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得了孔明,孔明會如何助他奪天下?


拋開諸葛亮個人追求和功業關係,退上一萬萬步,諸葛亮跟了曹操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展現。

三國時期是秦漢貴族階層退出歷史的最後收尾,是士族階層走上舞台的開端。之前控制政治的外戚和宦官後面幾百年沒有抬起頭,士族政治開始成為歷史主流。基本上所有名動一方,並有所傳承的人物無一背後沒有大士族大群體支持。穎川謀士團,譙許武人團,淮泗團隊,益州勢力,荊襄勢力,三國各自的立國之本都一定程度基於各地方階層。由此產生的大家族也是此起彼伏,汝南袁氏,河東楊氏,穎川荀氏陳氏,河內司馬氏,清河崔氏,以及諸葛亮的琅琊諸葛氏。至於後來的王謝這時就先放下吧。
曹魏以九品中正立國,國家對於士族的依賴,各大家族對政治力量博弈在當時應該是三國最嚴重。個人如果想拋開家族支持,捨棄士族關係,最多不過是戲志才,郭嘉之類的曇花一現,於國不過出一奇謀,於政不過上一策論,想實現個人政治理想基本不可能。

就算諸葛亮依託地方勢力,其生活關係也屬於荊襄勢力,還是外來人員。蒯氏蔡氏不會把荊襄士族的政治代表身份給諸葛亮,他能得到的支持有限。而荊襄士族本身在曹魏政權的話語權有多少就是個未知數,曹操雖說過:得荊襄不若得異度(原話記不住了),蒯越雖任光錄卿,但降曹後事迹功勞卻罕見。以諸葛亮的資歷,階級,士族身份,他在曹魏所擁有的機會,發揮的空間不可能高於蒯越,又怎麼能大展拳腳?

再再再退,雖然曹操有雞舌香五斤,虛中書令以待的說法,諸葛亮可能直接進入政治中心,可是他平衡各族各階層的勢力是否能做到?蜀漢勢力不過益州,荊襄,東州,諸葛亮還是利用對外進攻轉嫁矛盾,對內明章政策法律,再加上極高的個人威望,才保證蜀漢政治安穩,在曹魏又具備哪個?司馬王崔楊荀各家族不聯合起來把他架空甚至剷除就不錯,怎麼可能讓他一人限制整體士族的利益?
個人覺得假如諸葛亮跟了曹操,最理想的結果是離開政治中心,依託自身士族,成一方大員。可是琅琊諸葛氏是否又會給這個當年出去逃難的少年足夠的支持也是未知。諸葛亮最後的發展未必比得上同族的諸葛烻。

其實諸葛亮當時已經屬於荊襄勢力了,以他的實際情況和個人追求,不可能跟著曹操從下層干著幾十年混個一郡太守,也不可能出兩個鬼點子就一步登天事實卻有名無實,更不可能超出士族發展這個歷史進程僅憑個人就壓制士族崛起。他所需要的舞台,空間,遠遠不是曹操五斤雞舌香就能給的。

其他答案已經說的很明確了,並不是事情會怎麼樣,而是孔明歸曹操這一情況根本不會發生。我個人覺得,士族階層對個人能力的限制可能是諸葛亮放棄曹操的原因之一。至於跟了劉備是否能實現他的政治追求,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在曹操徐州大屠殺後,此問便無可行性了。
即使世無劉備,孔明也絕不會跟從曹操的,哪怕寧可躬耕隴畝,如遼東管寧一般隱居終身也不會。
孔明生於徐州琅琊郡(今天的山東臨沂),祖輩族人世居於此,也在此渡過少年時代。

公元193年,曹操攻徐州時,大肆屠殺彭城、郯城、取慮、雎陵、夏丘、五地百姓數十萬,雞犬無餘,泗水不流,
徐州士民流離失所,當時年約14歲的孔明,隨叔父諸葛玄避難,先赴豫章,再轉荊襄,躬耕於荊州南陽郡襄陽縣境。
孔明出山以前,認真考察過劉表、孫權,但唯獨沒考慮過實力最強統一大勢在手的曹操,確實和他少年時經歷方這場徐州大屠殺關係甚大。

【初,曹操父嵩避難琅邪,時謙別將守陰平,士卒利嵩財寶,遂襲殺之。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後漢書·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

曹操這次屠殺,不但是他歷史上最大的道德污點,不但當時一度令他進退失據、險臨絕境;亦讓他徹底失去一個千古無雙國士之才,給子孫留下一個強大敵手,可說鑄九州之鐵而為此一錯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屈其志。
浩瀚三千年史,煌煌帝王天威下,又何嘗少了昂首站著的男人?

———————————————假想的分割—————————————————

ps:如必須要假想孔明仕官曹操的可能,以假定曹操沒有進行徐州大屠殺為前提:
分支1:孔明仍舊可能隨其叔父諸葛玄赴豫章,轉荊襄,後躬耕南陽。畢竟諸葛玄原系劉表屬官,只是請假去給孔明之父料理喪事。其後發展同原歷史,只是對曹操個人的反感大概會少些。

分支2:對曹操本身的才具,孔明畢竟是認可的,甚至轉述劉備之言,稱讚他「智計殊絕於人,用兵彷彿孫吳」。
於是當官渡之戰、袁紹病亡,曹操吞併袁氏、成為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勢力後,青年孔明懷著早日終結戰亂的理想,雲「曹司空應期命世,必能匡濟華夏,吾知歸矣,」,隨當時許多荊州士人一起北歸,仕官曹操控制的漢廷中樞。
因為其琅琊諸葛氏的海內名門家世,本身的超卓才具,和荊州士人的相關聯繫,和曹操近似的法家寒族、復古西漢政治的理想,要在鄴下風生水起是不難的。其仕官路線,其後發展可以參照這位:

趙儼,字伯然,漢魏名臣。(171~245)
「與同郡辛毗,陳群,杜襲並稱潁川四大名士。曾避亂逃到荊州,曹操都許後北上,歷任朗陵令、司空府掾屬、主薄,政績斐然。任都督護軍,監領七軍,調處所督張遼、李典、樂進等將領之爭,效果卓絕。為關中護軍,統率韓遂、馬超降軍五千,於新平之役大破羌虜。漢中之役,恩威並施,定兵亂於未然。後與徐晃領兵趕赴荊襄,大敗關羽,解曹仁之圍。魏朝建立,歷任任大司馬府軍師、大司農、征蜀將軍、征西將軍、驃騎將軍、司空等職,為四朝元老重臣。死後謚號穆侯。」

以上系本人在三國志遊戲里給他做的新武將列傳。如此軍政全才,最後也位極人臣取三公之位、走上人生巔峰的大牛人,可惜在《三國演義》竟不得登場,因此在歷代《三國志》遊戲也沒有出場,迄今大眾知名度甚低。
而論歷史地位,較之孔明更有雲泥之別。正應了孔明聞知徐庶在魏不得大用時的長嘆「魏殊多士邪!」


當年吳佩孚的恩師郭緒棟向段祺瑞盛讚吳佩孚之才。段祺瑞想向曹錕挖牆腳,郭緒棟卻向他預言他用不了吳佩孚。「曹錕為人貪鄙,沒有主見,處事圓滑,但也正因為此,他什麼都由著吳佩孚。段大人眼裡揉不得沙子,性格剛烈,這和吳佩孚的性子倒相似,你們兩人在一起共事,怕是要磕磕絆絆的。」
孔明和曹操一樣都是才智過人,喜歡自個拿主意的人,只有自己說的算才能發揮最大的才華。劉備智計遠不及曹操所以才能傾心任用孔明,饒是如此,發兵入蜀和夷陵之戰兩次重大軍事行動也都沒有攜帶孔明,法正生前的地位也高於孔明,這表明劉備清醒的意識到孔明的長處在於獨當一面,而非顧問策對。直到劉備死後,遇到劉禪這個對其言聽計從的愚弱暗主,孔明的才華才得以最大程度的綻放。
趙翼點評三國用人之策時曾說:「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阿瞞能像劉備白帝城託孤那樣對孔明推心置腹嗎?孔明又會像對待劉備一樣對孟德肝膽相照嗎?有道是是一山不容二虎,以曹操的心機城府,孔明恐怕最終難逃孔融、楊修的下場。


「吾觀仲達天生反骨,公當早圖之」


情況1:曹操老兒屠我徐州,害我兄弟三人家破人亡,反了!
情況2:曹操六謀臣(算上我自己)之首的荀彧這樣的能臣自殺了,還是像賈詡一樣一問三不知吧。
情況3:吾受曹家三代大恩,當以身殉國,結局死於高平陵之變。


看到這個問題 @兮嘉姐姐關注了就想來胡扯下刷下存在感

要是曹操得了孔明……我去,畫面太美了啊。當初為啥劉備得了孔明呢?怕是因為荊州士族對曹操還是心懷疑懼。曹操要是能得孔明,恐怕意味著荊州士族絕大部分都會與曹操集團採取合作態度。。。。

曹操收服諸葛亮最好時機就在趁Rubio剛死剛佔領荊州那陣子,如果收服了孔明,好好拉攏荊州士族,曹操怕是不必急著打東吳,可以採用賈詡的徐徐圖之。這樣的話,赤壁之戰打不起來,劉備這個野心狼在孫權附近,他倆日子久了怕是會打起來,我覺得孫Toru整死劉備可能性大些。曹操只需要屯田看戲就好了。

之後打馬超張魯劉璋,荀彧諸葛留一個在後方一個帶去打架簡直美如畫,考慮到荀彧老同志辦事放心,帶諸葛去戰場刷經驗可能性比較大,估計會順利一路推平。

依諸葛的謹慎勁兒估計會支持曹丕,接班人問題可能不會很大,甚至曹丕會做得更穩,曹操死後那些鬧心事兒會少些,諸葛也不是能站錯隊的人。

就這麼一帆風順估計曹操會多活幾年,差不多荊州人心也定了,在曹操死之前會做好準備,把東吳平了。統一後荊州,汝穎等家族勢力會逐漸逼迫曹操讓權於士族,等熱衷於篡位的曹丕上台就代漢自立,順便搞九品中正制度。

然後幾大士族鬥爭愈演愈烈,短命的曹丕曹睿勉強壓制,到曹芳時候就不能壓制住了。司馬懿應該不會脫穎而出,因為諸葛家也會十分強大(估計諸葛瑾投降後也能被重用,諸葛家權勢不會小)……似乎在岐山的鬥法被搬到魏國朝廷里去了,於是士族鬥爭激烈有餘,卻沒人能篡魏,可是朝政會愈發混亂。諸葛司馬這代人熬死後,有節操的政治鬥爭也逐漸變得無節操了,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之後,北方的少數民族南下了……


貼個之前寫過的…

荊揚本世仇,自保有餘進取不足。且孫權非昏主,此不易早圖。故丞相可先定關中,平張魯。劉璋暗弱,巴蜀士人望明主久矣,待漢中在手,益州可傳檄而定。
劉表困守之徒,益州宛城兩路出兵夾擊劉表,得荊州猶如探囊取物。得其水軍,待鞏固軍心後,再順江直下取江東。

跟隆中對的思路一樣。孫權是明主,劉表劉璋是廢柴,我們應該先拿下弱的…


孔明不見得比二荀賈詡強,也不見得比法正龐統強,赤壁之戰基本是周瑜打的,所以,呵呵。不過孔明代表的荊州士人很可能會完全投入曹操麾下,劉備或許在赤壁還會在某人的撮合下和孫權聯合打贏,不過因為人才嚴重不足很難經營荊州,更不要說窺視益州了,那麼拿不到益州會怎樣呢?很可能被孫權或曹操或合夥吞了,總之皇叔之後的路不比之前好些,會相當的慘。
而曹操沒有劉備這個大敵,或者會放心的出漢中,下益州,那麼天下基本就可以確定了。嘛,當然孫吳還是很難打的,估計不比三國好打很多,只不過曹操作為三國第一名將應該不會犯劉備茂陵的錯,三國後期諸將作戰風格也基本很穩妥,就算討不到好,也吃不了虧,所以最最保守在曹睿之前能統一的吧,那時候也就沒司馬氏的事了。
至於孔明本人,如果在荊州投降,估計也得不到什麼高官,不然人家早投了不是,他在曹魏的位置肯定不會比二剻更高,畢竟曹魏人才濟濟,就算到了末期也不缺人,估計很難出頭,不過孔明同學活得長,或者老死是個州刺史,繼任個大司農,光祿勛什麼的,封侯不過五百,三公謀主異常困難,就這樣還能有什麼席捲天下的能耐呢?


「文若說得對。」
「公達說得對。」
「奉孝說得對。」
「仲德說得對。」
「元直你怎麼不說話啊?」


諸葛亮比曹操年輕多了,他能給曹操出謀劃策的時候,曹操也快掛了,所以他的首要任務是幹掉異軍突起的司馬家。。


曹操並不缺孔明,而劉備缺;所以有沒有亮,不會影響曹操,只會影響劉和孫


別的不好說,因為孔明投降意味著曹老闆荊州是坐穩了,但是赤壁該打還是得打,正史裡面畢竟是公瑾打的,沒孔明和黃書什麼事兒對不。
至於對以後和後世的形象,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

馬上高考的這幫苦逼孩子們終於不用背出師表了!!!


我會去面壁了.我看成了「如果操得了孔明」,,,摺疊我吧


我玩三國志11的時候,確實用曹操登錄過孔明。
不過你要小心他會跟大耳跑了啊!


加入進化可以重來一次,還會不會有現在的人類?或者其他高等智慧生物還會不會長成人類這個樣子?
我左思右想,發現不行,再不會出現現在的人類了。
大自然告訴我們,進化是沒有方向的,你們都是打字人的饋贈。
愚蠢的人類啊,連這點道理都不懂的,可悲可嘆啊啊啊啊啊啊!


屠徐州那破事兒村夫估計記得很清楚啊,確定不會去卧底?
不過真要開腦洞YY,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村夫如果活得夠久,在宣王吐槽老物可憎的時候,估計就是「我家那個黃某某,比你家張某某丑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我和她談笑風生……」


諸葛亮當時還沒出山,郭嘉可說還沒有敵手,再說曹操已經有大部謀臣,所以不會求賢若渴的,想想諸葛亮被劉備拜為軍師時都認為諸葛乃一小生,後來吃了諸葛的苦頭才知道諸葛的厲害,再說當時曹操正勢如破竹,諸葛亮如進入曹操的集團只能是一般謀臣不能體現其價值,所以諸葛亮和劉備的成就是互為依靠的!


這年頭歷史全靠「編」劇造,貼段基友的發明吧。

董卓之亂,曹嵩避禍琅琊,通好於諸葛氏。珪以嵩子為典軍校尉,欲攀附之,曰「吾有好子,垂髫而逸群,才堪與令嗣相配」,遂定姻親。後珪早卒,嵩哀甚,猶重前盟,乃攜巨款奇珍欲聘於諸葛玄。
時平原相劉備聞之大驚,乃陰使陶謙手下途中劫殺嵩。曹操為父仇大義遂引兵屠徐,曹葛終成蒙凱之隙,皆大耳公之謀也,其人陰鷙如是。
後人稱此為《曹阿瞞為父屠徐斬因緣,劉玄德巧施連環納諸葛》。

某按:呵呵。


拋開琅琊孔明和曹操有舊恨,政治思想上也完全不同,不可能幫曹魏幹活外

其實是劉備造就了孔明,而不是孔明造就了劉備
孔明治蜀發揮卓越政治才能的條件就是能再這個位置上放手去干

曹操有潁川謀士集團呢,後期又有河北的士族。人才濟濟。曹操真要招募孔明也是和招募蒯氏那樣籠絡荊州士族之心。真要說實際辦事,未必會重用。孔明的幾位好友,按孔明說法也很有才幹的,在曹魏也官職不重要。可見曹操不缺人,荊州派或者琅琊派也不可能成為官場主流。

也許以孔明的才能,在曹魏做事,機遇不錯的話可以混到一些個較高的官職,但和在劉備陣營里的巨大作用肯定不能比


諸葛亮又不是哪個名門望族的子弟,在曹操進攻荊州之前也沒有任何值得吹噓的功績,所擁有的青年才俊的名氣也僅僅是在荊州文化圈裡稍微有點影響力而已,和曹操本人更是沒有任何私交,要不是因為成了劉備的左膀右臂,曹操目測都不會認識這個人,更談不上會如何助曹操得天下。
看問題稍微有點想法好么,諸葛亮能夠名滿天下,自身的實力只是一方面,做了對其有利的選擇才是更關鍵的因素。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三國時的蜀國重臣李嚴,最後的晚節不保是自己作死還是內部政治鬥爭的結果?
赵云为什么不被重用?
許褚為什麼沒能進太祖廟?
劉備如果沒有得到諸葛亮,那麼劉備的人生大概會是怎樣的?
劉備作為漢朝皇親,建立的為什麼不是"漢國"而是"蜀國"?

TAG:歷史 | 人物 | 三國 | 曹操 | 諸葛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