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詠寧的背部強一點,引體向下能夠多做一到兩下,在緊要時刻,可以把自己爬上樓頂嗎?


謝邀。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 我以前在化工廠工作,大大小小的事故也見過幾十起了,死人的也見過至少接近十回。出了事,不能指望著工人反應快去救火救人,更不能指望工人力氣大去扳停了運轉的機械。而是要做好安全規程,規範操作工藝。抓好安全工作,落實責任到人。

這種時候,指望的不是引體能多做一兩下,而是系個保險帶。


引體向上?開玩笑吧!

從技術角度講,如果以後有人想做這種高空挑戰,
請先練好雙立臂上牆慢速雙立臂!
最好還能輕鬆做單手引體向上單手懸吊!
高空做之前,低處多模擬。
當然保護措施必須得有。

練武不練功,到頭一場空。
但凡以後有人想模仿他的,請試試自己能不能達到上述標準,如不能,滾回去練基本功。
心理素質不能代替實力。

如果你身邊有人想這樣作死的,請把我的回答給他看,最好請當地跑酷高手給他展示一下實力。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道理都懂,可是真想作死的人,一般人是勸不動的,必須是水平碾壓他的人才行。肯定有人不止一次勸過詠寧,結果大家也看到了,沒用。因為他可能想,你們懂個啥,一群外行瞎說,我基本功沒問題,一點都不危險。

——————————
評論區有朋友求圖的,臨時找了幾張動圖。

慢速雙立臂

雙立臂上牆

單臂引體

——————————

好多人覺得雙立臂上牆比單杠雙立臂難,因為他們覺得在牆上不能擺。

這是沒有訓練經驗。

事實上,腳踩牆借力做雙立臂比單杠雙立臂省力多了。我連續單杠雙立臂也就五六個吧,雙立臂上牆做十幾個很輕鬆。牆面滑會難一點,玻璃幕牆沒試過(我膽小哦,我可不會作死),那種貼磁磚的矮牆試過,雖然很滑也還湊合,瓶頸往往在於手指的抓握力,也許練攀岩的會好點。

——————————

雙立臂上牆是上高牆最快的方法,但不是最省力的方法。引體拉上去搭一隻腳再翻省力的多,想當年我還是標準引體做不了五個、單立臂做不了一個的渣渣時,就是這樣翻牆的。

——————————

練跑酷的沒有十二分水平不敢幹十分的事,都是低處練過千萬遍,保證隨便做幾十個動作都沒有瑕疵才敢在更危險的地方試。

而沒練過的人最大的問題不是他們弱,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有多弱。

平地上開車都不穩,還到懸崖邊上開車,你不翻車誰翻車?


"善騎者墜於馬、善水者溺於水、善飲者醉於酒,善戰者歿於殺"


如果他能多做幾個 他就會多做幾個再嘗試爬回去 挑戰極限是一樣的結局 就像測1rm總要試到舉不起的重量才算完成


我說實話
我這個人刀子嘴豆腐心而且還恐高
看見小夥子掉下去心裡難受了一上午
人走了就不扯什麼有的沒的了吧
這個問題最有發言權的不是蹲健身房玩鐵的
是攀岩愛好者


看了這個問題的標題,互不服氣的健美、力量舉、crossfit同時一拍桌子站了起來:「我可不背這個鍋」。

小夥子已經離世了,這事就別去多討論了,好好練,別作,健康、快樂、長壽的走完這一生。


講道理他還會在第二天再來一次的

他之前那麼多次極限難道沒有幾次是這種在生死邊緣僥倖成功的嗎?


高空挑戰的詠寧已逝,即使他生前的表演再精彩,也終將會消逝於人們的記憶中,就像這幾天的新聞熱點一樣,無論當時多麼火爆,過段時間都會被新的熱點沖淡。能沖淡的是新聞,沖不淡的是他父母的悲痛。

詠寧的話題熱點其實已過,我之前也寫過一篇文章,談到詠寧在從事這項高風險挑戰中的一些問題,其中著重談了詠寧在管控風險方面的缺失。

詠寧墜樓的視頻我看了一次,已經讓我格外揪心,本來已不想再寫這方面的文章,但今天看到有人在知乎上提了這個問題,似乎詠寧墜亡的結果只是因為自身身體素質原因導致的,為了避免更多人重複詠寧的悲劇,我決定再寫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依然是從金融風險管理方面的角度來寫的,希望那些想從事高風險運動的人能讀完這篇文章,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

如果想省時間,可以直接從黑體字後面的部分看結論,然後再看中間的公式推導和說明。

理論上來說,詠寧墜亡是必然的,至於身體素質方面的原因,只能決定他是早墜亡還是晚墜亡。

在金融風險管理中,我們常常需要估算一家企業的違約率,因為我們要根據違約率計算出預期損失,從而進行風險定價。

那麼違約是個什麼概念呢?你可以理解為是當企業發生經營危機後,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既然資產已經不能覆蓋債務,那麼這家公司也就該倒閉了。

企業只能倒閉一次,不可能有同一家企業連續倒閉兩次,我們需要計算企業倒閉的概率,通常情況下我們能通過馬爾科夫轉移矩陣法、Moody"s KMV法等模型計算企業違約率,企業違約的事件分布是離散的,在計算一段時間內的企業違約率時,我們通常會用指數分布模型。

這裡我們要引入一個概念,叫違約密度(default density),用希臘字母 lambda 表示,所謂違約概率就是在一段時間內違約的次數,比如同類公司在五年內違約1次,一年內違約的次數就是0.2次,那麼一年的 lambda =0.2;換算成月就要除以12,一個月內違約的次數就是0.0167=0.2/12;那麼一個月的 lambda =0.0167.

如果我們要計算公司在一年內違約一次的概率,那應該怎麼算呢?

有些人可能會想,既然一年的違約密度是0.2,那公司在一年內違約一次的概率就是20%吧?

然而實際情況不是這樣,公司的違約事件分布是離散的,我們需要用到泊松分布,以下為泊松分布的公式:

P(X=k)=frac{lambda^{k}}{k!}e^{-lambda}

P:概率;

lambda :違約密度;

k:發生次數;

e:自然底數;

我們把各項數據代入公式,計算公司在一年內違約一次(k=1)的概率:

P(X=1)=frac{0.2^{1}}{1!}e^{-0.2}=0.1637

實際上,公司也只能違約一次,而我們關心的是公司在一段時間內違約的概率,這個時間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幾年。

如果我們要計算公司在一年內不違約的概率,那麼我們需要計算出k=0的概率:

P(X=1)=frac{0.2^{0}}{0!}e^{-0.2}=e^{-0.2}=0.8187

也就是說公司在一年內不違約的概率是0.8187,由於k=0,分數部分的結果等於1,那麼當k=0時,這個泊松分布的演變公式是這樣的:

P(X=k)=frac{lambda^{k}}{k!}e^{-lambda}

P(X=0)=frac{lambda^{0}}{0!}e^{-lambda}

P=e^{-lambda}

我們之前說過, lambda 是違約密度,也就是在一段時間內的違約次數, 我們把 lambda =0.2定義為公司在一年內的違約次數,那麼 lambda =0.2*3=0.6就是公司在三年內的違約次數,根據上述公式,如果我們要計算公司在三年內不違約的概率,那麼這個 lambda 應該取0.6,以下為計算過程:

P=e^{-lambda}=e^{-0.6}=0.5488

也就是說公司在三年內不違約的概率是0.5488.

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要計算出累計違約率,它等於1減去累計不違約的概率。

所以三年的累計違約率=1-0.5488=0.4512;

從以上公式推導中,我們得到了一個重要的公式,也就是累計違約率的計算公式:

P=1-e^{-lambda}

我們通常以年為單位,所以當計算t年內的累計違約率時,這個公式是這樣的:

P=1-e^{-lambda*t}

這就叫做指數分布模型,指數分布有一個很特殊的性質,叫做指數分布的「無記憶性」,我們用P(A)表示第一年違約的概率,P(B)表示第二年違約的概率,P(C)表示第一年不違約的概率,P(CB)表示第一年不違約並且第二年違約的概率,P(B|C)表示在第一年不違約的情況下第二年違約的概率。

那麼第一年就違約的概率P(A),和在第一年不違約的情況下第二年違約的概率P(B|C)相等,這就是指數分布的無記憶性。

也就是說,一家公司在第一年的時候沒違約,第二年違約了,這個概率和第一年就違約的概率是一樣的,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我們電腦上用的內存條,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壞的,但我們也知道用的時間越久壞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我們想要看看內存條用壞的概率是多少,內存條在第一年就壞的概率,和你第一年沒用壞但在第二年用壞的概率是一樣的。

這個概念,我第一次接觸也覺得不可思議,這個概率怎麼會是一樣呢?

其實指數分布的無記憶性可以一直追根溯源到0-1分布的基本原理,以後我會專門寫一篇文章詳述這個推理過程,在這裡大家只需記住這個原理就可以了。

我們再回到計算累計違約率的公式:

P=1-e^{-lambda*t}=1-frac{1}{e^{lambda*t}}

e是自然底數, lambda 是個常數,t是變數,當t越來越大時,累計違約率P將會趨近於1,我們以 lambda=0.2 為例,也就是一年內公司違約的次數是0.2次,間隔時間t從1年取到5年:

P(t=1)=1-frac{1}{e^{0.2}}=0.1813

P(t=2)=1-frac{1}{e^{0.2*2}}=0.3297

P(t=3)=1-frac{1}{e^{0.2*3}}=0.4512

P(t=4)=1-frac{1}{e^{0.2*4}}=0.5507

P(t=5)=1-frac{1}{e^{0.2*5}}=0.6321

這個違約率隨著間隔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看看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也就是三年半,基本上也說明了這個道理。

以上公式推導,大家如果感興趣就多讀幾遍,總能看出其中的脈絡,如果真的不想看公式推導,那也可以不看,可以直接從這段往下看,畢竟後面才是本文的重點。

在文章開篇我就提到,理論上來說,詠寧墜亡幾乎是必然的,至於他的身體素質好壞,只能決定他是今年墜亡,還是明年墜亡,或者是後年墜亡。

這是一個冰冷而殘酷的現實,也是我們不願意承認的結果,但從概率分析上來說,這一天遲早會到來。

詠寧從事的高空挑戰,本來就是一項風險極高的運動,或者還不能稱之為運動,只能是一項冒險行為,冒險之所以叫冒險,就是因為這件事本身就是高風險的,看看視頻網站上那些高空挑戰的失敗集錦,已經有不少人為這種冒險行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前文我們提到了企業的違約率,企業違約一次就破產了,放到高空挑戰這裡,那些挑戰者也有一個失敗率,失敗一次就殞命了。

我們前文還提到了違約密度 lambda ,指的是同類企業在一段時間內的違約次數,放到高空挑戰這裡,那些挑戰者也有一個失敗密度 lambda ,指的是同類挑戰者在一段時間內的失敗次數。

從事高空挑戰的風險,比企業運營的風險高多了,因此這個失敗密度 lambda 本身就很大, lambda 的單位是次數/年(月or天),企業違約密度的單位是以年為分母,而高空挑戰失敗密度的單位是以月為分母,甚至以周為分母。

國外的那些高空挑戰者,大多都只是為了感受一下挑戰風險的刺激,或者只是為了拍個視頻留念,在此之後不會再做類似的舉動,那麼他們的間隔時間t就很小:

P=1-e^{-lambda*t}=1-frac{1}{e^{lambda*t}}

所以他們失敗的概率也小,當然這個小只是相對的。

而詠寧把高空挑戰當成了一份職業,他要靠高空挑戰拍攝視頻去賺錢,畢竟對於他來說,這是賺錢最快的方式了,那麼他的t就會越來越大,當減號右邊的分數不斷趨近於0,他離墜亡的那一天也就不遠了。

在上面這個公式里,為了讓失敗概率P變小,只能從兩個參數著手,一個是失敗密度 lambda ,還有一個是間隔時間t,至於自然底數e,那是恆定的。

想要降低失敗密度 lambda ,他可以從這麼幾個方面採取措施,比如加強鍛煉,也就是題主提的增強背部肌肉力量,或者是在個人攀爬裝備上進行增強,然而由於這項運動本身的高風險性,即使能夠通過一些方式降低失敗密度 lambda ,但終歸是有限的。

只要間隔時間t還在不斷增加,那麼失敗的概率必然在不斷增加,直到他墜亡的那一刻。

我在前文說到了指數分布的「無記憶性」,用到這裡是這樣的:

詠寧每次進行高空挑戰失敗的概率,不受上一次挑戰成功的影響,也就是說即使他之前已經挑戰成功了很多次,下一次該失敗還依然會失敗,不可能說因為他之前成功了100次,那麼第101次他就不會失敗,這就是指數分布的無記憶性。

看到很多人在答案評論中寫到,詠寧墜亡是一個意外,因為他之前這樣挑戰一直都沒事,實際上這不是一個意外,他的墜亡幾乎是必然,只是這個時間來的比我們想像的要早一些而已。

再回頭來看看上文寫到的那個關於企業的違約率,我們觀察到同類企業五年違約1次,那麼一年的違約密度就是0.2,看看企業從運營第一年到第五年的累計違約率增長情況:

P(t=1)=1-frac{1}{e^{0.2}}=0.1813

P(t=2)=1-frac{1}{e^{0.2*2}}=0.3297

P(t=3)=1-frac{1}{e^{0.2*3}}=0.4512

P(t=4)=1-frac{1}{e^{0.2*4}}=0.5507

P(t=5)=1-frac{1}{e^{0.2*5}}=0.6321

隨著間隔時間t的增長,違約的概率越來越高,對於詠寧來說,他已經把高空挑戰當作了一份能賺取高收入的工作,為了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好日子,他是不會就此停下來的,不僅沒有停下來,他所挑戰高樓的風險係數也越來越高,在失敗密度 lambda 和間隔時間t同時變大的情況下,死神早已在向他加速招手。

我們經常會說到,淹死的都是會游泳的人,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對於那些會游泳的人,淹死密度 lambda 即使很小,也依然存在,比如游泳時突然抽筋,或者體力不支,那麼就有可能被淹死。

而對於那些不會游泳的人,因為他們不會下水游泳,那麼他們的間隔時間t就是0,所以淹死的可能性也是0.

P=1-e^{-lambda*t}=1-frac{1}{e^{lambda*t}}=1-frac{1}{e^{0}}=1-1=0

至於有人說到,不會游泳的人萬一落水了,淹死概率肯定要大於會游泳的人,這就是另一個情況了,這時我們需要計算條件概率,用聯合概率除以落水的概率,就是在落水的情況下淹死的概率。

從以上介紹我們可以看到,在高風險的挑戰面前,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僥倖,你以為的那些意外,其實在冥冥之中早已註定。

奉勸那些想要模仿詠寧高空挑戰的人們,生命只有一次,不要拿生命做籌碼來玩概率的遊戲,你們真心玩不起,上天會眷顧你一次,也可能會眷顧你兩次,甚至眷顧你三次,然而你並不知道上天究竟會眷顧你幾次,也許第一次時就已經把你拋棄。

珍愛生命,為了愛你的和你愛的那些人。

-

--

公眾號:呵呵的小書屋


我覺得一雙攀岩鞋能解決問題,至少他最後蹬那幾下,鞋子如果能抓住就爬得上去。

但是,再牛逼的裝備也攔不住一顆作死的心。

不管幹啥,安全是首先要考慮的,掛根安全繩,動作成功了依然牛逼,失敗了也不至於死。

但是自己作死,無可救,就像之前有回答說過的俄羅斯輪盤賭,你開一槍就收手是一個結局,沒事就拿來開一槍,大概率是死


我有資格告訴你們外行人為什麼只看到他做了兩個引體就不行了,不是你們認為說的背部力量問題,人家對自己力量很清楚,看過以前視頻都知道他有這個力量的。那為什麼呢?是因為他沒有考慮到手指會出汗導致他死的。他之前玩的樓面手抓平面沒有這次這麼光滑,出汗也不會打滑,導致他不知道其實手指也出了汗。這次他拿毛巾反覆擦拭上面想把灰塵除干增加摩擦力,第一次下去試掛實在評估手抓面著力度,他忽略了此刻他手沒用太多力沒有出汗,覺得沒得問題了。而第二次下去做了兩個引體手指出汗,做第三個到中途時,明顯感覺到手指有滑動,所以中途必須泄掉力不然立馬掉下去。這種時候只有盡量不擺動上半身用腳蹬牆面配合引體,可惜腳下也是玻璃也不借力,手指出汗增加更抓不穩,力量也消耗…………


絕對不是背部的問題。。。他就算再不專業再作死 也出過那麼多視頻了 做兩個引體向上背部就沒力了絕對不可能

目測還是牆壁太滑手指吃不住力了 他下去前在那擦了半天 最終還是太滑


(歡迎添加微信好友:qnczy20140504)

11月8日吳永寧在湖南長沙的一次高樓挑戰中因失手墜樓身亡!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已經筋疲力盡的吳永寧貼著牆面,努力掙扎了20秒,做生命最後的一次求生!可是牆面太過光滑,而他體力也已經透支殆盡,最終不幸失手墜落。看完這段影像,很多網友含淚評論:無法想像的絕望!

而據媒體報道,吳詠寧之所有選擇賭上性命去冒險,是因為要掙錢給媽媽治病。於是,這個故事就變得特別讓人心寒。

孝子,以命救母。子,墜樓身亡。

從小家庭貧困,母親多病的他,在十幾歲就出來謀生,曾經在一些劇組做替身演員和群演,風裡來雨里去,待遇也很差。為了母親,也為了陪伴多年的女友,作為底層人物的吳永寧於是走上這條高空極限直播的不歸路。

2015年3月,吳永寧在微博上發布一條「你可以說我是跑龍套的,但是你不可以說我說是臭跑龍套的」,疑似是對歧視他的人的反駁。

在這個人情薄涼的時代,被歧視的何止跑龍套的——端盤子的,掃大街的,碼農,IT民工,打工妹,小李子,菜鳥物流——這些鄙夷的稱呼無不在。它彷彿在傳遞這樣一種價值觀:你跑龍套,你就是失敗者;你還在吃外賣,你就是失敗者;你買不起房子,你當然也是失敗者。

在嘲笑窮人正在成為一股潮流、一種時尚、一道隱形而堅固的隔離牆的社會,貧窮正在成為一種無法原諒的缺陷。

資產者信奉「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他們認為窮是因為你不夠努力,所以你窮你活該,你被嘲笑你活該,你要不爽那就是玻璃心。

不是么?吳永寧被罵做「跑龍套的」;不是么?最近某理財平台推出的「扎心文案」又公然拿窮人祭了一回旗——「年紀越大,越沒有人會原諒你的窮」——這難道不是在輸出指責:你窮你有罪!

草根們的未來在哪裡?

在資本驅使、利益至上的商業環境下,很多視頻直播平台似乎給了草根一絲希望。人們想要獲得刺激,但絕大多數人不敢親自冒險,所以,人們總喜歡圍觀別人自虐。於是乎,草根以性命為代價,以冒險為內容,以自殘為特色吸引全國觀眾眼球,以求出路。

人們樂此不疲地看著自殘型主播出醜喪命。一群接一群草根網紅爭分奪秒地玩命自殘,拚命冒險,一口氣喝三斤牛二的,褲襠里放鞭炮的,自掌耳光的,跳河的……

於是,在資本包裝下,過度娛樂化的時代里,過度渴望刺激的觀眾,迎來了一個1991年的小哥——吳詠寧。

吳詠寧,在這個自殘才能紅的時代,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窄門」。

用他的話來說:「國內無任何保護,極限挑戰第一人」。

穿鞋的怕赤腳的,赤腳的怕不要命的,生於1991年的吳詠寧,就是那個用生命追求尊嚴的人。

或許,吳詠寧早已經計劃好了自己的死亡了,他其實早已經鍛造好了一顆隨時接受死亡的心。

在他力不從心的瞬間,他墜落的那一秒,

竟然有種如釋重負的從容。

這樣的從容,一如所有讓人慾哭無淚的時光。

我依然想為吳詠寧說一句稍微暖心一點的話:

在這個人情薄涼的時代,你也曾如此炙熱地活著。

你的媽媽,有一個好孩子。


他不是超人,這麼作,遲早要死的。他的死是必然,不是偶然。


唉,如果他不是單幹,有個兩三人的團隊也不至於此吧。可以單人出鏡,當遇到當時的情況,在他掙扎的十幾秒時間裡喊一聲,同伴一人或兩人拉一把,絕對能脫離危險。一個人在那個情況下太絕望了,看得我太難受了。


不止是背,還有手指,希望這件事情可以引起重視,有些事情是該好好管管了


看他玩命的好多地點都是建成很久的老樓,純粹是建築質量免費檢測員,外立面瓷磚貼水泥的稍微不牢一點他就死翹翹了,跟多少引體向上沒關係。


其實跟背部強不強沒關係,也跟他能不能多做一些也沒關係,其實還是屬於操作失誤的一部分。

《淮南子·原道訓》有曰:夫善游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

原文就不翻譯了。

上面還有人說出自人間世。。。我差點被誤導了,想來想去莊子都不會有這麼誇張的言論,翻遍了雜篇都沒有,後來才發現出自淮南子。

其實與其指望於背部強一點,多做一下之類的,為什麼不背上一個安全繩,或者多一個助手呢。其實之前是有助手的,這次卻沒了。

而且最後一次之前,詠寧爬上去過,然後又下來做,這次沒上來了。所以跟強不強沒關係,終究還是沒有做好風險的控制。

其他的言論就別多說了,詠寧這個是工作,任何工作都會有失誤,人不是精密的儀器,討論這些無用。


還有下一次呢。


作為一個SRT愛好者,經常去爬柱子,探洞。出發之前會進行風險評估,把風險降低到可控的範圍內,每個人分工明確,布線的,收繩的。同時會有應急方案,也具備在發生事故時,整個隊伍會有自救能力。

這是一套標準的SRT裝備

爬柱子,布線

探洞,200多米的豎井下降,上升
有些戶外運動看起來是危險,但是在掌握了一定技能和使用合格裝備的前提下還是相當安全的。
徒手,在無任何保護的狀態下,高空作業 完全是作死。
順便說一句,我國目前還有很大一部分戶外高空作業工人用的安全帶,繩子等裝備是不合格的,有些可以用簡陋來形容。
興緻來了,我們還會這樣玩


經常引體並且可以硬拉30個的高中生說一下愚見。

真實視頻我看了,他反覆擦拭邊緣後掛了上去。

之前他有掛上去。利用左腿搭邊上來。如下圖

第一次成功。

不過幾十秒,又小心翼翼的掛上去。

這回,他做起了引體。而且拉了兩個。
根據視頻和本人經驗,他在第二個引體時看起來還是有很多力量的。要說他當時能做五個本人不懷疑。畢竟他之前單手掛也可以很久,說明力量不差。

所以,推測他當時做完第二個還是有足夠的力氣上來。但是仔細看視頻,他上來時,沒有採用第一次上來的先搭腿戰術。他先拉高身體,想用一個類似雙力臂的動作翻上去,但是只翻上了右肘。如下圖

關鍵就是這一下,消耗了他極大體力。

之後他嘗試用腿登玻璃借力,無奈此時手臂已經乏力,心中發慌,腳上自然難以借力。加之他身前是平面,不能像我們平時一樣引體向上乏力時可以盪上去。他那時只有乏力和絕望。
如下圖,經過第一個自救動作失敗,他已經沒有力氣將自己拉上去,開始登玻璃

但無奈沒有體力了。最終掉落。

說到底,他有能力自救。關鍵是動作和心態,加之可能那天確實體力欠佳。也許他力量強一些可以自救,但這是事情發生後的後話。

逝者安息。
生者勿仿。


推薦閱讀:

西部杠鈴卧推極限訓練日,極限努力動作的選擇?
參加唐人健力輕重健身聯合講座收穫很大。有想過出一本關於力量舉的書籍嗎?有相關入門書目推薦嗎?
適合新手的力量舉計劃?
有人推薦我去練練力量舉,以後去比賽,健身5個月了?
請問在健身房深蹲270kg是什麼概念?

TAG:應急自救 | 生活常識 | 帶有假設的問題 | CrossFit | 力量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