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哪些類似《定音鼓協奏曲》《四分三十三秒》之類的神奇有趣的音樂?《小星星變奏曲》這樣的也算?


卸腰。

我來推薦兩個協奏曲。

大鼓協奏曲 Concerto for Bass Drum

大鼓就是那個最平常的大鼓。

估計一般人也想不出來除了敲鼓面以外的演奏方式了。

但是下面這個小哥,用大鼓,當做獨奏樂器,寫了個協奏曲。

這個小哥是誰呢?他叫Gabriel Prokofiev,就是那個蘇聯的Prokofiev的孫子。

以下視頻是這部協奏曲的一些精彩片段。

視頻封面大鼓協奏曲youku.com視頻

再來一首:乒乓球協奏曲。

演奏形式差不多就是幾個人在台上,和著樂隊演出來打乒乓球。

視頻封面乒乓球協奏曲youku.com視頻

作曲家是Andy Akiho, 一位美國的青年作曲家,普林斯頓作曲博士生。


不請自來

這種比較獵奇向的作品,相對來講還是更多出自於現代作曲家之手。那麼我便推薦幾部現代作品,希望能令題主滿意。


Karlheinz Stockhausen - Gruppen

本作最大的特色在於其配器。將107名演奏者分為三個組,每組各設一名指揮,達到具有戲劇性的演出效果。
以下為配器列表:
Instrumentation

Orchestra I
* 1 Flute (doubling piccolo)
* 1 Alto flute
* 1 Oboe
* 1 English horn
* 1 Clarinet
* 1 Bassoon
* 2 Horns (high and low)
* 2 Trumpets
* 2 Trombones (2nd with bass valve)
* 1 Bass tuba
* 4 Percussionists:
* 1 Marimbaphone (5 octaves) or 4-octave marimbaphone plus xylophone for highest octave
* 1 Glockenspiel
* 5 Cowbells [Almglocken] (suspended, without clappers): pitches 1, 4, 7, 10, 13
* 4 Metal instruments, pitches 1, 4, 7, 10:
* 1 Tamtam (large)
* 3 Cymbals (large, medium, small)
* 2 Wood drums (African slotted drums, each with 2 pitches): pitches 1, 7 / 4, 10
* 4 Drums: tomtoms and/or tumbas and bongos (in the high register): pitches 1, 4, 7, 10
* 1 Snare drum (shallow jazz drum, very bright sound)
* 1 Tambourine (with either small bells or jingles)
* 1 Keyboard glockenspiel (or celesta)
* 1 Harp
* 10 Violins
* 2 Violas
* 4 Cellos
* 2 Double basses
Orchestra II
* 2 Flutes (1st doubling piccolo)
* 1 Oboe
* 1 Piccolo clarinet
* 1 Alto saxophone (doubling clarinet)
* 1 Baritone saxophone
* 1 Bassoon
* 3 Horns (1st and 3rd higher, 2nd lower)
* 2 Trumpets
* 1 Trombone
* 1 Bass trombone
* 4 Percussionists:
* 1 Vibraphone
* 14 Tubular bells
* 4 Cowbells [Almglocken] (suspended, without clappers): pitches 2, 5, 8, 11
* 4 Metal instruments, pitches 2, 5, 8, 11:
* 1 Tamtam (medium)
* 3 Cymbals (large, medium, small)
* 2 Wood drums (African slotted drums, each with 2 pitches): pitches 2, 8 / 5, 11
* 4 Drums: tomtoms and/or tumbas and bongos (in the high register)
* 1 Snare drum (shallow jazz drum, very bright sound)
* 1 Tambourine (with either small bells or jingles)
* 1 Ratchet
* 2 Triangles (1 higher, 1 lower)
* 1 [Grand] piano (without cover)
* 1 Electric guitar
* 8 Violins
* 4 Violas
* 2 Cellos
* 2 Double basses
Orchestra III
* 1 Flute (doubling Piccolo)
* 1 Oboe
* 1 English horn
* 1 Clarinet
* 1 Bass clarinet
* 1 Bassoon
* 3 Horns (1st and 3rd higher, 2nd lower)
* 2 Trumpets
* 2 Trombones (both with bass valve)
* 1 Contrabass trombone (or tuba)
* 4 Percussionists:
* 1 Xylorimba (4 octaves) [according to the list of instruments in the preface; in the score itself, a marimbaphone is specified]
* 4 Cowbells [Almglocken] (suspended, without clappers): pitches 3, 6, 9, 12
* 4 Metal instruments, pitches 3, 6, 9, 12:
* 1 Tamtam (small)
* 3 Cymbals (large, medium, small)
* 2 Wood drums (African slotted drums, each with 2 pitches): pitches 3, 9 / 6, 12
* 4 Drums: tomtoms and/or tumbas and bongos (in the high register)
* 1 Snare drum (shallow jazz drum, very bright sound)
* 1 Tambourine (with small bells or jingles)
* 1 Celesta (5 octaves)
* 1 Harp
* 8 Violins
* 4 Violas
* 2 Cellos
* 2 Double basses

整部作品以一個對稱全音程序列為基礎展開,共分為174個部分。作者在創作過程中貫徹了「Group」的創作理念:「A particular number of notes which are joined, by means of related proportions, into a superordinate experiential quality.」

(以上為作品的核心序列)

另外,本作的速度安排也極具特色。
* 60
* 63.5
* 67
* 71
* 75.5
* 80
* 85
* 90
* 95
* 101
* 107
* 113.5
* 120

全曲速度十一次變化,以對數形式增加,最後達到一個速度倍增的效果。極為精確的速度標記被斯特拉文斯基稱為「德式精密之標誌(a sign of German thoroughness)」。

綜上,相信這部作品一定能給聽者以一定層面上的衝擊。下面放上試聽傳送門:
網易云:http://music.163.com/song/452837?userid=36052289 (經典名盤)
油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_SfP7ZCXA

Karlheinz Stockhausen - Helikopter Streichquartett

Stockhausen大神的又一部驚世駭俗的作品。這是一部弦樂四重奏沒錯,不過當四名樂手在音樂廳外的四架直升機上演奏時,便不得不令人驚嘆作曲家之會玩了。

作者於1991年應Hans Landesmann教授之邀寫一部弦樂四重奏,但直到1993年才開始動筆。在此期間作者做了一系列有關「樂手坐在直升機上表演」的夢(難道說夢境才是第一生產力?),並確定了這部直升機四重奏的創作計劃。
作品原定於1994年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上首演,但由於奧地利綠黨的強烈反對,計劃作罷,而改為1995年6月26日在阿姆斯特丹首演,並收到了荷蘭空軍飛行表演隊的支持。本作後被收錄於Stockhausen晚期作品Licht中。

這部作品的演出要求也是變態的——除了樂手外,還要求四架配備有飛行員、音頻工程師以及四名音畫轉播員的直升機、具有四路電視和揚聲器的禮堂,還有一名現場混音師。
在介紹樂手後,樂手便(在眾目睽睽之下)走出音樂廳登上直升機,作品開始。在整個演奏過程中,四架直升機以6公里為半徑環繞音樂廳飛行,並按照作者要求增加或降低高度以達到音樂效果。作品的最後五分鐘,直升機緩緩下降。飛機停穩後,四名樂手在螺旋槳葉片的餘音中回到音樂廳謝幕,作品結束。

仔細看來,這部作品的行為藝術意義似乎大於音樂本身。若能欣賞一次,也是人生至幸了。

試聽傳送門:
蝦米: https://www.xiami.com/album/423645?_uxid=637DCF30DF0F9DB22479CE3FF1570528
油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ykQFrL0X74


Gy?rgy Ligeti - Poème Symphonique

一部清新脫俗的作品。演奏的工具——節拍器在此成為了構成整部作品的唯一樂器。全曲指揮和十名演奏者組成,每個演奏者負責10個節拍器——也就是說,這是由100個節拍器譜寫的交響詩。如此一部作品在首演時自然遭受到了巨大的爭議,以至於荷蘭電視台取消了首演後的一次電視放送,而轉播了一次足球賽。

試聽傳送門:
網易云:http://music.163.com/song/28718536?userid=36052289
油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p7bL-AWvw (本視頻堪稱精神污染)

Steve Reich - Drumming

極簡主義作曲家Reich到迦納遊歷後的一部作品,整部作品由打擊樂器構成,被稱為「極簡主義的第一部偉大作品(語出K. Robert Schwarz)」。
以下為作品的配器(全曲共四部分):
Part One: 4 pairs of tuned bongo drums, played with double-ended wooden sticks (and one male voice,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score)
Part Two: 3 marimbas, 2 or 3 female voices
Part Three: 3 glockenspiels, whistler, and piccolo
Part Four: complete ensemble

本作頻繁使用Reich標誌性的相位手法,加上不斷規則變化的曲式,具有極強的動力性,並給人以迷幻的效果。

試聽鏈接:
網易云:http://music.163.com/album/1990019?userid=36052289
油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H9n6pwpK0A

最後放個彩蛋:Steve Reich - Clapping Music

可能是除4:33等靜默作品外最簡單的嚴肅音樂?
避免劇透,iOS使用者可以在此app中了解本作品。
https://appsto.re/cn/R-JA4.i

網易雲試聽:http://music.163.com/song/423407577?userid=36052289

附一張油管上的熱評:

一點極其微小的貢獻,希望有用!


Scriabin 的《火之詩》,在音樂廳演奏的時候要配一個大屏幕打各種純色的光效。

Ustvolskaya 的《第六鋼琴奏鳴曲》,自行體會。

Crumb 的《大宇宙》,把樂譜擺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並且在鋼琴上起用了很多奇怪的奏法,像什麼把手伸到琴箱里撥鋼弦……
此公的(電子)弦樂四重奏《黑天使》也很有趣。

又及 Cage 這人除了 4"33" 以外還有很多壯舉的。
如以 Fontana Mix 為代表的一批收音機作品,樂譜指示收音機開機、調台、關機等的程序,至於放出什麼聲音就隨緣咯……籠子的「偶然音樂」還有很多。
還有一批加料/預製鋼琴 (prepared piano) 作品,以《奏鳴曲和間奏曲》、《加料鋼琴協奏曲》為代表。所謂加料鋼琴,就是在鋼琴弦上(按指示)安裝一些螺釘、夾子之類的雜碎,在一架鋼琴上實現一套打擊樂的效果。

Xenakis 經常在作品裡套用一些數學概念……

Ferneyhough 喜歡用計算機生成一堆漿糊……

Carter 有一部精分的《弦樂四重奏》,四名樂手分兩組,需要同時按兩個速度演。效果當然是一團漿糊。

當然寫漿糊誰也比不過 Bartok 之後的匈牙利現代派掌門 Ligeti……他的《交響詩--為一百個節拍器而作》有答主說過了。此外還有(起碼編製)正常一點的如《大氣層》(有一部科幻電影拿它當bgm)、《第二弦樂四重奏》、《小提琴協奏曲》等。

電子樂繼 Varese 之後,Xenakis 和 Stockhausen 都有傑作。

Varese 有一部打擊樂曲《電離》非常精彩,這應該是史上第一部純打擊樂器的作品。

北歐後浪漫派的 Rautavaara 有一部《鳥鳴協奏曲》,加入了鳥叫的錄音。


謝邀,海頓爸爸最最經典的惡作劇為什麼沒人講啊哈哈哈哈哈哈。
請自行找G大調第94號交響曲,戴好耳機後把音量調到最大,然後安心地看書或睡覺吧。

有空再補別的_(:з」∠)_


交響樂之父,莫扎特基友海頓的《第45號交響曲》。
這是個很幽默的作品,不懂音樂的人也能感受到它的幽默,因為它的終章里的樂器越用越少,演奏者也在演奏中一個接一個地退場。

當時,海頓的僱主尼古勞斯親王非常迷戀他在埃斯特黑扎城堡的宏偉宮殿和美麗花園,每年都要帶樂師們去那裡駐留。1772年,尼古勞斯親王停留的時間比往年更長,樂師們越來越無法忍受,便向海頓求援;於是海頓就創作了這部《告別交響曲》,並在末樂章中暗示親王儘早返回維也納。在這個末樂章結尾的柔板處,樂器一個一個退出演奏,最後只剩下兩把小提琴將樂曲引向盡頭。在第一次為親王演出時,在演奏這段柔板的同時,樂師們一個接一個分別演奏完自己的聲部,吹熄譜架上的蠟燭,然後離開,最後只剩下包括海頓在內的兩個小提琴演奏者,當他們也要離去時,親王似乎感覺到這種暗示,次日,親王返回了維也納。

所以,這個交響曲又叫做「告別」。

視頻封面《海頓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第四樂章》加《我們絕不畏懼快速波爾卡》你們懂的youku.com視頻

▲指揮家叫做巴倫勃依姆,記住這個名字,因為這老頭是個戲精,超愛演,超有趣。《告別》後面緊跟的那首叫做《我們絕不畏懼快速波爾卡》,名字就很搞笑,很有彩虹合唱團的神韻。「波爾卡」最早是一種中歐流行的舞蹈形式,在它風靡歐洲之後,本來只是為舞蹈伴奏準備的音樂也開始獨立出來成了全新的音樂形式。在眾多的波爾卡音樂中,作曲家最愛快速波爾卡,著名的施特勞斯家族就是箇中高手,他們寫的曲子越來越快,越來越快,最後,輪到小約翰·施特勞斯一展風采的時候,就寫了這個《我們絕不畏懼快速波爾卡》……【才不是嘞,手動滑稽

波爾卡因為是長期作為舞會表演曲子,所以都富有趣味,小約翰·施特勞斯還寫過一首《閑聊快速波爾卡》,模仿舞會上婦女聚在一起嘰嘰喳喳互相八卦的盛況。


視頻封面【HD】2012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閑聊快速波爾卡》youku.com視頻

▲大名鼎鼎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


卸腰

說個我很喜歡不過大概不算很獵奇的

Luciano Berio 的 Sinfonia

尤其喜歡第三樂章(原因顯而易見→_→)

其實大多數比較出名的現代音樂都符合「神奇有趣」的要求,只要稍微深入研究一下就能發現其中的奇妙之處。


莫扎特為玻璃琴寫過幾首作品。玻璃琴長什麼樣?就象從大到小的玻璃碗連在一起,演奏家手沾點水在玻璃琴上"磨擦磨擦"?

http://www.bilibili.com/av4411603

帕噶尼尼讚歎玻璃琴:"這是天堂的聲音!"。
但?十九世紀,曾經為之瘋狂並大力推廣的德國人卻認為其特殊的樂音會影響了人畜的精神情緒,故當局下令禁止玻璃琴的演奏。
你聽聽上面鏈接的玻璃琴聲音,如果聽後覺得耳聰目明,那?閣下骨格精奇、天庭飽滿、地閣方圓?


譚盾。

有個和一堆鳥一起演奏的曲子。

大民樂隊模仿鳥叫,勾引真鳥回應(好像20多隻鳥,籠子里放著,蓋上布,開演之後打開。)

樂曲演出是否成功全憑鳥給面子。

樂譜就是一個基本示意圖,大家按照鳥的意思自己發揮。

我對譚盾不感冒,覺得凈是幺蛾子。但是這個曲子把我震驚了,從此認定他為偉大的音樂家。

太有創造力。


列舉幾個非常有名的奇葩作品和藝術家,列舉沒有先後之分。

1. 煩惱(重複840遍的鋼琴曲)

2. 廣島受難者的輓歌(管弦樂團在聲音上近乎完美重現了原子彈爆炸的場景與慘相)

3. 墓碑

4. 梅西安鳥鳴集(鋼琴模仿鳥叫)

5. English Country Tunes(近乎亂彈,難度變態的鋼琴曲)

6. 以四分三十三秒(無聲,通篇休止符)為代表的凱奇作品

7. Ligeti Project

8. 同為人聲實驗但不是現代派的Sainkho Namtchylak(著名的Lost Rivers就是她的實驗錄音)

9. Galas的人聲實驗(也不是現代派)

10. 以上涉及作品的作者的其他作品也很獵奇


1、

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

該作品以曲中的炮火聲聞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戶外演出,曾啟用真的大炮。

此作品歌單鏈接:

http://music.163.com/playlist/127585606/48065231/

2、

狩獵波爾卡(約翰·施特勞斯)

全曲以四聲槍響作為開頭

此作品鏈接:

狩獵波爾卡-群星-在線試聽-網易雲音樂

喜歡就請給點個贊,謝謝

——————————————————————————————————————

廣告:

知乎用戶:哪些笑話只有具備一定的音樂知識的人才能聽懂?


高曉松早期《曉說》應該是第三期里說過一個段子,不知道是真是假,樂團里有一個吹巴松管的,排練中在樂曲的某個位置標有「低頭」字樣,他就低了一下頭。第二次排到這裡又「低頭」,第三次排練的時候,他覺得這個「低頭」有點莫名其妙,就沒有低頭,結果後面的長號「duang」的一下就懟過來了,哈哈哈啊哈,是不是一點也不搞笑啊


貝多芬:丟失一分錢的憤怒 rage over the lost penny


Legiti寫過100個節拍器之歌,Poema sinfónico para 100 metrónomos。彷彿是個機械大佬的音樂實驗233

John Cage的作品基本都很獵奇,除了4分33秒,他寫過很多給Prepared Piano的曲子。鋼琴是特別準備的,在琴弦裡面加釘子 橡皮等等。最後效果意外的像電子音樂,有點酷

勛伯格創建了12音體系,他的很多作品音響效果也都很獵奇。特別是聲樂作品………


我來答一波
1.迪亞貝里變奏曲。
1819年,樂譜出版社老闆迪亞貝里奇思妙想要創作出一首由好幾位音樂家共同編寫的變奏曲。迪亞貝里自己先寫了一段華爾茲旋律,把這段旋律寄給了當時許多的作曲家,包括貝多芬舒伯特,車爾尼,胡梅爾,要求他們沒人為這段旋律寫一段變奏,最後再把這些變奏編排在一起。
所有的作曲家都很快交稿了,而貝多芬卻一拖再拖,到了第四年1823年,他交給了迪亞貝里他的作品,然而此時,迪亞貝里收到的是一首長達三十三段變奏的龐大作品。顯然,貝多芬的霸道無法忍受與其他作曲家一樣只寫一段的待遇。
貝多芬的霸氣在這段變奏曲里體現的淋漓盡致,而這個變奏曲最終也成為了貝多芬的第120號作品。
2..舒伯特第十七號D大調鋼琴奏鳴曲,十分冗長,十分無趣,常年以來沒有一個鋼琴家願意將他納入演奏曲目。
然而這首曲子卻受到了村上的喜愛,他花了一萬多字分析了這首曲子的各種版本,並將這首曲子放入了,小說海邊的卡夫卡。
最早錄製和演奏它的是里赫特,里赫特對這首曲子的演奏,精彩詮釋了化冗長為合理的音樂見解,讓世人重新認識了這首曲子。
3.四分三十三秒並不是最早的靜音音樂,早在它之前半個世紀,法國人阿萊斯寫了一段《給聾人的葬禮進行曲》,之後1919年捷克作曲家舒爾霍夫寫了《五首風景小品》,其中的《未來》也是靜默,但有明確的樂譜,通篇由休止符構成,有各種各樣的休止符,從全休止符到三十二分休止符,細看別有意趣。


我來說一部奇葩的作品

Tom Johnson的Chord Catalogue

這部作品顧名思義,枚舉了一個八度內所有的和弦

來感受一下這標題。。。。

應該慶幸他沒有考慮微分音

錄音可在spotify上聆聽

Chord Catalogue


塔雷加的《大霍塔》。用了古典吉他裡面基本上所有的技巧,包括大鼓,小鼓,輪指,等等


推薦閱讀:

香港歷史上,由「大陸籍」罪犯引起的巨大刑事犯罪案件有哪些?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是如何漸漸失去對各諸侯國的控制力的?
如果人類需要冬眠,那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能吃藥解決的別肌肉注射,肌肉注射能解決的不輸液,國外輸液相當於小手術,天朝輸液比例全世界第一靠譜么?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