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武則天到底本名叫什麼?

最近在看范爺版的《武媚娘傳奇》,說武則天這個名字是過世後才有的,武媚是李世民賜的嗎?那麼武曌又是什麼時候的?劇中的武照只是取"曌"的諧音嗎?如意是她的字嗎?


解密武則天的真實名字 原文

編者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元市作協副主席、市圖書館館長陳洋同志,多年來致力於武則天與廣元的研究,他利用數學的邏輯思維和文學的形象思維原理,依據歷史文獻、出土文物、民間傳說、民俗文化和前人對武則天的研究成果,在浩繁的歷史文獻中尋找到了一條符合邏輯的證據鏈條,寫出學術論文《解密武則天的出生時間和出生地》,該文科學、嚴謹地推翻了過去歷史學家認定的武則天出生在武德七年(624)的說法,得出了武則天應在貞觀二年(628)十一月二十三日出生在利州(廣元)的結論,該結論從而終結了一個爭論了一千多年「武則天出生三地說」的話題,使武則天出生在廣元成為了不爭的事實。該文在本報和廣元新聞網上連續刊載以來,被網易、新浪、天涯等網路媒體廣為轉載,在社會各界引起巨大轟動。該文經乾陵博物館和國際武則天研究會專家們的認真審閱,也一直認為「該文科學地論證了武則天出生時間的問題,得出武則天出生在四川廣元最具說服力,在武則天文化研究中具有重大突破和突出貢獻」,該文被全文發表在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乾陵文化研究》2008年度刊物上。陳洋同志新著《解密武則天》出版在即,在此選登部分文章以饗讀者。

陳 洋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社會傑出的女政治家」(宋慶齡語),但由於武則天是一位女性,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思想觀念的作祟,史冊上竟一再將她作皇帝的事實污衊為「牝雞司晨」。在漫長的一千三百八十年的歷史長河中,所有史籍連她的真實名字都不記載,對於這樣一位在中國歷史進程中做出過卓越貢獻的重要歷史人物來說是極不公正的。

一代女皇帝武則天的「則天」二字並不是這位偉大女性的真名字,那是她在神龍元年(705)被迫退位後,由唐中宗給其上的「則天大聖皇帝」尊號。她在臨死時遺制:「去帝號」,於是謚「則天大聖皇后」。後又稱「則天后」,唐玄宗尊為「則天順聖皇后」,在歷史上就稱她為「武后」。

「則天」作為名字在唐朝皇宮中早就出現了,皇室禁宮中有一門曰「則天門」,還有一樓叫「則天樓」。有記載,武氏在永昌元年實行「武周革命」時,她身著皇帝的服裝,「大饗萬象神宮,御則天門」,然後大赦天下,並改元。「則天」二字出自《論語》,「惟天為大,惟堯則之」,意思就是法則於天。就名字而言,的確很是大器,氣宇不凡,有帝王氣象。但「則天」是女皇尊號,而非名字。在她去世後,李唐太廟中以武皇配高宗,仍尊為「天皇聖帝武氏」,依帝王舊制中宗詔令武三思、魏元忠等為其修《則天實錄》二十卷,到了唐玄宗開元時,史官吳兢重修《則天實錄》,「則天」就該是最早用來稱呼女皇帝的出因之處。用尊號或年號來稱呼皇帝是一種慣例,比如漢武帝、唐太宗、乾隆皇帝等,把女皇帝稱為「武則天」也是後來人們叫得習慣成自然罷了。那麼武則天的真實名字究竟叫什麼呢?

一 日月凌空 光被天地

公元683年,武則天的丈夫唐高宗李治死在了洛陽,於是她兒子李顯當了皇帝是為唐中宗,可唐中宗沒幹上皇帝兩個月就被武則天廢黜,而改立小兒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李旦雖為大唐皇帝,卻被她母親幽於別所,不準過問國事,國家大權由皇太后武則天自己掌握。在載初元年(689)十一月,武則天親自頒發了一道聖旨叫《改元載初赦文》,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朕又聞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紀,尊事天人。是故以甲以乙,成湯為子孫之制。有類有象,申繻明德義之由。朕今懷柔百神,對揚上帝,三靈眷祐,萬國來庭,宜膺正名之典,式敷行政之方。朕宜以曌為名。」

武則天在道聖旨中清楚地說,從現在起,她就用「曌」(照)這個字來作為自己的名字了。「曌」是武則天自己創造的一個新文字,取「日月凌空,光被天地」之意。於是,後來之人也就稱呼這位強權的女皇帝為「武曌」。武曌是她實行「武周革命」當皇帝時自取的名字,那武則天在自取名字之前又叫什麼呢?

二 明法空門 昭鳳來儀

在武則天當皇帝前她曾是李氏大唐的皇太后、天后、皇后和宸妃,再往前追朔她的履歷該是唐高宗李治內宮的九嬪之首、正二品的昭儀,所以那個時期的武則天又被叫作「武昭儀」。但昭鳳來儀的「昭儀」是妃嬪的品級封號稱謂,也不是她的名字。

再往前朔就是武則天一生中所處最灰暗的時間段了,據史書記載她在長安附近的一座名為「感業寺」的尼姑庵里為尼,終日青燈黃卷、梵音古佛,時光殘忍地吞噬了她生命中最明媚的三年青春。有人推測,武則天在感業寺中的法號就是「明空」。「明空」含明了法門、四大皆空的意思,很具佛家境象。這也是她後來將「明、空」二字上下疊加自創為「曌」(照)字的由來。但不管那時的武則天是叫「武明空」,還是叫「武昭儀」,這都不應該是她的真實名字。那武則天在叫「武明空」之前又叫什麼呢?

三 嫵媚動人 才華出眾

有史記載,武則天在她十四歲那年,太宗李世民聽聞她「美容止」,便召入宮幃,封為「才人」。「才人」是皇帝內宮女官的一種,不過正五品。李世民見年僅十四歲的武則天生得嫵媚豐滿,一高興又賜給她一個名字叫「媚娘」,於是,武則天在她的青春時期便被人們叫著「武媚娘」,或是「武才人」。後來她在高宗朝正位中宮當了皇后,坊間還傳唱過一首《媚娘曲》的流行歌曲。

「媚娘」是太宗皇帝所賜,「才人」亦是李世民所封,這不過是武則天在十四歲時才有的稱呼。那麼武則天在十四歲以前又叫著什麼呢?

四 武則天的真實名字究竟叫什麼

1.那個時代女性也應該有名字

在封建社會,女性沒有與男性相等同的政治、社會和生活地位,在稱謂上大多以姓氏呼之,比如王氏、李氏什麼的。嫁了人後,就隨夫姓,什麼張王氏、陳李氏,表示丈夫姓張、姓陳,自己姓王、姓李。但也並不是所有的女性就從來不取一個正式的名字。在歷史的記載中,也有很多女性留下了她們的名字。在與武則天同時代出名的女性中就有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姓徐名惠的記載,徐惠還與武媚娘同在太宗內宮當過一段時間的才人,只是徐惠後來升職成了正二品的「充容」而已。在《新唐書》「公主傳」里有些大唐公主就有準確的名字記載,比如,清河公主名「敬」字「德賢」,蘭陵公主名「淑」字「麗貞」,晉陽公主字「明達」,成安公主字「季姜」,玉真公主字「持盈」,由此看來在唐朝女孩子生下來還是要給取名字的。那武則天的父母怎麼就沒給她取一個正式的名字呢?

2.武則天的父母不可能不給女兒取名字

剛才舉了幾例有名字的女孩子都是皇親國戚的公主,但那位徐惠在入宮為才人前的家庭也不過書香門第而已,還是徐惠侍奉太宗皇帝升了職後,李世民方將她父親徐孝德提拔為水部員外郎的。連徐孝德這樣的人都可以給自己的女兒取一個正式的名字,那時任利州都督的武士彟怎麼就不可以給自己的女兒取個叫得響的名字呢。武士彟曾在高祖李淵朝任工部尚書、封應國公,也算朝廷要員,在太宗李世民朝也歷任豫州、利州、揚州都督,屬封疆大吏。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也是個出身豪門貴族、自幼「閱史披圖」的知識女性,給自己的愛女取個好聽的名字當是情理之中事。

有些武則天的傳記文學作品中認為武則天的父母就把三個女兒叫大囡、二囡、三囡,或是大妹、二妹、三妹,這種叫法也可以成立,但一般在民間這樣的叫法都是呼小名而已,武則天的父母不可能就用這麼簡單普通的民間小名來給所生的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作大名吧。

3.武則天的兄弟姐妹們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早年在山西文水老家娶過一妻為相里氏,相里氏生育了四個兒子,在武士彟於長安為將軍時,其中兩個兒子和相里氏先後在文水病故,後來由皇帝李淵親自作媒武士彟續弦楊氏,楊氏為武士彟生了三個女兒。長女嫁賀蘭越石(安石),生一兒一女,早寡,後被高宗寵幸封為韓國夫人。幼女嫁郭孝慎,夫妻早亡,無多記載。次女就是後來當了女皇帝的武則天。

武則天三姐妹在歷史上都沒有名字記載,但她同父異母的兩個哥哥卻是有名字的,一為武元慶、二為武元爽。這哥倆當年在老家文水與武則天母女同給武士彟守制時曾在言語舉止上輕謾過楊氏和武則天姐妹,武則天位正中宮後元慶、元爽便被發配外任終鬱郁亡之。元慶、元爽都官至刺史,所以史冊留名。那麼從他哥倆的名字中能否窺出武則天名字的一斑呢?

4.武周時期奇怪的更改地名現象

所有的史籍遍查不到武則天名字的蹤跡,好像是人為有意將她的名字從所有的歷史文獻中精心刻意地刪除掉了一樣,茫茫的歷史長河難道就真要將這個偉大的名字湮滅得毫無蹤跡嗎?但我們在仔細閱讀史書時卻發現了在武則天時代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有些地名被人為地更改過。

《舊唐書》卷三八、志第一八、《地理一》「關內道」載:
(1)華原,舊宜州。垂拱二年,改華原為永安縣。神龍元年,復為華原縣。
(2)華州上輔,隋京兆郡之鄭縣。垂拱二年,改為太州。神龍元年,復舊名。
(3)華陰,隋縣。垂拱二年,改為仙掌縣。神龍元年,復為華陰。
(4)華亭,隋縣。垂拱二年,改亭州。神龍元年,復舊。
《舊唐書》卷四零、志第二零、《地理三》「江南道」載:
(5)華容,漢潺陵縣地,屬武陵郡。劉表改為安南。隋改為華容。垂拱二年,去「華」字,曰容城。神龍元年,復為華容。
(6)江華,漢馮乘縣,屬蒼梧郡。文明元年,改為雲溪縣。神龍元年二月,復為江華。
上面所列六個地方在武周時期竟全部被奇怪地更改了地名,而又在神龍元年被恢復了舊時稱謂。垂拱年間是武則天行將改唐為周自立為皇帝的「武周革命」前夕,神龍元年則是發生了「五王之變」她被迫退位、不久就龍馭歸天的那一年。神龍元年,中宗復唐,江山再度姓李。

5.改地名是因要「避武氏諱」

為什麼在武則天的「武周革命」前夕這些地方都要改名字呢?而這些地名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帶有一個「華」字。經查閱史料,巴蜀古縣「華陽」在武周時期叫「蜀縣」。連西嶽華山在那時都叫「太山」,所以後來西嶽又叫「太華山」。由此看來問題出在這個「華」字上。

在中國封建社會,更改地名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尊者迴避」。 《舊唐書》里就有這樣的記載:「平遙,漢平陶縣。後魏廟諱,改陶為遙。」「宿遷,晉宿預縣,元魏於縣置徐州。寶應元年,以犯代宗諱,改預為遷,仍隸徐州。」

大凡地名不巧與一位帝王的名字重了字,這就要避諱改名。莫非武則天的名諱為「華」?

《新唐書》卷三七、志第二七、《地理一》明確記載:「華州華陰郡,上輔。義寧元年析京兆郡之鄭、華陰置。垂拱二年避武氏諱曰大州,神龍元年復故名。」

《新唐書》在這裡已經說得很清楚不過了,華州郡因「華」字要「避武氏諱」,所以不能叫「華州」而改稱「大州」。《新唐書》把《舊唐書》里為什麼要改地名的玄關已經明白無誤的告訴給了我們後人。原來是要「避武氏諱」,那麼現在可以肯定地認為,武則天的名字裡面一定有一個「華」字。

五 武則天真實名字的水落石出

武則天原來是有真實名字的,一個女皇帝在少年時代當然應該有一個響亮的好名字。現在我們是否可以由此斷定武則天出生後父母就給取名為「華」呢?

我信手翻閱了一下案頭的《現代漢語小詞典》,裡面是這樣解釋「華」字的含義:①光彩,光輝,華麗;②出現在太陽或月亮周圍的帶彩色的光環;③繁盛,繁華,榮華;④精華,英華,才華。

武則天在當皇后時在洛陽龍門奉先寺捐資兩萬脂粉錢雕鑿了一尊「盧舍那佛」,該佛又名「大日如來佛」,是光芒普照的意思。武則天當了皇帝後自名為「曌」(照),也是取「日月凌空,光被天地」之意。古人取名取字,都要意思相關。這「華」與「曌」從本質來看意思是一樣的。所以,完全可以理解為武則天給自己取名字「曌」就是出於她父母給她取的名字「華」所衍生而得。後來她給幾個兒子所取的名字為弘、顯、旦幾乎就是「華」字的派生。

其實,在武則天死後歸葬乾陵時,由唐中宗李顯命國子司業崔融撰寫的《則天大聖皇后哀冊文》中就有女皇帝原始名字的信息透露。冊文在讚美則天大聖皇后中有這樣的句子——

洸洸我君,四海無氛。
英才遠略,鴻業大勛。
雷霆其武,日月其文。
灑以甘露,覆之慶雲。

其中的「雷霆其武」是明其姓也,「日月其文」是言其名也。「雷霆其武」是在明示則天大聖皇后姓「武」,「日月其文」不就是在暗喻她的名字叫「華」么?因為尊者的名字是要避諱的,所以只能暗喻。中宗李顯復唐後為了尊重他母親,曾下過一道聖旨,「武氏三代諱,奏事者皆不得犯。」由此可見。過去研究武則天的學者在面對「雷霆其武,日月其文。」這兩句讚詞時都認為是在讚美女皇的「文治武功」,卻不知在唐代,「文」通「紋」,著名的唐詩《春江花月夜》里就有「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此「文」既「波紋」,那麼「日月其文」不就是「《現代漢語小詞典》②出現在太陽或月亮周圍的帶彩色的光環」對「華」字的另一種解釋嗎?

但這裡還有一個疑惑,那就是武則天如真叫「武華」,卻與她的爺爺重名了,據《攀龍台碑》載,武士彟的父親就叫「武華」。其實在歷史上也有父母在給晚輩取名字時就直接使用上輩人的名字,或取上輩人名字中的一個字來作紀念。在《新唐書》卷八三、列傳第八、《諸帝公主》中載:「代國公主名華,字華婉,劉皇后所生。下嫁鄭萬鈞。」代國公主是唐睿宗李旦的女兒、是武則天的孫女、是武士彟的重孫女、是武華的玄孫女,暫且放下武則天的名字不算,該公主至少也是直接使用了祖爺爺的「華」在作名作字。

但武士彟就這樣直接套用父親的名字來稱呼女兒,未免拗口,還是有點彆扭。所以在武則天的名字裡面應該還有一個字才合乎情理,也更符合邏輯。

再回過頭來看看武則天同父異母的兩個哥哥的名字,一為「武元慶」,二為「武元爽」。中國古人取名字一般要依輩份,武士彟有兄弟四人,名字全是依輩份而取。老大「士稜」、老二「士讓」、老三「士逸」、老四「士彟」,也就是說這四兄弟在武氏家族中是排行「士」字輩。武士彟給兩個兒子取名字為「元慶」、「元爽」,由此看來這兩兄弟在武氏家族中該是排行「元」字輩。按此理推斷,武則天也該排行「元」字輩,那麼由此就可以得出結論,武則天的真實名字就應該叫「武元華」。

「元華」乃光芒初始和絕代芳華之意,武士彟夫婦見新出生的二女兒滿面光華、燦若日月,於是就用「元華」名之。「元華」也更接近「大日如來」的含義,與「曌」(照)字所代表的意義更為接近。

由此得出結論,一代女皇帝武則天的真實名字就是「武元華」。武元華在幼年時代曾被叫作「二囡」、「二妹」,青春時代被叫作「武媚娘」、「武才人」,進感業寺為尼的法號曰「明空」,再度入宮又被叫作「武昭儀」、「武宸妃」,當她成了大唐王朝母儀天下的皇后時又被叫作「武后」,再後來稱「天后」,高宗李治駕崩後成了「皇太后」、「聖母神皇」,最終她代唐為周自立為帝成了「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大聖皇帝」,唐中宗復唐時尊之為「則天大聖皇帝」,死後被尊「天皇聖帝」,謚「則天大聖皇后」、「大聖天后」、「則天順聖皇后」,後世尊之為「武則天」,她那個美麗的初始名字反被歷史給忘卻了。讓我們記住這個偉大的名字「武元華」,元者為第一,華者為光芒。從某種意義上講,武則天從父母所取名「元華」起就向著一種人生的絕頂目標邁出了堅定的步履。


我認為「武元華」是錯的。
1.先舉個我家鄉的例子,由於地處鄉村,偏僻,家族承沿宋制,女子起名,中間是不帶字的,而所謂避諱「華」字,應該是避其祖父名。武則天的妹妹(也有說是姐姐的,待考)叫武順,字()則,前面括弧表示中間那個「字輩」在碑文上缺失,但也有因為武則天的「明空」指出中間的「字輩」是「明」,但武則天「明空」一名是後來的,所以中間「明」字可能性不大。
再舉一例:李建成的六個兒子都是「承」字輩,女兒叫李婉順。

2.武則天的原名應該也是她妹妹「武順」這個格式:武X,字XX。我覺得人一般是缺什麼,就會想要什麼、追求什麼,武則天的日月當空,在當時,用今天的話來形容,那就是屌炸天或者屌爆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武則天的原名很可能非常平庸。


所以,結論是:就叫她武XX好了。


武則天入宮前的名字現在較難考證,媚娘這個名字的確是太宗起的。蒙曼教授所著的武則天地傳記中說到,「媚娘」是從隋朝開始流行的一首歌曲的名字,猶如「村裡有個姑娘叫小芳」。如果給女朋友起名叫小芳的話,在那個時代就會顯得有失莊重。透過這個名字,我們可以看出,武則天在唐太宗的心目中,就是可以隨玩隨丟的一個小玩意兒。


回答的好少啊。但我還是要回答 二哈)
叫武照


武家第二個女兒,武二丫


根本不可考,現存的假說都存在致命缺憾。

武華說:武則天的祖父叫武華,所以武則天的父母不可能給女兒改一個跟祖父同名的名字。

武約說:武則天父親武士彠,彠的讀音就是約,因此武則天也絕不可能叫作武約。

武翔說:武周時代,有一個官員叫岑仲翔,他的哥哥是後來當上宰相的岑羲。要知道如果如果武則天的本名真的是武翔,那官員必須改名以避諱的,因此我個人認為這個說法,是由於史書在抄寫時產生錯誤才出現的。


推薦閱讀:

武三思跟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究竟有沒有必要?
上官婉兒有沒有背叛武則天?
李顯懦弱昏庸,武則天為什麼最後還把皇位傳給他而不是李旦?
後人是如何得知武則天掐死女兒的?

TAG:武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