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是否遇到人群和話題領域的拓展瓶頸,如何拓展其它領域人群?
現在知呼是否做過話題和人群類型分析。感覺知呼變成互聯網業內的qa平台了。不知道大家怎麼看這個問題。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不是慢慢在拓展么。
你耐心一些,就可以發現,他們都深深地隱藏著~~所有做網站的都有個美好的願望,在一個領域切入,然後慢慢向其他領域擴散。大眾點評網想從餐館向無所不容擴散,豆瓣想從書影樂向包羅萬象擴散,人人想從學生向全國人民擴散,QQ想從低端向雅俗共賞擴散,噹噹想從賣書向賣一切擴散。。。真的能真的那麼容易實現嗎?如果可以輕易擴散,你這個模式發跡之後早就被別人從其他角度切入了。你在這個角度開始,是因為這個角度適合,這個人群適合,在這個角度有比較優勢,換了就不一定適合,就不一定有優勢了,而且有可能惹惱了現有種子用戶。。。種子用戶的特點奠定了社區網站的性格和基調,從專到泛,死的可能比較大,除非有強大的財團支持,可以蕩平一切對手,就算錯了也可以重來
話題可能隨著第一批用戶的深入,會向多一點的領域拓展,但預計拓展的都是這些用戶感興趣的領域。也就是說話題拓展了,人群不一定拓展,只有少量人群間交叉的興趣話題可能吸引一小部分其他群體的加入,但主體仍然會在互聯網行業不斷深化下去。
現在知乎一共將近有23000個會員,5000個話題,其中半數話題都是互聯網IT領域的,且問題大部分都集中在互聯網話題下,每個互聯網問題的答案數量也較為可觀。而其他領域的話題、問題、答案都相對冷清,估計非互聯網話題的注入很多都是站方批量所為,這是運營前期必不可少的深度參與與引導,而不是完全自然生長的結果。同時,每天新增話題也同樣有這個規律,這意味著規模在不斷擴大,但只是這個人群規模的擴大,總有一天發展到一定程度,在規模上就會出現天花板,能輕易破除這個天花板就不叫天花板了。
當面對強手競爭,這個特質會成為強有力的競爭壁壘和優勢,站方會極力擴大這個優勢,以圖生存,除非有強大的資源注入或者非常手段的出現,可以在防守的同時,大規模進攻。否則今天的知乎和未來的知乎總體氣質和用戶群不會改變很多,只是規模的大小而已
現在的用戶數量比半個月前的用戶數量增長70%,而每日IP卻增長只有7%,這個情況可以有兩個解釋:一個是老用戶新鮮夠了,熱情減少;另一個解釋可能就是站方邀請了很多非互聯網用戶,這些用戶沒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數量眾多的、高質量內容,粘性遠不如第一批用戶。後一個解釋估計是主要原因是的,感覺主要集中在IT,金融,電商這一類,希望能有更多的生活性比較強的問題。
當然,也許是關注的話題和關注的人給你造成的錯覺,這似乎是社交性網站的一個常見問題,試著拓展自己的關注面也許會有不同的發現.
現在知乎的定位就是比較專業的問答,讓大家可能感覺生活化的問題沒有深度,很多人不願意在知乎上提
1、知乎還是個慢慢成長的孩子,很多的功能在慢慢的完善。很多互聯網社區,初期用戶都是小範圍的人群,內容反應他們的需求,當然不可能覆蓋到方方面面,我想這並不是知乎定位的問題。內容是慢慢積累的,你對IT內容沒有興趣,可以朝著其他的話題發問啊,我也看到不少生活方面的好問答。相信開發註冊後,內容會很豐富,話題會更多的。
2、有幸成為知乎早期的用戶,發現新大陸的感覺還是相當不錯的,現在還看不出什麼瓶頸來,相信在某個時間點,這裡一定會爆發的。來了之後才知道知乎是為it界準備的
咱玩it的除了工作,還有生活,怎會沒更多話題呢?
其實IT人也可以關注其他的 所以感覺知乎在做 話題聚類和挖掘方面應該下更多的功夫。可以讓用戶可以很容易的切換不同類型的話題。而這種切換是平滑的 自然的 而並不是分組那麼簡單
有人說知乎屬於微博類產品,我倒覺得屬於社區類產品。
在一定程度上有「潛水」的和「灌水」的。
1、讓非網蟲知道知乎
2、讓非網蟲知道知乎能做什麼
3、讓非網蟲知道知乎與百度知道、soso問問的區別
嘗試去發現其他領域的問題和用戶,回答關注之。
嘗試添加其他領域的問題。
嘗試邀請你認識的其他領域優秀用戶進入知乎。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這次的豆瓣 PM 面試中,對「什麼是成功的產品」的討論?
※產品經理如何找到妥協與堅持需求的平衡點?
※在小團隊中,同時身兼產品和運營二職,有哪些利弊?
※為什麼 iOS 7 取消了解鎖聲音?
※攝影師如何評價諾基亞 Lumia 1020 的拍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