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評價蔣勛?
他是」刻奇」的嗎?如何取捨他的觀點,還是直接否認他因為他的低級錯誤?
關於刻奇:如果說刻奇是自媚、自我迷戀,我想很多人,或者說文人都有刻奇的一面吧?對於嚴謹、客觀、辯證的學術,少點刻奇,能夠超越本身的局限性和自我情緒的影響,對藝術保持清醒客觀的判斷,才是一名合格的學者。否則就是兜售自己的精神價值觀和審美情趣了。
蔣勛先生,在關於紅樓夢的講解方面,有著自己精闢的見解,但沒有足夠客觀的去看待和分析紅樓夢裡面的人物性格。
在講解詩詞方面,蔣勛先生有頗多硬傷,有時不能把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和訴求。在看他的作品時,要懂得去偽存真,我們讀詩詞時,理解詩詞時,要能夠自己去辨別,自己去求證,要能夠自己去思考體會。
選一個硬傷:
1、我曾經用現代詩的方法去改寫《蜀道難》,發現「噫吁嚱」應該是三個單音,就是三個「啊!啊!啊!」不連在一起。李白在語言的創造上真是大膽。我們要感謝唐詩有外來語的基礎,可能是鮮卑族的語言,可能是西域的語言,可能是我們到今天都還不太了解的梵文系統,甚至當時的俄羅斯南部的語言。李白的先世住在貝加爾湖畔的碎葉城,他身上有外來血統。(《蔣勛說唐詩》第94頁)
其實「噫吁嚱」這三個字,王琦《李太白文集》注引宋祁的《宋景文公筆記》:「蜀人見物驚異,輒曰『噫嘻嚱』。李白作《蜀道難》因用之。」還有,梵文並不存在今天還不了解的情況,而公元七八世紀時,俄羅斯有存在國家么?東斯拉夫直到公元9世紀末才建立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
關於這樣的硬傷太多了,就不一一舉例。
在美學方面,融貫中西,他的《美的沉思》,囊括玉石、陶器、青銅、竹簡、帛畫、石雕、敦煌壁畫、山水畫等等........講解也精深獨到。不過在我眼裡,蔣勛仍離宗師級別還差著距離。
他的學識,淵博,但要說這淵博,是否精闢正確,那麼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
美學是個大坑,尤其古典美學。我覺得古往今來,那麼多人,難有以一己之力而貫通的人。而要統一美學理論,則是巔峰之上的巔峰,有人能做到么?大概是沒有的,以後有沒有不得而知。
為什麼說蔣勛離宗師級還有點差距,有人說他的那些講解是專業化,普通人看不懂,理解不了。的確是這樣,很專業,但我卻認為他沒有達到化繁為簡的階段。古人言,大道至簡,孔孟老莊,他們的很多理論多麼簡潔明了,有時甚至就是一句話,但這一句話,你可以品味一生。
當一個人,在某個領域達到那個境界,就能把精粹濃縮極致,精深繁複不如簡單樸素,之所以繁,是沒有悟透,或者悟透了還沒煉化。
任何藝術的進階,且不論詩詞還是國學書法等。都有一個由簡到繁,由繁到簡,返璞歸真的過程。學識的進階,就是思想境界的進階,就是人生的進階,蔣勛先生,還有進階的空間,但仍不失為一個出色的學者。
蔣勛其他書還沒買 暫時就看了一本 只能就這本書說說自己的理解。
《孤獨六講》有類比 有分析 有一定的深度 比較廣義 不會兩極化 融會貫通的地方不少。看完以後讓人反思和思考的觀點很多 開拓了新的維度去看待思維 倫理等「孤獨」層面。就這本書而言 蔣勛是個有自己思想 不是個迎合大眾主流 只為名利的作者。以上
從細說紅樓夢開始,基本上把能找到的蔣勛老師的講座全都聽了,其中中國文學史、中國美術史、西方美術史,讓我最為受益匪淺。
可以說正是蔣勛老師,讓我對中國藝術有了基本的了解;蔣勛老師的故宮至寶導覽,讓我走進台北故宮時不那麼無知,能夠對祭侄文稿、富春山居圖、范寬郭熙李唐有幾分了解。
感謝蔣勛老師。
至於執著於抓蔣勛老師的「低級錯誤」,他們只是看不到佛,而熱衷於指出佛的腳趾比例不對罷了。
知道蔣勛是源於 2011 年夏《富春山居圖》合璧時,他給的講解,大概 70 分鐘長的一段視頻。當時的感覺是講的很慢很細,對於一些晦澀的術語能夠比較通俗地講清楚,我這種外行能學到不少;而且講述的過程中,很平實,沒有煽情,這點很合我的口味。
接著就發現這哥們著述頗多。跟很多人不一樣,我看的第一本是《吳哥之美》,從 angkor 帶回來的盜版。在 2009 年冬天去過吳哥,對於蔣先生在書中所述所感,能夠有很大的共鳴,甚至為了豐富自己的遊記,直接從書中引出一些句子,來描述我的一些只可意會的感受。這本書現在出了新版本,什麼時候可以考慮收一本了。當然,似乎裡面有個別地方都一些疏漏之處,但我覺得無傷大雅。
與此同時,在網上我還弄到了《故宮限展國寶專題》的音頻,一共 16 集,每集大概 2 小時吧。通過這個系列,我算是快速地了解了台北故宮的十幾幅書畫名作。蔣先生在講述作品本身的時候,還會涉及作者的時代、生平等等。anyway,有乾貨。當然,隨著之後的一些深入了解,有個別地方似乎有疏漏。
再之後,我經歷了一段感情的挫折。記得那時候在廣州購書中心,買了《孤獨六講》和《生活十講》,可惜,到現在還沒看完……也許是生在其中沒法參透吧。
《西洋美術史二十四講》和《中國美術史二十四講》是平時坐公車/火車/飛機、跑步鍛煉時專用的。因為不是很專註,所以沒有感覺不是太深,當然作為入門作品還是挺好的。《寫給大家的西洋美術史》和《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算是旅途書籍,入門讀物。
最近買的幾本書都是台灣出版的破解系列,讀完了《破解米開朗基羅》,其餘幾本的作者不是很感興趣,暫時束之高閣。書的質量非常好,配圖把大陸的出版社甩 20 條街,我都考慮用來送朋友了。講解倒是一般般,畢竟不是專業書籍,前面有了很多積累,這本書能給我的不是特別多了。
一直對《紅樓夢》不感興趣,尤其是家父看百家講壇劉心武的時候,簡直被劉心武賣關子給噁心壞了。多扯一句,85 年電視劇拍得特別好。蔣先生的《紅樓夢》的音頻大概聽到了 20 回,感覺比我自己看書舒服很多(我很懶),至少一些小人物的關係、一些細節能知道了,順便還能知道不少文化知識(至於其中是否有疏漏,我才疏學淺,無法甄別)。
總體來說,蔣先生至少是在嘗試將一些個人的感受、想法傳播給大眾,能夠讓美學、藝術這些能夠更加親民。至於不少回答中所說的錯誤,我個人的體會來說,錯誤相對於收穫少太多了,而且大多數錯誤都是介紹一些背景的時候出現的,而不是內容本身。對於錯誤,我覺得完全可以發郵件給他——畢竟諾獎得主也有犯錯的時候。換句話說,you can you up。
當然,如某位所說,蔣先生的確沒有達到一代大師的水準,但不失為一位不錯的學者。我是美術專業的 他的美術史講的挺好 藝術家講的美術史 更讓人親近 藝術本不是考據 當藝術史家只能閱讀作品名稱與圖示對應時 那藝術等同於理工科了 美術史研究有它的價值 但不能綁架藝術體驗和創造本身
我在的研究生院紅學大師不少 有時候也有老師講紅樓 學術和紅樓這本書還是兩回事 閱讀和創造與考據是兩回事
藝術的學問是體驗 而不是知識
回來補充幾句:
這是另一個問題對刻奇的定義:
感覺蔣勛再怎樣也不能算刻奇啊,真要說他,那也是一個有藝術功底的人對美與藝術的共鳴與愉悅,每個人都會有—不能說這就是裝逼和假裝清高。
刻奇定義中很明顯的一個特徵是自戀,而蔣勛給我的感覺是對藝術而非自己的欣賞和迷戀==舉個可能不恰當的例子:現在說到青春文學和言情小說作者「自戀」、「矯情」,估計會有一群死忠粉跳腳大罵,但是他們是真的有這個嫌疑的…至於蔣勛,辛辛苦苦普及些大眾都喜聞樂見的藝術常識。咋就刻奇了,冤枉啊(;′Д`A
—————————————————————
講真,到了一定功力的人,他說的話太專業大家聽不懂。少有的幾個人會耐著性子帶著普通大眾入門,蔣勛算一個。這種領人進門的人,我是很尊重的。(*?-?*)
蔣勛老師本身是學文學出身,自幼學藝,對美學的理解有他獨到之處
首先,是人格魅力 以他儒雅的氣質,得當的談吐跟聽眾分享他對藝術的見解
其次,就是他言傳身教,引導對美的感受,美的沉思 喚醒我們對美的感知
最後一點,由於本身是佛教徒,比較洒脫的態度人生和藝術,以布施的心度化聽眾,讀者。
個人認為,如果蔣老師的課如果學術之餘,再接地氣一點 可能更加利於普及美學傳播
看一個人,也並不能因為他的身份而覺得他不會犯錯,沒有什麼不一樣的,人總會有過失,只要不觸犯原則性問題。我們老師還叫我們買他的書看
他是一個好人
我的答案不是針對文學專業或者美學專業的。也並不針對蔣勛這個人,而是所有像他這樣的人。
——————下面是我的看法——————
問題不僅處在蔣勛書中的各種謬誤上,問題更在我們自己身上。
像蔣勛這些今天媒體上出現的很多人,他們確實有很大的影響力,但並不是邪教。我常常聽到對他們的形容詞是誤人子弟,我在想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被」誤人子弟」呢?
我們應該怎麼對待我們接觸到的人或觀點?
我認為較好的方式是:
接觸&>存疑&>質證&>評價(這個過程不一定全走完,可以永遠在存疑或質證的階段)
但現在很多的過程可能是這樣的:
紅了&>沒怎麼接觸&>崇拜,或者黑了&>沒怎麼接觸&>全盤否定
也可能是大家總喜歡「完美」的人,接受不了自己或者別人心中的「偶像」有瑕疵,也太容易相信或者說依賴某一個人,所以容易全然接受或者全然否定某一個人的說法。我不崇拜孔子,但孔子有一句話說得挺好「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所以在我看來更好的辦法是誰的書都可以看,誰的話都不要盡信。
蔣勛的美學系列(PS.文學我不懂)中的觀點我是不能認同的,而且對我來說也太泛泛,但是不影響我聽他的廣播或者看他的書。
原因有以下
一,從專業水平上,現在的我在他之下,在他身上我還是能學到一些東西的,但他的東西我不會做專業參考文獻(這個佔比大概20%)
二,他的一些觀點和角度讓我覺得很感興趣,這些觀點和角度不僅僅來自於他的教育經歷,很多來自於他的成長環境,人生經歷。(這個佔40%)
三,他的聲音確實不錯,廣播中的整體感覺很好,挺適合注意力不用那麼集中,放鬆的時候聽。(這個佔比大概40%)
這個社會總是一個人忽然火了,(大眾)各種溢美之詞往他身上堆,大家都感覺追他是一件很cool的事,顯得自己很有水平。不就之後又(專業人士?)開始批評他,好像追他是件很low的事,顯得自己很沒水平。我自己也會有這個心態,我們好像很喜歡以身外之物體現自己的價值。
給非專業人士的PS.
如果你不是文學專業,不要隨便給一個人加文學大師的頭銜,如果你不是美學專業,不要隨便給一個人加美學大師的頭銜。舉個栗子,我不懂天體力學,卻說「我覺得XXX是天體力學大師」,你不覺得很搞笑嗎?
給專業人士的PS.
他普及知識,放鬆生活,你們指正錯誤,完美搭配,不用全面否定。
蔣勛多麼有意思!
簡直就是一粒行走的安眠藥,主治失眠煩躁,順便包治百病。
《紅樓夢》講的細緻有趣,對生活的感知領悟也挺獨到。
《孤獨六講》說的也很好,道理不深但也不淺,很多人恰恰需要那麼一點。
自從不聽劉蘭芳,我主要依靠蔣勛入睡。
拿他的書當學術書籍看,莫不是瘋了
想看學術上知網~
喜歡純雞湯的可以看。認真做學問的千萬不要看。
在海峽這邊,我們的學校沒有提供給我們藝術上的任何教育,不懂得美,只知道要考第一。而他,提供了不同的角度的,相對淺顯的解說,對我們的傳統文化,對西方的歷史文藝。作為一個普通的人,我們並不需要專業的知識,我們需要的是美的感受,澆灌我們的心靈。
標題很有意思,正不正確是有明確界限的,不正確的就是正確的。而評價這件事是很主觀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樓主這個問題是得不到標準答案的。何況每個人對蔣勛了解的角度和程度都不一樣。 作為他不認識的萬千學生之一,我也裝模作樣談談自己粗淺的對老師的認識:
初識:我第一次接觸蔣勛是youtube上翻牆聽到的關於他談當代藝術的錄音。那時候優酷沒有蔣勛的視頻,周圍也很少有人知道蔣勛。當時正是我對當代藝術一個版塊心存諸多疑問的時候。蔣勛老師給我了比朱青生的話更有說服力的答案。(內容複雜,這裡不展開贅述)從此我開始讀蔣勛老師的作品。
震撼:慢慢發現蔣勛老師的涉獵如此之廣。唐詩宋詞、電影藝術、中外美術史、紅樓夢…… 我相信蔣勛老師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假如你是先聽到他的錄音再看到畫面):這是我所見過的聲音最好聽的老人;文化涉獵最廣的老人;從生死邊緣回來最從容的老人;願意讓我面對一幅枯燥的字畫,聽他就這樣一直講下去,慢慢入眠的老人……
太多的安慰與鼓舞:他模仿黃公望在富春江畔眺望,為的是一瞬的感同身受。為文化之旅週遊世界,口中一直念念不忘台北近郊的陽明山。講到李唐的《灸艾圖》他連繫到當今醫療體系,說到藏在《溪山行旅圖》中的范寬二字他談到自己的老師李霖燦先生的激動與得意。蔣勛老師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要活到老學到老,不僅僅是要追本溯源感同身受,不僅僅是要借古思今反省當下,也不僅僅是睡前戴上耳機聽這位老人說:如果你是島嶼,我願是環抱你的海洋。如果你張起了船帆,我便是輕輕吹拂的風浪。
小結:蔣勛老師視頻、錄音、書籍太多,要挑出一些無傷大雅的毛病不難。如果他曾讓我們感受到一瞬陽明山的感性溫暖和來自台灣的美學力量,如果他幫助過你欣賞一幅書畫,讀懂一篇文章,還原一段歷史。又何必雞蛋裡面挑骨頭,硬要對這位飽讀詩書年過半百的老人加以苛責,以借他人抬高自己呢?
睡不著的時候,管用
不說很準確,但是可以帶你入門
不知道問這個問題是處於懷疑還是刷號。如果是前者,那我想你應該已經有了答案。前面有人說很少有學者願意帶普通大眾入門,所以感謝他?你焉知他不是為了版稅?好吧,算我狹隘!但是既然他面對的是普通人,套用當下熱詞"信息不對等",他的常識性錯誤帶來的誤導更是不可忽略的!至少可以部分反應他的自戀或是不慎重。當然我們並不是對所有的文學或藝術作品及作者都應該提出這麼高的要求,所以,不要把他放在太高的位置上就一切ok了。另外,普通人真想入門也根本無需從這類書籍,比如紅樓夢,看脂評石頭記才是正途!
且不談蔣勛先生的才華和對紅樓的解讀,至少他重新掀起了重讀紅樓的風潮。
最近在看《孤獨六講》
他
真是一個好人
從接觸上,蔣勛先生是一位溫潤儒雅的男士。說話潤物細無聲,有條有理。在台灣,去聽他的講座,他自己坐捷運到會場,講座不帶稿,信手拈來。聽他的講座,完全沒有體會到巧妙之處,只覺得平和舒服,願意聽聽看~
從學術上,恕我才疏學淺,我對學術沒有精專,說一下聽蔣勛先生的美學感受吧。那是在台灣做交換生時偶然打開荔枝電台聽到的,一開始我並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只是一邊走一邊聽,聽他說池上聽他說稻田說土地說天籟地籟,說生活中的細節,聲音汩汩而出,心裡覺得:這是一位懂得生活的男人,體察的精細周到又圓潤,他應該跟生活沒有多大的衝突吧,能夠把生活理解清楚了感覺明朗了,能夠存己達人,真的可以說是一位老師了。因為他,我喜歡上了池上。
總之,覺得在我懵懂的時候撞見台灣遇見蔣勛真好,讓我知道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這樣生活著,不凜利、不造作、自然妥帖溫潤如玉。
搬來自己的答案:作者:夏濃
鏈接:如何評價蔣勛和他的書? - 夏濃的回答 - 知乎
蔣勛先生有著自己的世界 他用所見所知所感來體悟參透出自己的人生哲學 也許某個輪廓在他的印象中模糊了 但是大體先生要傳達出來的 啟發每個人去意會自參的 相信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詳細了解到歷史的每一個年份具體到每一個事件每一個人物 直接去翻相關辭典 相關史冊 就好了 何須問先生呢
記住那些歷史事件的大概甚至枝節誠然關鍵重要 但是最核心的不是應該學習領悟吸取再將其為我所用 進而再分享 以啟發更多的人么 這才是史書 文明 記載傳承的意義
蔣勛先生如沐春風的娓娓道來他對美學 生活 歷史 小說 大師的感發 吸引人們自己去了解 學習 吸收乃至運用 真乃人間不可多得的一位大師
推薦閱讀:
※請問中央美院和中國美院的美術史論該怎樣考?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與文藝復興對古希臘文化的復興之間的聯繫?
※關於西方美術史最好的著作有哪些?
※有那些優秀的西方美術史紀錄片?
※如何自學美術史? ?