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書可以看懂,聽課卻無法集中注意力?

從小到大都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除非非常有趣)。高中我常常就在老師講課的時候做練習冊,考研報了補習班也沒有去聽(雖然考上了,但是白扔了錢TAT),考某些考試有視頻音頻也感覺聽不下去。不是我不想聽,是聽著聽著就走神。。。非常好奇那些從小到大認真聽課的人的體驗是怎樣的?是不是如果我能認真聽下去會有更好的成績?


心理學研究者 Joy Reid 曾經從感官通道的優勢角度研究人的學習,提出了一個感知學習風格理論。該理論將人分為6種學習風格:

–視覺型(visual):用「眼」學習,閱讀、看書。

–聽覺型(auditory):用「耳」學習,聽課。

–觸覺型(tactile):用身體學習,感受,動手做。

–小組型(group ):喜歡協同學習,和他人討論

–個人型(individual ):喜歡個人獨自學習。

–動覺型(kinesthetic):喜歡運用身體動作,舞蹈、體育等。


這6種風格並不是類型劃分,並非說你屬於某種,你就完全不屬於其他,它描述的是一種維度水平,每個人在其中某種感知風格中均有一定能力,但個體存在自己的優勢感知風格。

針對問題「為什麼看書可以看懂,聽課卻無法集中注意力」,該理論的一個解釋是,你的6種感知風格中,視覺型是優勢風格,而聽覺型是劣勢風格。因此你更擅長並樂於運用視覺去閱讀,而不擅長聽覺學習且對此缺乏興趣。


該理論並不鼓勵人們使用某種感知風格,且6種風格之間沒有優劣之分,不存在視覺型比聽覺型學習效率更高的結論。而是鼓勵個體充分發揮自己感官偏好的風格優勢,同時促進自己多感官多渠道地接受信息,這樣才能更高效地感知和內化所學知識。


如何知道自己的優勢感知風格呢,這裡提供測試工具:(英文原版來自開源期刊。中文有幾個翻譯版,我感覺不規範且可能涉及知識成果的版權,請大家自行翻譯)

計分方式:

Strongly agree=1 Agree=2 Undecided=3 Disagree=4 Strongly disagree=5

Questionnaire Statements :

1. When the teacher tells me the instructions, I understand better.

2. I prefer to learn by doing something in class.

3. I get more work done when I work with others.

4. I learn more when I study with a group.

5. In class, I learn best when I work with others.

6. I learn better by reading what the teacher writes on the chalkboard.

7. When someone tells me how to do something in class, I learn it better.

8. When I do things in class, I learn better.

9. I remember things I have heard in class better than things I have read.

10. When I read instructions, I remember them better.

11. I learn more when I can make a model of something.

12. I understand better when I read instructions.

13. When I study alone, I remember things better.

14. I learn more when I make something for a class project.

15. I enjoy learning in class by doing experiment.

16. I learn better when I make drawings as I study.

17. I learn better in class when the teacher gives a lecture.

18. When I work alone, I learn better.

19. I understand things better in class when I participate in role playing.

20. I learn better in class when I listen to someone.

21. I enjoy working on an assignment with two or three classmates.

22. When I build something, I remember what I have learned better.

23. I prefer to study with others.

24. I learn better by reading than by listening to someone.

25. I enjoy making something for a class project.

26. I learn best in class when I can participate in related activities.

27. In class, I work better when I work alone.

28. I prefer working on projects by myself.

29. I learn more by reading textbooks than by listening to lectures.

30. I prefer to work by myself.


視覺型:6、10、12、24、29

聽覺型:1、7、9、17、20

觸覺型:11、14、16、22、25

動覺型:2、8、15、19、26

合作型:3、4、5、21、23

獨立型:13、18、27、28、30

各維度總分均乘2。 結果參照下圖解釋。

自測請自取。


參考文獻:

Joy M. Reid. (1987). The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of esl students.Tesol Quarterly, 21(1), 87–111.


每節課雖然都是45分鐘,但是學生是否會利用,效果大不一樣。利用得好,45分鐘里可以加進5分鐘、10分鐘。相反,如果用得不好,45分鐘里就得減去5分鐘、10分鐘。再說,學生上課聽課不僅要獲取知識,還要學習老師的思維方法,鍛煉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課堂上的45分鐘如何利用,大有學問。


如何成為聽課高手


  聽課可不是一個孤立的活動哦!除了聽課前讓孩子的身體、情緒狀態準備好外,還需要知識上的準備。上圖就展示了聽課的完整狀態。要想提高聽課效率,還得做好預習和複習。


  聽課前:做好預習


  中學的知識量越來越大,要求孩子更多地進行理解、聯繫與思考,而非單純死記硬背。如何為思考留出更多的空間呢?答案就是預習。


  通過預習,可以發現新課中的難點,等老師講到時格外注意;也可以掌握每節課的基本內容,快速跟上老師的思路,並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從而保持積極的聽課狀態。


  有些孩子說:「預習重要是重要,可作業都做不完,時間那麼緊,哪有時間預習?」確實,現在的孩子學習夠緊張了。但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中等的學生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前者做作業快,效率高。在相同的學習時間裡,他們可以留出10-30分鐘的時間預習。如果預習了,聽課效果就好,作業做得就快,預習的時間自然就節省出來了。所以預習是形成良性循環的一種重要手段。


  如果時間確實很緊,怎麼辦呢?

  1.對於聽課效果好的科目,少預習或不預習;對於聽課效果差的科目,多預習。


  2.單科課程的預習時間控制在8-15分鐘,主要是把握整體知識內容,記錄或記住對於個人的難點和課程重點,方便聽課時在此處集中注意力。


  3.實在沒有時間預習,可以在一門課開始前的課間花2分鐘快速瀏覽,從而快速進入聽課狀態。


  聽課中:注重理解


  有了好的預習做基礎,只能保證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效的地方,便於我們更好地當堂消化知識。


  有些學生上課拚命記筆記、抄板書,出發點是好的,但卻沒有理解老師講的內容,課後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理解課堂上的內容,自然得不償失。


  該怎樣記筆記呢?有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總結出了記筆記的「三原則」:


  1.寧可筆記記不全,也要先聽老師講課的內容。


  2.課本上講述很詳細的內容,不再做詳細的筆記。


  3.不抄老師的板書,而是重點記老師的分析思路與解題方法。

  只要堅持這三個原則,孩子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還能獲得寶貴的複習資料——課堂筆記。


  聽課後:及時複習


  有了前面的預習和認真聽課,能保證孩子記憶和理解的深度。但遺忘是一種自然規律,對抗遺忘的利器就是複習。因此在聽完課後,還應即時複習以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並形成有計劃性的複習習慣,從而將所學知識深深地印入腦海。

  高考狀元的聽課法寶


  那些考入名牌大學的高考狀元們有什麼學習法寶呢?教育專家經過研究後發現,「聽懂每一堂課」是高考狀元們考高分的第一法寶。老師們講課,常常是「課堂45分鐘,課後10年功」,高考狀元們的聽課箴言是「課堂走神1分鐘,課後摸索半天功」。


這個訣竅值得借鑒:


  一、每天堅持累計不少於1小時的中等強度的體能鍛煉,每天保持課間10分鐘徹底放鬆休息的好習慣。課間多做一些輕體力健腦動作,為課堂45分鐘的高度集中注意力儲備足夠的腦力。像伸伸或蜷蜷手指、左右手交替按摩指尖、伸伸懶腰等都是不錯的活動。


  二、調節聽課心態,優化聽課意識,在潛意識裡喜愛聽課。對於不太喜歡的課可找來一張白紙,認真列出喜愛這堂課的十幾條優點、理由,隔一天重複一次,慢慢就能說服潛意識喜歡這些課,進入積極的聽課心態。


  三、在聽課過程中,要放鬆心情來理解課本上的內容。不要抱著一種緊張的記憶心態來死記硬背,這樣很容易造成腦神經疲勞,反而使聽課的注意力渙散。


  四、老師講課結束後,不要急著看書做作業,而應閉上雙目,放鬆後仰頭,把剛才聽課的重要內容再像放電影一樣回味一遍,把老師講課的內容真正印在腦海中。


20160411補充:現在看來,這個問題涉及到挺多學習方法的心理學和生理學方面的東西。
最基本的,可能是這種情況是由於缺乏反饋閉合迴路:如果傳達,接收,處理,反饋幾個步驟能全部完成,就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1、傳達問題不大,畢竟很多人能不睡覺;
2、接收問題不大,畢竟大家都有正常的聽力和視力;
3、處理,問題可能出在這裡。處理需要主動意識和處理能力。如果一個人對學習並沒有需求、動力,主動意識即關閉,如果意識關閉,game over,至於關閉的原因,可能是大類的不在意,或者小類的臨時無法控制,比如,確實天氣熱和疲勞;即便有主動意識,能力欠缺,處理效率趕不上信息的輸入速率,依舊會因為過載而被迫終止。我自己的話,是主動意識的欠缺,因為我把學習的主動意願給了自學,所以聽別人講會很快進入對外關閉狀態。
4、反饋,這個是加分項。如果處理階段不能很好,可以通過反饋抑制處理信息時的意識散亂,也可以釐清自己不懂的部分。當然,前提是自己有大類的主動意識。

————————————————分割————————————————
原始正文

正在進行學習方面的問題分類,偶然看到,說下。

1、我的歷史
高二開始,不再跟著老師走,最先開除了英語老師,不管她講什麼,我自己做習題。再後來把所有老師都開除了。然後高考就掛的很慘,不過英語卻考的出奇的好。
大學,逐漸養成了聽課犯困的毛病,到大四,除了化學類保持著對專業的尊重,對我不熟悉的老師的課全部逃掉。因為,上課五分鐘,真的,無論誰講課,開始心情多好,開課分分鐘就困得不行,比條件反射響應還強烈。只好自己出去看書做題,至少不困。
碩士,所有課程,加一起,去過兩次,最挫的一門,61,估計是老師實在不想被我去煩躁他。
後面就不說了。同上。

2、問題的兩面
我相信和我一樣的人,有,但不多。大部分人都能以正常渠道接收信息,我不能。
這是我初中以來學習方法造成的問題。我希望超過普通進度,安靜的自學是最常用的方法。結果潛移默化無法修正了。
但也有有益的地方。獨立和自助參與感不斷強化。
我不能像很多人一樣不費力的聽取幾乎任何老師提供的信息;有益的地方在於,我不感興趣的東西,能夠天然屏蔽掉,過濾剩下的東西,都是我在乎的。

我現在的狀態是這樣的:如果我要學習什麼東西,必須自己真正的想去學,情感上有準備,有動力和需求,主動參與感滿格。被叫去上課的東西,基本我都是去睡覺,比如思想政治課,所有沒有可以隨時能用的專業課,差不多算下來就是所有學校開的課程了。需要的東西,我自己單獨去看原版課本,或iTunes上的課程下下來看。

3、對於你。
如果你能改,也許會和很多其他人一樣,能夠出色,也能夠平庸。不強制去聽,也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無論哪種路子,你都需要增加自主學習的比重。研究生以後,或者不讀,工作會後,你就知道,主要靠聽別人教授才能學習,是一件極為可悲的事。

順便說一句,我在重新上學,不過是自己找教程,自己定大綱,自己找老師,在網路上找最好的,書,或視頻。當然,這些人講課的時候,還是有時候會犯困,但已經好多了,讀書,一直都還好,不會犯困。


我覺得大部分回答者都不能理解題主的痛苦,當然我也不敢說我能理解。


我在上學的時候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對老師的偏好及其嚴重,上課時經常走神。只有遇到覺得非常不錯的老師,才有耐心聽課。也因為這種原因,我從小到大一直學習不好。


但是,好在我對於我的智商是深信不疑的。從小到大,一直感覺自己的智力屬於班級中比較靠前的水平的(當然也不排除這是我的錯覺),但我的成績卻一直平平。上學的時候始終沒有思考過這其中的緣由。


最近幾年,我漸漸感覺到我的學習能力非常強。身為大專生,經常能把研究生朋友說的心服口服。 在朋友中間,也漸漸有了學霸的名號。


這中間其實我的學習方式其實並沒有改變。


我認為,有些人天生就是更加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的,這是寫在你的基因里的。


其實,更準確的說,是有些人的注意力更不穩定。


通常我們會認為,注意力更不穩定的這部分人患有ADD(注意力缺失症)或ADHD(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但其實,ADD和注意力穩定的人中區還是有一個非常大的區間的。

你注意力不穩定程度可能並沒有超過臨界值,但你的注意力比別人更不穩定一些而已。


所以,這樣看來,其他人能夠在上課集中精力聽講,只是老師講課的無聊程度沒有超過他能忍受的臨界值罷了。

通常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上課時間是占絕大多數的,所以注意力不穩定的人在這個方面就是天生要吃虧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注意力不穩定的人在學習這件事的就完全沒機會了。

通過第一張圖,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注意力不穩定的人是可能有更高的注意力峰值的。這意味著,如果你對一門功課感興趣,並且可以自己掌握節奏,你是可以集中比別人更高的注意力的。


相比較而言,注意力不穩定的人,在主動學習的方面(讀書,上網課)更擅長,自己掌握節奏注意力就不易分散。但在被動學習方面,如上課、線下培訓,等等,就做的沒有其他人好。


同樣,我們也可以得出個大概的結論,注意力不穩定的人可能在聽別人講話的時候,可能會更容易走神。但在演講寫作等方面,可能會有一些天賦。


所以,如果你也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想要實現彎道超車的方式只能是好好預習了。因為你在這方面的效率,也許比他人更高。

如果你上課已經趕不上了,就抽所有時間自己看書吧。繼續和別人一起聽課,你一定趕不上的,抽更多的時間自學,也許你還有機會追的上(當然,有問題還是要問老師的,這和上課聽講是不一樣的)。


能說上課邊玩手機或者邊寫作業,感覺聽課效果好一些嗎....

高中很聽話,上課就好好聽講什麼都不做,後來發現總是走神或者感覺一節課都是重點..感覺很乏力,但是後來邊上課邊玩,聽到重點地方或是自己不懂地方的時候注意力特別集中...記憶也深刻一些。

(⊙o⊙)…我說的可能有問題......但是是我高中的一個切身感受

ps: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問題......


老師講得不夠好。


題主是讀者型的人 而不是聽者型


和題主情況類似,經常聽著聽著課就走神了。曾經老班說過我一節課四十五分鐘能走神三十五分鐘。。
上了大學之後發現以我這種狀態完全聽不懂高數了啊啊啊,後來呢機智的我就想了個辦法,那就是一邊看教材一邊聽課,一邊看著旁邊同學迷惑的眼神暗爽 哇咔咔咔咔咔^O^


天啦,我也是這樣,一直沒怎麼聽過講。高中都是靠幾本資料書考上大學的。每次考試前別人複習的時候就是我預習的時候。聽老師講課,有么就是走神要麼就是打瞌睡。我想如果我能把注意力集中起來,那估計整個人生會完全改變。


我也是,高中就發現了,直到考研都是如此明顯。主要是數學,老師講,腦子感覺不進,必須自己去看,看了也只是感覺懂了,必須動手做,出了錯誤,才知道哪裡是真的懂,哪裡其實不懂,聽老師的課感覺就是做筆記。我覺得有些孩子成績不好,但是聽課認真,可能也是我這個類型的人。


聽力的接受障礙


原因基本可以歸為:
老師講課有問題或者你沒學會聽課
其實會聽課是能力,需要練的,就像會記筆記(速記字好有重點)
你有同學上課就是睡覺玩兒手機基本下了課也都理解了今天課上講的內容
也有同學上課聚精會神一絲不苟結果吸收的並沒有多少
學會聽課是從小上學就應該培養的習慣,不過現在練,找高手取經也不晚。
但如果是講課的問題了(我覺得大部分的大學課堂都存在)

講課本身可以看作是在有文本講義時輔助閱讀和理解的一種手段
或啟發思考或幫助點睛理解
當這一功能有障礙的時候,便由assist變成another
分心很降效率費腦子,講課成了雞肋或累贅
多數情況下人都更傾向於自己看到的,自己的理解,自己形成認識,這樣也比較踏實
所以選擇了不聽課
那樣乾脆就自學加答疑吧
對號解決問題吧


聽課你的思維是被動地隨著老師走的,而看書你你卻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如果不懂還能反覆看幾篇


這是add,注意力缺失症,自己自習效率更高


推薦閱讀:

心理諮詢師三級,非心理專業考試難度如何?
請問知乎有沒有通過「NCCAOM 美國執照針灸師考試 」的前輩?
關於人生目標設定及如何堅持?
SAT 香港詳細考試流程是怎樣的?
重大考試的前一天晚上你們是如何排解壓力的?

TAG:學習 | 考試 | 注意力 | 智商 | 注意力缺陷渙散障礙A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