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學名字由來是取「天地交而萬物通」之義,這是真實起源還是後人附會?

在問題『為什麼上海交通大學的英文名字是 Jiao Tong University,「交通」不用其他單詞代替?』下,有不同的意見出現:

@高宇皓:這裡的「交通」不是Traffic的交通,而是取「天地交而萬物通」之義,因此譯作Jiaotong University。
@丙等星:取自"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
@魯任君:「天地交而萬物通」是張傑校長給他做的一個新的解釋。


據我了解,「天地交而萬物通」是張傑校長上任後對交通大學名字做的新闡釋,也是作為一校之長對自己管理的一所大學校園氛圍和精神面貌的期許。關於這一點,張傑在2010年4月10日校慶大會上的發言說的比較清楚。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0001b0100i0ex.html

「當最初「實業交通」的實際意義在歷史的塵埃中漸漸淡去之時,「交通」二字作為校名更多的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傳承。在「交通」之名下,交通大學的「大學」之道承載了「儲才興邦」的建校理想,光耀了「當為第一等人才」的辦學理念,也讓這座學府擁有了「天地交而萬物通」的胸懷、氣度及其獨有的風格。
  中國傳統文化對「交通」的理解源自莊子所云「交通成和而物生焉」,闡釋的是一種宇宙觀和價值觀,是中國人對宇宙萬物和諧共生的哲學認知,是對自然規律的獨特感悟。」

貌似許多人都以為是張傑校長刻意攀附,牽強附會,為交通大學的名字尋找一個上高大上的淵源解釋,著實冤枉。他自己做的發言就說的比較好,但也有不少對他活動的報道誤讀其意,直接說是解釋來源,給現在的誤傳添油加料。

查查交通二字的本意,現在大家常用的道路交通倒真是新釋義,古時的確不是這樣解釋的,更多是動詞。
1、通達無阻。管子˙度地。山川涸落,天氣下,地氣上,萬物交通。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交感、感應。莊子˙田子方: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3、溝通。禮記˙樂記:此則周道四達,禮樂交通,則夫武之遲久不亦宜乎!
4、往來、交往。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諸所與交通,無非豪桀大猾。
5、勾結串通。三國演義˙第十回:樊稠何故交通韓遂,欲謀造反?紅樓夢˙第一○五回:賈赦交通外官,依勢凌弱。
6、汽車、船舶、飛機等各種運輸工具在陸地、水上或空中的往來。亦指信函、電報等來往。

PS:說來和交通有緣。上的中學是交通局援建的,於是被稱為交通希望學校。讀大學時,過年回家常被老家一些人認為讀了一所交警培訓學校……


強烈反對最高票答案!!!你可以擺事實拿證據,但是你不能一句「我覺得」就歪曲我母校校史!!!
本來從來不登陸知乎的,昨天用客戶端偶然看到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就點進來看,但是最高票回答讓我實在不敢苟同。
1.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交通大學確實由京、滬、唐三校組成,但是北京交通大學的名字在那時就已經確立了,十年前由北方交通大學改為北京交通大學是恢復校名!
2.抗戰前,校址在府右街,抗戰爆發時,北交先是遷至湖南,再遷至貴州,再遷至四川,但學校傳承沒有中斷,解放後又回到了府右街,雖然幾次更名,但學校還是原來那個學校。
3.建國後,確實由鐵道部接管,但並不意味著北交從那時才創立!52年院系調整,北交各院系確實經歷分分合合,但那不意味著北交的前身是哈鐵院和北鐵院!去查上交校史,也經歷過52年院系調整,這又怎麼說呢?
4.確實,目前北交西南交大發展不如其他上交西安交大,但歷史源遠流長,感情在那擺著,要不然也不會把毛爺爺給校名的題字給其他學校用,今年的交通大學商界領袖峰會也是在北交開的,五所交大齊聚一堂,可喜可賀,大家一起把交通大學建設好才是真的。
5.作者口口聲聲說只談命名不談傳承,可是字裡行間總是想把我們北交西南交大剔除交通大學的行列。我們不是南洋公學一脈,但我們前身至少是1909年創建的鐵路管理傳習所。是,我們是窮親戚,你們可以不認,但我們也是建校百年的,歷史在那擺著,每一個北交人都想把學校精神發揚光大,重現平院風采。
言辭可能稍稍激動,但我是不容得別人對我們校史亂說。至於命名含義,本身來源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把「交通大學」建設好!


關於為什麼「交通」用拼音而不翻譯成其他比如traffic或是communications這個問題。
樓上各位有好像都沒提到最重要的一點:
交通的含義不只是我們交通運輸,還包括通信,旅遊,氣象等等方面~

民國的時候交通部管理範圍是相當寬的,記得原來無意中看到「中華民國」交通部的網站,下面還有相當多的部門仍然在「交通部」門下。
鏈接:
中華民國交通部
剛剛又看了下,

交通部是中華民國有關交通業務之最高主管機關,其業務範圍涵蓋運輸、通信、氣象、觀光等四大領域。

不過現在通信這塊已經被分出去了。
我們大陸的交通部其實全稱是「交通運輸部」,原來鐵路業務也是由鐵道部來承擔,航運現在合併鐵道部以後,跟民國時期的交通部和現在台灣地區的交通部比起來業務範圍還是小很多。。

所以說,這裡的交通當然不能翻譯成trafficcommunications等等
至於「天地交而萬物通」,「四通八達」這些意義,我個人認為是後人牽強附會的想法。
交通銀行名稱怎麼來的?同樣也是來自交通部,具體點應該是清末的郵傳部,也就是北洋政府交通部的前身了。

可以說是人們給「交通大學」的「交通」賦予了太多的意義,而實際我們平時用的「交通」的含義退化了。


所以說,「交通」跟其他「XX科技大學」的「科技」,跟「XX財經大學」的「財經」含義沒啥區別,都只是指的某一行業。
------------------------------------------------------------------------------------------------------------------------------------

至於@天光 前輩的答案,大部分還是很贊同的,但小部分解讀過分了。

我們北方系交通大學的「交通」,也確確實實來自民國交通部時的合併。

所以也都別爭了,這裡的交通沒啥其他意義,字面上都是普普通通「交通」的意思。
但「交通大學」,「交大」名字是響亮的,是靠各個交大前輩的努力創造的。
不止上海系交大培養了那麼多院士,北方系也有四十多位。

至於@天光前輩評論中所說「52年被肢解後的繼承之一」,非常不贊成。唐院到52就被斷開了么?

學校是拆分了很多,但總體最重要的院系(建校最開始的專業)沒有分,本校出來的傑出校友,兩院院士絕大多數也是出自這幾個院系。
照您的觀點來看,那新竹交大在光復的時候也只剩一個電子專業,上海交大遷往西安的時候,也只剩
幾個系。但也沒說交大各系都就此斷了香火。


您也說了,關於一個大學精神的延續,最重要的是傳承。
確實52院系調整以後,院系拆分,改名為唐山鐵道院。甚至遷校到四川以後,僅剩兩個系(土木,機電),在此期間也培養了大量人才,包括在遷入四川,78年恢復高考之後,也培養了數位院士,這就是唐院校風的延續。
就說我在校時的學風,別的地區我不知道,在四川還是風氣很好的。學校對學生質量的把控下降了么?現在很多大學都搞大四清考吧,有學校靠這個創收的,我們一直沒有,可以問問了解的人,每年土機電有多少人被卡著不能畢業,每次期末考試的時候多少師兄跑寢室買書複習跟我們一起考試。。我畢業的時候看到學院的所有學位證在畢業前都是蓋章好的,只能憑成績單全部學分通過才能去領,還看到過學生撬門去偷學位證的事。不過確實生源質量下降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物質方面傳承就更多了,各種建校以來的文物都完整保存傳承了下來,包括毛體字的「交通大學」原本,1900屆學生的畢業證等等。還在四川讀書的時候,感覺在學校報考的學生中北方人可能是最多的了,搞得我四年都沒學會四川話。

所以是不是對於「交通大學」解讀太過分了呢?我原來還想到過,可能當時唐院複名的時候也就是跟民國時交通大學命名的時候一樣,本來就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名字,以解放前後唐院的名聲,也不至於借誰的光,只不過到了現在,大家差距越來越大,於是「兄弟」說:你其實是抱養的。。

確實現在北方系兩個交大發展不如上海系,我們這裡強調「交大」,可能就有人感覺是拖了後腿,在蹭面子。
但人總是這樣,附庸風雅的事很多人都會做。全國「交通大學」的題字都是毛澤東給北方交通大學題的字,然後各地紛紛把北方去掉銘在校門上。

所以@天光前輩的答案里,我很理解為什麼關於一個「破牌子」會有那麼多爭議。我曾經碰到過上海交大的學生,對我們「交大」報有偏見,根深蒂固的偏見,很自然的說出,哦,因為52年,唐院跟以前國立第二交通大學是2個學校,我們的含義是不同的,呵呵,你們才是正真的「交通」。

交換下角色,我會不會也是這樣呢?
確實我在校的時候也曾經其他「交大」學生吵的不可開交,跟上海交大跟華東交大的人都打過嘴仗------分別在兩個相反的立場上。現在想想,如此幼稚。那時感覺自己很有理,虛偽的榮譽感,膨脹的自信心。

現在越發感覺,這種討論真沒意思,有意義么?誰能完全駁倒對方呢?到最後純粹是比誰的校友多。

學校很多東西對我影響很大,我很感謝學校,交大唐院的精神。
尤其是在工作以後,第一次參加當地校友會,一群老少爺們在街邊拍照,大喊竢實揚華,自強不息的情景;還記得坐火車經過武漢長江大橋就想起茅老的那一刻;還記得曾經穿著學校發的印著校徽的T恤在西藏旅遊時,一個老頭校友一下子把我從人群中認出來的那份激動;多少個不眠夜裡,趕論文抑或趕工作進度,困得真不開眼,突然想起「竢實揚華」幾個字,立馬就熱淚盈眶熱血起來。。

後面就寫偏題了,還寫了這麼多。
愈發想回成都看看了。看看那醜陋校門上樓金的「西南交通大學●唐山」,看看大白菜,看看新校區後校門修完沒有,去誠眷齋看看哪位學弟在睡我的床,再聽聽難聽的下課鈴聲,再去蹭一堂課。。。

再次感謝母校,給了我這麼多精神財富。

最後,我想,我還是有資格談論「交通大學」,討論「jiaotong」的含義。

因為我繼承了交大唐院的精神---竢實揚華,自強不息。


據老校友回憶,交通大學這個校名,是在一九二O年冬,最先由電機工科第一屆畢業生、一九一一級校友、當時在交通部任職的鐘秉峰提出的。那時剛上任不久的交通總長葉恭綽,為了提高和發展交通教育,一上任就著手進行部屬學校的改組,採納了鍾秉峰校友的建議,提請北洋政府通過,即將交通部部屬的四所學校:北京鐵路學校、北京郵電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和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合併改組為一所學校——交通大學,葉恭綽任校長,並於一九二一年春正式啟用交通大學校名。它包括交通大學上海學校、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交通大學北京學校三部分。
  一九二二年夏,北洋政府改組,葉恭綽下台。隨之交通大學也重新改為兩所學校,即改交大滬校為交通部南洋大學;改交大唐校為交通部唐山大學,改交大京校為交通部唐山大學北京分校(一年後又獨立為北京交通大學)。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後,國民黨建都南京。滬、唐、京三校先後由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接管,並分別改名為交通部第一、二、三交通大學。一九二八年秋,交通部推行合併計劃,重新以交通大學總其名,任命一位校長,以滬校作為交通大學本部。在上海設有電機工程、機械工程、交通管理三學院。改京校為交通大學北平管理學院分院,改唐校為交通大學唐山土木工程學院。抗日戰爭時期,三地校址分別幾經遷移,學校名稱也幾次改換,但仍然屬於交通大學一個學校。直到抗戰勝利後,一九四六年起,三校先後獨立。在上海的仍稱:國立交通大學;在唐山的改稱:國立唐山工程學院;在北平的改稱: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由此看來,當時定名交通大學,有三個意思,一是隸屬關係,交大從一九O六年改隸郵傳部起,到一九三七年秋改隸教育部前,都屬於交通部門;二是學科設置,學校從一九O七年冬設置第一個工程學科,即鐵路專科起,到解放初,主要是交通方面的專業學科;三是畢業生的出路,學生畢業後,大多服務於交通部門。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我國高教事業的發展,情況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交通大學校名早已突破原來的含意。目前,由於歷史淵源而沿用交通大學這一校名的學校在全國有五所:西安交大、上海交大、西南交大、北方交大和新竹交大。


後人附會的,因為民國隸屬交通部,所以才叫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的「交通」二字源自民國交通部,這應該是毫無疑問的。當時即使是有過「天地交而萬物通」的解釋,也只能是一種美好的闡述而已,不可能因為沒有這種闡述而更名(作為比較,「復旦」二字當取名時就明確提出摘自「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我在04年入學的時候接受的校史教育裡面沒記得聽到過「天地交而萬物通」這個說法,因此我一直以為這是張傑校長特意做出的新解釋。不過如果西安交大的兄弟們也這麼說的話就比較有意思了。也許校史研究發現了新的資料?在沒看到新資料之前我還是更傾向於這是兩所兄弟學校為了提高學校形象而一起進行的努力。


首先確認是後人附會,而非本意。


上海交通大學原名南洋公學,由盛宣懷創立,主授商科和工科。
後多次改名,歸屬亦多次變更,最後歸於民國交通部管轄後更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第一次出現交通字樣
隨後民國交通部將多所學校合併(含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成立了交通大學。


雖然,現在我們無法再找到當時的民國交通總長葉恭綽先生(也是交通大學名字的命名人,交通大學第一任校長)追問其命名原因,但是從這個傳承,以及其交通總長的身份,民國交通部的歸屬,基本可以確認其交通就是我們通常意義的交通。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解放前夕的國立交通大學,解放後分為了3支:
一支追隨國民黨去了台灣,是現在的台灣新竹交通大學
一支留在上海,成為了現在的上海交通大學
一支因為共產黨政府的安排,移師主力前往內陸城市西安,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學。
這三所大學的名稱沿用了老交通大學的名稱而來的

而其他國內的交通大學,例如北方交通大學(現在的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大,甚至華東交大等校,均是解放後交通部/鐵道部建立管理,統一命名的學校,從院校建設來說,和最早的交通大學滬平唐三校確有或多或少的繼承和關聯,但是和原來的新中國高教委接手的國立交通大學,沒有太多傳承關係,只是名字相同。


總而言之:
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新竹交大,其交通大學的交通之名基本來源於民國交通部。解放後和新中國交通部沒有什麼關係,歸屬教育部


其他的許多交大,其交通大學的交通之名基本來源於中國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鐵道部,和前者關係不大。歸屬當初也在新中國交通部/鐵道部。

所以這兩種交通命名的由來,也是不一樣的

因此,當年在學校(上海交大)時,老師領導們嘗有戲言:我們(上海交大,西安交大)都是偽交通,他們(北方交大等)才是真交通呢。
=================================================
6/14 update
評論中引起了一些爭議,回頭看了一下答案,確實有語義不詳,容易引起歧義的地方,做了一些修正。

最後還是想補充一句:
真的去爭論誰的血統更純正,誰的祖宗更光榮,這毫無意義。
把一塊牌子看得那麼重,一塊交大的破牌子有什麼可爭的?還誰正宗誰不正宗?
我本文的意思本來只是簡單梳理一下名稱的由來,沒想到引起這麼多的血統繼承的爭論,還有人專門開答案反駁我,實在是始料未及。

有了一塊正宗的牌子,不代表學校從此就NB了,畢業的學生就從此NB了。
一個學校好不好,實在於其學風學術,教導育人
一名畢業生好不好,實在於其本人的水平和道德
並不因為你掛的牌子正宗不正宗而改變。

當年唐院出身的茅老,出去不被認可牌子,但是人家一樣技驚四座,一樣成為一代泰斗。
國立交通大學又如何?出來的某些校友我就不說了,比如皮帶系在胸口的那位。



本人北京交通大學畢業,從來沒聽說過有這種說法。倒是某年某月某日在學校里逛盪突然發現一塊猙獰大石上紅漆刷了兩個大字「知行」,據說是學校的新校訓,茫然不解望向身邊同學,只見她微微一笑道:是「不知道也行「的意思。


「電影」這個名字是源自《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嗎?


西安交大的孩子來說話了?

交通大學建校時名為南洋公學,隸屬郵政部。至民國,郵政部改交通部,則南洋公學 (上海工業專門學校)言必稱交通。《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學生雜誌》發刊詞云:「鐵路、電報、船舶、電話,有形之交通也;方言、報章、雜誌,無形之交通也。吾國之滯在有形之交通,尤在無形之交通。本校造造之材,在有形之交通,亦在無形之交通。」在當時的人們心目中,交通實乃工業化、現代化的基石,國富民強之源。而從1906年至1937年,交通大學直隸國家交通主管部門(清郵傳部,民國交通部、鐵道部)逾30年,與交通發展血肉相連,密不可分。

因此交通大學取名來自交通部直屬應該是沒有異議的。至於"天地交而萬物通",是在交通大學西遷以前就有的說法,因為我們學校也是這麼說的^_^

爪機黨,引用未註明,回來補充,諸位先看著?


交大來自民國交通部,復旦來自「復興震旦」,「天地交而萬物通」「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都是後來賦予的意思。兩校的校史中都有明確記載,沒有爭議。
至於何時賦予的這個意思,只可以確定於張傑校長無關。
還有就是英文全稱是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 分開寫的原因我不知道,可能是專業遠不止交通運輸,(在上海的交通大學)最早的專業其實是師範。後來把蘇州工學院(大概吧,記不清了)資源大量吸取過來,成就了學術實力僅次於中央大學的老交大。


@天光 首先,我言論過激了,對你造成的不好影響,說聲抱歉。但我還是要對你所回答內容質疑下。由於評論里不能貼圖,就直接回答問題@你。
1.對於你下面的這段話,我不同意。

根據在維基百科看到的交通大學詞條。。交通大學的名字是這」滬、平、唐「三校共有的,來源於民國交通部。與你所說的交通之名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鐵道部不符。

2.你評論里的這段話我也不能同意。

同樣維基百科西南交通大學詞條介紹西南交通大學1896年創建於山海關,時稱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是中國創辦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也是中國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策源地。1905年,遷校河北唐山,定名為唐山路礦學堂。根本沒有在北京呆過。不知道你是在看到的源自民國交通部北京的的學校。


我是北交的,我們校長當時說的「交通」意指「交融天下,通達古今」和題主上海交大的說法怎麼還不大一樣?


如果幾所交大都不認為北交和他們有什麼關係,那請問為什麼全國各地的交大除了新竹交大以外,都把毛爺爺當年題的「北方交通大學」里的「交通大學」四個字摳出來安到自己的校名上去?


這種附庸風雅的心情可以理解。就像現在很多沒文化的人總想給小孩起有文化的名字。於是就想幾個半文不白的字,東拼西湊起來。再配合詞詩經、楚辭、論語之類關鍵詞在度娘上一番折騰,找到一句湊齊了,就說這名字出自xx


簡單來說,民國時期軍閥割據,稅收什麼的特別是地方稅收基本上沒得保證。國民政府靠得住的財政來源只有交通部一個,因為道路鐵路是國家的。所以交通部是北洋軍閥和民國時期最有錢有權的部門。所以很多高等學府都是下屬於交通部的,因此就下了一堆交大。


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你不想想這句話中交通二字是何含義……然後你再想想有人會叫一所大學叫做「intercourse」大學么
公共運輸的交通二字出自日語,古漢語中完全沒有,所以說基本是後人(其實算是近兩任校長牽強附會上去的……(果然讀工科語死早……


附會的,看校慶日就知道了,四月八號,名曰:四通八達


1.交大名字的來源確因隸屬交通部,但論及「交通」一詞的起源和內涵,決不能狹隘的理解為traffic。《易經》中的卜辭,《桃花源記》中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都說明了這一點。(該話題可延展至論現代漢語的狹隘性)
2.即便這個意思是交大校長後來附會的又有何不可?從校名出發表達對交大精神的理解和對學生的寄望,不是很好的事嗎?


推薦閱讀:

中科大和上海交大相比,地理因素影響有多大?
在上海交通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TAG:上海交通大學 | 北京交通大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國立交通大學 | 西南交通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