動畫電影的家長就知道了,相信不少人都很反感小孩子在電影院里的吵鬧和雜訊。從其他觀眾的角度來說:我是花了錢購票來欣賞電影/音樂會的,不是來聽你家孩子在這兒吵吵鬧鬧的,這樣會影響絕大多數觀眾的觀看。同時,小孩子發出的吵鬧也是對表演者的不尊重。
4、太小的觀眾是無法理解音樂的。不要美其名曰:熏陶。太小的孩子啥也不懂,沒用。
————————————我是分割線————————————
來說一個親身體會吧。
我去麗江旅遊的時候,去聽了大研納西古樂會。演奏者是一班老藝人們,基本上最年輕的50多,最老的有80以上的,偶有幾個協助演出的年輕藝人,也多在中年。這場古樂會演奏的都是納西古樂,當天去聽的人很少,但是老藝人們還是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的演奏每一個曲目。那天晚上很不巧就有個帶著大概2歲不到幼兒的媽媽,整個古樂會時長一個多小時,幼兒的哭聲十分響亮,時不時還哭喊著媽媽抱之類的話,那位母親也不怎麼哄孩子,也沒有帶離出場。
這真的是很糟糕的一次觀看。票面上沒有寫1米2以下兒童不讓進,所以那位母親帶著自己的孩子來也是無可厚非,本來就是遊客,來看看這個麗江的招牌之一也是正常。但是我認為這真的是對台上的老藝人們十分的不尊重。


去過電影院看動漫電影嗎?
接下來的2個小時是我殺氣最重的2個小時。

————————————
謝謝各位的贊(≧▽≦)/。


身為娃媽,十分同意此規定。
小孩坐不住,需要不停地找到新關注點,普通的音樂會根本不適合他們,只會煩擾到其他聽眾。
還是兒童音樂劇啊,木偶戲啊,10幾20分鐘一場,更適合孩子們。


別的國家也是這樣的。


這個規矩就是從其他國家各地區學習演變而來。而題主需要了解更多音樂會以及兒童的事情。

音樂會對觀眾的要求,其實沒有比電影,相聲,戲劇更嚴格:不打擾藝術家演出,不影響其他觀眾。當然了不亂照相不偷錄音這些不影響我們的探討,就不提了。所以,首先請摒棄「高雅藝術其實兒童」這個想法。

兒童作為一個智力自控力沒有發育完全的群體,長時間接觸他不感興趣的事情還要保持安靜,基本是不能實現的。所以,為了不打擾他人,基本所有演出場所,都應該禁止兒童進入。

那麼電影院為什麼不禁止?有些電影是專門給兒童的。場所方無法一概而論都禁止。

相聲戲曲為何不禁?誰帶孩子看那個去?

音樂會也不同,家長想讓孩子受熏陶,孩子真的做不到,只好由音樂廳做出要求。

有些主辦方看到這個空擋,會專門為兒童設計音樂會。我們樂團做過三年的親子音樂會。入門級曲目,互動環節,全家參與,確保了兒童在觀賞時可以遵守秩序。


真心希望這個規定能發揚到底!
甚至還要提高門檻,一米二實在太低,至少要一米四!
一米四就說明孩子已經至少上了幾年小學,對社會規則有了一定的了解,並且具有一定的自控力。

對我來說,音樂會的三大殺器永遠是:

  • 熊孩子
  • 塑料袋
  • 樂章之間的鼓掌聲

(想想其實大殺器還應該有手機鈴聲,不過一般都會被屏蔽,姑且不算吧)

沒有什麼比以上三樣(四樣)更倒人胃口,其中熊孩子尤甚。熊孩子凄厲的哭聲與尖叫聲,熊孩子不合時宜的嘀嘀咕咕聲,有可能會毀了全場觀眾的聽樂感受,不僅如此,還會嚴重影響台上樂手的發揮。
國內琴童的數量爆髮式增加,但是真正的藝術欣賞教育卻完全跟不上,很多無非是為了升學加分之便充滿功利目的而學習音樂。此外鋼琴教師的門檻也越來越低,比如我本人,不怕自黑——一個非藝術系出身的拿著業餘央音九級證書竟然都可以在大把的藝術培訓機構騙到兼職、輔導琴童,但其實我能提供的輔導大概是非常有限的,和音樂學院里的教授或學生所能提供的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總而言之,不知道有多少琴童是被逼無奈學琴、偷工減料、完全沒有興趣甚至一天都無法保證半小時的練習,然後被藝術輔導機構坑找到我這樣的老師╮(╯▽╰)╭,還要被逼無奈拉到音樂廳里去「欣賞」。。。啊,想想也覺得他們真的挺痛苦的。

當然,簡單粗暴地用身高來劃分熊孩子,也許未免草率,畢竟,也會有一些一米二以下的乖孩子不屬於熊孩子之列,也許會有某個大寶貝天生身高袖珍,但是這個規定卻確實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做法。況且,還有很多專門給孩子們開放的音樂會,大家各走各的道,這樣不是挺好嗎?再說,兒童的音樂熏陶也不僅僅是音樂廳這一種渠道,比如譚盾和趙薇,就做了一個非常美好的嘗試:

最後,我一直希望有一天音樂廳可以採取一些高科技的設備,監測並控制噪音增長,比如,在每個座位下安裝分貝測試儀,如果全程超過了限額,出門就要罰錢(哈哈,只是個科學設想而已,估計不會有實現的那一天)。。。
沒有這種高科技產品的情況下,我只能寄希望於自己的座位周圍:永遠沒有熊孩子、沒有屏蔽不了的手機信號、沒有患有感冒支氣管炎的病人……

祝孩子們兒童節快樂!


看到很多的回答說,最好禁止一米二以下兒童進入任何公眾場合。我覺得這個回答太偏激了……太……我不是聖母,我也不想給熊孩子和他們的熊家長洗地。只是有些人真的有些矯枉過正的感覺。
首先表明我是很支持音樂廳的規定的,因為太小的孩子的確無法做到長時間的安靜和集中注意力。這一點基本大家都能達成共識。但是我覺得不要一棒子打死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場合。

這讓我想起了我一個朋友,他的妻子是家庭主婦,在家照看孩子,孩子還沒有上小學,五六歲的樣子。變形金剛上映的時候,他說,想帶他的妻子去看變形金剛,因為他妻子是變形金剛的粉絲,但是又說孩子沒人看,我當時非常沒腦子的說了一句,帶你們家孩子一起去啊!(因為我沒有孩子,我完全沒有想到這一點)。他嘆了口氣說,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帶孩子去電影院,他還不想被別人鄙視致死。

最後問題也沒有能夠解決,他們明顯也是完全不能接受一個人看電影的這種設定,他的妻子也沒有看成變形金剛。

我經常去的一家電影院叫木偶劇院,裡面還有個小廳叫兔寶寶劇場,有一些2D的電影就是在兔寶寶劇場上映的。看侏羅紀公園的時候,我旁邊就是一家三口帶著一個小男孩,全程那個男孩一直在興奮。「那是霸王龍嗎爸爸!」「小恐龍會死嗎爸爸?」「爸爸我害怕!」後來因為場面太恐怖,居然被嚇哭了,趴在他爸爸懷裡哭到電影結束。(在這裡真的不認同家長帶孩子看形象恐怖的電影!!)
我應該怎麼做?化身成電影外的恐龍阿姨嚇唬小男孩還是指責他的父母?心煩的要死要活的不停默念詛咒?
電影結束燈亮了的時候小男孩還是滿臉淚痕,他的樣子居然給我逗樂了,他爸爸安慰他,還說,你看阿姨都笑話你了。
還有一次,後面也是一個小男孩,很好動,不停的踢我的椅子。我能聽到他的家長在訓斥他說,你不許踢了,這樣很沒禮貌,會影響到前面的阿姨,前面的阿姨會揍你的!但是訓完了過一會又開始踢,然後就又訓。我沒有抱怨什麼,因為那一場的電影是迪士尼動畫冰雪奇緣,全場好多小朋友都不怎麼安分……

我朋友一直說我這種完全不會被熊孩子影響心情的特質簡直是天賦迥異。的確,看電影的時候,我甚至會被前面一個怎麼往下出溜都能有半拉腦袋擋著屏幕的傻大個給氣著,卻選擇對身邊吵鬧的熊孩子視而不見。可能因為我喜歡小孩子。
我也知道,很多人可能大部分都是很討厭小孩子的。
我同樣也拒絕和抵制公共場合的一切不文明行為,包括兒童的不文明行為。
但我仍然相信,大部分熊孩子都還是有懂事的家長,作為家長,他們已經儘力的在把控自己的熊孩子。也有許多家長像我那位朋友一樣,犧牲自己最愛看的電影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影響到其他的人。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因為只看到了熊家長和熊孩子,而忽略了那些比較懂事和剋制的家長。畢竟有些場合比如電影院可以設置兒童專場,但是很多場合還是需要和平共處,比如飯店、博物館、商場、遊樂園、公眾交通等……我始終相信熊孩子和熊家長只是極少極少的一部分,請不要一棒子打死所有人……多一點理解和包容……


7月4號更新:
昨天在上交聽了音樂會,因為有《彼得與狼》,所以允許一米二一下的小孩子入場。。
然後我XX就要炸了。
一個小女孩在後面全程自言自語,啊,哦,嗯!啊啊啊啊!好無聊啊,怎麼這麼長,我覺得一點意思都沒有。她老媽受到無數人的注目後依舊使用,噓——,作為制止孩子的唯一辦法。
相比而言一個外國孩子鬧了幾次後直接被自己親爹捂著嘴拎出場外,真的是拎出去的。。。
然後結束後我的好友向這位偉大的母親表達了,如果你的孩子你無法控制她的行為,那麻煩你不要帶她來,或者可以學習那個外國人,直接中場離開。
然後這位偉大的母親用了非常常見的套路:
憑什麼?我們付了錢的!然後和女兒說,媽媽下次還會帶你來的。

我覺得那一刻女兒內心也是絕望的。。。

你看,這個規定有時候還是解救毫無興趣被壓在這裡兩小時的小朋友和預防這種附庸風雅的熊家長的良好方式。

其實如果真的是純粹的讓孩子感受音樂,完全可以用買票的錢買一套名團正版碟,在家的沙發上坐著聽,走走神,隨意中斷一下都不是問題。
到了音樂廳里,你要做的不止是欣賞音樂,感受氛圍,還有尊重別的觀眾,尊重台上的音樂家們。

所以當你的孩子還沒有能力坐到2小時不動彈(換我我也做不到所以我爹媽比較有教養的地方在於等到我能被管住能坐定2小時候再帶我去),你也沒能力控制住你的孩子的時候,麻煩你提高一下個人公德心和教養,不要帶著你家孩子來打擾別人。

在音樂廳這種音響效果特好的地方,你孩子那一聲叫聲真是分分鐘讓幾個區的人齣戲。

=============================我是分割線==================================
我覺得這個規定可能會一棒子打死很多乖孩子,但是在中國,這個設置真的非常合理。

1.2米差不多是6歲小孩的身高,這個設置基本上是為了不讓那些年齡過小的孩子進入會場,因為小孩子容易失控。

在國外聽歌劇聽音樂會,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雖然我不能說這些孩子聽得懂或者感興趣,但是一整場音樂會下來,非常少的能聽到小孩子說話。【有一次看茶花女歌劇因為是義大利語我都快睡著了,我相信下面的法國小朋友也快了或者已經睡著了,但是絕對不會有人打擾旁邊的觀眾欣賞】我其實覺得國外的家長是自己喜歡欣賞,於是帶著孩子一起陶冶情操,而這種家庭一般具有良好的家教,所以小孩子也非常規規矩矩。中場休息的時候可以看到他們在外面飛跑瘋玩,但是一入大廳又是規規矩矩。並且即便演奏表演還沒開始,只要他們進入了會場,父母就會告訴孩子,小聲說話,不許吼叫不許亂跑。

但是,在中國,情況完全不同。很多家長是因為逼著孩子從小學樂器,然後有了個相關的音樂會,就想帶孩子來親耳感受一下,希望會對孩子的琴技有所長進。很多家長自己其實都不大懂如何欣賞,只是單純的覺得對孩子有益。孩子呢,本來可能就沒那麼愛學樂器,完全是被逼迫的,所以這個演奏會對他們來說可能也沒那麼大用處。

這種情況就非常災難了,每次聽音樂會,我都能聽到小孩子尖叫,大聲說話,大笑,甚至大哭(還有嬰兒抱在懷裡大哭,我都不懂為啥要帶嬰兒來,交響樂有時候章節真的是會嚇到小寶寶的),還有滿場跑的。這真的是非常災難,我覺得這不僅影響到其它觀眾的感受,也很影響演奏者表演者的心情,從而干擾到他們的正常發揮。

我覺得如果是看電影或者別的集體活動,還是能夠忍受的,但是這種純粹靠耳朵去聽以及非常需要沉浸在其中的藝術表演,避免熊孩子搗亂非常重要。

但是那些教養良好,安安靜靜,真心想欣賞音樂的孩子們,對不起啊,因為沒法做出甄別,所以不得不讓你們也無法欣賞。這個對不起,必須要由那些熊孩子家長和你們說。

以及我以後小孩要是這樣的話,我可能會當場帶他走,並且一定結結實實的揍一頓。。


朋友,你看過電影嗎

你碰見過帶孩子看電影的嗎


朋友,我還用說什麼嗎


引用微博上看到一位爸爸對女兒說的話:「一會進去可別鬧啊,這麼多人打你我可攔不住。」


請不要把熊孩子帶到公眾場合


魔都這個政策絕對執行的不嚴格。

以前從沒注意過票上這行字,直到有一次,後排坐了一家三口……剛一開始小孩子還算安靜,結果沒多一會,跟著音樂開唱,孩子媽竟然還不阻止,小孩於是越唱越大聲,直到前後N排都聽得見的音量時,他媽終於不讓小孩繼續唱了。

我們都以為終於沒事了,可惜沒一會小孩開始不老實了,一會一踢凳子。沒辦法,開始扭頭找孩子家長抗議,但孩子媽顯然管的不是太嚴,只有踢的用力,把凳子都踹搖晃的時候才會禁止,否則就當看不見。

後來在第三四次抗議的時候,孩子爸也發覺孩子媽並沒有真的在管小孩,只是敷衍前排觀眾而已,然後我們聽到了這兩口子低場的爭執,貌似是孩子爸在訓斥孩子媽,孩子媽不以為然,總之沒解決,小孩還在照例踢凳子。孩子爸估計是終於覺得丟臉了,在兩首曲子間隔時帶著一家退場了。

退場的時候,整個音樂會已經過了三分之一了,這三分之一時間裡實在是非常影響心情,凳子被踢的雜亂節奏完全破壞了音樂節奏。雖然並不想跟小孩子計較,但我們也是花了票錢想來欣賞音樂的,就這麼被打亂了真是相當不爽。

經過這一事後,覺得以後自己家孩子無論如何也不會帶入這種場合去影響別人。


一米二以下的小孩不是小孩,是動物。


我認為不完全合理。拿自己舉例吧,小時候特別喜歡芭蕾舞劇,好不容易拿到了義大利舞團來華表演的天鵝湖的票,特別開心,然後就被攔下了。因為身高當時只有115還是117來著,就被指責說會太吵沒有被允許進入,真的是特別傷心。從那之後就再也不看芭蕾舞劇了,打擊太大。不過當時是真的喜歡,看演出之前光錄影帶就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很多愛好真的是從小時候開始培養的,如果當時沒有被拒絕我可能現在走上的會是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我覺得拿身高這一條卡掉所有孩子真的是有些殘忍,畢竟有些孩子是真正愛著的。
但有的時候覺得這條規定也有一定道理。我之後去看過一場音樂會,前面坐著一位母親和她的孩子,整個過程小男孩都在前面鬧騰,根本聽不下去。說了很多次,悄悄提醒過很多次還是沒有改變,真的是最糟糕的一次音樂會了。
有些孩子身高超過了一米二但他不懂得尊重和欣賞美,有些孩子身高不到一米二但他明白在那樣一種鄭重的場合應該如何去做,況且不說孩子,有些大人仍然不能做到在會場和演出保持安靜,我們需要的是加強個人素質和意識而不是改變這些本就不合理的標準。
前面有一些回答說應該提高,甚至就不應該讓小孩子去聽音樂會,我覺得他肯定是小時候沒有買到過票。如果他小時候聽過音樂會,明白期待一場音樂會,一個樂團的感受,我覺得他就不會這樣說了。


不想布魯斯韋恩的悲劇再次上演。


票子也只是形式上印著罷,1.2米以下還是可以進的。
昨天,我在上交看巴神和柏林歌劇院管弦的演出。花一個學期外快剩下的錢坐在A區第二排,為親睹男神巴倫芳容,看清他的每條皺紋。
旁邊一個很文雅的大爺,一直中英混雜地跟我炫他三十年前在美帝看巴倫的事。
爺:「這位置,how much the ticket?」
我:「⊙▽⊙??呃…1080。」
爺:「噢…我這票子是派的,不大清楚。」
我:「⊙▽⊙?」
爺:「A區好多前排的票都內部消化,音院里到處散一散~」

大爺你別一本正經胡(xia)說(shuo)八(shi)道(hua)啊『正義的眼神』

我不信他,我只是看到周圍閑聊的歪果仁,樓上坐不住的孩子×n(巴神在彈一首鮮為人知的鋼協),抱著娃打盹的阿姨×n(暖氣太足,又正好是瞌睡時段)……實在好瀟洒╮(╯_╰)╭
可能真的有人不用買票,對比自己真心酸π_π

我覺得我真是自私又玻璃心,窮屌大學狗,然而我第一次無比支持1.2米以下兒童不入內這句話。
一般來說,看這種演出對演出者,一米二以下兒童及其父母,都是活受罪。真的願意去聽的孩子,希望一定是能進去聽的。


一米二以下的孩子殺傷力很驚人的。


就我了解,至少在廣州,星海音樂廳並沒有很好的執行這個規定,經常能看到一些小孩子到處跑。廣州如此,其它地方估計也不會好太多,所以想帶還是能帶進去的,但是強烈不建議帶。因為:
小孩子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讓他正襟危坐一個小時還不出聲音根本不可能,結果就是他不但自己不開心還會各種騷擾你,結果就是小朋友,你和你周圍的人都不開心,何苦呢?
想培養小朋友的音樂感覺只需要經常在家給他放音樂,外加早開始學鋼琴。音樂會還是等他器樂五級之後再考慮吧。


謝不邀
先要謝謝小城市的音樂這個審查並不算嚴格。從小媽媽就帶我去聽新年音樂會,每年都會被攔,媽媽每次都要解釋半天我學鋼琴懂音樂不會亂動亂跑發出噪音…但是最後都會放我進去噠,開心~(乖乖坐著星星眼全程,哈哈)☆*:.?. o(≧▽≦)o .?.:*☆

規定有存在的理由但也有不合理的地方。首先這樣的規定是防止會有一些孩子們可能會覺得枯燥乏味,發出噪音影響演奏者的表演,但是我以為一個孩子的音樂修養和自控能力與身高關係並不大,如果父母給予了足夠的教育,即使低於一米二的孩子,也可能比什麼都不懂的一米四的孩子表現要好得多。不過鑒於很難短時間內對孩子進行判斷,所以只好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了(′?Д?)」攤手


推薦閱讀:

如何假裝自己懂古典樂?
交響樂音樂會的禮儀都有什麼?
李雲迪現在的音樂會還值得一聽嗎?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選曲為什麼大多都是約翰·施特勞斯一家人作曲?
本科開畢業音樂會的意義是什麼?

TAG:兒童教育 | 音樂會 | 禮貌用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