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擁兵八十萬,為何打不過十萬清軍?
我正在寫崇禎的三大戰役與江南的一敗塗地。
三大會戰是什麼?松錦會戰:1640年初到1642年初,明朝前後投入15-17萬部隊,清朝舉國之力。會戰結果以明朝失敗告終。其後果就是皇太極說的「今皆敗亡已盡;即有召募新兵,亦僅可充數, 安能拒戰。」明最精銳的騎兵、最善戰的將軍基本損失殆盡。
開封會戰:1641年到1642年9月,圍繞開封進行的一次大會戰。1641年初,李自成襲取洛陽後,開始圍困開封。前後三次。其間明軍達成了添油戰術。1641.7襄城戰役秦督傅宗龍戰沒;1642.2秦督汪喬年戰沒;1642.5朱仙鎮會戰,左良玉及諸將精銳損失殆盡。明軍關內可戰部隊損失慘重
郟縣會戰:1643年9月,孫傳庭出關與李自成的一次決戰。在1642年10月,孫傳庭柿園之戰失敗後,回關中整頓軍馬、財政,在朝廷催促下出關作戰,全軍覆滅。
三次大會戰近乎決戰,明軍的可以作戰主力部隊基本被殲滅在長江以北。後來李自成東進,如入無人之地,可以說長驅直入。
南明的一敗塗地:南明理論上有五鎮,五鎮各種裹挾軍隊,加上江南新募的部隊。總數有幾十萬。其部署主要有三大系統:
(黑色為江南四鎮、紅色為左良玉、綠色為南明新募兵)
第一:長江中游左良玉部。左出身於遼東,在關內剿寇崛起。其部有核心主力和收降的民軍構成;朱仙鎮會戰,左部主力損失慘重,之後即為烏合之眾,而且左身體也不好,越來越難彈壓諸將。並不堪戰。至於其部80萬,是號稱,可信度為負,其實際數字(算上家口)應該在20萬上下,可以作戰的在五六萬,其中分為十幾個總兵統領,各懷鬼胎。聯合作戰能力很低。
第二:江北四鎮:黃得功、劉良佐是江北防禦部隊,沒有參與過大的會戰;劉澤清所部主要剿滅山東土寇為主,沒有參與過大的會戰;高傑部參與過柿園之戰、郟縣之戰,雖然以失敗告終,之後一路潰逃,但已經是四鎮最堪戰的部隊。
第三:江南新募的京營部隊及諸將之兵。從未參加過戰鬥,解決土匪都費勁。在三個系統中最弱。這種部隊在作戰中能抗一下就算有氣節了。
烏合之眾、殘兵、新兵,這樣的部隊怎麼能堪戰。而且統帥和當時最優秀的李自成、阿濟格、多鐸都不是一個層次。軍事上的失敗是必然的。
參考:
《明末農民戰爭史》、《南明史》、《清實錄》、《崇禎實錄》|等
很正常,這主要看士兵和將領的戰鬥意志。就像國民黨幾十萬大軍干不過幾萬日軍一樣,不一定就是武器的差距。一直狼能咬死幾十隻羊,但要是幾隻羊團結配合反擊狼,狼會知難而退。但羊見到羊心理上只會充滿恐懼,誰也不顧誰使勁逃命。幾十萬農民湊起來的大軍很難地方專業軍人的衝殺,數量再多只是肉盾
這根本就不是問題!
劉邦50萬大軍,還不是被項羽3萬人,打的只有逃命的份。
王莽軍號稱幾十萬,還不是被劉秀幾千人,打的潰不成軍。
竇建德十幾萬部隊,還不是李世民3000多人,徹底擊潰。
所以啊,打仗有時,真的不是誰人多,誰就能贏。
孫子兵法不是說,兵在精不在多嘛~
左良玉真正的主力部隊在開封會戰時已經損失的差不多了。開封會戰之前左良玉還參加各種圍剿流寇的軍事行動,開封會戰後不管崇禎開出各種優厚的條件,左良玉再也調不動了。開封會戰後左良玉的兵馬是增加八十萬,說到底這些不過是烏合之眾,戰鬥力和開封會戰前不可同日而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