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的齊國和魯國,在現在的哪個省?
齊國和魯國的主體都在山東省,周邊地區涵蓋了河北、河南、江蘇等少部分地區。山東號稱齊魯大地就是這麼來的。
周王朝建立後,周武王,將自己最為倚重的四弟周旦和謀臣姜子牙分封到了山東,兩者比鄰。
周武王這樣的分封方式,是有著極其重要的政治考慮的。姜子牙雖然是自己的尚父,首席謀臣,但畢竟是外姓。周王朝講究宗法關係,以廣封同姓來鞏固政權,這也是一種疆域的擴展策略。
周武王將二人分封到一起,也是希望周旦的魯國將來能夠壓制姜子牙的齊國。雖然姜子牙對周朝忠心耿耿,但畢竟是外姓。數代之後,未必能繼續保持中心,一旦做大,就會對同姓封國,乃至中央政權造成威脅。
但周武王的做法,很快就宣告失敗了。周旦執政的時候,姜子牙很快回到宗周稟報自己的治國政績,而周公的兒子魯伯禽卻花費了數年,才搞定了自己的封國,他到宗周彙報政績的時候,周旦就感嘆說:「魯國將來一定會北面侍奉齊國。」
事實也的確如此,齊國後來逐步擴展,一直壓制著魯國。
齊魯二國,雖然都封在山東,在最初並不接壤。當時山東是東夷的領地,存在著眾多還未被消滅的東夷方國和部落。魯國開國之後,一度都不敢打開東邊的城門,因為來夷總是來打他。
後來經過是多代的努力,齊魯二國分別滅掉了山東境內的諸多東夷方國和部落,才成為了山東地區的兩個大國,齊國南部和魯國北部有一條很長的邊疆線。
兩國雖然摩擦不斷,但自始至終也沒有發生十分巨大的戰爭,更不可能吞併對方了。最後魯國為楚國所滅。齊國在進入戰國之後,更是成為七雄之一。在秦始皇的統一戰鬥中,因為其身處東海之濱,成為最後一個被滅掉的國家,而此時姜姓齊國已經被媯姓齊國取代了兩百多了。
齊魯兩國都在山東。齊國國都臨淄,在如今的山東淄博,魯國國都曲阜。
周滅商之後,武王把兩位重臣太公望、周公旦都分到了山東,前者就是我們熟知的《封神演義》里的姜子牙,後者是周武王的弟弟,創立了影響深遠的禮樂制度。他們就是齊魯兩國的開國之君,不過由於周公旦需要留在鎬京主持朝政,只是掛名,魯國實際的統治者是他的長子伯禽。
魯國的疆土大致北抵泰山,東過黽蒙,南包鳧嶧,襟帶汶泗;齊國的疆域大致東到海,西到黃河,南至穆陵,北達無棣。兩國基本以泰山作為分界,泰山以北屬齊國,泰山以南為魯國。
兩國的氣質命運截然不同。齊國地理環境更優越,「自泰山屬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又十分注重發展經濟,太公時期就「通工商之業,便魚鹽之利」,管仲相齊後,「連五家之兵,設輕重魚鹽之利」,晏子形容臨淄的人口繁榮,「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如雨,比肩繼踵而在」,蘇秦也形容,「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蹋鞠者。臨淄之途,車彀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氣揚。」
魯國則由於周公的關係,禮樂文明最為興盛,號稱「周禮盡在魯矣」。與周王室的關係也最密切,「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不過國力比齊國遜色很多,雖然一直挺到了戰國後期,但絕大部分時間內都是打醬油的存在。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不請自來。齊國首都淄博臨淄區,魯國首都曲阜市(縣級市)。山東省的簡稱「魯」,而兩國首都混的都比較慘。。
臨淄成為一個區,筆者有幸去遊玩過,具體不表,反正一個區的級別發展還是欠缺些。魯國首都曲阜,一個小縣城,環境可以,文化也可以,但經濟和城市建設相比周圍的兗州鄒城真是慘不忍睹,城東到城西騎車30分鐘,城南到城北也差不多。
曲阜每屆國家領導人上台後都會去,真心希望能升格一下。
齊魯大地就是現今的山東了。
齊國古都一一臨淄。山東省的淄博市臨淄區。
推薦閱讀:
※為什麼巴西擁有與美國相當的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但是沒有成為發達國家?
※為什麼在兩廣地區4、5度就覺得非常的冷呢?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到底是不是珠穆朗瑪峰?
※廣東、廣西中的「廣」指什麼?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