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買書不看,卻又以買書為樂」這種行為?

浮躁起來完全看不進書,但是又很喜歡逛書店逛亞馬遜看新書推薦、往家裡搬新書,這是病么?


書架喜加一!


書買來不一定要讀,但是想讀的時候一定要有


黑膠唱片也不都是用來聽的。男生的AJ鞋子也不都是用來踏踏實實穿的。郵票也不都是為了拿來寄信的。喜歡一個人也不一定是拿來結婚的啊。這樣~


很多答案都在強調書本作為知識載體的作用,其實換個角度,也許會有不同的答案。

誰說書買回來就一定是用來讀的?一排一排擺的整整齊齊好看不可以嗎?作為收藏不可以嗎?有人可以收藏郵票收藏汽車,為什麼我收藏書就不可以?

郵票本身是作為傳遞信息的計費工具,很多人現在把他放在冊子里收藏著,難道放在冊子里郵票就沒有價值了嘛?集郵講究的連張根本就與郵票最初作用相違背,現在卻更加價值連城。

汽車本身是作為運輸傳遞的交通工具,有土豪一買就是七八輛放在家裡,難道每次出行都需要開這麼多車嘛?人家買回來那麼多要的就不是單純的運輸傳遞作用,可能就是要一個看著爽。

同理,書本最大的作用就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但是並不代表書本沒有其他作用。我可以拿來讀,可以拿來吸取知識,可以拿來提升自己。但我可以拿來擺著,也可以拿來放著,甚至拿來坐著拿來墊著。極端點說,我凳子矮我拿本書塞屁股底下墊高點,這本書也滿足了我現在的需要(不是傳播知識而是墊高凳子),也體現了這本書的作用。

人類總是有追求大而全的衝動,所以每個人總是會收藏點兒什麼東西,處女座尤甚。應該有不少人買書時有過這樣的經歷,買書看見什麼XX系列XX全集,就想全套買下,哪怕放在家裡要讀上好幾年,但就是剋制不了這種衝動。你把這一套書整整齊齊擺在書架上的時候,滿足了你對知識的求知慾,但更多也是滿足了你的收藏欲,滿足了你對於「大而全」的追求。有一就會有二,有二就會有三,一旦慾望得到滿足,就會一次次故伎重演。於是旁人就會好奇,這個人沒咋讀書,為啥一個勁的買書?還越買越歡樂呢?

其實,有人以買練習本為樂,有人以買郵票為樂,有人以買汽車為樂,有人以買別墅為樂。我以買書為樂,為啥不可以?他們買本子不是為了寫,買郵票不是為了寄,買汽車不是為了開,買別墅不是為了住,憑什麼我就不能買書不是為了讀?這世界收藏奇奇怪怪東西的人多了去了,憑什麼我就不能收藏書?

我說這麼多,並不是為了否定書本傳播知識的作用。書本是傳播知識的載體,這在現在仍然是壓倒性的主要作用,我只是想說書本可能還在其他方面也有其價值而已。當然,價值有大有小,你不能因為自己凳子矮就買一套四庫全書墊屁股,每天換一本。這就涉及到價值尺度的問題了,是另外的議題,在此不贅述。


真的有一萬種可能。

我喜歡一個作家她的書我出了就買,表達一下支持。

我最近對某一個領域感興趣,打算最近考完試就去研究一下,不如這次逛書店就買,省了下次來回打車的錢。

商城的購物卡買完衣服還剩一兩百,東西買不了什麼需要的,不如買幾本書湊單了。

一日亞馬遜又出打折優惠,滿XXX減XXX了,最近看到書評上幾本書蠻有意思的,先買來放著。

互聯網方面的概念層出不窮,總要多買兩本書,哪天覺得吹水跟不上趟了,就來翻一翻。

有的書裝禎真是漂亮,內容也不錯,逼格到位,先買回來。哪一次朋友生日,寫段祝語當禮物送去不也好嗎?

總之就是,書這種東西在家裡放著又難打理又難裝逼,還特別佔地方,萬一搬個家真是誰攤上誰明白,就這麼辛苦,不愛買書的人還真覺得這是件輕鬆事。

再說穿了,我們買書的人不偷不搶,我們愛看不看。可是我們買書人支撐著這些大大小小的作家,這是實實在在的,哪怕我們買來墊桌腳,又與你何干?何苦一排冷嘲熱諷呢?

有些人就是不明白,哪怕有人買十本書只看兩本掃三本扔五本,但是人家買了成百上千本書,最後閱讀量還是多上天了。


因為喜歡啊
有人喜歡集郵,有人喜歡收藏汽車、手錶、包包、手辦……
喜歡集書有什麼特別嗎


這是非常正常的人類行為。

讓我們聯想一下自己去逛超市,常常會買回一大堆食物,一些保質期長的放在食品櫃中,一些放在冰箱中。但我們並不會一次性吃完這些食物,而是會慢慢吃掉他們,甚至一些食物我們永遠不會去吃掉它們。

買書也是一個類似的過程,一方面我們的大腦被消費文化的模因所佔據,而令我們產生了一種「消費慾望」,買書也是這個「消費」複製自身的過程。另一方面,書籍作為文化的象徵,不僅僅具備閱讀價值,還具備「裝飾」價值。

谷歌搜索出現之後,改變了人類的對信息的記憶方式。這就是著名的心理學谷歌效應:人們傾向於記住獲取信息的渠道而不是信息本身。

書籍的出現更在網路搜索引擎之前。相比不可保存的聲音或者信息容量極小的石刻,它是一種全新的信息儲存和呈現方式,便宜且高效。這使得信息可以通過書籍大量積累起來,雪球開始越滾越大。

但現代人卻沒有想到,原本有利於自己的學習欲或者求知慾,在今天時常會表現為對信息的欲求不滿,在網路時代更是如此,人們常常因此而焦慮。

人們囤積書籍一方面是有一種心理混淆,混淆了對書的佔有與對知識的學習。這種混淆或許有其演化心理學的基礎,Cygnus提醒我,一種基於神經遞質的心理獎勵機制可能無法區分對信息載體的佔有(買書)和對信息的神經儲存(讀書)。

另一方面,買書也是增加自身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就是凌家公子提到的,「書買來不一定要讀,但是想讀的時候一定要有」。

當然,不同的人表現出「買書但不看」行為時,可能有不同的心理機制,具體問題還是得具體分析。

以上只是給這種「買書但不看」行為提供一些心理學解釋,我們不必盲目地批評這樣的行為是「好面子」或者「裝文藝」,因為對信息的「佔有慾」是人人都有的心理。

(答完題後,我看了看自己的書櫃……)

(《論如何用心理學理論一本正經地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


因為,書到用時方恨少。


謝邀。
你有買書的衝動本身就表示你有對此抱有興趣。
現在讀不下去無非是不想費力去思考。任何有收穫的閱讀都是要消耗精力的。讀書所收穫的東西都是以書中的乾貨為模板,用自身的積累為材料,在腦中重構的山寨貨。本身積累的不足當然會影響閱讀的體驗,使有些貧乏的大腦超負荷運轉。但隨著時間流逝,閱歷也會積累,也許有一天你會再次翻開這本書,然後毫不費力的讀下去。


大部分人的心態是:買完了,就有種自己知識又多了一點的滿足感,至於看不看,恩,以後應該會看的吧。


本人存書癖路過,剛好我也有這種存書的癖好應該能回答題主問題。
我個人認為買書不看,存書這種問題和浮躁社會根本沒什麼太大關係。我買書,存著不看更多的是只為書的「味道」。沒錯,書也是有「味道」的!剛買回來的一股子油墨味和燙金封皮外加上做工考究的書頁就是最愛啊!不看拿來把玩都是最美的藝術品!更別提那種上了年頭,發黃變脆的書頁和封皮啦,你仔細凝視、撫摸都能感到歲月的痕迹,更別提翻開之後仔細閱讀的那種感覺了。打個比方那種感覺就好像自己小時候坐在樹底下聽老一輩講故事一樣那麼安靜...
買書不看更多的是出於一種收集、把玩、在和書「交心」的心態。就比如說買現代文小說我就要買最最新的那版因為這最和書「新潮」的內容相配。散文、小品文我就一定要到老圖書館去借閱最最老的版一樣。(之後再無恥的和管理員說「丟」了藉機把書給「買」下來)當然我不否認這種癖好是種病、是種癮。但毋庸置疑的還是我對書的愛,深沉的愛。


有本書叫《你體內的囤積欲》作者是美帝的Robin Zasio,建議題主買來一讀(當然,如果你買了真是為了看的話)


其實就跟刷成就一樣…


我也是這樣的人啊!咱們握個爪吧~~~
這麼多年下來,我也經常自我分析,至少有兩方面的原因:
1. 收集癖,關於這個,解釋無用……
2. 享受買書過程中的「收穫」快感,就跟刷某寶一樣,很多時候買一樣東西回來,等待收貨到拆包那段時間,商品的效用達到峰值!買的東西有沒實用性根 本 不 重 要 ~


有時候買書不一定非得全部看完,或許書有很小一部分觸動自己,我就很喜歡買書,有種感覺是沒辦法代替的,就如喜歡收藏一些東西一樣吧


買的時候下了八輩子決心,這本書一定要好好看。

看的時候,真TM無聊!


我只知道多數男生都有「下片不看,卻又以下片為樂」的行為~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掀桌


充實收藏,碼成一排特別有成就感

大學書櫃一小部分。

暴雪系還有一個書櫃
我房子里還有一個專門留的書櫃等我裝修好了再放一起拍→_→。


就我個人而言 買來不看的原因的是用來裝飾用來裝逼的 沒有打開書來看 光是看看封面就夠啦
而且始終堅信總有一天會把他們都看完的!
ps:買了多情劍客無情劍什麼的四個月了,第一本還沒看完……


推薦閱讀:

請問北方那裡有比較好一點的心理診所?
我這是得了神經衰弱嗎?
插畫隨筆???
為什麼人們會講「我不在乎你的過去」?
因生殖器小而自卑,怎麼樣恢復自信?

TAG:閱讀 | 心理學 | 心理 | 消費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