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國家博物館出台的關於社會人士講解的管理辦法?
12-24
昨日國家博物官方微信發出了這樣一個信息:國博公告 | 《社會人士在國家博物館展廳組織觀眾講解申報管理辦法》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A5MzM0MA==mid=201578473idx=4sn=345f1e4384019e950ddac567c8e741a6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sf
今早看到有人認為這是因為這些「社會人士」破壞了博物館原有的「壟斷性」的話語權。
對於國博出台的這個公告,想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我個人是非常理解並支持的,因為這樣能讓觀眾對博物館對信息把握得更準確。
1.《辦法》的寫作水平是比較糟糕的,一副改開之前的味道。
2.團體觀眾作為一個群體,其複雜性遠遠高過於等同書目的非團體觀眾,為了公共空間管理的需求其間,博物館對團體觀眾的登記和申報其實也無可厚非(當然申報要方便,譬如可以網路申報),記得盧浮宮要求7人以上的觀眾團體是要申報的。當然,團體觀眾應該有自行參觀和邀請講解員導覽參觀的自由。
3.對於博物館能夠認可的專家(譬如高校和知名研究機構相關領域的專家、教授之類),他們在博物館內組織教學和文化活動,博物館是應該支持,最好是主動提供一些專業服務的。
4.其實認真讀《辦法》就會知道針對目標其實是很小一部分人群和對象,博物館是公共場合,在其中進行公共活動當然要有一定的倫理道德要求,博物館機構管理者對於這種倫理要求的重視是認真負責的一種表象,當然,方式和方法可以商榷和討論。
5.我個人組織過文化團體(10人左右規模)以國博展覽為背景的交流活動(嚴格意義上不是講解,是小團體的自娛自樂,屬於社交行為),完全沒人打擾,屬於這種情況的應該可以繼續活動。
這個公告所列舉社會人士講解帶來的三大問題(不當的詮釋、講解水平參差和目的各異、安全隱患)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從公告反映出來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太流於表層,而相應採取的辦法和舉措更是簡單粗暴:對社會人士講解一刀切,原則上禁止;而特殊情況允許進行的講解,也只是需要通過一些儘管繁瑣但流於形式的申請和證明手續,就可以進行。
其實對於社會人士講解詮釋不當、水平參差、安全隱患等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向我認為應該是:1.擴展觀眾獲取各角度詮釋的渠道。這一點是基於我們相信觀眾是主動的智慧生命體,有基本的判斷能力、懷疑精神,不是不管什麼人對他們說什麼都會全盤接受(就算是來參觀的小孩子,也會有監護人的陪同幫助他們作出合理的判斷)。所以博物館一方面應擴展自身對展品詮釋的方式(比如志願者導覽、數字導覽、網站建設、媒體等),另一方面更應該鼓勵社會各界自發的詮釋(包括學校、社區居民等)。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詮釋方式能確保詮釋的絕對真實準確,因為首先絕對的真實準確就不存在,尤其對於歷史,更應該是全面地、多視角地還原,而非以所謂博物館、專家的身份壟斷話語權。
2.為有志於進行講解的社會人士提供相應的培訓。一是普及相關的背景知識,至少保證沒有常識性的錯誤,二是分享講解的經驗、傳授教育溝通的技巧,讓社會人士也能把他們對展品的詮釋有效地傳達給觀眾。
3.加強展廳內對社會人士講解現場的管理。切實提前預見並控制社會人士講解的規模,對這類活動實行統一的安排管理,如果有時間重合的實行交錯安排,從這方面看的話確實有申報的必要;但限制這些活動的發生就不應該了,具體的限制條件又沒在公告里說清楚,含糊的一句「確因工作需要」就能把很多人拒於門外。另外還應在展廳現場加強對秩序的監控和維護,一旦出現因人數過多而產生混亂、影響其他觀眾正常參觀甚至影響展品安全的情況,有相應的應急機制去解決現場問題。公告採用的辦法很可能造成很多人以各種方式繞過這些手續進行講解,比如螺旋真理說的那種個人社交式的講解,因為界限實在可以很含糊,反正公告里沒有明確。
推薦閱讀:
※國家博物館七大鎮館之寶分別來自哪裡?
※中國崑曲博物館怎麼樣?
※與王羲之《蘭亭序》同等價值的書法作品《丹楓閣記》,是收藏在山西省博物館嗎?
※东京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馆美术馆?
※為什麼有人說「去一個地方先要去美術館、博物館、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