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中,膝關節外翻是什麼原因?


在深蹲往下、著地或單腿站立時都是可能出現這個情況(如下圖)。而它會導致膝關節疼痛、ACL撕裂、髂脛束摩擦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等受傷風險。

膝外翻最常發生在垂直地面為導向的活動,這需要髖伸肌群的離心動作。本質上,當髖關節進行屈曲時,重力作用於身體時會在髖關節處引起大的內收及內旋的轉矩。髖關節必須吸收並且產生逆向的轉矩,讓膝與腳趾往同樣的方向。但多很多人來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你經常會看到人們在進行深蹲、弓箭步、跳躍、著地、爬上、下樓梯甚至是跑步時發生膝外翻的情況。雖然你在做許多關於Hip-Hinge的動作時沒看到膝外翻的動作,如硬舉或是Good Mornings的動作,但事實上膝蓋外翻的情況是發生了。女性由於Q-Angles的關係,更容易出現膝外翻的情況。


為什麼會發生膝蓋外翻呢?

膝蓋外翻可能由這四個可矯正的因素所造成。


1、髖關節太弱

臀部/髖關節肌力的不足(臀小肌、臀中肌、臀大肌、髖外旋肌),與過度活躍的髖內收肌群結合,阻止股骨(大腿骨)有足夠的穩定度。進而髖關節處在內收及內旋的情況。當髖內收肌群比起臀肌/髖關節還要過度活躍時,膝關節就會被往內側拉去。


2、腳踝太緊

腳踝活動度不足,連同小腿肌肉僵緊(腓腸肌、比目魚肌及前脛肌)阻止脛骨/膝關節充分的往前移動,造成腳掌發生內旋(不允許膝關節可以前移的較多),強迫脛骨內旋,導致髖關節發生內旋及內收,最後發生膝外翻。


3、股四頭功能受損

股內側肌的肌力不足,無法給予適當的膝關節穩定度,導致膝關節軌跡往內。


4、大腿後側肌功能受損

大腿後側內側肌肉[半膜肌及半腱肌的肌力不足,無法給予膝蓋適當的穩定度。


膝外翻可能由這些因素的組合所引起,而一旦發生一段時間之後,它就成為一個大腦/神經的問題,而不是單就肌力或柔軟度的問題。因此,當你在修復受損或失衡時,你必須要重新連結深蹲動作的模式。膝外翻通常是髖關節的肌力不足或是不足的踝關節活動度所引起的。而也可能是因為錯誤的動作模式所造成。


看完之後,你自己或你是教練要如何「評估」出,膝外翻是由什麼因素所引起的呢?


關於踝關節活動範圍與深蹲之間的關係,為什麼知道角度不足?深蹲是需要幾度的腳踝活動範圍?為何內旋能增加深蹲的深度呢?一塊來看看。


矯正膝外翻的第一步是什麼呢?首先,你要決定是那些問題所造成的:


1.踝關節靈活性
2.髖關節的穩定性
3.髖、膝、踝三聯關節的協調性

如何知道是踝關節活動度不足所造成的膝外翻呢?



接著,我如何知道膝外翻因為踝關節活動度不足呢?使用Box Squat來進行大腿平行地面或更低一點的深蹲,檢查踝關節活動度。若進行Box Squat時沒有膝外翻,但進行全深蹲時,膝外翻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線索「膝外翻是因為腳踝屈度不足所造成」。此外,若進行全深蹲時,腳掌外旋的情況加重,這又是另外一個很好的線索「踝關節活動度不足是罪魁禍首」。你也可以使用半跪姿的方式來測量踝關節活動度。


我比較喜歡在負重姿勢進行測試而不是「非負重姿勢」。因為在負重情況下,人會擁有更多的活動範圍;此外,深蹲及其它功能性姿勢的特色就是在負重姿勢下,這是你嘗試要改善、而且更為具體的姿勢。


註:負重運動是指運動的型態中,有助於增加肌肉與骨骼抵抗地心引力方向,讓你的肌肉與骨骼能逐漸適應其重量更加強壯,這類的運動像是走路、慢跑、跑步、跑繩、登山、跳舞、爬樓梯等。而負重姿勢,簡單來說,就是自身體重負荷在雙腳上的姿勢,而不是指扛起外部負荷的姿勢。你可以想成,深蹲的動作,自身體重加壓在腳掌上。

(不需要進行非負重的測量)下方提供一個測量的方式(其實也是一個伸展的方式)。木棍放在腳掌的外側,膝關節也是朝向腳掌的外側前移。確定腳跟平貼地面、腳掌不要內旋。動作進行到最極限的範圍之後,停住,便可以決定出你的功能性踝關節活動範圍。拍個照或做個記錄。(請赤腳進行)。


正常來說,踝關節活動度是多少角度呢?深蹲需要多少呢?


進行深蹲需要多少的踝關節屈角度取炔於你做什麼型態的深蹲。奧林匹克舉重鞋的腳跟較高,增加你膝蓋前移的幅度,並且脛骨可以與地面形成一個更為尖銳的角度。若以測試為目的是話,建議以赤腳的方式。根據研究,在負重情況下,正常足背屈活動範圍為7~35度。不同型態的深蹲及體型需要不同的角度。

(▲ 他穿上舉重鞋,踝關節屈的角度約45度。而這個角度仍然不足以讓她上半身保持直立,因此你可以注意到,他的腳掌內旋並且髖關節及脛骨有內旋的狀況。這樣才足以讓她身體保持直立,往下蹲的更低。)

(▲ 這種形式的深蹲,不需要踝關節屈)

(▲這類型的深蹲,踝關節屈需要約30度。)

(▲ 大約需要10度的踝關節屈)

若大眾缺乏所需要的足背屈活動範圍時,但仍要進行特定型態的深蹲,為了達要進行動作,他們的身體可能會:


1.背部弓起
2.腳掌往上提(Rise up onto the balls of their feet)
3.腳掌內旋(導致膝蓋外膝)


對於這樣的大眾,矯正腳踝側屈活動度及小腿的柔軟度是非常迫切的。稍後會提供幾個動作。


為什麼腳踝內旋是可以達到膝關節更多的前移呢?


想像一下,當你在進行Toe-Touch或是Sit-and-Reach的測試時,你覺得這是在測試大腿後側的柔軟度,但事實上,這個柔軟度的測試結果是結合了脊椎、骨盆及髖關節的活動範圍所產生的結果。若你真得要測試大腿後側的柔軟度,你要保持在脊椎及骨盆直立的情況下,減少這些的活動範圍。同樣的道理,但你腳踝側屈同時再腳掌內旋時,你能獲得更大的活動範圍。以下有一張圖示,左邊是純粹只有腳踝側屈,而右邊是再加上腳掌內旋。腳掌內旋增加約10~15度的活動範圍。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舉重運動員會腳掌內旋,這允許他們蹲的更深。但這並不是一個好主意,就類似在進行舉重時,讓脊椎屈曲來補償「髖屈活動度/大腿後側柔軟度」的不足。這樣的代償是可以讓你完成訓練,但這樣會嚴重影響到你的身體健康。

(原作者:山姆伯伯/編輯者:超人先生?)


推薦閱讀:

寶寶一歲之前都是O型腿,3-6歲是X型腿,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踢球會造成O型腿嗎?
怎麼瘦小腿 肌肉型?
腿直是怎樣的體驗?

TAG:健身 | 運動 | 運動損傷 | 腿型 | 深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