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能夠翻起什麼大波浪?為什麼要刺殺宋教仁?
宋教仁能翻起的不叫波浪,叫海嘯。
宋教仁是中國近代的議會政治第一人,如果他沒死,中國在北洋時代很可能實現一定程度的議會政治,歷史可能會完全改寫。
宋教仁死的時候年齡很小,僅僅只有31歲,以極年輕的年齡成為了影響中國的大人物,不可謂不優秀。
我們的國父孫中山,雖然是中國革命先驅第一人,但是在能力上講,實在難以算是傑出。一輩子大小革命近百次,無一次獲得成功。而他的組織同盟會,雖然聽起來像是近代政黨,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個幫會,組織結構不明確,成員之間多江湖氣息,也沒有明確的組織發展方針。早在民國建立之前,就有很多革命人士不服同盟會,比如江浙光復會,湖廣共進會,各種革命組織各自為政。
民國建立以後,從法律上講,力求實行憲政議會政治。而宋教仁意識到,同盟會的組織,根本無法適應民國的體制,所以他決定改組同盟會,創立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組織——國民黨。
宋教仁組織的國民黨,除了包括同盟會以外,還有諸多小黨派小團體,以及眾多革命志士社會賢達,有明確的黨綱黨紀,一時間在北京風頭無兩。1913年國會選舉,眾議院里596人中國民黨得269人,參議院274人中國民黨當選123席,獲得絕對勝利。
按照選舉結果,國民黨黨魁宋教仁應給進京擔任總理,與袁世凱並肩成為中國最有權力的兩個人。在出發之前,宋教仁在上海發表講話,透露了兩個信息——1.對孫中山的「五權分立」理論持消極態度,2.對袁世凱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全面否定。
這樣就得罪了兩大集團,孫中山之前已經久不滿於被宋教仁架空,而袁世凱則更不用說,以袁世凱權欲之強,怎麼肯跟別人分享權力呀?
但是我認為,袁世凱沒有殺宋教仁,從宋教仁給袁世凱的遺言就能看出來,連宋自己都不認為是袁世凱殺了他。因為暗殺對於袁世凱實在不是個好選擇,有兵有錢的袁世凱大可以跟宋教仁周旋,唯獨不應該殺他。宋教仁一死,全天下人都會認為是他殺的,嫌疑躲不掉。
而孫中山更不可能,孫中山雖然能力不濟,人品卻很高尚。暗殺同志這種事他是無論如何干不出來的。
那麼兇手是誰呢?
袁世凱方面,國務總理趙秉鈞有很大嫌疑。因為他是現任總理,宋教仁就是要取他而代之。出於保護自己的地位的考慮,他有可能會暗殺宋教仁。
孫中山方面,陳其美嫌疑最大。陳其美蔣介石的拜把子大哥,對孫中山極度忠誠,而且是上海黑幫大哥。而且陳其美與宋教仁素來有隙,之前還有過暗殺的黑歷史(派蔣介石暗殺陶成章),嫌疑極大。
總之,宋教仁之死,是一筆糊塗賬。這場影響中國近代史的槍擊案,也許隨著塵封的歷史,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真相了。
小編就自己專業所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大的暗殺事件,宋教仁被刺一案,宋教仁被暗殺,不僅衝擊了本來已經非常脆弱的南北關係,還在很大程度上面改變了中國近代史的走向,許多民國初年的悲劇性事件都是從宋教仁被刺之後發生的。
首先來回顧一下宋教仁被刺殺的過程。宋教仁被刺殺主要包括這麼幾個背景,首先是國民黨在1913年的國會選舉中獲得了大多數選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宋教仁正準備北上組閣,出任內閣總理,他自己也做好了準備,準備成為民國第一大黨的領袖;其次是1913年還是袁世凱準備成為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的一年,而宋教仁所主張的議會政治與袁世凱的集權傾向是相違背的。再者就是孫中山在當時已經忙於民生建設,南方的革命軍已經裁撤了很多,南北軍事實力對比早已經失衡。而宋教仁就是於1913年3月20日在準備啟程赴北京前被刺客暗殺於上海火車站。
至於暗殺宋教仁的幕後兇手,這麼多年以來已經有很多種說法,包括袁世凱、趙秉鈞、洪述祖等,甚至還有人認為是孫中山和陳其美,小編覺得最有可能的就是洪述祖(原因在這裡不詳細敘述,可以參見北大尚小明教授的相關著述)。
而宋教仁被刺一案的影響則是非常大的。
首先,宋教仁被刺之後,民初的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被打破,自孫中山、黃興北上之後形成的民主的氛圍不復存在。袁世凱雖然也極力為自己辯解,不過孫中山等人並不相信他的解釋,孫中山執意要開展二次革命,而黃興等人則反對孫中山這樣做,堅持在法律框架內解決宋教仁被刺一案。最終,二次革命爆發,南北之間再次爆發戰爭,中國近代史在民初走向偏差。
其次,宋教仁被刺還開創了民初一個非常不好的先例,那就是以暗殺來解決政治分歧,所以後來有陳其美被暗殺,湯化龍被暗殺等等,實際上許多政治分歧是可以通過法律甚至可以通過政治協商解決的,一旦開了暴力解決的先例,許多事情就很難再圓回頭。
問題問得很巧妙,沒有殺宋教仁的「主語」。袁世凱說了一句話,也許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我不怕國民黨用暴力來奪取政權,我只怕他們會以合法手段贏得政權!」
宋教仁的能量有多大?可以用數據做個比較。
袁世凱上任初期,北京參議院的政黨120席位組成是這樣的:同盟會40席,共和黨40席,其他各黨合起來才40席。同盟會大伙兒都知道,共和黨是什麼來頭?居然與同盟會分庭抗禮。共和黨的理事長是黎元洪,理事包括張謇、章炳麟、伍廷芳等。
1912年12月,參議院發展為擁有參、眾兩院的國會,重新進行選舉,數據如下:眾議院共569席,國民黨得269席(共和黨120席);參議院共274席,國民黨得123席(共和黨55席)。
總體上看,國民黨在國會870個席位中獨得392席,而其他三大黨共和黨、民主黨、統一黨加起來才223席。也就是說,不到一年時間,國民黨已遠遠超越當初與自己分庭抗禮的共和黨,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大黨,有影響甚至左右國會的力量。進一步說,國民黨在理論上擁有了決定國家大事的決策權!
當時,國家究竟採用總統制還是總理制,尚未最終拍板。袁世凱當然最不想看到總理制——當年他復出時,向清廷提的條件就是組織責任內閣,全權負責鎮壓革命,成功架空攝政王載灃,最後逼得清帝退位。所以,老袁不希望自己也被新總理逼得退位。看到宋教仁改組國民黨後發展勢頭迅猛,老袁曾開出條件:只要宋教仁不堅持總理制,就提名其為總理。但是,宋教仁根本不理會。
宋教仁被殺一事,長期以來都認識是袁世凱乾的,近年雖有不同聲音(比如說是陳其美主謀),但不可否認的是袁世凱的確嫌棄極大。奇怪的是,宋教仁中槍後並未立即死去,但在神志清醒的情況下並未指出自己懷疑的兇手,還給袁世凱發電陳述被刺經過。
不管誰殺了袁世凱,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個人不喜歡內閣制,也不喜歡國民黨成為宋教仁的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袁世凱當選北洋政府總統。但社會各政治勢力錯中複雜,其中以南方孫中山、黃興和宋教仁等國民黨為代表的派系(南方派)和以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和段棋瑞等北洋政府(北方系當權派)主要的兩大政治軍事集團。但是各黨派內部的政治傾向也存在分歧,比如國民黨理事會理事長孫中山與代理理事長宋教仁之間就有嚴重分歧。孫中山先生曾在廣州的一次演講時有這表述:「不甘心承受被黃興、宋教仁等一般舊革命黨人陽奉陰違、架空虛置的隱痛」;再是追隨孫中山的革命黨元老戴季陶也發表論文,強烈譴責宋教仁背叛和用丟了國民黨的政治主張,與反革命派妥協等,出現了「本黨有內訌」局面。那麼我們來看看宋教仁究竟做了些什麼、提出了那些政治主張呢?一是,宋主張消除派系紛爭,取消各地幫會,統一於民選政府。二是,積極主張通過全國大選,實行國民議會政黨內閣制。在宋教仁的影響和推動下,「國民議會內閣制」眼看水到渠成了,卻因宋遇刺而流產(這是後話)。但這所謂的「國民議會內閣制」的實施,對誰有利與不利呢?首先要了解「內閣制」施行的宗旨目的,它起到限制和約束總統的權力或者說架空總統的作用,這是袁世凱不願意看到的。依照孫文的政治立場,推行總統制,由共和國總統獨覽權力是他一貫的立場和態度。國民議會內閣制由推選的內閣總理具體負責實施,而宋教仁當這個內閣總理已是板上釘釘的了。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去北京晉見總統時,在上海火車站被一個叫武士英的小混混槍擊受重傷兩天後死亡。總統袁世凱聞之即下令嚴查,務必找出殺宋幕後真兇。調查結果顯示,從時任江蘇省駐滬巡查長應?丞與時任國務總理趙秉鈞機要秘書洪述祖,兩人的往來電文找到了他倆指使殺宋的證據。當局在進一步偵查審理期間,武士英在收監開審前死亡。應夔丞也被判死刑,洪述祖最後在上海被捕,處於絞刑。但據史料記載,這三人生前並沒有直接與宋教仁先生共事過,也沒有絲毫的利益關係,顯然要置於宋教仁死地的另有其人。事隔不久,原國務總理趙秉鈞(洪述祖曾是他的秘書)和原上海都督、孫中山的摯友陳其美(與應?丞等有特殊關係)相繼也被暗殺。至此,表面上看刺殺宋教仁的兇手或間接關聯人全部死亡。那麼真正要置於宋教仁先生死地的,那個幕後人物是否也在裡邊呢?
首先謝謝李老先生的邀請,歷史雖然不是我的最強項,但卻是我的一大愛好,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和大家滿意。
您這個問題看似一個不起眼的小問題,但問得極有內容,宋教仁被殺可以說是個結束民國政治大事的一個小事件,他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和方向,使中國直接跳過了資本主義政治,或者商品經濟社會這個歷史環節,走進了歷史進步的快車道。
有歷史學家以商品經濟在社會發展環節的不可逾越性提出歷史環節的不可跳躍性,認為我們應該再回去走一次「商品經濟」社會,從而把宋教仁被刺失去的民國政治再拾起來。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宋教仁說奔波的「民國政治」的歷史地位,是非常非常高的。
首先,宋教仁代表的「民國政治」――憲政民主,政治體制很完善;議會,選舉,三權分立,是理想的資本主義政治體制;再加孫中山的民主,民生,民族,三民主義在辛亥革命中的政治啟蒙;軍事上有辛亥革命軍的維持,表面看一個完整的憲政民主國家中國似乎呼之欲出。因此,我們容易設想如果宋教仁不死,中國也許現在正處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霸主了。但歷史畢竟是真槍實彈,一點一滴的鮮血凝聚出來的,宋教仁的死正說明了當時中國的政治真理:一、和平的憲政必須要暴力革命來實現,不能靠議會的會議桌來實現;二、宋教仁組建的國民黨是個沒有階級力量的政黨,包括後來的蔣介石,依靠的階級力量是封建地主階級,不是中國資產階級。封建地主階級頑固的支持舊皇帝政治,而不是憲政,他們對憲政持否定態度。三、所依賴軍事力量的封建舊軍閥本質,革命意志不統一,殘留皇權意志,北上革命的意志不堅決徹底
一二兩條決定了當時宋教仁極力主張的,封建王權老巢――北京的議會憲政必然是假憲政真獨裁,宋教仁的真憲政最終必死無疑。反而為假憲政阻止了革命軍的北上,為段袁作嫁衣裳。宋教仁死後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現如今中國的資產階級力量有了沒有呢?商品經濟能不能行呢?我們知道商品經濟是建立在先進生產力基礎之上的,先進生產力是體現在強大的實業之中,中國目前強大的實業在哪裡?私有的沒有!還有暴力……更不可能!所以,宋教仁案的事實證明,告訴我們,一個沒有資產階級的階級力量和革命暴力獲得政權的憲政民主,最終只能是夢幻泡影!
最後,再次謝謝李老先生。
今天爭論宋教仁先生死於什麼人之手還有什麼意義?悲哀的是宋先生未竟的"民主憲政"議會制從此永遠被專制獨裁復辟所取代了!
歷史的進程總是在反覆中前進。中華民族覺醒與復興的機會往往因一位哲人的不幸早逝而失去!痛哉!偉大的導師!悲乎!多災多難的中華!
今天我們反思歷史是多麼地痛心!一場偉大變革時代竟因為一位偉大的靈魂過早被害而毀滅。這又多麼地令人扼腕痛惜!
喚醒民眾,放眼世界!我們歷史先賢徐繼畲先生是中華放眼看世界第一人。至今仍被美國人所敬佩!而勇於踐行。把人類文明先進政治制度引進中國的宋教仁先生是繼徐繼畲先生之後的踐行者!必為袁世凱代表的保守勢力與其它藏有個人利益勢力所不容。因為他們懼怕民主憲政!害怕議會制!對依法治國的現代民主政治無法接受。這是刺殺這位民主先行者的主要動機。這中間也不排除列強勢力!總之民主憲政觸動的是守舊僵化教條既得利益龐大錯綜複雜集團的最大"利益"。所以必欲除之而後快是必然結果!
宋教仁鬧革命時才20幾歲,被刺殺時才32歲,宋比較推崇責任內閣制(總理制)。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在南京建立的臨時政府卻是美式總統制,總統直接領導各部總長,不設總理,當時總理呼聲最高的宋教仁只擔任了有名無實的法制院院長,連議會都沒進,臨時參議院的院長是林森。孫中山把臨時大總統讓給袁世凱,為了限制袁世凱的權力,才提出責任內閣制,而議會選舉,國民黨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宋教仁將要出任總理,而這個結果袁世凱不想見到,孫中山也不想看到。所以宋教仁被刺殺死了,普遍的說法是袁世凱派人刺殺了宋教仁,也有的說法是孫派人刺殺了宋,宋教仁被誰派人刺殺了,成了一個迷案。
中國從清末到民國,一共進行了四次國會選舉:第一次是1909年,由清政府推動,建立了咨議局和資政院;第二次是1913年,民國建國後的第一次國會;第三次是1918年,民國第二屆國會;第四次在1947年,是國民黨治下的國會。中間兩次都是複式選舉,就是兩次投票,先由選民直接投票產生選舉人,再由選舉人互選產生定額議員。民國六年底公布的國會選舉法規定,作為選民必須具備下列資格:
1.男性;
2.年滿25歲;
3.居住投票地點二年以上;
4.年納4元以上直接稅,或有五百元以上不動產;
5.小學以上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在北洋時期,文盲率高達80%,而真正小學畢業或同等學歷的人那是少之又少,而且排除女性投票,只有不到10%的人有投票權。
宋能夠翻起多大的浪歷史沒有來得及給出答案,誰也不知道。但宋卻成了一個耀眼的政治新星,其光芒已經罩住了某些人的光。宋是一個國家主義者,他一門心思只想著如何改造這個破破爛爛的大中國,如何給這個落後的國家設計一套新制度。他不懂得弄權,他不懂得東方的政治文化就是如何弄權。他不懂得要想主政治理一個國家必須得先控制一個強有力的集團,這個集團一定是要能文能武的。能後再通過這個集團來控制這個國家。他幻想在有幾千年血腥和暴力的東方政治文化的土壤里種植西方那一套文明政治。首先,他太浪漫,其次他不懂東方政治學。他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愛國青年。在東方政治文化面前他太單純。他至死都不知道他倒底為什麼會被人謀殺,他也不知道他倒底得罪了誰,他至死都想不明白他一門心思愛國卻會被人謀殺。他雖然有一個黨,但他不知道這個黨並不聽他的指揮。他在這個黨內也沒有自己的小勢力,所以,他一直就是一個人在戰鬥。所以,就是歷史給他時間,他也翻不起多大的浪,他只是一個愛國的熱血青年。
宋教仁在當時是迅速竄紅的政治明星,在國民黨內取代孫中山,本身極具號召力和感染力。他是誰殺的還不確定,因為孫中山的臨時政府是總統制,他是一把手。但讓老袁組建正式政府變成議會制,老袁的總統成虛銜了,而如果一旦成功,宋教仁必然是總理,又收買不成,袁除掉他也是有動機的,但宋受傷時並未懷疑袁,還和他聯繫,種種證據又不支持這種說法。還有可能是來自國民黨內部,老領袖不甘心被新人拍死在沙灘上,殺了他,袁又有嫌疑,一石二鳥,這種說法主要是孫的親信陳其美善做此事,而且後來的事也符合陳致使的說法,本來要退的孫中山也走到了前台。所以這個無頭案還難以定論。
宋教仁的死,以有定論,洪述祖是主謀,這也是有口供的,至於誰是洪的主謀,那就另當別論了,宋教仁出任總理,治國理念與袁世凱差不多,可以說兩個人是互相支持的,宋被殺後,袁是極力支持破案的,有一點宋教仁絕對不是袁世凱殺的,百分百是國民黨的內鬥結果,無論是逗是陳其美乾的,但陳最後也是被暗殺,為何所有人都以為是袁乾的呢?原因就是教科書的歷史就那麼寫的,袁世凱殺了宋教仁,如按當時追查結果,洪述祖暗殺的宋教仁。
推薦閱讀:
※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從辛亥革命以後到國民黨政權之間的北洋軍閥史?
※為什麼黎元洪能力平平,卻在民國初期屹立不倒?
※辛亥革命後,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是哪個系的軍閥?
※為什麼反清復明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