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理諮詢師同時也是我的心理醫生,這樣可以嗎?
我有抑鬱症,去看了心理醫生,他給我開了葯,同時建議我做心理諮詢,因為這個醫生同時也在做心理諮詢師,所以我就約了他,但昨天在做諮詢的時候他突然告訴我說,最好是心理醫生和心理諮詢師分開來,他讓我找其他醫生開藥,他單純只給我做心理諮詢,所以我有點不解,是行業規定不能是同一個人,還是什麼其他原因?
謝謝邀請!
你的疑問的確反映了諮詢工作的一個禁忌,就是諮詢師和來訪者不要建立雙重關係,你的諮詢師就是你的心理醫生,這樣就涉及了藥物治療和心理諮詢的雙重身份。
單一的身份會對諮詢有好處,你一時半會兒覺察不到,但諮詢師是很理解的,你只要信任他就好了。
這個問題有很多人問過我了,我在這裡再答一下。
心理諮詢師和心理醫生的工作方式是不同的,雖然性質相同,但操作方式及其不一樣,最好的話是一個諮詢師、一個心理醫生治療的模式進行,而不要一個人分擔兩個角色。但如果條件允許,時間充裕,一個人承擔也是可以的。
這個問題的產生,源自國內醫院的工作環境所致。
我在貴陽這邊醫院裡面調查過,醫生相當忙,一天要接待很多病人。在此情況之下,如果要系統的按照心理諮詢的流程來進行顯然是不可能的。一個人50-60分鐘,按照8小時的工作量來計算,一天頂多就7、8個人。
何況從人的精力來說這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真正的心理諮詢很辛苦,一天能做幾個左右的諮詢就已經飽和了。
那麼醫院裡的醫生怎麼做心理工作呢?簡單點說是詢問,診斷,開藥。過程非常直接了斷,不會拖泥帶水的通過什麼會談之類的進一步和求助者進行治療,時間不夠。
可是心理問題絕非一兩句話就能夠完成的,像抑鬱症這種癥狀比較複雜,醫生沒時間的話該怎麼辦呢?這時就需要外面的諮詢機構的諮詢師進行配合了。
醫生的角色注重診斷,諮詢師的角色注重剖析問題的過程,兩者缺一不可。合理的諮詢模式是治療+諮詢的模式一人擔,也就是「心理治療」。既能開藥,也能同時做諮詢,這是最好的。
但是現實情況是醫生沒時間做諮詢,諮詢師沒有開藥的處方權,各有各的難處,所以在諮詢的時候就得分不同的階段進行。能當好醫生的,不一定做得到諮詢;能做諮詢的,醫生當不了。
這是心理諮詢行業以及治療過程的一個特點,比較特殊,要理解醫生的做法。從他的敘述角度來看,我覺得是合理的。
題主既然提問,請看一眼自己寫的標籤,注釋簡單明了。
心理醫生,是精神科醫生,非心理諮詢師。
之前中國的醫學院其實並沒有培養心理醫生的途徑,執業醫師範圍並沒有心理科。
現在,情況逐漸改變,有一部分醫生開始從事心理治療的工作,他們放棄處方權,嚴格恪守心理治療的原則,這些人配得上稱呼心理醫生。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單純靠心理治療還活不下去,而且醫生資源本就緊張,這樣的醫生還得承擔精神科醫生的工作。即使在心理科,他們也是以處方藥物治療為主的醫生。
當他們需要開展心理治療時,他們會暫時放下精神科醫生的擔子,專註於心理治療。
題主所言就是這個情況的體現,對方答應接案子,代表認可題主有需要心理治療的價值。把藥物治療的責任交給同事,恪守心理治療師的原則,體現他的職業。
題主難道不應該高興一下么?
你遇到了一個,負責任,講倫理,有原則的好醫生。恭喜你。我預想,和他諮詢還是非常靠譜的。
我也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目前就是一個門診醫生,一個治療師,是兩個人。不過,我是自己要求這樣的,醫生倒是說心理治療師給我開藥就行了。
題主自己的感覺呢?
能和自己的醫師就此探討其中的擔憂,影響和意義?
如果題主的醫師是精神科方面醫師同時受訓過心理諮詢且提供心理諮詢,是可以。
中國新精神衛生法後區分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
在國外也有精神科用藥和心理諮詢一起的,但是更多的是聯合治療。就是國外雖然心理諮詢師,醫師也能用處方葯但是會轉診給醫院(住院)醫生治療。
題主的醫師這個建議是適合的,您可以和對方探討自身對此憂慮困惑,也可以選擇接受或不接受。
不在特別需要用藥的發病期康復後,這類評估有第三方醫師來診斷更中立和客觀吧。
推薦閱讀:
※諮詢師出現了心理問題,督導對其處理的方式,與處理普通來訪者的方式相同嗎?
※網路心理諮詢存在哪些潛在風險,如何規避?
※現在推廣的心理劇有它原本的治療作用么?
※女朋友以後會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的樣子。她是應用心理學專業。我可以更多的做一些什麼呢?
※在心理諮詢中感覺受到傷害了怎麼辦。獨立執業的諮詢師是不是沒有任何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