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某些鏡頭的「傻銳」?

經常有評價說某某鏡頭「傻銳傻銳」的,應該如何理解呢?數碼時代的鏡頭,就成像來說,除了銳利之外,還有哪些重要的方面呢?


銳度,是一個比較直觀的反應特點啦

傻銳的話,我猜是說銳度很贊,但其他的方面不好,比如色彩、失真、散景、色差、做工。

針對於數字感測器來講,不銳利的鏡頭很容易看出來。眼球能夠直接感知到銳or不銳,銳利的鏡頭很討喜。這個時代,銳利度也成為了人們買鏡頭首先考慮的一個。

想想看以柔和著稱的Canon 50/1.2和以全開銳度著稱的Sigma Art 50/1.4,買哪個不是很明顯的么?

再比如以柔和散景著稱的Zeiss ZM 50/1.5和全開銳利著稱Leica 50/1.4 ASPH,買哪個也是很明顯的,也許都買。

同時,MTF這種可以量化的評判,也可以給數據黨論戰的憑據。

鏡頭影響影像的品質,主要是這兩點:

1、空間頻率響應

2、對比傳輸

俗話說是解析力和階調

那麼針對解析力來說,定義解析力三種空間頻率:

1、低頻率帶(5~10 lp/mm),決定了主體輪廓

2、中頻率帶(20 lp/mm),決定主體細節

3、高頻率帶(40 lp/mm),決定主體的細微細節

有些鏡頭可以都兼顧,有些則有取捨,比如Sigma的ART系列,為什麼銳度看起來高,是因為有些部分放棄了。

如果用過一些90年代的120鏡頭,比如給Rollei 6008製造 80/2.8這種,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兼顧三者的鏡頭。

至於其他方面,比如畸變(Distortion),對於主要目標是移軸的鏡頭來說,是很重要的

比如Schneider 28/5.6,90mm的成像圈和低畸變。

全開光圈的無限遠成像,對於拍星這種應用來說,是極為有利的

比如Laowa 12/2.8這隻,是真的好

暗角,在電影鏡上,暗角是越小越好,這樣畫面的均勻度會比較好

當然,設計上暗角和素質也是有相關的部分,參考Noctilux 50/1和Canon 50/0.95的暗角設計對比。

光線對感測器直射的方向。越是成直角的,在光線射過厚的UVIR之後,邊緣成像越好。

反例就是在不改薄UVIR之前,SONY 無反系列針對M口的廣角是全軍覆沒。

至於當前工作用的照相鏡頭,基本上是AF、高對比、高反差的調子了

但如果追求某些效果的話,還是會考慮特別的鏡頭,比如Fujifilm 56/1.2 APD

以上


一張好的照片,很顯然。我們需要有主體,次體,背景,光影,色彩(黑白)顏色過渡,以及令人舒服或者說不錯的構圖。
傻銳其實並不是再說一個鏡頭
而是在說拍攝者對於銳度的過度追求,把銳度放在了首位。 在對比鏡頭好壞的時候,往往把銳度放在了第對比標準。 這就是傻銳。

傻銳也分兩種,一種是對鏡頭追求的銳,一種是對圖像追求的銳。
相反的,是對焦外的過分追求
攝影師A在攝影群里發了一張圖
法師B:不行啊,你這不夠銳,你看,女模特的眼睫毛都數不清。 你看我發的
法師C:B老師大片啊!這個焦外和奶油一樣!這個美女邊緣輪廓清晰!(大拇指)
法師B:(抱拳)
法師C:(握手)

攝影師A退出了該群


瀉藥
又是一道強答的題

我認為傻銳是鏡頭廠商為了優化測評和拍標板指標 專門僅僅做到了某些光譜下和某些線條頻率下的解析度,使得鏡頭看起來很銳,但實際拍攝中並不好看 因為顧此失彼的在其他方面沒有獲得一樣優秀的指標,可能是成本受限可能是優化後的負效應。
舉一個自家內部的例子吧,要是我天天黑適馬和某些騰龍鏡頭的話該吵起來了
小小白is對應小白is 前者銳度一點不差 但跟後者比就是不舒服,85 1.8與85 1.2前者銳度一流 但1.8的明顯畫面幹得多,兩者都縮小光圈拍 我看過85 1.2於F11拍攝的摩托車發動機 那金屬感的描繪令我難忘。
前兩個月有位大師跟我講他年輕時一位朋友的經歷,那位朋友大吹自己的尼康鏡頭系統就像現在網上吹適馬一樣,然後有一天他們找人做了一個對比一台f3前半卷用尼康的頭,後半卷轉接contax蔡司的(不清楚能不能轉 也許換了機身),拍完當天去店裡出片,出來之後發現蔡司的片子出來不僅整體看著舒服,連膚色表現都更好。之後他那位朋友就一直用康泰時的鏡頭了2333,以前我也犯過這個錯誤,自吹小痰盂多好,然後瞬間被用大公主的人打臉。

不要絕對看指標,鏡頭要眼睛收貨,一個是全屏找好屏幕肉眼體會,另一個是列印出10寸照片來比,不過列印出來可能差距沒有屏幕的上大。


瀉藥。

一年前我去拜訪了一位前輩,這是一位只拍大畫幅膠片的前輩,當時在他的工作室聊天時,我第一次聽到了傻銳這個詞,所以這次回答主要以我記憶中前輩的描述為主,可能有偏差,因為人的記憶是會出錯的。
80年代的攝影鏡頭分兩種,一種是色彩好的銳度就不理想,一種是銳度好的色彩就不理想,哪時候說尼康的幾款鏡頭,尤其是尼康給勃朗尼卡做的哪幾個鏡頭,我們就說哪個是傻銳,拍黑白合適,拍彩負飽和度不高,拍反轉就是沒搞,但是符合報紙印刷要求,所以很受新聞記者喜歡。現在的鏡頭情況也差不多,銳的色彩就會差些,但是技術進步了,一般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所以傻銳一詞就越來越少用到了。
現代鏡頭最典型的傻銳,就是騰龍的24-70一代的鏡頭,銳度無敵,但是幾個朋友用過後都出掉了。


以上。


應該是鏡頭設計上的偏差吧,畢竟銳度不是一個數字就能衡量的,低價頭很多都只是看起來銳,邊緣對比度大,實際上細節缺失很多,看起來就不舒服。好鏡頭一般不太在意看起來銳不銳,只是緩緩的把所有細節擺在你面前。。。


佳能近幾年更新的紅圈鏡頭,mtf都很好看,比如1635、1124、大白兔 35L2這些,唯獨新出的85L1.4 藍線都沒到頂????你看著是不是有玄學的成分在裡面 #滑稽#


主觀說,銳及看得清,細節分明,層次清晰。


而且,這就跟5.3/5.0/4.5的視力對人視覺影響有點相似的感覺,同樣的照片,有人就覺得特銳,有人就看不清,有人覺得無所謂。很主觀。


干,不油潤,其實這與相機也有關。但如果玩一陣後,不銳,不清晰,就是廢片。


除了女人說男人傻的傻之外,其他的傻一般都是貶義詞。銳可以,傻銳應該是那些除了銳沒其他了的鏡頭。。。


鏡頭成像看1銳度 2色彩

銳度好色彩不行就是傻銳


我的理解是除了銳利意外,成像的層次和色彩方面差一些。


傻銳肯定不是一顆好鏡頭,好鏡頭出的片子焦點內外過渡自然,沒有二線性(意思就是焦點內外過渡不自然,看起來很不舒服),層次分明,現場感也就是立體感強。

數碼鏡頭牛頭多是定焦,可以參考蔡司的otus55 1.4的評測自然明白怎麼樣的是好鏡頭,這是目前在產的相當牛逼的鏡頭,體積巨大,素質一流。另外,徠卡的M頭牛頭也很多,較小的體積,MTF頂破天,立體感也超強,過渡極為自然,比較著名的就是老款的夜神和在產的夜神。

我覺得一顆好鏡頭銳度肯定不是放在第一位的,還有很多要素,但貴的肯定是最好的。


推薦閱讀:

我想租一台攝影機,要求:方便操作,像素要電視劇級別的,一部黑白的片子。請告訴我?
新手婚禮跟拍選什麼相機比較合適?
折騰了一小圈器材之後決定上徠卡,請教各位的意見!?
談到具體的拍攝場景時,微單有哪些跟不上的地方?

TAG:攝影 | 攝影器材 | 單反相機 | 鏡頭 | 相機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