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下旨不許殺此人,乾隆登基後卻偏偏凌遲處斬,到底為何呢?


作者:金滿樓

雍正年間小人物曾靜、張熙投書引發的呂留良案一度鬧得沸沸揚揚,不過雍正的處理方式卻一反常例,竟將曾靜、張熙免罪釋放!

不僅如此,雍正還特別下旨,「朕之子孫,將來亦不得以其詆毀朕躬而追求誅戮」,以求保住曾靜、張熙的性命。

死罪已免,活罪難逃。雍正隨後給了曾靜和張熙一個政治任務,那就是把他們派往湖南「觀風整俗使」衙門聽候使用,讓他們去各地現身說法,清除流毒,藉以戴罪立功。

對此,雍正還覺得不過癮,他隨後又將此案的全部諭旨和審訊記錄,加上曾靜的認罪書《歸仁說》,彙編成書,名曰《大義覺迷錄》,發往全國各地,「每學宮各貯一冊」。

雍正說,各學宮「倘有未見此書,未聞朕旨者,經朕隨時查出,定將該省學政及該縣教官從重治罪」。

如此一來,《大義覺迷錄》風行天下,以至於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作為雍正的得意之作,《大義覺迷錄》刊印數量之多,在雍正年間據說是第一名。

不過,乾隆一上台,便立即推翻雍正對曾靜、張熙免予追究的遺命,並下令讓湖廣督撫「將曾靜、張熙即行鎖拿,遴選幹員解京候審,毋得疏縱曳漏。其嫡屬交地方嚴行看守候旨。」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十九日,乾隆又下令將「曾靜、張熙著照法司所擬,凌遲處死。」

更要緊的是,乾隆以最快的速度將雍正精心編撰並已刊行天下的《大義覺迷錄》宣布為禁書,要求立即停止刊刻和發行,凡是有這本書的,統統上繳收回後統一銷毀。

乾隆之所以要火速將這本書禁掉,原因是這本書不但沒有出現雍正希望的效果,反而讓皇宮裡的醜聞秘事、皇子間的爾虞我詐等「國家重大機密」外泄。

如此一來,不但沒有起到「覺迷」的效果,反而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笑料,讓全國人看大清皇帝一家子的笑話,這還了得?

有鑒於此,乾隆登基之前就早已羞得滿面通紅了!

經過慎重考慮後,乾隆覺得哪怕是冒著違犯父王遺命的罪名,也要把曾靜和張熙這兩個「反面教員」給殺了,以絕後患。

於是,乾隆一改雍正的「攻心」政策,直截了當地採取「滅身」之舉,以肅清其流毒。如此看來,乾隆不過行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翻版,和雍正相比,手段著實要拙劣許多。


您說的是曾靜吧?

曾靜是湖南鄉下書生,文化程度一般,曾熱衷反滿,並讓學生張熙和呂留良的兒子呂葆中、呂毅中接觸過。但他並沒有起事的根基、本錢、耐心和毅力,就打算走捷徑,靠遊說執掌兵權的大員造反來達到目的。

他異想天開地認為岳鍾琪姓岳,自稱岳飛後裔就一定會反滿,就讓張熙帶著自己寫的一堆東西去遊說,結果被岳鍾琪這個官迷順水推舟套出全部虛實,不但他們師徒被抓,呂家及眾多沾親帶故的文人全家倒霉,連死去的呂留良都被戮屍。

為什麼單不殺曾靜、張熙?是因為雍正仔細審訊後發現,曾用來遊說岳鍾琪的那些「雍正劣跡」,是阿其那、賽斯黑門下被流放的太監、家人在流放途中刻意創作和散布的,而且流傳廣泛,影響深厚,更橫生出許多添油加醋的變種,這是他雍正最擔心、最敏感的,他希望澄清這種影響,但又不能自己紆尊降貴去和人辯論,逆用曾、張這兩個智商有限、早已嚇破了膽,只想多苟活幾日的廢物,讓他們走街串巷現身說法,反覆宣揚「那些都是謠傳,皇帝天恩浩蕩,我們罪該萬死但還被格外開恩饒了」,就等於替自己下場分辨。當然,他不能讓這兩個廢柴自由發揮,於是特意自編自導了一本台詞,就是著名的《大義覺迷錄》,這本書通篇都在駁斥「屠兄殺弟欺父逼母」和「攘奪帝位」的「謠傳,用意不言自明。

但事實證明雍正這種努力非但收效甚微,反倒激發了圍觀者更大的好奇心,甚至產生了」你一定有問題否則何必這麼費勁「的逆反式聯想。雍正一來生性好辯不願認輸,二來自己做的事總不能自打耳光,所以一直未加矯正。乾隆繼位當然不必有這許多顧慮。

事實上雍正、乾隆父子看似相反的做法,都意在文過飾非,但思路是不同的:雍正是樹典型、找替身,讓傀儡充當自己的代言人去力圖駁倒天下質疑自己」得位不正「者,而乾隆則乾脆把和問題相關的人一網打盡,讓這些人和這個問題本身永遠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雍正去世前,曾留下一道遺詔,不允許後世子孫為難一個秀才,更不可以將其殺害。但是,乾隆剛坐上皇位,就公然違背父親的遺詔,果斷將該秀才凌遲處死,這到底是為何呢?

先說說曾靜,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只考中了秀才,這對他的打擊相當大。眼見科舉無望,曾靜心灰意冷,並放棄了這條看似誘人的道路。

雍正初年,因一次機緣巧合,曾靜認識了幾個反清復明的人士,並得到了當時呂留良的幾本書籍,讓他熱血沸騰,就萌生了推翻清朝的念頭。

如果是平常人,肯定會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念頭,但曾靜卻是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他聽說時任川陝總督的岳鍾琪,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後代,不僅個人戰鬥力強悍,而且手握重兵,如果能成功勸說他反清,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

經過曾靜的分析,岳飛當年非常痛恨金兵,作為岳飛的後代岳鍾琪,對現在的滿清也應該會痛恨。於是當天晚上,曾靜就連夜給岳鍾琪寫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慷慨激昂,他自己都被感動的一塌糊塗,並認為岳鍾琪可能也會被感動。

令曾靜沒想到的是,岳鍾琪想都沒想,就親自將信上交給雍正皇帝,以此表達自己對朝廷的忠心。而出乎意料的是,呂留良等人全被處死,他們的家人也都被流放,唯獨曾靜只被教育了一番,就被無罪釋放了。


儘管如此,曾靜卻每天活在恐懼當中,害怕哪天雍正帝萬一反悔,不僅自己小命不保,就連家人也要受到牽連。於是雍正便下了一道聖旨,用來保全曾靜。

雍正的這道聖旨很好理解,不但表明自己不會殺曾靜,還絕不允許其子孫以詆毀先皇之名義將其殺害。但是,在雍正去世後,剛坐上皇位的乾隆就公然違背先皇旨意,將曾靜抓到京城,並以「誹謗先帝」的罪名,將他凌遲處死。希望各位老鐵們能夠多多點贊哦!


首先感謝邀請

個人觀點乾隆登基以後立刻將曾靜處死,非但不是違抗父命,而且是對雍正寬厚仁慈的一種頌揚,乾隆應該是為了展示給世人我父皇沒有處死曾靜是因為我父皇的仁慈,並不是因為曾靜罪不至死,本來在先朝對於這種悖逆之人就應該處死,但我父皇沒有,但是我乾隆登基絕不容忍這種悖逆之人的存在,客觀上也是宣揚了雍正的仁慈


推薦閱讀:

乾隆皇帝死了皇后,兩個兒子為何都歡呼雀躍?
雍正明明有3個兒子可以選擇,為何偏偏選中了老四乾隆?
如果乾隆當年不閉關鎖國,咸豐皇帝殺了慈禧,會是怎樣的後果?
十一阿哥永瑆比嘉慶更優秀,為何乾隆卻選了資質平庸的嘉慶繼位?
如何看待乾隆皇帝多次给历代书画名作加以题跋并钤盖印玺?

TAG:中國古代史 | 乾隆 | 中國歷史 | 雍正 | 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