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郭汜掌握朝政,陶謙發起關東諸侯第二次同盟,為何沒能成功?


發起第二聯盟的是朱儁不是陶謙,其次朱儁號召同盟的時候董卓還沒死。朱儁當年就想暗通山東諸侯起兵,卻怕董卓進攻自己而逃往荊州。董卓遷都以後,朱儁率兵返回洛陽,但城池已經殘破,於是引軍向東,屯駐在中牟縣,並傳信給各個州郡,號召討伐董卓。

這時徐州刺史陶謙派遣精兵三千前往相助朱儁,各地諸侯也給朱儁派了一些兵馬。陶謙上表奏朱儁代理車騎將軍,董卓聞知後,派遣麾下名將李傕、郭汜率領數萬人屯駐河內抵擋朱儁。朱儁進軍為李傕、郭汜所破,只得駐守在關前,跟董卓軍對持。

不久,董卓被王允、呂布所誅殺。李傕、郭汜引兵西攻長安,為董卓復仇。這時朱儁仍逗留在中牟,陶謙以朱儁是漢朝名臣,數有戰功,可委託大事,號召諸侯共同推舉朱儁為太師,移檄牧伯,同討李傕等,奉迎天子。

不過這個時候陶謙的號召是沒有說服力的,因為袁紹、袁術、公孫瓚、孫堅等人在中原已經打成一鍋粥了,當時袁紹已經企圖擁護劉虞稱帝,已不在乎朝廷威信。

陶謙所能號召的人物名單如下:徐州刺史陶謙、前楊州刺史周乾、琅邪相陰德、東海相劉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

周乾和大儒服虔都是前任官員,鄭玄這位博士也只有名氣,這三人只有名聲沒有實力。琅邪、東海、彭城三郡全是徐州官員,泰山、汝南、北海、沛國跟徐州臨近,其實也就是奉陶謙為主公的官員。總體來講,就是陶謙勢力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

結果,迂腐的朱儁小瞧李傕、郭汜,被他們用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的計策徵召入朝。朱儁接替周忠為太尉,錄尚書事。可是他在朝中無兵無權,根本沒法控制李傕、郭汜的行動,最終只能在李、郭二人爭權中抑鬱而終。

朱儁入朝後對山東諸侯的影響很大,第一就是陶謙態度大變,他聽從治中從事王朗與別駕趙昱的建議,派遣趙昱向朝廷進貢,朝廷晉陞陶謙為徐州牧,領安東將軍。趙昱被任命為廣陵太守,王朗被任命為會稽太守。相當於陶謙承認了李傕、郭汜把持的漢朝廷。

當時袁紹、曹操正跟公孫瓚激戰,而陶謙是公孫瓚的盟友。李傕、郭汜派太傅馬日磾持節安撫天下,以趙岐為副手。趙岐到了冀州,調和了袁紹、曹操、公孫瓚的戰爭,相當於袁紹、曹操暫時也承認了朝廷的合法性。

由於袁紹擁護的劉虞不肯稱帝,於是袁紹唯有又轉向承認漢獻帝朝廷。在當時諸侯混戰已經打得難解難分,陶謙也不是什麼善類,他聯合公孫瓚意圖夾擊曹操,並想佔據豫州,所以才任命劉備為豫州刺史。袁紹、曹操、公孫瓚、袁術、陶謙等人考慮的都不在是朝廷的威信,而是自己領地的利益,最後一位具有號召力的人物朱儁放棄以後,袁紹和袁術各自相攻,自不會承認對方是盟主。公孫瓚、陶謙、孫堅、張燕偏向於袁術一方,劉表、曹操、劉岱則偏向於袁紹一方,形成了東漢群雄初期以二袁為中心的混戰。


陶謙有多少兵?依靠劉備和公孫瓚,這兩人當時都不起眼。李傕郭汜雖然遭遇董卓的敗亡,但,還有朝廷的底班,且西涼軍大部都在,野戰實力很強,李郭2人多年帶兵,經驗豐富,陶謙根本沒有多大的號召力,當然失敗。


推薦閱讀:

帖木兒是蒙古人還是突厥人?
為何中國古代建築,屋頂上都會有小獸?
武松魯智深和林沖,是否能打贏關勝呼延灼和董平?
既然資本主義有這樣那樣的缺陷,為什麼美國沒有滅亡?
終南山為何成為隱居聖地?

TAG:陶謙 | 郭汜 | 歷史 | 李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