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乳腺癌近年來越發常見?

是受我們吃的東西影響嗎?還是因為其他什麼外因?


我國乳腺癌近些年發病率在緩慢上升,但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並不高,發病率低於50人/每10萬人,死亡率低於10人/每十萬人。

至於原因嘛,同志們,敲黑板,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不要自己嚇唬自己啊。我國癌症發病率上升的首要以及主要的原因是人口結構的變化,即人口老年化,乳腺癌也不例外:乳腺癌最大的風險因素是年齡。婦女患乳腺癌的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大多數浸潤性乳腺癌(在發生部位有進展)常見於55歲及以上的婦女中。這個因素估計佔一半以上的原因吧。

首先看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各年齡段的分布:

根據陳萬青等人發布的2015中國癌症統計數據:

  • 2015年我國預計新髮乳腺癌患者26.86萬,其中45歲以上新發患者12.87+6.23+1.78=20.88萬例,佔總發病人數的77.7%
  • 2015年我國預計死亡乳腺癌患者6.95萬,其中45歲以上的死亡患者為2.83+1.88+1.32=6.03萬例,佔總發病人數的86.8%

再看我國人口結構的變遷圖:用紅色分割成了兩個區間,可以看到從1950-2017年我國55歲以上女性人口比重增長了很多,並且在將來這種趨勢將持續幾十年。這也意味著即我國癌症發病率(不僅僅是乳腺癌)將持續上升,真不是一個好消息。

其他很多乳腺癌的原因,可以從這篇文章了解:更好的預防乳腺癌,從了解相關風險因素開始。

醫療水平的提高和大家健康意識的增強,使得乳腺癌診斷率比以前提升,也是一個原因。

還有一個感性的原因,是目前媒體和自媒體的發達,尤其是一些名人的案例,炒作的沸沸揚揚,讓大家心理上又把這個「多」放大了。

各位女性朋友不用太擔心,也不要自己嚇唬自己。年齡還是主要的導致乳腺癌的原因,根據自己的情況看看是否有家族史是否是高危人群,根據情況進行乳腺癌早期篩查就可以了。祝順利!

----更多文章請到尚方慧診講腫瘤 - 知乎專欄;更多回答請看知乎用戶

----關注微信獲得更多腫瘤專業資訊和國內外腫瘤就醫深度見解:sfhz-oncology(針對腫瘤醫生);sfhz-patient(針對腫瘤患者)


如果你聽過殺蟲劑DDT(滴滴涕)的大名,可能會暴露年齡。DDT曾經是20世紀60年代風靡全美的殺蟲神器,它非常便宜,而且效果拔群,直到七八十年代在中國仍然非常流行。那為啥後來不用了呢?

因為人們慢慢發現,DDT會殘留在土壤裡面,在食物中富集,人體吃了以後會產生危害。其存留時間甚至可達10年之久!於是在40多年前美國就禁用了DDT。

1948年,一輛噴洒DDT的卡車留下一片煙霧,孩子們在煙霧裡玩耍。


而最近,美國加州發表一項研究結果,指出DDT的子宮內暴露與年輕女性的乳腺癌風險之間有顯著相關性。這提示美國近年乳腺癌發病率上升可能與DDT有關。

這項研究始於上世紀60年代。研究對舊金山灣區的3代女性,總共近15000位母親、女兒及外孫女進行了跟蹤調查。持續將近半個世紀、涉及一萬多人的研究,不由得再次感嘆外國人做科學的耐心和務實……

研究人員檢測這些母親當年產前產後的血液樣本,然後追蹤了她們女兒長大以後得乳腺癌的情況。結果發現,母親血液DDT含量最高的和最低的相比,她們女兒的乳腺癌患病率相差了3.7倍。

科學家分析,DDT具有類似合成雌激素的作用,可以引起人體內分泌紊亂,成為乳腺癌的重要發病因素。

這項研究是第一個揭示子宮暴露於環境化學物與乳腺癌之間直接關係的研究。

1948年,為證明DDT不會污染自己的熱狗和飲料,模特Kay Heffernon親自示範被噴洒DDT。

1962年,Rachel
Carson 出版了經典著作《寂靜的春天》,她在書中論述了DDT的危害,引發了公眾的憤怒。後來她被稱為「美國環保之母」。
然而,最後她還是不幸死於乳腺癌,年僅56歲。

Carson女士的著作直接促使了DDT在美國的禁用,避免了更多人受到傷害。而半個世紀後的今天,美國科學家的研究又再一次證明了這位「美國環保之母」的偉大。(回復「15」可以看看Carson女士當年的患病治療記錄。)

不要以為這是個過時的研究,因為DDT的殺蟲效果實在太好了(一位建築家說過:「每次我把DDT溶到水裡的時候,心裡就會有負罪感。但是在清除庫房裡蟑螂、蚊蠅的功效上,我至今沒有找到任何一種藥劑能跟DDT媲美。」),非洲很多地區還在大量使用。

尚比亞Congwe的一個醫護辦公室外張貼著一副標語,警告大家辦公室里儲存有DDT。


當一樣東西如此便宜好用的時候,甭管有沒有害,我們難保它不會出現在餐桌上。

但我們還是有辦法的。對於清楚蔬果的農藥殘留,最好的辦法是:清水先泡後洗(泡15分鐘即可,太長時間會產生亞硝酸鹽)、先用開水燙一下倒掉、能去皮的盡量去皮再吃。另外,10%的小蘇打浸泡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至於鹽水、甚至蔬果清潔劑都不太靠譜,前者會使蔬菜營養流失,還可能使農藥進入蔬果內部,而後者則會造成二次污染。


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都不知道DDT是什麼。


(圖片摘錄自《國家地理中文網》)

http://weixin.qq.com/r/AEhqcrHE8eyOrfUR9x0S (二維碼自動識別)


竟然這道題到現在才被我發現,趕緊碼字。

不妨讓我們來將題目變換個說法,題主是不是想問:是不是現在得乳腺癌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麼?

一、乳腺癌的發病率有在增加嗎?

事實上,在美國,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在過去十年中是保持平穩的。(由於男性乳腺癌發病率極低,所以後面提到乳腺癌的統計數據都是講女性的)80年代中後期,發病率相比之前十年有所提升。統計數據可以見下面這個圖。

數據來源:Cancer of the Breast (Female)

中國(更準確來講是東亞)乳腺癌的發病率在世界上是倒數第二的,死亡率更是全球最低。

數據來源: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2. CA Cancer J Clin. 2015 Mar;65(2):87-108

但是,乳腺癌在中國確實有逐年升高的趨勢,但數據並沒有那麼觸目驚心。

數據來源: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CA Cancer J Clin. 2016 Mar-Apr;66(2):115-32.

值得注意的是,在45歲前女性的所有腫瘤死亡率中,乳腺癌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其次是肺癌。

二、如何正確解讀發病率的變化?

就乳腺癌來講,將視野放到十年甚至四十年的時間的尺度來觀察,我們確實可以觀察到發病率在數字上有增加的趨勢。但這應該怎麼解讀?

1、診斷手段越來越靈敏,甚至過度診斷。

這是腫瘤學界普遍認同的一個觀點,即許多類型的腫瘤發病率數字的輕微上升,跟腫瘤的早期篩查是有關係的。一些早期篩查手段,並不能當確診,但萬一這部分篩查被納入診斷結果,就容易造成發病率虛假上升。

同時,診斷手段靈敏了,也能夠發現過去難以察覺的病灶,所以看起來發病率的數字也會提升。

過度診斷同樣也是造成發病率虛假上升的因素。最經典的例子是甲狀腺癌。無論去查哪個機構發表的調查數據都會發現,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跟坐火箭一樣直竄上天。然而實際上,這個假象是由過度診斷引起的,即把原本為其他類型的甲狀腺疾病,錯誤診斷為甲狀腺癌。

2、一胎和晚婚晚育政策導致乳腺癌發病率提升。

女性的生育、哺乳,對乳腺癌的發病風險是有影響的。總體而言,有以下的認識:

a)早育女性的乳腺癌發病風險,比晚育的低。比如,20歲前完成第一次生育的女性,比30歲後完成的風險低一半。

b)多次生育的女性,乳腺癌發病風險低。比如,生育5胎的女性乳腺癌發病風險,比從未生育的風險低一半,但這種現象可能局限於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

此外,哺乳期長(至少一年),也會降低乳腺癌發病風險。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30歲後才生育的女性,乳腺癌發病風險反而比從未生育的要高。而在剛生育之後,乳腺癌的發病風險會臨時地略微提高,但在10年後會降低。

總結來說就是:篩查和過度診斷帶來的「假陽性」,診斷靈敏度提升帶來的「真陽性」,以及政策因素,導致中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在數字上」有「略微的」提升。

除了上面引用的文獻外,進一步的內容還可以到這裡查閱:Reproductive History and Cancer Risk

話說我一研究GBM腦腫瘤的為何老回答乳腺癌的問題……暈……

=============

小密圈「生物狗窩」歡迎一線生物醫學科研人士及學生加入,共建知識貢獻、科研互助社區。

下載小密圈APP,搜索「生物狗窩」即可免費加入。


哪些因素導致了乳腺癌

對於乳腺癌的發生因素,分為非生活方式致癌和生活方式致癌。前者是天生而來的,多屬遺傳因素致癌;後者多是環境致癌因素,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而降低發病風險。

非生活方式致癌因素有:性別,年齡,癌基因的攜帶,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個人史,種族,乳腺組織的緻密程度,月經狀態及治療暴露。

性別,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幾率是男性的100倍,這也是導致乳腺癌的最主要因素。

年齡,大約1/8的乳腺癌發生於45歲以前,而55歲以後發生乳腺的患者佔了2/3。但不容忽視的是,乳腺癌的發病正成年輕化趨勢發展,在我國,45歲左右的乳腺癌患者比例也很高。

現已被普遍認同的乳腺癌癌基因是BRCA1和BRCA2。BRCA1攜帶者的乳腺癌終生髮病幾率是80%,而BRAC2是55%-65%。同時,BRCA1/BRCA2也是卵巢癌的致癌基因。

乳腺癌家族史,有一個一級親屬,如媽媽,姐妹患有乳腺癌者,發病率會增高1倍,有兩個者則增加2-3倍。同時,父親或兄弟有患乳腺癌者,其發生乳腺癌的幾率也會增加。

曾經患有乳腺癌並治癒的患者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有乳腺癌病史的患者,對側再次發生乳腺癌的幾率較常人要增高3-4倍。

種族特點,白人乳腺癌患病率(要知道有1/8的美國女性終其一生將患有乳腺癌)高於非裔,但死亡率要低於非裔。亞洲人,西班牙人以及美國原住民乳腺癌的罹患率和死亡率均較低(對咱們,終於算是好消息了)。

乳腺組織緻密,這個概念來自於乳腺影像學檢查,也就是鉬靶檢查。該檢查可以判斷乳腺組織的緻密程度,緻密乳腺發生乳腺癌的幾率是常人的1.2到2倍,同時,緻密乳腺也不利於乳腺的影像學檢查。

月經因素:初潮早,絕經晚的人乳腺癌患病率要高,這可能與她們較長的暴露在雌激素刺激下有關,具體我以後還會詳細說。

治療暴露:年輕時接受過胸部放療的人乳腺癌患病率會提高,同事一些早期的保胎葯也會稍微的增加乳腺癌患病率。(貌似這個就少了)

說完不可控的因素,讓我來關注一下有哪些惡習會導致乳腺癌吧。

懷孕,30歲以後首次懷孕的女性,乳腺癌患病率會略微升高,而年輕時有多個寶寶的媽媽們,乳腺癌發病率會明顯降低。

避孕,使用避孕藥物會略微提升乳腺癌的發病率,但是一旦停止用藥,這種發病風險就會降至正常。

絕經後的雌激素治療。簡言之,雌激素的作用是讓女人更白,更美......更年期癥狀就是女性激素分泌紊亂,更年期過後女性會迅速衰老,也是同雌激素分泌量減少有很大關係。因此,很多美容保健產品其實就是對雌激素的補充,研究顯示,絕經後接受不正當的雌激素治療會導致乳腺癌發病率增高。

哺乳。研究表明,哺乳可以略微降低乳腺癌的發病風險,尤其是將哺乳時間延長至1.5到2年。但由於大多數人的哺乳時間都不長,因此,該領域的研究會受到一些限制。

飲酒。對於不飲酒的女性,每天飲用一份酒精飲料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會小幅升高,每天飲用2-5份酒精飲料者風險將增高1.5倍。

超重或肥胖:我更喜歡用「脂肪剩餘」來替代「肥胖」,乳腺癌與「脂肪剩餘」之間的關係很複雜,不過明確的結論是,絕經後女性過度肥胖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率。之所以說「複雜」是因為其子分類中的相關性很混亂,比如,幼年女性肥胖並不能提高成年後的乳腺癌患病率,另外,對於乳腺癌患病率來說,腰部贅肉要比大腿部的贅肉更可怕(也就是不同部位的脂肪細胞會有不同的功能從而對癌症發生是有著不同影響的)。

另外,還有一些生活惡性不能被明確與乳腺癌的發生有關係,例如,吸煙,飲食習慣,開夜車。另外一些謠言也被破除,比如:流產,戴胸罩,使用止汗劑,隆胸等是被證明不會增加乳腺癌發生風險的(當然有些東西是不可能把所有方面量化並得出準確結論的)。

OK,羅列的以上各種因素雖然比較亂,但根據其原因分為兩類。

第一類,天生高風險型:這一類就是開頭說的部分非生活方式致癌因素,這類人可能出生即攜帶致癌基因,屬於「乳腺癌高危人群」,對於他們有一些檢查手段可以更加明確,同時這類人群也有著別於普通人的體檢方式。

第二類,高雌激素刺激型:雌激素是後天導致乳腺癌的罪魁禍首,除了那些「高危人群」,剩下的誘因幾乎都可以用高雌激素刺激來解釋(比如說女性,肥胖,月經等)。

現在,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沒有有效預防乳腺癌的方法。對於乳腺癌的治療,最有有效的方法還是早發現早治療,定期體檢。


我媽媽09年得了,診斷是早期(那一年痛苦的一年)現在已經8年了,癌症方面沒有複發的跡象,但是化療後感覺身體免疫力不太行,小毛病很多。我感覺的直觀原因就是大事小事都操心,什麼事情都要在她掌控範圍內,覺得生活事事不如意,很容易發怒。我媽媽是一個很要強的人,也是被生活逼的。

所以女人開心遇到好老公很重要。


很多人面對癌症,想知道為什麼一個人會有癌症的時候,大多都會歸因於外界的環境,比如吃了致癌的物質啊,空氣不好啊,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啊等等。可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我覺得,內因才是引發癌症最重要的原因,是定時炸彈,而外因是各種引爆癌症這個定時炸彈的導火線。


研究已經證明了,癌症是一種心身疾病,是因為長期的心病(量變)沒有得到有效的處理和疏導,累積在身體內,再加上各種外因而產生了質變,導致了癌症的發生。


關於什麼是心身疾病,可以參考百度百科:心身疾病_百度百科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癌症是我們身體給我們的一個非常非常明顯的提示,提示我們要好好的關注自己,關注自己的內心和身體。可是很多人卻把癌症看成是老虎猛獸,沒有解讀出癌症給我們帶來的提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可是,我們一天沒能讀懂癌症帶給我們的提示,就算今天你的癌症治好了,他朝也有很大的可能複發,或者變為另外一種病來繼續給我們帶來提示。


其實身體每個部位的癌症,都可以歸因於不同的心理因素。具體到乳腺癌,通常患乳腺癌的人,都不太懂得關心和關愛自己,都是對自己非常的狠,對自己的要求非常的高的。她們可以為了工作,晚上兩三點也不休息,只為了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她們可以為了業績,和客戶拼酒,應酬客戶等等。在姚貝娜爸爸的訪談中,有一段說到,她對自己要求非常高,力求做到完美,有一首歌錄了很多次都不滿意,甚至自己都咳血了還不願意停下來休息。她們為了追求完美,做到最好,卻忽略了對自己身體的關心和關愛,久而久之,身體就會出問題。乳房是哺育,滋養的象徵,一個人如果不懂得滋養,照顧和關心自己,長此下去,就算沒有外界因素的引發,也很有可能會有乳腺癌。


肝癌,大多都是因為心裡充滿了很多不滿,怨恨,鬱結。這些負面情緒,人們沒有釋放出來(因為他們覺得說了也沒用,或者說了也沒有人聽),長期儲存在身體內,久而久之,量變引起質變,肝癌就發生了。


身心是緊密聯繫的,身體出現了問題,不是往外去找原因,而是應該往內去找,也就是向我們自己的心找原因。我們是不是對自己太狠了?我們這段時間是不是很少關注自己的身體?我們最近是不是因為工作問題,身體已經很久沒有好好的放鬆,好好的休息了?我們是不是藏了很多負面的情緒,卻沒有說出來,憋在心裡了?疾病是身體帶給我們一個很明顯的信號,讓我們關注自己的身心。可是,我們面對疾病的時候,卻是第一時間就想著怎麼去除掉這個疾病,從來沒有想過這個疾病想要帶給我們的信息。


關注身心,就可遠離疾病。


若體內的雌激素過高會提高乳腺癌的發病率,所以控制雌激素可以使乳腺癌發病率下降65%,而芳香酶抑製劑可以降低雌激素水平,美國科學家Goss等臨川研究表明方向酶抑製劑可以減少乳腺癌發病率。
但只是用芳香酶抑製劑來降低雌激素水平,很有可能使雄激素升高,所以更好的手段是從源頭做起,控制飲食,控制膽固醇是預防和治療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乳腺癌家屬答一發。鯊魚都有腫瘤了,污染現在是全球化趨勢。海溝都有塑料顆粒。

地球就一句,你們人類作,做不死算我輸


先不說我國諸如晚育,高脂飲食等生活習性向歐美國家靠近等致病風險因素。當然以上這些因素加成效果還比不上因運氣不好而患乳腺癌。發病率快速升高主要是體檢覆蓋範圍大了,早期篩查出來的人越來越多,發病率就升上去了。


壓力大 環境差


環境,飲食結構的變化,個人習慣的改變,這些之外,更重要的是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之前的人不得癌症是因為大部分人根本活不到長癌症的年紀。


不恰當的使用診斷工具與數學工具所導致的結果,不僅僅是乳腺癌在增多,其他各式各樣的癌腫都在增多。疾病的發生其實僅僅是一種條件概率的選擇。汽車在發明出來之前是不會有汽車交通事故的。即便是現在,除了交警以外,一般人親歷車禍現場是及其罕見的。

發生車禍得找交警去處理,得了乳腺癌則要找腫瘤科醫生去看病。條件的篩選作用,大城市裡的大醫院腫瘤科的專家門診窗口前,將天天存在等待治療乳腺癌的病人隊伍。

醫學專業術語太多,講起來很不容易讓人明白。那就以交通類比吧。

前面已經說過了,汽車發明出來後,車禍也伴隨而誕生了。如果車禍發生率非常的高,那麼就不會有人去開車了。為什麼車禍這麼少,是因為管理得當呀,一出車禍,馬上交警就會出來高效率的處理,這在人體表現為自修復。人體內存在數不清楚的細胞,它們之間緊密配合互相協調,人才表現為健健康康的在這個世界上存活著。只是不被我們意識所反映出來的卻是細胞之間卻時時刻刻在發生著「車禍」。人體內的自修復交警那可真是高效率,許多「車禍」發生後的修復速度非常快,能被人的意識感覺到的不舒服狀態,往往還沒有表現出來時,就已經被「交警」修復完成了。沒有不舒服的表現,當然不會去要求醫生幫助解決不舒服的問題,不去看醫生,自然是健康的。

再對比一下交警局車禍處理「門診」與腫瘤科專家門診,用不著去想,交警局「車禍門診」窗口前是不會排起長隊的。這不是說交警處理問題的效率比醫學專家要高,而是因為交警是現場處理車禍的,可居住在大城市大醫院裡的專家們卻不可能時時刻刻現場處理全國各鄉村級別的偶發「腫瘤車禍」。公路上因車禍而引發的不舒服癥狀是堵車,而「腫瘤車禍」病人卻條件遷移,堵的是大城市大醫院的專家門診。

面對「腫瘤車禍」門診前排隊的人來說,往往會產生得病人數多的錯覺,其實幾十年下來,病人所在單位或者生活的鄉村城鎮裡面的眾多親戚、朋友、同學、同事之間幾乎沒有人會得這種病。可以說在「腫瘤車禍」門診前排隊的人當中罕見會遇到熟人的。這同車禍發生有得一比,不是因為不好意思對熟人出個車禍,而是車太多,車的活動範圍大,出車禍所需時間短,至於事發車主真是不能預測。


2000年前肯定沒有乳腺癌


跟門診遇見的患者多了,感覺乳腺結節多與患者長期所處環境所致不良情緒有關.

以上.


5月16號,進入第2星期放療。共40天。心態調整得還好。放療間隙還坐火車兩天之內來回奔波400多公里回單位辦了一件公事。也許有價值、能正常工作是病人最大快樂。不然有啥放不下的呢?況且公事?希望她平安。
4月1曰第七次結束回來了。她立馬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文。藉此告訴大家,一切還好。她是中晚期,化療放療靶向所有流程都要走。希望她受的所有的苦都值得。我覺得她很堅強。

我的一個朋友,去年10月查出乳腺癌。現在腫瘤醫院,做第7次化療。前幾天申請靶向治療葯。目前狀態還行。


看到諸多健康教授,博士後都不能準確找到根源,怒答此題。

飲食決定命運

【字幕】奶牛陰謀:永遠不能說的秘密_紀錄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

人類為何無肉不歡?TED驚人演講終極揭秘!_演講?公開課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推薦視頻)

根源還要從牛奶說起,

牛奶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牛奶的謊言在中國還要維持多久?

來自紀錄片《牛奶陰謀》

牛奶致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大腸癌等系列癌症

近三十年來,營養學有突破性進展,關於牛奶的研究已累積大量文獻,下面我信手拈幾則關於牛奶致癌的研究報告。

2004年,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完成了一項牛奶與癌症的研究,研究證明,大量飲用牛奶導致婦女患卵巢癌。他們對61,084名年齡在38歲至76歲的婦女跟蹤13年調查,確診愛喝牛奶的266名婦女患卵巢癌,125名尚未確診。每天飲用4次以上乳製品的婦女,卵巢癌的發病率比每天喝2次的婦女高出一倍。

哈佛大學醫學院、牛津大學和台灣醫科大學的科學家聯合研究發現,牛奶中的激素物質IGF-I加速和加強了氯化鉀離子在細胞壁之間的交換,導致人類卵巢癌細胞的繁殖和宮頸癌細胞的加速生長。

2004年10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一篇牛奶致女性乳腺癌的研究報告。丹麥的研究人員對117,000名婦女調查發現,牛奶對乳腺癌的促發有很大影響。研究人員認為,近50年來全世界乳腺癌發病率的大幅提高與人們飲食結構中牛奶及乳製品消費增加密切相關。研究認為,大量飲用牛奶會增加人體中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IGF-I)的水平,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幾乎每一種癌症都與IGF-I有關聯,IGF-I是一種促使癌細胞生長和繁殖的關鍵性因素。

美國費城的研究人員通過近10年的流行病學調查證實,乳製品會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險。

美國波士頓一研究小組對20,885例美國男性醫師進行了長達11年的隨訪調查,食用乳製品的男性,有1,012例男性患前列腺癌。統計分析發現,每天從乳製品攝入600毫克鈣的男性血漿中維生素D3濃度顯著降低,發生前列腺癌的危險大幅上升!

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發布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與幾乎不食用乳製品的男性相比,經常食用牛奶、酸奶等乳製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風險會高出60%左右。研究結果表明,飲用牛奶最多的調查對象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是幾乎不飲用牛奶的調查對象的1.53倍,而且飲用量越多,患癌風險越高;食用酸奶最多的調查對象患前列腺癌風險是幾乎不食用酸奶的調查對象的人1.52倍。

在此,我很樂意講一個牛奶致癌的有趣故事與讀者分享。

英國地質化學家簡·普蘭特五十歲的時候患乳腺癌,雖然經過無數次治療,十年間癌症總是不斷回來與她作伴。當第五次複發的時候,一個半個雞蛋大小的硬塊長在她的脖子上,醫生說她只有幾個月的生命了。絕望而又堅強的普蘭特教授不再相信醫生,相信醫生也沒有用,人家已判了她的死刑。

她靠自己拯救自己,她閱讀最新的醫學論文,得知素食可以抗癌。她回想起三十年前到過中國,那時中國農村婦女不喝牛奶而幾乎沒有人患乳腺癌,從而得到啟發,戒掉每天必吃的兩盒酸奶,出乎她的意料之外,脖子上的腫瘤在六個星期之後奇蹟般地消失了。

普蘭特教授是英國地質局的首席科學家,同事們目睹了她反覆患病到痊癒的曲折過程。當同事們的親朋好友患了癌症的時候,都紛紛來向她求援。普蘭特教授通過改變患者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使六十多位癌症患者得到了痊癒。

為什麼素食和戒掉牛奶就能夠治癒癌症?普蘭特教授下功夫進行研究,她得出結論:牛奶中的IGF-1(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導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致癌激素,但是在以前自然產出的牛奶中含量較低。自從人們用激素催發母牛大量產奶,牛奶中的IGF1含量就增加了數倍至數十倍,牛奶致癌的危險當然就很厲害了。她認為牛奶的危害比香煙還嚴重。

善良而樂於助人的普蘭特教授為了幫助更多的人遠離牛奶的危害,放下自己的研究課題,特意寫了兩本書《健康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牛奶與乳腺癌教程》,還創辦了宣傳網站,網址是:www.janeplant.com,懂英文而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瀏覽。

美國著名醫學教授新谷宏實(美籍日本人)經過四十多年的行醫實踐,以醫療實證為依據,充分證明牛奶會導致婦女乳腺癌。他發現每一例乳腺癌患者都是愛喝牛奶的女人。新谷宏實教授在當代醫學史上有突出貢獻,他創造了醫治無數癌症,而沒有一例複發的醫療奇蹟。他有什麼法寶能夠使每一個接受治療的患者不再複發呢?他在《不生病的生活》中告訴人們,他的法寶就是在患者作了腫瘤切除術之後,至少五年禁食牛奶和肉魚蛋。

牛奶為何會導致多種腫瘤病變?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坎貝爾是癌病學的研究權威,特別在致癌學研究領域有非常突出的貢獻,曾被美國癌症研究所授予「終生研究成就獎」。他的研究給人們找到了答案。坎貝爾證實牛奶中的蛋白質是一種非常強的促癌劑,其致癌能力甚至超過化學物質。他說:「在控制癌症發病方面,營養比化學致癌物甚至比極強的致癌物的影響更大。……哪些蛋白質有比較強的促癌效果呢?一個是酪蛋白,這種蛋白質占牛奶蛋白組成的87%。這種蛋白質促進各階段的癌症。」

「高酪蛋白(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質)膳食使更多的致癌物進入細胞,使更多危險的致癌物衍生物結合在DNA上,引起更多的突變反應,使得細胞突變為原癌細胞的可能性增大,這些細胞一旦啟動,就會形成更多的腫瘤。」

牛奶致少年兒童I型糖尿病

牛奶不但能使成年人患II型糖尿病,還可能使孩子患I型糖尿病。限於篇幅本來不想談這個問題,但喝牛奶的孩子太多,I型糖尿病終身難治,一個孩子一旦變成I型糖尿病人,在他以後的生命中,不得不依賴外源的胰島素注射,太可怕了。因此不能不談。牛奶是如何使兒童患I型糖尿病的?坎貝爾在《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作過論述,我把論述摘錄如下:

「在I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統攻擊產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這種破壞性的、無法治癒的疾病主要發生在兒童之中。它給年輕的父母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艱難的經歷。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種疾病和我們的膳食有關係,特別是我們每天攝入的乳製品。牛奶中的蛋白質誘導I型糖尿病的發生,很早就見諸於文獻。其過程很可能是這樣的:

「嬰兒接受母乳餵養的時間不長就開始喂以牛奶蛋白質,很有可能是嬰兒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質。牛奶進入小腸後,被分解成氨基酸碎片。對於某些嬰兒來講,牛奶不能完全被消化,於是這種原初蛋白質的氨基酸小鏈或片斷就存留在小腸當中。這種沒有完全被消化的蛋白質片段被吸收進了血液。免疫系統識別了這些片段,將它們作為外來的入侵者,並開始破壞它們。不幸的是,這些蛋白質片段和產生胰島素的胰腺細胞完全相同。免疫系統喪失了識別牛奶蛋白質片段和胰腺細胞的能力,並開始攻擊兩者,導致兒童的胰島素生成功能的破壞。

「在12個國家的14歲以下兒童中,牛奶攝入量與I型糖尿病發病關係的調查發現,兩者之間存在非常好的線性關係。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牛奶攝入量越多,I型糖尿病患病率越高。在芬蘭,I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是日本的36倍。同時,牛奶的平均攝入量芬蘭也是最高的,但在日本這一數值是非常低的。」

針對牛奶危害兒童健康問題,1994年美國兒科協會強烈建議:如果家族成員糖尿病比較常見的話,那麼這個家庭中出生的嬰兒最好兩年內不要服用任何牛奶。在此我要特彆強調指出,牛奶除了導致癌症和糖尿病外,還會導致其它一系列慢性疾病。坎貝爾說:「科學證據確鑿無疑,研究結論令人震驚:動物蛋白,尤其是占牛奶蛋白87%的酪蛋白,能顯著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病、腎結石、骨質疏鬆症、高血壓、白內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幾率。」

牛奶危害健康是許多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奶農,奶場主,乳製品企業的員工,牛奶是他們的飯碗;奶品製造商,奶品銷售商,奶品包裝商,牛奶是他們的搖錢樹。他們又怎麼能面對這樣的現實呢?我也不希望這是事實。可是令人沮喪得很,迄今為止,世界上沒有一例科研成果能夠證明牛奶沒有危害。

談到牛奶的無情現實,坎貝爾說:「我本人是在奶牛場長大的,是喝牛奶、吃牛肉長大的,我很不願意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否定牛奶牛肉。但是我必須要告訴大家,這是事實。」

牛奶越喝越缺鈣

這個問題可以講兩點。

(一)牛奶含鈣並不高。100克牛奶之中含鈣110毫克,而100克海帶含鈣高達1177毫克,鈣含量比牛奶高出11倍。許多蔬菜的鈣含量遠遠高於牛奶。例如,芝麻的含鈣量比牛奶高過9倍,蕨菜的鈣含量比牛奶高8倍,豆腐、大頭菜、小白菜、油萊、莧菜的含鈣量比牛奶高1.5至3倍。在蔬菜中,紅蘿蔔的含鈣量算是比較低的了,但100克紅蘿蔔也有33毫克鈣,比牛奶的鈣少不了多少。隨便挑一種綠葉蔬菜,鈣含量都不會低於牛奶。只要吃蔬菜就不會缺鈣。

如果小孩面前有西瓜和芝麻,小孩肯定挑西瓜,因為西瓜比芝麻大。人們選食物補鈣,假如面前有海帶、豆腐、牛奶,人們很可能徑直選牛奶,而不知道選擇價廉物美、含鈣豐富的豆腐海帶。是人們智商不如孩子嗎?不是,是人們誤信一句每天都在重複的謊言「牛奶補鈣」。

(二)喝牛奶反而會缺鈣。例如,人均喝牛奶最多的四個國家——美國、芬蘭、丹麥、瑞典,缺鈣最嚴重。在這些國家發生骨折的人比比皆是。喝牛奶最厲害的美國婦女平均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患骨質疏鬆症。

不喝牛奶的民族反而不缺鈣。西方科學家在非洲調查,發現非洲斑圖婦女從來不喝牛奶,鈣質的獲取完全來自蔬菜。斑圖婦女一生當中平均生育10個子女,每個孩子都哺乳一年以上,母親們以乳汁哺育小孩,每天消耗大量的鈣,但斑圖婦女並沒有缺鈣。

三十年前中國人很少喝牛奶,特別是農村人口從來不喝牛奶,而缺鈣的情況聞所未聞。八十歲的老農民能挑很重的擔子,腰膀硬朗,骨硬牙堅。

從上述事實可知,正常飲食五穀蔬菜的人根本不會缺鈣,但是,一旦喝牛奶或吃肉食,就可能出現缺鈣。因為喝牛奶或吃肉食,人的體液、血液變酸性,呈鹼性的鈣元素便從骨頭中被釋放出來,以中和酸性,鈣完成使命後,變成廢物從尿道排出來,鈣這樣流失了。牛奶喝得越多,酸性體質越嚴重,鈣流失就越厲害。可見,越喝牛奶越缺鈣。

牛奶連牛都不能喝

牛奶連牛都不能喝,這句話似乎說得太過分。但是在中國而言,這句話絕對不會錯。在西方國家的市場上有大量鮮奶,乳汁濃郁,沒有摻水,走近牛奶就能聞到飄逸的天然奶香。如果說這樣鮮奶牛不能喝,肯定是不對的。然而,中國的奶品市場哪裡有這樣的鮮奶呢?中國市場的奶全部都是加工奶,而加工奶品確實牛都不能喝,甚至會把牛毒死。愛丁堡的約翰·湯姆森曾用孿生小牛作試驗,一隻喂鮮奶,另一隻喂加過工的奶,吃鮮奶的小牛生長健康,吃加工奶的小牛在60天內死亡。試驗重複了很多次,都是同樣的結果。

國際知名營養學家雷蒙德·弗郎西斯在《選擇健康》中說:「用生牛奶喂的小牛犢會保持健康,但是,用加熱殺菌過的牛奶餵養的小牛犢通常在八個星期之內就會死掉。」

著名醫學家新谷弘實在《不生病的活法》中指出:「如果用市面上銷售的牛奶代替母牛的乳汁來哺育小牛,那麼小牛四五十天就有可能死掉。」

科學家研究認為,加工奶經過均質化工藝和高溫滅菌處理,乳脂和生物酶被破壞,並變成了有害物質。這樣的奶實際是一種「變質物」。牛吃了吸收不到營養,並會慢性中毒,不久就會死亡。

科學研究一再證明,任何食品加工越深,危害就越嚴重。

例如大米、小麥、甘蔗原本是很好的營養食品,但經過多道工藝加工成精大米、精麵粉、精白糖之後,就對人體健康非常不利了,甚至會致人糖尿病。

牛奶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段並不新鮮的新聞:科學家終於找到牛奶致癌的確實證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最近的研究發現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子就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

加拿大的腫瘤專家建議:除了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和營養不良的成人,一般人並不需要喝太多牛奶。

我想測試一下人們對牛奶的認識,遂問:「你知道奶牛為什麼會一直產奶?」她的回答很典型:「不常產奶能叫奶牛嗎?」我問:「請問你是否常產奶呢?」「怎麼可能?」

我笑了,說:「人是只有懷了小孩才會產奶的。但牛跟人一樣都是哺乳動物。哺乳的意思就是為了哺育下一代才有乳汁。所以奶牛一直產奶只有一個原因……」「不停地懷孕生小牛?」她吐吐舌頭,說:「怎麼可能呢?」我說:「確實是這樣的。但並不是所有奶牛在任何時候都能懷上孕。現代農場的解決方法是給奶牛打高劑量的荷爾蒙,讓其不自然泌乳——那段新聞所說的『各種激素』就是這樣來的!」

現代奶牛從兩歲開始就有九個月的時間用於懷孕。小牛出生後就會被關進小木箱並喂以毫無營養的飼料,不能動彈,以保證人們餐桌上小牛肉的精瘦嫩滑。而牛媽媽就被千方百計擠出一頭小牛所需的十倍以上的奶量。所以超過三分之一的奶牛都患有乳腺炎。

我常想起BBC製作的一個畜牧業的專輯:奶牛在鏡頭前走過,一步三跛,好像所有關節插了一根針。我想,人們即使是心如鐵石,認為那些動物如何受苦跟自己毫無關係,但希望自己能從這些病態的牛隻體內吸收到什麼營養和健康,那已非緣木求魚,而是飲鳩止渴了。當然,在商業廣告中,你會被告知飲鳩的各種好處。

許多人認為牛奶能補鈣,但眾多實驗和數據顯示,牛奶內含有鈣,但人體是很難吸收的。喝牛奶,往往還會讓體內的鈣質流失得更快。其實許多蔬菜的鈣含量比牛奶高得多,如黃花菜、蘿蔔纓、莧菜、雪裡紅、薺菜、香菜(芫荽)。不必等春暖花開,就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更關心蔬菜和糧食吧!(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治療肺癌的PD-1的藥物中,keytruda與opdivo相比較,誰在使用中價格會相對更便宜?
魏則西怎麼樣了?
腸癌的早期癥狀都有什麼?
索拉非尼是否能治癒肝癌?
肺癌增強CT結果被告知做手術無依意義,是否手術的可能性真的為零?

TAG:健康 | 癌症 | 腫瘤 | 乳腺癌 | 健康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