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不高的書是怎麼成為暢銷書的?

抱歉問了一個這麼大的題目。
昨天拿到一本外國暢銷書,封底有很多名人推薦,紐約時報評論等。滿懷期待地閱讀,結果令人失望。
就不討論這本書到底質量高不高了,但是有些暢銷書質量不高是事實。我想問的是,它們是怎麼成為暢銷書的?
宣傳?具體怎麼宣傳?
推薦?質量不高的書名人為啥給你推薦?
書托?誰請的?
是否存在一個暢銷書模式?

----------------------------------------------------------------
PS:我不是在問有哪些質量不高的暢銷書啊朋友們。。


我覺得一些暢銷書真的很可怕。
譬如《你若安好,就是晴天》。
白落梅的書真的是我看過的最扯淡的人物傳記!打著人物傳記的旗號寫毒雞湯!

當時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沒想到威懾力這麼大。

白落梅的選擇,往往是一些,感情經歷豐富,一生跌宕起伏,粉絲陣容位於中間位置的作家。
然後打著傳記的旗號散播毒雞湯。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思路大概是,全世界都在圍著林徽因轉!(並非針對林徽因,主要談談這書三觀怎麼不正了)
徐志摩雖然和陸小曼在一起了但是是為了忘記林徽因。梁母不喜歡林徽因,然後她死了。梁母的死是對林徽因和梁思成愛情的成全。(看到這真的忍不住了,老太太怎麼得罪你了……)不不,林徽因愛著徐志摩而嫁給梁思成是因為林徽因覺得自己滿足不了徐志摩,多麼偉大的奉獻阿!陸小曼太可恨了,比起林徽因來什麼都算不上,抽鴉片的社會毒瘤!??

然後就是,林徽因太有才了,文筆真他媽好啊(- =)。林徽因太大度了,大大方方把徐志摩讓給陸小曼了。??

得出結論:世間最完美的女子不過林徽因。你們不能像陸小曼那樣坎坎坷坷地過一輩子阿,看看人家林徽因過的多好??你們的女神就應該是林徽因阿!

瑪麗蘇換了個包裝而已。

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
小姑娘:啊,這不是真實般的羋月么?我也向被三個人同時愛著啊,林徽因太完美了,我想成為她那樣的人。白落梅說的對啊,人生就該怎樣怎樣??白落梅文筆這麼好,不如多讀書啊??
(寫到文筆好那,突然有點心疼郭敬明??)

讀者的癥結在於:讀書少的人很容易把文筆好的書和質量高的書混淆,未經歷過事情的人很容易把毒雞湯和人生哲理混淆,不愛文學只愛看書的人根本分不清誰寫的好。


作者的賣點在於:文筆好,看起來有道理實則和朋友圈文沒啥區別的雞湯,打著史實的旗號,當下最火的文人,寫成女神男神人間找不到樣本的那種,男女心目中的榜樣,男女心目中的完美男女神,忽略所有不堪往事和缺點,炒一炒就爆了??


看到這些書大買,我真的,心很疼。
我感覺林徽因,張愛玲,三毛,納蘭容若??都被糟蹋了。
為什麼要從感情出發評斷這些人的生活?為什麼要從你的角度詮釋他人的做法?
誰都不是林徽因,誰都不知道林徽因到底愛不愛徐志摩。
誰都不是三毛,誰都不知道三毛的內心究竟是什麼樣的。


這和騙讀者有什麼區別。
看幾遍百家講壇百度百科,文筆好點就可以寫傳記了?
太不尊重以往那些文人了。


有時候看到這些書大買,我就在想,中國文學是不是真的病態了?
以後,一個隨隨便便沒讀過張愛玲的人都可以冒出來對她的生平大肆評價,卻感受不到她作品中的那股子悲涼。
以後,一個沒讀過三毛書的人,會站出來,說自殺者就是沒用的。
可不可以尊重一下這些離去的文人?


→_→說件題外事
這麼多天過去了,一時興起去查了下白落梅的微博,太震撼了。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里抽鴉片,弄得自己人不人鬼不鬼結局悲慘的不良少女陸小曼,變樣了...
白落梅,你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么...是實在沒的毀了么...


2017 10 13更新

新華書店的第一個推薦 無fuck說 暢銷書≠好書好嗎
暢銷書大致分為:
1.心靈雞湯、成功學。從「做一個明媚的女子,不傾國,不傾城」到「你離成功只需99步」,它讓讀者的心靈得到了安慰,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幹了這鍋毒雞湯,你就離成功不遠啦!偶爾矯情起來看一本不是病,一本接一本的看還當做人生信條的,是病,得治。對了還有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字大行稀好騙錢」。當初年輕不懂事,看完她寫的蘇武的愛情故事、蘇軾的愛情故事、陸遊的愛情故事、唐玄宗的愛情故事……我大為震驚:還可以這樣解?!現在回想起來我只想說:滾吧您吶 (再見

2.青春疼痛文學作品,或者日記、博客出書,大多多愁善感無病呻吟空洞無比。這類書從封面和書名就可以辨認。作者的意圖就是讓讀者沉浸在自己的小情小緒中,以此賺錢。其中有的作者還很成功,事業有成,演講、見面會一場一場地辦起來,但是有一句話說得好「我欣賞你的人,但是欣賞不來你的爛文章。」 比如x時代1234、陪xxx度過漫長歲月,x的青春不迷茫……

3.「麗江的故事」、「西藏的故事」、「尼泊爾的故事」,拜託你們不要再污染聖地了,現在這些地方都是因為你們而變得越來越商業化,什麼約炮的、獵艷的層出不窮。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是不行,不過你需要看的是地圖和地理雜誌而不是迷之旅遊故事。

以上這幾類書火得快,消失的也快。一本倒下去了,千千萬萬本站起來。有需求就有市場,快餐文化的產物。

4.有名氣,但是名過其實的作品。詳見龍應台、畢淑敏之流。

5.多年來真正一直在暢銷的作品。從中國名著到西方戲劇,從嚴肅文學到經典小說,有《瓦爾登湖》,有《百年孤獨》,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有《堂吉訶德》,幾乎每一列書單上都有它們的身影。
它們的暢銷是有理由的,因為優秀。

總之覺得一本好書離不開作者豐富的人生經歷和其眼界及思想深度。大多【質量不高】的暢銷書的作者顯然不具備這些,他們有的只是華麗的辭藻和泛濫的個人情感。真可謂是如今什麼人都可以出書了。

補充:2016.4.27的豆瓣暢銷書榜


出版商和媒體如何宣傳炒作,非內行人士,所以這方面因素不談。
只從讀者角度談談個人想法。

一本書再怎麼被吹噓得天花亂墜,最後買賬的還是讀者。
網上買書有試讀環節,實體店買書更可以將書翻個底朝天。這些在步驟上決定了,我們可以先大概了解一本書,然後再做抉擇,買或不買。

因此,決定是否購買一本書,不管外界對其評價如何,最終選擇還是在讀者。

所以,這裡我想說的是,讀者對一本書質量高低的判斷能力。

就我所了解,絕大部分人是沒有這個判斷能力的。因此媒體的炒作才會顯示出作用,而還有一部分人則是抱著一種盲目跟風的態度去看書買書的。這樣,在雙重促進作用下,一本質量並不怎麼高的書也就有了變成暢銷書的可能。

那麼這樣一個群體是哪樣一個群體呢?

第一種是對文藝、文化有強烈的渴望,但實際上什麼也不知道的人。在年輕人中,他們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偽文青。他們這種人,就是只看了一本村上的《挪威的森林》,就開始大談特談村上的,聽了似乎看起來有些小眾的民謠,就開始大談特談民謠音樂,地下樂隊的,開口閉口,不是詩與遠方就是說走就走的旅行,然後諷刺這,嘲笑那,別人覺得好的都是垃圾,只有自己認為好的才是最好的。

第二種是外行者。
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比如我是學中文的,我於心理學就是一個外行,所以當我想要看一本心理學方面的書時,哪一本書好哪一本
壞,其實我是沒有判斷力。但是想讀,就只能看大家怎麼說,看媒體怎麼說,像備受知乎推崇的《烏合之眾》,在專業心理學人士看來,或許這本書並沒有大家說得
那麼好,或者說還有比這更好的。

不過這一種比第一種要好很多,畢竟如果自家專業吃得透,很多東西都是觸類旁通的,也更理性些,自知自己無法判斷,會想到看業內人士的評價。而第一種就完全屬於任由媒體調戲的那種,談不上絲毫獨立思考,儘管他們以為自己在獨立思考。

前段時間在網上組團去廣州聽逼哥的演唱會,其中有位女生印象讓我很深刻。

演唱會結束後,我們一群人圍坐在一個酒吧吹牛打屁。全程都在談如何如何喜歡逼哥,如何如何喜歡民謠,與喜歡聽民謠的人在一起如何如何有話說。我因為還要蹭車回深圳,就沒離開他們,但很少說話,總共加起來不超過十句。

在眾人都談得極其熱烈時,有一個女生就跟他旁邊的一個人,談起了自己一些經歷。我翹著二郎腿,在一旁默默聽著。

大家一定都聽過大冰,很多人也一定看過他寫的文章買過他的書,然後或多或少在不同場合黑過他,說他為人如何裝逼,文字如何輕浮等等不一而足。

我第一次看大冰的文字,大概是14年,上半年記得,是在韓寒監製的《一個》上。

看他第一篇文章時,老實說,覺得還行,挺有點流浪者的范兒。但看到同樣風格的第二篇時,心裡就已經開始搖頭了,覺得這人是在故意營造某些東西,而且字裡行間無時不透著一種去過拉薩的優越感。

在閱讀他的文章時,我也沒有故意想著要去評價他的文字什麼,只是覺著不對勁。說句很裝逼的話,這是一個中文學生在經過些許經典閱讀訓練後自然形成的一種語感,一種對判斷文字水平高低的直覺。

但當時沒在意,只是幾個月後,看著所有文章風格大同小異,就直接把《一個》給卸載了。

說回那個女生。她在閱讀了大冰的兩本還是幾本書之後,當真辭掉工作,沖著拉薩就去了。

聽她說,路上也遇到過幾個男的,然後也順理成章地打過幾次炮。(打炮一詞是她本人的原話)

在拉薩凈土世界經歷一番,然後發現真實情況並非書里寫的那麼浪漫,那麼充滿靈性,那麼能夠洗凈人的心靈,那麼能夠讓人頓悟。該混亂的還是混亂,該利益的還是利益,該庸俗的還是庸俗,只不過是換一個地方罷了。

於是回來還繼續工作。在她那天跟人聊起這段往事時,她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受害者。雖然我不知道她心裡是真認為那是一段荒唐的過往,還是一段可以被當作談資加以炫耀的經歷。

反正那天晚上,她一邊抽著煙,一邊絮絮叨叨地說著,自己只有跟志同道合的人才能怎樣怎樣敞開心扉,才能做真實的自己,大家能坐在一起聊民謠是多麼有緣等,諸如此類的掏心話。

不知為何,我聽了之後,頓生無限反感,覺得那些講述旅行、民謠如何之美好的雞湯文章,及暢銷書籍對她的毒害恐怕一時半伙兒是消除不了了。

也正是因為她,我才真切地開始明白,那些只需瞧上一眼書名就知道是爛書的暢銷書對人的危害是有多麼大,是多麼具體,而且是多麼可怕。


講真,我真的覺得像《誰的青春不迷茫》《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我們都一樣,年輕都彷徨》這樣的雞湯文是質量不高但銷量高的類型。據說尼瑪還拍成了電影,三天還破億,所以真的很反感部分網友一邊喊著中國沒有好電影一邊拿錢支持爛片(包括我)。這和喊著市場上沒有值得看的書又極力推薦雞湯文一樣的耍流氓。那為什麼還會如此暢銷?
1.市場定位 這樣的雞湯文定位很準確,學生,主打青春二字。青春肯定會面臨各種問題,別怕呀,你看書名就給你答案了。本來被現實壓的喘不過氣來的年輕人們也找到了暫時逃離現實的烏托邦,所以年輕人們願意買單。結果買回去一看,被雞湯後更沒有動力了。我一個快畢業的大學生朋友圈都被雞湯文各種刷屏,可見一斑。
2.宣傳.具體怎麼宣傳我真不知道,我要知道了估計也可以出書了,但是根據定位宣傳肯定是有的。例如青春題材的微博肯定少不了啊,各路明星已轉發,簡直了,我偶像都推薦了,我也得看啊。為什麼名人也摻和,你看到的作者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啊!人家也是有人脈的好嗎,自己沒有簽約的公司也有啊?個人感覺現在豆瓣也已經被攻陷了。還有各種書單排行榜!!!誰排的!!!
3.書拖,我還真不知道,但是,看不懂書的卻裝逼顯擺的人大有人在。比如,某本書在」年輕人必讀的十大書單「中,有些人看完後並沒有覺著特別好,但是為了向大家顯擺知識淵博,一定要表示自己看懂了還要向別人推薦。(我說了,是部分人)
最近幾年,無論是網路還是書店營銷模式都已經有一定的套路了,一年又一年,留下的應該會是經典吧?畢竟現在讀書的越來越少了。


什麼叫暢銷書??先看看維基百科的定義。

圖侵刪

英語里用的辭彙是「Bestseller」,一目了然,暢銷書專指那些銷售sell很好的書,和高質量(quality)完全是兩回事。

哪些書算是暢銷書?跟大家說一個量化指標:參考出版業、書本交易數據和圖書館流通統計數據。在報紙、雜誌、書店、電商網站各個渠道,暢銷書的影響力無處不在。這些統計數據的來源,一般是線下、線上零售商銷售數據

圖源http://amazon.cn,侵刪。

這兩本暢銷書在封面上都強調了《華盛頓郵報》年度十大好書;《福布斯》、《紐約時報》、《商業周刊》、《華爾街日報》、美國亞馬遜第一暢銷書的信息。也就是說,讀者能從這幾家報紙、雜誌中找到暢銷書清單。

圖侵刪

舉例來說,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鋪》就是一本典型的暢銷書。它在http://amazon.cn的圖書銷售排行榜上位列第三,商品評論有10281條,絕對算是暢銷書。

但是高質量的書,就又是另一碼事了。維基百科是這麼說的:那些極具學術價值或文學價值的書通常都不是暢銷書。

這句話包含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暢銷書通常比較缺乏學術或文學價值,但不排除那些本身因為高價值而成為暢銷書的,比如說《紅樓夢》。

圖侵刪

另一個意思是:暢銷書有獨特的寫作、銷售模式。比如說,《跟樂嘉學性格色彩》和《精神分析引論》就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書,儘管這兩本書的核心主題都涉及心理學。《跟樂嘉學性格色彩》不管在語言風格、還是營銷模式上,都採用了自己的模式,這個放到後面詳說。

我們再從內容、營銷兩個方面來講一下:如何製造暢銷書?

暢銷書想要暢銷,書的內核就要迎合大眾的閱讀需求,這是保證暢銷的一個前提。

文學名著很容易成為名著,因為它表述的精神是人類共通的,所有人都能夠引起共鳴。心靈雞湯就是經久不衰的暢銷書,原因就是因為它的內容廣為人知,易於閱讀。而且,勵志是所有人共通的需求,話題的受眾面非常廣。

學術類的著作就不同了。學術類著作,往往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高知名度並不代表暢銷。我們常常聽到《美學》、《資本論》這些書的名字,但有幾個人能坐下來真正仔細閱讀?因為這類書探討的話題是很嚴肅,甚至非常專業性的,閱讀門檻非常高,讀者自然就更少了。而在哲學話題、政治經濟學話題下讀者寥寥,也是同理。

想要暢銷,作者就要貼合用戶的需求去寫作,那麼暢銷書主要包括哪些話題呢?

第一種:青春文學,講校園、成長、愛情。這類話題的讀者通常能從書中找到感情共鳴。例如,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圖源http://amazon.cn,侵刪。

這本書號稱是「近20年華語小說銷量奇蹟」。從熱門買家評論里,有讀者談到:「我們的一個奇妙世界」;「一代人青春的故事」。也就是說,張嘉佳的讀者是一代人,內容是青春的故事。用煽情的文字俘獲讀者,贏得銷量。到後來小說拍成電影,也意味著書本的暢銷,賺得了商業市場。

圖源豆瓣用戶,侵刪。

這條評論里,讀者也表達了一個觀點:睡前故事這個點抓得准,所以能贏得大量讀者

這和第二種:實用類書籍,講一個專門、具體的話題。讀者可以通過閱讀,馬上將書里的觀點、辦法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學術類專著的區別在於,實用類暢銷書的話題點很小,通俗易懂,再現場景和能直接操作。例如:李宗厚的《不會彙報工作,還敢拼職場》。

節選《不會彙報工作,還敢拼職場》,圖源http://amazon.cn,侵刪。

在第一章中,作者就用一個例子展開,讀起來淺顯易懂,讓讀者有代入感和直觀感受

圖源http://amazon.cn,侵刪。

通過讀者反饋,我們可以看到:這類讀者看重的是實用、能夠提供建議。

第三種:國外暢銷書引進版。這類書本身在國外圖書市場反響很好的話,讀者也更加願意去閱讀,可以說這裡面有讀者的「跟風」心理。例如卡勒德·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

圖侵刪

12549條評論,這無疑是暢銷書了,來看看讀者為什麼買這本書吧——

圖侵刪

看看消費者是怎麼說的吧:看排行;7、8年前早就聽過了;暢銷書……這次沒選錯。這些都說明消費者對國外暢銷書很感興趣。

圖源網路,侵刪。

第四種:紅人作品。消費者多是作者粉絲,喜歡作家作品,或者是偷窺心理作祟。例如吳

尊的《決定勇敢》。

圖源amazon.cn,侵刪。

從讀者留言里就能知道,購買這本書的,就是吳尊的粉絲。買書不僅是追星行為,還是窺探心理的結果。

第五種:心理類書籍。讀者能夠從書里獲得心理幫助,例如心靈雞湯。這裡就不舉例子了,曾經《知音》、《讀者》、《青年文摘》里的文章就算雞湯文,銷量也很高。

暢銷書除了要在主題上符合讀者口味以外,還要在語言風格上挑起興趣。暢銷書追求平實,淺顯易懂,甚至輕鬆有趣。但是文學類就要唯美、文藝、能引起共鳴。看那些朋友圈拍照曬書的,分享某段文字多是因為語言唯美、生動有趣。

繼續拿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來說吧。

圖侵刪

讀完第一段,簡直是當代中國版《一千零一夜》。故事一樣賣的是情懷,經歷過的人,自然會心一笑。句子簡短,用口語拉近距離感。讀完以後,有笑聲也有共鳴

實用類的暢銷書也不一樣,頻繁使用例子來講道理。例如羅傑的《說服》,這本書主要講職場談判的。

圖侵刪

這部分,作者就用喬布斯的例子,來解釋說服力的重要性。用例子來說話,能讓書本淺顯易懂。這樣一來,簡單的書更容易被市場接受。

其實暢銷書的語言風格,最容易在封面、書腰上看出來。

圖侵刪

《說服》的封面文案是這樣的——

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影響和改變他人(這句話和實用類書籍的功能貼合,講出了讀者心理)
學會說服·說好難說的話·搞定難辦的事(講了內容大概,語言也很簡單易懂)
輕鬆擁有影響他人,拿控局面的能力(強調了內容的簡單)
世界500強企業的說服力課程 億萬人受益的口才培訓教程(這裡用了兩個大詞,想要借大企業、大數字來強調內容的效力)
日常交際+職場溝通+商務談判——必備指南
有了此書,你可以在任何場合說服任何人。

這樣看就清楚很多了。在實用暢銷書里,封面會強調內容的實用、效果,甚至會用一些誇大的數字。文字氣質和書的性質是一樣的。也涉及了封面的營銷。

再說說文學類的暢銷書,這裡拿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歡》來舉例。

圖侵刪

從封面設計到文案,充滿了文藝氣息。這就是出版商想要達到的效果。在文案方面,這本書不像《說服》,反覆強調書的實用性,而是傳達抽象的意境,以引發心理共鳴。

他的文案是這樣的:

在複雜的世界裡 做一個簡單的人
以清靜心看世界 以歡喜心過人生
不浮不躁 不慌不忙
淡定從容地過好這一生

這裡講的主題是「清歡「。那些想要逃避複雜、浮躁的讀者,讀完以後,很容易產生共鳴。題名本身也很文藝,要用實用體的話說,就是《教你怎樣冷靜處理職場問題》。所以說,語言風格需要一個整體。而所有語言,都是為了迎合讀者心理,贏得消費者共鳴,這樣才能把書賣出去

說完了內容部分,下面講講暢銷書是如何營銷的?這類書之所以暢銷,就是勝在營銷環節。

想要賣出一本書,書的每個元素都不能忽略。一本書的結構,大體分為封面、封底、書腰、前言、目錄、正文。

上面講過正文和封面、書腰的語言風格。這本身也是一種營銷。尤其是書腰上,會大吹特吹這本書有多厲害。

有時候一本書並沒有多好,但是某某名人推薦的話,我們就開始動搖了:懷疑自己不夠格,所以才沒領會到書本的精彩;然後選擇相信名人,去體會權威眼中的韻味。

至於媒體,更是操控了我們認知外界的窗口,影響輿論走向。所以說,媒體推薦對暢銷書銷售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圖侵刪

像《天空的另一半》,拉來不少權威人士來做營銷。普利策獎、比爾·蓋茨等名人推薦、《華盛頓郵報》年度十大好書,這些噱頭足以讓讀者相信,這本書大有來歷不妨一讀,這樣書就銷路大開

圖侵刪

這樣的名人營銷還有線下的形式,比如簽售會、社交網站廣告、媒體推薦等等。只要有讀者的地方,就能做營銷。

圖侵刪。

而在微博刷存在感,也是一種營銷手段。前段時間,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鋪》網路曝光率很高,賺取了大量的銷售額。接著,又帶起了一波閱讀風尚,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暢銷書。

除了各種渠道的營銷,暢銷書的價格也有規律。通常,這些書的價格都比較平價,這樣讀者很容易就能掏出腰包。

圖侵刪

低價更能帶來高銷量。這是亞馬遜圖書榜前六的書,價格都低於30元。除了一本引進版的兒童繪本,這類套裝書籍價格本來就高。

這樣看下來,暢銷書在內容上會迎合讀者心理、閱讀需求;文風簡單易懂。在營銷上,會利用大家的「崇拜權威」心理,設置相應的推薦結構;最重要的是價格優勢,低價帶來大銷量。


謝邀。

1.什麼是暢銷書。簡單說就是短期內銷量很大的圖書。

在一個時代,或者說時間段,非常受歡迎的書,就是暢銷書。 「暢銷書」(Bestseller)一詞最初起源於美國。 暢銷書的特點是符合當時人的閱讀口味,暢銷書不一定就是好書,但也有可能成為名著。這就要看它的實際價值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了。


2.質量不高的暢銷書是如何界定的。對於質量的判斷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對於同一種書各種不同觀點的書評,這也是很正常的。出現了質量不高的暢銷書,那這個質量不高也要大多數人認同。典型的例子就是張悟本的《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我們知道這本書後來被封殺了。那麼在當時,沒有專家提出異議、政府強制介入之前,讀者是不知情的,因此有先前巨大的銷量,也有後來的戛然而止。

3.關於各種宣傳手段。只要出版商願意投入,這個對於所有書都是公平的,但是不是投入宣傳就能成為暢銷書的,所以業內人常說暢銷書是可遇不可求的。既然如此,就不存在暢銷書模式,沒有一種僵硬的模式會讓讀者不停買單。

一種暢銷書必定不能長期成為暢銷書,質量高的暢銷書會維持較長時間的暢銷期,然後轉變為常銷書;相反,質量低的暢銷書暢銷期會比較短,並最終斷版。


鸚鵡史航老師說過,作家分為兩種:

(1)暢銷書作家。

(2)書暢銷作家。

先說第2種,作家寫了一本書,這書很好,然後暢銷了,所以是書暢銷作家。

第1種的作家,專門研究什麼暢銷,然後把書寫出來,於是成了暢銷書作家。

請體會二者的區別,然後就很好回答問題了。

假使我們不去評判「質量」評價的資格和能力問題,就是排除你自己不識貨的情況(這種情況其實很有可能發生)。

於是要讓一本書賣得好,和一本書寫得好,其實不是直接的因果關係,而是相關關係。

因為讓人買一件商品(權且把書當成商品)的手段中,書的內容質量好,其實只是一個方面。

就像有時候我們會根據包裝買商品一樣,在很多情況下,買書未必就是那本質量就高的就賣得好。

渠道、標題、包裝、傳播都會有相關因素。而最後你拿到一本書打開以後,再加上上面你個人水平的干擾,從「暢銷」到「質量」,就變得像隨機函數一樣。

所以看書其實看你認為應該看的,要比看最火的,踩坑的機遇會小一些。


我曾經看過一本所謂的暢銷書,外國某不知名小說新秀寫的,號稱各種排行榜第一啊,總之看起來各種厲害。更重要的是書封面上寫著一句話,大意是說這是個這是個可以讓所有人都流淚的故事。我當時比較單純,心想這樣牛逼的書現在不買再等何時啊,毫不猶豫就買了。結果我讀了一半就讀不下去了......這寫的是什麼鬼啊。別說感動得流淚了,根本沒興趣讀下去。

結果過了一年,我發現我們全班女生都在看這本暢銷書......我很想知道她們是真心覺得好看還是因為大家都說好看才覺得好看......
不過你看,無論是我還是她們,都買了這本書,銷量就這樣一點點增加了是不是。雖然我下次不會再買這種書了,但她們還會買啊,所以暢銷的書就這樣更暢銷啊。


暢銷,並不是書籍質量的保證,也並不確保你一定喜歡,除非你的閱讀品味永遠與排行榜一致,即你是一個毫無個性的 「標準」 讀者。

書籍暢銷,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在媒體、書評家、作者聲譽的影響下,大多數讀者買帳,書好不好看,甚至看不看,都不要緊,可以買回來裝飾書架和壁櫥;另一方面,暢銷書很可能是一本中庸的 「佳作」,尺度拿捏準確,分寸得當,恰恰擊中了大多數讀者的心,比如不久前的 「中國很生氣」 「中國要說不」 之類,就是這類書的典型。


個人覺得對於那些真正的暢銷書(自稱暢銷和短期內暢銷的不算),必需具有很廣的受眾。比如《小王子》《聖經》這類受眾非常廣的書才有可能成為暢銷書。這樣就有另一個問題:眾口難調。如果是專業書的話,可以有針對性的提高內容質量,但暢銷書這樣會顧此失彼。從專業角度來說暢銷書幾乎不可能是高質量的。但對於外行人來說這樣的書卻是非常棒的,畢竟每本暢銷書都是經過時間考驗的。


本人不是書籍宣傳的從業者,但我知曉一點關於書箱暢銷榜的操作手段,可供分享。各大書店的暢銷榜上的書,如果你去發現的話,會發現一部書其實質量不高,但長居暢銷榜。這是可以通過書商自己的回購來刷榜的。就是,把書放到這家書店了,然後自己又去狂買這本書,把銷量刷上去,就可以長期上榜,以帶動銷量。
update:這是一個很原始的方法了。還有一點,一般書籍都會找到一些所謂的文藝評論家或者什麼給寫推薦 ,作一些文藝批評之類 。但很遺憾,現在的文學評論多數是為「錢」而評的,只要用一部分錢就可以找到一些大眾所謂的名人加以點評,只是營銷的一種手段而已。為什 么 這樣說呢,因為據我有限的專業知識來看,文藝批評是一門很嚴肅,很博學,理論基礎要求很高的學科,不是人人都能學會的,也不是經驗總結可以得到提升的。必須有系統的,強大的理論基礎,但不得不承認我們國家在文藝批評的方面發展還是滯後的,優勢的文藝評論家更是不多,所以,那些會點三角貓功夫就出來沽名釣譽的「專家」很多。


首先面向大眾的暢銷書也許文筆很好內容充實,但是專業化程度應該不高,要是書里大談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或者開普勒三定律,又或者分析分析龐勒的《烏合之眾》和荒誕派文學,分分鐘燒死腦細胞的書,你敢說面向非專業人士暢銷?所以,暢銷書專業化程度(深度)應該不高,但是受眾廣(寬度),在基數大這個層面上來看的話,就是選擇問題。如何投多數人(人口比重大的階層)的口味就很關鍵。暢銷書無非小說,傳記,散文,遊記,雜文等,這些書內容無關專業,使目標受眾有共鳴,可以在或短或長的時間裡,給生活上一種消遣或者嚮往甚至啟迪,我認為應該是暢銷書的必要條件吧。(其實我想說,在時間和種族的跨度里,數學的普適性是最好的,哈哈哈


曾經對這個問題也比較感興趣。lz也說了,這是個大問題,要想幾句話說清楚不大容易,所以推薦一本書:打造暢銷書(The Making of A Bestseller)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51698/。這本書採訪了大量的暢銷書作家、經紀人、資深編輯、書店老闆、圖書發行人等等,詳細介紹了美國暢銷書業的情況,相信看過之後應該能回答lz的問題。

lz的困惑好像在書評宣傳方面比較多,按照這本書中的說法,每年出版物中,近五成的屬於書評拒絕往來戶:自費自印出版物。至於怎麼選書做書評,知名的書評刊物,每天都會收到大量新書期待得到評論。《紐約時報書評》主編的說法是:「一般而言,我們不評論專業領域的書籍,也不評論指導人DIY的作品。身為記者,我們的第一關就是決定哪本書具有新聞性,值得撰寫書評。……我們該做的是提醒讀者,哪些書是讀者應當知道的作品。」而《中西部書評》的總編則直接參与書籍的初步評選。
而與這些基於刊物明確的評判標準、精細的選取程序來選取圖書不同,亞馬遜通過網路引發了全民評書的運動。亞馬遜副總裁說:「實踐表明,讀過該書的讀者所撰寫的書評,對賣書最有幫助。讀者最相信其他有第一手經驗的讀者所提供的見解。」
關於書評是否真的會對銷售產生影響,卡德爾圖書公司的發行人說,書評可能幫不了二線作家,評論、文章會對新書有幫助,但是只依靠正面評論而捧紅新書的情況真的很少。

對於暢銷書成功的因素,關注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可能也有所不同。對於幾種影響暢銷書成功因素的排序:
編輯們的打分:主題符合時機,書寫的好,作者上本書大賣,忠實讀者群結構牢固,作者參與打書,市場口耳相傳,書評叫好,宣傳得當,營銷做得好,預付金數額高低。
經紀人的打分:作者上本書大賣,市場口耳相傳,忠實讀者群結構牢固,書寫的好,主題符合時機,營銷做得好,宣傳得當,預售得當,作者參與打書,書評叫好。

由此可以看出來,不管是誰來評價,影響暢銷書成功的因素,書寫的好、主題符合時機、作者上本書大賣、忠實的讀者群都是排名前五位的,而宣傳營銷書評如何等等都是排在後面的,就是說作者和書本身的素質決定了書的質量。所以我一直認為,能夠成為真正的暢銷書作家,說明這個人確實具備一定的高於常人的素質,而暢銷書本身也是經過作者辛勤勞動認真付出的結果。只不過可能現在國內市場打榜機制並不完善,太多打著暢銷書的幌子給自己吆喝,搞得好像暢銷書成了爛白菜了。


我來回答 暢銷書 我買過一本 擺渡人 對,就這個名字,各種暢銷,腰封各種妖孽, 半天時間看完,第一反應就是我在家憋月把,我也能寫出來,基本等於網文的水平,現在在書架上看到就煩,遲早我要把他送人。從此不讀暢銷書。 還是我一個朋友講得好,昆德拉,坨氏,福樓拜等等這麼多大師的作品我都讀不過來,你非讓我去看明星出書,還有劉同之類的 ,你不就是謀殺我的時間嗎 ?


劉同的所有書!這只是個人意見,切勿對號入座。
大學老師推薦我們去讀讀,為此還樂此不疲地買了本他的書,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他的書,拉拉扯扯,聒噪,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他根本就不適合寫書,觀他成長曆程,他就是典型的先出名後出書的那類人,無可厚非,文化包裝,譬如某某明星,某某老闆,但看看他們寫的書樂呵樂呵圖個悠閑,可你為什麼出的書硬生生打上心靈歷程之類的標籤,坑害了多少人,說實話,看他的書就是浪費生命。
以上皆是答主個人觀點,切勿人身攻擊。正如寫的那樣,世界需要不一樣的聲音。我並不會強迫你接受我的觀點,但我也不會去贊同喜歡劉同的粉絲的觀點。


和受眾群體有著極大的關係。我看了看暢銷書榜,加上我平常去書店,看到的暢銷書專櫃幾乎就是那些本,幾乎都沒有變過。


老一輩有些不認識字。爸爸媽媽這一輩都有工作要忙,每天回家還要做飯做家務,幾乎沒有時間再去看書。現在讀書的一部分主力就是年輕人,有些是閑來無事打發時間。有些是自詡文藝青年,拿著誰誰誰的書說這個寫的真好真棒,拿著一些雞湯文到處炫耀哎呀呀我看過不少書,一問連陀思妥耶夫斯基都不知道。還有一些是不知道看啥樣書,聽別人一說這書挺好我買來看看吧,然後一讀和我挺有共鳴嗯這書不錯,然後又推薦給別人。還有一種就是會看書,知道啥書好,啥書不好,能知道雞湯成功學對自己沒有用。就不去看,買有用的書看。我的小學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我能和他們聊上天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看那種嘉佳,同同之類。而且對《擺x人》一類片子如數家珍。

題主問的是質量不高的書,我想也就是那幾類,這些書有一個共同特點,能夠引起人們共鳴;不用深入研讀簡單易懂。這是最重要的兩點。給一本《尤利西斯》,《百年孤獨》那肯定看不懂。(其實我也看不懂)這些「暢銷書」多好,肯定比那些看不懂的書好多了。


好的營銷


作為一名出版編輯,我真是對某些讀者拿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好書高」當令箭這種行為感到噁心。

你們定義的質量高就是高了?你們定義的質量低就是低了?

圖書出版行為是市場行為,銷量決定一本書的出版與否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如果你們認為一本書的品格低就不能出版,那麻煩請先眾籌出來幾本你們覺得品格高的書。

反正呢,出書是有成本的,你們先讓出版機構能活下去,再談質量高低。

哦對了,國家對圖書質量有嚴格要求的「差錯率不能高於萬分之一」。


暢銷書的質量註定是不高的,想想管錐篇,一萬個人裡面不知道能不能有一個人看得懂。


因為質量跟銷量沒有完全的聯繫。

大家要知道一點,一本書出版了,讀者不是突然就知道有這麼一本書了。

如果是一個知名的作者,那麼作者本身就有微信公眾號、微博之類的,他自帶自媒體屬性,書籍出版了可以直接推送給讀者。就算如此,一個知名作者的書也需要靠出版商瘋狂去推,瘋狂打廣告,以提升書的銷量。

當然,如果是一個不知名的作者,就更需要靠推廣來獲得曝光度了——我們都暫時不提銷量這個詞了。

我們要知道,在書籍售賣這個商業過程中,讀者與作者是一個供需的關係。讀者買作者一本書,往往不是因為讀者對作者的品德或者三觀有什麼支持或者理解,而是作者可以給讀者提供一種精神體驗。

這種精神體驗不管是妖艷賤貨瑪麗蘇,還是歲月靜好雞湯文,還是天下無雙網文范,本質上這些內容標籤的火爆,是因為讀者需要看這些的文章,來豐富和穩定自己的精神世界。

世界上極少有作者可以做到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寫出來讀者就看,這是對作家這個職業有非分之想的人意淫出來的。作者在市場面前是非常脆弱的——舉個例子。

JK羅琳換了個筆名寫布谷鳥的秘密,覺得自己可以不靠名氣寫作,結果銷量炸了,又灰溜溜說這是我換個筆名寫的,銷量才上去。

就是這樣。即使你是JK羅琳也做不到。

有意思的是我們的網文大神們換個ID去寫,還是能成神。

所以這裡要說的是什麼呢?

一本書的暢銷,往往是因為它恰好符合了當時市場的需求,並且準確地推送到了目標用戶的視野里。

你比如一本頂級網文,推送到嚴肅文學的視野里,天天轟炸,有用嗎?沒用。它需要在網文讀者的環境裡面,才是頂級網文。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市場現象。

同時對著讀者來說,所謂的質量是標準非常主觀的東西,很不靠譜。

你或許說某部網文,文筆不如XXX,但是網文的節奏,XXX能比嗎?

我們考慮市場問題的時候,不能以主觀的角度去評價,而要思考更多的社會因素。


推薦閱讀:

如何自學室內設計??
8歲的男孩可以閱讀《許三觀賣血記》這本書嗎?
有哪些現當代漢語詩人的詩歌可以推薦?
什麼叫做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如何做到?
如何理解卡夫卡所說的「有些人指著太陽的存在否認痛苦,而他指著痛苦的存在否認太陽。」?

TAG:閱讀 | 作家 | 暢銷書 | 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