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樂極生悲的案例?


看到這個問題,小編我立馬就想到了三國里劉禪樂不思蜀笑死司馬昭的情節來,哈哈,這也應該算是樂極生悲了吧。

當司馬昭把劉禪抓到洛陽後,沒事就整天去戲弄他。在宴會上,他讓優伶們演奏蜀國的音樂、跳蜀國的舞蹈。當被俘的蜀國官員都傷心落淚的時候,只有劉禪一個人在那兒自得其樂。司馬昭對他的親信賈充感嘆說:「這人啊,無情到了這個地步,即使是諸葛孔明在世,也輔佐不了他,更何況一個區區姜維呢?」賈充說:「正是他無情,您才能吞併蜀國呢。」

過了幾天,這司馬昭又想起劉禪來了,便問他:「你想念蜀國嗎?」劉禪說:「這裡這麼快樂,我一點也不想念蜀國。」 這恰好被隨著劉禪來的前蜀國官員郤正聽見了,郤正私底下就對劉禪說:「下次司馬昭再問你思念蜀國的時候,你就說:先父的墳墓都在遠在隴蜀,我內心非常悲傷,每一天都想念蜀國。」

果然,司馬昭又見到劉禪,又問他這個問題,劉禪按照郤正的回答說了。司馬昭說:「你這個說法怎麼像郤正的語氣?」劉禪回答說:「我就是按他教的說的啊。」這時,司馬昭和左右都大笑不止。結果司馬昭這一笑不要緊,居然笑得中風死掉了。

後來還有人笑稱,說是劉禪大智若愚,這就叫「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


這個很多,如果從廣義上來講,就更多了。

舉個例子。

闖王算不算樂極生悲?闖王進京,崇禎自縊,覺得得天下如此容易,便放縱手下,驕奢淫逸,結果從1644年3月19日到4月30日只「樂」了四十二天,形勢就來了一個大逆轉.大順軍先是退出北京,最後退到了九宮山,一代豪傑終於被地主民團所殺,落得個「樂極生悲」,兵敗身亡的下場。

「樂極生悲」的事情太多了,我來說說幾個「不講道理」的案例

周亞夫兒子買了五百副鎧甲,作為周亞夫死後的陪葬品,被人告謀反。廷尉審問時說:你為什麼要造反?周亞夫說:我買的東西都是陪葬用的,怎能說我造反?審問的官員說: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肯定也是要在地下造反!

周亞夫在廷尉監獄絕食五天,吐血身亡。


《北史》里記載燕榮本性嚴酷,有威儀,經常鞭撻左右。常常達到一千以上,血流滿地,他照樣吃喝像無事一樣。

有一次帶領部屬出巡,見到路邊荊棘很適合用來做刑具,於是下令把它取來,拿屬下試驗。挨打的人求饒,哭訴自己沒有犯錯,燕榮答應他:「以後有罪,可以免打。」

到後來這個下屬犯了過失,將要鞭打,求情說:「前日被打,允許有罪寬宥。」

燕榮大笑:「前日沒有過失尚要挨打,更何況如今犯了錯?」,照樣痛打了他一頓,一下都沒少。


宋朝張詠,做縣令時見小吏頭巾邊懸了一枚銅錢,詢問得知是庫里的錢,於是下令杖打,小吏不服,抗辯說「一文錢而已,何必如此小題大做!你能為這一文錢杖我,還能為這一文錢斬我不成!」

張詠哪裡受得了這個,馬上下了判詞:「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親自拔劍把小吏砍了。

小吏:真的就TM一文錢啊……!


看到這個題目,讓我想起了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怎麼也想不到平時一副忠心耿耿的安祿山,會有謀朝篡位之心。

安祿山體型胖胖的,為了表現自己的嬌憨與忠心,曾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如此體型竟能旋轉如飛。皇帝看著龍心大悅,問道:你這大肚子有什麼啊?安祿山回答說:唯赤心耳!唐玄宗大悅。

正月二十是安祿山的生日,皇帝和楊貴妃在內廷中宴請他吃飯,生日宴會三天後,楊貴妃還招安祿山進宮,用一個大號的襁褓把他包裹起來,號稱「洗兒」。這是唐朝的風俗,孩子生下來第三天洗澡,親戚們都要來,還要贈送禮物錢財。一大堆宮女在楊貴妃帶領下圍著襁褓里的安祿山嬉笑不已,熱鬧非凡。最後連皇帝都聽到動靜參與進來了,還賞賜若干錢財,這下子更熱鬧了。

就是這樣一個惹皇帝和楊貴妃歡心的安祿山,在蟄伏期間一切以討好皇帝為目的,整天一副諂媚的樣子,皇帝為此萬分信任他。但是安祿山早有反叛之心,時機成熟後,發動安史之亂,使當時的朝廷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最後唐朝元氣大傷,都城搬遷,自己心愛的楊貴妃自盡,唐玄宗也退位成為太上皇,從此在悲傷中過完自己最後的一生。


樂極生悲的意思為物極必反高興到了極點就會發生使人悲傷的事情,這個成語在劉安等人所著的《淮南子·道應訓》和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滑稽列傳》裡面都有提及。

《淮南子·道應訓》中所提到的夫物盛而衰,樂極生悲。他是說當事物到達了一個頂峰,若是不知憂患,必然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而在《史記·滑稽列傳》中司馬遷又向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在戰國時期,齊威王是一個喜歡成天飲酒作樂的君王,有一次楚國要派兵來攻打齊國,齊威王嚇得趕緊讓他的謀臣淳于髡前往趙國借兵,淳于髡不辱使命將兵借來後, 齊威王非常高興,為淳于髡擺酒慶功,將戰事拋到腦後。齊威王問淳于髡能喝多少。淳于髡回答:臣喝一斗也醉,喝一石也醉。齊威王非常奇怪,問他原因,淳于髡說他的酒量會根據不同的場合而變化,並對齊威王說: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淳于髡想用這個例子來告訴齊威王若是只知享樂,那麼便離衰敗不遠了。他想要讓齊威王明白極之而衰的道理。說一句題外話,關於淳于髡和齊威王還有另外一個比較著名的成語,便是一鳴驚人,有鳥三年不鳴,一鳴驚人,這個是不是許多朋友也聽說過呢。

關於樂極生悲我還想說一下范進中舉的這個故事,想必這個故事大家都聽過,在我們的中學語文課本中也有這篇課文。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半生窮困,考了二十多次都未能進學,到了五十多歲終於勉強考中了舉人的范進,得知自己中舉的消息竟然高興的瘋了過去,且不說這篇文章諷刺的是什麼,單說得知自己考中,高興到瘋這件事情算不算得上樂極生悲呢?

其實除了淳于髡用酒諷諫齊威王、范進中舉還有許多樂極生悲的例子,所以不管大家在遇到什麼事情時,都要戒驕戒躁,以免樂極生悲!


戰國時期,楚國侵犯齊國,淳于髡被派到趙國去求救,他到了趙國便送上厚禮經趙王,趙王借給他十萬精兵和千輛戰車。楚國聽說這個情況後馬上退兵而回。齊威王得救後設宴賞賜淳于髡,酒席上齊威王問淳于髡說:「敢問先生喝了多少酒醉了?」淳于髡回答說:「我喝酒一斗能醉,一石也能醉。」齊威王再問道:「一斗也醉,一石也醉,這是什麼道理呢?」淳于髡說:「大王賞酒周圍都是達官貴人,我因為害怕所以一斗就醉了;如若跟父母有貴客來時,我便尊敬的請他們喝酒,這樣喝喝不到兩斗我便醉了;若是跟我的朋友們相聚的時侯,因為很久沒見面所以很高興,這樣可以喝個五六斗方醉;到了鄉里跟大家一起聚會的時侯,感覺沒有什麼限制,很開心的喝,這樣我就算是喝七八斗也才三分醉意;如果主人在天黑的時侯單獨把我留下來這時侯我的心裡是最高興的,這時侯我能喝一石哦。」這時侯淳于髡講起了道理:「過於高興往往容易發生悲傷的事情,這就叫做樂極生悲,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酒喝多了就容易出亂子。」


一是,被殺的開國功臣,本以為自己跟對人,走上來王侯將相的路,不料卻為主子親手所滅。二是死於自己技能的君王,如贏盪就是死於舉鼎,鼎上去了,開心,結果壓死了自己。項羽萬人敵開心,最後力竭自殺。宋太祖自己武功好,開心,於是禁下面人使用武器,最後國家羸弱,縱然有王安石也扶不起來,最後自己後代死在兵馬之野。豈不也是樂極生悲啊。^_^


推薦閱讀:

為什麼清政府不敢和西方人打全面戰爭?
曹操一直要殺陶謙,僅僅因為陶謙殺了曹操的父親嗎?
都說成王敗寇,為什麼項羽在歷史上沒有以反面形象出現呢?
雅克薩之戰中,為什麼中國會勝利?
三鎮節度使安祿山為何怕李林甫?

TAG: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