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的後裔是漢族嗎?


蚩尤的後裔當時稱作東夷,後來隨著黃帝打敗蚩尤,雙方的民眾逐漸融合,在漢朝以前,中國本土主要就是稱作華夏族。

而漢族是個更加寬泛的概念,應該是從漢朝以後,中國本土民眾才開始自稱為漢人的,這也就是漢族的開始吧,承接了華夏族。

而此時的漢族在經過漢朝這個大一統王朝,實際上融合了很多的族群後形成的。

由此可以看出,蚩尤的後人是屬於漢族的。

(不對之處還請見諒)


黃帝 炎帝 蚩尤這三位遠古時期的偉人,最近在今曰頭條的悟空問答上可算是很為走紅,這下也使許多當代國人對遠古的事迹產生了些了解。

本題所問蚩尤後裔是不是漢族。我們所有對這問題感興趣的人們就一起來進行討論吧。

大約在四千六百年前,那時候的我國是以聯盟體的氏族部落公社的形式存在。當時河北山西陝西以及河南北部是華氏族聯盟體的範圍,河南中南部,湖北北部是夏氏族聯盟體的範圍,山東,江蘇一帶是九黎族聯盟體的範圍,長江以南是三苗聯盟體的範圍。這四大聯盟體本是各據一方,後來九黎族聯盟體的首領,大起野心想吞併華夏兩盟體的領域,便約長江以南的三苗一同岀兵意欲瓜分華夏地盤。首當其衝的夏氏族抵擋不住兩大勢力的攻擊,只好敗北逃到河北華氏族那裡求助。華氏首領軒轅氏,深知蚩尤來之不善,便與夏氐族聯合共拒九黎族和三苗的強敵。然後便在河北涿鹿一帶與來侵的九黎三苗展開了遠古最大的一場戰爭。經過一場殊死的對戰後,九黎和三苗終於以失敗而告終。九黎族的首領蚩尤和他手下的八十一個同盟首領,皆陣亡和被擒處死,餘下的三苗部眾卻被義釋返回長江以南的故里。當時剩下的原九黎族部眾,已是群龍無首,有的便留在河北投靠了華氏族,有的冒充三苗的部眾隨三苗族退到長江以南。而沒有隨征的九黎族原地族民,也因戰敗結局全部被華夏聯盟收融入華夏的統領之內,從此長江以北便都屬於華夏聯盟的範圍。如此可以推論,九黎族的後裔,有一部分留在河北融入華氏族,有一部分留在東夷的也被融入華夏聯盟,還有一部分隨三苗潛到長江以南形成了後來的黎族和演化成其他少數民族。如果問蚩尤的後裔是漢族嗎。那隻能說留在東夷原處的和留在河北投靠華氏族的後裔後來隨著華復族的演變而成為漢族。而分布在長江以南的那部分,卻屬於我國的少數民族。


算!

總有人分什麼黃帝族,炎帝族,蚩尤族,都是錯的。他們的關係是同一個族群分成的三個部落。三國魏蜀吳,有分魏族、蜀族、吳族?

漢族概念形成於漢朝,是同一族群完成身份上大一統形成的概念,前身是華夏先民。

華夏先民概念形成於周朝,當時大家都認同自己是華夏子民,但是身份認同沒有完全統一,用魏國人秦國人楚國人等分封國名作為身份區分。

華夏先民來源與三皇五帝時期的各個部落。神農、黃帝、炎帝、蚩尤這些古羌人部落經過屢次大戰終於完成部落的大一統,就跟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一樣。同時在古羌人東遷時吸收了一些東邊東夷集團(炎黃時期的東夷和西周時期的東夷指的不是同一種族,西周時期的東夷被西周趕到了東北,變成了東胡)的一部分。最終大一統的古羌人部落建立了夏朝,而後被東夷集團的商取代,而商又被黃帝嫡系傳人周朝取代。周公東征後東夷集團(三皇五帝的太昊少昊就是東夷集團的首領)終於與古羌人完全融合,形成華夏世界。而由於野蠻暴力落後而被華夏排斥的蠻族,被華夏先民一路擠壓,有的去了西南,但更多的是去了北邊成了匈奴,終在漢朝時期成了北方大患。

所以從漢族的來源來看,蚩尤是漢族。漢族沒那麼多混血,別把分裂的部落當民族,種族。


首先要確定蚩尤部落居住在何處?蚩尤部落應該在河南,山東一帶,靠長江。黃河河套地區有二個大母系氏族姜,姫。神農氏姜糸嘗百草,走過蜀地山川,結識川蜀湘竹,娥英母糸部落,後人尊稱炎帝,為五帝之首。後被姬姓黃帝兼平。黃帝部落修內外經,取麻織衣,種地畜牧,居岐山,鑄青銅,被後人尊稱黃帝。蚩尤在涿鹿之戰中身故。後人逃散。黃帝部落造舟船渡長江,遂統一黃河長江流域。其中出了幾個名譽天下的人物。稱為五帝。古時子孫稱謂並不是直糸親屬。只是部落級別。八大姓代表八個母糸氏族部落各居一方。蚩尤部落也在其中。嬴姓就是蚩尤部落地區產生。還有少昊帝。如戰國時期七霸產生原因一樣。無有確切統治者。各部落互有交流通婚。也分出了部落大小級別。但並不是很明顯。


此問題欠準確。黃帝,炎帝,蚩尤等實際上是當時亞洲東部地區現今中國境內的三個部落,並未形成什麼民族。直到周代,不但周室及輔助周室大臣得封建,許多助周擁周的部落也得分封建國,且相互往來婚嫁遷居。直至漢朝,漢疆域外的人才稱漢域內的人為漢人。所以最初"漢人"是他稱。以後又有稱″唐人"(自稱或他稱)。"漢族"一詞的出現己相當晚近,是在較明確的民族概念出現後才產生的。將生活習俗,語言,文化傳承相同相近的人群歸為一類,稱為漢族。由此可知,蚩尤的後裔中大部歸入了漢族。少部分遷徒到雲南貴州廣西西北部湖南西部等地,發展成今西南少數民族。


謝邀。這個題目不準確,有誤導性。漢族是指以楚國人陳勝吳廣,項羽劉邦創建的大一統漢王朝臣民,亦稱漢人。而被迅速滅亡的秦朝臣民都不稱為漢人,因為其本質是西北的犬戎族。

蚩尤是上古傳說中一位強大的酋長。與同為酋長的黃炎二帝爭奪中原地盤,三仗兩勝,最後逐鹿失敗,其部落四分五裂,演變成九黎族。九黎又戰又敗,其眾演變成三苗。古藉中的三苗被驅逐到湘西貴北荒蠻之地,後漫延大西南。現代中國通史稱,「現在的苗族人即三苗後裔」。若這個觀點成立,蚩尤的後裔顯然不是漢族,而是苗族。(但民國著名歷史學家呂思遠,王國維反對這一觀點。)

蚩尤遺體據說埋在武陵山。武陵山位於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省區交界處,上古與一旁的雪峰山合稱「昆侖山」,中古稱黔山。公元前560年,楚國在此設置「黔中郡」,轄13縣。後因秦國軍隊偷襲楚都郢城成功,楚人帶著被秦軍挖掘棄之的楚武王殘骸逃到黔山埋葬,便改名黔山為武陵山。漢朝因之,直到現在。蚩尤傳說與漢朝成立中間間隔足有一兩千年,那時的奴隸社會人與漢族漢人有沒關糸,誰也說不清!


簡單點說,蚩尤後裔分成了幾個少數民族,尤其是苗族居多,比如重慶苗寨九黎城,關於蚩尤的節目和傳說挺多,頭條號里有視頻



當然是了.不管他們戰敗還是戰勝中國是他們的故鄉.傳說亞洲人從亞洲溫帶熱帶走出森林.有一部分北上尋找更舒服的氣候居住地那時部落當然征戰不修了.血統早就混在一起了.但是必須是使用秦始皇一統文字後才是中國人.這個問題不能跑題偏題


蚩尤的後裔一部分溶入了漢族。另一部分變成了黎族,後來黎族一些部落由於各種原因遷徙,又發展了苗族。至今苗族仍有祀拜蚩尤的節日。另外,好象京族瑤族也被稱為蚩尤的後裔。當然,不管什麼民族,都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都是好兄弟!


漢族是對當時漢朝版圖內多數民族的泛稱,而蚩尤也好,炎黃也罷,都是各民族融合了幾千年的前身基礎,比如現在一個漢族男人娶了一個俄羅斯媳婦,生個孩子上戶口民族無論寫俄羅斯和漢族都對,這孩子長大了又娶了個日本老婆,生了個孩子又娶了個韓國老婆,類推下去就是遠古各氏族之間通婚的問題,天下一家。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
傳說中的黃帝與蚩尤的涿鹿之戰是否只是一場部落衝突?

TAG:蚩尤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