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縫紉機樂隊》?
大鵬導演新電影《縫紉機樂隊》定檔9月30日。以往大鵬導演的風格,這次會有哪些突破?期待值多少?
有意思的是,面對這個問題,我可能是全世界最有資格以及最沒資格回答的人了吧。
說最有資格,是因為,我是這部電影的導演,《縫紉機樂隊》從腦海中閃現的一個念頭,到呈現在各位眼前的世界,每一個環節,我都最熟悉;說最沒資格,是因為,評價電影是很主觀的事情,作為創作者,比起傳遞,我更在乎的是到達。觀影是一種互動體驗,導演一部電影,屬於傳遞,而評價,則是到達以後的事情。
所以我喜歡看大家的回答,任何角度的討論,即使我認為有偏差,也都只是「我認為」的,這很有趣,也是「評價」的意義。
我看到有人說,《煎餅俠》是華語片領域最具爭議的成功,《縫紉機樂隊》則是華語片領域最具爭議的失敗。我一共就導演過兩部電影,若真的如此評價,也是很幸運的。然而《縫紉機樂隊》在我自己的體系里並沒有失敗,雖然它的票房在剛剛過去的國慶檔遭到多部電影的碾壓,但這背後有一些疊加因素,是另外一個話題。
2015年10月,我因為工作關係去到美國,在一個混音棚,我看到了一部音樂電影的開場表演,來自大銀幕上的視覺與聽覺的刺激,讓我萌生了拍攝一部中國音樂電影的想法。
在我看來,《縫紉機樂隊》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是填補了國產同類型電影的空白。在認知範圍內,這應該是我看到的第一部如此大規模展現搖滾音樂現場的國產電影。當然,我也看到過一些劇情里有樂隊表演的電影,假彈假唱者眾多,吉他手的左手沒換過和弦,右手機械的上下撥弄著。《縫紉機樂隊》里所有的樂器演奏,沒有任何一個小節,是聲音與畫面不同步的。
為此演員們進行了長期的樂器培訓,其中時間最久的,是年紀最小的希希,她是在2015年電影還沒有劇本的時候就定下來的演員,那時候她6歲,電影開機的時候8歲。喬杉和李鴻其,之前都組過樂隊,娜扎和韓童生老師,都是從零基礎開始學的。
在電影開機之前,我曾和迷笛音樂學校的校長張帆聊過一次,因為要拍攝結尾千人合奏的大場面,我希望得到迷笛的支援。張帆校長說,看過一些電影,音樂現場不真實,除了表演者,更多的是台下的氣氛做得不好,這讓我很有壓力。《縫紉機樂隊》最多的時候,有5000名群眾演員配合我們表演,最後呈現在電影里的演出氣氛,也是我們作為主創的一種很特別的成就感。
這部電影的劇本,依然是由《屌絲男士》和《煎餅俠》的編劇蘇彪執筆,我們一開始構建這個故事的時候,縫紉機是一個具體的道具。最初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很成功的搖滾歌手,寫了一首詆毀自己家鄉的歌曲,結果成為那座城市的仇人,但是對於他很有意義的一台縫紉機落在了老家,他只好派自己的一個手下回到那座城市去把縫紉機偷出來。在漫長的修改過程中,《縫紉機樂隊》變成了現在大家看到的樣子,除了「縫紉機」這三個字,和最初的故事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
插播一個小話題,估計會有一部分朋友覺得,剛剛講的這個故事分明更吸引人啊,這就和許多人說「彩蛋那麼精彩為什麼不放進正片里」是類似的。我覺得,正餐有正餐的衡量標準,甜點有甜點的衡量標準。期待值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繼續說回這部電影,很想分享一個體驗,就是作為創作者,我每天都在微博私信和微信里收到大量的觀後感,這是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事情。以前的作品,大家看完了以後,要麼就說「太好看了!」,要麼就說「太爛了!」,至於怎麼好看和怎麼爛的,具體去描述感受的比較少。這部電影讓大家有想要表達的衝動,我收到很多大段大段的文字,無論那些觀感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大家願意花筆墨在這件事情上,說明引發了思考。
韓寒前幾天還為《縫紉機樂隊》寫了一段,我很感激他。他提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包括認為結尾的《不再猶豫》是有些遺憾的,他覺得一部樂隊電影,高潮必須得是這支樂隊的原創歌曲。我劇組的許多核心成員,和韓寒都是同樣的看法,我們在拍攝和剪輯的過程中,有過很多次討論,甚至上升到爭論。這也導致在某一個剪輯版本里,是不存在《不再猶豫》這首歌的,樂隊唱完了《塑料袋》以後,電影就結束了。但是我最終還是把《不再猶豫》放在了電影里,我覺得程宮和胡亮其實是一個人,《塑料袋》讓胡亮在故事裡完整了,程宮也一定要上台,而且一定要唱影響了他的那首歌。
創作者在計算和任性上的平衡,決定了作品最終呈現時的工整程度和風格特點。無論大家認為我是計算還是任性,願意來討論這些,本身就是一件積極的事情。
在大家各種角度的討論中,我覺得有一件事情被忽視了,那就是《縫紉機樂隊》假定性的營造成功。我們不是英國,也不是美國、日本,把搖滾的影響做到現在這樣,從政府到百姓,從二十年前到現在,從北京到集安,非常難,也不現實。但是大家走進這個故事之後,願意相信「搖滾之城」是真實存在的,這就是一種成功。當然,也沒有什麼人在這上面挑毛病,就是說明問題的。
《縫紉機樂隊》是我作為導演拍攝的第二部電影,距離拍攝《煎餅俠》,已經有三年時間。大家對於這部戲的所有討論和批評,都是我繼續進步的空間,正如《煎餅俠》時期一樣。同時這一次也總結出許多經驗和教訓,不僅自己受用,也為同行們打了樣。略有不甘心的是,等到下一次彌補這些遺憾,向觀眾們證明自己,要再等個兩三年以後了。
年紀大了,笑點高了,淚點卻低了很多。一個人去看了《縫紉機樂隊》,笑的不多,卻稀里嘩啦哭了好幾次,以致身旁的一個小哥側目看了我好幾眼。 電影本身中規中矩,但是大鵬到底是玩過樂隊的人,知道每個Rocker心裡的「點」會在哪裡,至少我被一次次擊中。我不是水軍,我只能貢獻30元的票房,這是一次關於青春的模糊映射,謝謝大鵬,我會更珍惜和音樂有關的歡愉時光,搖滾不死。
我彈了17年貝斯,有一支快10年的樂隊還在步履維艱的支撐著 ,你人生所有和這支樂隊有關的決定都是它的優先順序最高, 然後依然不可避免得看著它死去, 你大概就會懂我的眼淚。
國慶節值班,沒事幹,詳細說一下吧:
---------------------------------------------------------------------------------------------------------
看《縫紉機樂隊》時,我在哭什麼
如此頻繁的為一部喜劇電影流淚,如此性情,以致我自己都始料未及。過了一夜,沒有了二刷的衝動,只想說說,觀影時我在哭什麼。
1,《都選C》
很奇怪吧,一首明快的流行朋克響起時,我的淚腺卻被刺激了。腦海想到的是樂隊第一次把原創歌曲排成型時的成就感。我第一次和樂隊把原創曲目排練好彷彿已經是15年前的事情了,在破破爛爛的排練房裡,三個人,把一首特別簡單的歌反反覆復排了十幾遍,因為這是我們的第一首原創,我們終於不再是「校園翻唱樂隊」,可以用原創作品去表達自己。後來到了Joytime,第一首原創也是特別簡單粗糙,恰巧也有些模仿Nirvana的痕迹,但是這也代表著樂隊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那種從0到1的成就感無可替代。
2,大鵬在天台上說到黃家駒
我不算是Beyond歌迷,甚至在我剛接觸搖滾樂的時候,我會因為自己聽的是Van hallen、Metallica、Iron Maiden而去鄙視那些Beyond的歌迷,認為他們不能被稱為真正喜歡搖滾樂的人.....而時至今日,Beyond成為了我翻演曲目最多的樂隊,超過15首,原因很簡單是我的吉他手翠翠。第一次和翠翠同台就是臨時幫忙去彈《真的愛你》《光輝歲月》,後來和他組建Joytime,聽他說了太多關於Beyond的故事,愈發認同Beyond的音樂與精神。如今我們每年都會做致敬Beyond的演出,也認識了更多喜歡Beyond的朋友,大鵬說他因為黃家駒拿起吉他組樂隊唱歌,是他自己的真實故事,也是千千萬萬中國搖滾青年的。
3.大吉他拆了
雨夜那場戲,要說淚點怎麼也是在喬杉把大鵬撲在地上那段,但是我卻不忍看到大吉他倒下,儘管我覺得它倒下後的造型更酷。
這是一次信仰的崩塌,人生中不可抗拒的因素太多,你無力改變它,也知道一段時間過後你會忘記,一切恢復平淡,與生活和好如初,但就是在這崩塌的瞬間,無力感往往讓人喪到極點——當然如果沒有信仰,就可以完美的避開這個問題,這就是另一回事了。
4.「整不整」
只是 一次簡單的對話,就如同出征前提氣的吶喊。
「整!」 要僅僅是為了這麼一個煽情的場景掉淚,我就太膚淺了。只是這幾秒的場景,讓我腦海里飛馳而過許多個關於樂隊「整不整」的瞬間。
2006年,在青年之家門外,我以為剛才的演出是我人生的最後一次,哪知道我又躁了十一年。
2007年,我接到電話:下學期我要出國了,再不演一次沒時間了,整不整?那就弄唄,於是每天晚上排練搞了一場。兩年後這個打電話的人從美國回來加入Joytime當了主唱,他就是師大爺。
2015年,樂隊已經停止排練演出一年半,一起搞過致敬Beyond演出的胡鼓王主動提出加入JT,重新排老歌,再開始新的一輪創作演出,整不整?必須整。
2017年3月,只是一次隨意的邀約:今年6月30是周五,你們來參加致敬Beyond的演出吧...整不整?
這無關於老男孩的音樂夢想,這是你理所當然的人生。
5.黑白兩列人飛奔出來群毆
這顯然是靠視覺效果營造喜劇氛圍的點啊!而我想到的卻是音樂路上的父母支持。
因為搖滾樂,年輕時給自己找了不少的麻煩,也讓父母頭疼過,但是他們從沒有特別反對過。2004年,我想換一把2000出頭的貝斯,錢不夠,迫不得已向家裡開口,爸媽並沒有太多猶豫,給了。如今花錢買設備不是什麼問題,他們也習慣了我在家彈琴的動靜,每次我說:「今晚不回來吃了,要排練」或者「我明晚有個演出」時,他們只需說一個「好「,我就特別的滿足。
6.不再猶豫
這歌太熟了,演過好多次,但是你聽到旋律響起,然後看見黃貫中和葉世榮的時候,你還是會激動到不能自已。
無聊望見了猶豫 達到理想不太易
即使有信心 鬥志卻抑止
誰人定我去或留 定我心中的宇宙
只想靠兩手向理想揮手
問句天幾高心中志比天更高
自信打不死的心態活到老
OH… 我有我心底故事
親手寫上每段 得失樂與悲與夢兒
OH… 縱有創傷不退避
夢想有日達成 找到心底夢想的世界
終可見
話說回來, 電影本身中規中矩,但是大鵬到底是玩過樂隊的人,知道每個Rocker心裡的「點」會在哪裡,至少我被一次次擊中。我不是水軍,我只能貢獻30元的票房,這是一次關於青春的模糊映射,謝謝大鵬,我會更珍惜和音樂有關的歡愉時光,搖滾不死。
我彈了17年貝斯,有一支快10年的樂隊還在步履維艱的支撐著 ,你人生所有和 這支樂隊有關的決定都是它的優先順序最高, 便會明白縫紉機樂隊就是你我的樂隊。
我可以把羽毛球打到5、60歲,我可以退休後繼續環遊世界拍美美的照片,我可以年邁後偶爾熬個大夜看一場世界盃決賽直播..... 然而我永遠不知道我的最後一次演出何時會來臨。不必去深究理想的意義,有意義的永遠都是你自己。
發在微博上得到了大鵬導演的回復以及官微轉發:
撒花~
剛剛看縫紉機樂隊,順著他們電影里修車廠電話號碼打過去。。發現竟然是彩蛋,良心!
打過去會有喬杉的語音留言。(感覺後來知道的人多了,導致經常會佔線。)
我是不是第一個發現的哇?
附上號碼
15844517927 搖滾王子修車廠
提示一下大家,知乎所有以影評為身份的答主,關於電影的回答,都可以直接跳過不看。
這幫人替三生三世站過隊,給空天獵誇得天上少有,要不是逐夢演藝圈實在爛大街了,他們接了錢都敢說這是超越《雲圖》的作品。
這圈人不是已經拿錢開始跪資本,就是聚攏粉絲打算拿錢跪資本,你的每一次贊同每一個關注,都是在為你想要的知乎投票,剩下的自己想吧。
《縫紉機樂隊》好不好,這圈人一半只看過預告片和百度百科,就敢張嘴評論劇情,根據演員的過往角色就敢說電影里表現怎麼樣,某影評人的回答怎麼說呢,你把關鍵詞換一下,完全可以回答另一部電影了,丫還沾沾自喜。
拿錢歸拿錢,咱別在知乎噁心人行嗎?微博智力有問題的明明那麼多。
我看完電影
一直覺得有一種違和感
就是最後炸藥打架手被打斷了一隻
還要怎麼打鼓
按照常理一隻手什麼都幹不了
但是當時沒想起就一直感覺怪怪的很隔應
正好有個兄弟還懟了我
說電影沒常識脫離現實在做夢
今天突然想起來渾身雞皮疙瘩又起來了
那一段獨臂打鼓彷彿在想傳達什麼
DefLeppard的allen
獨臂鼓王
出了車禍手斷了但是因為太愛搖滾樂
復出了然後一隻手打天下
朋友,這沒脫離現實哦
不是做不到
只是你做不到而已
你一直手敲鍵盤倒是可以很厲害
這樣的音樂態度
這樣的搖滾精神
誰能不愛
------分割線-------
以下原文
講個笑話
拿搖滾做情懷可以賺錢
影評人估計沒幾個懂這個電影
因為他們沒幾個玩過樂隊愛過搖滾
因為很多東西能打動我們
對於他們就是一首歌切鏡頭拖時間
吉他拆不拆不拆不拆OK電影結束垃圾電影。
爛泥,acdc,等等。
後面有圖說明,自己體會
還有
你看過電影嗎?
說知乎水軍多
沒看過就閉嘴
看了來和我用嘴架子隨便干OK?
煎餅俠是很垃圾
本來我對大鵬也無感
但是看完路轉粉
麻煩有偏見的看了再噴
別出來丟人說什麼
看預告片就覺得垃圾
你說這種話你不也是個垃圾?
說模仿好聲音的
我也看了那個電影
大吉他你怎麼不說有創意?
黑子別黑的這麼蠢好吧
這部電影對搖滾迷和組樂隊的朋友
會很有意義一定要看
其他朋友你們隨意
什麼傻逼影評人3456星
就你懂搖滾就出來嗶嗶嗶
看的真的糟心
說的那個話反正就是哎呀難看垃圾。
蠢的和豬一樣。
部分。還是有很中肯的影評人
電影可能你們會懂很多
但是搖滾你可能門都還沒入
很生氣(`Δ′)!
微博圖
侵刪
玩過樂隊愛過搖滾的
想笑笑就為了開心的
前者會哭
後者會笑然後可能或許被感動
反正我身邊玩樂隊聽搖滾的
看完就是一個感覺:該回家彈吉他了
以及:下個星期再看一次
要是你知道那首插曲
新褲子
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
我相信你會哭
因為我哭了
這首歌一出來我就知道
大鵬絕對愛過搖滾
新褲子真的對於很多人都很陌生
只有天天聽搖滾玩搖滾
找樂隊歌聽的人才知道
這就是沒辦法的事
因為搖滾真的不主流也不大眾
或許你們不知道這首歌
你們不知道我們為什麼哭
但是謝謝你們喜歡是這首歌
喜歡這部電影
謝謝你們理解我們這類人
如果你不喜歡
那你可以不看。。。
你要罵人。
你開心就好。。
反正不會有人理你。
反正啊
像我們這類人
不唱那口氣就沒了
作為一個來自東北的北漂,看完特別傷感。。。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從小吃著集安的白桃,上得是跟大鵬一樣的吉林建築大學,身邊充滿了像胡亮一樣的直率又有夢想的年輕人。
我們都是特別熱愛東北的白山黑水的,在這裡,冬天深吸一口氣,從頭痛快到腳後跟,在這裡,舔一口鐵欄杆,從舌尖甜到心。
我熱愛汽車,媒體行業,互聯網,如果東北能給我一些生存的空間,我並不喜歡在北京大口大口的吸著霧霾,開著辦了進京證仍然在高峰時段不能上路的車,沒日沒夜的工作。在遇到北京人甚至北漂前輩白眼的時候,還要擺出一副,」北京是你家開的啊?還不讓北漂了?」一樣的嘴臉。
無論是杜撰也好,還是集安本身就有這樣的搖滾土壤,大鵬在畢業十餘載擁有了這樣的實力以後,的的確確竭盡自己的全力的回報了這片生他養他的黑土地,我為有這位學長,和北漂前輩感到無比的自豪。願有一天,我也能擁有大鵬幾分之一的實力,讓更多的人以不一樣的方式,了解東北,嚮往東北,讓更多的東北年輕人,想整什麼,可以直接在東北整明白兒的。誰年輕的時候,心裡還沒有點夢想。
誰不是成熟之後,才背井離鄉。
你的內心才是最大的反派
今天去電影院二刷了一部電影,不是票房一路標飆紅的《羞羞的鐵拳》,而是成績蠻差的《縫紉機樂隊》(以下簡稱「縫紉機」)。
我終於意識到,我也是個快要到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了。
公號「桃桃淘電影」在評論《羞羞的鐵拳》時引用了一張圖片,一大群看片笑到模糊的年輕人中,有一個一臉麻木的不和諧者。這幾年,我大概常常就是那種角色吧。年輕的時候,喜歡在電影裡面找隱喻、找象徵、找意義、找方向。後來可能終於意識到,原來自己就在生活之中,每天身邊都是真相,就不那麼熱情了。
曾經再難看的電影,只要開了頭,就一定要看完,心中常存萬一有反轉的念想,然而現在只要不合胃口,就中途退場。
這可能是中年的絕望。
以前別人的評價很重要,一旦自己的理解和大眾不同,就先躬身自省,是不是自己出了問題;現在變成真正diss天diss地,就是不diss自己了。
這可能是中年的倔強。
今天二刷的時候,坐我右邊的一個大叔很困,剛開場就睡著了,並且打呼嚕,我覺得他吵到我看片了,就拍拍他的肩膀,對他說,電影院里還有不少座位,請你找個舒服又不打擾人的位置,好好休息一下。大叔驚愕了,睡意全無地看了看我,走了。
對,這樣「合理冒犯」的事情也是年輕的我不會做的。
寫影評?我在豆瓣的上一篇影評是八年前的事,漸漸稀薄的表達的慾望,也許正是歲月的禮物吧。
為啥又寫,因為覺得縫紉機的惡評比例離譜了,還是說說電影吧。
有一些批評,說《縫紉機樂隊》「尬搖」,蹭情懷、消費搖滾,我不知道搖滾有什麼好蹭好消費的,第一沒有一檔「中國有搖滾」的爆款綜藝;第二除了一個汪峰在「好聲音」、「新歌聲」里搖滾著,我沒見誰真正搖滾進了公眾的視線。大家碰瓷都是找賓士寶馬勞斯萊斯,有人往OFO摩拜前面躺的嗎?
一條被頂得很高的短評裡面說,「把搖滾和夢想等同起來得有多中二」,這話我聽著就不太高興,我一個1992年就花14塊錢巨款買了唐朝第一盤卡帶的人,雖然我沒有把搖滾當做夢想,但我當時首先想當一個車田正美一樣的漫畫家,然後也想成為一個金庸一樣的通俗小說大師,這些想法好像也挺中二的。
奧,我知道我為什麼喜歡這部中二的電影了,原來我就是胡亮,我就是程宮、我就是希希爸爸,我就是楊雙樹啊。
這個電影不就是在講述我們的故事嗎?!
「縫紉機」裡面有兩條線,第一條和現實同構,少年夢想組樂隊的胡亮,琴彈得說不上多好,也蠻不錯,沒有老婆沒有女朋友,每天滾一身泥,在招牌都掉了的廠房裡修車;鍵盤手希希爸爸白天上班晚上代課掙錢養家、偷偷摸摸教孩子、打游擊一樣藏私房錢,躲著練跆拳道的老婆;「吉他大帝」楊大夫,每天老老實實喝茶看婦科,留著收藏的吉他不捨得扔掉,但也不敢再碰,因為還要討好女兒,不然找夕陽紅老伴這件事就泡湯了。
有人說程宮組隊闖關沒邏輯,為啥這些人這麼牛都淪落了,我告訴你為什麼,因為生活就是這樣的。
劇中建國爸爸洗手臂上的「搖滾不死」洗了一半,是他還相信搖滾沒死嗎?不是,因為他現在怕疼。渣滓洞的革命者寫著要「把牢底坐穿」,二十二勇士可以飛奪瀘定橋,他們怎麼這麼牛逼,不怕死嗎?是啊!有時候夢想這個東西,就是能夠生死人而肉白骨的。
但是在現實的邏輯里,手指頭劃一個口子,就會疼!洗紋身,就會疼!因為這個疼,再也沒有意義了。有夢想但是換不來錢,也會疼到死,所以建國爸爸老老實實去掙錢了。還不忘教育程宮,「建國媽媽病了要換腎,我在街上搖滾一會,能搖出一個腎嗎?」
當然,搖不出來,這個理由太他媽強大了,於是一下子就把程宮打敗了。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和我們講道理的。
這條線是「縫紉機」現實主義的A面,如果我們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當程宮坐在計程車里聽到摩托呼嘯而過,「都選C」在飄蕩在北京冷漠的空氣里時,他就不會下車,這個故事,大家散了就散了。
然而第二條線索出現了,超現實主義的歡樂像一道光,洞穿了混沌瑣碎灰暗的現實:程宮回到集安,重組樂隊,完成930演唱會,每個人都嚎叫,唱到飆淚。
所以這個現實主義的悲劇變成喜劇了嗎?
沒有啊,朋友們!因為走齣電影院,我們還是我們自己。那個帶著夢想的小胖子並沒有打敗工資、加班、獎金、升遷、孩子、老人、時間,他依然被孤獨地留在時間的長河中啊!
這電影有兩個情節,讓我忍不住眼眶濕了。
第一個,是剛才說到的,程宮在北京的街頭,聽到集安小城裡的歌聲,他背叛了友情、愛情和理想,因為那些都是不切實際的東西。在現實的邏輯里,這個世界不值得信任,所以摩托情侶停機了肯定是卷了錢跑了,想給人家充一百塊錢的胡亮就是腦袋進水!他不斷說服自己,就這樣一往無前。
可是,萬一,如果,那一切脆弱的美好都是真的呢?印著「縫紉機樂隊」的旗子真的在摩托后座上飄起來了呢?
你這樣殺死那個曾經天真的自己,對嗎?
這些過去的過去的過去的事,我們早忘了。
在電影里,大鵬問出來了。
第二個,是縫紉機樂隊被困消防車,危機關頭,建國和希希兩個電話,建國爸爸和希希媽媽各率一路人馬狂奔而至。王勁松飾演的建國爸爸跑得那麼認真、那麼決絕、那麼努力,真是把我看哭了。
這不是一個喜感十足的情節嗎?你的淚點好奇怪啊!
是啊,就是這麼奇怪,丁建國的爸爸是個反派,縫紉機樂隊破壞他的拆遷開發計劃,他不是應該處處使壞嗎?張發財他爸投資了他的公司,他不怕張發財老爸撤資嗎?他咋就這麼跑出來了?丁建國不是和父親關係非常差嗎?這個時候怎麼想起爸爸了?是啊,為啥啊,一路狂奔啊!為了自己女兒的召喚欣喜若狂,啥都不要了,這太中二了吧!
可是,好想要這樣的中二啊!
就像最後的公演,哪兒呼啦啦就來了萬把人,怎麼人群呼啦啦就閃開,就露出四十架架子鼓,哪整出來的,不能夠啊!大鵬上竄下跳地唱「不再猶豫」,縫紉機樂隊整個開始飆淚,然後黃貫中出來、葉世榮出來了,然後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都在下面歡呼,打手趙英俊彈吉他也就罷了,大傻子張發財也在下面為建國總打call,導演腦子錯亂了吧!
並沒有。
這個超現實的場景和影片的邏輯是一致的。
現實中,並沒有縫紉機樂隊,也沒有搖滾公園,更沒有萬人大合唱「不再猶豫」,我們有過的夢想,可能最多在酒後講一講。我們稍微認真一點,就會發現,這部電影裡面甚至沒有真正的反派,不僅僅是縫紉機樂隊,所有人,就連建國爸爸、張發財,自始至終,都在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愛情、女兒)毫無保留的打call。
相比炫目的特效和「漏洞百出」的情節,這才是全片最不合邏輯的設計啊!
但是我想謝謝大鵬,想謝謝他的「沒有邏輯」,謝謝他的中二和這部中二的電影。
相信你的內心,相信那或許微弱,但依然存在的光亮。
這個世界沒有反派,你的內心就是最大的反派。
這個善意的、柔軟的世界,才是天真和夢想的故鄉。
相信,一切故事都是真的。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說我收錢寫影評,我這篇寫成這樣,大鵬能不揍我都算不錯了,哪還敢要錢啊……
——
在中國北方,有一個當地名氣可與周星馳匹敵的喜劇之王——
趙本山。
趙本山的喜劇,慣用看似笨傻獃痴,實則淳厚真實的農民工來做主人公。
而與農民工形成反襯的,往往是些道貌岸然的「社會人」,看似光鮮油亮,實則假、大、空、浮誇至極。
以小品《紅高粱模特隊》為例,趙隊長領著村裡喜歡歌舞的姑娘們來到北京,希望能得到「北京人」范老師的指導。
結果,范老師卻只懂說些場面話,對勞動與美一無所知。
往白了說,趙本山是用農民工的裝傻,反照出社會人的裝逼。
如今,趙本山已日漸式微。
但,他的第53位弟子大鵬,卻承繼了他的套路,把小品放大成為一部電影——
《縫紉機樂隊》
在《縫紉機樂隊》中,大鵬將趙本山的套路,玩兒的相當溜。
主人公胡亮(喬杉 飾),正是一個「裝傻」的民工。
電影一開始,由童年胡亮展開敘事。
他生長在一個名叫集安的「搖滾小城」,從小目睹「破吉他樂隊」的光榮,便在心底種下了一個搖滾夢。
扮演「破吉他樂隊」的四個人,分別是誰?
尼古拉斯·趙四。
湯姆·宋小寶。
湯姆·宋曉峰。
布拉德·文松。
見此一幕,作為一個哈爾濱人,立刻我就笑噴出來。
但我明白,很多南方人,或許get不到這樣的笑點。就如同許多港台喜劇界大佬,在大陸綜藝《歡樂喜劇人》中,只能一路潰逃。
是的,喜劇中的「笑點」,常常具有地域性限制(尤其大鵬是東北人)。
所以,「好不好笑」很難當作這部電影的評判標準。
我只好多說說其它的,比如:內核。
而,還是那句老話:喜劇的內核,往往是悲劇。
《縫紉機樂隊》並不例外。
多年以後,與胡亮形成反襯的,是「北京人」程宮(大鵬 飾)。
表面上,程宮衣著精緻,與民工階層截然不同。
實際上,程宮卻是一個假大空、徒有虛表的裝逼者。
他精於算計,聽聞胡亮要在集安演出,便想方設法去坑胡亮的錢。
從50萬的策劃費,到500塊的僱傭支出,他一個子兒也不願意放過。
胡亮對「程老師」畢恭畢敬,「程老師」拿完錢卻只想走人。
胡亮和程宮,熱誠與冰冷,對比鮮明。
接下來,就是電影劇作法中,最慣用的那些套路——
二人協作,招兵買馬,組建出一支樂隊,並與其產生難捨難分的感情。
坦白說,《縫紉機樂隊》作為一部喜劇類型片,確實要比大鵬之前的《煎餅俠》更「專業」。
許多戲的設計、轉場都無縫銜接,跳脫齣電視節目的範疇。
頗具「電影質感」。
一些角色,也存在某種象徵意義。
吉他手楊雙樹(韓童生 飾),曾經是風靡一時的搖滾師。
年老之後,卻因腦血栓,而被女兒「禁搖」,擔當起平穩安逸的婦科醫生。
胡亮問他:你當初吶喊著說,一個歌手為搖滾而生,就該為搖滾而死,現在呢?你在幹什麼?
楊雙樹只好不甘地自嘲道——
我那都是逢場作戲
楊雙樹與「破吉他樂隊」所象徵的,是一個逝去的時代,一群曾經光輝而如今正在遠去的人。
在片中以跑龍套露臉的,包括「黑豹樂隊」、「唐朝樂隊」,乃至Beyond等,都是曾經華語樂壇中,宛如神祇般的人物。
現在呢?
坦白說,如果片尾沒有介紹,我連一半都沒認出來。
就像影片後半段,胡亮在靈位上刻下的四個字——
搖滾已死
紀錄片《再見,烏托邦》中提到:曾經中國搖滾界的旗幟性代表人物「魔岩三傑」,現今張楚與何勇都得了嚴重的精神疾病,竇唯則隱世隔絕,過上「煎餅油條」的神仙生活。
那麼,中國搖滾為何而死?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
翻譯成白話,就是我們要先弄清楚:中國搖滾是因何而生?
憤怒與批判。
1986年,崔健首次演出《一無所有》,憤怒批判物慾橫流的社會,宣告中國搖滾樂的誕生。
我要給你我的追求
還有我的自由
可你卻總是笑我
一無所有
2016年,王健林演唱《一無所有》,眼神中充斥著報復性怒火
上世紀8、9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並逐漸與世界接軌。
與此同時,「文革」成為過去式,社會主義開始納入資本理論。
人們曾經堅信的,人人平等的烏托邦泡沫,也終於被時代巨輪無情戳破。
當信仰不再,人們還能去追求什麼?
錢,就是從這時起,地位變得空前重要。
姜文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馬小軍長大以後,成為一個每天喝著「人頭馬」傻樂的「社會土大款」。結尾時黑白灰暗的色調,暗喻那個時代的空洞脈搏
憤怒的搖滾,即是對極端拜金主義的攻擊。
遺憾的是,它的攻擊,只是曇花一現、以卵擊石。
當社會趨於安逸,人們的怒火被舒適感壓平,搖滾樂也就很難再那麼流行。
電影中,程宮之前的搖滾樂隊,四年只賺了六十七塊錢。教電子琴的老師喬大山(岳雲鵬 飾),月薪只有一千七。
現實里,多少搖滾師被迫選擇轉行,在無奈中放棄夢想、另闢蹊徑。
不再相信 相信什麼道理
人們已是如此冷漠
不再回憶 回憶什麼過去
現在不是從前的我
2013年,周曉鷗重返舞台,攜手黑豹樂隊,演唱《無地自容》,卻敗給林志炫緩慢抒情的《你的眼神》。後來,周曉鷗只好再去做演員
我們說回電影。
與楊雙樹形成反差的,是一個零零後小女孩,鍵盤手希希(曲雋希 飾)。
她熱愛音樂,卻被母親逼迫專攻數理化,將她的電子琴踢成兩半,
沒錯,希希母親的理由正是——
彈琴,賺不來錢。
古力娜扎飾演的丁建國(名字略屌),是富二代,是貝斯手,是片中唯一一個,能完全自由追求音樂理想的人。
可與此同時,她也是一個極為扁平,極為功能性的角色。
我不得不批評——
作為女一號,丁建國被塑造成了一個真正的花瓶,所有戲碼都是為了迎合男性。
比如,摸腿梗。
再比如,丁建國與胡亮在密室交談,卻被大長臉(于洋 飾)偷聽,誤解成黃污段子。
誠然,是很好笑,滿足了許多男性的YY心理。
可……然後呢?
少兒不宜,暫可不提。
只是,就連男三號,鼓手炸藥(李鴻其 飾),都有一個與周冬雨的回憶戲。
丁建國的存在感,卻還不如周冬雨的大龍套。
她完全沒有任何獨立的部分支撐。
她的所有情節,都是為了服務男主角——程宮。
天台上,她的作用只在於,引出程宮少年時期的回憶。
我小的時候喜歡黃家駒
夢想就是可以站在舞台上
唱他的歌
夜景中,她則扮演聖母,幫助程宮彈琴、重新拾起音樂。
程宮,到底是個什麼人?
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大鵬本人。
百度百科上寫道——
董成鵬,出生於吉林集安(就是電影里的城市),初中時迷戀Beyond,高中與大學時組建自己的樂隊,還拿過省級音樂獎。
大學畢業之後,他以900塊錢賣掉吉他,步入社會成為北漂。
這些,都與程宮高度一致。
電影里,我們不難看到,大鵬對自己人生的一些反思與嘲諷。
如果要用一首搖滾歌詞,來形容程宮這個角色,那就是《無地自容》——
人潮人海中
是你是我
裝作正派面帶笑容
大學,他因損傷兩根手指,放棄了搖滾夢;後來,他又為了一百萬,再次出賣搖滾夢。
對於搖滾的堅持,大鵬明白,也敢承認:程宮沒有,他自己也沒有。
影片最後一幕,程宮重返舞台時,亦是大鵬試圖藉以電影,重新拾回自己的音樂理想。
那麼,大鵬成功了嗎?
很遺憾,在我看來,依然沒有。
《縫紉機樂隊》的缺陷非常明顯——
它有大鵬的自嘲,有對現實的反思,有對中國搖滾緣何衰落的探討,有「重拾初心」的主題表達。
可它唯獨,忽視了「音樂」本身。
我不想拿它與《海上鋼琴師》《愛樂之城》這種世界級的音樂片對比。
我只想拎一個不久前上映,與它同類型的國產片:《閃光少女》
同作為音樂喜劇,《閃光少女》好在哪?
看完電影后,我回家立馬開始找OST。
曲目皆為原創。
周筆暢的《用盡我的一切奔向你》,即使脫離電影,也仍屬於一首高質量的工業歌曲。
中島美嘉的《電光火石之間》,初聽無味,甚至有些好笑。
但細聽之後,你就會發現並不簡單。
它的歌詞與唱法(日本人挑戰中文),揭示了全片的主題:努力堅持,打破偏見。
挫敗後,默默再站起
柔軟又堅強的初心
美麗,不必誰來評定
電光石火之間 中島美嘉 - 網易雲音樂
這首具有奇特韻味的歌曲,我至少循環過十幾遍。
反觀《縫紉機樂隊》——
我敢打賭,全片最令你為之動容的歌,一定是這兩首:
1:《蟲兒飛》
程宮與丁建國在夜幕中演奏的《蟲兒飛》,是1998年電影《風雲雄霸天下》中的插曲。
後來,我回到家用手機播放《蟲兒飛》。
在沒看過電影的情況下,我爸爸依然被這首歌感動到流淚。
2:《不再猶豫》
程宮的壓軸曲目,是Beyond的一首老歌。
在綜藝節目《跨界歌王》里,張繼科與葉世榮、黃貫中合唱這首歌,也同樣起到了振奮人心的效果。
這說明什麼?
《縫紉機樂隊》最牛逼的地方,是兩首別人的歌。
而這兩首別人的歌,無論插到哪部電影里,都一樣會牛逼。
那我想請問:大鵬對音樂的創造性,在哪?
好像沒有吧。
《閃光少女》故事的高潮部分,民樂PK西洋樂,各式旋律輪番上陣,沒有偏離音樂的核心主題。
《縫紉機樂隊》呢?
主人公追求音樂的最大阻力,並不是創作路途的艱難困境。
而是荒誕的,完全與音樂無關的,東北式干架。
還是那些個套路,看不到對音樂的真誠與表達。
總的來說:作為一部商業喜劇,《縫紉機樂隊》雖不及《羞羞的鐵拳》好笑,卻也仍處於及格水準。
只是,作為一部表達音樂與理想的電影,我並沒有看到大鵬本人,對這兩件事有多認真。
他的確在電影里,反思自己落入俗套的人生,但並沒有在反思中汲取教訓、完成人生的升華。
換句話說:他努力想表達的那些東西,他自己並沒有做到。
電影結尾,程宮一窮二白,丁建國卻莫名愛上、倒貼這個出賣理想的屌絲男士。
恕我智商低,無法理解這種無緣無由的愛情。
最後,我想對一些創作者說的是——
如果你真的對某件事有理想,就請拿出真實與熱誠去尊重它。
也請你尊重女性,不要把女性當成附屬品,當成自己圓夢(意淫)的工具。
http://weixin.qq.com/r/_jnp8QHEelwFrUWS92zo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本文由本人原創。
微信搜索添加公眾號: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有獨立思考的影視文章。
你的點贊與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開始看這部電影純粹是抱著獵奇的心態,看看為什麼這麼多人都說爛。看完忍不住跑來寫寫觀後感:這是2017年最感動我的一部電影。
有笑,有淚,有夢想,有情懷。
我不清楚為什麼那麼多人拿它和《羞羞的鐵拳》比。在我看來,這兩部電影根本不是一個類型的。
《羞羞》是部非常成功的喜劇,笑點和包袱很多,可以說全程無尿點。可是笑過之後,我幾乎想不起來這部電影究竟想表達什麼。
而《縫紉機》並不是單純的喜劇,在笑點包裹和串聯下,傳遞給觀眾一種搖滾情懷,是一部更加完整的作品。每位角色構造的都很飽滿、個性鮮明,故事節奏流暢,有笑點,有淚點。看完之後忍不住擦著眼淚感嘆好電影。
說它是好電影,主要因為以下幾點:
第一,台詞簡短,有力道。
楊大爺一句:我知道,拆了吧。多少人淚奔。
工人一句:你是光頭強吧。觀眾笑噴。
建國一句:又長又白又細,來摸摸?一言不合就開車。
張發財一句東北味的:這(特么)是談戀愛啊,還是(特么)獻愛心呢?回想起來還是很搞笑。
電影結尾,炸藥,麗麗,彤彤,爸爸。四句話,四個詞,把三個人的關係串了起來。妙。
第二,場景設計精緻,有美感。
改裝的消防車很酷很搖滾。
服裝和場景的配色很漂亮。
第三,情節連貫,不拖沓。
每位主演都做了必要的交代,情節的鋪墊也很到位。對觀眾情緒的揚抑和引導做的很好。
第四,每一首歌都很好聽。
《不可抗拒》/扭曲機器
《頂嘴》/麥田守望者(感謝 @肥跑跑 提供出處)
《塑料袋》/喬杉
《都選C》/大鵬
《丁建國寫的歌》/路默依
《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新褲子樂隊
《都選C》我更喜歡電影里的搖滾版,網易里的伴奏太輕柔了。有人說電影里前奏是Nirvana的《come as you are》,我不太懂這個情懷,但是真的好聽。
值得一提的是,《塑料袋》、《都選C》的詞曲創作都是趙英俊,《丁建國寫的歌》的詞是大鵬,曲是趙英俊。不得不說,趙英俊很有才華。(《大王叫我來巡山》也超喜歡。)
我個人不太喜歡唱情情愛愛的歌,這幾首歌合胃口。
(感謝 @圍觀群眾 科普這部電影的搖滾梗,具體內容已在評論區置頂,感興趣的朋友請移步評論區。)
第五,有共鳴。
有些人說它不夠搖滾,有些人說它不夠好笑。
這隻能說明,這部電影不是他們的菜,他們沒有共鳴。
我不想拿搖滾和笑點去苛求它。因為我覺得導演其實是想講述一個堅持理想的故事。
搖滾不死,理想不死。
這部電影不俗套的地方是,沒有把理想現實對立起來。
「車要修,歌也要唱。」
「大吉他拆不拆咱們說了不算。」
我很認可這種包容的態度。
理想是不能脫離現實的,而現實也不該扼殺理想。
第六,有溫情。
家人在電影里的戲份不多,但對情感的引導很關鍵。
建國爸爸和希希媽媽帶著人衝出來保護他們時,很多人都淚目了。
這就是家人。
他們會不理解你,會阻撓你;
可是他們也會保護你,支持你。
他們用他們的方式來愛你。這份愛不完美,有時讓人痛苦,有時讓人感動。
可他們確實希望你變得更好,不是嗎?
我很喜歡 @八月槎 對這部電影的評價:
「相信你的內心,相信那或許微弱,但依然存在的亮光。這個世界沒有反派,你的內心就是最大的反派。這個善意、柔軟的世界,才是天真和夢想的故鄉。」
所以,這部電影很感動我,也很激勵我。我認為它是部好電影,很難得的好電影。
感謝大鵬。
-說幾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有大量劇透)
樂隊初建時,幾個人的solo,太燃了。貝斯手建國簡直帥炸了!絕美容顏、高冷范加上彈得一手好貝斯,酷到窒息,瞬間路轉粉。
另外,整部電影所有演員演奏樂器的畫面都能對上音頻,這個細節很匠心,也很不容易。
炸藥講麗麗是誰。這段被撩到。炙熱的少年之心,強烈的荷爾蒙氣息。看到冬叔出現超激動!(私心放一張冬叔)
吉他廣場被拆之後,程宮跑回來找胡亮想繼續開演唱會。
胡亮說,我不是不能唱,而是不知道為什麼而唱,我現在只想修車。
程宮說,車得修,歌也要唱。不唱心裡那口氣就沒了。以前心裡有這股勁兒的時候,每天想的是什麼時候開始。後來心裡這股勁兒泄了,每天想的是什麼時候結束。心裡有這股勁兒的時候,你哥我也搖滾過。現在這股勁兒沒了,心裡想的都是這個(錢)。但你不能這樣,只要咱們繼續唱,大吉他就還在。不唱就真的沒了。
相信這段話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和共鳴。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屬於自己的大吉他,它是我們曾經的夢想,是初心。很多人的夢想走著走著就丟了,被生活的壓力「強拆」了,自己就認命了死心了。
胡亮有一句話說的很對:大吉他拆不拆咱們說了不算。我覺得這是整部電影暗含的一種智慧的基調,沒有把夢想和現實看成矛盾的正反面,而是讓夢想和實現都能合理存在。
人要成長,社會要發展,吉他廣場不可能一直存在,即使今天不拆,一百年、兩百年後呢?所以程宮說,只要咱們繼續唱,大吉他就還在。
只要搖滾夢在每個人的心裡活著,搖滾就不會死。
-電影里還有很多溫情的小細節。
楊大爺帶著哭哭啼啼的希希去找發卡。
炸藥被電擊時,楊大爺護住了希希。
胡亮說,誰關心你了,我們就想知道麗麗是誰。
胡亮夜裡開挖掘機還程宮錢。
希希媽媽讓希希走正門去演出。
群毆時,建國爸爸和希希媽媽帶人衝來保護他們。
演唱會上樂隊成員的家人都來到現場支持他們。
-有趣的小細節。
老孫頭兒的花臂暗示了和麗麗的聯繫。
在家政公司演出時,阿姨們圍著炸藥拍照,老孫頭兒拚命擋著。
胡亮在集安七中摔倒上報紙,報紙上另一欄寫著「近日驚現連環崩玻璃案——警方提示市民,請勿緊閉門窗」。
修車廠的照片牆上,合影的旁邊有大家寫的便利貼。老楊頭兒寫「不許再碰我的吉他——你們的楊大爺」,希希寫「作業好多,難過」、「不想再見舅老爺,願世界和平」,建國畫了個彈弓崩渣男,胡亮寫「誓與搖滾公園共存亡」。
-花絮超級甜。
炸藥,麗麗,彤彤,爸爸,四句話,四個詞串起了三個人的關係,實在是妙。
「我愛吉香」引起的誤會都寫在冬叔臉上啦。
總的來說,《縫紉機樂隊》是很值得一看的電影,非常精彩,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細節。
我覺得看電影不只是一時的歡笑,更重要的是歡笑過後能在心裡留下些東西,引發思考——這部電影究竟想傳遞給我們什麼?
就這一點而言,我認為《縫紉機樂隊》是很成功的。
以上。
(ps:答主玻璃心,評論區噴人的、不給理由只說電影不好的評論,統統刪掉。)
————————縫紉機砸的分割線
(更新)
啊啊啊,剛剛看了大鵬的最新採訪《大鵬:為什麼是我》裡面提到了《縫紉機》。明明是很棒的作品啊,心疼!!
轉粉,為大鵬打call!!我們為你加油!!
———————縫紉機砸的分割線
(影評結束。以下是我叨叨叨的小隨筆,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結束閱讀啦)
夜深了,可我還想說一些感慨。
這篇影評越寫越長,可能很多人不會有耐心看到這裡。不過沒關係,就當寫給有緣人吧。
我以前從不追星,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人喜歡甚至崇拜另一個素未謀面、這輩子都幾乎不可能見面的人。更不能理解為了愛豆大把大把花錢的行為。
最多也就是覺得某個明星顏值高或者性格好,願意多關注一下,不會做打call這種看起來很蠢的事。
可能我這個人比較悲觀,總覺得那些鼓勵人的話很無力,說了有什麼用?對方又不會看到,即使看到ta會真的在意嗎?
剛看完《縫紉機》時,心裡有太多的話想要說出來,於是跑來寫影評,分享感受。
寫著寫著,我發現,其實我是希望自己認為美好的東西能夠被更多的人知道,希望這些美好的東西能越來越多。
所以看到好多人說《縫紉機》是爛片時,看到大鵬因為票房受打擊時,我覺得要做點什麼。把認可和鼓勵的話說出來是很有必要的。
你珍視的東西,是需要你去守護的。
因為這世上有太多人云亦云的人。如果你不去守護,不去發聲和支持,那些反對的聲音就會傳到更多人云亦云的人們那裡,他們會覺得:哦,原來也不過如此,原來這麼爛。
最後受傷的會是創造這些美好的人們和你自己。
所以我明白了追星的感覺,ta的身上一定有你嚮往、認可或者有共鳴的東西,讓你想要守護,想要有所行動。
最後,希望大鵬可以越來越好,拍出更好的作品給我們。
你的努力不會白費的,加油大鵬!
本回答有輕微劇透,請謹慎閱讀。
加一個官方致敬海報與原版對比:
大鵬-致敬John Lennon
喬杉致敬NIRVANA
韓童生致敬Elvis Presley(貓王)
古力娜扎致敬Patti Smith
李鴻其致敬The Rolling Stones
曲雋希致敬U2
縫紉機樂隊致敬The Velvet UndergroundThe Beatles
以下為原答案:
看完之後立刻買了下一場,當場二刷
35020101imRqYc/mZEuLG412hGfle2ubTyF81rmOPip6MGpHBPHiZcxaN0dYI+QY1405CbCJ1VHEzgcLHL7V4wFjNijvTAqOtzOkzMGYDyNdkEs+OB1cMen7srFVX0TXevIQwzzokMKHRwfqy7U/0iQjAs7Pok5aCE/z0Fnv5mS0OsPGde4=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看完後,果斷再次買票,再看一遍。這是我第一次在電影院二刷電影,還是當場二刷。還有可能三刷四刷。
我得承認的是觀影中,我曾三次心潮澎湃,熱淚盈眶。而上一次讓我流淚的影視作品是小學時看的《肥貓尋親記》。
從電影開始,劇情就不免落入俗套:一個失敗者找到了另一個失敗者,以理想之名,煽動了其他這樣或那樣的不得志的人入伙,努力實現一個目標,過程曲折,結局圓滿。無論是《少林足球》、還是大鵬自己的《煎餅俠》,這種套路我們已經見過太多太多。最相似的應該是《搖滾校園》。
通過宏大的場面來掩飾電影內核的空虛,也是這部電影的特徵之一。東北式幽默主線摻和了一點黑色幽默式的笨賊元素,《熱血高校》式的奔跑元素,以及最後演出的大場面,簡直是魔幻現實。好在劇情邏輯還算沒有什麼硬傷,前頭的伏筆最後都交代清楚了。
《縫紉機樂隊》秉承了大鵬上一個導演作品《煎餅俠》的主要精神:販賣情懷。進步還是有,但說不上大。
看完電影我預感到,這部《縫紉機樂隊》也會重蹈《煎餅俠》的覆轍:影評人唱衰,普通觀眾喜聞樂見的爆米花電影。而一小部分觀眾才會感同身受,笑中帶淚。這種感覺,學生時代組過樂隊的人應該會懂。
從電影的藝術角度來說,業餘導演大鵬的作品無疑又是不合格的。而觀眾喜不喜歡一個電影,不是做選擇題,沒有標準答案可言。更像是很多被專業的老師打了0分的高考作文一樣,也有不少人會喜歡。所以我想給這部即將被樂評人打0分的電影滿分。打動我的就是題材、誠意和導演本人。
除去紀錄片,國產搖滾題材的電影不多,也有。早期的有《北京樂與路》、《昨天》、《北京雜種》,主要是描述生活狀態;近期的有《藍色骨頭》、《搖滾英雄》,前者崔氏說教味兒太濃,後者太矯情。我個人覺得《縫紉機樂隊》里,沒有賣弄也沒有故弄玄虛,用現在的話說是很接地氣的了。
電影所展現出來的誠意是很大的,最震撼的當屬這座在集安市市政府的支持下,歷時兩個月建成的22米高的巨大吉他雕塑。更多拍攝過程中的細節,在這個視頻中有詳細的說明。
縫紉機樂隊推廣曲《都選C》MV_縫紉機樂隊_電影_高清1080P在線觀看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大鵬應該是屬於典型的沒天賦但是很努力的人。我們所看到的是他今天的成功,而他背後的辛酸也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這一點從《煎餅俠》的劇情中,大鵬為了拍電影籌錢,在喪禮中拚命喝酒已有體現。而這部《縫紉機樂隊》的劇情中也有類似的情節。
從《大鵬嘚吧嘚》知道的大鵬,那時候對他的的感覺是稍微有點討厭。因為大鵬的長相和做派在我看來是不討喜的。
這種印象延續到了《屌絲男士》。《屌絲男士》拍了那麼多季之後,驚訝於大鵬的人緣真好。
到了《煎餅俠》,這一點體現得更加明顯。
但我依然覺得,這是娛樂圈嘛,都是娛樂明星嘛。
直到這部《縫紉機樂隊》,看到了這麼多老炮為大鵬助陣,我真心認為大鵬是一定有他自己的人格魅力的。
回頭來看,大鵬之前的模式是成就今日的他的必然條件,看了這部電影后,我意識到,也許大鵬也是類似大張偉,屬於「活明白了」的。不同的是,大鵬沒有大張偉的天賦,轉型(相對於我設想的大鵬的內心,姑且成為轉型吧)前也沒有作品,而相比現在疑似走火入魔的大老師,大鵬在成功之後能反哺自己曾經的理想——也許不應該用「曾經」,理想可能在大鵬心中一直都在——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屠龍少年沒有變為惡龍。
在電影平順的劇情下,我覺得還是有一個精神內核的,即理想與金錢的關係。
結論是金錢是必然凌駕於理想之上的。
電影中,20年前,「破吉他樂隊」的成功,似乎與金錢是沒有必然聯繫的,這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
後來時代變了,在金錢面前,理想一文不值。搖滾樂隊為了生存,為了迎合市場,不得不做違心的事情。
而「縫紉機樂隊」其實是沒有來源於金錢的危機與壓力的。
貝斯手丁建國是富二代,加入樂隊更多的不是為了理想,她自己的話說是:「失戀了,解悶兒」,其實是不向爸爸妥協,實現自我價值。(不妥協是搖滾樂的主要精神!)
鼓手炸藥加入樂隊也不是為了理想,而是為了愛情。(姑娘也是搖滾樂的主要精神!(滑稽))
節奏吉他手胡亮,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不在乎生活品質,掙錢就是為了實現理想。
吉他大帝楊雙樹和鍵盤手希希,一個老一個小,一個過了看重金錢的年齡,一個沒到,所以這二人參加樂隊的源動力就有純粹的理想。最後演出時,這二人的淚流滿面也強調了這一點。
電影中,有絕對的理想主義者胡亮;
有不想依託家庭,強調個人價值的丁建國;
有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的炸藥;
有為了家庭責任感而壓抑心中理想的楊雙樹;
有心懷夢想卻被家長左右的希希;
有一直有夢卻向現實低頭的程宮;
有曾經輝煌又泯然眾人矣的「破吉他樂隊」;
有將自己曾經理想推翻的地產開發商;
還有一直熱愛自己的理想,並在自己有能力後實現理想的老孫頭。
我想,故事中最重要的存在,其實是老孫頭。如果沒有老孫頭的背後支持,最後的演出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我猜,導演大鵬也是這樣想的,他確實是這樣做的。
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捍衛的大吉他還是坍塌了,我想對於大鵬自己來說,曾經心中的大吉他也許坍塌過不止一座。但是理想一直都在。
電影的結尾有四個彩蛋,然而對於喜歡中國搖滾十年以上的人來說,整個電影里充滿了多個彩蛋。
與其他某些小地方出身的名人對自己的家鄉諱莫如深所不同的是,大鵬的不忘本。
印象當中,東北上一個從名不見經傳到被全國人民知曉的城市是鐵嶺,推銷者是趙本山。
集安:吉林省通化市下轄縣級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面積三千三百平方公里,人口二十一萬人。
現在,大鵬把他個人的幸福變成了全集安人的幸福。
最後說點閑話(含劇透):
1.整個影片開頭小胡亮的演講和結尾希希的演講,包括整個電影中老中青三代的人員架構,以及最後演出時給的一個目光獃滯穿著校服的少年(疑似前一陣高曉松轉發的那個指彈少年)的鏡頭,都在試圖強調搖滾要從娃娃抓起。我個人認為很難,最起碼難於校園足球的推廣;
2.電影讓我淚目的有三個鏡頭:
第一個是程宮回北京在高架橋上看到摩托車騎手扯著大旗給縫紉機樂隊宣傳;
第二個是縫紉機樂隊被圍攻後逃跑路上,路口丁建國父親和希希媽媽帶人阻擊張發財打手;
第三個是演出時鐵門被推開成千上萬的樂迷扛著跑進現場;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還是對旗幟有著不可名狀的情結。
3.在廈門看的電影,周圍的觀眾對於一些東北梗不太理解,比如「慢走,老弟」、「喝了二兩啤酒,今天高興」。反之,大部分觀眾應該也不能理解一個閩南梗:哇嘎力供樂隊。我向朋友求證過,石家莊場這個橋段沒人笑,廈門人是笑翻一片;
3.「東北F4」換了兩個人,也挺好,我最喜歡宋曉峰。
4.我雖然沒去過集安,但跟據我去過的其他東北城市相比,在街景上覺得電影有點刻意美化集安的感覺。相對於《鋼的琴》《白日焰火》對東北破敗、死氣沉沉的環境的準確把握,《縫紉機樂隊》沒有把握好這點。私以為如果能將東北小城一潭死水般的現狀與電影中成功表現出來的追夢、熱血,形成一種反差,效果可能會更好;
扔個鏈接:關於《縫紉機樂隊》你可能不知道的28件事
https://m.douban.com/movie/review/8837560/
不懂電影沒資格打分,僅談感想。
沒有裝搖滾b,有熱愛有姿勢。神煩現實中那種我玩搖滾樂不是一般人的情況,這裡沒有,滾青就是普通人,修車的也行,醫生也行,追姑娘也行,被劈腿也行,指著點喜歡的事情過普通生活,沒有果兒來沒有葉子,沒有萎靡沒有浪費也沒有多炫酷耀眼。
不是蹭熱點,不是造話題。大鵬唱歌的陣仗,真真挺有點樣子,配樂雖然都是偏流行搖滾,也還真在線了,樂隊排練什麼也真是學過了點貝斯吉他的和弦姿勢在線,講個俗氣的情懷是在線的,超市老闆的崔健同款帽子,劇中客串的我們倆根本沒認出來的老謝高虎等等等等國內樂隊的樂手,美少女戰士大爺那一牆吉他跟那一對大音箱,最後現場的旗幟,跟搖滾扯上的東西,沒露怯,沒槽點。
貼切搞笑,可能因為接觸搖滾樂,真實理解很多梗,第一次排練胡真的該驚訝,麗麗那文身真的該合影,這樣找姑娘的小伙真的有,洗紋身真的痛,娜扎真的該親大鵬,小姑娘她媽真的該死活不讓彈琴,文明強拆真的該是那樣,竊聽器真的該誤會了,樂隊真的會不賺錢抽不起煙,一個圖錢的人真的會為了錢做事,而有時候不圖錢了也真的就憋一口氣不在乎了,真能有人背著吉他扛著鼓去現場,一切都會真實發生,點都不違和。
不談金屬流行還是朋克,不裝高冷逼,高高興興組樂隊,單單純純唱理想,沒過火是我最高興的地方,影片的故事說大其實只是屁大的事,沒有過分加工誇張,這是值得慶幸的,正是一個小地方聚集的小波折,更貼服無側漏的展示了中國搖滾的萌芽,和沒落在物質建設中的余芽。它會重發,會開花,會播散遍地是必然,因為有著努力生活著的滾青們,最後現場各行各業的人們成為樂手,它表現了搖滾樂在各行各業執業者生活中默默存活的現實,你只需要生活里多轉兩圈,就會發現電影都說的大實話,電影能有多有意思,我們的生活就是這麼有意思。
另台灣小哥的角色,很有深意,兩岸的滾青其實很有貫通,我們年輕人之間有交流,迷笛遇到過一位在台有樂隊的小哥,共同談過家園,談過紋身,談過姑娘和祖國。
另水兵月吉他手的那段展示從吉他到葫蘆絲到三角鐵,有意思,也還真挺像老謝等人的玩法。
再建國她爸這角色經歷,真有,那喝茶一段,真現在生意人就喜歡喝茶談事情,也還真見過一車外圍小姐姐的老闆,有些個老闆還別說真有個最初的追求。
各別演員的演技不做評價,廣告植入不談,中間人物矛盾那太過文學化不談。
以上。
會推薦給小夥伴們看,真的不是某些樂隊主唱說的什麼搖滾不是你們能理解的,真滾青不裝這種臭逼,金屬朋克硬搖民謠真何必撕來撕去比高低,真是想修車掙錢看演出辦演出一起躁的一群人而已,最後縫紉機演出圖什麼,一口氣,一種愛和尊重。
本人識不多見不廣,心血來潮碼碼字,多指正。10月11更新:大家好,我又回來更新(認錯)來了。縫紉機排片早就超過10%了,至於票房超過3億也基本上板上釘釘。既然在評論區和高票答主論過戰,還有好多關心我錯了該咋樣的筒子們關心,我想我不回來回應一下也太慫。
錯了就是錯了,這個沒法,水平能力還是有點問題。辜負各位關注了。
這也不是我第一次在票房預測方面引起一點點爭議了。上一次是這個:觀網影評人梁鵬飛:《三生三世》上映後會對戰狼2造成威脅嗎? 評論區也非常精彩,推薦大家去圍觀一下。
反正呢,這兩次都一樣,都是我預測某部電影票房不咋樣,最後票房不會超過多少多少,其粉絲自然不服,當然要來叫陣,所以引發了一系列的爭論。說實話,這也是我逛知乎的一個樂趣,同時也是各位吃瓜觀眾的樂趣之一。我以後還會繼續爭取貢獻這樣的樂趣給大家。
那麼,上一次說《三花》不會過6億,這個判斷是對了,而且很接近。
這次說《縫紉機》不會過3億肯定是錯了,但我強行「狡辯」一句啊,最後的結果也不會錯到哪裡去的。至於為什麼會錯,確實低估了《縫紉機》的受歡迎程度;高估了《鐵拳》獨霸票房一大半的可能性。
但不管如何,我這一年多混知乎,關於中國電影票房總體走勢和各部電影的票房走勢,相信看過我多個回答的同志們自己又判斷,我就不多自我吹捧了。
謝謝大家。
——————————————分割線——————————————————
10.3更新一下:
我這個回答目前獲得約400個點贊,但是評論數量達到了318條,估計還在更新中。很有意思。是我所有回答中,評論數量和點贊數量比例最大的一個。
其中要感謝 @人類買水精華 的強力貢獻,他的評論已經和其他人的互動,好像也有幾十條了,造就了評論區如此精彩。大家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有些討論也是蠻有意思。哦,他在另一個回答里諷刺我說他指出我的一些錯誤我啞口無言了,其實是我看他精力這麼旺盛,不想再糾纏下去了。當時說的是追龍和縫紉機,票房佔比2號是否比1號提升的討論,我根據藝恩數據晚上9點多的數據,當時確實二者日票房佔比都是升高的。今天票房數據修正以後,追龍的票房佔比是持平,縫紉機是從6%升高到6.2%。今天票房佔比預計還是會升高。
平心而論,縫紉機其實說不上是個爛片,我在原回答中也沒有說它是爛片的意思。可能我這個回答對縫紉機這部電影來說確實是負面偏多,所以有很多支持縫紉機的朋友到評論區來叫陣。
其實安啦。這個回答最高票的答案是吹捧縫紉機的,大可以去那個回答下面抱團取暖嘛。
我在原文中提到「預計《縫紉機》的排片比基本是沒有可能回到10%以上了。」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估計後面縫紉機的排片會增加的,因為一是空天獵實在是太垃圾了,後面的排片肯定會降低;二是看完《英倫對決》之後發現它不是中國觀眾會特別喜歡的題材,後面排片也會降低,這空出來的排片場次肯定會分流給追龍和縫紉機的。
但,縫紉機排片絕對無法增加到10%以上了,所以,它在9.29和9.30兩天的表現,已經註定了最後的票房失敗。我還是那句話,2億左右,很難過3億。據綜合各方面消息,這部電影製作成本約8000萬,宣發成本(包括票補投入)至少也是2、3千萬打底,最終的票房收入估計很難回本。它虧損的結果估計很難改變。
-----------------------------------------原答案的分割線----------------------------------
一部正式確定大鵬滑鐵盧的電影。他在國產喜劇片和中國電影中的地位,經過暑假的《父子雄兵》和這部《縫紉機》之後,將大大降低。
一個新的電影品牌的建立,光靠一部一炮而響的作品,是遠遠不夠的。
一定得是第二部,第三部的接連成功,至少也不能太失敗,才能在推陳出新的電影界徹底站穩腳跟。
吳京第一部《戰狼》算是黑馬,但第二部《戰狼2》保底方也只敢給8億。最後戰狼2拿下56億破各種記錄,徹底將吳京推上動作片第一人。
開心麻花的第二部喜劇《羞羞的鐵拳》在前作《夏洛特煩惱》的神話下,開局威力十足。口碑票房異常出色,我現在已經可以斷定,票房必過20億。所以麻花的口碑也鞏固起來,地位穩定住了。
大家看看上座率,《鐵拳》是絕對領先的一檔。
那麼,《縫紉機》呢?
電影質量就先不說。這個見仁見智,有說好有說不好,既有水軍,也有黑軍,亂七八糟。光是這個問題下面,水軍就多得不得了。相信大家都看得出來。
咱們就直接看票房表現。首映日《縫紉機》得到了接近40%的排片,一共場次9.6萬場,作為對比,《煎餅俠》是5.6萬場,這個場次差距有多大?大家一目了然,首映日《縫紉機》3500萬,《煎餅俠》1.3億。雖說《煎餅俠》佔了暑期檔的便宜,觀眾熱情高一點,但縫紉機的這個差距,實在不是一星兩點。
再擴展對比一下,《父子雄兵》可是在暑期檔首映,第一天6.4萬場,比《煎餅俠》高,但票房才2500萬,最終沒有破億。
而上座率方面,首映日《縫紉機》還不如口碑崩潰的《空天獵》,當然《空天獵》是從晚上6點起映,上座率是要佔點便宜。但是縫紉機用了39%的排座貢獻了37%的票房,也就是說,它的票房貢獻率是負。所以第二天有其它強勢影片上映的情況下,排片比巨幅下跌到只有6%。
排片比下降到10%以下,試問它後面還怎麼逆襲?
中國電影史上票房最神奇的逆襲來自於《大聖歸來》,但人家初期也有10%左右排片,後來口碑起來,一度上升到20%。
至於《縫紉機》的口碑能不能讓它的排片再上升,這個相信大家心裡有數。
豆瓣評分《縫紉機》是7分以下,落後於《鐵拳》、《英倫》和《追龍》。在口碑上根本就沒有機會。
雖然豆瓣的評分我一直覺得有點歧視國產片,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靠譜的。至少同檔期幾部電影的評價橫向對比一下還是可以看出縫紉機的機會不大。
何況,同檔期有另外一部同類型喜劇片《羞羞的鐵拳》。這是毫無疑問被大家一致看好,很可能是國慶檔票房冠軍的電影。《縫紉機》如何和《鐵拳》比呢?
預計《縫紉機》的排片比基本是沒有可能回到10%以上了。我看它的最終票房會落在2億左右,不會超過3億。
立貼為證,坐看結果。
再簡單說下電影本身吧。《鐵拳》和《縫紉機》我都已驗貨,如果同時看過這兩部的人,相信不難對比出差距。
一部號稱拯救不開心的喜劇片,全篇都在講情懷和理想,這看起來怪怪的。尤其是最後,要靠beyond的《不再猶豫》這些老歌,靠觀眾的山呼海嘯,來渲染氣氛,但又讓人覺得蠻尷尬。因為我實在體會不到那種演唱會成功的喜悅。
喜劇片需要一個內核,我們看過《喜劇之王》以後,在它喜劇情節背後,背著的是非常沉重的主題。但是,不能搞反了。首先你要有喜劇情節,在精心設計的喜劇情節後面來展示悲劇內核,而不是你通篇想立一個理想情懷的內核,反而喜劇情節沒有了。
《縫紉機》和《煎餅俠》是老毛病,笑點很尬,第一次看《煎餅俠》這種模式可能還有點新鮮,第二次就老套了。煎餅俠是大家要合起來拍個電影,然後大鵬作為串連者引出一系列人:這次是要辦個演唱會,也是引出一系列人,引出的一系列人引出笑點。劇情其實很無感。
當然喜劇片可能不一定需要劇情,但這部笑點實在是不咋樣。當然也還是有一些還不錯的,畢竟是拍過這麼多屌絲男士,功力還是有一點。然而就怕貨比貨,我也不怕大家說我捧一踩一,實在是,你們去看了就知道和《鐵拳》差在哪裡了。
我認為和《鐵拳》一起上映,是個很大失誤。就像撞上了《戰狼2》的《建軍大業》一樣。
總之,就這樣吧。就像年初充滿期待的王寶強一樣,《大鬧天竺》失敗以後,他短期內肯定是不用想繼續導演了;這次《縫紉機》的票房失敗,估計也需要大鵬短期內蟄伏一段好好想想了。
而他未來還有沒有機會?任何人的職業生涯,怕就怕起點太高,出道就巔峰。
不好意思,我必須得給《縫紉機樂隊》點贊,因為搖滾精神真他媽好笑
「出去出去出去!」店老闆連推帶搡地把我們倆趕到門外,那已經是我們不知道多少次遭遇相似的場景。
時間是2005年的夏天,鼓手楊子虛和貝斯手龍龍站在那家KTV的門外,手裡拿著一份幼稚的樂隊專場演出策劃書,像兩個傻子。
這不是一篇《縫紉機樂隊》的軟文,我也沒收過誰的錢。所以如果你信不過我的話,大可以現在就點關閉。
本來不打算再寫《縫紉機樂隊》了,經過一個「洗滌心靈」的旅行回來之後,這個熱點早已經過去,但是我總覺得如果一個有理想有情懷的年輕導演,拍了一部打上搖滾樂標籤的片子,我們總歸應該說上幾句——尤其是當《縫紉機樂隊》被黑得那麼慘的情況下。
這篇文章當然對扭轉票房於事無補,但是至少能為對此心有疑慮的幾個年輕人指點迷津,這也是我在看到了眾多影評人不約而同地踩《縫紉機樂隊》而捧《羞羞的鐵拳》時產生的疑問:
我在10月1號那天到底有沒有去電影院看這麼一部電影,並且聽著電影院里從頭到尾的笑聲,最後竟然忍不住感動?
《縫紉機樂隊》的劇情其實很簡單,它講的是一夥已經遠離搖滾的人,在一顆搖滾心的集合下,組成了一支樂隊的故事。
在過去的十天里,我看到我的朋友圈裡出現了多多少少走向極端的關於這部電影的評價,但我也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但凡是上了年紀,曾經玩過樂隊的人,多半給了這部電影「笑中帶淚」的好評。
因為不管是那個被閨女管著的吉他手老楊,還是那個被親媽逼著好好學習的小姑娘,其實不就是當年那個苦逼玩樂隊的自己嗎?
你去問問,哪支樂隊背後沒有一本難念的經?只為了興趣而聚在一起的年輕人,沒錢,沒時間,沒設備,曲風的分歧,性格的不同——要堅持在一起真的太難了。
我至今記得12年前,我跟我們樂隊的貝斯手一起去挨家挨戶的商家找演出贊助費的時候,吃過多少人的白眼;我也永遠會記得當年一起玩樂隊的哥們笑說樂隊應該改名叫「地下黨」,因為長期窩在地下室里排練都快長霉了。更不要提那些被父母親戚朋友同學們誤解的時候那種無力感。
如果你也曾經玩過樂隊,你很難不從《縫紉機樂隊》的故事中回憶起自己的經歷來。而胡亮心中的那支「破吉他樂隊」,也許就是你的唐朝黑豹,或者槍花Metallica。
有人說,《縫紉機樂隊》爛在劇情邏輯,彷彿有一個叫「搖滾精神」之類的什麼東西振臂一呼,任何問題就瞬間迎刃而解,這不合理,也很可笑。
是的,我們都知道在現實中任何問題都不會僅僅憑藉什麼精神就能解決,而放到今天,「搖滾精神」似乎也成了一個讓人避之不及的過期辭彙。但是就像劇中人們做的那些百日大夢一樣,所謂的夢想,不正恰恰是因為它們的不現實才更顯得寶貴嗎?
電影是要造夢的,而搖滾精神又何嘗不是一種夢想呢。你們也許都聽過列儂的《Imagine》,但是你們中間有幾個人真的想過「沒有戰爭,沒有國家,沒有宗教」的世界會真的發生呢?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it isn"t hard to do
想像一下沒有國家,這並不難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and no religion too
不為什麼去殺戮,也不為什麼去死,也沒有任何宗教
而或許那就是列儂寫下那首歌的時候,內心真真實實的夢想。如果有所謂的「搖滾精神」的話,我覺得這一定是它的最佳註腳。
在《縫紉機樂隊》裡面,這種所謂荒謬的「搖滾精神」是臨陣倒戈的建國爸爸;是一拍大腿就打車回集安的程宮;是不顧一切也要保住大吉他和搖滾公園的胡亮。而在《縫紉機樂隊》故事之外,這種所謂荒謬的「搖滾精神」則是迷笛學校的學員們帶著樂器坐著23個小時的火車去現場當群演。
歸根結底,《縫紉機樂隊》是一個關於夢想的故事,而就像搖滾樂在今天的中國毫無出頭之日的現狀一樣,談任何夢想都顯得奢侈而可笑——但如果你的內心也有那麼一點點愚蠢的、非理智的、非功利的所謂「搖滾精神」的話,我相信你總能從這部電影中找到共鳴。
更別提導演大鵬是真的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了呀!和自己曾經的偶像Beyond同台演出,請他們來自己的電影中客串,「一起高呼rock n roll」,還可以順便給自己跟古力娜扎加一場吻戲(順帶一提,娜扎的貝斯彈的還不錯的,除了擊勾那段像是替身)。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那麼,《縫紉機樂隊》到底是一部好電影嗎?
這就得要看你跟誰比了,又或者你到底希望從電影院的一個多小時時間裡得到一些什麼東西。
公平地說,《縫紉機樂隊》比起大鵬的第一部電影《煎餅俠》有進步,但不明顯;這也就意味著它註定算不上一部「好片」。但是如果像某些影評人那樣給個一星,我很難相信沒收過錢的正常人會把《縫紉機樂隊》和《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擺到一個等級。
作為一部喜劇,它是成功的,它足夠讓人發笑,而且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塞斯·羅根(Seth Rogen)這樣屎尿屁影人的忠實影迷,《宿醉》、《一夜大肚》或者《香腸派對》這樣的片子常常能讓你捧腹大笑的話,我想你絕對不會介意《縫紉機樂隊》裡面的葷段子。
所以,《縫紉機樂隊》真的是一部好笑的電影,而做為喜劇,難道最重要的不就是能夠讓人發笑嗎?
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歡出大名之前的郭德綱,以及上《今晚80後脫口秀》之前的王自健,因為那之前他們的相聲真的太黃了,太低俗了,也太好笑了。
是的,我知道有所謂「高雅的喜劇」,但我這樣的俗人,喜劇再低俗,只要能讓我發笑,我依然要給它點個贊。
最後,對於一個搖滾樂迷來說,去看看《縫紉機樂隊》也更像一次「尋梗之旅」,你或許會注意到「科本整形醫院」或者「加州旅館」的牌子;你或許會注意到黃貫中葉世榮的客串以及摩托黨大旗上寫的「再見理想」。
而還有一些小小的細節,是任何影評上都不會告訴你的,比方丁建國與鮑家街43號那首《李建國》的湊巧;老楊的面具會讓人你想起傳奇的吉他手桶哥;而鼓手炸藥獨臂演出的橋段,顯然是在致敬Def Leppard樂隊的Rick Allen——這些小秘密,都是安排給咱們自己人才能看懂的,不是嗎?
嚴重譴責導演大鵬給演員大鵬安排的吻戲!
而且還NG了8遍!!!
我就不明白豆瓣給一星那幫人是怎麼想的,這麼好的類型電影,是那些喜歡裝b的偽文青根本看不懂的。只有真正懂得搖滾樂,而且起碼八零後以前的人才能看出好來。別的不說就說片尾特別出演的幾位搖滾老炮兒,就足矣說明大鵬得用心,讓我這種對那個時代搖滾樂有所了解的人為之一震。
我一個一個給大家數數,打打那些偽文青的臉,連這些搖滾老炮兒都不認識,還自稱什麼文青!!!
斯琴格日樂
當年曝光度最高的女搖滾歌手,好像還上過春晚,不用多說了吧。這個蒙古族的妹子用那特有的高亢嗓音,完畢現在很多偽搖滾歌手。
劉義軍又叫老五
唐朝樂隊主音吉他手,大神一位,唐朝樂隊絕對靈魂,當年號稱最好的吉他手。聽聽人家彈的《太陽》《飛翔鳥》《夢回唐朝》就知道什麼是頂尖級的樂手。當年紅磡體育館唐朝樂隊大放異彩震撼整個華語樂壇。
龍隆
鮑家街43號吉他手。龍隆一般人可能不熟悉,鮑家街43號可能一般人還是不熟悉,你不熟悉就對了因為你不懂音樂。鮑家街43號是中央音樂學院的門牌號,樂隊成員出自中央音樂學院,就把母校的門牌作為樂隊名稱了。還不熟悉,那我再告訴你汪峰當年就是樂隊主唱。
高虎
痛仰樂隊主唱,由於成立較晚,我還真不是太熟悉,人家硬核玩的特好
肖楠
眼鏡蛇樂隊主唱,當年人家可是大美女,眼鏡蛇樂隊有兩個主唱一個是肖楠一個是王曉芳。肖楠貝斯王曉芳鼓手,眼鏡蛇是當時中國唯一一個所以成員全是女孩的樂隊,特別的颯。真不知道大鵬是怎麼請出來的
雷剛
天堂樂隊主唱。現在我不用看詞都能唱出來《趙家老哥》《我佛慈悲》。人家不僅歌好聽,而且做公益,絕對一股清流。
謝天笑
他就不用多說了,近些年非常活躍,估計九零後零零後都知道他。
趙明義
黑豹樂隊鼓手。人家絕對搖滾老炮兒,跟劉義軍一樣根正苗紅。黑豹樂隊就不用多介紹了吧,有耳朵的都能聽出好來,當然我指的是豹一。竇唯唱無地自容的時候就是這位爺打的鼓。
歐洋
面孔樂隊貝斯手。當年紅磡體育館給何勇伴奏,圈裡絕對老人兒了,舞台上很有活力。
彭磊
新褲子樂隊主唱吉他。樂隊的歌曲不是那麼的硬,不是太喜歡,還有就是piapia的唱法也有點怪異。不過人家是中國最早得朋克樂隊,還是很值得尊重。
李延亮
超載樂隊主音吉他手。超載是當時特別躁的一個樂隊,高旗唱歌也夠拼,不信你聽聽《祖先的陰影》。李延亮是當時彈吉他最國際化的樂手,特牛逼,那會他是個大胖子,特胖那種。現在看是壯,沒有那麼胖挺好,但願他沒有三高。
姚瀾
二手玫瑰吉他手。二手玫瑰極其得另類,穿的另類,唱的另類,是少有的東北搖滾樂隊,一般樂隊北京的居多。
蕭瑋
麥田守望者主唱。也是老樂隊了,當年都是那種特帥的小帥哥,唱法也比較潮,現在都熬成老薑了。這個電影我是從頭笑到尾,結尾又讓我大大的感動,大鵬用電影詮釋了自己曾經的夢想,又讓我們年少時的搖滾夢得以重溫。
大鵬老師是為我們這一代人做了事。讓我們覺得逝去的青春和理想還有人記得,讓我們當年遭受的非議和冷眼還可以找到共鳴的。
謝謝大鵬老師。立貼為證,我欠您一張電影票,以後我一定一定支持您,沒有柳岩我也花錢去電影院看 @大鵬
。
昨天看了在上海保利的點映,中間有個小插曲,放映設備出了故障,服務員兩次進來給我們道歉說請再等待十分鐘,馬上修好,第二次說的時候,有幾個人離場了,我有點急,我怕最後走的人多了,影院就有理由不放了,於是有點小火,我說我們大老遠跑來看點映,你們好意思讓我們這裡十分鐘十分鐘地等嗎,服務員一直說很抱歉很抱歉,說如果等不及可以退票,我說我不退票,這個電影我今天看定了,而且我已經等了半個小時多了,我都等餓了,我要你們賠我一桶爆米花。
服務生瞄了一眼在場的人數,出去了,過了一會兒推了一車子爆米花,只要沒退票的一人分了一大桶,當時在座的觀眾,看我的眼神是這樣的。
好了,不扯淡了,言歸正傳。
我下個非常非常非常主觀的論斷。
縫紉機樂隊會是今年國慶檔最大的一匹黑馬,口碑會徹底炸裂,票房20億起跳。
說實話,我之所以去看點映,還真不是因為大鵬,我因為屌絲男士買了煎餅俠的票,然而因為煎餅俠我拒絕了大鵬之後參演的所有電影,煎餅俠大賣,然而我不喜歡,搞笑太用力,各種人物亂七八糟,龐大的友情客串團,沒有哪個對劇情的推動有實際意義,給人感覺不是「這個傢伙放在這個地方很合適」,而是「你看我大鵬人脈廣不廣,牛不牛逼,這個我能請到,那個我也能請到」,我想或許同樣因為這個原因,加上父子雄兵的整部垮掉,豆瓣上出現了大量並沒有看過縫紉機樂隊卻在噴大鵬這部電影的人,豆瓣一直對爛片零容忍,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豆瓣上現在那幾個熱門評論,有存在的理由。
但如果你根據那幾條評論來決定國慶檔的電影選擇,夥計,這次,你虧大了。
別活在別人眼裡,而大鵬的縫紉機樂隊,這次也絕不會死在別人嘴裡。
前幾天大鵬放出來了終極預告片,我點進去,在1:08聽到了新褲子樂隊的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當「我不要在失敗孤獨中死去,我不要一直活在幻想里」兩句一出來,鏡頭裡,縫紉機樂隊花里胡哨的消防車從車庫裡駛出來,我全身的雞皮疙瘩就起來了,謝飛機深情旁白,「總有一天吶,我要組建一支屬於我自己的樂隊,為我的家鄉,引吭高歌」。
對了,全都對了。
有的電影會把最吊炸天的鏡頭剪進預告片,然後你看完正片發現,去他媽的,原來攏共也就預告片裡面那麼幾個爆點。
但大鵬是個聰明人,他把最好的飯,留到了最後,你可以猜到情節,可以猜到台詞,但在看到正片之前,你絕不會猜到,所有的情節,台詞,伏筆,人物,會以一種什麼樣的形式,在最後一刻彙集到一起,給你致命一擊。
電影還有幾天才公映,這裡我不做任何劇透,但我特別想提一個我關注到的,但是至今為止眾多影評人還沒有提到的一個點。
在電影最後,大鵬給了一個穿著校服的吉他少年三個鏡頭,這個少年的名字,叫劉嘉卓。
我不懂吉他,但我知道有很多國內吉他彈奏的大神認為劉嘉卓的爆紅是中國指彈界的里程碑,他是中國指彈的未來。
起初有人在B站質疑劉嘉卓超快的彈指手速是視頻加速,於是這個少年重新錄了那首最具有爭議的Tall Fiddler,並在鏡頭前面放了一個正常走字的鬧鐘,秒針一秒一秒過去,少年逆天的手速驚呆了所有人。
大鵬請他在縫紉機樂隊中客串,最後的合奏中,給了他三個鏡頭。
這本身沒有什麼太多深意,但當這個天才彈指少年和眾多曾經紅透亞洲的保溫杯中年一起合奏,一起搖擺,穿著鉚釘夾克帶著紅星白鴨舌帽滿臉褶子的老炮高舉手臂打著金屬禮,有那麼一刻,我甚至覺得縫紉機樂隊,不是一部喜劇,而是一部紀錄片,它記錄了中國搖滾的夕陽餘暉,也記錄了朝陽晨曦,它記錄了一個讓人熱淚盈眶的時代,和活在那個時代下的一群熱血沸騰的人。
現在這個問題還只有十幾個回答,幾十個關注,但我很確定,29號之後,這個問題下面,會被漫天的感嘆號鋪滿,縫紉機樂隊的英文名字不是Sewing Machine Band,而是City of Rock,就像年初的La La Land裡面如夢如幻的洛杉磯一樣,這一次,集安這座小城,會引燃整個國慶檔。
十年沒出歌一身仙氣的朴樹,一首平凡之路,給韓寒的後會無期,加了一道強力buff。
而去世24年的傳奇赤膊主唱黃家駒,以及Beyond這支預定了之後500年KTV金曲榜榜首的樂隊,會和縫紉機樂隊擦出怎樣的火花。
我們拭目以待。
看到有不少評論說大鵬是販賣情懷、販賣理想、販賣搖滾、販賣音樂,言下之意,大鵬雖然電影裡面拍的是情懷理想搖滾音樂,然而他本身並沒有這些理想和情懷,他就是為了蹭搖滾熱度才拍搖滾,而不是真正喜歡搖滾才去拍搖滾的。
立足於現在這個時間節點,我特別想問一句。
搖滾現在還有什麼熱度可蹭?
如果要給音樂類型排個熱度,現在最熱度非嘻哈莫屬,其次是民謠,再次是流行,最後才輪的上搖滾。搖滾這個詞,在崔健黑豹魔岩三傑那個時代,是最潮的,而現在搖滾音樂節已經變成一個頗小眾的需求了,你去街上問一圈,有多少人看過中國有嘻哈,有多少人知道 gai 和 pgone 的撕逼,有多少人知道宋冬野,有多少人聽過南山南,更不用提陳奕迅的演唱會是怎樣的里三層外三層,周杰倫的巡迴表演是怎樣從七里香到告白氣球在朋友圈小視頻刷屏。
鏡頭轉回搖滾圈。
當那個吉他手唱出來
無聊望見了猶豫
達到理想不太易
即使有信心鬥志卻抑止
可能還有人能叫得出黃貫中,畢竟他參加過我是歌手。
但當那個鼓手唱出來
誰人定我去或留
定我心中的宇宙
只想靠兩手 向理想揮手
影院裡面的觀眾,有幾個能叫得出葉世榮?
他們可是 Beyond 樂隊的成員啊,Beyond算是中國搖滾圈裡面,傳唱度最高且最具有傳奇色彩的樂隊之一了,但他們的鼓手,我自己都得百度一下,才能寫出名字。
搖滾有個P熱度啊!
如果說這個太有年代感,距離有點遠,那麼好,我換個角度。
最後彩蛋裡面閃過的那幾個算是搖滾圈風頭浪尖的樂隊,你加起來聽了他們多少歌?
20首?10首?5首?
超得過3首嗎?
可他們已經算是中國當代搖滾圈最有頭有臉的幾個樂隊了。
當你看到于謙頭上的那個紅星帽子,能想到崔健的一無所有嗎?
為什麼經常有人打著金屬禮吶喊『搖滾不死』,卻鮮有人吶喊『流行不死』『嘻哈不死』『民謠不死』?
因為流行民謠嘻哈都還正值壯年吶,而玩搖滾的人,是真有一種行將就木的恐懼感在啊。
大鵬要當真要蹭熱度,蹭什麼不行,去蹭搖滾?
另外,關於假搖滾,情懷販子,我這裡找到一篇2014年中國青年報對大鵬的報道「屌絲男士」逆襲史:從小很奇葩 一直被打擊,注意,這是三年前的報道,不是最近放出來配合電影做宣傳的物料,我截取幾段放在這裡,大家感受一下。
「不是所有的愛好,最後都能成為特長。」上了初中後,董成鵬把大部分課餘時間都用在了音樂這個曾經備受打擊的愛好上。當時的董成鵬認為,能否做好一件事不應該由別人來下結論。
初一寒假,在長春上大學的表叔帶回來一把吉他。董成鵬看呆了,「吉他伴奏太好聽了」。他說服母親,花了80元買了一把吉他。可在當時集安市,董成鵬找不到一個吉他老師,於是讓表叔從長春買教材寄給他自學。
吉他彈得越來越熟練,初中時期的董成鵬開始嘗試寫歌。13歲那年,董成鵬原創了一首叫《秋憶》的歌:「秋葉落下大雁飛,人已散了夢已碎……」
有一次,上課寫歌詞的董成鵬被老師發現,在沒收歌詞前,老師讓董成鵬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念出來。「要求很過分,但我心裡別提多高興了」,董成鵬覺得終於有機會讓同學知道他有多厲害。結果,他聽到的是哄堂大笑。
儘管如此,董成鵬的初中同班同學兼高中校友董博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當時他可是學校里吉他彈得最好的,在集安市也數一數二。」
從初中到高中,董成鵬寫了100多首歌,還用錄音機錄製一本自己的專輯。
儘管董成鵬彈吉他唱歌沒遇到太大阻力,但因中學時期文藝活動太少,讓董成鵬覺得「空有一身好武藝,但沒機會展示」。
於是,剛上高一的董成鵬決定,在集安市舉辦一場演唱會。
辦演唱會單打獨鬥肯定不行,租賃場地和燈光音響、設計海報和門票等等,千頭萬緒。董成鵬首先想到的是,組建樂隊。董成鵬找來兩名分別會架子鼓和電子琴的女生,還拉來已大學畢業回集安工作的表叔當貝斯手,4個人的樂隊由此組成。
樂隊利用周末時間排練。歌曲大部分是紅極一時的BEYOND樂隊的,他是主唱。
演唱會到了正式推出的時候。場地由學校附近的錄像廳免費提供,海報由班級里語文最好的同學設計,門票兩元錢一張。因為捨不得用彩印,海報和門票都是黑白的。董成鵬說,「這也直接導致演出當天出現了很多複印假票。」
「來看演唱會的人實在太多了。」董成鵬說,集安市不大,大家口口相傳,說有一支本地的搖滾樂隊,都想來看個熱鬧。原本容納300人的演出場地,擠得水泄不通。為能看清楚,每個人都站著。
第一次站在舞台中央的董成鵬「感覺很幸福」。「台下觀眾伸著脖子看我,父母和班主任都來了。」董成鵬說,演唱會後半段變成全場大合唱,有很多同學、朋友和不認識的也上台唱歌,一片狂歡。
從那時起,當一名歌手的想法就種在了董成鵬心裡。
幾個關鍵詞,集安,貝斯手,電子琴,架子鼓,Beyond,黑白海報,水泄不通,狂歡,全場大合唱。
我再給出幾個縫紉機樂隊的電影畫面
集安小鎮
貝斯手、電子琴、架子鼓(當然了,這個算一支樂隊的標配)
黑白色海報
Beyond 樂隊
水泄不通,全場合唱,狂歡
所以,與其說這是一個導演拍了一部國慶檔電影,我更願意認為,這是一次大鵬對自己曾經搖滾夢的致敬和演繹重現。
最後,再次祝福這部電影能大賣,反正鈔票總要花掉,能夠為這個故事買單,是鈔票的榮耀,若干年後,這張鈔票會因為過度磨損而被紮成捆銷毀,彌留之際,當他想到自己曾經被消費在這樣一部電影上,他曾經的主人,因為這次消費而結結實實地享受了兩個小時的爆笑和熱淚,應該會很欣慰吧。
恩......感覺誇的有點過,特別像軟文,但我也懶得改成不偏不倚了。
失態本身就是對文藝作品的一種肯定。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大鵬目前的頂峰,整體製作上與以往的電影相比明顯更加成熟,更符合了工業流水線的標準。雖然這部電影的劇本核心依然無法突破「靠灌酒煽情」、「靠落魄的夢想與資本家對抗」、賣情懷等大鵬的三板斧,但好在套上了對人類來說如同生命之源的水一般的——音樂的外套,音樂可以和任何藝術類型搭配,沒有衝突的無縫融入,最關鍵的時它永遠不會落俗,永遠都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堅實力量。因為音樂這個主題的包裝,才給了這次同樣令人睏乏的爛劇本一個升華的機會,大鵬在音樂上確實有一定的實力與獨到的見解,所以才說這部電影是目前他達到的頂峰。
在這個神奇的國度,大鵬可以說是當代的「情懷第一人」。他反覆多次把「各種明星與過去的巔峰影視音樂印象請出山客串」這一招數做到了極致,尤其是在一部成熟製作的電影中,把由慢鏡頭組成的毫無美感僅能發揮調動情緒作用的流氓街頭打架與客串合唱作為高潮結尾,演繹的完全沒有令觀眾有絲毫厭煩。這和馮小剛的「情懷」是不同的,但同樣偉大。和大鵬相比,馮小剛就像是個功力高深的食神,把珍貴鮮美的食材做成絕世佳肴,大鵬則是個籍籍無名的小廚,他可貴的地方在於能夠另闢蹊徑,把一頓普普通通的家常飯菜做到完美,使觀眾自願吃上很長時間到最後成為一種習慣。
看到導演本人的回答,了解到該片的劇本是由煎餅俠和屌絲男士的同一編劇執筆,但導演又說這是一部音樂電影,填補了國產同類型電影的空白,我只感到諷刺。我想說,一個人之所以是他自己,跟他穿什麼衣服沒有關係,而在於他的內心與思想,也許這就是大鵬電影之路所以狹隘的原因吧。
熱鬧之下,一地雞毛
今天去看了《縫紉機樂隊》,怎麼說了,熱鬧,很熱鬧,但除了熱鬧,也就沒什麼了。
我曾經說過,網劇導演去轉拍電影,他們的優勢在於通過網劇磨練出來的製造笑點的本事,但劣勢在於把5分鐘的短劇拉長到90分鐘之後,對整體故事的把控。
換句話說,5分鐘的短視頻只要講好一個笑話就行了,但電影畢竟是要講故事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想好故事,再往裡面填笑點。但是如果你反過來,先想好笑點,然後去編故事,那唯一的結果就是你的故事被分割的七零八碎,不成樣子。
所以大鵬的第一部電影《煎餅俠》,就比較聰明的分成了若干個彼此獨立的段落,使得每段故事不至於太零碎,但到了《縫紉機樂隊》,就看出了問題。雖然裡面的笑點很豐富,很熱鬧,但是熱鬧下面,一地雞毛。
這樣為了「笑」果去犧牲故事是非常不合適的做法,簡單舉結尾的一個例子,結尾打群架那段戲,只單說這段戲的話,還算不錯,可是放到整體故事裡又怎麼樣呢?你這段戲是想表達什麼?這段戲對人物刻畫有什麼幫助?甚至你把這段戲刪了,一點也不影響故事的完整性,那你說為什麼要拍這一段呢?僅僅是因為熱鬧、好看嗎?
就像這段戲裡,在我看到炸藥被打斷了一條胳膊,我猜後面肯定會讓老孫(也就是于謙,炸藥的徒弟)在最後關頭頂替炸藥上台表演,不然你這個細節有什麼用呢?可最後,炸藥還是一隻手表演完了。那為什麼還要拍這個細節呢?而且即使你最後真的讓老孫代替炸藥演出了,你前面就應該多一點刻畫老孫的鏡頭,但是也沒有。
再比如中間一段丁總帶人強拆,就是把釘子戶的弟弟給綁過來的一段,這一段又有什麼意義呢?你是想刻畫丁總的什麼呢?可是對整個故事的作用又在哪裡呢?而整個電影里,這樣可有可無的細節實在太多了。
故事和人物是相輔相成的,故事支零破碎,直接導致的就是人物立不起來。我們看到結尾喬杉飾演的胡亮在台上說,我不知道宮哥(大鵬)的理想是什麼。說實話,我看完了我也不知道。從故事裡你只能看到大鵬飾演的程宮被丁總收買了,但然後又反轉了,但這一切的轉變未免也太容易了一點,你並沒有完整地回答程宮的理想是什麼?他為什麼放棄了理想?又為什麼找回了理想?回答不了這些問題,那程宮這些轉變就顯得立不住腳。
這部電影甚至不如相同立意的《煎餅俠》,在煎餅俠里,我們看到這些問題很好地被回答了。大鵬的理想是成為超級英雄,後來為了賺錢他成為了一名屌絲,為了還錢不得已去拍電影,電影的劇本是他兒時寫下的理想,因此在拍攝過程中他重新找回了理想。這一切都顯得合情合理,說得通的,但《縫紉機樂隊》里顯然還不夠。
主角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配角了,炸藥和麗麗的愛情,楊老的腦血栓,這些和理想的主題有什麼關係?從開始到結束,這些人物,他們的成長在哪裡?人物身上的弧光呢?
再看看今年上半年上映的動畫片《歡樂好聲音》吧,在裡面,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人物各自的成長,他們身上問題的解決:
猩猩:和父親的和解;
大象:找到自信;
豬:對家庭主婦身份的反抗。
而這些小的主題,又最終統一在對音樂的理想這個大主題的下面。
《縫紉機樂隊》呢?印象最深的只有娜扎的大白腿了吧。
所以對於大鵬導演的這第二部電影,說實話很難讓人滿意,其實只從製造笑點來說,大鵬已經很出色的,可是電影不是只有笑點就行了,想拍好電影,還需要明白犧牲笑點,去向故事妥協。
前陣子跟朋友討論這部劇的宣發策略,朋友評價了一句:大鵬是一個大智慧沒有,但是小聰明是用的真好的一個導演。
看完縫紉機,我覺得這句話評價的十分準確。
早幾年tvb有一部很好的連續劇叫《天與地》,這部劇因為剛上線就被大陸封禁,所以非粵語區的觀眾對此劇並不了解多少。從縫紉機這部劇的大體梗概看起來,它是一部溫和簡略版本的《天與地》。
你看看我們這個世界,看看這個城市的樣子。除了錢之外,我們已經分辨不出是非黑白,我們每個人都被環境訓練得像倒模出來似的。喜歡吃同一樣東西,喜歡同一樣電視節目,支持同一種政治立場,信奉一種生老病死的做人方式。the city is dying。
這是《天與地》中最出名的一段台詞,Dr Dylan在電台里對著想放棄音樂節的葉梓恩說出來了這一段話。
所以在大吉他被拆的戲份里我所擁有的共鳴,不過是早幾年在《天與地》中被戚其義藏起來的那個大吉他罷了。
很多人在嫌棄這部劇的節奏,認為有太多無用的劇情。但這恰恰是大鵬聰明的地方,他用了很多無用的事件去調動觀眾的情感,事件對於推動劇情無用,但這些事件像一把小爪子,它撓你的心,你藏在抵擋盔甲背後的脆弱部分,一點一點撓你,然後在最後的合唱場景中,瞬間爆發。最後的這個場景很打動人,《天與地》的大結局中有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收尾場景,感興趣的可以優酷搜索《年少無知》。
大鵬還不會像戚其義或者阿倫索爾金一樣把內核藏起來,但或許,他自己也知道,國內的大部分觀眾,也並看不懂藏起來的內核。從國內導演的評判角度看來,他已經是一個成功的票房導演了。
最後,娜扎的每一個眼神都讓我有初戀的感覺,太,美,了。
知乎首答,給了這個電影
29號看的《縫紉機樂隊》,不是沖著大鵬去的,看見大鵬是導演我就沒想去看,因為《煎餅俠》真的是一般,但是看到喬杉主演,再看了預告片,可以說是沖著喬杉去的,從《愛笑會議室》的時候開始喜歡喬杉,一直到現在,關於搖滾我沒什麼情懷,但是我對喬杉,對《愛笑會議室》是滿滿的情懷,所以電影一開場就挺期待的。
我不是影評人,我覺得一個電影好不好,要看觀眾的看完的反應,我們那場電影,從頭笑到尾,剛開始大家都憋著笑,沒幾分鐘就憋不住了笑到拍大腿,每個包袱都埋得特別好,比如井蓋,麗麗的包袱,如果你看明白了特別逗,但是這其實也是這部喜劇的局限性,大鵬喬杉,都是東北人,他們熟悉的都是東北的搞笑方式,這些包袱如果給四川人,廣東人看,他們不一定能看得懂,也就笑不出來,喜劇如果笑不出來,他們是不會給高分的,所以這部電影也只能在東北火起來,我是我朋友圈裡最早看的,我推薦給周圍人看,全都給了很高的評價。
說完笑點再說情懷,有的人說最後那段合唱很尬,但是我覺得看的很燃啊,尤其是看到黃貫中和葉世榮,誰還沒聽過beyond的歌?就算誰不喜歡搖滾,估計也聽過幾首beyond的歌吧。看完真的讓人覺得很舒服,對於20幾歲的人來說,真的也很勵志,讓人對理想又多了一絲堅定。
以前我叫女朋友陪我看電影,她看完也就忘了這個電影了,但是這個電影,看完之後我們討論了起碼5次,這個電影真好看,結局也很圓滿,沒有過分煽情,看完了讓人渾身舒爽。
因為那個影院在我們學校附近,所以基本都是我們學校的學生,看完之後很多人在公交車站等車回學校,也在那討論這部電影,要非說這部電影是爛片,是垃圾,那我真的不能接受。
很多人還是因為《煎餅俠》的失望,或者壓根就沒給《煎餅俠》貢獻過票房,就斷定大鵬拍出來的沒有好東西,所以我想在這為《縫紉機樂隊》正個名,我不想讓這麼好的一部電影被埋沒了,而且這部電影的很多小細節也很用心,但是如果你不喜歡東北的搞笑方式,那就別看了,對你的錢包不好。
沒看完彩蛋挺遺憾的,有時間的話準備二刷。
今天刷了很久的知乎,看到對這個電影罵聲一片,我才想來回答的,貓眼上對這部電影評價挺高的,怎麼會全是水軍?為什麼豆瓣評分低,只能說豆瓣的影評,都是為了影評而影評,為了表示他們有多專業,有多懂電影,對此裝*行為我不做評價。如果你認為我是水軍的話,那我就是水軍,大鵬答應我給我100萬,我才馬了這麼多字,謝謝大家。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