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自行車為什麼很少見到後輪帶減震的呢?


從問題描述中「今天從親戚家回去的路上遇到了一群騎自行車的人」這句話可以看出您遇到的很可能是一隊正在進行長途騎行或日常戶外騎行的騎友,他們的騎行方式大多以沿公路行駛為主。在路況條件較好的條件下,使用帶有後避震結構,即稱作「軟尾山地車」的自行車,實際上會更加累贅——後避震結構在進行公路騎行時,會帶來不必要的泄力,以及多餘的重量。

帶有後避震結構的山地車通常用於中等強度以上的越野騎行(許多低強度越野,如XC,全稱Cross Country,同樣會使用硬尾山地車,即不帶有後避震結構的山地車進行),崎嶇坎坷的山道,才是它們一展風采的地方。

順便在此普及一下山地車常見的車型及用途:


XC(Cross Country)越野:

XC是最輕量級的山地車,也是山地車中最常見的款式,配備避震行程較短的前叉,且多為硬尾結構。除了輕度越野,XC車同樣可以用來進行公路騎行及長途旅行,是一種兼顧各種路面的山地車。


全地形All Mountain、(簡稱AM)耐力賽(Enduro)

之所以把AM和Enduro歸為一類,是因為Enduro的稱謂更貼近於競賽模式,而AM的稱謂則更貼近單車本身。

先說AM,它同樣擁有前後避震結構,避震行程一般在160mm左右等(一些避震行程在140mm甚至更短的軟尾山地車也被稱作AM,AM的定義實際上較為複雜),多使用2片式牙盤(或1x11速),兼顧越野路段的上、下坡,無花式技巧,以快速穿越林道等騎行方式為主,是一種在路況較為複雜,但適合進行常規越野騎行的路段所適用的運動自行車。

而Enduro,則可以說是AM的比賽形式,即耐力賽。Enduro競賽會設置多個兼顧上、下坡的越野賽段,並以下坡賽道為主,並伴有石塊路等考驗車手空車能力的賽段,車手們在叢林與山脊間高速穿梭,爭奪冠軍,可謂是山地車界的「環法」。

Enduro也是非常刺激的山地車玩法


障礙技巧(Slope Style,簡稱SS,目前還沒有比較統一的中文稱謂)

Slope Style和EFR類似,也是騎乘單車,在空中進行高難度動作的一種極限運動。但SS的「起飛場所「為人工搭建的土坡或其他可以完成空中動作的人工場地。

SS車同樣擁有前後避震結構,使用單片式牙盤,但其避震行程較短,僅為100-120mm左右,這主要是因為人工土坡的降落坡面角度均會經過精心設計,車手正常降落時,會借斜坡的角度落地,從而避免造成過大的瞬間衝擊。而且,SS的場地路面平整,過於柔軟的避震反倒會增加車手們完成動作時的負擔。

和Slope Style類似的,還有無後避震,甚至沒有任何避震結構的土坡騰躍車(Dirt Jump,簡稱DJ),車手們除了用DJ車完成Slope Style的場地的動作外,還會用它進行一些城市街道障礙中的花式動作。

精彩的Slope Style


自由騎(Freeride,簡稱FR)和極限自由騎(Extreme Freeride,簡稱EFR)

FR和EFR是兩種不同的「玩」法,但整車配置上基本相似。自由騎的整車配置要比速降「輕」一些,使用單片式牙盤,避震行程180mm左右的單肩前叉及後避震,車架看起來比速降車要「瘦身」一些,其它配置和速降車類似。

普通的FR也會去完成一些針對速降車的路段,併兼顧一些輕量的林道穿越、叢林速降(在叢林中搭建用木板製成的跑道,有一種「叢林過山車」的感覺)騎行。

而EFR則絕不是一般的山地車愛好者所能完成的,雖然和FR使用的單車配置相似,但玩法可大相徑庭。EFR可以說是目前自行車界最「玩命」的騎法了,飛躍懸崖,還要在空中來一個「超人」動作,或是在天然的山坡上借勢起飛,在空中做出360度旋轉、後空翻等驚人的表現。

Cam McCaul使EFR領域的高手

我們熟悉的單車超人Danny Macaskill近年來便熱衷於EFR,結合他爐火純青的攀爬和街式自行車技巧,用單車創造了無數人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Danny大神的EFR動作令人無比驚嘆


速降車(Downhill,簡稱DH)

100%高速下山車,專門用於從山頂以極快的速度衝過亂石叢生,彎道複雜的崎嶇山路直達山底。速降車使用單片式牙盤,通常搭配有避震行程200mm以上的雙肩避震前叉及後避震,700mm以上的超長的燕把以及粗達26x2.5"的粗壯輪胎,並使用4活塞,直徑達到180mm碟片的液壓碟剎系統來控制它重量級的體重。速降車的騎行角度也較為後仰,更符合下坡時的騎行姿勢。這些特點也使得速降車的上坡能力為0,平地騎行時也能累死人。

如果你有幸騎著速降車,在安全措施完善的情況下快速衝下樓梯時,會驚奇地發現,除了後撥在震動時因上下抖動而產生的「噹噹」聲,前後超長行程的避震器,會讓你感覺自己車輪之下的,似乎只是一個普通的下坡。

當然,真正的山地速降,可遠遠沒有「下樓梯」這麼簡單!

越野摩托車般的速降車

本問題由咕咚騎行-貝司貓回答。點擊我的頭像,關注咕咚騎行頭條號,大量騎行乾貨、趣聞、故事等你來看,你的騎行問題我來答!


有種車架叫硬架,有種車架叫軟尾,有種車架叫全避震,起到很好減震效果,那就不用什麼後避震了。當然也有其它的減震方式,後帶避震在平緩的路面上平緩的行駛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如果最求速度在坑坑窪窪的路上,後帶避震會把衝力的力度亂卸掉,所以很難見到


有些人會覺得自行車帶後避震的會很貴,其實自行車都是按照你的不同的玩法和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車型,喜歡爬坡,就選擇硬尾或者xc軟尾,要是喜歡專門玩下山就選擇大行程的軟尾速降車,


國內現在以XC賽和公路賽居多,xc賽和公路賽主要是爬坡和平路賽道上的比賽,而帶後避震的山地車,以下坡比賽居多,有很多障礙,飛包,跳台,考驗車手的技巧和膽量。隨著單車文化不斷融入國內,以後的比賽就會多種多樣,比如enduro耐力賽,DH速降賽,到時候帶後避震的車型就會越來越多!


山地的複雜路況,對後減震自行車來說。操控性非常不利。後面是軟的,騎起來也使不上勁兒。充其量,在速降的情況下減震比較好,由於後面的彈性對自行車手來說不可控,所以操控起來也不太好。


推薦閱讀:

鈦合金山地車,在哪個部件鍍金會提升視覺效果?
為什麼很多人不裝腳撐?
求推薦一個自助的公路車fitting網站,想自己測量數據在網站上計算一下作為選車參考?
摺疊自行車相比較山地車、公路車有哪些優缺點?
國內各個鐵三賽事場地有何特色?難度是否有所不同?新人如何選擇?

TAG:旅遊 | 登山車 | 自行車 | 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