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可以在畫畫時做到不「概念」,而是能夠真實地觀察?

我是一名高三美術生,想考單招的美院,發覺自己容易畫得「概念」,為了表現與技法而畫,從而不能畫出本質,怎麼樣才可以做到真正地觀察呢?


首先,以考入美院作為學習目的,先不用考慮「畫出本質」,因為所謂本質可能有許多層含義,但對你來說,其實你只需要解決一個考試通過的問題。只要是考試,則必須要有個通用標準,有標準就表示你可以通過學習掌握這些東西,而由於僅僅是作為美術專業的入學考試,則很難要求應試者非常專業,一般來說都是基礎過關。那麼這個標準顯然就不是一個高深標準,也難以觸及你說的所謂「本質」。了解這些標準不難,但前提是你的老師要明白這些標準同時知曉其訓練方法。

一般來說,美院的考試都是成百上千張考卷碼放在一個大塊場地上,由不同的閱卷老師瀏覽並從中找出「佼佼者」,那麼你在你畫上如果專註於小細節,而沒有做好整體布局的話,很可能就會「泯然眾人」。那麼如何讓自己在這些畫卷中脫穎而出?可能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學校都會在這個標準上有所不同。在具體的技巧方面,我不可能在離開美院十幾年以後還在強行尬答,在這裡只能介紹一些我的經驗吧。

首先比如頭像,無論是黑白頭還是彩頭,在以水粉作為媒介以及限時作畫的約束中,你顯然不可能做到細膩過度和纖毫畢現,那麼重點應該放在什麼地方?一般來說,就是結構、體積以及基本材質(固有色)的呈現。

頭骨的基本結構與概括

高點與轉折(圖片來源於網路)

大致的性狀(固有色、色光、質感等的綜合)概括(圖片來源於網路)

由於靜物是人像的低難度版本,其所要求的幾個關鍵方面也是基本一致的。因為時間有限,所以明確的概括與對比,則是表達上述因素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和你說的「本質」接近。當然,這個概括並不是了解頭骨結構就可以做到的,因為有肌肉的牽拉、脂肪的堆積,人臉所呈現的最終形態並不是完全由頭骨決定。這也是頭像理解的更高難度。不過,在很多考前培訓中,這些都會因為需要迅速適應考試而變成套路化的技巧。

另外所謂觀察的方法,其實並不是對眼睛的訓練,而實際上是對大腦的訓練。從審美心理的層面上來講,人對比例恆常性的觀察與總結,以及對良好圖形的敏感與選擇,都是天生的能力。這也就是我們反覆說的視覺審美的來源。但是通常情況下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人,是無法意識到自己具備這個能力的。它像餓了就吃、渴了就喝、困了就睡一樣自然,但是你如果希望通過畫筆來再現,則必須要通過一些方法來還原,包括恆常性與概括能力。但是到了這個層面,雖然知識本身是最為基礎的,卻變成了最難學的——因為普遍國內的美術素質教育都是沒有這個環節的。我也很難在問答當中幾句話總結清楚,總而言之,如果一般人不能夠通過科學有效的方法去學習審美心理,那麼只能接受大多數人所說的「多看、多想、多畫」了。在你的考前階段,如果以美術考試為目的,那麼必須搞清你目標學校的選擇標準,並以此為目的讓自己熟悉套路。從我個人的角度看,這個過程特別戕害人,但是,目的決定方法,既然你這麼選了,那麼就要接受並且努力做到更好。


只要把「為了表現技法而畫」改為「為了突出被畫物的特點而畫」即可。

之後如果有需要,再考慮觀察的問題,但是似乎更多的是理解吧。。。因為每個人的理解不同,畫出來的東西才不同。這個就不細說了,但是多思考一下為什麼要畫的東西會是那個樣子,可能就容易畫好來了。

如果有某個特定的例子我可以說說我會怎麼思考,雖然不一定畫得好。


這個問題在初學具有一定造型能力,但是又不夠深刻思考的同學身上癥狀很多,首當其衝的就是高考模式的繪畫。

先來說一下「畫的概念」的意思

指的是觀察不充分,直接套用腦海中的一個造型習慣去畫。而忽視了對象的細微的特徵和獨特性。

之所以產生這個現象,大多都是因為命題作文做的太多,並且缺少時間思考,研究的不透徹的結果。

比如很多人會把任何人都畫的像一個人的感覺,鼻子到那裡卡一刀切面,頭髮習慣性的畫黑塊塊。而傳統藝術追求的很高一個東西就是把對象的關係畫的---------微妙,

即使是同一個模特,不同的光線下,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情緒下,呈現的細微的結構差異,質感差異,顏色差異等等都敏銳的捕捉下來,然後用各種手段再現出來。這就需要觀察的透徹,思考的透徹,造型有足夠經驗,而這一切其實都指向了----時間成本,也恰恰是你這個階段,最不具備的。

高考是個模式,掌握了就好,大學以後再改正吧。


靜下心 用眼看 注重對象的特徵
不要靠手的慣性
我認為還是畫的太少,或者說寫生經驗不足。
說實話我認為畫得習氣多少還是有不會表達的原因在的。因為這個地方靠觀察畫不出來,所以會習慣性用某一種固定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去把他畫出來。


注意觀察。忘記固定的陰影形狀,例如鼻底和眉弓底面就容易畫的很單一,一般很多老師會教你一套固定的模式,方便理解和考試。普遍重視體積感,拉開黑白灰。而忽略形體的細微變化就容易看起來沒有神。
首先要抓住一個特點。比如臉長,眼睛大。突出它,適當的誇張和細化。如果這個人他鼻子很有特點是典型的鷹鉤鼻這樣。你就要在基本完成的基礎上更詳細的畫,做的很精緻就會很突出。那麼這個人看著就不會很死。
找型不準的人,老師會告訴你們最基礎的三庭五眼眼間距與鼻寬基本相等這樣的小知識。做到視覺上看著舒服這樣。所以人看起來很模式化。事實上標準的三庭五眼不多。確定自己的基本能力沒有問題後,可以在觀察時忘記任何技巧,只盯著皮相。看皮膚的起伏,竭力做到「像」。
你在見到一個人的第一眼都會留下一個第一印象。而你在畫畫的時候。要的就是這個第一印象。畫他一瞬間定格的表情,這樣的感覺就對了。
兒童的頭髮都很軟很乖的感覺,畫起來更細。中年的皮膚粗糙稍微凌亂的調子更符合氣質。女孩子臉部線條柔和,小眼睛看起來很犀利等等。重在觀察和細心,評卷老師會看的很清楚。
很多時候要動腦思考,比如鼻底和眉弓底面的陰影重度哪個更深,老師都會教你畫成一樣的這是為什麼。最重的點在哪裡,有的人眼珠混濁就不要點擦很亮的高光。胖人畫起來很飽滿沒有明顯的骨骼所以要凸現肌肉。瘦人著重骨架滄桑感會更重。我喜歡一邊猜想模特的生活性格一邊畫畫,注意力很容易集中,而最後你會發現每一個人雖然長相不同,但畫出來的都是自己的內心,和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與感受。


這事實上就是指繪畫的觀察問題。人們習慣上的觀察是一個相對錶象的觀察,是大腦接受視覺信息的一個被動觀察,而且是隨著視覺移動的選擇性觀察,就是視覺周圍離焦點越遠越虛,而同時,焦點移到哪裡哪裡就清晰(這個你可以自己試試)而繪畫卻需要你對對象作一個靜態的全息觀察,你得對它們的光色關係、自然屬性、物理材質、空間距離甚至內在構造等作出全面的評估,這樣你才會跟你學到的繪畫知識相對應,在技術上作出最合理的表達或解釋。這就是真實的觀察。


匠氣,就是徒弟跟著師傅學,一筆一畫,亦步亦趨……

梵高畫得好,是因為沒人教,自己學自己悟。但傻傻地等傻逼翻身,賣得出錢,被人叫好,未免太被動。

所以,就要跳入窠臼,還要跳出窠臼。

我是說,寫行業分析報告和授信報告


很久之前看過對KARL LAGERFELD的一個訪問,他當時說了幾句話大意是設計或者藝術本質上是文學修養,所以他後來放棄僅僅畫設計圖,而去讀了很多文學作品。個人覺得觀察的全息和敏銳來自閱歷和對人性全面的理解


利用光去塑造,注重畫面里的光感。畫面要輕鬆自在和諧,最重要的是整體,每一遍的塑造都是從頭到尾,整體性!把握住整體再去抓感動你吸引你的細節。最後考美院一個優勢就是必須要會面的技法。最後推薦一位老師,冉茂芹


對於造型基礎寫生來說,不管是素描還是色彩 都是研究所畫對象在光照下的狀態。這就是本質。
一個物體受光照的亮暗反光等的狀態才是你真正要去研究的東西。
概念並不是不好,傳統的中國畫都是靠臨摹學習的。
所以你現在不知道你要什麼。清楚繪畫的本質,針對高考的要求,而不是局限於所謂的畫法,風格。


歇筆不畫,出去旅遊一趟,把背好的塑造全忘掉,回頭再畫。然後你就不概念了。親測有效


格物(o ̄Д ̄)


推薦閱讀:

那種水彩顏料便宜比較好?
零基礎,不想報班或畫室,怎麼自學畫畫呢?
ps和sai比較,各有什麼特點、適應症?
零基礎學畫畫需要首先了解哪些理論知識?

TAG:繪畫 | 素描 | 速寫 | 美術高考 | 八大美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