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珠峰時,登山者為何不嘗試攜帶大量暖貼呢?

看了電影《絕命海拔》,很多成員都是因為體溫降低失去意識的,那麼為何不嘗試攜帶長時間發熱的暖貼渡過難關呢,亦或是說當時還沒有這種技術?如果放在今天呢?

看見很多噴題主的,因此想修改一下問題,個人覺得題主想要問的,更偏向於「為什麼登山隊友不攜帶一些可以靠化學反應或者燃料發熱的貼身設備來取暖?」


其實我一直想改這個答案。。。

登珠峰其實很多人會帶暖寶寶

----------------------------------------------------------------------

你覺得數千美元一件的連體羽絨服比不上那些暖寶寶?攀登珠峰,7800以上需要面對-40到-60℃的低溫。保暖自然是首要考慮的因素之一。現在珠峰商業隊會從頭到腳武裝到牙齒。

腳 西班牙產-30度溫標保暖速干襪(有時要穿兩雙),義大利產8000米級高山雙層靴。睡覺的時候只脫外靴。

身 貼身,美國產的高科技保暖速干內衣。二層,加厚抓絨衣褲。三層,高山連體羽絨服。表層,衝鋒衣或軟殼。連體羽絨服也可做表層衣物。

手,較薄的抓絨或羊毛手套+較厚的保暖防水手套。

頭 保暖抓絨打劫帽+羊毛針織帽+超輕頭盔。防風防霧雪鏡。7900左右開始使用氧氣面罩。

其實我上面說這麼多跟暖寶寶無關。暖寶寶不能用的原因是它在高原上會因為低壓而爆炸。

—————————-------———分割線——————————————————

下面是一些與題無關的照片 @colindeer


額。

我看看到底多少天之後才會有人告訴你實際上有帶的。還挺多。
我的夏爾巴嚮導也喜歡用這個。

我的嚮導珠峰4次(包含南北坡),卓奧友2次,其他的幾個我記不得名字的尼泊爾山無數。


我正在喝水 看到這個問題 一口噴出來了


個人意見:暖貼的主要發熱原理是鐵粉通過氧化反應放熱,但是高海拔地段氧氣稀薄,所以能起到的作用也很小吧


不說其他的...暖寶寶冬天在東北室外完全感覺不到暖....在珠峰上...你覺得有用嗎.....


登一半的時候暖貼應該都速凍了吧?


零下四十度的時候去漠河玩了趟,帶了幾十片暖貼,暖貼在室外貼著的時候一點溫度都沒有,冷冰冰,進了室內開始發熱了


重量問題。如何用最小重量達到儘可能好的保暖效果。
感覺MEMS微燃燒器可能有戲


登過兩座5000米的雪山,都帶了暖寶寶。爬半脊峰時,一個隊友帶了60片,四五個隊友全都給用完了。說說具體的情況。
缺點是:

1. 海拔越高熱得越慢。海拔越高含氧量越低,暖寶寶需要氧化才能發熱,所以需要很長時間熱起來。在失溫的極端情況下,暖寶寶救不了急。
2.重。高海拔登山需要精簡裝備,能少1g是1g。登珠峰連衣服上的標籤都需要剪掉。暖寶寶帶少了小小一片沒太大用處,帶多了真的太重。
3.垃圾處理不方便。暖寶寶產生的垃圾包括塑料袋、粘貼的背紙和完全氧化變硬後的暖寶寶。都需要背下山,不能留在山上。登山時如果貼在衣服里,變硬後會比較硌,不太舒服。
但是依舊會使用,通常在如下場景使用:
1.睡袋內。一般是睡覺時腳底各貼一片。另外如果腰酸背疼可以貼。
2.衣服內。外套裡面,貼著排汗衣。但不能貼太多,因為行走時本來也會產生熱量,貼太多了也是負擔。
注意,登山時暖寶寶不能暴露在外面,那樣是發不了熱的,需要在睡袋內或者衣服裡面才可以。


前不久去巴拉格宗深處拍雪山,四點的時候貼了四塊暖寶寶,到太陽出來了才開始慢慢產生熱量,這期間依然凍得要無法自理


這個問題很好,如果有能在高原使用的暖寶寶,相信會熱賣………


以我騎行新藏線的經驗來看,海拔5500用暖寶寶,幾乎不怎麼暖了,估計是因為氧氣含量低。不過有特製的暖寶寶應該也是可以的


同學上幾年級了?你覺得是戶外裝備輕還是暖寶寶輕?


推薦閱讀:

在珠穆朗瑪峰上使用翼裝飛行會怎麼樣?
想去珠穆朗瑪峰大本營,應該做些什麼準備?
攀登珠穆朗瑪峰南坡與攀登北坡有什麼區別?

TAG:登山 | 戶外運動 | 專業戶外裝備 | 極寒 | 珠穆朗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