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建議蘋果把海外生產線遷回美國?這對蘋果來說是否現實?

在唐納德·特朗普(以下簡稱: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Apple(蘋果公司)CEO庫克曾致電祝賀。在這周《紐約時報》的訪談中,特朗普透露了和庫克通話的更多細節:

「Tim, 我希望你知道有件事對我來說會是個很大功績——就是我讓Apple在美國建立一個或更多的大型工廠,而不是讓Apple的生產線在中國、越南,或者是其它地方」。

庫則表示理解。

「我們會給到蘋果公司更多的鼓勵措施,例如減稅等」 ,特朗普將為促成此事做更多的嘗試。


各位技術流大牛都想多了,其實沒那麼複雜。用企業思維去考慮政治問題是死活想不通的。

首先要搞清特朗普這個人的行事方式,人家可是出過講談判藝術的專著的!要愛瘋搬回美國生產,明擺著是違背經濟常理的要求,特朗普幹嘛總掛嘴邊?這屬於談判強勢一方的漫天要價,他在乎你幾條低端組裝生產線影響的就業數字么!他的本意是要錢!要這些在海外賺大錢的資本家們,給我拿出真金白銀來~打個比方,蘋果你說搬生產線不可能,那好,從你蘋果儲存的富可敵國的現金里,拿出一部分搞個apple標誌的美國鐵公基建設基金吼不吼啊。

有錢就有項目,有項目還發愁拉動不了就業?有人以為特朗普一邊談中產減稅,一邊又要大搞美國版的四萬億基礎建設是自相矛盾,錢從哪來?他早就想好了~在他眼裡,這些年跨國公司大資本家在美國境外賺的錢,都像肥羊一樣嗷嗷待宰呢。

如果他像奧巴馬一樣只是口頭呼籲金融和IT資本家們投資國內基建,沒人會鳥他。加稅?違反共和黨的基本綱領。拿槍指著對方頭要錢?那他就成那啥了~所以,還得靠談判的藝術……你們把工廠給我搬回來!

談判中除了大棒威脅,還得準備誘惑胡蘿蔔,早就有了~特朗普新政之一就是對企業減稅,鼓勵在外國有大量資金的企業將資金投回美國。

目前蘋果最現實的選擇是,趕緊研究在美國國內投資什麼項目,對拉動就業有幫助的。哪怕先來個象徵性的也行。所謂特朗普的軟化,大約就是談判中你來我往的交換而已。

至於特朗普能不能如願,成敗利鈍非凡人所知,還是祝這位70老翁四年好運吧。

--------------------------
感謝大家的點贊和評論,再多嘮叨兩句。

美國的根本問題不是幾家工廠外遷,而是資本利潤流失~資本家無國界,哪利潤高成本低往哪去,資本的全球化拋棄了美國工人階級。

希拉里一派為什麼外交強調輸出意識形態,因為他們要做無國界資本家、世界公民,自然要以整頓全球資本主義環境為己任。特朗普呢,他美國第一台詞背後,是要「一國建成資本主義」~

現在特朗普的核心目標是讓資本迴流。他指責中國操縱匯率,目標也不是簡單的貿易逆差,而是恨中國像海綿一樣吸收資本和利潤,然後企業在國家主導下進行海外投資。相比之下,各行其是的美國企業就太不爭氣了。

接下來全球都將看到一場超級大國間的資本爭奪戰。
………………………………
特朗普和台灣菜之間的曖昧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手段,就是讓全球其他地區的政治風險係數大幅上升。這樣蘋果等企業改變產業鏈布局的經濟成本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這也是促使資本迴流的一種手段。

中國遇到了一個危險的對手!


除了這個問題下知友們的答案,在其他平台也都有許多人分析指出,如果蘋果真的要把 iPhone 生產線搬回美國,那對蘋果來說將會是個災難性的打擊。也許正因為這樣,特朗普近日態度開始變軟,不再大談提高關稅,改為 「給予蘋果巨大稅務優惠」。


究竟,蘋果應否離開中國,回到美國生產?


蘋果如何走上 「Made in the USA」 之路?

特朗普背上 「向蘋果施壓」 的責任,還是有點冤的。因為……他上台之前,蘋果就已經一直承受著相關的壓力了。

根據 New York Times 報道:在 2011 年,美國總統奧巴馬 (Barrack Obama) 在那場馳名的總統矽谷晚宴里,就曾問當時蘋果的 CEO 喬布斯,為什麼不把 iPhone 的生產線遷回美國?當時喬布斯直截了當地說:

那些工作,再也不會回來了。

但到了 2013 年,蘋果剛推出全新的 Mac Pro 時,突然高調錶示這台做工驚艷的工作站級別電腦,是在美國生產的(正確來說,是 「組裝」) 。不過,這些昂貴而小眾的美國生產版 Mac Pro,只在美國供應。所以分析師都認為,這台高端、昂貴且小眾的 「美國制」 Mac Pro,並非真的意味著蘋果要把生產線搬回美國,可能僅僅是敷衍美國政府而已。


奧巴馬不是傻子,他總不會以為在晚會閑話幾句,就能把 iPhone 生產線帶回美國吧。事實上,美國政府是否還在繼續從暗地裡向蘋果施壓?愛范兒不得而知。反正,美國政府利用各種手段保護本土製造業,早已不再罕見:在過去三十年里,美國就因紡織業的衝擊對中國企業進行過多番限制,並引起一連串的貿易戰。


工資只是表面故事

當提到美國政府要讓蘋果把 iPhone 生產線搬回美國時,大家也許會眉頭一皺:人力成本又該上漲了吧。假設特朗普真的放棄用關稅而改用稅務優惠,能彌補這個差距嗎?事實上,蘋果的加工廠富士康挾著巨大的人力和資金優惠,無論是中國當地政府還是巴西地方政府,也都一向樂於給蘋果各種優惠。所以,特朗普提供的優惠,僅僅屬於 「拆了中國的牆,來補美國的牆」 而已。

可是,根據 IHS 預算,如果要在美國組裝,iPhone 的成本將會增加 30-40 美元(比原來成本增加約 13%-17%)。如果特朗普不只要組裝,而是要把整個供應鏈都遷到美國去,成本合計將暴增至 60-80 美元(約增加 26%-35%),售價也會因而大幅上升(上圖)。


而且愛范兒相信,這數據可能還未包括早前拖垮通用汽車的退休金支出,把退休金算進去,更是沒完沒了。

表面上,蘋果在美國生產 iPhone,成本將大幅上升;但是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卻不是勞動力成本上升,而是零部件(不是製成品)的物流成本增加。(見上圖)

不同於紡織業,蘋果並非勞動力密集型 (Labour-oriented) 產業。經濟學上的所謂四大生產因素,包括:土地、勞動力、資金和企業精神(也有人加入信息作第五要素),勞動力只是其中之一。


根據前文引述 MIT 半導體生產專家 Duane Boning 的分析,如果蘋果要把整個供應鏈都搬到美國,設備和廠房成本的增幅將更為驚。勞動力成本與價值幾十億的晶圓廠和設備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產能更是重要問題

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雖然對總體成本的影響沒想像中的大,但仍然不可忽視。


當我們覺得美國矽谷高大上,人員素質特別好,學歷特別高,人都長得特別帥。美國人的生產力,理應都比別人好?至少喬布斯不是這樣想的。


當奧巴馬在 2011 年的晚宴里(下圖)問喬布斯為什麼不在美國設廠時,喬布斯表示,蘋果在中國招了 3 萬個工程師,去支援廠內 70 萬個工人 ── 如果在美國能找到這種數量級別的工程師,那蘋果也能在美國設工廠。

也就是說:即使蘋果人傻錢多,花大價錢在美國生產 iPhone,也未必能招到足夠的工程師來生產 iPhone。


根據 Business Insider ,儘管奧巴馬在晚宴後的第二年,把製造業培訓作為重點,大幅增加了教育預算。但事實是,即使蘋果願意少賺一點、美國消費者願意多付一點,美國人就能用上美國制的 iPhone 了嗎?即使美國政府真的培養了足夠的工程師,但美國人未必有中國人的拼勁(下圖為富士康當時著名的 「iPhone 女孩」)。因此美國人也許只能排隊等著買缺貨嚴重的美國制 iPhone 了。

根據 New York Times 的資料,蘋果在 2007 年研發第一代 iPhone 時,千辛萬苦搞定如何切割強化玻璃後,富士康的主管就在當天深夜喚醒數千名在睡夢中的工人,立即起床組裝 iPhone。三個月後,蘋果賣出了 100 萬台 iPhone。

試想如果在美國,這會是怎樣的一個畫風?


雖然這種高度追求 「生產效率」 的做法,最終導致惡名昭彰的富士康 13 連跳,也使蘋果後來被勞工團體冠以 「血汗工廠」 的污名。但暫且讓我們排除法規或道德的考慮,回想知乎裡面各種段子:包括 有在華為工作的男友或老公是怎樣一種體驗? - 通信 - 知乎、「晚上 12 點去創維半導體設計大廈,數數還有多少層還亮著燈」,明顯可見中國人(即使是中、高層管理人員)的那種拼勁,絕對是每一代 iPhone 剛推出時所不能缺少的。


可是,儘管總是出現各種 「過勞死」 或 「幾連跳」,每次新一代 iPhone 推出時,仍然老是缺貨。假如美國的 iPhone 美國造,蘋果能不能在短期內調動大量人手,大幅提升產能?


美國製造業能得到多大的益處?

好了,無論奧巴馬也好、特朗普也好,他們搞出那麼多的事,無非就是想讓製造業迴流美國,改善美國的就業情況。但是,強逼蘋果把 iPhone 的生產線搬回美國,是否真的能幫助美國製造業發展?


MIT Review Technology 的分析師指出:即使富士康要把工廠遷到美國,組裝部份需要的勞工,實際上也只佔了蘋果供應鏈里 160 萬名勞工的很小一部份。除非蘋果把所有包括晶元、屏幕、相機元件在內的、分布在台灣、韓國和日本全球各地的供應鏈,都一古腦地搬到美國去,否則只搬組裝生產線,也不能給美國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

我們假設蘋果真的把晶元和零部件工序都搬到美國吧,在成本和產能考慮下,蘋果是不可能把 「所有」 iPhone 生產線都轉移到美國去的。蘋果只能像當年的 Mac Pro 一樣,只有在美國出售的產品,才在美國製造。蘋果最近兩年在北美的營收只佔整體的 36%-43%(上圖),就按 40% 算吧,那也只有不到一半的生產線能迴流美國,只能創造 60 萬左右的就業崗位(美國本年十月的失業人數約為 790 萬)。


這些空缺有多少會成為 「真正」 的就業機會?也將是個很大的疑問。

蘋果把 Mac Pro 轉移到美國生產後,大量使用機器人生產。其中有快要被中國人成功收購的德國 Kuka,也有在中國設廠生產的日本 FANUC。而且,根據消息指出,目前 iPhone 7 生產線上,機器人就已經比人多了。這四年來,富士康的工人數量少了 70%。


無疑,iPhone 的生產程序是不可能完全依賴機器人的。但如果 iPhone 真的要在美國生產,蘋果很可能為了成本和生產效率,而更積極的引入機器人,進一步降低對勞工的需求。搞不好,美國人到時只是快快樂地用著 「中國機器人生產、美國本地組裝」 的 iPhone 而已。


美國生產,是否利大於弊?

也許在美國生產 iPhone,對美國就業狀況的改善頗為有限,但至少能多少起點作用。但是,在美國生產 iPhone,不只對蘋果來說會有負面影響,對美國也一樣有副作用。

在當今的智能手機市場上,美國雖然佔了重要地位,但隨著三星和一眾國產手機的快速崛起,美國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的影響逐漸受到挑戰。曾經屬於美國人的摩托羅拉被中國人買了,Google Pixel 也漸漸撐不住場面,現在在 IDC 銷量榜上,蘋果成了唯一還能在五強里佔一席位的美國公司(上圖)。


屋漏偏逢連夜雨。愛范兒早前曾報道:今年蘋果剛經歷了近十多年來的首次業績下滑。最近,他們才憑著 iPhone 7 的聲勢,力圖重振雄風。但在這關鍵時刻,如果蘋果因為要在美國生產 iPhone 而導致供不應求、或是因為價格增加而導致銷量大減,屆時美國手機品牌最後一個難攻不破的堡壘,可能就會有危險了。

雖然,蘋果的業績究竟會因為 iPhone 迴流受到多大程度的影響,現在仍不得而知,但中國的環球時報海外版就曾高調回應:如果特朗普真的徵收 45% 關稅,中國必然進行反制措施 ── 這也許亦是最後特朗普由 「關稅」 改為 「減稅」 的原因所在。

誠然,「中國製造」 對於美國製造業來說可能是個噩夢,但對於美國來說卻並非全是壞事。據外媒報道,有研究顯示:中國製造的產品,其中 55% 的利潤其實是由美國人自己賺走的。


蘋果在 2016 財年的收入約 2170 億美元 ,同年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 約 18.562 萬億美元,蘋果在當中只佔了 1.2%。雖然蘋果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並沒有三星占韓國 GDP 20% 那麼可怕,但 「iPhone 經濟」 已深入到美國的經濟體系的各個環節中。


根據 WSJ 的資料,2014 年蘋果 iPhone 6 的收入,就佔了美國假期零售業市場增長的 2/3。除此之外,蘋果的股票是包括領航 (Vanguard) 和富達 (Fidelity) 等大型投資基金在內的,是其手上科技投資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蘋果因為生產線的變動,導致業績下滑,依附著蘋果生態鏈的企業,不可能完全不受影響。


美國生產,可能只是一種姿態

在很多人眼中,特朗普是個愛胡言亂語的狂人,但很多人忘記了,特朗普也是個成功的商人,是個億萬富翁,是美國著名商業真人秀 The Apprentice 的主持人。


所以,特朗普也許是個狂士,但不可能是傻子。當一眾分析師都指出蘋果把 iPhone 搬到美國生產的各種困難,他不可能不知道個中的問題所在。事實上,特朗普由最初強硬的 「45% 關稅」 論,到後來軟化成 「減稅論」,某種程度上能看出他只是做個姿態,敷衍支持他的勞工階層而已。

同樣地,即使蘋果要把 iPhone 生產線搬回來,對美國製造業也不見得有太大幫助。但是,愛范兒估計蘋果最終也可能要做一些妥協:蘋果有可能會把部份高端型號(例如 Jet Black 的 iPhone)的生產線搬到美國,向其他美國製造業 「示範」 把生產線搬回美國的情形 ── 就如同當年 Mac Pro 的情況一樣。


說到底,政治只是一個妥協的藝術而已。


(然而,如果真的需要重新計票的話,最後總統是誰還不確定呢……)


答案作者:愛范兒 · Odin

原文鏈接:特朗普:自己的 iPhone,自己造?


特朗普的行為比較短視,政府直接對企業指手畫腳是不合適的,當國內情況改造到有利可圖時,這些企業自然會回去,不需要勸說,資本家對利益的嗅覺不會錯過任何機會,也不會真正為所謂民族利益而放棄利潤。從另一個角度講,蘋果作為當前的明星企業,也不會永遠閃亮,蘋果本身就曾走到過破產邊緣,再如曾經獨霸一方的仙童、施樂、IBM,都有起起落落,甚至關門出售,同時誰又能預言到谷歌、臉書這些公司的崛起呢?所以針對一個企業的勸說和優惠政策,日後會被企業反過來綁架。特朗普這個行為看起來並沒有大視野


iPhone生產流程主要包括採購原料、生產零部件、產品組裝,有多種實現方案,也受到多方面因素包括政治面的影響。

下游組裝率先搬到美國製造具有可行性:基於政策的推動性和成本端的可行性。

1)若有明確的企業稅收減免優惠,製造業回歸美國則具誘因。

2)iPhone 生產流程對應的是物料成本、運輸成本和人力成本。富士康將iPhone 組裝搬到美國,區別在後兩者。

? 運輸成本(含關稅):美洲是iPhone 最大銷售市場(1~3Q16占收入41%),自產自銷有望彌補差異。針對美國市場銷售,運輸成本區別在將組裝好的iPhone 運到美國,變成將零部件運至美國進行組裝。還面臨關稅差異,要看產值和稅率。

? 人力成本:紅利削弱與自動化提升縮短差距。富士康的僱員成本佔總成本6%。

中國有大量的熟練技術工人,但近年來人工成本不斷上升,同時蘋果依賴高度自動化,差距縮短,有可能採取先將部分產線搬回。

A 股產業鏈影響不大:回歸美國具有可行性的是上游半導體和下游組裝,零部件概率小,A 股蘋果產業鏈主要是提供零部件。
? 上游半導體,基本沒有A 股參與廠商。

1)晶元廠以歐美為主,如高通、德州儀器、恩智浦等。

2)記憶體和內存以日韓為主。

3)晶圓代工以台積電為主,但因特爾有接洽並有意向涉足。

? 零部件主要集中在亞洲,美國參與廠商少(如玻璃廠康寧)。

1)聲學:樓氏去年退出市場,目前是大陸和台灣廠商。

2)光學:一直是日韓台為主,中國廠商正在切入。

3)電池:電芯和封裝廠都是中日韓台。

4)面板:以日韓為主。

5)軟板:唯一美國競爭者MFLX 今年被大陸東山精密收購。

6)PCB 硬板:前十大中僅迅達(TTM)是美國廠商,但硬板將升級至類載板,所有廠商必須增加投資,競爭格局可能發生變化。


我看很多人都是以嘲笑的心態看待這個事情,這是因為他們看待此問題的前提是認為:蘋果在美國的生產廠使用和富士康在中國同樣的生產用工模式!

我認為蘋果在美國開廠一定不會使用富士康式的人海戰術,一定會使用自動化技術。當你洋洋得意的認為目前蘋果手機都是中國製造的時候,你應該知道很多關鍵性的生產設備都是蘋果研發並授權給富士康使用的。注意:我說的是生產設備,不是元器件。所以,蘋果在美國開廠,會研究怎麼將設備自動化。而生產自動化,就是我們炒的火熱的製造業4.0!富士康的人海戰術在美國不切實際,也行不通,蘋果在美國開廠根本不會走那條路。

至於困難肯定是有的,這也是大家都想安於現狀,儘可能不太做改變的原因。但是,美國想再工業化,在製造業4.0的路上和世界其他地方競爭,必須有一個開始。蘋果是最好的美國政府施壓目標,有技術,有產品,最主要的是有錢經得起不大不小的折騰。說白了,自動化是要成本的,富士康很多流水線上的工作都可以由生產自動化代替,只是中國人人力便宜,富士康認為目前替換成本比繼續使用人手要高。這裡面的成本包括新設備投入和研發成本和以前投入的在自動化之後要報廢的過往成本。其實,按照目前中國國內成本上漲速度,現在已經要到實行自動化的臨界點了。

所以,我認為特朗普壓蘋果在美國開廠,這是現實的,也是為了美國未來的考慮。

=================================

我看有朋友說全自動化不可能。我倒是認為沒什麼不可能的。美國的哈克希姆公司已經研發出了可以自動做120多種手術的機器人了,做手術啊!就是在人身上動刀的活!這都能自動化,你覺得做手機的工藝中還有什麼不能用自動化解決的嗎?

=================

我看有朋友提出如果蘋果工廠實行自動化不能解決失業問題,但是,我認為恰恰相反。

第一,再工業化本來就是把因人力成本轉移出去的工業,再從國外拿回來。比如美國開這個廠,就算只產生10個就業崗位,這對美國來說也是凈增加的就業崗位。美國不會因此而有人失業,因為目前這些生產都在中國,在美國根本不存在。誰因此損失了就業崗位?中國唄。

第二,失業問題現在已經不是美國的大問題了。現在美國的問題是再工業化,創造更多優質崗位。能大量提供優質崗位的最好的提供方就是製造業。

第三,研究生產自動化,以及給自動化做配套,同樣會激發很多周邊公司的誕生,這也會創造很多就業崗位,這也是更加優質的就業崗位。

第四,就算不從就業角度看,工業4.0,美國不搞,德國,日本,韓國等地方也會搞,美國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在這上面落後下去。

==

此文只是在討論蘋果在美國辦廠這一件事,有朋友馬上就聯想到整個美國的工業都自動化,工人都下崗了,美國藥丸。喂喂喂,我們只是在討論蘋果在美國辦廠唉。您這是看到短袖衫,就立即想到白臂膊,又想到全裸體。想像力夠牛的!

==

一覺醒來多了這麼多回復,說明大家對此問題還是感興趣的,說實話如果真的蘋果在美國辦廠,而且成功的話對中國的衝擊還是有的,既然大家這麼樂觀,就不說衝擊是很大了吧。

我看大部分回復都是說蘋果在美國辦廠會減少美國的就業機會,這種腦迴路真是神奇。目前沒有任何iPhone在美國生產。此文僅在討論蘋果在美國辦廠是否現實而已。不止諸君怎麼得出蘋果公司在美國辦廠生產iPhone就影響到其他行業的就業,這個不相關的結論的?

其實反對我的觀點只需指出蘋果在美國辦廠對美國有什麼不利即可!注意我說的是對美國,不是對蘋果公司。

至於老川是奔著解決低學歷失業人口的就業,還是工業4.0,這個和此主題中蘋果在美國辦廠有非此即彼的關係嗎?不管是何原因,蘋果在美國辦廠對他的政績有損害嗎?


蘋果要想成功回到美國只有一個辦法,找十萬水軍在fb,推特等媒體廣泛發布下面內容:***滾出美國,你tm用華為小米三星,你還是美國人么,apple質量世界第一,不買不是美國人,美國手機完爆日韓,美國完整工業體系完爆中國,紐約夜景燈光效果完虐陸家嘴,洛杉磯面積吊打北京,一個迪士尼就能把整個中國娛樂業虐成翔。apple美國的驕傲,要是這樣的企業多幾家就好了,庫克是美國最值得尊重的企業家,低調,有實力,從來不上媒體,可惜美國只有一個庫克。庫克一個人在機場出現連一個保鏢都不帶,這樣的企業家不是川普之流可以比的,買一部中國手機,你就幫中國製造一顆殺死美國人的子彈,買中國一條內褲,換來的是中國殘酷的屠刀,中美必有一戰,三個月不買中國貨,中國gdp掉一半,半年不買中國貨中國重回第三世界國家,對,我就是美國的腦殘粉,天佑美利堅。


看了幾篇高票答案,基本都認為這是一個姿態。
大錯特錯!!!

一個共同的錯誤:用靜止的、孤立的、片面的思路看問題。在哲學上,這叫形而上學。

當初蘋果(以及其它許多外資)在把生產線搬到中國來的時候,也有很多觀點認為是不現實的,同樣也說出一大堆理由,比如當時中國的基礎設施非常落後、沒有足夠的技術工人、官僚主義嚴重、法律體系不健全等等。但事實證明,這些都是可以改變或調整的,基礎設施可以不斷完善、技術工人可以培養、官僚主義要看對象、法律在中國並不重要政策才是關鍵而政策一路開綠燈給優惠。
中國當時巨大的成本優勢和體制優勢是不可代替的,具體包括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材料和能源成本、稅收優惠以及效率較高的行政集權。
因此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本質上就是各種資源在全球範圍內優化配置的結果,人家主要看上的是你的成本和體制優勢,才紛紛投資中國。

現在蘋果(以及其它許多外資)開始考慮把生產線搬走了,根本原因也是為了資源優化配置,因為此一時彼一時,世界變了。
一、人力成本。美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確實比中國還高不少,但隨著IT技術驚人的發展,新的生產線用工量將大大下降,因此總的勞動力成本在產品總成本中的比重在不斷下降,其重要性也就相應地不斷下降。
二、土地成本。過去十多年中國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基建,在大大改造了基礎設施的同時也同樣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地產泡沫。因此目前中美雙方究竟誰的土地成本更高?這要打個大問號了。尤其是如果再考慮兩國不同地區的話。
三、材料和能源成本。中國的實際國情是「地大物不博」,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銅、鋁等重要戰略資源都嚴重依賴進口,而且對外依存度仍在不斷上升。這幾年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由牛轉熊,我們多少喘了口氣,也趁此機會將人民幣對美元適當貶值以提高出口競爭力。但特朗普上台後,大宗商品市場(尤其是能源市場)有極大可能要再起一輪牛市,這種情況下我們的人民幣還要不要繼續貶值?如果不貶,出口產品價格競爭力將下降;如果貶,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口原材料和能源成本將大漲,其成本最終也要轉嫁到產品上。因此可以說是進退兩難。
四、稅收優惠。「兩免三減」早就是多少年前的皇曆了,儘管很多地方政府為招商引資仍在變換花樣更外資各種優惠,但由於土地財政逐漸走到盡頭、其它稅收又難有大的改進,而各項社會支出又在不斷增加,各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財政優惠空間已經所剩無幾。
五、體制優勢。現在行政部門的辦事效率確實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很多手續在不斷簡化,現在大多數公務員(尤其基層公務員)工作強度早已今非昔比了。但這同時也說明這方面的改進空間同樣不大了。

這些還沒完,由於各種複雜的原因,國內的經濟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不斷抬頭,把很多單純的經濟和商業問題和政治話題生拉硬扯在一起。一些國產品牌也趁著這種勢頭僱傭水軍在各種媒體(尤其是各大中文網站)上不斷抹黑競爭對手,一些記者甚至機構也越來越把主要矛頭對準很多國際品牌,一方面在政治上迎合潮流,另一方面背後有沒有牽扯經濟利益很難說,總之是名利雙收。

在虛的方面黑人家,在實的方面又給不了什麼優惠了,然後還不想讓人家走,天底下有這種好事兒嗎?

-----------------------------------------------------------------------

最近的消息,郭台銘已經赴美進行了考察,這驗證了我上面的分析,也說明這個傳聞絕不是空穴來風。
在此再次提醒那些聲稱這只是個姿態或聲稱蘋果這麼做是違背經濟規律的高票答案以及點贊者:
你高不高興是一回事,現實情況是另一回事。
不要在這兒自欺欺人地自我安慰了,好好想想怎麼做才可能真正把人家留下吧。
辦事的基本原則是先要搞清楚誰求誰。


美國有2000萬非法移民,他們就是拉低美國人工成本的主力軍。川普已經明確表示不會驅趕這些人,但不給國籍不給大赦,只遣返有犯罪記錄的非法移民。
不要拿過去30年和今後的美國做比較,我們碰到了一個如同鄧老爺子那樣務實的美國總統。


選舉制總會讓人產生很多幻覺。
就是每一個候選人上台初期,國內外的許多人,都感覺此公勢必會成為政客界的一股清泉,勢必會大刀闊斧,改革一切弊端。
就說美國再工業化吧。
這個問題,是川普先提出來的?
不。
是奧巴馬。
可見每一個人,都看出了美國多年的積弊。
如何解決?
川普解決的辦法,也並不高端,因為他喊出的蘋果迴流美國,恰恰是拾人牙慧,最先催促蘋果迴流的,還是奧巴馬。
你看,奧巴馬總統,當初顛倒眾生,帶領民主黨風頭一時無兩,以清新自然,以及能言善辯,看似雄健的姿態進入白宮的時候,美國內外,多少人對他抱有期望,他當初掌握的資源,比之今日雖贏得大選,國內卻掣肘重重的川普來說,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每一屆總統,都找到了病根,也都在做出努力。
可是為什麼,知乎里的人,總是覺得川普這一次厲害了,蘋果真的要迴流了,哎呀呀,不得了,美國又要再次偉大了。
諸位還是太年輕啊,今日這些以為鐵腕的川普能給美國帶來巨大改變的人,在八年前,同樣也會是奧巴馬搖旗吶喊的旗手。
奧巴馬求不來的製造業,有的人偏偏以為會做生意的川普行。
川普若是行,覺得製造業在美國大有前途,那為啥他的家族企業,不趕緊把製造搞起來,卻十年如一日的搞他家的房地產?
你們既然說他是個精明的商人,擁有偉大的前瞻性和過人的商業手腕,那麼全美的所有財團都在看著你川普家呢,別總是忽悠著別人辦工廠啊,你行你上啊,敢情你自己玩娛樂,玩房地產,忽悠著人家辦工廠?
最不濟,你買點美國製造公司的股票啊,收購幾家瀕臨倒閉的製造工廠,我也算敬你是條漢子了。
你倒是好,聲情並茂,奢談著美國再次偉大,催促著製造業迴流,自己卻幾十年如一日,家族企業絕不觸碰製造分毫,川普總統是真聰明人,可蘋果公司傻嗎?
全美的任何一個大型企業,他們的掌舵人,每一個都和川普總統一樣,沒一個傻的,當初奧巴馬吼了幾年振興美國工業,製造業迴流,這些財閥們,包括了川普在內,要嘛就是假裝聽不見,要嘛就是如蘋果一樣,隨便折騰個小工廠,意思意思。
那麼,為什麼自奧巴馬以來,乃至今日之川普,依舊還在鸚鵡學舌一般逢人就喊呢?
演員們說著奉承話,使人心曠神怡,其實並非是因為他發自本心,其實,只是因為他的目標群眾愛聽,僅此而已。
可若是有人將演員的話當了真,這就不是演員的問題,而是在座諸位觀眾的問題了。
八年之後,美國又會來一位新的領袖,這位領袖依舊還會和奧巴馬、川普總統一樣,喊著同樣的台詞,固然可能這位領袖的個人風格會與以上兩種有些不同,可是請相信我,他們的台詞,總是能令他們的選民心曠神怡,生起變革的希望。
製造業迴流?
孫總理有一句話。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做生意的人,懂這個道理,除了某些特定的製造廠商,會趁著機會,在美國建廠,撈一點特殊的優惠。其他的,注意看看美國這些大公司的反應,包括以精明著稱的川普家族投資的是什麼產業,你們自然知道,所謂迴流,不過是笑話罷了。


可以啊,華為會樂瘋了的,五千美元一部的蘋果手機看還賣得出去不。


我覺得中國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是吃苦耐勞的工人,是一天干十二個小時一月就休兩天還沒怨言的中國工人!若是搬回美國這個怎麼解決?另外手機是快銷品,更新換代特別快從研發完到生產就一兩個月時間,搬回美國,萬一公會在這段時間組織一次罷工怎麼辦?若真搬回美國,這衝擊不亞於三星爆炸七!縱然川普的給蘋果巨大壓力,頂多就是象徵性的弄幾個組裝廠而已,還專供美國國內,也創造不了多少崗位。。。


這個事兒,規律一般是這樣的:

特朗普說,要美國公司回美國來開廠。

媒體說:特朗普臭傻逼。

美國公司回美國來開廠了。

媒體說:這其實是奧巴馬的政策,特朗普照抄而已。特朗普臭傻逼。

總之吧,也不知是哪些個臭傻逼選了個臭傻逼來當這個臭傻逼的總統……


前面算成本增加多少的那些數據我不反對

但是,增加的成本不是1:1到總售價裡面的

增加50美元成本,反映到最終售價可能是100,也可能是150

按照成本1:1增加售價的公司都是活雷鋒,不如轉型做慈善都捐了...


扯啥工會呢,在美國生產的日車廠里的工會實力幾何啊?在田納西和俄亥俄生產汽車根本沒有工會掣肘爽到飛起好不好。更何況,baby boomer那批需要pension的大都到退休年齡,美國企業連pension壓力都能小很多,新的一批全部走401k愛死不死,hourly和part time更簡單醫保都不用買全套。某些企業比如福耀和富士康在美做生產,可不是送溫暖的,終端市場近,原材料和能源(油價和電費幾乎是中國的一半)便宜,這些都是可見優勢。

水果內部2014年已經開始嚴肅評估整體從中國外遷,因為全球手機市場臨近飽和,更換率顯著降低,需要發展其他業務,原定目標是印度,但是川普橫空出世估計這個計劃藥丸(穆迪真慘)。所以至少在可見範圍里,如果川普能給出稅收優惠的話,完全有可能把製造(組裝在美,或者供應鏈在美,組裝在墨,反正富士康不是美國企業而且已經要大舉在墨設廠)這一環節扔回美國,目前水果一家公司帶來的上下游產業鏈大概100-120W人,中間揪出哪一塊都是大大的政績。

就業才是一切穩定的核心。


庫克: 當我傻啊,要是聽川普的,蘋果沒兩年就得被工會搞死..


想必黑墨綠員工組裝出來的iPhone真要變哀瘋了... 不平的玻璃面板,松垮的按鍵,還有驚人的縫隙....參考摩托羅拉的米國制安卓機...難怪很快就退市了


以前是不現實,現在則確實有可能。
現在中國經濟的擠出效應已經很強了。當身邊的人只是因為早買了房子獲益就輕易勝過你五十年工資的時候,自然誰都無心艱苦奮鬥了。
現在回過頭看日本,被中國製造超越的那些日本製造企業,其實就是在80年代末期到2000年左右失去競爭力的,也就是日本的泡沫時代。中國人買馬桶蓋的故事,說明中國企業至今也未必在設計 技術 產品質量 品牌溢價等這些核心競爭力方面全面擊敗日企。當年日企只是因為人都炒房去了,這才給了中國人機會。任正非說過一句話:高房價導致中國企業競爭力下降,連華為這樣盈利能力的企業都要承受不住了。
且美國還有個巨大優勢。據說當奧巴馬在 2011 年的晚宴里問喬布斯為什麼不在美國設廠時,喬布斯表示,蘋果在中國招了 3 萬個工程師,去支援廠內 70 萬個工人 ── 如果在美國能找到這種數量級別的工程師,那蘋果也能在美國設工廠。
3萬人?美籍華人現在約有500萬人左右,多這3萬簡直不值一提,一年就辦成了,實際上就算把這70萬工人都移民,也不是多大個事。
到川普卸任,如果中國的房價繼續漲5年,蘋果的工廠的遷移不是問題,用不著川普操心。 競爭地可能的只有東南亞,但是東南亞很多先天缺陷是致命的。


說實在話,這不是現實不現實的問題。
即使全用機器人也得做。
是要表一個態和讓那些設計蘋果的人不用跑去中國。
表什麼態?
「蘋果不用靠中國,別的廠家也不用。」
不去中國,就不會被竊取機密。
所謂「食敵一鍾,當我十鍾」,哪怕蘋果不用人,中國也沒有了這些職位。
我認為美國下一步應該是成立更多國家運輸地鐵網路和公共交通,例如密集的有軌電車或者無軌電車,還有自動化汽車配件生產廠,對中國的汽車配件產業可以得到巨大打擊。
當然這些都要通過安全檢查,畢竟美國持槍太多。
汽油之類製作汽車材料之類,維持石油和某些材料的經濟利益。

蘋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帶來的問題其實也很簡單,輕易換取市場,
那就是讓沒有購買蘋果商場的人,可以直接買到免費的軟體和遊戲(非內購,只上廣告,廣告收入30%直接歸蘋果)。
看上去是虧本了,實際上只是慷他人之慨而已。
伺服器的問題,另外開一台伺服器即可,現在的存儲式伺服器很多,30%的廣告收入估計不會支持不起。
為了打擊害我的人,我出一條命!

看起來蘋果手機是貴了,但是免費獲得軟體也便宜。
對了別忘記給幾個輸入法介面。

谷歌停止掉免費給廠商供應安卓系統,跟進蘋果。


首先,我是希望中國能夠超越美國,全方位的超越。但是有些事情要仔細分析,絕不可一時衝動,也絕不可以憑意氣行事,更不可以開賭之後卻又反悔。

我給出一點負面的觀點,你可以反對或者無視或者刪掉,但總是需要有人給出一些不同觀點的,整個知乎一邊倒的輿論氛圍,真不是件健康的事情。

如果單純強要apple將製造調回美國,那麼帶來的成本將難以實現其目標。但老川如果同時要求Google停止Android的open source,這樣持續個兩年,就有可能擊破中國企業,關鍵也就看Trumple到底想走到哪一步,是否真要來個你死我活了。

單純從技術上說,Google只需要把新Android綁定Google play,強制升級讓新版的Android的無法使用Google play以外的市場。然後像Microsoft一樣授權才能生產,每筆授權的費用相當於100美刀,手機里的所有元件將改變介面只能被新版授權的正版Android調用。編譯器里設定沒有認證的開發者不能將程序編譯並運行在新Android上的版本。

然後日本和台灣的廠商就都死而復生了。組裝全部移到美國不行的話,移到東南亞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或許這樣你就知道,這裡的競爭根本不在模具,切割工藝上,還有軟體和文化的實力。希望敵手按照你的思路和期望出牌,那是不切實際的。


既然老川要求蘋果一起來賭,那麼在開牌之前就要先SWOT分析,自己的強處、短板,對手的強處、短板全部看透了再開打。自己牌不夠可以不跟,但如果確信自己能贏,那麼把自己的命賭上去,也要看清對手的底牌是什麼。


但如果你的思路還在於模具、切割、組裝,或者在手機里換組icon,那麼老川可能高估了你.......


最後定勝負的不是檯面上的牌,而是bay area那裡不讓中國僱員看到的地方。我們的牌都在富士康裡面Apple的工程師們了如指掌。而Trumple(Trump + Apple + google)的牌你看到了幾張,還沒有看到幾張?你確信你沒看到的就是那麼幾張????


利潤的大頭一直都在美國,中國代工廠只是賺個小頭罷了,搬回去也只能增加自動化程度,創造不了什麼崗位,反而會增加蘋果的價格降低競爭力,現在安卓機不斷增加的性能對蘋果衝擊很大。

政治家上台前的承諾和姿態不要太信以為真,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上台前需要拉底層民眾選票,上台後就要為各大佬們考慮了,大佬們可是要賺大錢的。

---------------------------------------------------------------------------------------------------

附一個2012年的新聞

喬布斯生前最後一次政治活動是參加奧巴馬的宴會。出席宴會的都是美國製造業巨頭,目的是動員他們把製造業搬回美國。席間各巨頭紛紛陳述意見和建議,唯有喬布斯一言不發。奧巴馬忍住不問他:究竟要什麼條件你才肯回來?喬布斯一句話把他嗆住了:回不來了。

  喬布斯講了3個小故事。

  第一個是當年蘋果建生產基地,為爭取時間,需在一個月內招滿1.2萬名工程師,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能做到。而在中國,僅2周時間就全部招聘完畢。

  第二個是喬布斯把樣機和鑰匙、硬幣一起放在褲袋裡四處轉悠,回到辦公室發現屏幕上有了劃痕。喬布斯雷霆大怒,將手機朝桌上一拍,咆哮道:你們知道人們最習慣將手機放在哪裡?褲袋裡!褲袋裡最容易放什麼?硬幣!鑰匙!副手們馬上打電話,分頭聯繫,有哪家企業能解決這問題。詢問結果,不是時間太長,就是要價高昂。一位副總想到中國碰碰運氣,馬上叫助理買機票。當他來到中國企業後,企業告訴他:這個問題已快解決了。

  第三個故事是距產品上市還有幾天,突然發現屏幕尺寸設計稍大了一點,裝上去有點難看。在緊急辦公會議上,挑剔的喬布斯堅持要改,但時間只剩了3天,全球沒有一家企業能在3天內趕出200萬部手機屏幕。還是中國企業,深更半夜一個緊急通知,半小時後,8000員工一人一瓶礦泉水,一包餅乾,坐在了流水線上。12小時後,另8000名員工替換上場。結果只用了2天半就全部完成。

  講完這3個故事後,喬布斯問奧巴馬:你說我還回得來嗎?

  許多人以為中國製造業的優勢僅在成本低廉,認為隨著人口紅利下降,中國製造業將不再有競爭優勢,對中國經濟前景非常悲觀。這是沒在企業干過或缺乏產業組織常識的緣故。商場如戰場,除了足夠的勞動力、相對低廉的成本,還有更重要的是時間和效率,以及「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的企業精神,這些中國都有,而在別的國家,不是缺這就是缺那。

  就以第三個故事來說,如果這家企業沒有這種精神、這種效率,或孤零零地吊在某個地方,當遇到這種急事時,哪怕它有心且有足夠的人手、設備,也無法在3天內完成。因為它還需要各種材料,包括屏幕玻璃和其他輔助材料。如果這些東西都需從外地採購,即使空運,時間至少也1、2天過去了。反之,如果你的周邊有許多相關的製造商、供應商或同類工廠,那麼,左鄰右舍,一個電話就立馬可將問題全部解決。甚至,遇到人手不夠、設備不夠時,還可互相調劑。這就是產業集群效應。這種互相靠緊的集群效應是我國台灣企業家創造的,正是這種效應,使他們分開來都是高度專業的小公司,充滿活力,高效且低管理成本。但聚集在一起,其效力卻超過任何一家大而全的跨國公司。這樣的集群效應在美國與歐洲是沒有的,而在海峽兩岸卻成了最基本的產業組織模式。這是一種後發優勢。憑藉這種後發優勢加上中國本身是一個地區和社會發展極不平衡的大體量經濟,從低端到高端,幾乎都能兼容並蓄,社會與經濟層次極為豐富,因此,在低端製造業部分向貧窮國家轉移,部分向中西部轉移的同時,一些中高端的製造業將陸續地向中國轉移。中國製造業至少還可保持10年以上的好光景。

  20世紀90年代家電製造業向中國轉移,先後催生了長虹到格力等一系列大牛股。我們完全可以期待,在這新的產業轉移中,我國的製造業中也會產生出新的大牛股。


推薦閱讀:

都 2017 年,為什麼還有人會去富士康等台商工作?這些是「血汗工廠」嗎?
為什麼富士康自殺的員工都是跳樓?
怎麼評價《紐約時報》關於蘋果「血汗代工廠」的報道?

TAG:iPhone | 製造業 | 蘋果公司AppleInc | 富士康 | 唐納德·約翰·特朗普DonaldJTru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