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英國公投脫離歐盟成功?
簡單地說,
幾個大佬建了個微信群,
互相發紅包玩,
後來進來一幫屌絲,
來了只搶紅包不發,
於是一個大佬就生氣退群了。
額不開玩笑。大致地分析一下好了。
什麼人希望脫歐/留歐?
我們先來看一下哪些英國人支持脫歐,哪些人希望留歐。
藍色部分是主體希望脫歐的地區,黃色相反。
大城市民眾更希望能英國能留守在歐洲。因為他們能從其中獲利,英國的本國大企業能夠在與歐盟國家的交易得利。此外,大城市的移民也希望能保留在歐洲,不希望移民政策出現緊縮。小城市和鄉下居民更多希望退歐,對比一下中國持保守思想的民眾分布,只能說大家都是一樣一樣的。
此外,老年人明顯比年輕人更希望脫歐。
沒有受過教育的人更希望脫歐。
川普比奧巴馬更希望英國脫歐。
川普的原話:(一如既往地直白
"I think it"s a great thing that happened, an amazing vote, very historic.
"We"re very happy. "
"People are angry. All over the world they"re angry. We"re doing very well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ssentially the same thing has happened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y are angry over borders, they are angry over people coming into the country."
值得一提的是,蘇格蘭更希望留歐(62%。。你丫就是要跟英格蘭對著幹嗎。。看好你們獨立,然後堂堂正正地單獨加入歐盟。
為什麼希望脫歐/留歐?
留歐派:上面已經說了一些兒了。這些人大都不看好英國能自己單獨搞好,眼光相對更重視長期發展。也認為英國脫歐後,此前的世界地位將更加一去不復返。此外,他們並不覺得難民問題是很嚴重的,因為難民大多數都是有工作能力的年輕人,會繳稅,會打拚。從長遠角度而言,更多樣化的英國更有利於發展。
脫歐派:這些人大都覺得歐盟的一攤子破事嚴重耽誤了英國發展,每年交給歐盟的數十億英鎊會員費也是划不來的。此外他們對於移民政策大多是保持和排斥的。畢竟歐盟規定成員國居民不需要簽證就可以移居他國,他們也不希望外來移民跟他們搶工作。當然了,他們也從來不傾向於出現一個大一統的歐洲。
脫歐派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共識:他們大都非常反感美國人干預本國政治。。(人心想你丫1776年說分手就分手,現在來管勞資分不分手?
這些都是從民眾角度而言的,那麼站在國家層面而言,英國對歐盟又有哪些不滿呢?
首先,英國很重視本國國會議會的立法權,所以當歐盟立法機關頒布一些對英國不利的歐盟法規時,英國必然會從中阻撓。此外歐洲人權法院制定的一些條款也是英國不樂意看到的,他們主張自主制定權利法案。
其次,英國主張自由經濟,他們很不待見歐盟官員對於本國經濟領域的控制和干預。英國一來希望倫敦能守住金融地位,二來希望能跟歐盟以外的經濟體搞自主貿易(比如中美。。)
最後就是移民問題了。英國抵制難民大量湧入,但是這自然是與歐盟的方針是背道而馳的。
所以說白了,就是看究竟是利益更大,還是負擔更大。當然不同的身份和三觀,處於不同環境下的人,對此的判斷必然也是不同的。從投票分布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歐盟是什麼?
歐盟由28個成員國組成,相當於一個自由貿易區。GDP總和超過18萬億美元,人口超過5億,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自前身歐盟經濟共同體誕生以來,通過一系列的公約創造了出了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法院等大量權力實體。
雖然各成員國保有自己的主要主權,但歐盟具有實施共同主權的權力,通過施行否決權來處理一些歐盟的內部矛盾。(英國就很反感這個。。
英國和歐盟的關係
1957年3月25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領導人在羅馬簽署了《羅馬條約》,標誌著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的誕生。英國拒絕加入,並針對EEC搞了一個歐洲自貿聯盟(EFTA),試圖主導歐洲經濟秩序,並對抗 EEC。(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1961年,獨木難支的英國向歐共體示好並申請加入。但此時的歐共體已經被法國所領導了,人家也不希望你英國跑來分一杯羹,於是戴高樂拒絕英國加入。
沒想到60年代末,西德異軍突起,嚴重挑戰了法國的領導位置,此時法國需要英國加入以從中制衡。而此時的英國已經處於強弩之末,迫不及待需要加入歐共體,於是1972年,雙方簽訂條約,1973年時英國正式加入歐共體。
1993年11月1日,歐共體正式更名為歐盟。英國一直反對歐盟的集權化,拒絕出讓本國核心主權。英國和歐洲的分歧體現在堅決不加入歐元區(保護英鎊地位),也拒不加入申根區(保護本國就業)。
英國一直反對政治聯盟建設,因為這涉及成員國核心主權的讓渡。歐洲一體化在安全防務領域的任務包括提升西歐聯盟地位、建設西歐獨立防務問題。出於應對國際形勢的考慮,英國與歐盟某些時候能在防務領域進行一定程度的合作,但雙方仍有根本分歧,分歧的實質是「大西洋主義」和「歐洲主義」的矛盾。
2013年1月23日,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如果歐盟不採取措施解決核心問題,英國將有可能退出該組織。」從此引發了脫歐大潮。
英國為歐盟付出了多少?
英國確實為歐盟交了不少錢,僅僅排在法國和德國之後位列第三,也是十個從歐盟獲取不如付出多的成員國之一。2014-15年,英國給歐盟繳納了88億英鎊之多。
英國從歐盟得到了什麼?
明面上的獲取,是歐盟返還的農業贊助,企業贊助和大學研究資金。看不見的是英國和歐陸國家的貿易往來、金融投資,以及在歐盟各國的就業機會。當然很多英國民眾是真的看不見這些的。
正式脫歐需要多久完成?
從投票到正式脫歐最快需要兩年,在此期間,英國將繼續履行歐盟條約並遵守相關法律,但不會參與任何決策,實際情況下,因為牽扯到各種重新談判,所以極有可能需要不止兩年時間。
英國脫歐會有什麼影響?
首先是英鎊會在一定時期內持續下跌。沒有了歐盟的庇護,持有英國資產必然被視為高風險。穆迪已經做出估測,英國經濟將會增長下滑並很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無法預測,英國的評級下跌將是可以預見的。標準普爾也認為脫歐可能會使英國的重要融通來源面臨風險(誰讓人家就喜歡動不動赤字呢。。。脫歐還可能會導致英鎊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的地位受損,從而降低目前的AAA評級。
其次是英國經濟將下滑。悲觀預計是GDP下降6.3%-9.5%,相當於又來了一次金融危機。即便最樂觀預期也要有2.2%。影響到英國經濟反彈的,就在於其多久之內能夠和其他國家簽署新的貿易協議。(趕緊來中國下訂單吧。。)
此外脫歐後必然有大量英國人失業,此前估計的是三百萬到四百萬人,目前預測會更多。(我在英國的朋友已經考慮回國了。。
英國脫歐對國際金融必然也會產生影響。特別是目前國際金融處於債務調整周期中,市場是非常脆弱的。英國脫歐將給這輪調整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最後,英國帶了一個壞頭,其他的國家很可能相繼脫歐。比如之前一直鬧騰的希臘和那些富裕的北歐國家。英國脫歐的影響遠不是希臘可比的。英國的退出將進一步削弱歐盟,甚至可能導致歐盟加速瓦解。
不論如何,英國脫歐必然會是世界史的一次註腳,而我們正在見證它。
===========
私貨一個相關答案:為什麼和歐洲面積差不多大的中國是統一的,而歐洲是分裂的? - 眠眠的回答
一句話評價:英國脫歐代表著「歐洲一體化」的挫敗,同時也意味著「反全球化思潮」的暫時勝利和「新孤立主義」的興起。
無論是美國川普和桑德斯的崛起,還是英國獨立黨在上次大選的上位,都代表著全球化過程的受害者——低教育程度、低收入的白人,終於不再沉默,發出了自己的怒吼。
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全球化浪潮,促進了全球範圍內的經濟繁榮,實現了貿易、投資的便利化以及人員和資本的自由流動。但全球化同時帶來也帶來了一些副作用,包括資本和勞動收益失衡、貧富差距加大、發達國家製造業工作流失等等。
資本的自由流動讓「富者更富,窮者更窮」的全球化弊端更加明顯。國民收入的分布朝著有利於超富階層的方向變化,中產階級財富縮水,底層藍領工人的就業機會流失到發展中國家,讓底層民眾感覺到自己成了「全球化的輸家」,對全球化產生盲目的抵觸心理,將自己的失敗歸罪於全球化和外來移民。
而退歐派這次的主要訴求就是「拒絕歐盟移民,奪回英國的邊境」。失業工人不會去管退歐會讓英國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他們只能看到歐盟移民搶走了自己的工作。
失去製造業工作的憤怒底層白人,開始回憶起80年代即使高中畢業,也可以憑藉自己的勞動取得不錯的收入,進入中產階級的美國夢承諾。他們將自己的怒火發泄在全球和區域一體化身上,責怪是外來移民和跨國公司的貪婪搶走了自己的工作。
反全球化思潮擴大了民粹主義的市場,歐美各國的政治形態開始發生極化,極左和極右的意識形態開始登場,但都反對全球和區域的一體化,反對外來移民。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左派的桑德斯還是右派的川普,他們的競選都帶有鮮明的反全球化色彩:桑德斯要求佔99%的人民應該奪回由1%的巨富控制的「公司制美國」(Corporate America),而川普則主張對來自中國和墨西哥的貨物徵收超高關稅,防止他們「在貿易上掠奪美國」,他們都反對TPP、TTIP等貿易協議。
QA環節:
Q:英國為何要舉行公投退歐?
A: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在上次大選時,為了提振選情、分流英國獨立黨的選票,提議進行退歐公投;同時卡梅倫也希望以此作為籌碼為英國在與歐盟談判時獲得更好的條件。贏得大選後,卡梅倫推動保守黨通過退歐公投法案。
Q:退歐派的主要訴求是什麼?
A:控制歐盟移民、獲得英國對政策的完全自主權、停止補貼東歐窮國。
Q:英國退歐的影響?
A:短期內面臨大幅度的金融波動,英國在退歐後可能面臨新一輪經濟危機;退歐的長期影響有限,可以預見英國將追求類似於瑞士、挪威的歐盟夥伴國地位,在人員和資本流動、貿易、交通等多個方面達成雙邊協議,對沖退歐風險,而沒有英國的歐盟可以進一步推進一體化進程,推動經濟一體化。
-------------------
卡梅倫玩砸了。對內用公投撈選票,對外用公投撈利益,結果好不容易和歐盟談好了deal,英國自己卻退歐了。
今天英鎊兌美元從公投開始就一路跳水,現在跌了10個點到1.33,到了1985年以來最低,歐元也開始跳水;日元大漲,美元大漲,黃金大漲。
英國退歐後肯定要追求一個類似於瑞士、挪威和歐盟的關係,對東歐窮國的人口自由流動施加限制(脫歐的主要訴求);但歐盟肯定要在談判時嚴厲懲罰英國,不然再有一個主要成員國效仿英國,歐盟就要分崩離析了。
下一步英國會怎樣反應?
1.卡梅倫或將被迫辭職。
力主留歐的卡梅倫不僅不受獲勝的脫歐派保守黨人待見,主張留歐的保守黨人也責怪他不應該把退歐議題交給公投解決。現在退歐派正在要求卡梅倫辭職,由自己接手英國的退歐談判。保守黨人正在運作前倫敦市長約翰遜的席位問題,為他取代卡梅倫做準備。
2.公投留歐的蘇格蘭和北愛何去何從?
北愛的副首席大臣已經表態說:「英國政府剝奪了北愛人民在經濟和政治議題上代表自己的權利」,並且威脅要就「貝爾法斯特協定」(規定了北愛政府在英國內的地位,英國和IRA停火的重要成果)的部分條款進行重新公投。
而全部選區都投票支持留歐的蘇格蘭可能就要直接威脅離開英國了。2014年公投獨立失敗後,蘇格蘭民族黨一直在尋找時機再次推動公投,結果不到兩年時間,機會就來了:蘇格蘭首席大臣已經宣布將尋求再次公投,讓蘇格蘭脫英入歐。
看好蘇格蘭再次公投脫英入歐。
耐心的等到熱度減退一些再來答,過了最驚訝的時候,也有助於大家心平氣和的聊。
現在計算機科學發展到現在,有的時候人們會搞出很多模型,比如遺傳演算法,神經網路,希望通過建立一些反饋規則,通過對大量簡單模型的隨機模擬,得到複雜問題的最優解。
有趣的事,這裡的很多人談起類似的技術時,什麼深度神經網路啦,阿爾法狗啦,常常一臉科技之光,恨不能早做人工智慧的帶路黨。
但這群人卻常常忘記,啟發這些模型的,不過是蟻群,蜂群。
同樣的一群人,面對比螞蟻和蜜蜂複雜一萬倍的人類社會時,卻常常信心十足的將這個社群慎重表決的結果貶為愚行。
更加讓人驚訝的是,竟然有一種論調,能得到如此之多的贊同,那就是,行將就木的老人綁架了年輕人的未來,我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的任性將這個國家帶向了歧途。而這種論調稍加發揮,便成了「投票權重應該正相關與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剩餘時間」。
所謂幼稚,是這樣的機制尚不如以財富決定投票權合理可行,所謂狂妄,是恃年青而不想自己老去後如何,所謂愚昧,是忘記我朝冠絕世界的老人政治,忘記了已經執政十幾年的普京不過1952年出生。
有時候計算機根據的51%的概率選擇的最優解,在人類看來常常包含了複雜的含義和深遠的布局,而有時候自以為80%勝率的決定卻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類似的情況也反覆在民主決策機制的歷史演進中出現,從當年希臘城邦反抗波斯,到現今的美國醫保,從歷史上看,民主制度在正反雙方勢均力敵時做出的最終決定似乎很能經得住歷史的考驗。
對於英國脫歐而言,其有利的一面是顯而易見的,歐盟再業已獲取的權利上表現出了驚人的傲慢和官僚。
在軍事上,它們毫無必要的試圖建立歐盟自己的軍事力量,即與北約的使命重疊,又實際上無法脫離北約保衛自己,甚至沒有足夠的意志在脫離北約的情況下獨自行動。
在安全方面,歐盟的政策卻在不斷的考研英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而在法制上,未經選舉的,塞滿了各國失意官員的歐洲議會卻可以毫無顧忌的蠶食本國的法律。
而不利的一面,就是經濟上的影響,則十分有趣。已經有很多分析指出,即使留在歐盟,受到好處的也僅僅是倫敦周邊地區的富人。這裡不再贅述了,我想說的是另一面。在經濟危機之後,我向全世界的人都在反思一件事情,那就是,為何我們會被華爾街那些流氓綁架。為何他們可以賺取巨額的財富,卻讓普通人承擔風險。為何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會製造出這麼多「大而不倒」的怪物。
其中一派的拾起過已經有百年歷史的觀點,認為政府應該盡到監管的任務,以更加科學和嚴格的手段前鉗制這些無法無天的暴徒,讓他們在自己能理解的範圍內賺取合理的利潤。
這也是從小布希到樓繼偉的觀點,換言之,他們是同意,的確太大而不能到。
而另一派的觀點,叫做毀滅性創新,這個觀點其實也是歷史悠久,上溯到四五十年以前熊彼得的創造性破壞。拿出老包裝一下,不過是想說明,或許當年可以有更好的辦法處理那個大炸彈,與其心驚膽戰的將其拆掉,不如撤退到安全距離任其爆炸。
答案已經很多了,再補充一個,希望能被看到(答案有點長)。
要看清這個事件,首先要回答一個非常本質的問題,那就是:歐盟究竟是什麼?
其實我個人是非常反感『歐盟』這個翻譯的,因為這其中包含了盟友的關係。但歐盟本身,其實更重要的是其所代表的一套遊戲規則。
這個遊戲規則中最重要的,就是EEA(Europeen Economic Aera)框架。這個框架保證了歐盟及EFTA成員國各國之間物資,人力,資本的自由運轉。同時,各成員國必須在社會政策,消費者保護,環境,公司法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European Economic Area
英國脫歐,本質上,是脫離了這個遊戲規則。如果這一次的脫歐並不是一次民主的狂歡,而是一次英國政府深思思慮後的決定,那麼脫歐的理由,就是英國在這套遊戲規則中,已經不能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那麼這種情況有沒有可能出現?今天的英國在歐盟這個遊戲規則中是不是順風順水?——這才是脫歐背後真正需要分析的動機。
舉幾個例子:
『人員自由流動』
歐洲難民的湧入,本質上是對遊戲規則中『人員自由流動』這一條的一個挑戰。EEA框架的最初一版是在1992年制定,1994年生效的。在那個時間點,人員自由流動是歐洲各國間所需要迫切解決的一個的問題。到了今天,早上去布魯塞爾開會,下午回巴黎,晚上再去倫敦參加cocktail已經變成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然而這一切都是基於歐盟框架下人員自由流動規則的基礎上。但是,那一年這一規則的制定者,是沒有辦法準確看到十年後,或者二十年後的國際形勢的。東歐各國的加入,伊斯蘭國的崛起,這些事件的證明了『人員自由流動』這一規則雖然給經濟貿易人民生活帶來了大量的便利,但其本身仍然是有著不菲的代價的。
『歐盟成員國公民可以在任何一個成員國工作,並享受與該成員過相同的福利待遇』
這個規則其實是很法國的,我甚至覺得當年在談判的時候,這條規則的背後就是由法國人在推動的。這個規則,其實是有兩面性的:正面來說,在高級人才層面,英國的企業可以吸引到全歐洲的人才,負面來說,大量從東歐各國湧入的低技術水平工作者給英國財政帶來了重擔。所以這一點規則究竟是好是壞,並沒有一個定論。
我以上講的兩個例子,其實是說明了兩點:
一,遊戲規則是有時效性的,對於英國來說,昨天的好規則並不一定是今天以及明天的好規則。另外,要知道,歐盟的遊戲規則在制定時,已經包含了大國之間的妥協,這一套遊戲規則中的有幾條原本就與本國利益相斥,但這個規則總體上的收益仍舊是正數。換言之,在歐盟框架設立之初,有些規則對英國就是不利的。
舉個不太好的例子(因為歐元並不光光是歐盟的貨幣),歐洲央行在建立之初其實是以德國央行為模板建立的,保留了豐厚的德國央行傳統。歐元在創立之初,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控制通貨膨脹率,這完全是德國央行在經歷過超級通貨膨脹之後,對通貨膨脹產生了過度的忌憚。那麼這樣的一個相對保守的貨幣政策,再設立之初就是不符合某些國家的利益的。
二,遊戲規則好壞很難有定論。這裡其實就反應了各黨派的主張,正如我的例子中,偏右的黨派看到的是歐盟國家工作者所帶來的財政負擔,偏左的黨派則考慮的是歐盟國家工作者所提供的優質的人力資源(可以看一看英國各大投行中畢業於X,HEC等法國名校的畢業生比率)。
回到脫歐的話題:如果說英國目前的執政黨派認為,在今天這個時間點(這是我上文所提到的兩個條件)的歐盟的某個遊戲規則已經不符合英國的利益時,那麼英國政府可以做什麼?
1,忍受並適應這個規則,在國家利益與遊戲規則中尋找到一個平衡。
2,試圖改變這個規則。
3,離開這規則,或者說在與幾個有同樣利益點的國家在建立一個新規則。
逐一分析:
第一條,忍受並適應這個規則。
這正是卡梅隆政府所在做的,也是所有歐盟國家政府所在做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法國恐怖襲擊之後,巴黎開往布魯塞爾的火車開始設立類似『邊防』的安檢措施法國政府的這一舉措,實際上是和歐盟成員國內人員自由流動的這個規則所相斥的,但在目前反恐的大環境下,這個舉措可以說是在『完全取消歐盟各國間人員自由流動,設立邊防關卡』與『繼續維持歐盟框架所設定的人員自由流動』中的一個妥協。當然,我們必須注意到,這個妥協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這樣的臨時安檢措施,給法國鐵路局SNCF帶來幾個millons euro的額外預算(最後肯定是轉嫁在消費者或者納稅人頭上)。可以說,歐盟任何一個成員國的政府都有著這樣的使命,就是在目前的歐盟遊戲規則的限制下,做出最符合本國利益的政府決策。
第二條,改變遊戲規則。
這是我覺得國內同學很難理解的一點。自己有幸在布魯塞爾開過會,參加過一些類歐盟組織的談判,所以有一些親生體會。要改變歐盟的規則,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難的事情,也是一件耗時非常之長的事情。我參與過的談判,雖然只是關於歐洲各國之間國際信件的終端費談判,但,從頭至尾也經歷了18個月,其間廢掉,重新提出的版本無數,歐洲各國之間的利益非常難以調和。在有些問題上,歐洲各國的利益是完全相違背的。
舉一個非常具體的例子,之前難民問題中,歐盟各成員國要談出一個各國分配難民的方案。最後討論出一個公式,取40%各國人口,40%gdp指數,10%已接受難民數,10%失業率(失業率是逆向的指數,越高分配難民越少),捏出一個指數,來算出各國可接受的難民數量。
http://ec.europa.eu/dgs/home-affairs/what-we-do/policies/european-agenda-migration/background-information/docs/communication_on_the_european_agenda_on_migration_annex_en.pdf
作為經歷過類似談判的與會者,我可以保證上述公式里的每一個百分比都經歷了無數次談判的交鋒,無數次各國之間妥協的結果。為了能夠盡量降低本國的難民接受數量,像法國德國這樣的人口大國,肯定不希望難民指數中人口所佔的比重過高,相反,盧森堡這種幾乎沒人口的國家肯定希望取80%各國人口,而西班牙希臘這樣的高失業率國家,肯定希望取90%失業率。
然而,這樣的一個公式,需要取得歐盟21個成員國的簽字。
要知道,在歐盟的框架下,每一個規則的改動,就和上述公式的產生一樣,要經歷過一個極其繁瑣耗時的談判,並且最終也同樣意味著妥協(不可能得到最優於本國利益的解)。
這正是歐盟目前體系上最大的缺陷。可以說,改變並影響遊戲規則,朝著自己本國利益方向而扭轉,也是每個歐盟成員國的使命。然而問題是,民眾可沒有那麼好的耐心,當難民湧上街頭,民眾是不會給你18個月談判時間的。
三,離開這個規則
也就是,本文的正題,脫歐。
很多同學也忽視了一點,離開一個遊戲規則,也同樣意味著一個新的遊戲規則的建立。
我們可以非常籠統的設定這樣一種情況,英國在歐盟內,與其他Big Player的總收益是正的,與其他拖後腿國家的收益為負,那麼為什麼不與收益為正的國家重新在建立一個Europe 2.0呢?
英國公投脫歐之後,英國政府要考慮的不再是計算在歐盟框架下的收益,而是失去了這個框架之後,與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這些歐洲大國的收益應該怎樣計算?
在這裡我們可以暢想一下未來:
在失去歐盟框架之後,與法國國際關係的最好結果,就是與法國簽署雙邊協議,維持目前的現狀:例如,英法之間的人員資本貨物仍舊保持自由流動,英國到法國的進口貨物仍以歐盟貨物的原則處理。又例如,英法大學之間的交流合作,資源共享仍舊以歐盟框架為主,兩國留學生的身份,工作政策不變。
但是問題是,這樣的一個談判會順著英國的意願走么?要知道原本在歐盟的框架下,要通過一個對英國有利而對法國不利的規則,可以通過拉攏一幫東歐小國家而實現。而現在是雙邊談判,大家針尖對麥芒,英國是不是能繼續和法國(包括德國等英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保持在目前歐盟框架下的有利條款對後卡梅隆政府是一個非常大的未知數。
換言之,如果這次脫歐,並不是公投而是作為一個政府的理智決策,那麼這個決定的一大前提,就是確保了和歐洲主要貿易夥伴達成類歐盟的雙邊協定的可行性。如果未來英國在脫歐能夠和法國,德國形成一個Europe 2.0,制定出一版相比較歐盟規則更符合這三國利益的新遊戲規則,那麼今天的Brexit其實講到底也是歐盟規則的一次大革新。
結語:
最後,還是用最近很流行的微信群比喻來做個結語吧。
英國脫歐(對英國)究竟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原本這個微信群,英國已經覺得傻逼太多,那,不如和德國法國拉個小群吧。
這次公投的結果非常突然,英國脫歐對法德的經濟肯定是巨大的打擊,畢竟目前的歐盟框架是這三國經濟往來之間的基礎。如果脫歐成為最終決定(聽說要啟動第二輪公投),那麼在2年的過渡期內,德法與英國之間的貿易仍然會以目前的歐盟框架為基準(現在的高票答案有個有失偏頗的地方就是提到了那個會費,幾十億英鎊這種量級和這三國之間的貿易往來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同時下屆政府與法德的雙邊或三邊談判也會全面啟動,如果可以談出一個更好的框架,那麼配合2017年法國政府換屆,歐盟的『崩潰』也不是什麼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腦洞在開的大一點的話,就是法國德國退歐。東歐國家形成東歐盟。德法英形成的europe2.0在把西拔牙義大利拉入,從歐洲5國,再到10國(加入北歐),再到15國,又一次輪迴。歐元與歐盟的關係可能會切斷,成為非強制性的一種歐洲貨幣。
感覺就像又打了一局文明,時間又回到了原點。人類文明遠未發展到能夠放下種族、民族、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等巨大差異性而實現大一統的時代,或許這隻能是一個夢想,永遠無法實現。
通常人們都習慣於,以今天看未來、將現在當成永遠,而很少回顧歷史,歷史在我們眼中總是落後和不堪的。智人自7萬年前走出非洲開始,一直到今天,思維能力、身體條件和社會屬性幾乎沒什麼變化。歷史上幾乎不存在百年間沒有戰爭、天災、動蕩的時期,也就是差不多一代人的時間;眼前的生活並不代表未來,社會的發展不會順從任何一個群體的意志。
人類歷史就是一個為了生存和生存得更好而鬥爭的過程,現代科技進步所創造出的巨大生產力掩蓋了其殘酷性,然而科技發展的速度終究無法支撐龐大的人口對於更高生活質量的追求,所以我們看到了熟悉的、正在逐步向更美好發展的世界似乎開始顯露出了一絲野蠻。與蒸蒸日上的昨日相比,竟變得如此陌生,甚至令人心生恐懼。
最重要的是,以人類目前的生產力水平,無法達到一個群體能夠不依賴其他的群體而獨立存活,這註定了鬥爭的不可避免。
科技的發展使得生產力大幅提高,創造出了更多的物質,滿足了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促進了文明的進步,使得人類不必像過去那樣通過野蠻的戰爭換取生存空間。但在這個過程中,人口極度膨脹,同時產生了更為優越的生活方式、資源更加集中,信息的扁平化又讓這個世界如此透明,社會群體的割裂也在逐步加深,由此導致的不平衡也將要達到極限。
有問題嗎?
每個人都沒有錯。
快樂的小白兔悠閑的吃著自己的草,為什麼就一定要被獅子吃掉?
可愛的小獅子有錯嗎?母獅子不吃小白兔就沒有奶水哺育後代,兔子無限制繁殖增長吃光了草也要滅亡。
宇宙所產生的自然規則如此,這是一種本能的本性,力量強大到難以對抗。
自詡為高等動物的人類,能否掙脫這種束縛?
現階段很難,未來會有一部分群體率先實現,但不會是在地球。
歐盟凌駕於國家之上,非民主、不透明,不能很好的剋制自己的慾望,在看得見的未來不可能實現發展均衡的前提下,分崩離析是一種必然。
歐盟若是僅限於經濟共同體,最大限度的保持成員國的政治獨立性,那麼在目前人類的文明程度上會是最好的一種選擇。可惜的是,慾望這種本性也是人類自身最難以克制的。
以難民分攤為例,英國留歐可以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但是對於一個保守的、故土難離的、具體的人來說,多給你點錢,你把家騰出來一塊吧!這與強拆何異!
值得高興的是,脫歐與留歐這個問題,在意志不同的兩個群體之間尚可以在民主的框架內用選票解決,雖然失敗的一方會認為對方傷害了自己的情感、利益和觀點,但還不至於將矛盾積累到不可調和的那一刻再以血腥的形式爆發。
部分精英的主張和想法從自身的角度來看是沒有問題的,包括這樣會使得草根階層獲得更多的利益。精英也不完全是在考慮自己的利益,很多人還是會胸懷天下而為草根爭取利益的,甚至於還有一部分試圖以自己的學識、專業和層次希望能夠代替草根自身做出決定。但是精英卻沒有能力創造出足夠的滿足草根需求的物質,就拿教育來說吧,你的保姆可能也想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即使你能夠創造出滿足需求的學校,你也無法提供出足夠多的教師啊。
大家都會認為這是正常的,一個精英的努力換取自己優質的回報,草根沒有這個能力自然不應該享受更好的生活。然而,對於下一代呢?精英的孩子享受父母的成果,天經地義。可是窮人的孩子認為這樣是不平等的,由此就會種下階層的矛盾,在累積到不可調和時階級革命就會自然的爆發。
這是一個出身問題、先天命運問題,又回到了兔子和小獅子的問題上,我們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表明人類並沒有脫離動物範疇,那麼共同接受革命的洗禮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精英和窮人的相互抱怨都是沒有用的,鬥爭的結果是看誰的實力更強。
精英雖然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但是還沒有發達到能夠脫離窮人獨立變現,仍然需要窮人構成的工人、軍隊和警察,這樣的話上述問題就不會得到解決。
而窮人同樣無法脫離精英的能力,脫離之後只會更加困苦。
如果一個社會能夠發達到精英和窮人互相尊重,面對、正視出身問題,形成對於孩子和出身的共識,才能夠在文明的發展程度上有所突破。但此時的窮人已非真正的窮苦,這需要相當發達的生產力和教育水平。注意,這其中追求的是過程公平,而非結果平等。同齡人中聰明刻苦的獲得成功更容易被理解,而出生就低人一等的孩子成年以後,心中就埋下了不甘與隔閡。
以上所說的還僅僅是在一個種族、民族或國家的群體範圍內的問題,世界上又有這麼多的、差異巨大的群體,求同存異似乎難以維持和平,科技的進步無法解決。
還有一點就是,精英與窮人的衡量是在現今形成的價值體系中進行,如果情況改變了呢?
做一個假設,在未來環境的日益惡化導致了蜜蜂的滅絕,而此時科技尚未發展到擁有解決問題的足夠能力,那麼糧食似乎就只能靠人力手工的拿一根棉花棒去給植物授粉,就像星際穿越中一樣大部分人都成了農民。此時,農民保留糧食養豬以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吃上肉,而不願意分出更多的糧食給原來的精英。
你能說農民有錯嗎?
我自己付出辛苦和努力種的糧食,我不應該得到的更多嗎?我讓我的孩子吃肉有問題嗎?
什麼?你的孩子只能吃六分飽,和我有關係嗎?你作為父母為什麼不也努力讓你的孩子能吃飽?什麼?你不會種地?那是你能力不行,自己不努力怨不得別人,這是天經地義的!
衡量的價值體系一旦發生變化,同樣的人結果卻是完全的不同。
這說明了什麼?
如今的價值和分配體系就是完全正確的嗎?
完全的公平和正確是不存在的,社會發展是動態的,這只是換個角度去思考,希望能促進人們反思,多方都主動的去彌補差異和裂痕,相互尊重與理解,共同解決問題。而不是最終分化到要通過鬥爭,僅為換取殘酷的生存空間。
當然,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個前提條件和範圍,在主要價值觀上不是天壤之別的群體內部和群體之間才存在推動的可能。畢竟,地球上依然存在不少的群體,在其內部可以招募一半的窮人去殺死另一半,然後再試圖去圍剿其他群體。
以上雜亂的表述想要說明的是,在人類現今的文明與科技發展程度上,群體間的分化與隔離現象只會越來越嚴重。高速狂奔的列車即將分崩離析,車身已無力承受,車尾早已蹤影全無;車頭失去了車身的體量,運行不穩,左右癲狂中也有了出軌的跡象。
我們所能做的努力是,進一步發展科技、提高生產力、尊重值得尊重的人、換位思考、以合適的方式盡量幫助有需要的孩子,在群體內部求得平衡與發展,避免不斷的分化而降低整個群體的生存能力。長期來看,地球的資源和空間不足以支撐巨量人口的平衡,向地外擴展生存空間是子孫後代唯一的高質量出路。
幸運的是,英國脫歐成功,特朗普當選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這都為我們爭取了時間與空間。
英國脫歐會對美國大選造成什麼影響? - 大地的回答
在另一個答案中分析了多數精英具有什麼樣的特點,促使了其選擇留在歐盟,他們的觀點和選擇也完全沒錯,只是時機不對。
鏈接:為何在英國脫歐公投中大城市大多支持Remain?是否精英大多持留歐態度?為什麼? - 大地的回答
6月26日更新----------------------------------------------------------------------------------------------------------
有很多人依然不了解今天的局面到底是因何而成,掌控著話語權的部分精英們在自己的精英之路上漸行漸遠,作為既得利益者仍在鼓吹自己的價值觀,進一步抹殺勞動者。精英認為即使去種地、勞動自己也只會比農民更強,只因為自己是精英、綜合素質強大、智商高,所以幹什麼都只會更好。
就這個問題再嘮叨幾句。
首飾製作、理髮師、化妝、園藝師、高級電氣焊工、裝配調試維修檢驗、鈑金、鉗工、廚師、面點師等都需要一定的天分,並不是誰都能做好的。賽車、攀岩、格鬥、球類等各種競技體育活動,也可以說這只是一種體力活,智商高就一定能擅長嗎?
其中的佼佼者可以稱為勞動精英,而大國工匠、鑲嵌自己銘牌的GTR發動機裝配工、火箭飛機裝配工等可以說是勞動精英中的精英。而種地這個工作,又可以細分為很多類別,展開說的話還是挺複雜的,不適合種地的農民都改行了。
在一種環境下,可以說不適合學習的只能去勞動了;另一種環境下,又可以說不適合勞動的都去學習了。
互相嘲諷、不包容、不尊重、看不起是人類的本性,為什麼在文明發展中就不能改正呢?這是精英們自詡的全球化文明的成就嗎?並不是說全球化不正確,而是應當正視和面對所帶來的問題。
人類生而存在的多樣性與獨特性,具備不同的天分,不正好是天然的相互彌補嗎?聚合在一起才能夠生存、擁有強大的力量。精英離不開勞動者,勞動者也離不開精英,在目前這是自然的分工,價值觀相近的人們組合成一個群體而共同生存、發展。
但如今形成的價值與分配體系,讓群體內部產生了巨大的裂痕,逐步走向分化,最終會是進一步強大還是更加弱小?
這一切,難道我們不應當反思嗎?
------------------------------------------------------------------------------------------------------------------------
關於這個問題,知友說的一點都沒錯,確實如此。
留歐的前景是可以量化的,各種數據、指標都可以統計和預測結果。
然而,在這些數據和指標上,脫歐的前景一片迷茫,眾說紛紜。
脫歐,就意味著需要承受這些數據可能變得很不好的結果。
而脫歐的主要因素基本都是情感、意識形態、思維方式等主觀方面的,甚至於難以用語言準確的描述出來。比如說我這個村就是不願意接受難民,我不滿歐盟凌駕於我的國家之上,我想讓國家以英國的名義參與國際事務,長此以往國將不國.........等等不一而足。
要錢還是要家?選擇是艱難的,永遠都伴隨著代價~
況且英國也沒有那麼的不堪,歐盟前景也沒有那麼的好。精英一直在分析經濟下跌的可怕,所以最後輸了還不知道怎麼輸的。
有點家底的、勤奮、自強的人都敢於折騰,這是一個事實。吃糠咽菜的日子都樂觀的挺過來了,少吃點肉已經不算什麼,只要家園屹立不倒,豬還是可以重新再養的~
脫歐派主要是以情緒化的語言進行激辯,表現出來的是強詞奪理、胡攪蠻纏、不理智,更像是在情感上進行宣洩。
所以,留歐派輸得心不服、口不服,這不,倫敦人正嚷著要獨立然後再加入歐盟嗎~~
鏈接:10萬倫敦人請願脫英 或與蘇格蘭合併成立蘇格蘭敦國
------------------------------------------------------------------------------------------------------------------
因為認識和利益的不同民主社會正在逐步走向分化,各個不同見解的群體之間,都難以站在對方和全局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脫歐,倫敦人情感和利益受損,倫敦城中心的人受損更大;若留歐,則另一部分群體受損。
以絕對的民主和人權尊重來看,讓其中一方進行忍讓是不對的,以意識形態劃分群體之後各自獨立、劃地自製似乎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群體內部再有分歧之後,繼續分裂,以此類推。
因為分歧不會僅是停留在脫留歐與否上,今天男同性戀要進女廁所,明天主人要讓其寵物上飯店吃飯,後天我對狗噁心不要在我的環境里出現狗,大後天我喜歡裸體逛街因為人類誕生時就沒有穿衣服你們不能干涉...........
但是,不讓你在他面前吃豬肉的,為什麼自己就退縮了呢?
怎麼辦呢?倫敦獨立,沒有問題,但是倫敦能夠獨立存在嗎?
倫敦屬於倫敦人嗎?沒有集英國之力幾百年的發展會存在今日的倫敦嗎?倫敦城中心的人穿越了這幾百年一下就把倫敦變成屬於自己的了?
支持獨立之後再入歐的倫敦人是否會認為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已經足夠發達與和平,並且永遠像今天一樣只會更加美好、不會再變差,已經不再需要軍隊;獨立之後,如果需要,僱傭誰呢?僱傭已經不屬於同一個國家的邊遠地區的脫歐民眾嗎?
發生重大災害,不需要脫歐的民眾來救援嗎?遇強敵入侵,不需要脫歐民眾的軍隊保衛嗎?難道這部分人真的認為美國的航空母艦與曼哈頓、矽谷毫無關係嗎?最簡單的,不需要脫歐的清潔工人、保姆、司機嗎?
倫敦人可以說,我給清潔工、保姆、司機開出足夠高的工資,他們願意同我一樣留在歐盟、獨立。但是,你們若是早就願意這樣做,可能就不會出現今天脫歐的問題。
歐盟分攤給你們的難民,你們能把自己的居住生活空間縮小讓出來嗎?錢沒問題,你們有、你們自願出,但是明天他們的孩子要和你們的孩子上同一所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你們可能又不願意了,你們會要求歐盟改變這個規則。歐盟:「對不起,享受我的利益就得接受我的規則,不同意?好,掏出十倍罰金來。你的口袋還有足夠的錢嗎?不交?ok,開始制裁。
瑞士「土豪村」認罰拒難民
歐盟這種不接收難民就得年年交巨額罰款的強行攤派不僅干涉了國家主權,更直接的侵害了民眾的權利,而民眾居然沒有任何民主的方法來解決,除了讓國家脫歐。歐盟居然剝奪了主權國家內部人民的民主權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精英們對此究竟是持一種什麼樣的看法呢?因為這些難民不會被安排到自己身邊、不會影響自己,至於對村民的影響who care?長期影響也比不得眼前利益來得真實,為了經濟利益精英們讓渡國家主權也罷,居然連先輩們浴血奮戰所換來的自己的民主權力也拱手相讓,這是進步還是倒退?
你的清潔工、保姆、司機的孩子也想和你們的孩子上同一所學校了,你們不同意,於是他們罷工、示威、開始聚眾鬧事,你要去找脫歐的軍隊、警察來平息嗎?
若你們妥協了,但做得到嗎?你們可以蓋出足夠多的好學校(有那麼多地方嗎?),但去哪找那麼多同樣優秀的教師呢?地域的緩衝、過渡、平衡、選擇空間是不可或缺的。
有一天,強敵入侵,一心要佔領倫敦,用槍指著你的頭,你說:「這樣不好,這樣做是不對的、野蠻的,人類有高度發展的文明,你們不能像動物一樣,現在是全球化........」
「呯.................................」
確實難以想像,倫敦核心區的部分精英們,真的認為自己可以脫離英國而獨立存在。
淡化的民族、種族、國家意識還可以理解,屬地感不強、基本沒有故鄉故土情懷也可以理解,但完全沒有了國家的概念卻令人哭笑不得。
難道除了專業知識、技能之外,歷史、人性、社會全然不通?不屑於了解?
讀書讀傻了,是這種癥狀嗎?
還是在利益面前,曾經自詡的文明、素質,顯露出了其內心自己都未曾意識到的、真正的自私與醜惡?
由此看來,西方的普世價值教育確實出了問題,積重難返,還得繼續接受社會再教育。
還好,幾十億身家的特朗普在部分精英眼中,只不過是一個粗鄙的、庸俗的土老冒奸商而已;在普通民眾眼中已是精英的特朗普尚且能夠從根本上去看待問題。不管怎麼說,英國脫歐之後雖然前途坎坷,但終究能夠避免歐洲在矛盾累積到不可調和之時的整體動蕩、甚至淪陷,這個世界還能在正常軌道上維持不短的時間。
---------------------------------------------------------------------------------------------------------------
脫歐問題,眾多答主已經從各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分析與論證,而我只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談了一下想法,有些跑題,非常感謝大家的理解與支持,謝謝!
我來更新一下..
原答案基本正確分析了Osborne,Corbyn,和UKIP黨,但最近事態發展有兩個意外之處.
1. 圍繞May和Gove的黨魁之爭
先說Gove,他這個背叛Johnson的舉措是誰也沒有想到的,Gove的反水可以說是Johnson決定不參選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個人覺得Gove這一招是計劃好的,但是這種政變政治/高層內鬥其中很多信息不為公眾所知,也無法分析,只能等更多的人在傳記、採訪中披露更多信息,分析的事情就要留給歷史學家了。
再說留學生殺手May姐,這次得到的支持明顯是來自Remain留歐派(eg 最近在和junior doctors鬥法的衛生大臣Jeremy Hunt)。對May的支持可以看作是大佬雲集的Remain留歐派在公投失利以後的一次奪權行為。脫歐既成結果,首相等重要崗位理應由留歐成員擔任,May姐個人理解是想藉助自己在黨內多年的影響力和口碑聯合若脫歐陣營得勢將被更換掉的Remain陣營的內閣成員和黨內大佬們,畢竟大多數大佬押寶在留歐。在保守黨這種front bench和議員們對黨魁選擇起關鍵作用的政黨,May姐是有希望的。我之前感覺卡梅倫不會為May姐背書,但是忽略了其他沒有說會辭職的Remain內閣成員會選擇的政治位置。
2. 圍繞Farage辭職
Farage不是第一次辭職了,之前在2015大選結束後Farage也辭職過,但被UKIP黨內駁回。
Farage本人當被問道是否會在下次大選之前回到UKIP,Farage是不置可否的,就表明了Farage辭去UKIP黨首隻是暫時的,他會繼續活躍在政治中。
作為MEP歐盟議會議員,Farage在公投結果出現後第一次歐盟議會會議上對其他歐盟國家的議員大放厥詞,很不禮貌,也讓答主有所反思。Farage畢竟和保守黨政府成員不是一個量級,之前媒體都集中在報道他在造勢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但是脫歐以後的談判Farage個人認為並不會得到保守黨的橄欖枝。無論保守黨支持或者反對脫歐的陣營都不希望一個和歐盟快速、劇烈的決裂,而更傾向漸進的、保守的一個脫歐過程,這和UKIP和Farage本人一直主張的「no backsliding」(絕不退步)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很難想像保守黨會和UKIP聯合。
答主高估了Farage講會起的作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UKIP會像原答案所說,繼續會起到輿論監督作用,在民眾中造勢,給保守黨施加壓力,加速脫歐過程,監督保守黨不要稀釋脫歐的程度。
----
以下為原答案:
英國脫歐了,恭喜Brexiteers(people who support Brexit 支持英國推出歐盟者)取得重大勝利,恭喜Michael Gove(現司法大臣,前保守黨黨鞭,保守黨大佬,脫歐旗手),Boris Johnson(現Uxbridge選區議員,前倫敦市長)的個人政治勝利!
答主不抖機靈,主要分析下脫歐對英國內政的影響(1),和自己的一些其他個人看法(2、3、4、5)。
1. 英國國內政治影響
從3個方面分析: 執政的保守黨,在野的工黨,和Farage的UKIP角度。
今天讓答主最為震驚與遺憾的不是英國脫歐,而是卡梅倫宣布十月辭職。卡梅倫違約了他的兩個諾言:1)公投脫歐立即啟動程序;2)無論結果,將會做滿一屆而不辭職。(可見政治家說話還是不可以全信的,都是套路)個人認為,卡梅倫這次宣布辭職是他不得已而為之。作為首相,如果脫歐,其重要的任務就是代表英國政府與歐盟進行談判,達成新的協議。作為留歐派的旗手,卡梅倫已經丟掉了在歐盟問題的mandate,即使卡梅倫繼續作為首相,他也會讓一個Brexiteer作為與歐盟談判的主導,以顯示他尊重脫歐這個民主結果。這樣卡梅倫的內閣會很難辦,與歐盟談判一定會佔據政府工作的很大一部分,丟掉mandate的卡梅倫在這個問題上即使作為首相也很難很難有發言權,一旦提出與Brexiteer主流不同的看法就會被群起而攻之,被指控是在干擾英國人民民主產生的意見。卡梅倫的工作將會非常艱難,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出現攻關危機的問題,對他自己和保守黨來說都是極其不利的。他這個時候選擇辭職,可以保護他自己的名聲,以一個雖敗猶榮的形象退休。卡梅倫自己說他不在乎個人得失,答主對此表示懷疑no politician is worth worshipping(沒有政治家是值得崇拜的),紙牌屋的熱播可能讓大家對政治都有一個正確的印象。
保守黨內部來說,財長Osborne政治生涯可以說已經結束了,Brexiteer早已放話,如果脫歐成功,Chancellor(財長)不會是他。Osborne從年輕時就和卡梅倫肩並肩,手拉手,可謂兩個人是政治上最堅實的盟友。如果英國沒有脫歐,Osborne是繼承卡梅倫的最大熱門。可是卡梅倫因脫歐辭職以後,Osborne本身繼承卡梅倫的希望從第一順位直跌到0,新首相組閣的時候個人預測一定會被reshuffle(內閣換人)掉,拿一個不是特別顯眼的portfolio(內閣職務),或者退出front
bench(議會前座,一般坐黨內元老,一般為內閣成員)。
繼續說保守黨的Theresa May,繼承大統的又一人物。個人認為她的希望也不大,梅女士在整個造勢的過程中並沒有特別發聲,給人感覺是刻意想和各個方面保持平衡,典型的騎牆主義者。梅女士的本質就是想兩邊都不得罪,無論結果,都可以對首相大位來一發,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兩面都不討好。(Machiavelli馬基雅維利早在500多年前就在《君主論》裡面告訴我們在任何衝突鬥爭中都不要騎牆)梅女士本來呼聲很高,雖身處留歐陣營,但騎牆以後,Brexiteer里不會有人支持她,留歐派里卡梅倫在『steady the ship』(原話:穩定局勢)的過程中也不會力保她。Home
Secretary(內務大臣)處境尷尬,也不用動不動就拿留學生開刀了。(捂嘴笑)
那麼,問題來了-誰會繼承大統?答主認同媒體分析,下個首相一定是個Brexiteer。那麼我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Boris Johnson,這個賭上了自己政治前途的機會主義者。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民群眾是很喜歡Johnson的,因為這個胖子雖然是根正苗紅的貴族精英,英國私校出身,牛津classics(經典學,讀古希臘、古羅馬著作),Bullingdon Club會員,但卻跟人一種親民的假象。體態臃腫,頻出洋相,頭髮刻意去理髮店造型成一副沒有打理,剛剛起床的樣子,目的就是為了營造一個所謂的鄰家大叔的親民形象。多家媒體曾報道過Johnson在做倫敦市長期間除了參加活動出洋相博得大家一笑以外,並不工作London City Council(倫敦市政廳)都是他副手在工作。其實仔細盤點,Johnson八年市長沒有任何建樹,倫敦的Cross Rail是之前Livingston市長提議的,Johnson去剪綵了一下;倫敦night tube(24小時夜間地鐵)提出這麼長時間也沒有落實;倫敦的housing crisis(住房短缺危機)越來越嚴重,而市政府沒有具體的計劃來增加城市面積,緩解壓力。雖然倫敦市長的權力極其有限,但Johnson相比倫敦第一任Labour市長Livingston(之前沒有市長這一職位,由市政廳做集體決策)是差了很多的。(ok the Boris bikes.. Johnson在任期間搞出了可總用的公共自行車系統,這個自行車被戲稱為Boris 自行車)新任市長Sadiq Khan,剛剛上任,又提出綠化,又要落實night tube,還有公交車換乘不收費等政策,一下就和the non-performing Boris(不工作的Boris)形成了鮮明差距。
但是Johnson是一個populist(流行政治家/民粹),populists最大的特點就是they win elections(他們會贏得選票)。Johnson在黨內黨外呼聲很高,個人認為贏面大,但是答主不看好Johnson會成為一個好的首相。
再說Labour(英國工黨),英國脫歐個人認為Jeremy Corbyn的黨魁地位又一次有危險。答主從意識形態的直覺上是同意Corbyn的,但是Corbyn又一次讓我感覺到了他不會win elections。這次脫歐,十月產生新首相,保守黨政府提前解散議會,舉行提前大選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英國的政黨黨魁是註冊黨員選舉產生的,保守黨黨員只有十萬人左右。所以說,卡梅倫退休以後,新保守黨黨魁就會由這十萬人選舉產生。因為保守黨是執政黨,選出的這個人就會成為首相。顯然,這個十萬人選首相的過程是從直覺上來說不民主的。但是從法理上來說,大選是選出組建內閣政府的執政黨,而不是選誰是首相,保守黨拒絕提前大選完全合理。又一個但是,近年來personality contest(人物競爭/性格競爭)的現象越發嚴重,2015年大選很大一部分成分就是看Cameron vs. Miliband,(一為保守黨領袖,一為工黨領袖,Miliband現在沒有入影子內閣,在做back bencher 后座議員)這個雖然接近美國等一些國家的制度,但這個不是英國parliamentary
democracy(議會民主)政體的初衷。
話說回到工黨,雖然保守黨沒有必要提前大選,但是他們會有很強的incentive。這個就又說回parliamentary democracy(議會民主制度)中mandate的重要性,mandate這個東西可以給他理解成執政的合法性,或者這整的正當性。當黨A佔據議會95%議席的時候,黨A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競選綱領『為所欲為』了,並不是說黨A人數上佔優勢,而是說黨A可以完全claim自己是代表人民的,是正義的,是被人民賦權的,而反對黨A的其他議員會在道義上站不住腳,這個我們叫黨A的strong mandate。(eg 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反之,如果黨A以50.1%的優勢擊敗了黨B,那麼黨A即使在人數上佔優勢,是可以『為所欲為』的,但是黨A也會有所顧及,不會這麼做,因為它有一個weak
mandate。Mandate越強,這個黨行動就越自如,我們經常聽說的vote
of no confidence (不信任動議),或者vote of confidence(信任動議)就是clarify (澄清)執政黨mandate的過程。因為保守黨認為Corbyn帶領的Labour一定會輸,作為一個strategic move(戰略舉措),保守黨也很有可能主動提前大選,來給新首相confirm(確認)或strengthen(加強)他/她的mandate。
問題就是,Corbyn能頂住嗎?
答主隱隱地感覺,不能。Corbyn在這次公投中立場並不是很明確,很多MP和前Labour元老公開批評Corbyn沒有在公投造勢中起到支持英國留歐的作用(工黨的官方態度)。這直接導致很多Labour支持者不是很清楚工黨在脫歐問題上的路線是怎樣的,Corbyn在公投前兩周在電視上被問及他自己作為個人對留歐多熱情(「enthusiastic」)時,他說『7-7.5』。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被問到這種scale(0-10的尺度)的問題,要麼答0,要麼答10,要麼不予置評,我不太清楚他這個『7-7.5』是什麼意思。。個人推測Corbyn對EU是不感冒的,一方面面臨工黨票倉英國勞動階級普遍對歐盟持懷疑態度,另一方面歐盟的一些人權條例又是對Labour胃口的,Corbyn處於兩難,但他既然選擇了支持留歐(對於工黨個人認為最好的選擇),他造勢活動的種種表現令我對他個人能力產生懷疑。
這次脫歐,面臨提前大選的威脅,Labour本身不問題的因素又一次顯露出來。從Corbyn當選反對黨領袖以來,他的位置一直都是不穩固的,之前在敘利亞轟炸問題上front benchers們倒戈一次,Trident(三叉戟核導彈)問題上又不團結,這次面臨大選,保守黨front benchers又有一次絕佳的機會挑戰 Corbyn。之前幾次政變沒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Corbyn在基層很火,擠掉了Corbyn,重新選舉基層黨員選出的還是Corbyn,這個政變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但是這次公投,基層黨員有些人是對Corbyn不滿的,認為他出賣了他的cause(價值立場),和之前懷疑歐盟的保證,而為留歐造勢。另外一點,目前部分Labour支持者也隱隱感覺Corbyn雖然為人誠實、心地善良、真心愛民,但好像不會帶領政黨贏得大選。就目前蘇格蘭國家黨SNP在蘇格蘭當道的情況下,工黨不在英國南部擠占保守黨選區和在全國吸引支持UKIP的工人階級,工黨就不可能執政。工黨執政一定要有蘇格蘭,但目前蘇格蘭短期內不會放棄SNP,工黨出路在何方?我認為起碼Corbyn老爺爺的路線不會work。這種想法會大大影響他在基層的支持率,進而觸發其他人對Corbyn的挑戰,他們的口號會非常簡單Labour needs a leader who can win and Corbyn is
not the guy. 我們需要一個能拿到選票的領袖,Corbyn不是這個人。
(Yet Jeremy is a rare, honourable politician. I』ll die defending his record. ) (答主認為Jeremy是一個少有的正直、令人尊敬的政治家,答主會保護他的名聲和人格)
最後說UKIP,Nigel Farage得到了寶貴的續命。如果脫歐失敗,他的UKIP就沒有什麼存在的意義了,除非UKIP重新定位自己,扮演一個監督英國政府對歐盟的政策的角色,成功與否都是兩說。
但是,英國脫歐了,UKIP在英國和歐盟脫歐談判中會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Farage本身就是MEP(Member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歐盟議會議員),即使沒有提前大選,Farage作為脫歐派的功臣之一,也會扮演有一個有影響力的角色。
如果有提前大選,UKIP就賺大了。2015年大選UKIP表現不俗,一直黑馬殺出來,雖然迫於英國majoritarian(多數決民主)的選舉制度,誰取得plurality majority誰就贏。舉個栗子,甲國大選,某選區:黨A-25%,B-20%,C-15%,D-15%,E-10%,假設其餘廢票,黨A即使只拿到25%的總票數,黨A候選人得到plurality majority拿下選區,成為議員。UKIP在2015大選的時候就不幸收了很多第二、第三,雖然在得票總數上領先Lib Dem(英國自民黨),但是議員卻沒有Lib Dem多,只拿到一個議席。如果重新選舉,UKIP可能會以best fit to negotiate with EU(與歐盟談判的最佳人選)為口號,借公投得勢,在議會中拿到更多議席。如果英國人買賬,UKIP和保守黨共同組閣的機會不是沒有的。如果說2015年的UKIP還被懷疑成racist party(種族歧視政黨)、protest party(示威政黨)、fringe party(邊緣政黨)的話,一次表現好的大選,一次得勝的公投,已經將UKIP形象洗白,現在在媒體里已經基本聽不到任何指控UKIP是nasty party、racist party的聲音了。看好Farage,無論是否提前大選。
最後說SNP,剛才Sturgeon說第二次蘇格蘭公投『on the table』(在考慮範圍內)。個人認為目前舉行第二次公投的希望不大,我們知道兩年前的公投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支持的的,是高於英格蘭 蘇格蘭的。個人不認為倫敦的政府會再允許一次公投,SNP所說的公投最有可能是SNP的蘇格蘭政府支持下的一個公投,第一這種公投效力有限,第二很多行政問題需要克服,第三倫敦政府一定會多種阻撓。當然事情還在發展,很多變數也未可知,但個人不看好會出現蘇格蘭二次公投。
2. 『精英視角』的先入為主觀念
而且,答主想指出這個『金融為王』『精英視角』的問題。今天打開朋友圈,很多英國留學的同學都是持悲觀態度的,大多數同學都想在倫敦金融城謀職,感覺脫歐可能對自己的求職受到影響;各大財經媒體也是哀鴻一片,金融時報、Economist等等都作出了悲觀報道,例如:Economist的推送;答主在英國LSE上學,在政治系就讀,周圍的同學基本上politically right(政治正確)的答案就是留歐,我基本上沒有看到有人高調提出脫歐。可以說整體的政治和經濟精英都是支持英國留在歐盟的。
但是,這種已市場為主導的、精英視角的perception(感知)往往是具有誤導性的。第一,市場永遠是不喜歡uncertainty(不確定性)的;第二,在政治上,也有政治科學的研究論文研究過,在全民公投這種問題上公眾有一個傾向於現狀(status quo)的惰性(inertia),所以人們在直覺上也是不支持不確定性的。金融業(英國支柱產業之一)對脫歐這一事件自然是可預知地反對;精英大學的年輕學生處於意識形態的考慮(eg 英國屬於歐洲),出於對個人福利的考慮(eg 旅行和工作便利等),以及對求職的考慮,都會支持留在歐盟。但是這種視角忽視了所謂的廣大人民群眾。答主曾在倫敦眾多巴基斯坦人、孟加拉穆斯林開的炸雞店買炸雞(倫敦有很多Chicken Cottage, Chicken Palace, Chicken Garden, KFC, Holy KFC,FFC, CFC等一系列穆斯林同志開的炸雞店),出門的時候路過兩個英國老奶奶,我清楚地聽到她們說:『everything is halal these days.』(現在很多吃的都變成清真的了)就普通老百姓而言,沒有人會關心你的share price(股價)會不會下降,London作為歐洲金融中心地地位會不會受到影響。民眾考慮的主要問題就是移民多不多,公共資源是否被擠占,英國和歐盟的協議是否是一個老百姓認為的fair deal(合理的協議)。我媽說,要是一百萬印度人來我家周圍工作,她也不樂意,要是有公投就投票不讓他們來,我媽可能關心的也不是這一百萬印度人是不是高科技軟體工程師等等。普通人在ideological spectrum(意識形態光譜)遠沒有所謂精英更加思想開放。精英階層所考慮的問題和普通百姓所考慮的問題是不一樣的:『如果我感覺我的城市有很多和我生活方式等不同的移民,所謂的diversity/multiculturism(多元化/多文化共存)我又沒有得利,我就是反對的』——全世界都是這樣。
金融精英視角下,英國沒有理由脫歐;可是公眾不都是金融精英,again Wall Street vs. Main Street. (華爾街對抗『主街』,泛指廣大人民群眾)
3. 留歐派的失誤失策
就數據說,脫歐派的幾個主要論點其實都是可以再推敲的(debatable)。
比如去留兩大陣營的主要矛盾之一的移民問題,Remain就沒有解決好。首先,移民只佔英國總人口的極小一部分(具體數據會補齊),但是移民問題被脫歐派渲染得貌似已經失控,卡梅倫一再強調英國沒有那麼多移民,但效果不佳。留歐派最應該瞄準的得目標(認為移民影響自己生活生計了勞動階級)卻沒有買賬。第二,在移民問題上很多英國民眾認為無技能勞工都是來英國蹭社會福利,但是數據顯示絕大多數EU移民都是納稅的,並沒有白占社會福利。這一點上,脫歐派一直在給出對立的數據,最後Electoral Commission(選舉委員會,負責籌劃大選、公投等)都出來為留歐派的數據正確性正名了,可於事無補,脫歐派就是給人們頭腦中描繪了了一個波蘭工人攜家帶口來英國蹭兒童福利的景象。(雖然Farage正常來說喜歡黑羅馬尼亞人,but you get the gist)。
其他還有留歐造勢不利的很多例子,可以以後補齊。當然,他們要面對Boris Johnson這個lethally effective campaigner(致命地高效/搞笑的造勢者)也是要命的。。
4. 脫歐怪選民?
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這次公投以後,一些怪罪選民智商低的現象就又產生了。答主對這個現象是非常反感的。
首先,大家貌似都支持民主,很多時候當政府怎樣怎樣以後,鋪天蓋地地批評制度有問題,不民主、不透明,表達出對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的無限嚮往。
另一方面,當出現脫歐、選出Trump這種事情的時候就開始說選民沒有智商等等的惡意攻擊,然後唱衰electoral democracy(選舉民主制度)。
這個就讓答主很費解,democracy的根本是『equal respect principle』(「尊重個人」原則),aka an equal regard for every eligible individual』s moral capacity to form political judgment (對每一個合格個人做出政治判斷的思維能力根本地尊重)。若果人民選擇脫歐,那就是脫歐;選擇Trump,那就是Trump。這個結果本身根本不能解釋(justify)某些人對民主制度的詆毀,如果你認為民眾應達到高等教育程度以後才能投票,那我們就搞精英統治;若果你不幸沒有被劃為所謂『精英』,那就不好意思了。
答主支持民主制度,反對這種怪罪選民智商低的論調。
5. 脫歐時間表將會緩慢
里斯本條約第50條規定,脫歐程序啟動以後,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正式完成英國離開歐盟的所有程序。
卡梅倫表示要在2016年10月產生新的首相,屆時才會啟動脫歐談判程序。答主個人認為,這個程序啟動的本身就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英國政府很可能會先與歐盟各個成員國進行非正式的碰頭談判,商討英國脫歐以後的各個事宜。土耳其從申請加入歐盟開始,已經協商了30多年了,個人認為英國退出歐盟的程序短期內不會開始,即使啟動程序,也還有兩年時間。
脫歐短期內的震蕩可能會低於大家的預期,畢竟在未來的2-4年里,英國將繼續是歐盟成員國。但英國脫歐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其中長期影響才應該是我們關注的點。
個人認為結果很有可能是英國政府推遲脫歐程序啟動,程序啟動後,歐盟成員國投票延長英國脫歐進程。萬里脫歐剛剛邁出了第一步。
阿喵和小白的脫歐公投對話錄
雨過天晴,空氣中散發出一股清新的味道。阿喵和小白來到牛津郊外的Port Meadow踏青,兩人徜徉在泰晤士河畔,展開了一番對話:
阿喵:小白,我約你出來踏青散心,你為什麼一言不發,還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小白:天地良心,我哪有這個膽子!是昨天英國舉行了退出歐盟的全民公投,脫歐派獲得了51.9%的選票,以微弱優勢取勝。我一直熬夜看直播,雖然早上補了些覺,但還沒有完全從震驚中恢復過來。
阿喵:哦?這事兒我也聽實驗室的同學說了。我不懂政治。你是研究政治學的,難道沒有預料到這結果?
小白:何止我一個人沒有料到!雖然民調一直顯示雙方的支持率處於膠著狀態,但大多數媒體、機構和分析人士都預測英國會留在歐洲,就連脫歐派也不相信自己能贏。最後關頭髮生這樣的逆轉,實在令所有人跌破眼鏡。消息傳來,金融市場一片恐慌,英鎊大幅貶值10%,跌倒了30年來的最低點。
阿喵:哎,你們這幫老學究!連我也知道,這世界上唯一準確的就是民調永遠不準啊!英鎊貶值,那我現在刷卡買Burberry的包包,是不是等於直接打個九折!哇咔咔!周末就陪我去比思特購物村掃貨好不好!
小白:好好......可我實在高興不起來。
阿喵:為什麼?脫就脫咯,有什麼了不起的。
小白:沒那麼簡單,脫歐無疑是英國乃至歐洲在冷戰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對整個世界的發展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阿喵:我讀書少,你別騙我。有啥影響,你給我科普科普。
小白:千頭萬緒,從何說起?
阿喵:先說說哪些人投了贊成票,哪些人投了反對票吧。
小白:蘇格蘭和北愛爾蘭選擇留在歐盟。英格蘭當中的倫敦、曼徹斯特、利物浦等大城市以及牛津、劍橋等大學城也選擇了留歐。
阿喵:這個很好理解。國際化程度高、相對富庶的地方,肯定願意留在歐洲。受教育程度高的學生、研究經費依賴歐盟撥款的學者,肯定也願意留歐。對不對?
小白:是的。在18歲到24歲的年齡組中,有73%的選民支持留在歐盟,隨著年齡增加,支持率隨之遞減,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僅有不到40%的選民把票投給了留歐。
阿喵:難怪我的英國同學說,年輕人本來就面臨助學貸款、高房價、就業難的壓力,現在連去歐洲的機會也被那些思想保守的老頭老太太們剝奪了!
小白:是啊。我們再看退歐支持率最高的地區,分別是東部的林肯郡(Lincolnshire)和埃塞克斯(Essex),同為極右翼的民粹主義政黨英國獨立黨(UKIP)的發家之地。林肯郡以農業為經濟支柱,在2004年歐盟東擴後湧入了大量東歐移民,從事准入門檻較低的農業生產。埃塞克斯東部曾是東倫敦碼頭工人的休閑度假之處,隨著去工業化的步伐,現在已經淪為英格蘭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阿喵:光這兩個地區,還不足以翻盤吧。
小白:接下來還有東北部的哈特爾普(Hartlepool)、桑德蘭(Sunderland)等傳統造船業重鎮,中部的達德利(Dudley)、斯托克(Stoke)等製造業、採石業和陶瓷業中心,還有德比郡(Derbyshire)、南約克郡(South Yorkshire)和威爾士南部的煤礦產區。這些地區是工黨的主要票倉,也是在20世紀70年代經濟危機中受影響最大的地區,在隨後的全球化浪潮中,大量煤礦關停,製造業轉移。儘管布萊爾時期的工黨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向這些地區轉移了大量公共事業部門,但仍然無法逆轉經濟頹勢。2008年的經濟危機之後,保守黨政府奉行緊縮政策,這些地區的公共福利開支都被大幅削減。
阿喵:製造業不轉移,我們中國也不可能經濟發展得這麼快嘛。全球化是不均衡的,中國是受益者,西方那些受教育程度低、就業靈活度低、主要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就必然成為利益受損者了。不過,那麼多人靠福利過日子,難道不應該「感謝黨感謝政府」嗎?為什麼還要反其道為之?
小白:這就很有意思了。我們假設你原來有一份體面的、薪水豐厚的工作。後來你失業了,只能靠領救濟過日子,最近幾年,福利還一減再減,你心裡會不會不平衡?
阿喵:肯定會啊。我會覺得自己明明是個有自立能力的人,現在出於外界的不可抗力,一下子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機會,無法自立,成了別人眼中的廢物,只能靠嗟來之食勉強度日,我的尊嚴何在!那些政治精英,無視勞動人民的疾苦,不為我們爭取權益也就罷了,現在還要削減福利,分明是不讓人活了!
小白:那現在這些精英告訴你,退歐會有這樣那樣的經濟風險,你會為之所動嗎?
阿喵:不為所動。所謂「死豬不怕開水燙」,再差還能差到哪裡去?
小白:正是如此。如果另一個人對你說,別聽那些嚇唬你的鬼話,其實是體制里那些無良的精英和專家害怕了,退歐對他們的影響最大,所以他們一定要忽悠你投票留歐。你的所有這些問題,都是移民造成的。退了歐,我們就能把難民和移民統統趕回去,以後就沒人和你搶工作、搶福利房、搶子女的教育名額了,看醫生也不用排那麼長的隊了;退了歐,我們就能結束歐洲人對我們主權的干涉,就能「奪回屬於我們的控制權」,做堂堂正正的大不列顛。我們的國家不僅可以自主控制移民數量,我們每個人還能重新主宰自己的人生,重新成為一個獨立的,有尊嚴的人;支持退歐,就是狠狠地抽打那些平時高高在上的精英、專家和官老爺們的臉,讓他們嘗嘗我們勞動人民的厲害。
阿喵:別說了,簡直燃爆了。我要是明天去投票,肯定投給退歐啊!
小白:這當然不是人們選擇退歐的唯一原因,但絕對是最有影響力的原因之一。可是這些人沒有想到,他們才是脫歐的最大受害者。全球化的進程和現有的社會權力結構並不會因為脫歐就發生變化。公共福利不會一夜間變好,投資和就業機會也不會像他們許諾的那樣隨之而來。所謂"奪回控制權「,無非是把遠在布魯塞爾遙不可及的歐盟官僚換成了近在西敏寺但同樣遙不可及的英國政治精英。經濟精英的流動性那麼強,把工作地點從倫敦金融城搬到法蘭克福就可以了,哪會受什麼損失。這種虛幻的「打臉」不過是逞一時之快,實際上是將毒藥當作美酒喝下。脫歐引發的經濟衰退惡果,最終還是要由這些普通勞工階層來承擔。
阿喵:那豈不悲劇了......我有點兒明白你為什麼不開心了。不過我看了朋友圈裡的分享,不少人還是把英國的公投當作民主楷模啊。畢竟......你懂的,有些國家還不能公投。
小白:是的,不少評論者給英國人戴上了「理性克制」、「漸進主義」的高帽,甚至連「新教倫理」也搬了出來。但縱觀公投過程,雙方都大肆採用恐嚇戰術,向民眾灌輸謊言。脫歐派在這方面的所作所為尤其令人髮指。他們刻意曲解英國對歐盟的貢獻與回報,做出不實的承諾,誇大難民問題,將公共醫療、就業和經濟等問題統統歸罪於移民,鼓動民粹主義和反智情緒,甚至將提出退歐警告的經濟專家斥為納粹學者,最終使公投演變成一場「全民大瘋狂」,使種族主義和排外主義藉此大幅抬頭,我實在看不出「理性」在哪裡,「克制」在哪裡。所有國家都應以此為戒,而不是以此為榜樣。
阿喵:也不能說支持脫歐就是不理性吧,這未免以偏概全了。我有個英國同學就是支持脫歐的,我看他蠻理性的啊。
小白:當然。這次公投中的脫歐派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保守黨右翼的「疑歐派」,其中既有傳統的反歐人士,也有原來支持歐洲一體化理念,但在歐盟改革受挫和歐元區危機後改變想法的人。具體的流變相當複雜,我們可以改天再聊,但這些人是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的。第二類是剛才提到的英國獨立黨等極右翼勢力,他們專門利用人民的不滿,通過煽動對立、仇恨和種族情緒為自己拉票。第三類則是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這樣的政治投機分子。他本來是不支持脫歐的,但後來發現支持脫歐可以極大地削弱留歐派的首相卡梅倫的勢力,為自己未來取而代之增加政治籌碼,於是......
阿喵:就是那個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西服穿得歪歪扭扭的倫敦市長吧。咱們去倫敦玩的時候不是還在特拉法加廣場看到過他遊街嗎。伊頓畢業的紈絝子弟,牛津校友,本來是精英中的精英,偏偏每天一副「屌絲」打扮,裝做反精英的平民英雄,這樣的人我最看不慣了。
小白:你可以去看看今天早晨的脫歐派慶功會,鮑里斯發言時的神態簡直如喪考妣,很明顯,他只是想造成留歐派以51%比49%險勝的局面,然後挾49%之威去衝擊卡梅倫,但沒想到真得玩脫了,不知道該如何收場了。
阿喵:卡梅倫為什麼這麼傻,他難道沒想過公投的後果嗎?
小白:英國的形勢,還遠遠不到需要公投的地步。卡梅倫為了打擊英國獨立黨的崛起,安撫黨內的疑歐派,鞏固自己的權力根基,想出了公投這麼一招險棋,但他明顯低估了脫歐派的能量和民間的不滿情緒。無論是他還是鮑里斯,都是為了自己的仕途而以全體英國人乃至歐洲人的福祉為籌碼進行豪賭,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兩人其實賭的都是留歐派小勝,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事到如今,兩敗俱傷,卡梅倫身敗名裂、引咎辭職,鮑里斯也是進退兩難,但真正承擔脫歐後果的,還是英國和英國人民。
阿喵:既然這樣,是不是可以說,其實公投並不是決定重大事務的好辦法。不是有很多人說,公投是「多數人的暴政」嗎?
小白:公投是否是民主的議政手段,長期以來一直有爭論。早在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憲法學者戴西(A. V. Dicey)就主張以公投這種「人民的否決票」(people"s veto)來彌補英國政治制度中的一大弊病,即議會有能力通過違背民意的法律。丘吉爾也是公投的支持者,不過他在1945年向工黨領袖艾德禮建議以公投來決定是否延續戰時聯合政府時,卻遭到了明確反對,後者認為這種做法與英國的傳統格格不入。因此遲至1975年,英國才舉行了第一次全國公投。此後差不多舉行了10次公投,逐漸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般來說,對公投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公投往往將複雜的問題壓縮為幾種簡單而互斥的選項;二是公眾沒有精力,也沒有必要的知識和信息對這些複雜問題做出判斷;三是公投常常被公眾一時的情緒所左右,而且特別容易被極端主義和煽動家所綁架。
阿喵:這三條聽起來蠻有道理啊!
小白:第一條也適用於一切提交議會審議的法案;第二條最近兩百年來都被獨裁者作為反民主和反普選的理由;第三條則適用於其他類別的選舉,都是民主制度本身的「必要之惡」。以此否定公投的合法性,無異於「因咽廢食」,如果真要否定,恐怕要連民主一起否定掉了。
阿喵:也就是說,存在缺陷,但也還是合法的民主形式咯?
小白:畢竟這是最直接體現民意的手段。但合法歸合法,並不意味著本次公投是一次成功的民主實踐。脫歐公投暴露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在英國這樣的「代議制民主」國家中,議會是主權之所在,是唯一合法的立法和行政機構。當公投「直接民主」表達的民意與同是民眾選舉產生的議會的意見發生劇烈衝突時應該怎麼辦?從法理上講,公投只具有建議性(advisory),並沒有法律效力,議會完全可以不予執行。著名的哲學家格雷林(A. C. Grayling)即持此觀點,他認為既然議會中去留兩派的人數並非勢均力敵,而是留歐派以500比150大幅領先,那麼僅以公投結果這種「情緒的快照」(snapshot of emotion)為依據做出決策無疑是愚蠢的做法。議會應當否決這次的公投結果。
阿喵:能這樣嗎?我聽說有好多人聯署要求發起「二次公投」呢!
小白:不能,由於公眾事先已經形成了心理預期,議會若是拒不執行,勢必引發憲政危機,但是如果議會不能自由地否決公投,那所謂的建議性也就成了一紙空談。正是這種法理上的模糊性造成了現在政治上的不確定性和混亂。「二次公投」在法理上就無法成立。一次投票達不到預期就繼續投下去,直到投出你想要的結果,古往今來只有獨裁者才會這樣做。
阿喵:我還聽說有很多人今天早上一起床就吃後悔葯了,他們或者覺得被脫歐派騙了,沒想到會有這麼重大的後果,或是以為自己這一票不算數,只是抗議一下而已。
小白:投完票就反悔,這現象其實在任何選舉中都存在,只是這次公投結果引發的政治和經濟地震來得太快太猛烈,所以後悔的人特別多,後悔的速度特別快。至於抗議票,主要是因為英國平時的議會選舉都是採用「分選區多數制」。
阿喵:這是什麼意思?
小白:每個選區選一位議員,得票最多的候選人當選,也就是所謂的「贏者通吃」,剩下來投給其他候選人的選票,就如同廢票,不會對地方和全國選舉產生任何影響。所以在一些競爭不激烈的選區,就有很多人投抗議票,比如把票投給「官方妖怪狂歡發瘋黨」(official monster looney raving party)這樣的玩鬧黨。
阿喵:哈哈哈哈,我明白了。公投不一樣,公投可是票票都算數啊。大概很多人的腦筋沒有轉過彎來吧。可是這樣積少成多,會有很多抗議票,甚至可能改寫投票結果,再加上後悔票,取得簡單多數就能獲勝的設計,真的好嗎?
小白:這正是第二個問題,也就是公投的制度設計。52%比48%的結果,只能說明民眾的意見無法統一,正反雙方勢均力敵,而不是一方的意見壓倒了另一方。許多國家在做出修憲等重大立法決定時,都需要三分之二的多數票方可通過。對是否退歐的這樣影響深遠的議題,僅要求簡單多數,是十分草率的。況且退歐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打破現狀所需的成本和代價遠遠高於維持現狀,因此兩個選項不應當採取同樣的權重,理應要求退歐一方得到更多的選票,例如投票率75%,得票率70%。
阿喵:你這也是馬後炮。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改變設計了,只能期望未來的公投設計更加合理。既然結果已出,你就說說接下來的英國政治將走向何方吧。
小白:毫不誇張地說,英國政治將步入長期的動蕩甚至危機。
阿喵:你......又嚇我!晚上你請吃飯啊!
小白:不是嚇你。一方面,留歐派必定會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減緩甚至逆轉脫歐進程,另一方面,脫歐派對何時啟動脫歐程序、如何進行談判、由誰來領導這個進程、如何化解短期的負面影響等問題其實毫無預案。正如一位在荷蘭外交部工作的朋友所說的,「不為刀俎,便為魚肉」(if you are not on the table, then you are on the menu),為防止其他成員國走上脫歐之路,歐盟很可能在與英國的談判中提出極為苛刻的條件,儘可能使英國利益受損,以儆效尤。
阿喵:嗯,我要是歐盟,也絕對不會便宜這幫英國佬,讓他們輕鬆脫歐!
小白:這無疑會給脫歐派帶來極大的壓力。而漫長的談判過程意味著,至少在未來的三五年內,英國政治將完全被脫歐問題主導,其他急迫的改革問題要麼無法提上議事日程,要麼被脫歐問題所扭曲,亦如台灣的政治被統獨問題主宰,這在民主政治中,是相當不健康的走向。
脫歐還會再度引發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獨立問題。這兩個地區的選民都選擇了留在歐盟。特別是蘇格蘭,留歐的得票率高達63%,而在2014年的獨立公投中,統派的一個重要主張就是只有留在英國,才能保證蘇格蘭留在歐盟。蘇格蘭首席部長斯特金(Nicola Sturgeon)已表示,如果蘇格蘭被迫隨英格蘭退出歐盟,將構成蘇格蘭狀況「重大的實質性變化」,因此將啟動二次獨立公投(Indyref2)進程。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公投得以舉行並最終促成獨立的可能性很高,而脫歐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北愛爾蘭的新芬黨也提出了類似的獨立公投訴求,雖然成功的可能性較低,但脫歐問題足以引發嚴重的政治對立甚至武力衝突。而且一旦脫歐,北愛爾蘭與愛爾蘭共和國之間長達500公里的陸路邊境就成了英國這個「島國」與歐盟唯一的陸路邊境。如何管控邊境、是否要重新設立關卡,將成為一個異常棘手的問題。
阿喵:我正在腦補「大不列顛」分崩離析,只剩下「小英格蘭」的悲涼情景,以後去愛丁堡玩恐怕都要辦簽證了吧。
小白:那倒是遠慮,近憂是公投將全面改寫英國的政治版圖。英國獨立黨勢必猛攻剛才提到的幾個脫歐得票最高的地區,成為重要的政治力量。保守黨和工黨則面臨黨內嚴重分裂以及失去脫歐選民支持的困境。保守黨在卡梅倫辭職後,已經開始了競選新領袖的活動,目前看來,鮑里斯是最有力的競爭者。
阿喵:我不要鮑里斯當首相!!!
小白:很多保守黨議員也是這樣想的,他們不齒於鮑里斯的政治操守,正在發起「選誰也不選鮑里斯」(Anyone But Boris)的運動。但是無論誰當選,接手的都是燙手的芋頭,面臨的都是動蕩的政局,很可能不得不在明年初提前舉行大選。不過至少保守黨表面還能維持團結。工黨恐怕馬上就要面臨「宮廷政變」了。去年我在講敘利亞空襲投票的那篇文章里就提到過工黨領袖科爾賓(Jeremy Corbyn)與工黨議會派之間的矛盾,這是問題之本。科爾賓本人是一個左翼疑歐派,這使他在這次公投中三心二意、進退失據。他拒絕與卡梅倫同台演說,組建跨黨派的留歐聯盟,對留歐派是重大打擊,這是授人以口實。而且恰好兩周後會發布《伊拉克問題報告》,據傳該報告會猛烈抨擊布萊爾當年的所做所為,嚴重打擊工黨內部親布萊爾的中右翼勢力。因此,工黨議會派必定會在兩周內提前發難,預計影子內閣將有大量成員同時辭職,並發起不信任投票。不過這個投票並沒有約束力,以科爾賓的性格來看,他大概不會輕易就範,熬到工黨大會,他有工會和基層黨員的支持,依然會可以繼續做黨魁,但是代價是工黨內部可能四分五裂,這樣一個政黨,如何去面對明年初可能進行的大選呢?
阿喵:所以明年哪個政黨會執政呢?
小白:我也不知道,去年英國大選的時候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金融危機發生8年後,依然看不到絲毫的深層改革,新自由主義依然佔據著霸權地位,普通民眾依然要繼續承受緊縮政策和嚴重的不平等。而左派能做的似乎只是發起一個個孤立的抗議和佔領活動(moment),而始終沒有形成一股社會運動(movement),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
阿喵:還是張主席說的對,「誰讓你們左派不爭氣。」
小白:確實不爭氣。左派無論是在理論建構還是在政治實踐方面都毫無建樹,以至於《新政治家》雜誌(New Statesman)去年打出了《社會民主主義已死,社會民主主義萬歲》的大標題。科爾賓和桑德斯的出現,一度讓我看到一些希望,但是我現在覺得,這更多的是一種反體制思潮的勝利,而非左翼政治的勝利。在經濟困難時期,極右勢力無疑是更吸引底層民眾的。戰前的納粹德國和日本都是如此。我現在看到是的滾滾而來的一股令人恐怖的極端主義、民粹主義、狹隘民族主義和排外主義思潮,在英國的表現是脫歐和英國獨立黨的興起,在美國是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崛起,在歐洲則是極右翼勢力的迅速壯大,比如法國的勒龐(Marine Le Pen)和荷蘭的威爾德斯(Geert Wilders)。「物必先腐,而後蟲生」,這些現象揭示出的是全球化和資本主義體系造成的嚴重不平等和非正義,系統性危機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程度。
如今,英國已縱身跳下懸崖,美國會不會也在今年11月的大選中自暴自棄呢,明年的法國大選又會怎樣?我擔憂的是脫歐公投將開啟了一個充滿動蕩和衝突的全球政治時代。而身處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中心的中國,是不可能獨善其身的。西方的民粹主義和東方的民粹主義發生碰撞,很可能會大大加劇地區衝突甚至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因此我實在無法理解一些人隔岸觀火甚至幸災樂禍的態度。
阿喵:好了好了,你別憂國憂民了。天都快黑了,我們已經走到The Perch酒吧門口了。不管世道如何,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飯還是要吃的,我們要不要就在這裡吃個晚飯?
小白:好啊,我要吃炸魚薯條配啤酒的主席套餐!
阿喵:好,本喵就陪你吃主席套餐!我們走!喵!
小白:喵!
我向來認為動不動公投代表這個國家完蛋,所以上次蘇格蘭公投無論什麼人說是民主的勝利,我都覺得大英帝國藥丸,只是沒有想到藥丸來的這麼快。
之所以這麼反感公投,主要是因為公投這個東西,本質上是政治家打著民主的旗號在推卸自己的責任,將本來應該由政治家自己做的決策推給無知迷茫的大眾。然後在災難來臨的時候一攤手,反正是自己做的決定,怪不得別人。
別看公投說起來高大上,一人一票,命運自決,事實上它是完全反現代社會組織原則的。現代社會組織原則就是社會大分工,讓合適的人干合適的位置,不斷鍛煉技巧,提高生產效率。而政治決策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學問,需要有天賦的人長年累月投入進去,不斷摸索訓練,才能熟練圓通,決策少出錯。在這方面,浸淫此道已久的官僚和政客們比起普羅大眾鍵盤俠那簡直是有巨大優勢。可是一旦訴諸公投,那就相當於工農兵學校搞科研,群眾的智慧最偉大,那就別怪民眾做出短視愚蠢的決策了。
現代民主的精髓就在於政客在這個制度下是民眾的背鍋俠,同時他們也從這個過程中獲得執政合法性。民眾把他們選上台,就是讓他們做決策,做錯了就讓他們背鍋滾蛋,這樣就兼顧了決策專業性和和權力限制性。可是隨著制度運行,政客們為了不當背鍋俠,黨派之間越來越像,政客想法越來越庸碌,能拖就拖,能抹就抹。實在拖不過的重大議題,比如脫歐問題,居然發明了全民公投這樣的甩鍋大法,真是無恥之極。
另外,全民公投也在損害政權合法性。想要賦予政權合法性,幾年一度的大選足矣。因為合法性這個東西,在古代來源於神聖性,國王和貴族要麼是神封的,要麼本身就是半神血統,而神來自於大多數人的信仰。現代科學昌明,神已經不行了,那麼大多數人的授權就成了新的神聖性。而神聖性本身是要保持逼格的,不能老出來跳,無法保持神秘,那就會降低格調。日本08年左右內閣走馬燈似的換,於是選舉和內閣的逼格降到最低,是人都嘲諷,以至於akb這樣的偶像組合都堂而皇之的用總選舉這樣的詞山寨大選。老是公投,那公投本身的逼格也就徹底完蛋。而且國家政權看似強大,但實際上是很脆弱的,折騰個幾次就完了。古來改革家都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就是因為一不小心就折騰壞了。一言不合就公投,太折騰國家元氣了。
總得來說,卡梅倫這是自己想要推卸決策責任,想要披個民意的外衣騎牆,結果玩脫了。藥丸、藥丸、真的藥丸。
據說卡中堂任上將內閣常務秘書一分為三,怪不得沒人阻止亂命,我的漢皮要被氣活過來呀。
另外,就評論區里所說的瑞士直接民主的問題,我就在這裡扯一下。
首先,瑞士這個國家,本身有著非常悠久的直接民主傳統,甚至現在還有兩個州保留著古老的露天議會。這種長年累月的直接民主經驗,使得明明是多數人勝者通吃的遊戲變得非常溫和,以至於和大家一般印象中的矛盾激化器的公投完全不同,已經演變成了政策剎車閥。
其次,瑞士是一個典型的小國寡民,而且是永久中立地區,其國家國民體系是非常單一的。人口越多,某些小概率產生的群體就會越多,人群構成就越複雜,對於政策的認知就越不同,為了統一價值觀付出的宣傳、教育、文化成本就越高,瑞士本身的體量也為直接民主帶來好處。
還有,瑞士的傳統、經濟和教育帶來的國民素養,這裡的素養指的是對於直接民主的素養。在瑞士,即便國民教育和國民經濟非常好,也有六分之一的人被認為不適合投票,但他們並未成為直接民主的定時炸彈,不得不歸功於瑞士人民的素養。首先,這部分人群一般很少投票,自己不懂就不說話,瑞士公投投票率很低。其次,即便投票他們一般持保守主義立場,傾向於保持現狀,這在國家政治中很重要,因為國家經不起折騰。
而且即便瑞士如此適合直接民主,公投在瑞士也是一個非常受到限制的東西,大家會想方設法控制直接民主的衝動。瑞士雖說只要集齊五萬個選民簽名(涉及憲法要十萬個)就可以提出公投,但是從提案開始先要聯邦秘書處審查,再來國會和政府討論建議,最後還有可能被提反提案,這樣一個提案起碼經過幾年才能公投,讓公民有充分的時間考慮,降低一時衝動的狂熱。事實上,大多數提案根本沒有公投過。
而英國可是代議制民主的發源地,居然不顧沒有多少直接民主經驗,如此草率的強行來好幾波公投,這不是藥丸什麼是藥丸。現在已經有上百萬人簽名再次公投了,這已經超過瑞士修改憲法公投提案所需要的人口比例了,可見這次公投是多麼草率,純屬政客們想要騎牆瞎搞的東西。
最後再加一點:民主和公投是兩碼事,國內的民主教育的缺失導致的就是大多數人都認為公投=民主,一人一票=民主,這種簡單邏輯。可民主的精髓在於即保護多數人,也要保護少數人,即防獨裁,也防民粹,所以兩相權衡,是最不壞的制度。所以不要被帶節奏了。
本回答火起來讓我十分意外,因為在我看來我的立論角度是個十分稀鬆平常的角度,結果居然在評論區引起無數爭議。左派拿著我的文字攻擊民主,右派就直接認為我是精神政委,專為tg帶節奏。你要說我帶點精英主義思維,我就認了,可作為一個從小沒入過團的人,我是第一次享受到精神趙家人的待遇。可見國內長年的政治壓抑造就了大多數人對於民主的知識十分匱乏,有熱情而無知識,以至於即便國內民主右派也對民主多是一個簡單粗暴的認識,真是太令人無語了。造成若干學生拿不到學位證
別上綱上線
圖片來自朋友圈
關於公投的利弊大家已經看了這麼多評論了,我就不廢話了。我就評價一下這背後底層與精英的撕逼以及反全球化的政治風潮。
這是個歷史性的時刻,歐盟迎來了一言不合就退群的時代。英國23日舉行退歐公投,退出歐盟派以接近130萬票的優勢獲得半數通過。英國將成為第一個離開歐盟的國家。以世界觀、產品和文化的元素交換和整合為目標的全球化迎來了重大挫折。人民反建制、反全球化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而環顧全球,這似乎已然成為了一股風潮。美國共和黨初選,建制派參選人全軍覆沒,追求關稅壁壘和遣返非法移民的特朗普大獲全勝。6月19日,反建制的五星運動黨候選人拉吉當選義大利首都羅馬市長。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戰略和產業鏈分工暢行了數十年,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帶來了重大的機遇,而現在,世界卻站在了全球化的十字路口。
脫歐派贏得公投。
為了避免歧義,我這裡左右概念均採用美國的政治概念。對於左右之分,主要由政治經濟和文化兩個方面來界定(這裡文化泛指社會事務這個大概念)。左派在經濟上提倡高稅收、高福利,政府掌控更多的資本和經濟部門必然導致政治上的大政府,更極端的即為計劃經濟,同時往往更傾向於貿易保護。右派認可小政府,低稅收、低福利,支持自由貿易。文化上,美國右派是傳統意義上的保守派,提倡維護傳統的生活方式,即強調基督教、家庭、責任,進而往往支持基督教對社會事務的理念,即反對同性婚姻和墮胎,同時認同傳統的族群結構,對移民有一定的排斥。左派則希望衝破傳統文化概念,支持同性婚姻和墮胎,不少人還提倡宗教多元化和無神論。這裡就出現了這一非常有趣的現象,經濟上的自由派是右派,而文化上的自由派是左派(但是美國語境下liberal這一辭彙的概念更多指文化上,基本與左派同義)。自由經濟是原始資本主義的面貌,高福利、有最低工資、有勞工保護、有政府參與經濟活動是以一種改革的面貌出現的,因此自由經濟被劃入了右派。下文中為了和自由派對應,把支持貿易保護、勞工保護的左派經濟稱為保守派(我自己造的)。
當一個群體出現了危機感,通常將趨向於保守,希望能夠維護自身的傳承和利益。如果群體對自身非常有信心,則更趨向於自由派,認為變革並不會影響族群的文化內核或經濟利益。著名的例子便是納粹德國。一戰戰敗,魏瑪政府簽署了凡爾賽條約。德國受到了協約國的制裁,通脹高企,失業率上升。後依賴美國貸款短暫恢復,卻又迎來了1929年美國大蕭條的打擊。在西方普遍受到重創的情況下,依賴美國的德國首當其衝。到1932年德國已有500萬失業人口。底層人民因生活質量顯著下降,普遍倒向對富人多收稅,對窮人高福利,政府控制經濟部門打擊私人資本的左派政治經濟觀點。而一戰使德國喪失了部分殖民地和國土,戰前的民族榮耀一去不復返,大為失望的國民,尤其是軍人,在社會觀點上倒向右派保守,甚至極端民族主義。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希特勒的納粹黨受到了廣泛的支持。希特勒政府經濟上以大赤字進行政府基建投資,政府更多地掌控經濟實體,經濟政策逐漸從自由市場轉變為介於蘇聯計劃經濟和美國自由市場經濟之間的混合經濟制度。而社會事務上持種族主義,尤其是反猶主義為核心的極右的民族主義觀點。對外實行軍事擴張文化上支持極右種族主義,經濟上支持左派的高額國債。我們更熟悉的中國歷史上也有類似案例。孫中山提出的經左社右的政治口號「三民主義」就呼應了清朝末年的經濟危機和民族危機。三民主義經濟上提倡「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發展國家資本,這是典型的左翼的具有社會主義傾向的理念,而文化社會事務上「驅除韃虜」則是典型的右翼民族主義意識(當然最後接受了袁世凱的五族共和)。這也不難理解二戰之後亞非拉諸多發展中國家在戰爭、變革之中走上了一條經濟上政府全面把控,同時又經常使用民族主義工具凝聚人心的經左社右的雙保守之路。這是有危機感和受到重創之後趨向全面保守的正常反應。當然這樣的道路更加利於獨裁,這是題外話。
希特勒創辦國有企業大眾汽車公司
歐洲從一戰和1929年大蕭條起就整體轉向了高稅收高福利的左傾政策(當然,我覺得歐洲普遍的議會內閣制相較於美國的總統制更容易產生這樣的結果)。而美國由於本土沒有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一定程度上還發了筆戰爭財,所以一直以來經濟上都比歐洲更右,被稱為右派大本營。美國經濟上的自信使他們相信在全球貿易和自由市場以及全球產業鏈分工之下能佔有更大的利益。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戰略的核心是突破關稅壁壘的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產業轉移,使美國以及歐洲發達國家有條件享受低成本的消費品,同時經營高利潤的科技產品。這是高質量的生活水平的來源。而發展中國家承接底端產業,靠發達國家巨大的市場獲得收益。這是發展中國家社會穩定的條件。當然,經濟信息上的全球化不可避免引發文化社會上的全球化,文化自信的西方社會在社會觀點上也隨著全球化逐漸傾向左傾自由派,在平權運動、宗教觀念、同性婚姻上走過了一個一個節點。
這一全球化秩序終究不可能持久下去,其最大的挑戰者,正是全球化本身。隨著人民幣玩家中國的加入,巨大的勞動力、消費雙市場動搖了上述的國際秩序。中國加入WTO之前,1999年出口總額僅1949億美元,佔全球出口市場的3.4%。而到了2011年,中國出口總額達到18984億美元,是1999年的十倍,佔全球出口市場的份額突破10%,到了2015年,中國佔全球出口市場份額更是達到了13.8%。這一份額僅由美國在1968年達到過,之後便無任何國家能及。15年間,除中國之外的國家在國際出口市場上所佔份額縮水10個百分點。數以千萬計的生產線和資本轉入中國,對兩類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直接影響。
中國的出口份額,2000年以後明顯提速
第一類為「僵化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自身有著諸多深刻的社會矛盾,統治者多為獨裁者,歷經幾十年的當政之後日益僵化,產品生產沒有任何技術壁壘,在全球「工作崗位」競爭中明顯落中國下風,產業崗位流向中國,直接推高了失業率。這在人口增長迅速、人口結構年輕的阿拉伯國家尤為明顯。08年金融危機引發全球消費品市場受創,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2010年,突尼西亞失業率達到16%,青年失業率為52%;葉門季節性、長期性失業合計達到46%,其中75%為年輕人;埃及、利比亞失業率也達到20%,其中青年人佔比分別為66%和80%。2010年底,被稱作阿拉伯之春的社會運動橫掃北非和西亞的阿拉伯國家。埃及、葉門、突尼西亞政府和卡扎非、穆巴拉克等獨裁者都相繼倒台,敘利亞、利比亞、伊拉克、葉門陷入長期內戰,催生了以失業的原薩達姆麾下軍人為主要戰鬥力的ISIS。這一變局帶來了兩大影響,一是長期內戰帶來了大量的難民,而難民自然會通過合法或非法的途徑進入歐洲。僅德國一個國家2015年政府註冊申請難民庇護的人數就超過了100萬人,而通過地中海非法偷渡進入歐洲的難民也居高不下,2015年下半年數個月都在20萬上下。歐盟認為到2017年,進入歐洲的難民總數將達300萬。第二個影響是穆斯林群體全面右轉。阿拉伯國家經濟上無法分享全球化的蛋糕,政治上內戰不斷動蕩不安。整個穆斯林群體產生危機感,因此在文化社會事務上群體性右轉轉向保守。再加上沙特或明或暗的支持,代表極端保守的瓦哈比教派逐漸抬頭,黑罩袍重新穿了出來,ISIS不僅攻城略地,而且在全球製造了多起恐怖襲擊。
近三年通過地中海進入歐盟的難民人數
第二類為「落後的發達國家」,典型就是被稱作「歐豬五國」的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和希臘,這也是歐債危機集中爆發的國家。中國的民營經濟現階段整體來看還無力開展高投入的技術創新,開發全新的產品和全新的技術風險過大。於是眾多國內企業專註於打破現有產品的技術壁壘,再利用價格優勢佔領市場。一旦某個「國內空白」的技術壁壘被打破,中國憑藉自身龐大的市場,會促使同類企業一擁而上群起而攻之。把本來坐享高利潤的國外企業瞬間拉至華強北的水平。這些「落後的發達國家」本身技術水平並不高,其產品的技術壁壘更容易打破。喪失了高利潤率的貿易,短期內又無法在科技創新上向更高層次突破,收入水平逐年走低。但是高福利的制度和高消費的習慣短時間並不能改變。因此就演變為一場國際收支危機,即其收入水平無能力償債。這些「偽發達國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逐漸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高利潤和技術壁壘,同樣將工作崗位輸給了中國。2011年以來,希臘和西班牙的失業率始終在20%以上,義大利也在10%以上。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自然會藉助歐盟內人員自由流動的政策,大幅度遷移至經濟發展水平較好的英德法等國工作,尤其是英國近年來經濟發展水平高於歐洲整體水平,吸引了大量東歐和南歐國家移民。歐盟成了這些國家經濟、債務、失業問題的穩定器,但維穩的責任卻落到了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肩上。
中國對頂級發達國家的底層就業崗位也產生著衝擊。一個微小的例子:今年tata英國鋼鐵工廠在裁員1000個崗位之後宣布整體出售。底層人民在經濟問題上開始左轉,尋求反全球化的貿易壁壘。但是與此同時發達國家的資本家們卻希望繼續推進全球化的進程,因為富人、資本家、高技能人士依然可以依靠全球化創立的巨大市場做大蛋糕,他們可以憑藉高技術壁壘維持高利潤,或在全球便利地轉移資本和產能,尋找廉價勞動力產地。這是發達國家精英和底層人民開始日漸撕裂的原因。而上述兩類「落後」國家對其它發達國家的共同影響,是巨量的外來移民搶奪工作崗位、中東北非難民帶來的社會問題、穆斯林文化對本地原有文化的衝擊、以及恐怖襲擊。誠然移民也會促進經濟發展,但這點一兩個百分點的增長對失去工作的底層勞動人民而言毫無意義。這使得發達國家在文化社會上逐漸轉向右傾保守主義。荷蘭、德國多個右翼政黨抬頭。不少政治家,或者之前未曾涉足政治的人士敏銳地意識到這一點。比如英國保守黨前倫敦市長Boris Johnson,在大公司、大銀行都不希望英國脫歐,資本市場動輒拿出英鎊跳貶來威脅的情況下,放棄繼續競選倫敦市長,豪賭英國人對移民問題和全球化開始反感並倒向保守主義,率領脫歐陣營死磕首相卡梅倫,最終贏得公投。隨後卡梅倫宣布辭職,鮑里斯被認為是下一任首相人選。下議院全體工黨議員,多數保守黨議員都支持留歐,各金融機構都預測留歐的情況下,全民公投卻選擇了脫歐。這就是典型的享受全球化利益的精英階層和倍受全球化衝擊的底層人民撕裂的案例。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美國。共和黨初選階段,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特朗普,經濟上主張貿易保護,不認可美國剛剛簽署的TPP協議,呼籲對中國大幅提高貿易壁壘,在全球化問題上堪稱美帝版的「倒車請注意」,貿易上比希拉里還左(當然稅率比希拉里低);社會問題上放棄共和黨之前死磕的同性婚姻和墮胎等價值觀問題而轉移到移民問題,主張驅逐非法移民,美墨邊境建牆,比大部分共和党參選人還右。憑藉這樣的文化經濟雙保守思維,在共和黨精英和建制派一致反對的情況下,特朗普橫掃黨內接近20個競選參選人,獲得初選提名。這也是民眾的反全球化和精英的全球化的對抗。
退歐教父保守黨Boris Johnson
至此,文化元素上整合統一,經濟領域自由貿易的全球化及產業鏈分工來到了十字路口。中國未來的產業升級不可避免,中東地區的動蕩還在繼續。世界在價值觀領域在全面加速右轉,而在經濟領域則會進一步傾向於貿易保護。中國仍然需要全球這個大市場來支撐財富積累,仍然需要全球這個大市場來消化產能。當美國放棄貿易自由化的全球化進程的時候,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或許就要變成中國了。這其中貨幣、政治、甚至軍事等諸多摩擦在所難免。當然,還是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張繼 在問題 如何評價英國公投脫離歐盟成功?中指名道姓 @李軼睿。
我是ej,作為李軼睿小助理,在張繼問的同個問題如何評價英國公投脫離歐盟成功?下,指名道姓@ 張繼 給出這篇回復。本文只有一兩段是我個人對英國公投脫離的評價,大多數是對張繼的回復。不想看這個的請直接跳過本文。也感謝好友們的閱讀,你們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我們也願意和你們一起分享喜怒哀樂。關於我個人對脫歐事件的評價,在:在英國的人,大家都如何圍觀此次脫歐公投?公布結果之後有哪些反應? - 李EJ 的回答。
關於為什麼這個回答要匿名,我評論里已經回復過了。「但是這篇也不是乾貨,也不是經驗分享貼,也不想刷屏拉。等下次發回答再解匿吧。」
--------
我是 @李軼睿 的小助理ej。
我不記得有刪過你@ 張繼。
可是既然你說你的評論被刪了。
可能我順手點了的吧。
我剛看了下你的截圖,「因為意見不合而罵別人民粹」。
你的評論會導致其他讀者對李先生產生誤解。
李先生是會耐心地和意見不合的人討論噠。
你翻看一下各個答案的評論區,應該就會發現他是很真誠地對待每個認真探討的人。
評論區經常會有一些他的超長的細心回復。
李先生是不會罵別人的。之前遇到幾個刻薄的噴子,他也是很禮貌地回應了的。這些在以往的一些評論區里應該也是可以找到噠。
而且幾萬人裡面,只有10幾個左右的惡意噴子吧。
我們也理解有少部分的人會有比較尖銳的聲音。
這些聲音我們也願意包容,和儘可能去忽略。
其實張繼你的評論也還好。
相比起來也不算太刻薄吧。
對你的評論的消失,我表示抱歉。
你也可以重新複製粘貼你的原評論。
下圖是你的回答。整個回答就是放了你自己的截圖。
以及對李先生的一句質問。
那我就回復一下你吧。
對你消失的評論表示歉意。
你的文章內容:
截圖放大,方便讀者:
別的讀者看到你的評論,還真的要誤會李先生罵別人民粹了。
可是我剛剛問了李先生,他甚至都沒聽說過民粹這個辭彙。
雖然他的漢語說的很好,但是這個詞語確實對他而言有點生僻?
再看到你截圖裡的評論,壓了一句「你對民主的理解太淺薄了吧」。
我竟然有點懵了。
excuse me.jpg (而且是動態的表情包)
李先生從小生活的西方環境整天灌輸的就是民主思想吧。。。
只能說他深刻地理解了民主的利弊,覺得民主也有其不好的地方。
他少年時候來中國旅遊的經歷,也讓他接觸了不一樣的體制。
所以他會更客觀地看待和對比各國不一樣的政治體系。
插播幾句助理ej的旁白:
我覺得李先生看到民主的那些弊端,這屬於個人見解。你不能因為自己意見不合,就斥責他對民主的理解淺薄。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在評論區進行有內容的探討,譬如你對民主的理解是怎麼樣的,有什麼成熟的建議。如果你頻頻布下語言陷阱誤導讀者,扣上很多質問而且步步緊逼,我是不能放任你在 @李軼睿 的評論區撒野噠。這個大家應該也可以理解的吧。
西方媒體一直在鼓吹民主萬歲,而中國一直被西方媒體詬病沒有民主沒有人權。很多人可能也是嚮往那所謂的自由。但其實民主也不是完美的,中國人民也沒有很不自由吧。或許有些人會覺得中國人被什麼洗腦了,但是把民主奉為神聖的高大上是不是也算是被民主這個概念洗腦了呢。反正也不是非黑即白,總都有利有弊吧。不知道你認為的民主,是你自己思考之後的概念,還是媒體潛移默化帶給你的概念呢?
回到正題。你的新評論還說了一句,「別以為就你在英國讀大學」。
為什麼你要說的一幅好像李先生自以為在英國讀大學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李先生在英國讀大學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吧。
莫不是人家在你面前喝了一口水,你要上來噎一句,「別以為就你有水喝」。。。
這裡給我來一包呵呵噠的表情!.jpg
末了你來一句神來之結尾,「別輸不起。很丟人的。」
我真的是。。。
看個評論我還得跟做閱讀理解題似的,還要揣測你的上下文的語境和你具體想表達的意思。
然後你好像就得出結論了,丟人?
為什麼啊?邏輯在哪裡啊???
也體諒一下
我沒有時間一一回復你
就放個李先生回復別人的評論在這裡吧:
當一個公民有了投票權,這張選票是有份量的。
每張票都承載著一個國家的命運。在投出去前應該都仔細思量一下。
如果所有人都輕飄飄地憑個人喜好來投,也不去仔細思考和分析。
這樣的民主投票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可怕的。
如果想要有這份權利,也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至少在做一個決定之前,仔細思考兩方的利弊,會影響到的後果。除了聽媒體的報導,聽身邊朋友鄰居的喜好,自己應該更深入地去獨立思考去真正明白自己做的決定的意義。
----
拜託,我都已經以上解釋得很清楚了。
你又跑來了。
回復:
你有問題麻煩你移步去 @李軼睿 的值乎詢問可以嗎?
我真的不可能有這麼多時間一個一個回復。
況且別人看的也煩。我也嫌麻煩了。
鏈接:
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下一步 就是選舉日那天 看看有多少沉默的人投川普
還有幾十個投票區,脫歐領先一百萬票,是時候給歐盟的棺材上釘上最後一枚釘子了
——————
大憲章800年以後,2016年6月23日成為英國的獨立日
這根本不是脫歐還是不脫歐的問題,而是英國的草根和統治精英之間利益的公投,草根們根本不想到底是脫歐還是留歐,他們只想要改變現狀,改變他們看病,上學越來越難,治安越來越差的問題,他們受夠了
那些什麼國民經濟,匯率,國力,市場,都是他們看不見,無法直接獲益的東西
記得以前讀到的一句話
The ignored voice is the most dangerous
被忽略的聲音是最危險的
這對無比貪婪,精英主義的英國和歐盟統治階層是一擊響亮的耳光,也證明了一個無法反映多數民眾意願的政府不是一個好的政府
這是一場不破不立的革命,英國是時候從新考慮和英聯邦以及世界的關係了
----------------------
6.24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不管受教育的還是沒受教育的。銀行金融業的人害怕市場動蕩影響市場、收入、職位,醫生科學家害怕影響科研資金,工時保障和收入,年輕人害怕失去便宜機票,免費漫遊還有隨意在歐洲免學費遊學的機會,而草根們害怕的是自己看病越來越難,自己孩子讀書越來越難,治安變得糟糕。都是自私驅使,何必一定要強裝憂國憂民,批評勝利的多數智商需要充值,民主公投多數傻逼當道。
Elitistic arrogance, refusal of the voices of people who did not benefit from European integration, that"s precisely why remain failed.
NHS當年有一個很有名的quote我很喜歡: a NHS hospital bedpan is dropped in a hospital corridor, the sound should echo around Westminster / 一個nhs醫院的尿壺落地,回聲應該響徹維斯特敏斯特(指議會)
同樣意義的所有民眾的聲音都應該被尊重,不管教育背景,不管見識長短
法學院學生論文題會少一個,如何評價EU laws對Parliamentary Supremacy的衝擊~
土耳其:真是日了狗了,我努力了這麼多年,還沒加入歐盟,你們就要散夥了
我就是nhs的醫生,家裡是工薪階層。我想作為所謂精英階層和工薪階層都經歷過的人更有發言權。我支持退歐。你們都不知道歐洲移民給nhs造成了多大負擔!得了癌症大病都跑英國免費看。家庭醫生也越來越難約,原來會給檢查的病現在能拖就拖,因為經費有限制。我不認為nhs作為國家醫療組織有義務給所有非本國,尤其是並沒有在英國呆很久或者做出貢獻的人提供免費醫療,導致nhs不堪重負。 所有說不退的理由都很少關係到民生,退歐真真正正能改善普通百姓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新一段, 回應質疑沒有歐盟從醫者醫院就不能正常運轉的
Britain"s decision to leave the European Union will make patients safer by allowing the NHS to crack down on poor English skills among staff, the country"s top surgeon says today.
Clare Marx, President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urged health bosses to "seize the moment" by toughening up English language entry tests.
歐盟來的醫生很多醫學英語不過關, 皇家醫學會主席建議增加醫學英語考試讓Nhs變更安全。歐盟外的醫生都要從新進行英國醫學考試認證才可以行醫, 比歐盟醫生門檻高很多。
英國脫歐公投塵埃落定,結果讓很多人都大跌眼鏡。在對於該公投結果的評論中,有很多人認為英國民眾自己作死,做出了一個高度不理性的選擇,有些人甚至將公投稱為民粹主義和排外主義的狂歡盛宴。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好好談談這個問題。
英國脫歐乍看起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主要有幾個原因:
首先,在英國議會中,大多數議員是支持留歐的。
比如從上圖中你可以看到,支持脫歐的主要是保守黨中以Boris Johnson為首的一批勢力,但他們面對的是更多的保守黨以及絕大部分的工黨和蘇格蘭國家黨。這也是為什麼從一開始,英國首相卡梅倫就對脫歐公投信心滿滿的原因之一:無論怎麼算,留歐的都應該是大多數。
其次,從輿論環境來看,幾乎所有有影響力的個人和組織都是一邊倒的支持留歐。我在這裡簡單的舉幾個例子:
比如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他訪問英國期間,專門做了演講呼籲英國民眾在公投中選擇留歐。當然現在事後看的話,奧巴馬的言論可能起了反作用。比如他在演講中提到:如果英國選擇脫離歐盟,那麼以後英國在和美國進行自由貿易談判時會「排在後面」。奧巴馬的原意是:歐盟是個大集團,因此美國肯定會優先和歐盟就貿易政策進行談判。就英國單獨而言,其體量太小,美國人可能不會有太大的興趣。
現在事後來看,奧巴馬的講話是有問題的。拋開道理不說,就從其語氣來看,很可能會讓一些英國人覺得:我們英國的自家事,有你美國人什麼事?你跟我說「排在後面」,這是在威脅我么?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英國和美國目前沒有自由貿易協定,而美國和歐盟進行的自由貿易協定TTIP已經談了好多年都沒有結果。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美國國內自己的反貿易主義也有抬頭的趨勢,因此這個自貿協定到底什麼時候能談成實在是遙遙無期。從這方面來看,英國脫歐其實也沒什麼損失。當然,如果日後美國和歐盟果真談成了TTIP,那英國的損失就大了。
其他在公開場合呼籲民眾留在歐盟的重量級人物還有:
英國的國寶:霍金。
最帥的男人:小貝
從上面這張圖中你可以看到,在支持留歐的陣營中不乏名氣很響的大金主,比如高盛銀行,大摩銀行和摩根斯坦利,David Harding(對沖基金Winton創始人)和超市大富豪(Sainsbury, 在英國各處都可以看到該超市連鎖店)。
還有不少其他的名人或者組織公開表示支持留歐,我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所以從表面上來看,留歐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照這樣說來,卡梅倫政府確實被嚇了一大跳么?英國的民眾們真的瘋了么?
要講清楚其中的道理,我們需要把時鐘調回到2011年。那時候卡梅倫剛剛當上英國首相,可謂意氣奮發。而同時英國也在和歐盟(以默克爾為代表)進行耗時耗力的歐盟成員權利義務談判。所謂的公投,其實本來是卡梅倫政府和歐盟政府談判中的環節之一,但並不一定是最關鍵的環節。
在Anthony Seldon和Peter Snowdon出版的一本書,Cameron at 10中,對於卡梅倫和德國總理默克爾關於英國和歐盟之間的談判披露了不少內幕。
比如該書中提到,2012年11月份,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英國,按照計劃會在唐寧街10號和卡梅倫共進晚餐。當時英國和歐盟正在進行一系列談判,包括上繳的費用,貿易控制,邊境控制等。為了增加談判的友好氣氛,卡梅倫提議在晚飯前向默克爾做一段PPT幻燈片演示。卡梅倫團隊感覺到這是個好主意,在幻燈片中放了不少兩人擁抱的照片,並且置入了一些德語。
在演示幻燈片時,卡梅倫告訴默克爾:英國的公眾情緒中,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厭惡歐盟希望脫歐。但是如果德國可以支持英國就其歐盟資格承擔的義務重新談判,那麼這就可以挽回英國人對於歐盟的信心。卡梅倫的算盤是借英國公眾的情緒來給默克爾壓力以謀求英國在歐盟成員國條例談判中更多的利益。
但默大媽是吃素的么?她直截了當的當面告訴卡梅倫:
You keep putting yourself up as an opponent and we all hate you and isolate you。
這句我就不翻譯了,用下面的圖可能更貼切。
也就是說,在卡梅倫和歐盟的牌局中,歐盟不相信卡梅倫手上真有什麼大牌,因此在談判時沒有給予任何商量的空間(你要搞公投是你自己的事,但你最好別玩火自焚)。現在回過頭來看,如果歐盟在人口流動問題上對英國釋放更多的靈活和善意,可能英國的公投結果會相反。當然,歷史的大流中沒有如果。
有些讀者可能不理解,為什麼移民問題是個這麼大的問題?英國人一向以來給人的感覺並不像那些閉關鎖國的保守派,為什麼老是揪著這個移民問題不放呢?要知道,幾乎所有的主流經濟學家和經濟分析都會告訴我們:移民對於國家的貢獻是正的,沒有移民,很多工作(比如建築工人,護士,維修工人等等)根本沒人做,整過國家的經濟都會受到影響。那些投票脫歐的民眾,他們都是仇視外國人的地方保護主義者或者種族主義者么?
這個問題有點小複雜,容我在這裡稍微展開一下。根據歐盟的法律,任何歐盟成員國的國民,在英國都有居住和工作的權利(當然英國公民也有權利去任何一個歐盟其他成員國居住並且工作)。這是歐盟成員的最根本法律之一,在卡梅倫和歐盟的談判中根本沒有可以迴旋的餘地,也被脫歐派(Nigel Farage/Boris Johnson等)充分利用以鼓勵民眾投下脫歐一票。
現實的情況是,英國是一個移民凈流入國,在最近幾年每年大約凈流入30萬左右的新移民。而卡梅倫政府提出的目標,是將移民凈流入數量控制在10萬以內。由於歐盟法律的限制,為了完成卡梅倫政府的移民控制目標,英國政府只能壓縮非歐盟成員國(比如美國/澳大利亞/中國等)移民英國的人口數量。比如最新的條例是,如果非歐盟成員國國民想要在英國定居,他/她的年收入要達到3萬5千英鎊以上。要知道英國全國的平均年薪水平大概在2萬6千磅左右。
這就形成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對於非歐盟成員國移民,英國政府的規定非常嚴格,導致很多有知識和技能的移民無法在英國呆下去(即使他/她學歷很高,英語很好)。而一些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的二流子,即使不會說英語,也可以繼續在英國悠哉悠哉。
英國的邊境控制問題不僅限於上面提到的歐盟/非歐盟移民差別。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歐盟本身的邊境控制有更大的漏洞,而這個漏洞在最近的敘利亞難民事件中一覽無遺。根據歐盟的法律,如果難民來歐盟申請避難,他們應該在他們到達的第一個國家申請避難(比如難民先到希臘,就應該像希臘政府申請避難)。這就是歐盟之前簽訂的所謂都柏林協議。
但這個協議被德國總理默克爾扔到了垃圾桶里:她宣布只要任何敘利亞難民有辦法抵達德國境內,他們就可以申請避難。面對這樣一個朝令夕改的歐盟,英國有信心把自己的邊境控制權交給他們么?
支持移民政策的諸多經濟分析還有可能忽略的一個問題是:雖然移民凈流入對整體經濟有利,但對每個人的影響是不同的。如果你需要招募保姆,清潔工,飯店服務人員,那你肯定會支持移民政策。但是如果你開計程車,靠維修水電為生,那麼你可能對移民嗤之以鼻。一個一人一票的公投,一下子把這些社會中不同的,甚至互相矛盾的利益群體直接暴露了出來,給每個人一個機會來赤裸裸的追求最符合自己個人利益的選擇。
在脫歐後短期的一兩年間英國經濟會受到負面影響似乎不可避免,但如果就此定論脫歐是不理性的決策則為時過早。事實上英國脫歐是否理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歐盟這個政治團體的未來走向。
過去幾年的歐債危機,讓人們看到了歐元這個政治貨幣嚴重的不足,並讓很多人質疑這個貨幣的壽命還有多長。而這次英國人選擇脫歐,則讓人們更多的思考歐盟這個政治團體的生命力有多強。說到底,結盟的各方要想讓這個聯盟活的長久,一定需要共同的理想和利益訴求。當盟友間缺乏信任和共鳴,在利益和理想追求上有重大分歧時,這種聯盟更多的可能只是形同虛設,同床異夢。從這方面來說,去指責那些投票脫歐的民眾頭腦發熱喪失理性,也可能有失偏頗。
當然,上面的分析也未必表明脫歐一定對。因為至少在看得見的未來,英國人需要為自己的決定付出沉重的代價。很多原本設在英國的公司企業可能會考慮遷址,因為英國在脫歐後會喪失其作為跨國企業進入歐盟的橋頭堡的功能。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歐盟,因此其出口應該會受到重創。如果因此拖累英國經濟進入衰退,那麼受影響最大的可能還是那些投票贊成脫歐的底層民眾。而新上台的新首相,不管是Boris Johnson還是Nigel Farage(聯合組閣),他們究竟比卡梅倫強多少還真不好說。
同時從民調中可以看出,歐洲一體化(大家都是歐洲人)在年輕人(包括英國年輕人)中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這也是為什麼這次公投選擇脫歐的大部分是老年人,而選擇留下的則大部分是年輕人,因此現在就斷言歐盟這個政治團體沒有前途似乎也有些過於悲觀和武斷。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參加公投的英國人並沒有做過非常仔細的分析,在他們看來公投可能就是一個簡單的問卷而已,而當他們真正看到公投結果公布後首相辭職,全球金融市場受到波動時,才意識到原來自己這一票這麼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在公投結束才短短几天之內就有兩百多萬民眾簽名要求重新公投。你可能會問:為了給予選民充分的時間考慮,公投日期早就公布了,這些人之前幹嘛去了?這也是直選民主的弊端之一:把一個重要的決定給予大家去決定,而很多人可能都還沒空或者沒興趣去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就貿貿然投下了自己的一票。
如果歷史可以倒退,可能更為理想的事件發展順序是歐盟在移民政策上對英國做出讓步,而英國也通過公投留在歐盟之內。但歷史事件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回頭看似非常簡單,在當時決策的當事人看來都異常複雜。當然,歐盟也不可能一味對英國做出讓步,如果這樣做的話你讓歐盟其他那些小夥伴怎麼想?
這也是歷史事件不可預測的原因之一:諸多的必然加上偶然因素,導致了黑天鵝事件以遠超過人們預測的概率發生。認識到這一點,才是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做出聰明的金融決策,盡量少受類似肥尾事件影響應該跨出的第一步。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玩脫了
補充一下圖片,剛發現沒有貼上來。
…………………………………………………………………………………………
首先,無論如何,我支持英國人民的選擇。
但是如果幹嘛都要公投,阿拉斯加現在大概率還是俄國的。
英國脫歐之後英國的谷歌搜索數據很有意思。
很多人在脫歐之後才開始關注什麼是歐盟。民眾是情緒化的,很多時候民眾反對,只是為了發泄情緒。反對什麼本身是什麼並沒有那麼重要。香港人的無腦反對其實也只是對無助生活的憤怒而已。回歸二十年來,香港幾大上市公司(地產為主)市值翻了幾倍,普通底層生活水平原地踏步。老實說大陸不是沒有責任。前天在西北某市吃飯說起來新鴻基在該市拿了幾千畝地,屯了十多年沒有開發,目前地價漲了不止十倍,央企準備接盤開發。我之前就講過這種赤裸裸囤地炒地皮的事兒保利這樣的央企都不敢幹。兩年不開發,政府是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權的。維穩酬勞太過豐厚,還有誰會去提升勞動生產率和培訓激勵勞工。老百姓不管,他要發泄情緒。大陸人去旅遊甚至走私實際上都是拉動當地經濟,惠及普通小民。但是他們不高興,要反對。台灣一樣,服貿這樣的讓利協議,他都要反對,等攪黃以後情緒平復下來才會去問問服貿是什麼。那些個闖立法院的學生,甚至那個什麼太陽花女神,有幾個懂什麼是服貿協定?是什麼不重要,反對對我有利與否不重要。反正我有權反對,我一定要反對。太陽花女神最近好像搞直播秀了。還是讀書少,之前還要要靠賣肉和拉皮條賺錢。反正早就沒羞沒臊的,早接觸下大陸的互聯網經濟,現在早已經勤勞致富財務自由了。
戰爭太重要,所以不能交給將軍,外交太重要,所以不能交給翻譯。而國運這樣的事情,更不應該交給所有人的簡單多數。有的人,一邊嘲諷申紀蘭這樣的勞模沒有參政議政的能力,不配做人大代表決定國家大政方針;一邊又鼓吹多數人的一人一票是宇宙真理,普世價值,能包治百病。如果絕大多數人都有那麼卓越的見識,現實社會哪有那麼多等級森嚴。
英國脫歐,我覺得挺好的。目前英國不是完全脫離歐盟,公投結果是脫歐,在還有兩年的談判期之內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但本次公投的結果還是讓人大跌眼鏡——毫無疑問地是超過半數的英國人用選票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脫離歐盟。
在中國,絕大部分輿論(尤其知乎)認為是短視的英國民粹綁架了國家政策,脫歐對於英國來說絕對弊大於利,筆者對此意見持有保留態度,幾萬公里外的我們難道真的很了解英國的現實狀況嗎?其實有待商榷。
民粹綁架民意?民粹誤國?
筆者對於西方的民主制度是非常不感冒的,「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就好比一個公司的負責人不適宜通過員工一人一票來選出的道理一樣。其實筆者對於現行的中國國家領導人制度比較推崇,雖然在監督制衡以及法制方面還有較大缺陷,但最起碼能推舉出一位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所以對於英國本身的代議制政府並無好感,也經常痛惜政客通過「空中樓閣」般的花言巧語哄騙或煽動「民粹」,但此次英國脫歐公投是否屬於這種情況呢?
幾個月前,歐盟主席容克與英國前首相卡梅倫關於英國脫歐問題還在你來我往的「討價還價」,有人問筆者如何看待英國脫歐,筆者不以為然地說這只是英國為了追求英國在歐盟內部進一步特殊化的政治要挾手段,因為無論從哪方面看英國脫歐對於英國以及歐盟都沒好處。
現實是如此打臉,說白了,筆者還是不了解英國實際國情。通過這次事件真真切切明白毛澤東所謂「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筆者想當然地站在英國「精英」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但如果站在「人民」和民族主義者的角度,脫歐是很實際的考慮。
極有可能出任下任首相的鮑里斯 圖片來源:AFP/Getty Images
現在筆者知道英國有如此多的法律是基於歐盟的(佔到53%,倫敦前市長鮑里斯·約翰遜更是說有60%)要求制定,對農民(農業補貼),對漁民(海上專屬經濟區)的影響是如此之大,還有數不盡的藍領階層每天擔憂自己的飯碗,這些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可是我們看不到英國「精英」階層對此有何靈丹妙藥。
就拿瘋狂湧入的移民問題來說,因為政治正確,從普通人到高層,對此都諱如莫深,更別提怎樣去解決它。如果你是普通的草根,面對即將丟掉的工作,或者被限制在有限的漁區艱難地生產,那麼這次公投你會如何選擇?是要自己的麵包還是選擇自己完全聽不懂的政治「大道理」?何況這些政客們把問題束之高閣,亦無長遠的解決方案,那麼,我為什麼要支持你?難道這是民粹?
民眾或許並不曉得留歐、脫歐的大道理,他們的訴求很簡單,如果你們不能解決問題,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支持你們? 圖片來源:獨立報
現在英國的問題就是精英階層與普通民眾脫節,不是說精英階層就是對的,普通階層就是錯的,應該聆聽他們的意見和聲音,絕不是單純覺得這些人「愚昧」「民粹」。
任何矛盾的爆發都不是無中生有,用哲學的唯物辯證法來看,這次事件本身就是長期問題得不到解決所累積起來的矛盾。如果生活在歐盟的大家庭里的絕大部分英國人在生活上能得到保障,又何必要公投?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會出現嘛。英國的精英階層,從撒切爾時代開始去工業化,使得英國這個老牌工業強國從一個製造業大國轉變成一個依靠金融、地產、旅遊等服務業為支柱的「跛腳」經濟體,使得英國藍領階層的就業環境愈發惡劣。最有趣的是,英國工業最大支柱是位於蘇格蘭的北海油田,這裡的工人卻十分希望留在歐盟——他們並不比英格蘭的工人同僚們「機智」多少,只是他們不擔心自己的工作問題,不擔心治安問題,不擔心養老金問題,所以他們十分踴躍地投票支持英國留歐。所以說這次公投不是哪個階級的問題,而是口袋問題。
此外值得關注的一點是,英國自布萊爾工黨執政到現在,基本上是左翼政黨把持朝局,作為中下階層所擁戴的左翼政黨實際上已經與右翼「同質化」,連支持留歐的《獨立報》也在反思左翼政黨政治上與民眾的脫節。當然這個問題不僅僅是英國存在的,包括法國極右翼實力、奧地利極右翼實力,以及特朗普的競選一路凱歌都說明西方左翼政黨存在種種問題,才使得極右翼和極端民族、民粹主義思潮抬頭。
本次支持脫歐的不僅僅是中下層階級,包括倫敦前市長鮑里斯、司法大臣戈夫、文化大臣惠廷代爾和北愛爾蘭事務大臣維利爾斯以及眾多上下議院的議員、大學教授、公司高管,甚至金融從業者等,或許他們的想法在所屬的階層中屬於相對的少數派,不過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媒體中既有《每日電訊報》這樣的主流大報也有《太陽報》這樣的所謂「小報」,連英國女王都暗示支持脫歐,難道他們也都是民粹?顯然這些人也都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比我們中國人更明白英國需要什麼。
有利有弊,不可一概而論
此次公投對於英國來說損失不可謂不大,《泰晤士報》就指出英國股市匯市狂跌導致英國GDP已經從世界第五跌到第六,重新落在法國後面。全球經濟也因為此次公投遭受重創,各國股市一片慘淡,金融市場大幅度動蕩,許多國家紛紛中槍。
離岸人民幣在六月二十四日九點突破6.6關口,斷崖式暴跌 數據來源:華爾街見聞
英鎊縮水,使得日圓成為國際市場最受追捧的避險貨幣,本來還希望進一步貶值的日圓今日大幅度升值;之前無論是面對國際資本做空還是美元加息壓力下都還堅挺的人民幣今天一瀉千里,在岸人民幣跌至2011年以來的最高,離岸人民幣更是突破了6.6元大關(今日:指六月二十四日,較早財經頻道還表示此次脫歐對中國市場衝擊不大,但幾個小時後人民幣即遭重創),可以預見的是這將大大加快資本外流規模與速度。此次公投對於增長乏力的世界經濟來說衝擊較大,算得上雪上加霜,延緩了復甦進程,IMF更是預言五年內英國經濟會縮水5%。
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先說句題外話,許多媒體給英國計算脫歐的損失,結果大多數都是「金融帳」,英國老百姓真的關心這些嗎?股票受挫,匯市受挫,最大影響的是誰?是每個月只有1000英鎊收入,出國也就去隔壁看個歐洲杯的工薪階層還是持有大量金融資產的精英階層?
言歸正傳,筆者認為脫歐並不完全是災難性的,筆者也贊同長遠來看脫歐對於英國可能(注意,我說的是可能)弊大於利,但中短期內說不定是件好事。收回國家政治、司法權力和反恐現實需求就不說了,我們就看看經濟方面。
首先,最大的好處就是自己重新擁有貿易權。歐盟國家無權單方面與區域外經濟體簽訂貿易協定,一旦脫歐,英國就可以啟動一系列貿易談判。英國目前對外市場中,中印等新興市場對英國新增部分貿易的貢獻達到了90%,遠遠超過他的歐盟小夥伴(註:原文為新型市場佔英國對外貿易市場90%有誤,當時理解錯誤,其實我自己都不相信,怪我沒查詢就寫上,商務部國別報告網站有相關資料),尤其中英兩國對於針對兩大經濟體的FTA想必會非常感興趣。
此段補充:關於英國對外貿易這塊在評論區朋友的提醒下我特意去查了一下,我上述的資料是在一海外節目中聽到,大意如此,我現在對這個數據其實比較質疑。不過剛看了2015年英國出口,對德國出口下降接近11%,對法國下降16.2%,前五位單一國家市場中有三個是非歐盟國家,在新興市場速度的市場份額也發展很快,總體來說的確對歐盟市場的依賴度在下降。
其次,保留國內工作崗位。脫歐之後,其它歐盟國家移民進入英國獲得勞工證就十分困難,將會有大量工作崗位留給英國民眾。有機構表示會有十萬個金融工作崗位流失,可我們要注意,這些崗位很大比例就是外國人。
再次,英國的金融中心地位或許涅槃重生。很多人擔心此次會重創英國賴以生存的金融業,筆者認為短期內確實影響較大,長期來看,歐洲除了法蘭克福稍微可以有點威脅以外,沒有其它城市可以取代倫敦金融中心的位置,更無須擔心中國進入歐洲金融市場無法利用英國作為跳板。在此筆者可以斷言,不用多久英國金融市場就會止損,這其中中國將會成為英國金融市場復甦的重要倚仗,而中國提出的條件很有可能就是中英FTA以及英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交換條件。
長遠來看英國脫歐有利於中國與英國的雙邊經濟、金融、貿易上增加聯繫。 圖片來源:Telegraph
最後,擺脫歐盟的沉重經濟負擔。倒不是說省下每年那幾百億的歐盟會費,而是被歐盟拖累的自身發展。08年金融海嘯之後,英國經濟增長累計接近7%,歐盟其它國家增長累計卻不到2%,這也是歐盟大量移民英國的重要因素,英國不但要扶持歐盟其它國家發展,也要將大量開銷(醫療、教育、工作崗位等)用於已經超過300萬的歐盟移民。
索羅斯此前有表示如果脫歐將會直接影響英國居民的收入,這也是事實,即使索羅斯一邊做空英鎊一邊說著這些話,有著夾帶私貨的嫌疑,但也不可否認接下來會產生那些情況。就像筆者先前所說,問題的產生總是有原因的,既然有那麼多人反對脫歐就說明脫歐本身的確會對英國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除了外部因素,現在內部的蘇格蘭、北愛爾蘭的獨立輿論也重新開始抬頭。但不能因此就說英國脫歐就是完全錯的,完全不合時宜的,實際上脫歐並不會讓英國一蹶不振,也不會讓英國再現當年榮光。
不過有一點是筆者篤信的,那就是經過此次事件,歐洲的衰落避不可免,未來國際舞台的主角將會是中美兩國,分裂的歐洲將會成為中美兩國在政治、經濟博弈的主戰場之一。
最後我們把話題來回最初,這次公投給我們最大的警示是什麼?通過這件事讓我們知道作為一個政府真正的職能是什麼?不要嘲笑中低層不懂政治,不懂形勢,普通階層根本不需要懂政治,只需要把我們的聲音可以反饋給領導階層即可。
實際上很多英國人並不清楚歐盟到底是什麼,他們就投下了自己的票。 圖片來源:谷歌
我們可以不參與政治,但不能不重視我們的問題,不聆聽我們的聲音,不解決我們的困難,這次事件不僅是對英國,也包括我們敲響了警鐘。
對了,你們要問筆者是否支持此次公投?其實筆者是反對的,並且是非常反對此次公投。
本文原標題《如何看待英國脫歐公投?並沒有那麼簡單 》,首發於我個人微信公眾號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