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莫言在獲得諾獎後新作難產?


而這就是人的天性,成功前拚命奮鬥,動力十足,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出人頭地,過上幸福美好日子!但如果這一天真的降臨後,那他還有必要去拼博奮鬥嗎?既然名利雙收,生活大為改觀,衣食不愁,再去為事業拼搏,豈不成悖論了嗎?所以,這和葉公好龍是一個道理:即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葉公的人,十分喜歡龍,他穿的衣服上綉上龍(當時唐高祖李淵還沒出世,龍和黃色還不屬於皇家專利),吃飯的碗上畫上龍,就連睡覺的木枕上也刻上龍等等,而葉公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在自己還活著時能見到真龍!終於龍在上蒼知道了葉公的事,被感動了,決定親自下到凡間到探望一下如此好龍的葉公!但是,當龍現身出現在葉公身邊時,悲劇發生了:即一生好龍的葉公見到真龍後,立刻卻被嚇死了!而我舉這個例子只想告訴你,每個人的精神支柱往往與現實反差很大!而我們從小追求的東西,長大後一旦變成了現實,你就會覺得原來並不是這麼回事?什麼叫「修正主義」?這就是打著原來體制招牌,卻干著另一套勾當的騙人把戲!以農民起義為例,太平天國起義時,洪秀全以上帝名義替天行道,一旦打下半壁江山後,就開始背離原來的宗旨,比清妖更會享受!尤其是石達開,本來可以趕在清軍追來之前渡過大渡河的,就因為夫人生了個小王爺,老石大宴三天慶賀,結果給了清軍一個機會,他要不滅亡就成悖論了!而闖王李自成也一樣!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尤其是作家,如果環境過於優越,住在別墅中,坐在高級沙發上,品嘗著幾萬塊錢才能買到五錢的武夷山大紅袍茶,你讓他寫出一篇猶如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他要能寫出這種反映社會底層悲慘世界的名著,那就真成悖論了?就猶如我在頭條《悟空問答》中,閱讀量有1046萬,點贊3880個,粉絲1088個,但我每寫一篇長文,一分錢的收入都沒有!而因為生活潦倒,身天分文,流落昆明眠山公園亭子長椅過夜,整天挨鋨,比阿道夫當年流落維也納街頭還要慘!現又跑到沙朗白族鄉土主廟中暫住,好在這裡有客房,老尼見我造孽可憐,又因我過去在沙朗白族鄉考古創作住了幾年,就答應管吃住幾天,但時間不能長,因為土主廟中也不景氣!今天感恩節天冷,釆訪老尼時,她在寺中大院生了一堆火,煮了一塊香客供奉的臘肉準備招待我,但很快又招來了鄉防火辦的查禁!而我在頭條評論中留打賞,希望能有人為知識買單,打個五塊十塊的來給我,沒人資助不說,但卻招來噴子譏噴!記得當初大漢之風(網名)摑了閻崇年一個耳光後,就有人在網上發帖說:「跪求各位,誰有大漢之風的聯繫方式,我想給他一點資助!」但我卻仍然咬牙堅持發頭條《悟空問答》,雖然沒有頭條號,賺不到一分錢,但理想卻支撐著讓我讓繼續在《悟空問答》中回答問題。而我之所以沒有放棄,卻是因為我心中仍有一個未完成的夢!就算是生活潦倒尷尬落魄,我只能堅持向前,因為我早已沒有任何退路了!現在,你該明白我為何今年10月和11月平均每兩天就有一篇文章會被推薦到頭條首頁中去,每個月至少有16篇文章被推薦到頭條首頁中去!換句話說,如果我現在仍在電視台欄目組當節目策劃和外聯主管,而不是退出來自己干成為一名昆明考古歷史作家散盡自己三五十萬元的全部積蓄,我也不至少窮困潦倒到如此艱難的地步!但反過來說,如果真那樣的話,我也絕不會在頭條上拚博了!理由很簡單:我好吃好在,吃香的喝辣的,衣食無憂,我憑什麼還要努力啊?我放得著像現在感恩節這天跑到沙朗大寺(土主廟),在寒冷的天氣中寫這篇長文發在頭條《悟空問答》中嗎?所以說,作家創作的黃金時段往往就是他生活潦倒、走投無路、生不如死的艱難時期,而好東西往往就是在被生活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時候出來的,漢武帝劉徹閹割了司馬遷,卻無形之中成就了司馬遷寫出了千古巨著《太史公書》,同樣,當一個人功成名就之後,你再讓他出好品,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了,這是造物主早已制定好了的大自然法則,否則就成為悖論了!所以,劉翔拿了奧運田徑冠軍後,就再也跨不出原來那個水平了!而莫言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後,還能再次出精品,第二次拿諾貝爾文學獎,那他就是神而不是人了!你給我記住了:一個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干成功了,就足夠了!不可能永遠是冠軍、永遠出精品、永遠拿諾貝爾文學獎是也!明白嗎?


獲諾獎之後的5年過去,為何遲遲沒有新作,莫言請大家不要著急,他說自己沒有停下來精進自己的作品,論及新作,他談到自己的不變與變,「我的新作,和我已發表的作品都有一種內在的聯繫,有一些東西沒變,因為我這個人沒有變。但是肯定有一些新的變化,因為時代變了,我也跟著變了。」

近段時間,莫言在整理以前的筆記與舊作。整理過程中,發現1984-1986年這兩年,當時還在解放軍藝術學院讀書的他,白天聽課,晚上寫作,兩年之內寫了十幾部中篇,共80多萬字作品,像《紅高粱》,《透明的紅蘿蔔》都是在那個期間寫的。他感嘆那真是精力與創作力旺盛的一段時光。而現在的他,感覺兩年十分漫長,5年也是一晃而過。

他透露,今年上半年開始拿起筆來寫,偶爾寫點小的東西,熱熱筆。寫了一個散文,回憶當年老教授講課的事,還寫了一篇《學書漫談》,關於朗讀與吶喊。

莫言說,自己雖然年過六十,但依然有寫偉大文學的夢想。「我一直認為自己應該寫出一部更好的作品,讓它真正成為世界文學的經典。」但他也坦言,寫作就如攀高山,往往爬不到頂就泄氣了,「所以這對於作家的毅力、財力、精力都是考驗。」他說,夢想還在,時常在夢裡還都是在創作,「經常夢見一部經典作品就要收尾了,也經常在夢裡被自己寫出來的句子驚醒,感嘆怎麼寫得這麼好,可醒來以後發現什麼都沒有。」在莫言看來,只要夢還在,創作就不會熄,「如果一個作家沒有這種寫經典文學的夢想,那麼我想我可以擱筆了。正因為有這種熱情和實力,我還是要寫下去。」

莫言曾說過一句話,叫常懷感恩之心。我對它的理解就是懂得珍惜,懂得知足,懂得感恩。諾貝爾文學獎算是文學界中至高無上的肯定與榮譽,於一個作家來說,也算終身成就獎了。在用儘力氣去追命逐利,實在無必要。再者,莫言本身不算多麼高產的作家。要寫出一部與《蛙》和《紅高粱》媲美的作品,也是需要時間與心血的。


對於大作家來說,我們也不知道實情,只能進行揣摩。

這裡我就百度來的一些信息以及個人所接觸的小作家的一系列認知作為觀點分析。

我這裡分成2點進行闡述:內容、態度

內容

1、每一篇文章都是需要靈感的,如果沒有靈感就寫不出什麼好的內容,我相信很多的作家都深有感觸。

網上都有流傳一種說法,莫言江郎才盡,沒有內容可寫了,原因大體就是前面的幾部小說《紅高粱》《蛙》等,大都描述了他人生階段的歷程或者感悟(這樣描述不是很準確,大體就是封建主義舊中國和新中國初期的歷史的剪影)。

這樣的題材其實是比較難寫的,越是寫到後面選擇面越是窄,能表達的深度含義也越來越少,所以這是需要觸動和靈感才能找到不同的突破口。

2、歷史上有很多的名著,如果仔細回想,大部分的作者其實都會選擇封筆,也有很多的作者寫出的作品讓人沒有了驚艷的感覺。這些種種跡象,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最輝煌的時刻伴隨著的是衰敗,就像電影界廣泛流傳的那句話「萊傑之後再無小丑」。(當然我這裡說得嚴重了)

就現代流行文學來講,我相信唐家三少的名號應該是最響亮的,但是恕我直言,三哥的書在走下坡路,輝煌不復。(這裡給三哥廣大粉絲道個歉,我只是就我個人的主觀感覺說事)。三哥的小說,我是從第一本光之子一直追到現在的龍王傳說,他的書貫穿著整個青春。我還記得初看善良的死神,狂神,琴帝,斗羅大陸,酒神的那種衝動熱血中飽含著的感動,這才是我想要看的小說。但是,從絕世唐門開始,我總覺得有些什麼改變了,依舊是這個題材但是在我心中卻超越不了斗羅大陸,以至於到現在的龍王傳說,我竟然也會不知不覺斷了好多天不看。所以,靈感真的很重要,期待三哥下一部能夠寫出一部不一樣的故事,讓我也回到青春再熱血一次。

所以,總結來說,或許莫言缺少了一個靈感,一個能夠完成好作品的冥冥之光。

態度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當你有一個目標的時候,你會不斷去奮鬥,一次一次變得更加優秀。但是,當你達到這個目標的時候,往往伴隨著迷茫,我下面該幹什麼,我該怎麼保住這個成就地位,迷茫之後或許還會有恐懼。

對於莫言而言,從《春夜雨霏霏》開始,到《透明的紅蘿蔔》,再到《蛙》,從一個名不經傳的小作家到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這就是一部奮鬥史,一步一步達到了文學金字塔的頂端。所謂高處不勝寒,這樣的光環或多或少會影響一個人,有這麼多人看著我關注著我。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過這樣的體會,就像一個好學生,會不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會在意旁人的眼光,不會在上課睡覺等等。

那麼對於莫言這樣一個諾貝爾得主呢?肯定是有影響的,我們也可以從他的一些見面會訪談中感受得到。莫言從一個認認真真寫自己的書的時候忘掉讀者,到現在會開始在意考慮讀者,開始不斷地修改自己的作品,以期望達到更多讀者的熱情。這樣的一個狀態,如履薄冰一般,不再像從前那樣敢想敢寫,而是考慮到了自己是諾貝爾得主,可以說站在了文學的頂端,寫出的作品要對得起這個榮耀,要對得起讀者的期待。正是有這樣的狀態,才會使得人變得畏懼,才能被束縛了,不能流暢的創作。

所以,這樣一個狀態,和得獎有很大的關係,也許他正在書寫著一部好作品。

這個回答或許比較亂,或許不能讓題主滿意,但是這是我所能想到的答案。

最後我想說的是,請給他一些時間,創作需要靈感,創作需要時間,他正在努力的創作著,或許不久的將來,下一部作品也將會是轟動諾貝爾的佳作。


推薦閱讀:

佛法無君臣父子禮儀規矩無後不孝,為何在我幾千年來的禮儀之邦能興盛?
趙孟頫的清明上河圖字畫價位多少?
為什麼一些讀書人不懂陰陽,回到荒蠻?
上聯:冬至陽生夏至陰生,下聯怎麼對?

TAG:莫言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