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增強CT結果被告知做手術無依意義,是否手術的可能性真的為零?


鑒於本人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結直腸癌的外科治療,在臨床接觸較多的也是一些腹部腫瘤的患者,對於肺癌實在不敢妄加評論,但我可以談談腹部腫瘤外科的一些治療原則,期望能夠間接回答題主的問題,以供參考。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外科學是一門與手術團隊技術水平、醫院監護水平及康復水平密切相關的學科,若其中任何一項成為短板,患者均無法獲得一個完美的外科治療。當然,我相信,這三者中大家最看重的就是手術團隊的技術水平,說白了,或許就是主刀醫師的水平。任何有希望通過外科手段治療的疾病,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就會學習它的絕對適應症、絕對禁忌症,這些按原則是不應該去違背的,然而,隨著外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對疾病機制的不斷探索,曾經被列為存在禁忌症無法手術的病人漸漸也可以獲得手術治療了。舉幾個例子:原先我們認為對已經有遠處轉移(比如肝轉移)的腸癌患者進行手術是沒有意義的。然而,隨著多種針對晚期腸癌患者藥物的研發以及肝臟外科手術技術的不斷精進,在經過多學科討論(MDT)後,我們能夠通過手術結合化療的綜合診療模式為這些晚期患者提供一個很好的預後。另外,原先對於肝臟多發腫塊的病變,考慮肝臟容積不足,是無法手術的,但現在推出了一種叫做ALPPS的術式,也能夠很好的處理這類問題(儘管目前這種手術併發症還比較多,但我們還是對此抱有期待)。

那麼,既然現在外科學已經像我說的有了那麼多進步了,為什麼還有些病人面臨無法手術的困境呢?我想,有這麼幾個原因:第一,腫瘤外科手術需要遵循整塊切割原則,目標為達到R0切除(病理切片中標本邊緣無腫瘤細胞)。這是指,手術時需要連同腫塊及其引流區域淋巴結一起切除(良性腫瘤無需清掃淋巴結),盡量保證腫瘤不破裂。所以,這樣一來如果醫生判斷患者無法達到R0切除,那麼即便手術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如果腫瘤有殘留,患者就會有極高的複發率第二,手術需要避免損傷重要臟器及組織。這是指,手術前主刀醫生需要判斷這個手術是否會損傷重要臟器(如大血管、心臟、氣管等),如果難以避免,是否有修補的方法。所以,當主刀醫生認為這個手術會損傷重要臟器且無法補救時,患者便存在手術禁忌症。這個時候,手術只會增加患者死亡的風險而無法根治腫瘤。第三,患者的基礎疾病多,手術風險大。這是指,部分患者心肺功能差或者有的患者有難以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壓等,這些均會造成手術時麻醉風險高、術後恢復慢,圍手術期死亡風險高。具體有多可怕呢,我們遇到過心肺條件很差的急診手術患者,在手術台上心跳就驟停了,如果患者有這種情況,我想醫生也是萬萬不敢讓他去手術的。

當然,除了上面說的這三點,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基礎條件、不同部位腫瘤的患者,其能否手術還會有其他限制,這裡無法一一詳述。那麼,存在上面這些情況,是否真的毫無希望,絕對無法手術了呢?我們回到第二段,我說過:外科學是一門與手術團隊技術水平、醫院監護水平及康復水平密切相關的學科。所以,如果你有幸能夠找到一個足夠優秀的團隊或許,我是說或許,仍然有手術的機會。

最後,我想說,在腫瘤真的無法根治切除的情況下,患者可以採用內科的保守治療。我們現在漸漸有了這麼一個概念,腫瘤是一個慢性疾病,它像高血壓、糖尿病一般,如果能夠通過藥物進行控制,達到與腫瘤和平共處的狀態(帶瘤生存),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結局。

上述觀點只代表個人臨床經驗與看法,和本人所在單位無關,如確實有患者需要這方面的諮詢,仍建議直接至醫院門診就診詢問,每個人情況不同,無法通過網路診斷及提供治療方案,謝謝!


首先,CT通過淋巴結大小來判斷有無淋巴結轉移,一般的標準是:淋巴結短徑大於1cm,或者同一個淋巴結區有多個轉移的淋巴結,或者淋巴結存在壞死。可以考慮行PET/CT檢查明確淋巴結性質,一般來說,如果PET/CT證實沒有轉移,那轉移的可能很小。對不能確診的,國外指南推薦做縱隔鏡活檢,但是國內用的少,因為有創。
其次,能不能手術取決於淋巴結轉移的範圍。專業來說,肺癌的淋巴結轉移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轉移到肺門,第二到同側縱隔,第三到對側縱隔、同側鎖骨上、對側肺門。一般來說,淋巴結是按這個順序轉移的。對於到第二階段的能否手術爭議很大,一般認為如果淋巴結很大比如大於3cm,或是轉移數目較多,不建議手術,建議根治性放化療。
再者,縱隔淋巴結轉移的病人做了手術也還是要做放化療。
總之,能否手術是外科醫生說的算,可以術前化療再手術,也可以手術後再根據情況再決定放化療。
最後,病理是非小細胞肺癌的才可以考慮手術,如果是小細胞就不用了。
希望有幫助。


手術的創傷,術後的併發症是非常厲害的,要權衡不是一定的。


推薦閱讀:

看了《滾蛋吧!腫瘤君》,會讓你對腫瘤有什麼認識?
癌症病人是不是意味著什麼都不能追求 ?
腫瘤中的「低度惡性潛能」是什麼意思?
腫瘤為什麼不好治?

TAG:癌症 | 手術 | 腫瘤 | 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