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米家騎記電助力摺疊自行車?
設計、配置、競品(如 700 bike 的銀河、后街 mini )對比、使用體驗等
附:官方介紹
http://home.mi.com/shop/detail?gid=208
都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要想使得你的點評更加令人信服,先入手一輛,體驗了再說吧。
去年7月,由於個人原因,我搬到了離公司20多公里的地方住。為解決通勤問題,我做了很多功課,最後選擇了地鐵+電助力自行車的解決方式。而米家騎記電助力自行車最終也成了我的選擇。
別的不多說,先上訂單:
當時雲馬mini也是我的選擇之一,但是它眾籌結束時間是8月20號,發貨時間更是遙遙無期。那會兒我已經過了半個月上下班路上要花3小時的日子,非常痛苦。
於是我看見米家app的眾籌頻道上有這輛車,趕緊上小米商城看了,雖然比雲馬那輛貴,但我起碼能更快拿到車。而且個人更加信賴米家這個品牌。
16年8月18日下了單,地址填了公司,21是周日不送貨。22號打電話催了三四遍晚上7點才送到。我的大腿早已饑渴難耐了,當場就把它給組裝好了,興沖沖地騎回了家。
到現在17年6月,使用了將近10個月。除了下雨天,我通勤幾乎全靠它。所以我對這輛車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談一談這輛米家騎記電助力摺疊自行車:
- 定位
- 顏值
- 續航
- 速度
- 體驗
⊙定位篇
買車之前有在知乎上關注「如何評價米家騎記電助力摺疊自行車」這個問題,看到有答主說這個車的定位有問題,自行車和電動車可以在不同層面替代它。我感覺這恰好說明了,你不是這輛車的目標受眾。
因為對於一二線城市的初(qiong)級(bi)漂來說,這輛車簡直就是救星。
5公里以內的,可以直接騎這車去上班。到公司找個偏僻的角落摺疊了放起來,公司大的話直接靠牆放就好。這可比騎自行車要來得輕鬆多了,不會騎完一身臭汗,還得找地方停放。買的貴的還擔心被賊惦記。我一同事入手一輛2500的捷安特,騎了一個月下班吃個快餐,出店門車就沒了(坐標深圳沙井)。
稍遠一點的,情況允許,騎到地鐵站,摺疊上車;到站展開,飛到公司。你說為什麼不買電動車?很多一二線城市都禁摩限電啊,攔住了車沒了,可能還要罰款。而且電動車存放也是個問題。以我為例,住在農民房裡,根本沒地方停車充電。去年發生過電動車停一樓充電引發火災致死之後,管得就更嚴了。
這輛車,一來解決了我的交通問題,還讓我沒有過多的後顧之憂;二來以別緻的造型,特殊的摺疊方式滿足了我作為一個追求品質生活的深漂青年的「裝逼」心理。
我不但自己用爽了,騎出去還有面子,豈不美哉?
接下來,從我個人情況展開談一下,為什麼說這輛車是我最適合的選擇。
開頭我提到了住得離公司很遠,有20多公里。四個輪子的暫時還買不起,所以只能擠公交和搭地鐵或者其他組合方式。我的老師告訴我,遇到問題不要慌,量化分析一下。於是,機智的我做了一系列表格,來評估各種通勤方式。下面放表:
總表
(註:每個評估項目後的百分比是我定義的權重,表格里的數字是乘了權重之後的得分,總分就無需贅言了。)
下面是分項表格:
(註:有人問到電動車為什麼以小牛為例,原因很簡單,因為小牛車好看,評價高。如果要買就買它。其他如綠源,愛瑪我不喜歡。難不成還買輛摩的客那樣的,周末出去拉拉客?)
總結:從總表中可以看出,電助力自行車+地鐵的通勤方式是得分最高:8.45,所以最後我有了答案。長距離通勤都挺痛苦的,體驗過的人就知道。再來一一分析一下——
1. 全程自行車最省事,也最便宜。就是累的慌,到夏天會出一身臭汗,到冬天要忍受寒風吹打。買便宜了騎得不舒服,買貴了又怕賊惦記。買大了,出租屋裡佔地方,買小了車速太慢沒多大卵用。還要提防關外橫衝直撞的電動車。
2. 電動車最輕鬆,價格卻不便宜。關鍵停放成問題,還擔心交警扣車。價格也是,買便宜了不放心,二來外觀可丑了。當時我基本考慮的就是小牛了,小牛貴啊,比米家的貴了將近2000。
3. 全靠公交地鐵是最省事,完全不用惦記車的問題,就是太麻煩了。得先步行5分鐘到地鐵站,中間1號線轉11號線,媽蛋11號線錯過一班要等7分鐘。到站了再走5分鐘換乘公交,公交基本10分鐘一趟,然後早晚高峰,3公里的路至少要走半小時。到站還要走15分鐘到公司。每天來回3小時,要掏將近16塊。還有深圳的公交,車裡總是一股難聞的怪味,司機酷愛急停急剎,我每次坐都會暈車。所以這是我最嫌惡的通勤方式。
4. 電助力自行車+地鐵的方式是個人最喜歡的,也是我最常用的通勤方式。現在我每天出門先騎10分鐘到11號線,地鐵30分鐘,到站下車再騎20分鐘到公司。這款車滿足了我大多數需求,花的錢不是最多,卻給了我最好的通勤體驗。為什麼不買別的電助力自行車?因為比它便宜的沒它酷,比它酷的沒它便宜。不過我好像還沒看到比它酷的。當然這個車也有局限性,後面展開講。
5. 共享單車+地鐵的方式其實是很好的一種方式。單車隨處有,到站一撒手,毫無後顧之憂。可惜17年之前,沙井那邊都還沒鋪共享單車。如果早一點開始,說不定我還真不買這車了。共享單車的問題在,高峰期車子也不好找,騎行體驗太差,上個坡累死人。下雨天我會選擇這個方案。摩拜的車照樣濺我一身水。
⊙顏值篇
說到這個車的顏值,我覺得就無需多言了,知乎相關問題的回答里放了好多美圖。我不說它美到人見人愛,但是它外觀絕對是標新立異。在車群中,能吸引諸多目光,實乃裝逼利器!
晚上在公司樓道里
上地鐵照。(由於每次逆著人流,最後一截車廂都很空。如果人多,我都會摺疊的。)
地鐵上偶遇喜德盛,米家的車整體更協調,更有設計感。
地鐵里摺疊圖
那天陽光正好,灑在我車上,頓時覺得人生真美好,整個人都充滿了動力和鬥志。
以前經常能碰見警犬大隊的狗子們
下面是吹米時間:
我基本每次上車都會吸引附近兩排乘客的目光。又因為地鐵會經過寶安機場,所以經常能看到外國友人。好多次外國人看見我這車的時候都會盯著看很久,有幾個還主動和我搭訕過。
有個歐美大叔對著我豎起過大拇指,直誇:「Nice Ride!」,我推車出門,嘴角微微一笑:「THANK YOU ! 」轉身離開,深藏功與名。
還有次下班,估計是一個南亞地區的阿姨,帶了幾個歐美人在地鐵上,她跑過來看站點。看完之後不知怎麼就和我聊起來了,還誇了我的小車。我當時就開心的不行,和她粗粗聊了幾句,什麼:Made in China,Designed by xiaomi!前面她一聽是中國製造的,面露驚訝之色,後來聽我說是小米設計的,已經她立刻重複了一句:「xiaomi?」,用震驚來形容都不為過。可惜我英語太差了,這麼好的機會我居然不能當著外國人的面吹米,為這事我難過了一整天。
然後更多的情況就是遇見外國人看著我的車相互討論,竊竊私語,基本都是那種讚賞的表情。
趁這兩個小哥偏向一邊我偷拍了一張照片。那個中東的小哥和旁邊的那個小哥一路上嘰里咕嚕對著我自行車聊了很久,聲音不大,隔得有點距離,我就聽見小哥指著我橫杠說了句:「......battery......」
可見,沒文化,想裝逼都難。
另外,在我推著小車大搖大擺出站的的時候,還有被幾個穿著不錯的大叔、阿姨,地鐵小哥問過我關於小車的相關事情,品牌呀價格呀什麼的。
每次我說是這車是小米的當事人都紛紛表示不可思議,不相信小米產品這麼酷炫。看來小米還需改善在普通消費者的固有印象。
⊙續航篇
先放官方數據:
按理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可以算出大概的續航時間和助力里程。奈何我不但英語不好,物理和數學也不是太好。
所以我選擇實測一下,順便驗證官方說法。
一般情況下,我體重維持在65kg左右,算上書包大概接近70kg,我一般採取「加強模式」(最耗電),上班的路也是城市鋪裝路面,測試條件接近。
下面上圖:
小結:上圖可以看出,16年8月23日全天騎行28.2km(上班+下班),而且全程保持「加強模式」,還剩餘64%的電量。所以官方說的45km應該是保守數據。
實際是下班全程騎回家的,第三個小圖可以看到全程大概22.9公里,耗時接近2小時。
第一次騎行回來之後,窘態畢現。
下面我們繼續測試
看一遍我回家的第一段騎行路程:
百度量的圖4.5km,實際路程應該比這個要長。(導航騎行導不出這條路線)
16年12月20日實拍。
- 上面兩張圖19:23下班出發,加強模式,前後車燈均開,剩餘82%電量,總里程874km,日里程7.0km;
- 下面兩張圖19:46完成騎行,加強模式,前後車燈保持,剩餘70%電量,總里程879km,日里程11.7km。
工業園無人街道實拍速度19.4km/h。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百度地圖騎行數據。
小結:結合兩張圖,第一段路程5km左右,耗時23分鐘左右,耗電12%,平均速度才13.93km/h。
整段路程我仔細數過,8個紅綠燈路口,無紅綠燈路口再加5個,很長一段路位於沙井老城區,路窄車多,路彎多坡也不少,路況極差。下班時間經常要讓車,等紅綠燈。這個路況這個結果我表示屬於正常。
第二段路程:
實拍數據
19:46進地鐵站,20:18出地鐵開機。地鐵差不多30分鐘左右。20:26騎到出租屋樓下。
小結:第二段路程2km左右,耗時7分鐘左右,耗電3%,平均速度20.69km/h。這段路紅綠燈也很多,我數了有6-7個,好在路寬直平坦,車不算太多。
總結:結合上面三段實測數據,和平時使用體驗,我得出以下結論——
1.長途騎行路況不錯的情況下,騎行1公里平均耗電大概1.28%左右,
2.短途騎行高峰期較差路況,騎行一公里平均耗電大概2.4%左右,
3.短途騎行高峰期路況尚可,騎行一公里平均耗電大概1.5%左右,
這款車一旦電量低於10%將會自動關機,所以大概只有90%電量支持全程加強模式,開兩個車燈騎行,取1.8%的耗電水平,保守估計這車火力全開大概能跑50km。(以上數據不太嚴謹,僅供參考)
正常情況下,我平均每天騎行15km左右,基本都是加強模式,不會等到沒電再沖,平均2天一充。
充電:
有知友問到這車充電麻煩嗎?
這車充電很簡單,橫杠末端有個電池的充電口,你可以直接插上充。
如果不方便,可以把座板拔出來,電池就可以從中間橫杠里抽出來。帶到別的地方充。很是方便。
還有知友問,這車沒電了可以靠人力踩給充回去電嗎?
這個問題我就不知道了。就算有,要充滿也是夠嗆,還不如老老實實帶到插座邊充。
充氣:
另外一個要提到的是輪胎充氣的問題。我從16年8月買回來,第一次充氣大概是17年1月,大概半年一充。 建議經常檢查維護輪胎。
⊙速度篇
下圖是官方數據,國家規定電動車最高速度不能超過20km/h。
正如趙總 @趙剛-零零發 在一個回答的評論里提到的:這輛車的速度理論上和騎行者的腳力成正比,你能蹬多快就能跑多快。
一般騎行速度保持在20km/h是最合適的,不費力,速度也很快。蹭一下就從別人身邊飛過去了。特別是爬坡的時候,踩共享單車的在那嘿咻嘿咻,我仰著頭左顧又盼沒事人一樣從他們旁邊經過。要不是跑得快,好幾次差點挨打。
不過正常通勤不建議騎太快,一則車子體積小重力偏上騎快了不安全,二則速度超過30km/h之後再要往上,對膝蓋壓力很大,三則蹬太快也很耗力,違背了該車省力通勤的初衷(鍛煉除外)。
4c抓拍同事工業園內飆車。
下坡時速度可以輕鬆到26km/h。(危險操作,請勿模仿)
我最高踩到過38km/h,速度上去了會輕鬆一點,但是長期保持會比較累,適合鍛煉不適合通勤。一頓瘋狂騎下來絕對出一身汗。
⊙體驗篇
先簡單談談騎行感受吧。這輛車叫做電助力自行車,是介於電動車和自行車之間的存在,簡單講,和自行車一樣,你不踩它不會走。你踩了,帶著你呼呼走。
很多騎過我車子的同事和朋友都說,騎這輛車的第一感受就是,很輕鬆,蹬一腳的時候,就感覺有人在背後推你向前。猶如林志炫在歌里唱的一樣:「當我逆風上坡,你在我背後,推著我走~~~」
再者,這輛車有毒,因為騎起來特別輕鬆,特別爽,長期騎行會產生極強的依賴感。等你換到共享單車騎得時候,你總會覺得特別不得勁兒。看見電動車心裡就暗罵:「麻蛋,你超我!有本事等我騎小車出來較量較量!」
哈哈,再聊聊其他細節方面吧。
1. 關於車身調節
我身高178cm,體重65,最舒服的姿勢是把車座調到60cm處,大概和把手齊平。(看前面圖片就知道)車座矮了騎起來腿蜷得難受。
因為龍頭要摺疊,所以這車頭高度不是很夠,車座放得高,腿會舒服很多。但是會造車整個人身體前傾,重量全壓在把手上了,時間長了手掌有點酸痛。
由於車身比較小,龍頭比較短,所以個子大的人騎上這個車重心會偏高,開始騎的時候難免覺得搖搖晃晃,沒有安全感。其實多騎幾次,磨合之後你會有種人車合一的感覺。一如大眾甲殼蟲的廣告語「想想小的好」。因為車子小,所以也更靈巧,更易於掌控,穿梭於車山人海是毫不費力。
2. 關於車座與避震
車座還算軟,對蛋蛋和菊花還算友好。最大的槽點在於該車沒有避震。在輪胎充滿了氣的情況下,真是震感十足,隨便碾到一個小石頭,菊花都要一緊。
好在我千錘百鍊這麼久了,駕輕就熟看見路況就能預判,如果震感很強,我就站起來,感受迎面吹來的狂風。
來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時光~
3. 關於車重與摺疊
3.1 全車大概14.5公斤,完全摺疊之後大概24寸旅行箱那麼大。漢子搬起來不是問題,妹子就很成問題。
3.2 完全摺疊之後不是很好搬運。要拎住後叉左邊那條杠才不容易散開。
3.3 熟練情況下,整車摺疊大概一分鐘左右,恢復也是一分鐘左右。
3.4摺疊之後比較難直立擺放,要靠著別的東西。
但是,米家這款車摺疊方式非常酷炫,每次摺疊就像變形一樣。老是有人問我這車能不能摺疊,我就當著他們的面演示一遍。結果都是一幅「還有這種操作」的表情。
不過這車摺疊後磁扣有時候吸不緊,搬運時會散開;而且恢復的時候也有點難,經常被腳踏板卡住動不得,使得我的裝逼場面一度極其尷尬!
我一般是把後輪折過去,端著車后座就可以繼續推著車子前行。比較輕鬆,上地鐵後再摺疊車把。
進飯店吃飯摺疊之後擱在兩桌之間,居然沒被店員轟出去。
4. 關於剎車
由於我經常飆車,路況也不是太好,單靠剎後輪走了半年,後來不行,要前後輪一起捏閘,才比較穩當。有時候緊急情況,比如電動車闖紅燈,橫穿馬路還要腳剎輔助讓路。關外的電動車太橫了。
這個騎死飛的小哥十分霸道,一招黑狗撒尿,把腿往後輪上一擱直接就剎車了。好騷的操作,也給了我啟發,我輪子矮,沒裝擋泥板前也可以這樣玩。
5. 關於檔位和鈴鐺
5.1 助力的時候變速有三檔,我一般開3檔,跑得最快。
5.2 沒電的時候開一檔,騎著不累,但是速度很慢。
5.3 把手上的電腦碼錶可以控制助力模式,我一般選擇加強。
5.4 鈴鐺很小巧,按起來很清脆,很響。
6. 關於腳撐、擋泥板等配件
原車是沒有配腳撐和擋泥板的。據說眾籌的時候有,但我沒趕上,要買配件可以上騎記官網,不是小米官網哦。我當時買的時候騎記官網沒貨,所以在某寶買的。
沒有腳撐,可以忍,因為平時我都是靠著某樣東西停放。
沒有擋泥板,不能忍。且不說下雨,就是路面稍有點水,騎快了絕對濺一身泥點子。
這車乾燥路面吊打各類共享單車和普通自行車,常常能和電動車還有山地車、死飛並駕齊驅。特別是上坡的時候,常常甩其他自行車一大截。
但是一旦遇到路面濕滑(雨天或者早晨洒水車),我就要慢到5km/h,眼巴巴看著剛剛甩到後面的單車大搖大擺超過自己。
之所以一直不裝擋泥板,是怕擋泥板破壞車子的美感,後來實在忍不了了就裝了擋泥板,看起來還是很不錯滴。
裝了擋泥板之後,還是很帥氣。
現在除了積水深的路,基本都是橫著走的。啟動速度又快,甩電動車一截,更不論自行車。
6.關於車前燈/尾燈
6.1 直接看圖,不要指望車前燈能亮瞎別人的眼,沒路燈的條件可以照亮車前2-3m範圍內,但是光比較散。
6.2 我一般是晚上全開,是為了防止逆行的傻逼電動車直接懟到身上。尾燈直接裝在電池上,亮度可以比較酷。
6.3長按碼錶上鍵開啟前燈和尾燈,長按碼錶下鍵開啟尾燈。
7. 關於這輛車的其他一些問題
7.1 我身處深圳,住在關外,地鐵是允許將摺疊自行車帶上車的。
但是上下班高峰期人流量大的車次和站點,連人都擠不進去,咱們也不好意思再用這麼個大件占空間是吧。所以如果到站不需走太遠的不建議帶著它上車,還不如直接用共享單車方便。如果住處離公司不是太遠,倒是可以直接騎著上班。
這個是之前上班的路況,公交經常堵的走不動。
憑藉車身小巧,以及風騷走位,我會趁著車子堵住不動,從這裡溜過去,其他車子根本辦不到。(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7.2 雖說我身處大深圳,但長期混跡於關外,至今未見幾個用這車的車友,一隻手可以數過來。倒是在南山抓拍到一個小哥,嗖的一下就竄老遠了。
以上便是我這10個月的騎行體驗及評價,還請多多指教!
最後抱一抱大佬們的粗腿 @雷軍 @米家有品 @孫志超 @學寫作的喪失 @機智的娜娜 @張小凡 @我行我素 @小米水軍教頭 @不吐槽會死星人 還請指教
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我是米家騎記這款產品的設計師。
我原來在大行呆了十來年,後續創立了風行、風爍這些品牌,這些品牌的專利都在我個人的手上,也就是文章提到抄襲風爍的摺疊專利。
在2015年,參與的騎記的項目,設計一款適合城市生活需求的摺疊自行車,重新設計了一款摺疊自行車產品,採用了自主研發的一體主梁不摺疊的專利。
基於騎記這款產品的所有設計和專利都是我同騎記一併研發了,專利歸屬均屬於騎記。另外有些基礎的專利,也是由我授權給騎記進行使用了,不存在的任何抄襲的問題。
摺疊不外乎就只有兩種
一種是主梁摺疊,如果按照帖子部分用戶的說法,大家全部都抄襲大行了。
一種是主梁不摺疊的方式,有縱向和旋轉的幾個方式。兩款產品全部我設計的,但是裡面的差異點是完全不一樣的。
針對這個產品,不能簡單的通過摺疊轉軸、鎖扣的位置相同來說兩種摺疊方式是抄襲的。
裡面的研發投入是巨大的,旋轉的專利在14年就發明了,縱向的是在騎記研發的時候才出現的。
各位在評價說哪款摺疊方式更好,這邊只能米家騎記的產品為了考慮更好的產品強度和電池內置技術,在車架內部做了不少的創新。很多的測試驗證數據,這邊就不方便透露,牽扯到核心技術。
在米家騎記上做這款產品,是將原來傳統自行車行業的人才同電子精密行業的人才集合才研發出來了,比起原來風爍的產品,這個的難度大的是超乎想像,改天騎記的老大會來講下這個產品的研發歷程。
感謝小米、感謝騎記,一起來做出一款真正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好的自行車產品。
最後,如果大家有疑問,可以直接在評論上留言,我或者騎記團隊的工程師會來回答。
哈哈,這個帖子也好熱鬧,我從騎記創業的角度,來說下這個產品吧!
流水帳,有點長,各位多家擔待,硬體創業燒錢,入行需謹慎!!!
這邊,借這個機會來講講這個米家騎記自行車的誕生的前因後果吧,中間包含了種種的困難和挑戰吧。至於如何評價這個產品,讓實際用戶體驗後在來發表他們的看法吧。
騎記有幸在2014年9月份加入小米生態鏈的大家庭,專註於自行車方面的產品。
剛開始的想法很簡單,就借鑒下小米手機的電商模式,定義好出一兩款好的自行車產品投入市場。市場上好賣的是山地車和公路車,我們就一樣來一款用足夠競爭力的配置和價格來推向市場,粗暴的理解就是一樣配置一半的價格。想法是簡單的,但是這樣的方式真的是符合商業規律嗎?馬上出來的『干它一半』,傳統行業的價格屠夫先來了,這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嗎?
如果我們步他們的後塵,就算有小米的牛逼通路,核心的競爭力在哪裡,捷安特、美利達、喜德盛,這些分分鐘披個馬甲他們也能做到,至於所謂的那些智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這個是時候深深的意識到,進入自行車這個行業,想明白要幹什麼,選擇什麼產品是很重要的!!!
015年的春節前,我們完成了山地車和公路車的設計稿以及產品的規格表,感覺有點迷茫,總是感覺沒有想明白,配置和產品的預計價格沒有辦法得到一個平衡點,另外就算加上所謂的智能我們能夠跟捷安特、美利達有多少的競爭力,在他們面前還是一隻螻蟻。
我們荷蘭的顧問Han goes先生諮詢和交流,傳統的運動自行車市場已經是殺紅眼的紅海市場,你們進來能夠有什麼優勢,歐洲品牌都在往帶電的方向考慮,你們怎麼還不去考慮。『Pedalec is Future』,我在中國上海有個樣品,你們可以去試試看看,然後在來做決定吧。
BH的產品,詳見BH官網Bike ebikes BH NITRO CITY
在15年2月14日情人節,我在上海騎到了採用TMM力矩感測技術的原型自行車後,價格在1800歐元。輕輕的踩上一腳,自行車自然的放大了你的踩踏力量,在城市就像條游魚在路面輕鬆寫意的穿梭,唯一缺點就是太重了,25公斤。玩了十來年的自行車,今天才騎上這個好的自行車,國內現在沒有,是不是我們用我們的努力讓這個產品能夠帶給國內消費者呢?當然,如果在中國城市這個產品還是由很多的不足,是否我們重新設計一款這樣的自行車呢!方向有了,那麼就趕快開工吧!
在城市生活中,我們需要一台能夠同城市生活兼容的自行車,好看好用是第一必須點。我們的理解就是要有顏值、要輕巧、便攜易放。大家的一致決定做一台16尺寸的帶摺疊功能的城市自行車。
我們的自行車的設計師何響明,大行十來年的設計總監,可以說摸了十來年的自行車以及摺疊車,有無數的專利。針對這個產品設計了一個全新自有專利的一體主梁的縱向摺疊專利車架,摺疊的功能有了,加了一堆電東西,干涉等等問題要注意,顏值也要高一體性要好,例如做個內藏可拆裝的電池系統,為了不要像其他的車子外掛個電池包,好像炸藥包一樣的複雜!
2015年頭CNC的產品樣品
剛開始考慮電池內置,不可更換,被團隊自己否決了。
為了一個思路,於是我們擴大的車架主梁的直徑,將電池PACK組設計成圓柱體內置在主梁內,讓整體的一體性更好。傳統機械的3mm的加工誤差供應和電池組的配合需要保證抽插平順緊實,必須又是可以大批量生產的工藝,只能說是相當相當的困難。車架焊接的熱漲冷縮造成的管內的圓周變形,搞得工程師們焦頭爛額,在小米生態鏈的同學、工廠工程師和騎記同學的努力下,還是完美的達成了。
有的人會說,這個車同何總原來設計的產品有點類相識,等你們拿到車子就明白差異會有多大了!在前叉後叉引入的汽車鍛造的技術工藝,全部採用1600噸的鍛造機器進行一體成型鍛造加上CNC的精細加工。實現的傳統鋁合金加工工藝的突破,更好的剛性和流線線條造型。熱處理技術是核心秘密,反覆的熱處理方案,硬力分布測試,高強度的機台驗證,只能說想死的心都有了,足足三個月才將量產測試通過!舉個例子,採用鍛造的友商前叉需要做到1.2公斤來保證品質,我們能夠做到xx公斤,這些都是核心競爭力!其他採用抽管壓管技術的車架製造,就不說了,為了外觀的美觀,我們死扛pass了。
待續,持續更新!!!
看到有人質疑關於涉嫌設計抄襲,首先呢:
1、有人看出米家騎記摺疊自行車與風爍摺疊自行,在車架設計上有關聯,贊一個,懂行的同學還是不少的;
2、但是,不了解具體的事情緣由就隨便指責別人抄襲,這不合適;
說一下我了解的情況吧:
1、風爍摺疊自行車的設計師,是何響明,他擁有近20年摺疊自行車設計和工程經驗,他從大行離開後,自己創辦了工廠,並研發了自己的品牌,風爍(Fsir);
2、2014年10月初,我和騎記小夥伴們,在風爍的深圳工廠何總辦公室里,看到了縱向摺疊樣品車——這就是米家騎記摺疊自行車的最初原型;
3、是的,何響明,就是米家騎記摺疊自行車的設計師;
3、何總在設計米家騎記摺疊自行車的時候,根據小米和騎記對整體的要求,在其原有架形的基礎上,做了很多新的突破。譬如,前叉和後叉都採用了一體鍛造技術(汽車行業),五通位置也重新梳理,上管管徑採用圓形管且直徑加粗為內置電池pack提供空間,等等… 一步步滿足我們的整體設計更簡潔,更輕量等各種(變態)需求;
4、為了避免任何可能的知識產權風險,騎記買下了此設計和相關專利;
最後說一下這款產品:
最早跟騎記團隊頭腦風暴摺疊自行車的時候,騎記的荷蘭顧問,首席技術工程師,Han Goes 先生提出「Pedelec is future" 的觀點,經過多輪內部大討論大PK,這一觀點贏得了包括設計師在內全體的一致認同。
經過了14個多月的努力,騎記成功將荷蘭最優秀的技術引進並改進驗證,巧妙融進現在大家知道的米家騎記電助力摺疊自行車裡,並展現pedelec的更多可能性(譬如功率計功能)。
有朋友試騎了這個車子,這樣評價:
如果當成代步工具,它能讓你更省力;
如果當成普通業餘鍛煉工具,它比其它自行車提供更多信息;
任何時候騎起來沒心理負擔;
細節考究顏值高;
對從來都沒想過純電動車的人來說,米家騎記電助力摺疊自行車是個不錯的選擇。
--------------------------------------
利益相關:小米生態鏈產品總監,騎記項目負責人
對產品不是很了解,但是看好助力車這個行業。這應該國家政策下的特殊產物。好多城市道路基建不完善,禁摩限電應該不止會限於深圳這樣的城市,未來二三線城市可能也會採取相應措施。助力車是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便攜性和靈活性也比電動車好許多。不至於沒電推著走,還可以放在後備箱內。
第二點就是自行車雖然可以鍛煉身體,但是作為交通工具效率太低。並且受天氣地勢等因素影響比較大。(比如逆風)有些城市在山區,騎自行車多有不便。道路稍稍有點坡度會比較吃力。強行用力,可能會損傷膝蓋。作為交通工具助力車的優勢比變速自行車好很多。同時還可以拓展智能功能。公共自行車完全可以做成助力版,可以極大的促進山區城市公共自行車的普及。
不過助力車短時間不會替代自行車和電動車,而是滿足一部分人需求的產品。
這算是第一篇實際使用的小測評吧。
謝謝各路人士邀請回答,今天獲邀參加亞洲戶外展,卻偶遇上小米的最新自行車。發布會到今天剛好第八天,全網都沒有多少有價值的測評,小弟我作為自行車業界的測評師一枚(曾供職於美騎),乾乾老本行,也為大家好好介紹一下這台車子吧。
車子就是一台粗管版本的風爍,它有著風爍的一切優點和缺點。
這個就是風爍,他們的結構是上面高票答案的老前輩做出來的。
這個結構優點,輕,摺疊迅速
缺點還是不少的,最大的問題受力位置集中在坐管,久了就會用框量,也就是鬆了,有各種異響問題,還會坐在車上有種鬆鬆的感覺。其次是沒有了後上叉之後,只有後下叉支撐會發軟。腳力好的會感覺比較明顯。
可喜可賀是他們終於用了加入了軸承做轉點,耐用度大大提高。
做工方面還是值得稱讚的,後下叉嶄新的模具。預留了擋泥板安裝位置(忽略那醜陋的扎帶,工程車哈)
頭管位置只用了最普通的焊接一體頭管,沒有採用流行的強度更高的3d一體鍛造(出於成本考慮吧)。
加了一個小小的穩鏈器。
整根管子裡面挖空了,放了20節松下2900毫安時的電池,電池組看上去可換。上圖來自騎記負責人朋友圈哈。
集成了前後燈,做工很贊。亮度白天看不出來。
電機和普通的電動車一樣,高速電機,250w,夠力氣爬很陡的坡了。配合tmm力感測技術,體驗不錯。(下面會寫)
結城市車常見的
城市車常見的Shimano內三速變速,免維護,三檔速度夠用。後剎車採用羅拉剎。
順便說說前剎車,長臂c夾的方案。
再配合一套不知名的帶鈴鐺剎把。(剛剛騎記負責人告訴我,是彥豪最新玩意,蠻貴的)
能顯示行車數據的碼錶,做工和顯示效果都很棒,大太陽底下也能看得清。
來自app的截圖,奇怪的是,沒有接入騎記的app,而是直接做了一個米家騎記(當然他們有公路車嘛),app能顯示基本的騎行數據和記錄(謝天謝地沒有做什麼社交之類的功能)。當然等日後更新更強大。
到這裡,給幾個數據:續航45km,重量14.5kg,再結合上面的所有圖片,其實真正懂車的人已經懂了。
以下是我個人感受總結,可能是片面之詞,僅供參考。畢竟是一邊喝酒一邊寫,南京推薦the bottle bar和pluto,都很贊
今晚前奏先是bowmore做基酒的peat味high ball,等下來一口ardbed 鱷魚,單麥芽愛好者來私信加個好友
?????????????????????
醜陋的分割線
小米嘛,有米粉,有米黑,我自己用小米產品也多,價格屠夫的稱號還是最貼切的。但是這次2999元屠刀下去的竟然是助力車這麼小眾的品類(我感覺平衡車和無人機的用戶群比這個大多了,歐洲老外估計要扶著牆哭慘了,人家同配置技術起步都是一兩千歐)。
在展館空曠地方,持續騎行了接近10分鐘,繞圈方式騎,身高175,這兩年因為忙沒多少鍛煉。豐富騎行經驗。以上是測試條件。
騎行感受
首先上車,175的個子明顯覺得車頭矮了,一體不可調高度的頭管,目測高度頭管高度42cm(到根部),註定和比我高個子的朋友緣分不夠(應該說14寸小車都很難有緣了),這段緣分強求的話,短距離騎行沒問題的,長距離騎行傷身(和騎女孩一樣,不合適的趕緊散了吧)。第一腳下去,我微微笑了,哥我可是騎過100+款各類型車的小夥子(得益於我自己是發燒友又做過自行車媒體和一直堅持跑各大展會),其中電動助力起碼有10+款,這台車的電動助力來得如絲般順滑。要知道這個小輪徑車大牙盤齒比,最辛苦最耗腿力就是起步。得益於最頂尖的電動助力技術tmm(具體請問谷歌,別問度娘,小跑兩部問問微軟bing都好)這台車不會有傳統那種助力車的電動介入的突兀感(也就是「沖」一下的感覺)。然後一直提速到接近時速23左右,助力的感覺就消失了,保持這種腳力一直踩踏,你會有感覺自己就是正在用這個腳力踏出這種速度。再加力踩踏,電動助力再次悄無聲息地介入來幫助提高速度。
基本騎行感覺最贊的就是助力部分。
但是有一個小問題,可能是我對剎車要求高,從看到羅拉剎+長臂v剎的剎車組合就覺得不靠譜,確實也不盡我意。高速(30時速左右)下剎車力量不夠。為什麼不用v剎呢呢呢(還輕點)。
其他app智能部分不夠時間體驗,但換個角度說,不會真騎助力車鍛煉吧???
騎行感受其實就如一台「作弊」了的大行412,感覺有鬼在推你(國產助力車是猛鬼,這是溫柔的小倩),而且很舒服地推。因為電機介入,車架軟不軟已經感受不出來了。
?????????????????????
繼續可恥分割線
其實我作為我朋友圈裡面懂自行車的人,身邊起碼20個朋友問過我:這車值得買么?
要不,我們就從值不值得買這點出發吧。
首先,這車2999,分析你的經濟能力和這玩意佔據的體積(摺疊後體積還行,但不如傳統412),都沒問題繼續向下看。
我分析問我那幫朋友,有兩波人會有興趣買這個車:有汽車一族和上班通勤族。
有汽車一族,他怕堵車,或者停車場離家太遠,放一台這車在尾箱。
我的結論是比較不合適,因為摺疊後的體積的體積比較大,完全佔據了車尾箱空間,而且30斤的重量,蠻花力氣的
拍了個摺疊小視頻,截了個摺疊圖。
我自己也試過上班騎車(我公路摺疊山地死飛純電動車都有),在市區騎車停停走走,起步那一下其實是最麻煩又浪費力氣,助力車是最完美的
解決方案,配合如絲般順滑的電機介入,騎車上班不花太多力氣又不用堵車或者到地鐵打喪屍,一天來回不用充電(45km開外上班的除外),慢慢騎還可能不出汗,女孩子也能輕鬆駕馭。
喝得差不多,寫不下去了,哈哈哈。
總體來說,2999的售價,一如小米的風格:買到就是賺到,但是買這個,是不是真正自己需求呢,還是偽需求呢(平衡車通勤,無人機拍風景什麼的),想清楚先咯,反正我現在喝了酒,手可能一滑就訂購了。
其實我跟騎記的聯合創始人很熟,我跟他打了招呼,說:我可能要比較中立去寫你們家產品哦。他說:儘管寫吧,不然我們怎麼進步?
憑這句,你們儘管買買買吧!這玩意是一幫對自行車很有愛很執著的人打造的!具體看他對本問題另外一個答案。
終於可以盡情喝酒了,手機碼字,寫了足足一個半小時,累死了,有什麼留言評論哦!
歡迎喜歡自行車,單麥芽威士忌,飛鏢,精品咖啡,手工皮具的小夥伴來勾搭哈哈哈哈。。。(就喜歡知乎隨心所欲的寫寫寫,沒檢查錯別字,見諒)
每次看到有人出電動車就想發燒,想剁手。
然而依然無法解決電動車最大的問題:防盜。
一想到這個問題,頓時就退燒了。
雖然這個車不是電動車而是助力電單車,但在防盜這個問題上恐怕與電動車沒本質區別。
我車後備箱現在依然常備了一輛摺疊電動車,但很少敢拿出來騎,因為它一離身就有被盜的風險。
怎樣讓人放心的使用呢?
記得從鎚子手機推出碎屏險開始,各手機都開始搞意外險。從那以後我才敢真正的放心的使用手機。而我至今使用的兩款手機已經申報過了四次碎屏險。顯然這個保險對我是真實有用的東西。
如果電動車能推出全車盜搶險,在我心目中這恐怕就是最大的進步。也許,只有這個保險才能讓我放心的使用電動車/電單車吧。(有關該盜搶險的可能運作方式,我寫在了評論中)
創新,為何不能往這個方向考慮呢?
--
就這個車本身來說說吧,從宣傳圖片看這車沒有擋泥板,所以但凡遇上一灘水,你的衣服褲子都毀了。納尼?
以上就是一些建議,當然你們認為是黑也可以當做是黑。小米新品,必答。
電助力自行車,有的廠商命名為單電車,我也有一輛這類產品。這類產品是面向未來方向的,目前看也不會迅速佔據龐大的電動車市場,但越來越受國人消費者重視的產品。對於本款騎記QiCycle電助力摺疊自行車的評價,由於還沒見過實物,以下評論僅僅從目前獲得的信息著手。
一,定位。這是一台「不動腳不會走的車」,大部分國人對於電助力自行車是不甚了解的,很多人想像成為就是電動車。而實際上這類產品在發達國家儘管價格不菲,但很受歡迎。這是一種走在自行車和電動車之間的車,在你需要的時候電機介入推著你走。論通勤效率顯然不如電動車省事,論鍛煉效果也沒法和自行車相比。作為本車的廠家騎記來講,第一款是2W元的高端公路自行車車,第二款也是在國內受眾面還在開發中的電動助力自行車,顯然是不走尋常路,更是在做開發和培養用戶群的傳教士身份。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城市裡的小資文藝一族,對於單電車的喜愛已經不再那麼藏在心裡了,我想米家這款電動助力自行車也是瞄準了這類人群。
二,設計。首先本款是智能的單電車,從去年開始,一股智能風席捲了自行車行業,各種新立品牌接連發布智能自行車、電動車產品。作為小米旗下品牌米家,顯然不智能都不好意思了。因為我有同類產品,對於智能的感受也更加明顯,一切「為了智能而智能的智能都是耍流氓」。為了實現智能用更加麻煩的必須打開手機app才能操作(甚至啟動都要打開app點走),這不是智能,這是人為的添加麻煩。好在米家騎記單電車木有這樣,所有智能功能只是拓展的,而基礎功能不需要app都能使用,太棒了。還必須看到的是這是一款摺疊車,摺疊的好處便於攜帶,這也和目標用戶定位有關:這是面對的城市年輕小資文藝一族,他們上下學、上下班乘地鐵、公交,方便上車;他們家住高層方便進電梯。然而從整體設計來講,沒有太多的博人眼球和噱頭的設計,也不是中看不中用的復古設計,是實用、科技的複合體。
三,定價。這是最為關注的方面。我看了正常直播發布會,彈幕的猜測價格從299到5999都有,而且很是均勻的分布。這是說明廣大潛在用戶對於這類產品的了解還是不深的,因為國內相應產品很少,國內整個產業也剛剛開始。相比友商輕客剛剛出了一款類似的摺疊單電車,定價3880元;而發布會上列出國外一兩萬的競品沒有啥參照價值。但總體來說,價格相對不錯,因為每一處堆料的成本都擺在。什麼?雲馬(不是馬雲)mini新款定價1888起?那貨是最高載重75kg的童車!
四,品牌。顯然,這次掛的是小米自家的米家logo,說明這是小米自己的團隊深度參與的產品(不同於掛自家品牌的R1)。米家牌的顯然是米家式的定價,按照米家電飯煲的實例經驗(明明是1499等級的產品,以為發布價1299,最終來個999),定價絕對是為了推廣、少求利潤的友情獲得。米家是繼承自小米,是志在重新定義國貨的品牌,不同於傳統國貨的設計和品質,以良心的價格佔據市場,同時推動原本僵化的行業跳躍式發展。掛米家logo的單電車,說明小米極度看好未來這個市場,或者就是非常願意在國內推動單電車的生活方式。
五,我的觀點。說實話,3K的電助力自行車,還是有點貴,因為國內消費者早就習慣了更加廉價的自行車、電瓶車,儘管這些大部分都是劣質貨。然而之前同樣因為這個思路覺得稍貴的799智米風扇,眾籌卻火到爆,這輛車的眾籌截止目前已經達到600多台(答主回答時)。說明太多的人開始厭倦了這些傳統行業里劣質的產品,也開始看到小米和生態鏈企業產品的品質和性價比。然而相比人人用、家家有的電風扇,單電車需要成氣候不會就是眼前腳下的事情,必須一個長期的培養和發展才能讓更為廣泛人群的接受、喜歡、離不開。對小米和騎記來說,該做的就是把產品做好、價格定得良心,並不斷改進,其餘的都交給時間吧,畢竟時間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已更新】首先我先講一下電子助力車的基本情況,昨天我也貼幾個鏈接,比較清楚的介紹了幾種實現電子助力的方法,這裡傳統的「微型」電動車包括那些改裝的電動摺疊自行車不在此討論的範圍,因為還是傳統的電動車。然後我記得電動助力自行車最早13,14年在歐洲開始出現,15年國內廠商包括國際傳統運動自行車品牌開始井噴式發展此類車型。
?
在市面上如此眾多的電子助力車中,還是分為好幾種,第一就是這次騎記所介紹的力矩電動助力
?
同樣的力矩電動助力目前市面上的產品有三類,前置電機也就是騎記所用的這種,後置電機基本上和前置電機並無太大差別。這裡要特別介紹一個中置電機
?
這是一個一體化解決方案,最為代表性的就是博世中置電機,
?
此外雅馬哈公司的方案去年也被很多公司採用,最為著名的就是giant的產品
?
提到giant的電子助力車,高端的採用了中置力矩電子助力,低端的一部分車型並非力矩電子助力,而是傳統的速度助力,所以價格也比較低。談到中置電機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來說,更加適合歐美對於電子助力車型的需求。歐美電子助力車型還是以運動山地自行車為主要方向,尤其是對於傳統運動自行車廠商來說,因為山地騎行中陡坡較多,路況較差,引入一個電子助力可以很大的提高騎行樂趣,可以吸引更多的愛好者,降低體能等因素的門檻,而通勤車也主要是一種技術移植。當然我也很慚愧,這次騎記發布會上提到的競品車型我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兩個品牌
?
由於中置電機動力直接傳遞到中軸,這樣的話對於騎乘者來說感覺會更加的直接,並且普遍可以輸出更高的功率(但這會不會帶來更大的鏈條磨損甚至斷裂就不清楚了),尤其是對於運動自行車來說,操控性等等都會更加好一點,整車設計改動也會更加簡單一點,基本上只需要對車架的五通部分重新設計就行,後叉後變速輪組都可以使用傳統的設計和產品,通用性比較好,也避免了出現為了助力而助力的尷尬,畢竟助力只是錦上添花的功能而已。談到這裡就不得不講一下很多消費者一直在問純電動能跑多久還有就是為何不買小牛這種純電動車,我只能說這些產品定位完全不同,可能國內的經濟發展還不夠,和歐美生活方式有差距,在國內各大城市逐漸限電限摩的大背景下,一款騎著不會太累的自行車一定會越來越被人們接受,關於電機限速20這也是國家規定,自己騎超過20肯定沒問題,但電動的肯定會有所限制,畢竟自己騎和純電動上路個人的安全意識都會相差很多。我覺得騎記這款車的定位就是那些還想騎車上下班,但又不想騎的太累所以對騎車有些顧慮,又不想要傳統電動車那麼笨重的人。回到力矩電子助力上,中置電機主要被博世和雅馬哈壟斷市場,上次也看到了馬牌以及一些國內的廠商提供了中置一體化解決方案,但是否是力矩感測技術不太清楚。輕客和騎記算是為數不多能提供如此便宜的力矩電動助力自行車的公司。另外雲馬這類的還是通過傳統的速度感應來做助力,體驗較差,雖然說加入了陀螺儀對坡度進行識別助力,但我對陀螺儀識別的精度保持懷疑。關於續航,發布會劉德也說了,友商那種七八十公里測試方法不同,基本上也四五十公里,所以你們對比一下電機功率和電池大小即可(要對比wh,不會算的回初中重讀)
?
我覺得騎記這次挺難能可貴的就是把電池組內置,上圖是specialzed turbo,至少比giant那幾個外掛一塊很大的電池好看很多了。作為一款摺疊車,這個摺疊後的體積算是比較大的了,但發布會上也沒有看到關於結構補強方面的介紹,希望能有了解的人來講一講。由於電動助力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目前推廣也比較慢,很多廠商的產品哪怕在歐美也不過是車展上展出而已,對於銷量都沒有抱太大希望,所以這類產品的資料也比較少,就先說這麼多,之後如果可能還會再更新。純手機碼字,排版錯別字見諒
================================
我先貼幾個鏈接,來自於美騎,基本上把目前市面上的助力車的幾大解決方案講的比較清楚了,可能明天我再更新一些別的東西,其實這個產品深挖還是挺有意思的http://www.biketo.com/mobile/#detail/38/27228
http://www.biketo.com/mobile/#detail/38/27362
http://www.biketo.com/mobile/#detail/38/27604
內三速 摺疊 電助力
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車我一倆都沒找到。
果斷買一輛。
到手再評。
到手了。
小區騎了一圈。
恩…爽…但是有幾點
1.找了半天才發現app綁定自行車需要掃的二維碼在箱子上。
2.沒有腳撐,雖然我大致明白fashion的自行車都是沒有的,但有時候確實需要老土的東西。求出官方的腳撐。
上面已經有太多行業和產品分析了,辣眼睛~我來說說親身體驗的感受吧。
首先,騎記是一家廈門的公司,我和他們的老闆員工接觸後,特別喜歡他們做產品的理念,人也都非常的踏實有想法。我很喜歡這家公司,由於在廈門我老家,所以,真的很讓人動心的想加入他們好嗎?!!!
其次,騎了近一個月這輛車。先從回頭率來說,引來太多路人的側目和關注,某個階段我都特別擔心成為別人的焦點,導致產品提前泄露而停騎。路人並不了解車子信息,吸引他們的必然是外觀,所以你知道騎出去是多拉風的一件事了吧。其次,記憶中我大概從初高中後基本上不騎自行車的,但是這輛車讓我有種愛上騎行的感覺。為何?酷啊!不僅外觀酷,功能、體驗、細節很多地方被打動。舉個栗子:夏天手心愛流汗,更別說緊緊握著自行車把的時候,但是騎記這款車車,握著車把的時候不僅彷彿握著初戀的手,而且還很舒服不流汗。
今天看到推送,簡單答一下。米家這個牌子從電飯煲就能看出來,本身就沒打算走量。基本上就是muji的思路,但是會便宜一些。針對的用戶也是那些已經是高端或者需求高端品質生活但是囊中羞澀的。功能像似但是價格更低,對於前者是性價比之選,後者的話是體驗生活的少數幾個選擇。
回到這個車本身,它面對的就是想花兩萬買一對有些人屁用沒有的自行車的人,那些想買電動車的每天要著急趕那個半小時去上班的人?或者是買個山地車騎行鍛煉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東西了,就跟不會花一千買一個電飯煲一樣。
所以米家這個品牌啊,定位就是那些有些小錢想亂花的人,就像有的人覺得買muji的人傻一樣,雖然我目前也接受不了muji的價格吧。
以前雷軍說,自己想讓每個人享受科技的樂趣。
現在的米家呢,差不多就是讓普通人可以享受生活的樂趣吧。
以上
車子已經收到!
1、整體感覺:騎行舒適順暢,各部分匹配良好,車架剛度優良,騎行的時候幾乎沒有異響,國際水準的精工細作,體現出很深的產品設計理解力和對工藝的把控力,堪稱誠意之作。
2、續航距離、電池及充電:到手電筒力剩餘81%,充滿電之後騎行了兩天,第一天續航13公里,第二天續航30公里,電力顯示剩餘43%,經過幾次騎行,比對了網上的測試,我認為實際助力騎行的續航里程在50-60公里之間,超出預期。
電池採用20節松下鋰電池,工作電壓36V,應該是10串2並,按照總容量推算單節容量應為2900mAh,實測充電器峰值功率85瓦左右,3小時充電時間應該是靠譜的。
3、針對人群和使用方式:此車整體定位是以低維護度為基礎,有接近運動自行車的騎行體驗,針對的目標人群應以重視騎行體驗的科技愛好者,適合中短途代步、鍛煉,摺疊之後也可以放入後備箱攜帶。
4、摺疊設置:此車的摺疊機構為縱向摺疊,摺疊前需放鬆兩個緊固扳手(一個在座管導軌端部,一個在中部,然後將將座管拉出,只留約10公分長度在座管導軌內(有橫線標識),鎖緊座管並提拉車座,用腳輔助推後輪即可摺疊,然後摺疊頭管把橫,最後將座桿降至最底部,鎖緊完成摺疊,摺疊技巧掌握並不困難,但摺疊後的外輪廓並不緊湊(縱向仍然較長),擺放也不穩定容易翻到。
5、騎行感受:這是一款在國內少有的以力矩感測器為核心的助力自行車,這也是這車被關注的重要原因,此車沒有採用電動車常採用的電機後驅布局,這是因為電機後驅動布局和變速機構不兼容,此車也沒有運動自行車常用的變速機構,因為這車的定位並非運動自行車,採用這種方案更多是考慮這種變速器不需要運動自行車的變速技巧並且皮實耐用,幾乎不需要維護,但內三速的齒比變化過大很影響騎行的順暢度,而前輪的助力電機正好彌補了這個缺點,經實測,在二檔的情況下,此車有良好的騎行感受,適應大多數路況,助力介入在幾個模式下都很順暢自然,在踏頻90+的時候,時速可接近23公里,這個時速對非運動自行車愛好者已經足夠,但卻低於運動自行車愛好者常用的巡航速度,為此需要變速到三檔,但在三檔狀態高速行駛助力功率已經被限制(法規使然),加上寬胎和小輪的天然不足,25+的巡航時速很難保持,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遺憾。
9月3日升級了新的國際版固件,3檔的時候也可以保持25+的巡航速度,騎行體驗良好,不過功耗增加,續航距離有所下降,如果喜歡當菜車那樣慢悠悠的騎行,國內版固件+二檔騎行應該是最經濟的模式。
結合Fitbit HR的功能,科技感爆棚!
問題:
1、打開控制面板需要等待初始化完成才能準確顯示功率(不知是總功率還是助力功率還是蹬踏功率),否則此項顯示一直是0,但不影響助力的輸出。
2、由於摺疊時需兩次抽拉座桿,加上前輪的泥沙可能濺到座桿的底部,雖然導軌採用塑膠零件,但劃傷仍難以避免,我的車座桿上已經出現劃傷的白線。
3、網上第一批用戶對沒腳撐罵聲一片,雖然對我這樣的運動自行車愛好者來說無所謂,但對菜車用戶來講這如同吃泡麵不給筷子,意見大了去了。
4、沒有通用的附件介面,不能簡單安裝打氣筒、水壺架等附件,多少是不方便。
5、最近感覺踩踏異響明顯,似乎是腳踏部位發出,但更換了腳踏問題依舊,跟騎記的400電話聯繫,美女客服只是讓旋緊腳踏,並不能提供什麼有意義的幫助,最後讓我聯繫當地的特約維修,和特約維修電話聯繫,對方比較肯定的說這大概率是中軸的問題,讓我找時間去維修。
感謝特約維修點師傅專業熱情的服務,故障確實是中軸鬆動造成的,調解之後問題解決。
6、前置貨架已經收到,安裝也算順利,但由於沒有安裝圖,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安裝,提供的綁紮帶是卡扣式,雖然比彈性繩索安全,但適用性有些弱。
7、9月1日順豐提醒,我有一單快遞從常州發出,不知是什麼東東?
貨品收到,是一個杯架,並非通用產品,只能固定在前置貨架上。
8、APP功能過於簡單,都是些最基礎的東西,如能提供蹬踏的功率曲線和速度曲線等分析功能就好了。
9、售後不知找誰具體負責(說明書上貌似沒專門的聯繫地址,網址和售後電話,只能統一聯繫小米官方客服)。
已經購買。
今年初買過一輛美國大行的摺疊自行車p8,國行價格2999。看到小米的自行車發布,忍不住又花2999同樣的價格買了一輛。我恨小米為什麼不早點出啊,害我多花了3000。
小米自行車最讓我心動的有以下:
外觀:非常小巧,漂亮,摺疊的設計比大行還要合理。電池隱藏,旁人根本看不出是一輛電助力車。
附帶功能: 碼錶,手機控制,自帶前後燈。這些大行都沒有好嗎,自己另外買至少幾百大洋。
配件:義大利坐墊,禧瑪諾內變速。以上都是業內著名配件廠商。
核心價值:力矩感測助力。這個同類型的國外品牌都是上萬。
綜合以上,我覺得小米自行車好的不得了。另外之前買的大行想轉讓出去,價格2500,成色很新。
~~
8月9號更新。已經收到貨10天左右。
首先說說續航,跑了22公里,耗電30%,遠遠高於官方宣傳的45公里。期間大部分時間開啟平衡模式,小段時間開啟強力模式。可見小米謙虛了。
至於力矩感測器,有人說單邊感測器延遲什麼的,就實際使用來看,延遲幾乎感覺不到,腳踩下去剛一使力助力就來了。不過我覺得沒有一點延遲反而不好,因為太靈敏會導致安全事故,原因很好解釋,比如等紅燈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踏板,結果車飛出去了…後果不堪設想。
缺點:
車把高度不可調節,可能對有些人不方便。
沒有常規的水壺架、腳撐。
車架是鋁合金做的,硬度不夠,而且沒有腳撐,容易摔倒,一摔一個印,心疼啊!
摺疊方式跟大行很不一樣,需要把車座提起來,後輪在重力作用下整個旋轉180度並貼住前輪,經常貼不住,我都是手腳並用才勉強搞定。總之這個很考驗耐心和臂力。柔弱的女孩紙估計是沒戲了。
即便有以上這些缺點,我也不想用回大行P8了,因為助力自行車,真的很爽!
創建於 2016-06-24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這種結構的車架有三個問題,評價基於風爍spin 14寸單速車。
1摺疊後後叉強度靠座管套管提供,久而久之有框量和異響
2縱向強度比412都要弱,但重量比412輕
3摺疊需要半分鐘而且摺疊後體積比同尺寸大行要大,主要是長,因為摺疊的兩段,展開後是有重疊的,其他摺疊車架沒見過這個情況
小米生態鏈的東西不一定靠譜,但是米家品牌的一般都可入,現在是在強推這個品牌,可以說款款都是精品。
小米生態他又多了摺疊自行車,跟小米風格很像,雷總在介紹無人機時說過將無人機摺疊,減少空間佔用,便攜,這樣可增加可玩性,這個方向不錯
對我來說,這個車的競爭對手是代駕,代駕其實有點貴,還有安全隱患。這個車放後備箱里,出去喝酒吃飯看演出就不怕了。我已經在眾籌訂了一輛,家裡有三輛自行車,這個價格不算貴,到貨後再追加評價。
收貨後評價:騎了幾次,最長一次距離約50km,與普通變速車比,速度慢,助力介入順滑,噪音稍大,最大的問題是摺疊後體積仍然很大,而且不夠穩固,倒在哪邊都不放心,怕壓壞變速器或者力矩感測器。適合老年人。
從宣傳上看車子不錯,未來有可能去買一輛。理由就是摺疊車有的時候騎著很累,夏天上下班路上有點兒坡就出一身汗。 但是內三速是不是有點兒少?加了電機和電池,重量不輕啊
米家的這款車應該定義為電單車,這個概念我記得應該是雲造的邱懿武提出來的,泛指具有自行車造型,但包含電力驅動模塊的出行工具。核心的部分在於電機輔助騎行,米家的這款車是通過「TMM力矩感測技術」來判斷騎行者的踩踏輸出功率,進而決定電機的輔助功率。國內能做到這一點的產品已經不在少數了。感覺大家討論的點還是集中在產品外觀設計和定價方面。
我此前對這個市場做過一定的了解,第一眼看到米家的這款車,還是感覺耳目一新的,整體線條比較硬朗而簡約(雖然我覺得很難看),摺疊過後體積也適中,能直接放進汽車後備箱。價格方面,我覺得偏貴,但是如果能做到好的質保、售後等服務,倒也可以接受。目前這些互聯網品牌的電單車,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線下門店或者服務點缺乏。
下面是我對國內主流的幾款電單車的一個盤點,對比米家的車子,可供各位參考。
輕客
輕客團隊在2015年7月份推出旗下第一款 「智慧電單車」 TS01,之後又推出可摺疊的更小輪版本TF01。而就在本月,輕客TSINOVA在亞洲電子消費信息展(CES Asia)上發布全新TP系列智慧電單車及自行車功率計,並且與BMW i品牌達成合作,共同推動城市「4+2」(4個輪子提供遠距離出行,而2個輪子提供靈活方便的短途出行避免擁堵)高效出行體驗。
官方資料顯示,在使用過程中,用戶與輕客智慧電單車可以形成三種循序漸進的"人機交互"。第一種是自發感知,輕客智慧電單車通過以力矩感測器為核心的感測器,採集到騎行者對踏板的踏力、車輛轉速、行進速度數據,感知到騎行者準備起步、加速,上坡等使用場景;第二種是自動反應,當車輛感知到騎行者的意圖時,它會通過汽車級飛思卡爾晶元做出計算,經CAN匯流排技術進行傳輸,進而驅動電池電機輸出輔助動力;第三種是自主學習,輕客智慧電單車能收集用戶騎行數據,學慣用戶的使用習慣,並通過遠程升級的方式主動更新硬體及軟體系統,讓騎行體驗越來越暢快。輕客將這套演算法系統命名為VeloUP!威履智慧動力系統。「輕客」 聯合創始人兼 COO 杜磊稱,「每輛單車在出廠的時候,系統的參數都是一樣的,但根據不同用戶的騎行習慣調整後,一千個用戶,就有一千輛輕客單車」。
13 公斤重的輕客,搭載的是一塊 1 公斤的可拆卸鋰電池。在 2-3 小時充滿電的情況下,能夠提供 50-70 公里的助力距離。防盜方面,輕客將GSM +GPS 防盜模塊做成一個單獨控電的系統,內置於車身,並通過電池盒對其進行供電,能夠實時保證滿電狀態。在拆下電池盒後,其還能夠保持 72 小時的蓄電量,手機端的 app 就能實時查詢單車的位置。 App除了提供防盜、導航、騎行記錄這些常規的功能外,還能調節助力檔位,同時還加入了一定的社交功能。通過 app,你能享受到騎行路上的店鋪折扣、推薦等生活信息等服務。
BeginONE
BeginONE號稱「國內首輛混合動力智能山地車」,從外觀上來看,這款自行車和普通山地自行車沒有什麼區別,但是車架上的「水壺」卻大有玄機。這是BeginONE的電池,充電時長150min,續航里程可達45km。這一設計讓山地車搖身一變,成為了一輛電單車。
BeginONE的後輪仍然使用了傳統山地車的套件,利用鏈條傳動;而在前輪花鼓部分,內置了一台直流無刷電機,可以通過電池驅動輸出動力。這樣一來,既保留了山地車原有的外形,騎乘體驗,有能夠幫助用戶省力,快速便捷地達到通勤目的。動力切換方面,BeginONE需要「感知」騎行者的動作狀態,在腳蹬時電力系統才會助力。在關掉電力系統後,Begin One便成了一款增加了電機電池重量的山地車。車架使用鋁合金材質,整車重量為18.4KG,售價4999人民幣。
這時候你一定以為我會介紹配套的APP,但是很遺憾,沒有。創始人尹響林稱:「之前曾經做了幾版 APP,但還是想要先做一款用起來很舒服的車,後續再考慮加入有趣的功能,所以我們就把 APP 包括數據互聯的功能減掉了」是不是有點意思?
BESV
BESV是台灣達瑞創新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擁有Lion 、Jaguar 、Panther 、Cat四個系列。有別於大街上最常見的踏板電動車,BESV同時擁有傳統電動車的電池電機等部件,又擁有腳踏,曲柄、鏈條、窄輪等自行車部件。我們這裡將此類產品稱為電單車。
總結來說,BESV系列單車首先需要用戶自己騎行,但搭載的動力補助驅動系統(包含馬達、電池、控制器、扭力感測器與配套計算軟體等)可以算出驅動系統所需要的補助動力,由電池電機輸出最佳馬力,來輔助騎行。BESV將這套解決方案稱為Smart Mode,來幫助用戶實現自行車和電動車之間的平衡。
BESV全系產品使用的都是36伏索尼充電電池,250瓦的電機馬達,最高時速可達80公里/h,最大承重量100千克。創始人蘇開建曾帶領達方電子(台灣)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筆記本鍵盤製造商,他認為所謂城市通勤車,既要有炫酷的造型,又要能保證速度和效率,還要能達到運動和環保的目的。而BESV正好融合了上述所有特點,核心的Smart Mode模式能幫助用戶更好的享受通勤的樂趣,同時也是企業的技術壁壘。
最後,Lion lx1售價3.6萬人民幣,Panther1售價2.4萬人民幣,定位略高端。
雲馬
這是一家杭州的年輕團隊,但是來頭卻不小。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投資的第一個90後團隊,真格基金、銀杏谷資本、米倉資本都曾先後參投,產品由富士康代工。創始人邱懿武浙大出身,自身就是個設計師。
目前雲造產品線上有三款產品,分別是雲馬x1,雲馬c1以及雲馬mini,全部屬於電單車系列。x1是一款摺疊車,只能電力驅動;c1則保留了曲柄,腳踏,鏈條等部件,同時也可以使用電力驅動;而雲馬mini則融合了上述兩者的特性,可摺疊+電力驅動+腳踏力驅動,輪組變得更小,據稱摺疊後外觀體積僅為0.2立方米。在雲馬mini中還加入了發電花鼓設計,這意味著在騎行時可以進行能量回收,為電池充電,提升續航里程。
與besv類似,雲造在電助力方面也下了功夫。其自主設計的電機可以提供 5 種電助力騎行模式,從 0 到 100%電助力,同時將無電騎行時磁阻進一步減少。車內置有 3 軸陀螺儀和加速感測器,當遇到斜坡或逆風時,該車可主動感知用戶騎行過程中所受的阻力,為騎行者實時輸出相應的動力協助用戶騎行。
與小米不同的是,雲造很注重線下銷售渠道。邱懿武稱,目前雲造在國內的線下銷售點已經覆蓋了全國 100 多個城市,網點超過 600 家,今年年底將擴大至 1000 家。關於已經上市的 C1 的銷量,邱懿武表示目前累計出貨超 12000 輛,手上訂單超 30000 輛。
年輕團隊的發展道路中往往會遇到成長的煩惱,雲造科技在發布x1當天,就曾被曝出涉嫌抄襲。之後,所謂的被抄襲對象也推出了自己的摺疊電動車產品Stigo。
Stigo
從外形來看,Stigo和c1確實十分相像。在這裡我們不去討論關於借鑒或者抄襲等一系列爭議,只把目光專註到產品上來。Stigo整車重量約13公斤,支撐輪的設計讓用戶在打開或摺疊時可以自動伸縮,摺疊起來你可以將這輛車立在那兒,也可以像拉行李箱一樣拉著它走。Stigo用的是松下18650電芯,功率為250瓦,不需要拆下電池即可充電。制動方面採用的是前 V 剎後蝶剎的制動方式。
既然歸為智能出行工具,Stigo也內置有藍牙、GPS、GSM等模塊,可以連接自己的手機App用於監測車輛狀態、防盜、查看電量、同步運動里程等。目前Stigo擁有標準版和高配版兩款產品,售價分別為4999元和5999元,續航分別為20公里和40公里,最大行駛速度為25公里/時。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發現,原來這樣的摺疊電單車已經不鮮見了。比如接下來要說的這兩款車。
COSWHEEL
COSWHEEL有一個拗口的中文名字,叫做「卡西威爾」。首款產品A-ONE在今年3月份的香港電子產品展覽會第一次與大眾見面。展會期間便吸引了400多份的外貿寄樣意向書。創始人彭華順表示,A-ONE還在進一步優化當中,供應鏈也還在完善,目前還沒有實現量產。
COSWHEEL A-ONE的最大特點是摺疊和便攜,通過車架和小輪的設計處理,摺疊後的便攜程度宛如一個行李箱,可以隨時帶上公交、地鐵,放入汽車後尾箱。A-ONE的重量約16KG,稍微有些偏重,彭華順也指出:A-ONE的二代產品將優化產品重量。
關於配套的APP,COSWHEEL的想法是:要想讓APP的使用不那麼低頻低頻,首先要好玩,例如:有人喜歡將後燈改為閃爍模式;不同用戶根據偏好設置不同速度模式,另外再加上社交的元素進去。APP另一個功能是監測車輛電機運行情況,以BATTERY(電池)、MOTOR(電機)、CIRCUIT(電路)、DRIVE(驅動)四個要素實時感測車輛運行情況,當出現問題會發出警示信號並且提供購買配件維護的鏈接。
ONE MILE
「一英里科技」(ONE MILE)也是選擇在上海展期間帶來了旗下第一款智能微電摺疊車-- 「光環」(smart halo)。這算是兩年時間以來 「光環」 這款車的首次亮相。
我的同事retric曾報道過這家公司,關於產品介紹我就直接拿過來了。
光環是一款智能微電摺疊車,整車重量約 14kg,體積可裝入 SMART 後備箱,續航 35KM,有節能運動兩種模式可選,速度小於 25km/h,充電時間小於 3h。這款車採用松下鋰離子電池,電池內藏於車身前立管中,配備 10 寸充氣輪胎及前後輪雙碟剎。智能方面,光環採用手機 app+ 雲端 + 車的設計,同步連接 smart halo 系統,提供詳細數據展示、路線記錄、實時監測、自動檢測車輛健康,發送推送信息等功能。
以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小米5X的發布會上對友商的點評?
※用過小米的蘋果用戶對兩個手機有什麼感覺?
※怎樣才能買到小米MIX2 unibody陶瓷尊享版?
※小米為什麼不建立一個獨立品牌進攻高端市場?
※小米科技產品所獲得的工業設計獎含金量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