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英語的使用程度是怎樣的?

上次看了quora上有人給了一個數據49%的香港人經常使用英語,相對於80%多的新加坡人,現實中是怎樣的?


母語廣東話,但要我講英、普也沒問題。去吃飯遇到外籍侍者當然用英語了。香港人講專門術語通常用英文或英文音譯過來的廣東話,所以別怪我們中英夾雜,不是裝,是沒學過對應中文的詞彙。


============

2015年隨便寫幾句的答案怎麼又翻出來了。翻看評論和其他答案後就是覺得,我在跟一些人說proper English單詞(e.g. 印表機不說pinta, 說pRINteR;教授不說POfesa , 說pRofesoR)的時候說我裝逼,說粵語吧我是在說鳥語,說中英混合的港式粵語吧等於我英語不好,漢語也不好,讓我想起兩父子怎麼騎一頭驢都有人說的故事。


前年和女大交流時候認識的瑞士小哥相約在香港碰頭玩耍。一路逛吃都是我中文詢價、買吃的,然後英語和他解釋這是個啥…直到走到一個大媽賣魚蛋的小店門口,一瞬間忘記魚蛋怎麼說了,只記得??…然而瑞士小哥並不能懂韓語。
我只好說fish egg(對不起我外…),然後就聽那個大媽用粵語說(打不來):「不是fishegg啦,this is fishball,made by fish。Trust me,it"s delicious!I give u two dishes, 15 for each! Careful burns!」
然後就是和瑞士小哥無障礙英語交流時間,最後還不忘用港台腔的普通話和我說多吃點,下次再來,切換順暢無壓力。
不得不佩服,英語普及度遠遠遠遠高於我魔都。


這個問題下的部分答主朋友們,真的就是沉迷於口音。
每次提到英語水平,先看人家口音。
彷彿香港人的英語口音重就變成了看低他們英語水平的理由。

不如隨機抽200個香港大學生,200個大陸大學生進行英語交流對話

看看誰表達的意思更加準確,
誰的表達更加流暢,
誰的口語辭彙量更加豐富(能談論更多的話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322271/answer/177050408

以下是一個的士司機(黑衣服)的車被老外(藍衣服)打了一拳後,他直接啟動了奧拉夫的大招的情況....(評論有好心小夥伴找到了視頻鏈接,來來來我們一起開車車)

事情經過:老外想打的士然後走到馬路上給了一個的士司機的車一拳...............然後沒想到就這麼一拳就把我們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接班人意識的良好民族素養給打出來了....

看完之後我的表情是這樣的(O。o)
根據我的判斷和觀察,司機暴走之後英語水平應該到達6級500分左右,人家7天瞬間提升6級成績...................不好意思香港司機只需要一拳就完成了
(哈哈哈哈哈哈我覺得這句話好好笑啊你們覺得好笑嗎哈哈哈哈哈哈快來打我啊我也要提升啊啊啊怎麼加粗啊?


少壯多努力,老外徒傷悲啊啊啊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吧我不加戲了)

大家別惹毛的士司機...我怕一拳下去司機法語西語也會很6666.....再加上島國出產的動作片對白.....不敢想像......


然後我之前逛花園街遇到一個老外跟一個店主阿姨砍價,那個阿姨說
This is hong kong ar international city ar no money dont come to hong kong la we have enough money to pay bills ar so we wont bargain ar see you see you

Welcome to hk.....................

給個讚唄我這個上網方法科學吧....要是不給讚關注下也行啊........

this!!
is!!
spa...hong kong!!!

我也很喜歡老司機

這是剛剛玩的老司機輔助(麻煩自行配戴霸天機甲皮膚哈哈哈哈哈哈哈),adc一直說,老司機準備開車 哈哈哈哈哈


日常很少用英語,上次在家裡樓下的超市,售貨員想問一個貌似南美裔老外要不要刷信用卡積分,就說不清楚,稍微幫忙解釋了一下。


雖說法定語文是中英文,但實際上底層只會粵語。受教育多一點的,普通話和英語會好一點。


大學裡面,理論上工作和教學語言應該是英語,但校長也都反覆發 email 強調,「我們是一家講英文的大學,公開場合都應該說英文的!!!」。但只要不是課堂正式交流,私下裡或者普通話或者廣東話,都是怎麼方便怎麼來。除非遇到非華裔,必然要用英語的。但至少落在 email、作業、當堂彙報、課堂提問、考試等等正式方面,還都是英文。其實對教學帶來很大影響,有些學生知識點會,但英文表達不好不熟練,提筆忘 word。有些學生聽英文授課有困難,尤其是英文中的專業術語不像中文容易推斷,需要課後或者多讀相關英文資料或者找相應中文資料進行補習。


專業人士,不少人的英文帶很重的香港口音。英語的香港方言,在英語世界,也已經有了一定地位。但能達到母語水平的也不少。具體比例不明。


幼兒,家庭條件比較好的,請菲佣的,英語可以達到母語水平。其它的,大多數也就與內地一線城市中等偏上程度相當。一個主要原因是外教資源豐富、廉價,可以廣泛普及。有的香港幼兒園,小朋友英語課的內容是唱跳寶萊塢電影中的歌曲舞蹈……


作為在香港生活過一年的美國人,我覺得香港人的英文很不錯。當然這跟受教育水平有關係,去街市跟小販用英文交談會很不順利,但是去商場買件衣服銷售的英文溝通經常是沒有問題的。同樣是東亞的大都市,香港比東京首爾台灣北京的英文普及度要好很多。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那麼執著於口音這件事,誰沒有口音?美國人的英文也有不同口音的啊,難道不是聽不聽得懂辭彙量大不大語法正不正確比較重要麼?


香港英文使用頻率及程度均不如新加坡無疑。

原因大概有以下幾方面:

  1. 香港人過 90% 是廣州話的母語者,其外普、英母語者均為個位數。新加坡目前的數據大概是英語母語者 32%、普通話 36%、其他中國方言 14%、馬來語 12%、諸印度語言 4%。但是新加坡的語言是逐漸傾向於英語的。華裔印裔小一適齡學童中,已經過半是英語母語者了。而香港並無此趨勢。
  2. 香港中小學英語教學與廣東話教學名義上大約對半分。實際上英語教學學校也常常使用廣東話。新加坡基本所有學校均為英語教學及英語環境,無論口語還是書面語,新加坡學生英語水平普遍高於香港。
  3. 香港政府的政策是推進兩文三語(中英文、粵普英語)。新加坡政府以英語為工作語言。

可以看看這個 YouTube 關於香港新加坡英語試卷的比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x4Fe6_nBXk

至於企業中,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殖民地時代的外資財團和香港的本地企業是廣東話為主,通常也會要求英語流利,部分崗位也會要求普通話。較為國際化的外資企業中,一般是公事英語溝通為主,但是私下談話或者對客戶說什麼語言則是看情況。

總而言之,精通兩文三語當然最好,但是只會其中 1-2 種看自身能力以及公司環境,也是可以沒問題的。

另外附三個關於香港英語使用情況的統計。

香港統計資料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
鏈接:http://www.statistics.gov.hk/pub/B11302512013XXXXB0100.pdf新加坡統計資料來自政府統計部。
鏈接:Statistics Singapore


只是站在一個遊客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很多回答里好像說香港人英語並不好,那我就不知了。我只是站在一個遊客的角度來寫寫。如果和諸君的理解有出入,也就當茶餘飯後的笑話隨意看看就好啦,望君多多海涵。

-----------------正文-------------------
多年前去過一次香港,去年去過兩次香港,個人感覺英語普及程度還是非常高的。

當時我們一行人,基本都不會粵語,我會聽,也只會講一點點(發音不標準怕被笑話)。當時飛機晚點,下榻後已經將近7點了,去下面逛了一圈,一家家的問:「四位,冇訂位,幾耐?」(感覺自己在說:「我,騙子,打錢。」2333)都要等位半小時以上。最後去到了一個商場頂樓的麥當勞,我在旁邊浪,那個帶著灰框眼鏡的小哥對著他們三個說了一大堆粵語,他們聽不懂,於是把我抓來了...

為了方便,我就直接問那個小哥:「識唔識得普通話?」他呆了三秒,然後一臉尷尬:「會港啊,少少。」我一聽,糟糕。情急之下改口:「咁你識唔識得英語?」

「Yep. Of course."

接著就是英語交流了(他們三個會說英語的)。

在魔都這裡的話,我記得看到過市中心某卡樂星裡邊的點餐員和外國人交流過,其他的就不知道會不會了......

之後大家分頭逛商場,在店裡買衣服買鞋子都基本上是用英語交流,大部分都很流利,而且很多人說香港人說英語會有口音,感覺還好吧,有幾個小姐姐說的是真的溜。

印象比較深的是連酒店的保安也會說英語。我問他:「洗手間喺邊度?」他大概是聽出來了我粵語的不標準,馬上用英語和我說,雖然有些小口音,但是一個保安能說英語還是感覺很新奇的。(或許不是保安?)

偷偷說一句,感覺香港的英語普及程度比普通話高...我會不會被抓起來啊,好怕哦。

總體來說,還是感覺香港的英語使用水平還是很高的。我不知道是不是非市中心的地方也是普及率這麼高,但至少我感覺,還是會比魔都要高一些。


更正:比卡超是我打錯了
我是廣東人,平時說粵語,但是碰到一些專業術語就不得不轉換為普通話。我想跟香港人的情況是一樣的——這些專業名詞、外來名詞找不到對應的廣東話辭彙。廣東話作為一門方言,很多辭彙缺乏一個權威的廣東話音譯(沒有,或即使有,人們也不熟悉),而且粵語保留了古漢語的入聲,讀音短促,所以讀普通話的音譯會覺得很拗口,所以借用普通話或英語,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廣東話本身又是一門獨特的方言,得益於香港獨特的政治地位,它也是官方語言,所以一些人們使用較多的外來詞也有了約定俗成的翻譯。比如貝克漢姆翻譯成碧咸,用廣東話讀就非常通順了,在粵港兩地都這麼使用。同樣的還有「比卡超」,是「皮卡丘」的港譯,但也被粵港兩地人民普遍使用。港譯也有其獨特的魅力,比如「麥當勞」就是參考了港譯的。

綜上所述,港人之所以在平時交際中夾雜英語,是受粵語這門方言自身表達能力的限制。粵語雖然大部分常用的外來詞有專門的音譯,但許多外來詞還是沒有一個約定俗成的音譯。

但港人使用英語的比例絕對沒有40%那麼高。如果常看粵語電影、粵語連續劇就會感受到,香港還是中文(粵語)佔據主流。接觸港人多了,你會發現港人的平均英語水平其實跟大陸人年輕人差不多。曾志偉還曾經扮演一個完全不會英語的阿伯。這說明在港英時期生活過的人不會英語的大有人在。至於為什麼題主會感受到香港人說英語的比例高,我想是因為一方面香港外國人口多,第二是因為香港人的普通話實在捉急,想像一下十幾年前電影裡面扮演廣東富商那些人的廣普吧,他們跟北方人交流還是使用英語方便些,但如果你會講廣東話的話,他們還是很樂意跟你講廣東話的,因為香港本地的粵語口音就非常多,他們事實上不太能分的清你是廣東人還是香港人。。。。


發一張圖,這是在下自己曾經發過的朋友圈,大家自行感受吧

為啥圖片傳不上來。。。。

算了我複製粘貼吧

在吃飯,旁邊坐一對香港母子,對話如下(我把廣東話翻譯成了普通話,但英文保留了原汁原味):

母:你知不知道一年學費多少? one hundred and eighty thousand!每次交完錢過多久才需要再交?twelve month.
子:整個four year都是這樣?
母:沒錯,所以我現在在你的account里存的錢,到時候你自由支配,但要自己交學費,ok?
子:我想我可以先提minimum出來for一些旅行
母:但你要保證到時候能提出足夠的錢交學費, re不reasonable?

我心說,re...reasonable,只是我有點eggache。。。


說句題外話,我香港前老闆英語簡直horrible,口音巨重卻非常自信。

舉個例子,我做計算力學免不了要寫很多代碼,有一次老闆說 show me the "cock" !

我當時就是一驚,這哥老婆孩子都有了為啥還要看我的丁丁

後來看我呆住了,他直接拿起我的電腦看代碼了。完了留給我一句,you should improve your English

原來他說的是code


如樓上答友所說,香港的普遍英語水平確實不如新加坡,但根本原因並不是香港推行兩文三語,而是兩地不同的人口組成。這兩個地方都是英倫價值觀,都以英語為上流,但新加披國民是三大族群: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這三個族群有著完全不同的母語,漢語、馬來語和印地語之中任何一個都無法成為全國通用語。雖然華人佔優勢多數,但中華文化畢竟沒有足以在海外塑造能與盎格魯-撒克遜價值體系比肩的影響力,所以漢語也無法作為通用語,反而是共同的第一外語——英語最公平。而香港除了殖民者之外的主體居民幾乎全都是華人(除了極少極少部分的印度和東南亞人),粵語是全民母語,在這種情況下降低母語地位、通用第一外語的難度很大。
另外,新加坡作為世界上最大兩個穆斯林國家包圍中的華人主體袖珍國,頗有風雨飄搖之感,被迫立國就必須堅決對接西方才有機會生存,就像蒙古國在中俄之外尋求第三鄰國一樣。英語是立國之本,容不得商量,這危機感也比香港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所以目前香港的情況是:寫英文,說粵語。所有字面上的東西,包括政府、學校、企業里的所有郵件、通知和任何工作往來都是英語,即便有些領域為了便利用漢英雙語一式兩份(比如房產中介的租賃合同),也會註明如有任何字面歧義,以英文為準。而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是說粵語的,除了外國人或者在外國出生長大後回到香港的香蕉人在場的情況下;電視台也全是粵語節目。但有趣的是,雖然日常使用粵語,但港人日常用whatsapp等即時通訊工具聊天卻全都是打英文。這充分說明英文在字面上的絕對優勢。其原因,一是在意識上覺得漢語不正式、不精確;更重要的則是港人的漢語水平不夠好(不完全是被殖民的緣故,香港很多人口當初的來源本身就是文化程度不高的閩粵移民,沒有什麼中國文化基礎。新加坡也是這個情況,李光耀就和鄧小平談到過),不像大陸和台灣一樣可以比較可靠地運用經過和化和歐化後的現代漢語(雖然相對於西語也有語義不夠準確的特性,但畢竟在多數工作領域還是可以可靠運用的)。

當然,在大學裡除了中國研究相關的專業(中文系、歷史系、人類學系等)之外,所有課程都是用英語講授,即便是以中文教學立校的香港中文大學,也在多年前就演變為英文授課。我們平常與導師開組會時,大家一見面都是粵語或者普通話(因為有內地同學在)聊一下天,但一旦開始談研究和論文,所有人都自覺轉入英語。這一部分是因為香港和內地同學同時在場情況下用粵語或普通話都有失公平,但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觀念上認為英語是工作語言和學術語言。

但我對香港英語使用最不適應的是他們區分母語和外語發音方式的能力很差,在粵語夾雜英語單詞時英詞的發音十分奇葩。母語夾雜英語本沒什麼問題,對香港人來說很多舶來概念都是首先從英語接觸的,直接拿來也很自然,但問題就是好好的英語不好好發音,英語從他們嘴裡說出來連親媽都不認識了。因為廣府話中沒有輕聲,所以英語的單詞重音成了災難,比如number,到了粵語里就變成了「那姆拔」,那個「拔」說得超重。類似的還有printer說成「普拎塔」;manager說成「買你扎」;USB說成「優埃死逼」;monitor說成「檬尼塔」……太多了,舉不勝舉,基本上尾音都發得特別重,非常難聽。有的多音節英語詞甚至被簡化成一或兩個音節後再用粵語發出來,比如security就把後面的-rity扔了,只用粵語發secu的音,幾乎像惡搞一樣。這也影響了香港人在全英語說話時的發音,很像日本人強行用片假名拼寫所有西語辭彙,結果發出來都是日語化的音。而內地人因為母語比較強勢,把母語和第一外語分得比較開,英語發音就是英語發音(當然是在發音學得正確的前提下),儘管水平一般,發音基礎卻要好不少,我是覺得這樣對兩種語文的運用都有利。至少我認為上海陸家嘴一帶的英語環境是完爆香港除金融中心外的一般地區的。香港勝在普及,我的印象是只有體力勞動者比如保潔員等工友不太會英語;做稍微有一點社會性的工作,比如宿舍管理員,都是會英語的,否則他給我們辦入住手續和寫通知都做不了。

利益相關:在香港上了三年學的大陸人。


知乎上更多的是大機構高學歷等各種精英匯聚地,對香港普通居民可能不太了解。如果題主真有需求,可以在香港街頭隨意攔人以英語提問,心裡大概就有數了。
多說兩句。作為70後,我們應該是心理比較沒自信那一代。從小接觸到的信息都是美日這些發達國家有多好,教育水平有多高,日本香港這些地方孩子從小學英語,水平高到天上去了。後來去了這些地方,看到一些跟以往了解不一樣的東西。拿中產來說,哪個國家中產手上都沒有餘錢,哪個國家都有貧民窟,街上都有流浪漢。曾經在紐約乘地鐵,一對中國裔夫婦為了怕我遇到危險,毅然提前下車,再換乘站陪我站了10分鐘。去日本,一般除了學生,英語幾乎交流不下去。香港更甚,有一次買東西,賣家是老年人,普通話交流不下去,英語也交流不了,讓我外國同事看了半天笑話。
知乎er最大的問題在於不接地氣。多出去走走,多跟當地人聊聊。世界不光有風花雪月,還有柴米油鹽。


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拿香港和新加坡比?
新加坡根本不用中文啊!李光耀推中文是自己不能變成白人的臉。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中文和馬來語和泰米爾語只是輔助的語言。類似於中國少數民族自治的地方會學少數民族語言一樣。老李家還說馬來語,你不覺得很諷刺么?

新加坡當年是如何打壓華人創辦的中文教學的南洋大學的?可見新加坡那些人,根本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當然後面去了很多大陸移民),白人又不會認為他們和自己一堆的,所以只能說自己是新加坡人。呵呵呵,新加坡才幾十年,根本不能算一個ethnicity。

我不得不說,香港是一個有「中文文化」的地方,比如,香港大學有非常好的中文系,中國歷史系,中國哲學系,中醫學。就水平來說,不敢說超過北大等國內一流,但和二流是可以競爭的。有很多非常牛的學者。金庸的小說都是在香港寫的。

我在香港大學的一門中國哲學課,大家拿著中文的《老子》,聽一個老外教授用英語上課。那個老外是著名漢學家,曾經受周恩來總理接見。

另外,粵語也是一種獨特的語言啊,也是有獨立的文化的。當年經典粵語歌,絕對的暢銷文化產品啊。香港還有很多粵劇表演團體,粵語文化的發展不亞於廣州。

所以,很多香港人不喜歡北京的那個政府,但不代表不喜歡五千年的文化,還是讓孩子背唐詩宋詞。向老外推薦中醫和李時珍。愛國不等於愛政府。

關於香港和北京的關係,請在知乎搜索我的文章「為什麼北京管理香港如此之難?」

回到英文,
高中教育水平的以上的人,不過把英語當做工具而已。除了那些從小英美加教育出生的。

法律和金融等行業,全部以英文為準。但是現在也有很多中文翻譯。

我覺得香港是真正的雙語文化的地方。學貫中西是香港精英的理想。

---------------------------------------------------------

更多香港資訊,歡迎關注公號「心心麻辣雞湯」

為何北京管理香港如此之難,如此的費力不討好? - 知乎專欄
如何評價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遭弟弟妹妹公開聲討? - 知乎移民香港有哪些利與弊? - 知乎
怎麼看待香港的未來前景?還有希望嗎?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 知乎


使用程度,一般EMAIL,通訊軟體交流用英文,跟非亞洲人聊天都是先用英文。

不能量化或準確計算,有答主說在香港工作用File和 printer 兩詞顯示香港人英文不好嗎?我簡單回答一下,這是懶音也有歷史背景,其歷史背景是港英時期普遍都是教育水平低,所以直接讀成了粵音比較好記,但小學生都會知道這不是正確讀音,港人自己人交流必然聽懂,但面對外國人一般就會自我糾正了再說出來。

我更承認帶懶音是香港人的英語水平上不可或決的問題,但用這點來顯示英語水平低下,那我必須解釋了。

同理,CODE 和COCK 也差別太大了。能猜不到上文下理嗎?難道英文水平就只能聯想到COCK嗎?這是我想笑的地方。

我現在在上海上班,我也聽過有人把VOICE 念成WOICE,W音跟V音的發音都還沒分清楚,但我不會黑好嗎?

英音美音的Z發音不一樣,我發了英音有人說我錯,難道我說他見識少嗎?沒有,只是生活環境不一樣。


工作用英文,交流用粵語,普通話也有流行趨勢。


英語的使用量跟英語水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香港的英語使用量源於廣東話的拼寫和表達有時較為「累贅」和「複雜」。說起香港人的英文水平,相信不少人第一反應是:「國際化城市,英文肯定不會差到哪兒去」!

再加上不少港劇里演員都是台詞中夾雜著頗深奧的英文單詞,比如之前很火的《ON CALL 30小時》,電視中出現的病例很多都是直接用英文表達的。於是,香港人=英文不錯這個概念深入人心。。。然而,去年11月,英孚教育(EF)公布了第六版的全球英語能力指標報告(EF EPI)結果,分析了2015年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的英語水平

報告顯示,香港的英語水平屬於中級程度,即能參與有關其專業領域的會議和為熟悉的題材撰寫工作電郵等,排名第30位。但是,在第二版(2012)和第三版(2013)全球英語能力指標報告中,香港分別排名第25和第22位。

2016香港EF EPI全球排名30

英孚英語熟練度指標國家分數排名

(圖片來源:搜狐教育網)

反觀內地,雖然排名39,仍處於中低度水平,但在包含港澳台地區的中國城市排行中,上海排名超過香港,英語熟練度位居全國第一。而實際上,自2014年開始,上海的英語熟練度指標分數就已經超過了香港。

2016英語能力指標報告城市版

(圖片來源:搜狐教育網)

其實不少媒體新聞之前也都報道過香港英文水平退步這一事實。Wall Street English英語學院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去年第三季電話訪問約500名18歲或以上的港人「笑死我」英文如何表達,僅得1%答對,甚至有人直譯「laugh die me」,受訪者也對其英文水平的信心指數偏低。

甚至在回歸之前的1988年,英國《金融時報》就已經刊登了第一篇有關港人英文退步的文章,報道稱,香港大學對學生的英語水平特別擔心,於是決定為三年期的課程增設為期一年的預科。其實1997年香港回歸後,政府推行兩文(中文和英文)三語(廣東話、普通話和英語)全新的語文政策,並將普通話列入學校的必修科目。與此同時推行母語教學,在1998年母語教學的學校比例由英國統治時的12%劇增至70%。由於《內地與香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實施及泛珠合作構想的落實,香港與內地經貿的速度正在加快,這使得一些人在重視普通話的同時,出現了輕視英語的傾向。 曾經就有不少香港零售企業表示,聘請一名銷售員,普通話好是第一,因為服務對象主要都是內地人。

局港多年,對比香港與內地的英文水平,還發現了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香港的人口語和聽力更好,而內地人在閱讀和寫作部分做得比港人好。其實這歸結於教育和考試的不同:

香港DSE文憑試(相當於內地高考)中英文的考核包括了聽、說、讀和寫四部分,佔分比重均衡。而內地的英語考試重心都放在了閱讀和寫作上面。所以兩地同學的學習側重點自然不一樣。

其實,近幾年香港人已開始有了憂患意思,正在努力保持自己優勢的同時,也加強自己弱勢的改善。本人也希望香港利用這個國際大舞台可以將國際語言發揮的更加專業。


我碰巧去香港中大參加過朋友的畢業典禮,現場給我的感受是:英語才是這些大學生們的母語,漢語只是人人都會的外語。

把大陸和香港的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拉出來橫向對比,香港本科生或研究生的英語水平無疑是碾壓性的優勢,而且英語也確實是他們日常學習和生活用語言。

其他階層或年齡段人群的英語水平,不見得都能做到近似母語的水平,越是低收入階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用英語的機會越少,更多是說廣東白話,但無疑英語水平也是大幅領先大陸的對標人群的。


香港人用英語,日常生活大概佔2成,個人感覺。
但是,毫無意義。
我不明白香港人是詞窮還是習慣,
一些可以用漢字代替的詞語,很喜歡用英語。

比如
例句1:這件衣服的是什麼size?
例句2:你這件衣服和這條褲子不是很match。
例句3:這個東西是for明天的,下次你要自己事先prepare下。
例句4:今期六合彩是什麼number?
例句5:這篇文章先拿來給我check下。

以上對白真是很難接受,簡單的辭彙特地不用中文用英文,你們開心就好。不過現在我也忍不住蹦幾個英語單詞,換換口味來說話,也是頗有閒情逸緻。

不過香港部分課程用英語教,在專業性高的對話中,英語佔5成
例句1:這道題得先用double angle formula,再用integration by part
例句2:這個物體的net force等於0,acceleration不變,接下來就好做了。
例句3:chlorine是simple molecular structure ,他的molecular size越大,intermolecular force就越大。

這種情況用英文那也沒辦法,因為課本是英文,老師也沒教這些名詞對應的中文,加上香港人很少讀專業名詞的中譯,所以會感到不習慣。這我就沒什麼意見了。

以上為 香港人 和 香港人 之間對話的英語使用程度。
其他情況就另當別論了。


簡單來說香港人的英文沒有想像的那麼好,但也絕沒有認為的那麼差。


推薦閱讀:

有哪些音譯過來但比原詞更勝一籌的詞語或片語?
如何優雅的提取ass字幕文件里的文本?
英語書寫是不是把本子要放斜,一種字體有一種姿勢嗎?
在外語類高校成立字幕組有可行性嗎?
《間諜之橋》中,蘇聯間諜魯道夫對詹姆斯說的Standing man原文是哪一種語言、怎樣拼寫?

TAG:香港 | 英語 | 多語言環境 | 外語 | 香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